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 (留、删、换)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5
练案27文言句式与翻译一、对点练1.翻译下面的语句,体会翻译的特点。
①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②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列传》)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骥,字尚德,束鹿人。
长身伟干,便骑射,刚毅有胆,晓畅戎略。
中永乐四年进士。
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山西按察司副使。
宣德初,擢兵部右侍郎,代顾佐署都察院。
久之,署兵部尚书。
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
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
寻得释。
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侍郎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务,未能制。
二年五月命骥往,许便宜行事。
骥疾驱至军,大会诸将,问往时追敌鱼儿海子,先退败军者谁。
佥曰“都指挥安敬”。
骥先承密旨戮敬,遂缚敬斩辕门,并宣敕责都督蒋贵。
诸将皆股栗。
骥乃大阅将士,分兵画地,使各自防御,边境肃然。
阅军甘、凉,汰三之一。
定更番法,兵得休息而转输亦省。
俄阿台复入寇。
帝以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骥督军。
三年春,偕诸将出塞,以贵为前锋,而自与任礼帅大军后继,与贵约曰:“不捷,无相见也。
”贵击敌石城,敌走兀鲁乃。
贵帅轻骑二千五百人出镇夷,间道兼行,三日夜及之。
擒左丞脱罗,斩首三百余,获金银印各一,驼马兵甲千计。
骥与礼自梧桐林至亦集乃,擒枢密、同知、佥院十五人,万户二人,降其部落,穷进至黑泉。
而赵安等出昌宁,至刁力沟,亦擒右丞、达鲁花赤三十人。
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朵儿只伯远遁。
久之,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骥与谋。
赏稍后,上章自讼,言:“臣子祥入南城,为诸将所挤,堕地几死。
今论功不及,疑有蔽之者。
”帝乃官祥指挥佥事,而命骥仍兵部尚书,理部事,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余如故。
数月请老,又三年乃卒,年八十三。
赠靖远侯,谥忠毅。
专题五文言文翻译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一、练熟技法保基础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二)蹇叔哭师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用“保留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1)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保留的词语:东、西、南、北、穆陵、无棣译文:参考答案: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练习(含解析)不分版本“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假设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
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言翻译专项精练真题精练6篇,对话命题人优化练习9篇,掌握解题方法【真题精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2全国甲卷)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真题精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2全国乙卷)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文言文翻译题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
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
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
复征,再迁渔阳太守。
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
转护乌桓校尉。
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1)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5分)译文:(2)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5分)译文:解析:第(1)句:关键实词有“数”“走”“教授”;关键虚词有“以”。
第(2)句:关键实词有“附” “谒”;关键虚词有“因”“为”;文言句式有“为……所……”,被动句。
答案:(1)鲜卑多次侵扰边塞,李膺经常冒着飞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特别胆怯他。
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
(2)樊陵后来凭借奉承亲附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
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兴奋地说:“今日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参考译文】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
禀性孤傲清高,不大与人交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寔当成师友。
(李膺)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后被司徒胡广征召,又升任青州刺史。
郡守县令胆怯来敌,敌寇特别胆怯他。
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
南阳的樊陵恳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辞谢没有接受。
樊陵后来凭借奉承亲附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
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兴奋地说:“今日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
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
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
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
清泰初,移华州。
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三年,起为陕州司马。
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
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
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俄拜翰林学士。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译文:(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译文:参考答案:(1)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裨校张彦”“节度使”“贺德伦”“庄宗”“崇谅”“陕”翻译时应该保留)(2)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
(“汉祖”“崇谅”“契丹”“知制诰”翻译时应该保留;“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应该删除)参考译文: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
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
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
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
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
清泰初年,移到华州。
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葬,于是放鱼崇谅回到陕州。
清泰三年,起用为陕州司马。
在后晋为官时,捧着土产进贡,宰相举荐他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年,契丹进入汴梁,契丹宰相张砺举荐他为翰林学士。
契丹主回到北方,留鱼崇谅在京师。
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
不久授任翰林学士。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史记·伯夷列传》)(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译文:(2)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译文:参考答案:(1)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
(“伯夷”“叔齐”“西伯昌”翻译时应该保留;“于是”,古今异义词,译为“在这时”;“闻”译为“听说”;“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老人”;“盍”译为“何不”;“焉”,代词,代指西伯昌)(2)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
(“伯夷”“叔齐”“首阳山”翻译时应该保留;“耻”,意动用法,“认为……是耻辱的”;“义”,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坚持道义”;后三句都是省略句,应补出主语;“薇”是野菜)参考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
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伯夷)逃走了。
叔齐不肯继承君位也逃走了。
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
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
(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并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向东进兵去讨伐商纣。
伯夷、叔齐勒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谏诤说:“父亲死了不去安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想要杀掉他们。
太公吕尚说:“这是有道义的人啊。
”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
等到武王平定了殷商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
(他们)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
那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野菜。
以暴臣取代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的。
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哎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他们)饿死在首阳山。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杨津字罗汉,少端谨。
除侍御中散。
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
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
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
出除岐州刺史。
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
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
使者到州,以状白津。
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
若有家人,可速收视。
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
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
自是阖境畏服。
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
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
(1)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
使者到州,以状白津。
译文:(2)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
译文:参考答案:(1)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疾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使者来到州府,把情况告诉了杨津。
(“使者”“州”“津”皆为专用名词,翻译时可保留;“驰”“驿”“告”“状”“白”等词需要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疾驰”“驿马”“告诉”“情况”“告诉”等)(2)至于郡守县令及属官中有贪污受贿的,杨津从来没有公开宣布他们的罪过,总是用私人信函的方式严厉责备他们。
(“未曾公言其罪”省略主语,翻译时需要补充;“浊”“货”“公”“言”“罪”“私”“切”等翻译时,皆需要替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贪污”“受贿”“公开”“宣布”“罪过”“私人”“严厉”等)参考译文:杨津字罗汉,从小端正谨慎。
被任命为侍御中散。
杨津因为自己在宫中,不与外人交际,以至宗族姻亲也很少问候。
司徒冯诞和杨津是从小结交的朋友,但杨津见他富贵尊宠,总是退避他,等到召唤他前往,也多是托病不去。
后来改任长水校尉,仍旧兼任直阁。
外任岐州刺史。
有武功地方的人带了三匹绢,在离城十里远的地方被强盗抢走。
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疾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使者来到州府,把情况告诉了杨津。
杨津便写下告示,说有人穿着怎样的衣服,乘着怎样的马,在城东面十里远的地方被杀,不知道姓名。
如果有谁是他的家人,可尽早辨认收尸。
有一位老母亲边走边哭出城来,说是自己的儿子。
因而派骑兵追捕,人赃俱获。
从此全境的人都畏惧服从。
至于郡守县令及属官中有贪污受贿的,杨津从来没有公开宣布他们的罪过,总是用私人信函的方式严厉责备他们。
因此官员僚属们都感激受到勉励,没有犯法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
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
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
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
”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世祖悦。
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
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
”由是深重之。
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千户。
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
”八年,陕西省臣也速迭儿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
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
”从之。
(1)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
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译文:(2)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
”译文:参考答案:(1)中统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将要按照法律处置他们。
安童在皇帝旁边侍奉,皇帝对他说:“我将要治这些人的死罪,怎么样?”(“四年”“阿里不哥”“安童”“帝”“朕”等翻译时需要保留)(2)安童推辞说:“如今虽然三个方向已经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
我这么年轻,就被委以这么重的任务(或:错误地承受重任),恐怕各个地方会有轻视朝廷的心。
”皇帝深受感动,过了一会儿说:“我已经考虑成熟,没有人比你合适。
”(“附”应替换为“归附”,“谬膺”应替换为“错误地承受”,“四方”应替换为“各个地方”,“动容”应替换为“感动”,“逾”应替换为“超过”;“之”和“矣”在翻译时应该删除)参考译文:安童,是木华黎的四世孙,霸突鲁的长子。
中统初年,世祖皇帝为追念功臣,把他召入长宿卫,这时安童才十三岁,官位已在百官之上。
他的母亲是弘吉剌氏,昭睿皇后的姐姐,随便出入禁宫。
世祖有一天看见她,问到安童的事,(她)回答说:“安童虽然年纪小,但是是辅佐皇帝的人才。
”世祖说:“(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她)回答说:“每次退朝时,(他)一定和老臣们讲话,从未亲近一个年轻人,(我)是通过这个知道的。
”世祖很高兴。
中统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将要按照法律处置他们。
安童在皇帝旁边侍奉,皇帝对他说:“我将要治这些人的死罪,怎么样?”安童回答说:“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么来收服还没有归附的人呢?”皇帝很惊奇地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说的话如此老道?你说的正合我的心意。
”因此特别器重他。
至元二年秋八月,封(安童)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食邑增加至四千户。
安童推辞说:“如今虽然三个方向已经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
我这么年轻,就被委以这么重的任务(或:错误地承受重任),恐怕各个地方会有轻视朝廷的心。
”皇帝深受感动,过了一会儿说:“我已经考虑成熟,没有人比你合适。
”至元八年,陕西省地方官也速迭儿建议,由于他那里连年饥荒,盗贼横行,如果不公开杀一两个人,不能显示对他们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