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血管系统症状与体征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16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A1型题1. 心脏骤停早期诊断最佳指标是A.瞳孔突然散大B.测不到血压C.颈动脉和股动脉脉搏消失D.呼吸停止E.面色苍白答案:C[解答] 心脏骤停早期的征象有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2. 单纯左心衰竭的典型体征是A.下垂型对称性水肿B.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C.双肺底闻及湿罗音D.胸腔积液E.颈静脉怒张答案:C[解答] 单纯左心衰竭引起的是肺淤血。
右心衰引起的是体循环淤血。
3. 腹部外伤伴有内出血休克,最有价值的处理原则是A.补充液体B.给予镇静剂C.使用血管活性物质D.控制感染E.及时手术探查答案:E[解答] 休克的处理原则抗休克的同时,处理原发病,此题的情况需要及时手术探查,处理原发病才能从根本上治疗休克。
4.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注意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B.以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为主C.多饮食高蛋白D.饮食钾、钙丰富而钠低的食品E.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答案:A[解答] 高血压患者除了限制盐的摄入以外,还可以增加钙和钾的摄入,不宜吃太甜的食物。
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代偿期不具有的体征是A.肺气肿征B.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C.颈静脉充盈D.剑突下心脏收缩期搏动E.右心室奔马律答案:E[解答] 奔马律的存在提示心功能处于失代偿期。
6. 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第6肋间,考虑为A.左心室增大B.右心室增大C.左心房增大D.右心房增大E.心包积液答案:A[解答] 正常心尖搏动,坐位时,心尖搏动一般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
此题中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为左心室增大的体征。
7. 右心衰竭时,产生水肿的主要始动因素是A.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C.水与钠潴留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淋巴液回流受阻答案:A[解答] 右心衰竭时产生水肿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
8. 不属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是A.突发突止B.心率>150次/分C.心律绝对规则D.第一心音强弱不等E.大部分有折返机制引起答案:D[解答] D答案的特点见于心房颤动。
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一、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装置。
二、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1 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运行。
2 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心钠肽和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等活性物质,说明循环系统也有内分泌功能。
3 心肌细胞所特有的受体和信号转导系统在调节心血管的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
三、心血管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症状:发绀、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痛、心悸、少尿、水肿、头痛、头晕或眩晕、晕厥和抽搐、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等。
体征:心脏增大征、心音的异常变化、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心律失常征、脉搏的异常变化、周围动脉的杂音和“枪击声”、毛细血管搏动、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肝大及或有搏动、下肢水肿等。
第二章一、当左心室舒张末压大于18mmHg时,出现肺充血的症状和体征;若心脏指数小于2.2L/(min•m²)时,出现低心排血量的症状和体征。
二、心力衰竭的分期与分级分期:A期:心力衰竭高危期,尚无器质性心脏(心肌)病或心力衰竭症状,如患者有高血压、心绞痛、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肌毒性药物等,可发展为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B期:已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如左室肥厚,LVEF降低,但无心力衰竭症状。
C期: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
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
分级: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三、6分钟步行实验: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6分钟的步行距离,若6分钟步行距离< 150m,表明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知识点1.引起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原发性心脏病、心脏负荷加重。
2.左心室心脏后负荷过重的病因: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心脏后负荷过重的病因: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
3.心力衰竭的最常见诱因:呼吸道感染。
4.左心衰竭主要表现: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5.左心衰竭症状:呼吸困难(最主要)、咳嗽、咳痰、咯血、心排血量降低(疲倦、乏力、头晕、心悸、少尿)。
6.左心衰竭体征:交替脉(特征性)、两肺底湿啰音或哮鸣音。
7.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体循环淤血8.右心衰竭症状: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肾淤血(尿量减少、夜尿增多)9.右心衰竭体征:水肿(典型体征)、颈静脉征(主要体征)、肝大和压痛、发绀10.心力衰竭饮食要点:低热量、低钠(<5g/d)、高蛋白、高维生素,预防便秘,少食多餐,不宜过饱。
11.心功能分级: Ⅰ级不受限,Ⅱ级轻度喘,Ⅲ级很明显,Ⅳ级不动也危险。
12.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日常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应限制体力活动;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稍事活动即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应严格限制体力劳动及活动;Ⅳ级:休息可有心衰症状,应绝对卧床休息13.洋地黄治疗心衰的机制:增强心肌收缩力。
14.洋地黄用前应测脉率或心率,如低于60次/min,应停药。
15.洋地黄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最早出现; ②心血管系统反应:洋地黄药物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最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伴房室传导阻滞是特征性表现; ③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视觉模糊、黄绿色视等.16.洋地黄不与奎尼丁、普罗帕酮、维拉帕米钙剂、胺碘酮合用,以免增加毒性。
17.利尿剂代表药:螺内酯(保钾)、氢氯噻嗪(排钾)、呋塞米(排钾)。
18.血管扩张剂代表药:硝酸酯类(扩小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卡托普利(扩小动脉,减轻心脏后负荷)。
心血管系统疾病(二)A1型题1. 不属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的是A.突发突止B.心率>150/分C.心律绝对规则D.第一心音强弱不等E.大部分由折返机制引起答案:D[解答]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是:突发突止、心率>150/分、心律绝对规则、大部分由折返机制引起。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是心房颤动的特点。
2. 导致肺水肿最直接的原因是A.肺动脉压升高B.右心室压升高C.肺静脉压升高D.左心室舒张压升高E.右心房压升高答案:C[解答] 肺静脉压升高后,大量组织液渗出进入肺泡,因此其是导致肺水肿最直接的原因。
3. 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最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的是A.体温38.5℃B.胸痛并有胸膜摩擦音C.超声心动图显示有赘生物D.白细胞增高E.心电图ST-T改变答案:C[解答] 最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是超声证实的赘生物。
4. 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劳力性呼吸困难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C.端坐呼吸D.咯血E.少尿答案:A[解答] 左心衰的最早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
5. 以扩张小动脉为主的扩血管药物应慎用于A.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B.重度二尖瓣狭窄C.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室间隔缺损E.扩张型心肌病答案:B[解答] 扩张小动脉为主的药物慎用于重度二尖瓣狭窄。
6. 高血压伴低钾血症应首先考虑A.皮质醇增多症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嗜铬细胞瘤D.肾实质性高血压E.肾动脉狭窄答案:B[解答] 高血压伴低钾血症应首先考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因为醛固酮具有保水保钠排钾的作用。
7. 最可能发生晕厥的心脏瓣膜病是A.二尖瓣狭窄B.主动脉瓣狭窄C.肺动脉瓣狭窄D.二尖瓣关闭不全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答案:B[解答] 主动脉瓣狭窄时,由于左心室排血量骤减,脑供血不足,是最可能发生晕厥猝死的瓣膜病。
8. 最可能引起左心室前负荷增加的是A.二尖瓣狭窄B.肺动脉瓣狭窄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主动脉瓣狭窄E.体循环动脉高压答案:C[解答]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大量血液回流入左心室,使左心室的前负荷增加。
心脏恶液质综合征诊断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概述: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为体内液体潴留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该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一定的流行率,并且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心脏恶液质综合征诊断标准。
首先,我们将给出对该综合征的定义和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心脏恶液质综合征诊断标准及其各个要点。
随后,我们将探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介绍常见的诊断误区以及鉴别诊断要点。
最后,我们将总结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要点,并展望今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目的:本文旨在对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行全面深入地概述说明。
通过对国际诊断标准的概述,我们希望能够让读者了解目前公认的诊断标准。
同时,通过强调主要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指标的要点,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医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进行更准确、高效的诊断。
此外,通过介绍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常见误区和鉴别诊断要点,我们旨在提高医生对该综合征的诊断水平和面对复杂病例时的判断力。
最后,通过总结本文内容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我们期待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启示与建议。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请放入撰写文章时相应位置进行调整修改。
2. 心脏恶液质综合征:2.1 定义:心脏恶液质综合征,又称为心衰、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脏功能异常导致的全身性病理状态。
其特点是心肌收缩能力下降或舒张能力受损,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出现心排血量不足和组织灌注不良等临床表现。
2.2 症状和体征: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呼吸困难或气急:患者常有呼吸急促、无力感以及进行性加重的喘息。
- 浮肿:患者常出现下肢浮肿、水肿等症状。
- 心悸:患者可有明显的心跳速度加快、强度增强的感觉。
-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体力活动耐受性下降。
意识障碍临床表现标题: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意识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症状,通常表现为对外部环境和自我感知的觉察能力降低。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脑部损伤、药物或毒物的影响、代谢紊乱或其他健康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1、嗜睡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持续的困倦和睡眠。
患者可能难以保持清醒状态,即使在白天也需要长时间休息。
这种症状通常是由药物、酒精或其他物质的过量使用引起的。
2、意识模糊意识模糊是一种较轻的意识障碍,通常表现为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的感知能力下降。
患者可能无法清晰地思考或集中注意力,并可能出现语言和行为上的混乱。
这种症状可能是由轻度脑部损伤、药物过量或代谢紊乱引起的。
3、昏睡状态昏睡状态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通常表现为深沉而难以唤醒的睡眠。
患者可能无法被唤醒,并且可能对外部刺激没有反应。
这种症状可能是由严重的脑部损伤、药物过量或代谢紊乱引起的。
4、昏迷状态昏迷状态是一种最严重的意识障碍,通常表现为完全丧失意识。
患者可能无法感知外部环境,并且可能没有自主运动或言语反应。
这种症状可能是由严重的脑部损伤、药物过量或代谢紊乱引起的。
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能包括嗜睡、意识模糊、昏睡状态和昏迷状态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脑部损伤、药物或毒物的影响、代谢紊乱等。
如果大家或大家认识的人出现这些症状,请及时就医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表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乳房肿块:乳房内出现无痛性、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且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有时肿块会逐渐增大,触摸时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凹凸不平。
2、皮肤改变:乳腺癌可能导致乳房皮肤出现凹陷、皱褶、变色、水肿等症状。
同时,皮肤上的“橘皮样”改变也是乳腺癌的典型表现之一。
3、乳头溢液:非哺乳期的女性如果出现乳头溢液的情况,可能是乳腺癌的症状之一。
溢液可以是无色、淡黄色或血性的。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症状与体征A1型题1.局部性水肿常见于A.局部炎症、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B.右心衰竭C.各型肾炎和肾病D.蛋白丢失性胃肠病E.失代偿期肝硬化2.心源性水肿特点是A.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分,发展较缓慢,水肿比较坚实B.疾病早期晨间起床时有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C.发展常迅速,水肿软丽移动性大D.主要表现为腹水E.非凹陷性水肿,颜面及下肢较明显2.A解析:全身性水肿主要分为以下类型:①心源性水肿:主要见于右心衰竭,特点是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分,随着病情进展向上延及全身,发展较缓慢,水肿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小伴有右心衰竭的其他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可出现胸、腹水等。
②肾源性水肿:见于肾脏疾病,特点是疾病早期晨间起床时有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肾病综合征时为重度水肿),发展常迅速,水肿软而移动性大,常伴有尿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③肝源性水肿:见于肝硬化。
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
伴有肝硬化的其他临床征象如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
④营养不良性水肿: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遍及全身,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
⑤其他水肿:黏液性水肿表现为非凹陷性水肿,颜面及下肢较明显;特发性水肿几乎只见于妇女,主要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药物性水肿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等药物治疗过程中。
3.肾性水肿的主要表现是A.水肿从足部开始B.发展较缓慢C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D.疾病早期晨间起床时有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E.水肿比较坚实,移动性小8.D解析:在正常人体中,血管内液体不断地从毛细血管小动脉端滤出至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另一方面,组织液又不断从毛细血管小静脉端回吸收入血管中,二者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因而,组织间隙无过多液体积聚。
保持这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①毛细血管内静水压;②血浆胶体渗透压;③组织间隙机械压力(组织压);④组织液的肢体渗透压。
维持体液平衡的因素发生障碍,则可产生水肿。
产生水肿的几项主要因素为:①钠与水的滞留:如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②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如右心衰竭;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如急性肾炎;④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通常继发于血清清蛋白减少,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⑤淋巴或静脉回流受阻:如丝虫病或血栓性静脉炎等。
全身性水肿主要分为以下类型:①心源性水肿:主要见于右心衰竭,特点是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分,随着病情进展向上延及全身,发展较缓慢,水肿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小伴有右心衰竭的其他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可出现胸、腹水等。
②肾源性水肿:见于肾脏疾病,特点是疾病早期晨间起床时有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肾病综合征时为重度水肿),发展常迅速,水肿软而移动性大,常伴有尿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③肝源性水肿:见于肝硬化。
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足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
伴有肝硬化的其他临床征象如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
④营养不良性水肿: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遍及全身,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
⑤其他水肿:黏液性水肿表现为非凹陷牲水肿,颜面及下肢较明显;特发性水肿几乎只见于妇女,主要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药物性水肿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等药物治疗过程中. 4.关于黏液性水肿,正确的是A.为非凹陷性水肿B是长期营养缺乏所致C.月经前期明显D.见于肢端肥大症E.主要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5.引起心悸的最常见病因是A.冠心病B.高血压病C.心律失常D.心肌病E.心包积液6.疾病一般不会引起胸痛的是A.肋间肌炎B.心脏神经官能症C.胸主动脉瘤n阑尾炎E.膈下脓肿6.D解析:胸壁疾病如肋间肌炎可引起胸痛;心脏与大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胸主动脉瘤、心脏神经官能症可引起胸痛;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炎、胸膜肿瘤以及纵隔疾病如纵隔炎、纵隔脓肿可以引起胸痛,其他如食管炎、膈下脓肿等也可引起胸痛。
7.引起颈静脉怒张常见原因中不包括A.肺水肿B.右心衰竭C.缩窄性心包炎D.心包积液E.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8.有关颈静脉怒张正确的是A.正常人坐位或平卧时颈外静脉显露B.颈静脉充盈在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2/3以内C.提示左心房压力升高D.提示右心房压力升高E.常见于肺水肿9.正常人平卧时颈外静脉可稍充盈,其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A.下2/3以内B.1/3以内C.1/2以内D.4/5以内E.无要求9.A解析:正常人坐位或立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充盈,其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检查时嘱患者取30。
-45。
半卧位,若颈外静脉充盈高度超过正常水平,可诊为为颈静脉怒张。
10.有助于肝硬化腹水、双下肢水肿与右心衰竭相鉴别的症状或体征是A.颈静脉怒张B.转氨酶升高C.恶心、呕吐D.黄疸E.肝脏肿大伴压痛11.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编期震颤的疾病是A.肺动脉瓣狭窄B.室间隔缺损C主动脉瓣狭窄D.二尖瓣狭窄E.动脉导管未闭12.可在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的疾病是A.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B.室间隔缺损C.房间隔缺损D.二尖瓣狭窄E.动脉导管未闭13.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震颤提示A.主动脉瓣狭窄B.肺动脉瓣狭窄C.二尖瓣狭窄D.动脉导管未闭E.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4.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见于A.左心室增大B.扩张型心肌病C.二尖瓣狭窄D.升主动脉瘤E.肺心病14.B解析:①左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左下增大,心腰加深,心界似靴形。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②右心室增大:轻度增大时仅使绝对浊音界增大,而相对浊音界无明显改变。
显著增大时,叩诊心界向左右两侧增大,由于同时有心脏顺钟向转位,因此向左增大显著,但向左却不向下增大,常见于肺心病或单纯二尖瓣狭窄等。
③左右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称普大型。
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克山病等。
④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左房显著螬大时,胸骨左缘第3肋间心浊音界增大,使心腰消失。
当左房与肺动脉段均增大时,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浊音界增大,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如梨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二尖瓣型心。
⑤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扩张:胸骨右缘第1、2肋间浊音界增宽,常伴收缩期搏动。
⑥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其相对浊音界和绝对浊音界几乎相同,同时心浊音界可随体位而改变,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形烧瓶样,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增宽,为心包积液的特征性体征。
15.A2亢强可见于A.肺动脉高压B.二尖瓣狭窄C.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D.主动脉瓣狭窄E.高血压15.E解析:体循环阻力增高或血流增多时,主动脉压增高,主动脉瓣关闭有力,振动大,以致A2增强或亢进,可呈高调金属撞击音;亢进的A2可向心尖及肺动脉瓣区传导,见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16.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见于A.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D.左前分支传导阻滞E.左后分支传导阻滞17.有关正常心音组成正确的是A.心音共有4个。
正常情况下,只能听到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在青少年中可听到第四心音(S4)B.Sl主要由于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突然关闭,瓣膜突然紧张引起振动而产生,没有其他原因也参与C.S2主要是由于心室开始舒张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瓣膜振动所产生D.S3出现在心室舒张中晚期,由于心室快速充盈末血流冲击室壁,心室肌纤维伸展延长,使房室瓣、腱索和乳头肌突然紧张、振动所致E.S4出现在舒张末期,与心房舒张使房室瓣及其相关结构突然紧张振动有关18.第二心音通常分裂见于A.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B.房间隔缺损C.主动脉瓣狭窄D.重度高血压E.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8.A解析:第二心音通常分裂临床上最为常见,见于某些使右室排血时间延长的情况,如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或见于其他可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i迟的情况,如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也可见于左室射血时间缩短,使主动脉瓣关闭时间提前(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
19.关于心音分裂描述错误的是A.第二心音分裂临床较常见,以肺动脉瓣区明显B.生理性分裂常见于青少年C.通常分裂听诊除原发病表现外,第____,230-二心音在吸弋时为一个成分,呼气时分裂为两个成分D.反常分裂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动脉E.固定分裂指第二心音分裂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19.C解析:第二心音分裂临床较常见,以肺动脉瓣区明显。
常见于下列情况:(l)生理性分裂(physiologic splitting):常见于青少年。
由于深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右心回心血流增加,右室排血时间延长,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所致。
听诊表现为深吸气时第二心音分裂为两个成分。
(2)通常分裂(general splitting):临床上最为常见,见于某些使右室排血时间延长的情况,如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或见于其他可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的情况,如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也可见于左室射血时间缩短,使主动脉瓣关闭时间提前(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
听诊除原发病表现外,第二心音在呼气时为一个成分,吸气时分裂为两个成分。
(3)固定分裂(fixed splitting):指第二心音分裂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第二心音分裂的两个成分时距较固定,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时,虽然呼气时右心房回心血量有所减少,但由于存在左房向右房的血液分流,右心血流仍然增加,排血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致第二心音分裂;当吸气时,回心血流增加,但右房压力暂时性增高同时造成左向右分流稍减,抵消了吸气导致的右心血流增加的改变,因此其第二心音分裂的时距较固定。
听诊时第二心音在吸气及呼气时均分裂为两个成分。
(4)厦常分裂(paradoxical splitting):又称逆分裂(reversed splitting),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动脉瓣,是病理性体征,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另外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高血压时,左心排血受阻,排血时间延长使主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也可出现第二心音反常分裂。
听诊时第二心音在呼气时分裂为两个成分,吸气时为一个成分。
20.反常分裂见于A.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D.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E.肺动脉瓣狭窄21.有关开瓣音正确的是A.出现于心底部B.音调低C.开瓣音提示瓣膜弹性和活动性尚好D.S2后0.05秒E.历时较长而响亮21.C解析: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声,位于第二心音后0. 07s,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