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磁共振表现
- 格式:pdf
- 大小:238.46 KB
- 文档页数:1
脂肪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脂肪瘤概述脂肪瘤(lipoma)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为正常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好发于四肢、躯干。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和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为体积较小的无痛性肿块,而且境界清楚、质感柔软、有弹性。
经过手术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英文名称:lipom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体积较小的无痛性肿块。
主要病因:病因暂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和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超声、CT、磁共振、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脂肪瘤属于良性肿瘤,极少会发生恶变,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
临床分类:1、根据数量不同,可将脂肪瘤分为单发脂肪瘤及多发脂肪瘤。
2、根据生长部位不同,脂肪瘤可大体分为浅表脂肪瘤及深部脂肪瘤。
3、根据具体生长的部位,脂肪瘤可分为皮下脂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心脏脂肪瘤等。
二、脂肪瘤的发病特点三、脂肪瘤的病因病因总述:脂肪瘤的病因暂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和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在患者身体细胞内,存在一种脂肪瘤致瘤因子,正常情况下处于一种无活性状态,不会发病,但在诱发因素的刺激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变为活跃状态,使正常脂肪细胞发生异常增生,从而形成脂肪瘤。
基本病因:暂无资料。
危险因素:1、患者一般有家族史,所以遗传因素可能对脂肪瘤的发生起作用。
2、过度饮酒、进食过多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无鳞鱼、蛋黄等)会导致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积聚,容易引起脂肪瘤。
3、平时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抑郁,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时间长了可导致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
4、不良生活习惯(如经常熬夜等)会使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组织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异常的脂肪组织,导致脂肪瘤的产生。
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联系余璐;张静;马世荣;陈玲;郭英;李擒龙;杨守京【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08(016)005【摘要】目的:探讨下肢肌肉间原发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联系.提高对原发性脂肪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大腿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依据WHO脂肪肉瘤分类标准诊断和分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影像学观察,采用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CD31、CD34、CD99和S-10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以下肢进行性增大的肌肉内包块为首发症状,术前CT检查肌肉内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MRI显示长T1和长T2弛豫时间表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不易分辨肿物性质及区分良恶性.组织形态上,有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肿瘤细胞呈S-100、CD99阳性.结论: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以黏液样型多见,因该肿瘤富含脂肪,常伴有黏液变性或水肿("肺水肿样"表现),在CT成像时,往往出现低密度水肿样影像,MRI表现为长T1,长T2成像与其他良性肿瘤鉴别困难.因此,有必要采用MRI钆剂增强显影并结合病理学诊断以利确诊.【总页数】4页(P819-822)【作者】余璐;张静;马世荣;陈玲;郭英;李擒龙;杨守京【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2【相关文献】1.黏液型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J], 马平2.黏液纤维肉瘤与黏液样脂肪肉瘤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J], 何康3.黏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研究 [J], 周薇;董海原;徐恩伟4.黏液样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并文献复习 [J], 刘云;肖新广5.小肠黏液样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J], 方三高;马强;马瑜;李艳青;曾英;肖华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肪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 【概述】可分为黏液脂肪肉瘤及多形性脂肪肉瘤。
3 【临床表现】
3.1 黏液脂肪肉瘤多见于年轻成年人,好发于躯
干及肢体近侧深部,为无痛
性肿块,一般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明确。
切面呈黄色、灰白色。
镜下见
星状黏液细胞与毛细血管组成联合网状。
3.2 多形性脂肪肉瘤 50岁左右发病最多,四肢特
别是大腿、臀部、上臂
部好发。
一般为单发,起初多为无痛性、硬而固定的肿块,直径3~lOcm多见。
肿瘤常为结节状或分叶状,肿瘤周围有丰富的血管,
水肿并由于炎性变硬。
切面
可见出血、坏死,呈未分化表现。
4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可确定
诊断。
5 【治疗】手术治疗是脂肪肉瘤治疗的第一选择,局
部广泛切除是减少复
发、转移的有效措施。
结合放疗,可防止复发,提高生存率。
MRI、CT和病理检查对肢体脂肪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朱刚;孙海斌;汪浒;徐刚【摘要】Objective:To compare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histopathology and MRI, CT of liposarcoma of extremities,and to provide guide for increasing the accuracy rate of clinical diagnosis.Methods:The data of 43 cases of liposarcoma of the extremities were collected.MRI plain scan and enhanced CT were used in 18 patients before operation.Sixteen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CT plain scan and enhanced scan before operation.Nine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MRI and CT plain scan and enhanced scan before operation.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the operation. The intra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lesion tissue.The diagnosed results were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high 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mucoid liposarcoma, toliposarcoma and mixed liposarcoma).Results:In all the 43 cases,the upper limb lesion was found in 13 patients and the lower limb lesion was found in 30 patients.The average maximal diameter of the lesions was (14.6±6.1)cm.The fat cells w ere found in all the patients,with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ipocytes and lipopolysaccharide mixture exists, and accompanied by deep-stained pleomorphic cells;the CT examin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w density shadow with clear boundary and linear separated shadow after CT enhanced;the MRI image showed short signal intensity on T1 weighted imaging and long signal intensity on T2 long signal and short time reversal recovery sequence imaging and other signals;the mass existed the cord-like,linear shadow;the lesion surrounding nerve and blood vessels were squeezed,but the bone structure was relatively complete.The CT and MRI results of well-differentiated lipsarcome showed the fat signal,and the enhanced results showed the mild strengthening.The CT and MRI results of mucinous liposarcoma showed the cystic density and signal, and the enhanced results showed the clound-like orlatticed mild and moderate strengthening;the CT and MRI results of mixed liposarcoma showed the mixed imaging findings of above two types.Conclusion: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an provide the exact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type of liposarcoma;CT and MRI imagings can provide basis for j udging the size of the tumor;MRI enhanced scan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judging tumor bination of three kinds of detection method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目的:分析四肢肢体脂肪肉瘤的MRI和CT检测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43例四肢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16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另外9例患者术前行MRI及CT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将其按照分型方式(分别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黏液型脂肪肉瘤、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及混合型脂肪肉瘤)评定其诊断结果.结果:43例患者中,发病部位在上肢者13例,在下肢者30例,病灶平均直径为(14.6±6.1)cm.所有患者病变组织均可见不同大小的脂肪细胞,病理学特征为脂肪细胞与脂母细胞混合存在,伴有可被深染的多形性细胞;CT检查,基本特征为病灶呈不规则低密度阴影但边界清晰,增强后显示病变部位分隔明显增强;MRI检查,基本特征为T1短信号、T2长信号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成像等信号,肿块内存在条索状和线状阴影,病变组织周围神经与血管呈被挤压样,但骨质结构相对完整.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CT和MRI以脂肪信号为主,增强后轻度强化;黏液型脂肪肉瘤CT和MRI表现为囊性密度及信号,增强后可见云絮状、网格状轻中度强化;混合型脂肪肉瘤具有上述2种类型混合的影像学表现.结论:病理检查可为确诊脂肪肉瘤的类型提供确切依据,CT和MRI影像学检查可为判断肿瘤大小提供依据,MRI造影增强后扫描对明确肿瘤边界有重要作用,3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可为确诊该病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43)006【总页数】6页(P1215-1219,封2)【关键词】脂肪肉瘤;病理检查;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作者】朱刚;孙海斌;汪浒;徐刚【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外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病理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放射影像科,河南郑州45005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科,河北石家庄 053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6在成人的软组织肉瘤中,脂肪肉瘤的发病率居第2位,占恶性软组织肿瘤的10%~35%[1],是原发性软组织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
磁共振诊断巨大脂肪肉瘤1例盛鸿颖;王冰;王阿樱【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06(019)001【摘要】患者,男,79岁,一年前不慎摔伤左大腿后邯,当时为一黄豆大小包块,近一年包块逐渐增大。
MRI示:序侧股骨中上部后方的软组织内见巨大软组织肿物,内有分隔。
肿瘤呈短T1长T2信号,肿瘤边界较清晰。
脂肪抑制图像上肿瘤信号减低,大小约:13.8cm×12cm×23cm(见图1A、B)。
MR诊断:左大腿内肿瘤(考虑为脂肪肉瘤)。
CT示:肿瘤旱明显低密度,诊断为左大腿脂肪类肿瘤。
手术记录:左股切开后见巨大的肿瘤组织,外覆假包膜,边界清,表而不平整,有较多血管供应,与坐骨神经外膜粘连,切除肿瘤组织(见图2)。
病理(见图3)诊断为:(左股骨后)脂肪肉瘤(脂肪瘤样型)。
【总页数】1页(P170)【作者】盛鸿颖;王冰;王阿樱【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磁共振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手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磁共振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R4【相关文献】1.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的CT诊断 [J], 方伟;郑兆华;廖祖元;胡荫崧2.超声诊断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合并急性胃穿孔1例 [J], 王媚瑜;王绍文3.超声诊断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 [J], 胡海远;王娟;任晓燕4.超声诊断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 [J], 潘虹霞;张晨雪5.腹部巨大脂肪肉瘤的CT诊断 [J], 梁广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磁共振表现
发表时间:2016-03-09T14:08:33.2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王浩轩朱峰
[导读] 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脂肪肉瘤(liposacroma)是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恶性软组织肉瘤的14%-18%⑴。
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311600
摘要:脂肪肉瘤(liposacroma)是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恶性软组织肉瘤的14%-18%⑴。
常发生在脂肪组织较多的腹部和腹膜后、四肢(尤其是下肢)、臂部等部位。
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S)是脂肪肉瘤的一个常见亚型,占脂肪肉瘤的30%-55%⑵。
肿瘤主要是由各种分化不同程度的脂肪母细胞和粘液样基质组成,由于肿瘤的病理特征,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本组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关键词:肉瘤;恶性肿瘤;磁共振成像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具有完整影像资料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3例,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38-62岁;病程6个月-20年。
均表现为局部肿块,无明显疼痛感。
1.2 检查方法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采用PHILIPS1.5T 超导型MR扫描仪,每例患者均行T1WI、T2WI快速自旋回波(FSE)及脂肪抑制序列(SPAIR)及DW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Gd-DTPA,剂量为15-20mL,注射速率
2.5-
3.0mL/s,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
二结果
3例肿瘤均位于下肢,其中2例位于大腿深部肌肉间隙,1例位于小腿深部肌间隙,病灶边界清晰,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受累,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水肿,肿瘤直径约5.3-12cm,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略低于周围肌肉组织,T2WI呈高信号为主,病变边界清晰,本组3例肿瘤均被分隔成多个囊性包块,其中1例肿瘤内见少许短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三讨论
3.1 病理学基础:黏液性脂肪肉瘤主要由3种组织学成分构成:富含黏多糖的黏液基质、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母细胞、纤细的毛细血管丛。
文献报道[3]约57.9%的黏液性脂肪肉瘤不含脂肪成分。
而与所有脂肪肉瘤相同,影像学检出少量脂肪成分是诊断的关键,本组3例中只有1例病灶周围见少许脂肪信号,该征象对脂肪肉瘤的诊断起到关键性作用。
3.2 临床表现与影像特征:黏液性脂肪肉瘤主要见于成人,好发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后腹膜及深部软组织。
黏液性脂肪肉瘤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就诊时病灶往往较大。
MR不仅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并且能够任意方向扫描成像,故对软组织占位的检出非常敏感。
黏液性脂肪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肌间隙内巨大、边界不规整,有分隔。
MRI的表现特点与其组织学构成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黏液样脂肪肉瘤含大量黏液基质成分甚至成大片黏液,T1WI 以低信号为主,T2WI 以高信号为主,本组病例中均可见大量长T2信号,是肿瘤内囊变、出血;又由于黏液性脂肪肉瘤内脂肪含量常较少,甚至缺乏具有诊断价值的脂肪组织,T2WI 压脂病灶信号未见明显减低,而表现为多发囊性包块,这就要求我们与囊性病变相鉴别,由于肿瘤富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故Gd-DTPA增强后病灶可有明显的强化,但黏液基质不强化,因此,肿瘤表现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而囊性病灶一般不强化。
3.3 鉴别诊断:软组织病变较多,根据组织起源不同可有多种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故其鉴别诊断范围很广。
主要有:1、神经鞘瘤:主要发生在20-40 岁,肿瘤较大可出现囊变、坏死,MRI 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DWI未见明显高信号影,增强后见不均匀强化,中央见斑片状无强化区。
2、脂肪母细胞瘤: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及儿童,婴幼儿占80%。
而黏液性脂肪肉瘤儿童发生率很低,根据发病年龄可以鉴别⑷。
脂肪母细胞瘤主要为脂肪和软组织的混合型的肿块,脂肪抑制序列其内可见低信号影。
3、血管瘤:无包膜,呈等T1 长T2改变,内见弯曲条形流空信号,MR增强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影像学检查见血管钙化和静脉石较为特征。
4、淋巴管囊肿:表现为圆形、梭形或扁平囊状,壁薄,边界清晰,MRI呈长T1长T2改变,大部分病例信号均匀一致,DWI未见高信号影,增强后仅边缘部分包膜线样强化或不强化。
总之,MR分别具有较高密度分辨率与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软组织黏液样脂肪肉瘤的范围、形态及边界,并通过强化特征反应肿瘤内部的组织学成分,对该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⑴张林,李文峰,王成伟.下肢软组织粘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农垦医学,2011,33:157-159.
⑵韩月东.软组织磁共振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52
⑶周蔽,董海原,徐恩伟.轴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288-289.
⑷王士娜,王翠芳.脂肪母细胞瘤病1 例及其临床病理学观察.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39-41.
作者简介:王浩轩,男性,1985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工作于: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3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