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微课教案及设计理念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微课教案及设计理念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微课教案及设计理念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微课教案及设计理念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微课教案及设计理念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半径、周长,以及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什么是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什么是圆的面积呢?——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利用知识迁移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2、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如何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

是把图形先切,然后拼,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那么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

3、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我们看,先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进行摆拼,8等分,16等分,32等分。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再继续分下去,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会出现什么结果?

我们会发现: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曲线越来越直。每一小份越来越接近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对比前后两个图形,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面积不变。

(设计意图:由于圆与以前学习的直线图形性质有很大不同,对“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都是一种挑战,借助直观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转化过程。)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半径)

=πr×r

=πr2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表示

s=πr2

观察公式,我们要注意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的长度,计算时要先计算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例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有关圆的面积的知识,还发现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间的联系就是我们学好数学的钥匙。

五、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半径)

=πr×r

=πr2

六、总的设计理念:

1.化静为动,化曲为直。运用演示,学生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转化前后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由现象到本质的引导,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同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在探索过程中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润物细无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凸显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又增加了数学课堂的厚度。

初二数学利用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课堂

设计思路: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的直觉并且运用基本方法进行相关的验证,指导学生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组织上课。 师:我们在初一第二学期就已经学习了乘法完全平方公式,请一位同学用文字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公式的内容? 生1:(答略) 师:你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这个公式吗? 生1:(a+b)2=a2+2ab+b2(a-b)2=a2-2ab+b2 师:不错,请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完全平方公式其实包含几个公式? 生齐答:两个。 师:接下来有两道填空题,我们该怎么进行填空? a2++1=(a+1)24a2-4ab+=(2a-b)2 生2:(答略) 师:你能否告诉大家,你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填空的吗? 生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将等号右边的展开。 师:很好。(将四个式子分别标上○1○2○3○4) 问题:○1、○2两个式子由左往右是什么变形? ○3、○4两个式子由左往右是什么变形? 生3:(答略) 师:刚才的○1和○2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将这两个公式反过来就有:

a2+2ab+b2=(a+b)2a2-2ab+b2=(a-b)2(板书) 问题:这两个式子由左到右的变形又是什么呢? 生齐答:因式分解。 师:可以看出,我们已将左边多项式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即将左边的多项式分解因式了。 这两个公式我们也将它们称之为完全平方公式,也是我们今天来共同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 师:既然这两个是公式,那么我们以后遇到形如这种类型的多项式可以直接运用这个公式进行分解。这个公式到底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同座的或前后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经过讨论之后) 生4:左边是三项,右边是完全平方的形式。 生5:左边有两项能够写成平方和的形式。 师:说得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的? 生6:还有一项是两个数的乘积的2倍。 师:这“两个数的乘积”中“两个数”是不是任意的? 生6:不是,而是刚才两项的底数。 师:刚才三位同学都回答得不错,每人都找出了一些特征。再请一位同学来综合一下。 生7:左边的多项式要有三项,有两项是平方和的形式,还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右边是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1)多项式是三项式 2)有两项都为正且能够写成平方的形式 3)另一项是刚才写成平方项两底数乘积的2倍,但这一项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 4)等号右边为两平方项底数和或差的平方。

我的叔叔于勒_教案教学设计_1

我的叔叔于勒 学科语文(第5册)备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周月日教学内容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3.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1.品读对菲利普夫妇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2.运用朗读想象法,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拮据(jié)栈桥(zhàn)阔绰(chuò)褴褛(lánlǚ)牡蛎(mǔlì)二、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莫泊桑。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

回味无穷。莫泊桑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宝》、《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内的一大批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2.前面我们通过《故乡》一文的学习,了解了旧中国农民、小市民的悲惨生活。那么,旧时代外国的底层人物的生活又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看一看。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题:()于勒→()于勒→()于勒→()于勒明确:“盼”、“赞”、“见”、“躲”由此可见,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是本文的线索(明线)。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1—4节),盼。第二部分(5—19节),赞。第三部分(20—47节),见。第四部分(48—49节),躲。四、交流互动1.菲利普夫妇态度的转变具体体现在他们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上,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思考变化的原因。明确:“坏蛋”、“无赖”、“流氓”→“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小子”、“贼”、“讨饭的”、“流氓”变化原因:于勒贫富状况的变化。(暗线)2.分角色朗读20-47节,结合有关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菲利普夫妇是怎

部编版语文九上《我的叔叔于勒》精品公开课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阔绰、拟定、栈桥”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多种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表达兄弟情深的成语,比如:情同手足、手足之情、难兄难弟、八拜之交、两肋插刀、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有福同享、同盘而食、刎颈之交、连枝带叶、风雨同舟、让枣推梨、伯歌季舞、亲密无间……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兄弟感情有关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兄弟之情是怎样的。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阔绰.(chuò)拟.定(nǐ)栈.桥(zhàn)拮据 ..(ji éjù)牡蛎 ..(mǔlì) 别墅.(shù)撬.开(qiào)煞.白(shà)诧.异(ch à)褴褛 ..(lánlǚ)

完全平方公式评课稿子doc

回顾与思考 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 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乘积,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 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差。 2.应用平方差公式的注意事项:弄清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活动目的:本堂课的学习方向仍是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已学习的知识经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推导出本课新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旧知识的铺垫,平方差公式的学习有很多教学环节和形式与本节的学习是类似的,其中包含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也仍是本节的精神主旨,因而复习很有必要。 实际教学效果: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顺利地回答出平方差公式的内容,而对于其结构特点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绝大多数学生也得以掌握。在复习中既把旧知识得以复习,同时学生也会主动的去回顾平方差公式一节的学习过程,从而为本节课的类比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出示幻灯片,提出问题。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由于效益比较高, 所以要扩大农田,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 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 活动目的:数学源自于生活,通过生活当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从而在学生运用旧知计算和比较实验田的面积当中引出完全平方公式。由于实验田的总面积有多种表示方式,通过对比这些表示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在古代人们也是通过类似的图形认识了这个公式。在列代数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学到了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激发。 实际教学效果:问题提出后,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问题要求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总面积,这就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考虑,从而对于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挑战。不过由于前面列代数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顺利地想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从中建立了数形结合的意识。从而在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引出了完全平方公式,使学生有了一个直观认识。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在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气氛平等融洽。第三环节初识完全平方公式

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设计

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4----85页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师: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 师:我们是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运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教学方法 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人手,探讨作品主题。 3、续写法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

《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反思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反思 焦 《完全平方公式》这节课我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旧知识、新知探究、知识应用、当堂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布置作业. 我觉得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效果颇好。本节课我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进行自主探究,再经过观察算式归纳发现新知识大胆猜想,并经过推理验证,再借助图形直观获得感性认识,真正获得新知,总结出完全平方和公式。将猜想变为公式,然后观察并熟记公式特征,类比完全平方和探究完全平方差公式。然后归纳完全平方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掌握公式的计算技巧。整堂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原则。整节课都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生非常活跃。人人都能积极参与。 这节课上学生体会了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并知道猜想的结论必须要加以验证;授课思维流畅,知识发生发展过渡自然,学生容易得到一些结论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使问题的探讨得以不断深入,学生思考积极、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这节课引导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调学生时刻把握公式的特征 :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一个三项式,其中两项是二项式中每一项的平方和,另一项是二项式中项的乘积的2倍或其相反式。引用

“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顺口溜熟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拓展提升的习题中,我选取了逆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将运用公式简化数的平方的运算,题有一定深度,但只要有运用意识、创新意识学生就能灵活解答,学生接受挑战,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我觉得不足之处是,应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编符合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从而有效地将两类公式区分开,深刻认识公式的结构特征。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创设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发现新知,学会归纳,加以验证后再应用。 2、习题要分层,当堂训练巩固基础,拓展提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事情做且乐此不疲,更加充分的参与其中,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微课教学设计《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微课”教学设计说明 微课名称三角形的面积 授课教师姓名学校联系方式 知识点来源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录制工具□手机√□电脑录屏□摄像视频 微课设计简介(200字以内)运用已有的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用2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2个完全一样 的直角三角形,2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 积的一半,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微课教学设计内容 教学目标知道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能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重点难点 突破策略 微课演示讲解,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实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说说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1,锐角三角形 1,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钝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直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三,对比观察归纳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每个三角形的 面积是所拼成的长 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面积的()。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 等于三角形的()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 等于三角形的() 底 高 一半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思考:求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底,用h表示三角形高,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 = a h÷2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十五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15我的叔叔于勒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2.按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层次。 3.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4.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课前多媒体播放歌曲《游子吟》)这首歌唱出了流浪在外的游子的辛酸,他们是多么渴望家这个港湾的慰藉,多么渴望来自亲人的温暖!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里就有这样一个在外流浪多年的游子,饱经人生的沧桑,更可怜的是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视他为毒蛇猛兽,躲之唯恐不及,避之唯恐不远,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拮.据(jié)栈.桥(zhàn)煞.白(shà) 撬.开(qiào)诧.异(chà)牡蛎 ..(mǔlì) 别墅.(shù)褴褛 ..(lán lǚ)阔绰.(chuò) 糟蹋 ..(zāo tà)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端详:仔细地看。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褴褛:(衣服)破烂。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张皇:惊慌,慌张。 狼狈:形容受窘的样子。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说明事情很古怪,使人不明白。 3.作者简介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菲菲小姐》《项链》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完全平方公式优秀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完全平方公式”,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乘法公式的第2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同时也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学生以后学习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和“配方法”等知识的时候会反复地应用这个公式。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和启下的作用。 2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难点确定为:对公式中字母a、b任意性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认知状况、学习困难、年龄特征、心理特征)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平方差的探索过程,对“完全平方公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打下了基础,但是“完全平方公式”这节课,由于抽象程度较高,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困难。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个人意识增强,渴望归属感和被认同。针对学生的心智特征及本课实际,我将采用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建构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理解并掌握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能用文字、字母表达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计算、观察、实验、证明等方法探索完全平方公式及其运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认识公式推导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应用中体会公式的实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教法选择

《三角形的面积》信息化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郑红雪 电话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邮件 286846393@https://www.doczj.com/doc/8a16285751.html, 单位 郓城县玉皇庙镇中心小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三角形的面积》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多边形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生今后学习梯形等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同时更拓展了学生的几何空间观念。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经验,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探究活动,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导入环节。利用课件创设同学们在综合实践田栽树的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设疑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接着让学生交流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交流后再用多媒体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的过程,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本节课新知的迁移奠定基础。 探索环节。探索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时,利用白板功能进行旋转、平移等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转化的过程,并渗透旋转、平移等操作方法。 课堂小结。继续运用多媒体强化、巩固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我采用课前复习、课中运用、课后强化的方法贯穿整节课,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叔叔 于勒》教案三篇.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4、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我们有很多同学是独生子女吗?能告诉我还有哪些同学不是?(学生举手示意)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兄弟姐妹?(请一二位同学介绍)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关系怎样?如果有一天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金钱、地位上发生变化,你们的这种亲情还会保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引申)在现实生活中,手足之情是否禁得起世俗的考验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发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体会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二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的有长篇《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短篇《项链》、《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先听课文录音,然后请一位同学叙述故事情节。 理清故事情节,用三个字概括本文故事情节。(厌……盼……躲)说说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因为于勒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四品细节。 1、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说明于勒处境不同便有不同的评价。 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2、提问:当他有钱时家人的心情如何?--盼 当他无钱时家人的行为如何?--避(板书: 于勒:穷―――富―――穷 菲利普夫妇:撵―――盼―――躲 五作业布置

《三角形的面积》微课程设计方案

《三角形的面积》微课程设计方案 作者信息 姓 名贺海峰 所教学科小学数学所教学段五年级单位名称中卫市第二小学 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角 的 度 量 选题意图 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节课,公式的的推导的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但只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这时,重难点也就突破了。所以,通过动手组拼图形,是训练学生把解决未知通过转化成已知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把它设计成微课程,对课堂教学将起到重要作用。 内容来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适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能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概括综合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多途径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用途√□课前预习 √□课中讲解或活动 □课后辅导 □其他由于三角形面积公示的推导这个环节对整个这节课的知识掌握、乃至所有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的掌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把它设计成微课程,对课堂教学将起到重要作用。 知识类型 □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 √□实验操 作型□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制作方式(可 多选) √□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 √□动画 □其他 预计时间10分钟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 环节) 设计意图 (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 选择) 1、请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了那些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出示幻灯) 现在请大家四人一小组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图形的面积会计算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分组活动,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并选两名学生演示说明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发现三角形,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打开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乐园。 4、幻灯动画演示三种三角形的拼组过程,师生集体观察并在此小结。 (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三种类型的两个相同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在通过课件动画演示学生的每种操作过程,进一步加深孩子对知识了理解。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做好坚实的思维基础。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淮南实验中学卞贤磊

15.3.2完全平方公式 公式:(a+b)2 =a 2 +2ab+b 2 (a-b)2=a 2-2ab+b 2 文字叙述: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或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记忆口诀: 完全平方有三项 首尾符号是同样 首平方,尾平方 首尾二倍放中央 中央符号随尾项 (a+b)2 =a 2 +2ab+b 2 练习1 练习2 课 后 反 思 1、这堂课我通过复习平方差公式,然后利用练习引出问题.学生通过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方法得到了结论,并有同学指出))((b a b a ++的结果是有规律的.接着我通过让学生尝试用他们认为的规律直接说出2)(n m +及2)32(y x +的答案,再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方法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得到的规律是正确的,但在用规律直接说出2)32(y x +的答案时,却得到了 223244y xy x ++这个错误结论.事实上,学生的错误是将首末两项积的两倍错误的做成的了每一项都乘2,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过于急躁,直接让学生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方法得到结果后,就总结了规律,而未能让说错的同学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我想这在今后的教学中是要注意的,因为,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永远比老师直接告诉他原因记得更牢. 2、在得到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我让学生尝试说出公式的的特征,再用面积的方法说明完全平方公式.然后,让学生自己猜测2)(b a -的结论,并模仿第一环节,分别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以及面积的方法说明结论的正确性,再归纳公式的结构特征,然后,利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说明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揭示出两个公式间的关系.这一环节都是按照预想的进行,效果不错,只是未能点一下为何要学公式.(方便计算) 3、公式引出后,就进入了这节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即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确定首项、末项以及中间项的符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间项的符号问题.在这个环节中,书本上采取的方法是:(1)将 2)(b a +-,2)(b a --分别转化为2)(a b -以及[]2 )(b a +-, (2)将2)(b a +- 、

我的叔叔于勒微课

《我的叔叔xx》微课教案 ——赏析若瑟夫之慨叹 学习目标: 1、锻炼朗读,赏析炼字。 2、感受人物形象,明确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次微课的内容。 每次徜徉于《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都会赞叹不已:赞赏于它构思的精巧;惊叹于它形象的光鲜;叹服于它主题的深刻。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若瑟夫之慨叹(课文第47段的赏析)。 二、赏析过程。 1、找重读的词语。(课文第47xx)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中“亲”应该重读。 2、用添加的方法体会若瑟夫的心理。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呀),我的亲叔叔!在”弟弟“后加上”呀“,把”我的亲叔叔“后面的句号改为叹号。 3、详尽解说。 (1)”父亲的弟弟呀“加上的”呀“可谓意蕴丰盛:表疑惑;表惊叹。若瑟夫疑惑的是:父亲一直念念不忘的弟弟就在眼前,为何不上前相见、相拥?他因这个疑问而狐疑;若瑟夫惊叹:父亲竟这样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他因这个惊叹而不悦!

(2)”我的亲叔叔“重读”亲“,亲即是亲情,表明若瑟夫很在乎这个叔叔,很在乎这份亲情。一个叹号,用来抒情,用来呼吁:多么希望父亲能拾起这份亲情,多么渴望叔叔能回到家中,多么希望世人都有一份同情心。 4、明了本文的对比。 通过以上赏析,让我们明白了这两句默念使得若瑟夫与他的父母形成了光鲜的对比:孩子的单纯与大人的世故;孩子的厚道与大人的虚假;孩子的热情与大人的暴虐。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文章的另一个主旨: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亲情,多一点良善,那么世界将变成优美的人间。 三、总结。 一番慨叹,深藏玄机:锻炼了朗读,赏析了炼字,感受了形象,明白了主旨,实乃精妙!莫泊桑,为你点赞!

我的叔叔于勒获奖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获奖教案 11 我的叔叔于勒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小说叙述了我 的叔叔于勒因年轻时不务正业被菲利普夫妇赶出家门,被迫到美洲 谋生。于勒在发财后给菲利普夫妇写信,表示要偿还以前的欠债。 这些信件成了家境拮据的菲利普夫妇的福音,一家人制定了许多荒 诞可笑的花钱计划。一家人到哲尔赛旅行,在海船上意外遇到了穷 困潦倒的老于勒,怕被他牵累,全家仓皇避开。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于勒的贫富变化牵动着菲利普夫妇的“变脸”,深刻地揭 露了冰冷的亲情关系,发人深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主题思想。 2.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 性格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对文中主人公深切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曲折巧妙的构思。 2.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突破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对比于勒的称呼变化,体会于勒的地位 变化,进而牵出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赶——盼——躲。寻根究底,挖掘变化的根源,学生自然地归纳出结论:金钱。这样,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点。 难点 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突破方法:通过组织“谁是最可怜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小说,把握小说中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解读进行指导和启发。这其中教师一定进行全面的总结并正确地导航。 教学方法 1.线索教学法:抓住“金钱”的变化——“称呼”的变化——“亲情”的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情节,自然地感悟主题。 2.活动式教学法:对教学难点的突破,结合小说的体裁特点和本篇小说的内容,设计语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小说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读,激趣入题 设计(一) 同学们!前些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放歌曲) 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 解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19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流浪歌》歌词: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 亲爱的妈妈 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 没有一个家 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 把我的泪吹下 走啊走啊走啊走 走过了多少年华 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 又是一个春夏 把我的泪吹下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13-人教版〔优秀篇〕

8.3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第1课时完全平方公式 1.能根据多项式的乘法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重点) 2.理解并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进行计算.(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计算: (1)(x+1)2; (2)(x-1)2; (3)(a+b)2; (4)(a-b)2. 由上述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完全平方公式 【类型一】直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5-a)2; (2)(-3m-4n)2; (3)(-3a+b)2. 解析:直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1)(5-a)2=25-10a+a2; (2)(-3m-4n)2=9m2+24mn+16n2; (3)(-3a+b)2=9a2-6ab+b2. 方法总结: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可巧记为“首平方,末平方,首末两倍中间放”.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2题 【类型二】构造完全平方式 如果36x2+(m+1)xy+25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求m的值. 解析:先根据两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确定m的值. 解:∵36x2+(m+1)xy+25y2=(6x)2+(m+1)xy+(5y)2,∴(m+1)xy=±2·6x·5y,∴m+1=±60,∴m=59或-61. 方法总结: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三】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便计算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992; (2)1022. 解析:(1)把99写成(100-1)的形式,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计算.(2)可把102分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一、导入: 亲情是人世间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二、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莫泊桑 作者简介: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本文是一篇小说,我们来回顾一下小说相关的文体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四、 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整体上了解小说的情节,我们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小说情节划分成四个部分: 一、1-4段开端盼于勒 二、5-19段发展赞于勒 三、20-47段高潮遇于勒 四、48-49段结局躲于勒 由情节的概括可看出,故事围绕于勒展开,他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可在文章中,对他的称呼一变再变,大家一起从文中找出有哪些称呼?并分类整理 贫:坏蛋流氓无赖全家的恐怖这个小子贼讨饭的富:正直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些称呼截然相反,它们是随着什么而变化的呢? 它们的变化是随着于勒身份遭遇的变化而改变,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当于勒没钱,吃父母老本甚至占用了菲利普夫妇的一部分财产时,菲利普将他送上了去纽约的船,当于勒在美洲赚了钱时,他一下子成了菲利普夫妇心中正直、有良心的人。他们盼着于勒的归来,准确的说是盼着于勒带着钱回来改变他们拮据的生活境况。当在船上出现了一个落魄的穷光蛋于勒时,于勒一下子又变成了他们心中的流氓、贼,于是,他们躲得远远的,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2)

§14.2.2 完全平方公式(1) 学习目标 1.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会用几何图形解释完全平方公式; 2.记住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 3.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的推导及运用. 学习难点 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 一、复习旧知 1.请说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2.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⑴()()()=++= +1p 1p 1p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b a b a b a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b a b a b a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老李有一块边长为a 米的正方形试验田.因需要将边长增加b 米,使其变成一个大的正方形试验田. 1.请用手中的卡片拼出变化后的试验田. 2.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变化后的试验田总面积, 并进行比较,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活动二: 老王有一块边长为a 米的正方形试验田.因需要将边长减少b 米,使其变成一个小的正

方形试验田. 1.请用手中的卡片拼出变化后的试验田. 2.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变化后的试验田总面积, 并进行比较,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课堂练习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2102 (2)()26+x (3)()2 52+-x (4)23243??? ??-y x (5)()22y x -- (6)()225-y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你的疑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五、达标检测 1.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 A.222)(b a b a +=+ B.22224)2(b ab a b a +-=- C.2224)2(b a b a +=+ D.96)3(22++=+a a a 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12-m (2) 2 32??? ??+y x (3) 10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