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稠油开发技术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29.70 MB
- 文档页数:90
辽河油田稠油地面集输技术[摘要]辽河油田是我国第三大油田,年产原油在1000万吨左右,其中稠油产量约为650万吨,占辽河油田原油总产量的65%。
因此,稠油地面集输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辽河油田稠油的生产。
由于辽河油田稠油品种繁多,物性较差,相对集输处理的难度较大。
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适合辽河油田稠油特点的工艺流程。
这些典型的工艺流程具有流程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特点,较好的满足了辽河油田稠油开发的总体需要。
目前,辽河油田在稠油的集输和脱水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辽河油田以降低稠油粘度来解决稠油集输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加热降粘、掺轻质油或掺稀油稀释、掺活性水以及乳化降粘等。
辽河油田稠油脱水工艺流程主要采用两段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流程、热化学沉降加电化学脱水两段脱水工艺流程、一段热化学静止沉降脱水流程。
辽河油田主要运用的稠油处理设备有卧式三相分离器、电脱水器、加热炉、泵等。
[关键词]稠油地面集输技术中图分类号:te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0269-021 辽河油田稠油特点与分布情况1.1 概述辽河油田是我国第三大油田,年产原油在1000万吨左右,其中稠油产量约为650万吨,占辽河油田原油总产量的65%。
辽河油田稠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高升油田、曙光油田、欢喜岭油田、兴隆台油田以及冷家油田等地区。
1.2 稠油分类辽河油田稠油物性差异较大,根据辽河油田目前稠油的生产情况,稠油可分为普通稠油、特稠油和超稠油三类。
1、普通稠油普通稠油粘度大部分在200mpa.s~5000mpa.s之间,这部分稠油约占稠油总产量的70%左右。
2、特稠油特稠油粘度大部分在5000mpa.s~50000mpa.s之间,生产难度较大,这部分稠油约占稠油总产量的15%左右。
3、超稠油超稠油粘度大部分在5×104 mpa.s~20×104mpa.s,这类稠油是近几年才开始规模开采的。
辽河油田超稠油地面工艺技术的应用与进展摘要:辽河油田超稠油具有动力粘度大,密度高等特点,解决这种原油的粟输、脱水、外输等地面工艺设施的建设是一个新的攻关难题。
依照超稠油开发的需要,对含水超稠油集输、超稠油脱水、脱水超稠油管输工艺技术和相关设备进行7攻关研究,形成了井口含水超稠油管道集输、两段大罐半动态、静态沉降脱水、脱水超稠油长距离管道输送的工艺流程,有效地实现了超稠油的集输、脱水等生产工艺需求。
关键词:超稠油;集油系统;静态沉降脱水;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引言辽河油田超稠油50℃时的动力粘度为5×104-18.7×104mPa·s,20"C时原油密度O.9980-0.10019g/cm3,超稠油储量较大,要紧散布在曙一区杜84块、杜32块和洼60块等。
但由于开采难度专门大,长期以来一直未被动用。
随着油田开发时刻的推移及油田稳产的需要,从1996年开始,慢慢进入了超稠油开发时期。
经历了十连年攻关研究和生产运行实践,成功地研制出一套完整的超稠油地面工艺及配套技术,为我国的超稠油开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填补了我国超稠油地面工艺及配套技术领域的空白。
1 超稠油集油系统工艺技术1.1 低含水期集油系统超稠油特点是密度大,粘度高,含胶质、沥青质高,流动性差。
因此,不易输送、脱水。
开采低含水期集油系统采取井口拉油方式,其条件及特点为:产液量小,含水少,管道集输热力、水力条件差,管输温降大、摩阻损失大;适于车运,建设速度快捷。
1.2 高含水期集油系统1.2.1油井平台技术1997年实现了油井平台集油生产工艺,所谓油井平台,是利用丛式井组和水平井组的采油平台。
依照工艺需要,井站集输系统设自压平台、泵平台.中心平台。
自压平台靠井口回压将单井超稠油输送至泵平台或中心平台,泵平台将所辖井和自压平台的超稠油通过提升泵输至中心平台或集输干线。
中心平台所辖井和泵平台的超稠油通过提升泵输至集输干线。
辽河油田典型稠油集输工艺及其优化简化摘要:辽河油田稠油具有粘度大、密度高、油气比低等特点,在40多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面集输工艺技术体系,但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开发初期形成的成熟技术与油田生产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对辽河油田稠油集输典型流程进行了分析、整理,并提出了如何对现有成熟稠油集输工艺进行优化简化,同时展望了稠油集输工艺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稠油粘度集输优化。
1 稠油、超稠油集输工艺1.1 单管加热集输工艺井口来液经加热炉加热后,输往计量站或计量接转站,该工艺集油管线流速通常低于0.5m/s,适用于稠油粘度不大于3000mPa·s(50℃)、单井产液量较高(不小于30t/d)、井口出油温度较高(40℃以上)的稠油集输。
具有流程简单,方便管理,投资少的特点。
1.2 双管掺水集输工艺所谓掺水集输流程即在采油井口加入活性水溶液,达到利用化学药剂降粘、利用水溶液润湿边壁,降阻输送的目的,多用于粘度不大于10000mPa·s的稠油。
回掺水主要利用联合站原油脱出的污水,需建立掺水分输站,掺水比为1.8~2:1(水:油),掺水温度一般在60~65℃。
双管掺水工艺采用集中建站分配水量,减少了掺水泵数量,节约投资和减少耗电量,但掺液量较大,增加集输负荷,油水混合不均,在输送中,当流速较低时,易出现油水分层现象。
1.3 双管掺稀油集输工艺稠油掺稀油是利用两种物性、粘度差别较大,但互溶性好的原油,将其按一定比例互溶在一起,使其具有新的粘度和物性,达到稠油降粘的目的。
稠油掺稀油降粘工艺技术,可以满足任何粘度稠油降粘要求。
应用此工艺需在计量接转站和集中处理站设掺稀油系统,包括稀油的计量、储存、升压、加热、分配等功能。
掺液比为1:0.3~0.7(稠油:稀油),与掺活性水相比,液量减少40%以上,大大减少了集输、脱水、污水处理等工序的负荷,亦相对地减少了设备数量和动力消耗。
辽河油田稠油热采井钻完井技术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摘要:稠油热采井钻完井是稠油开采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钻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低压钻井问题。
而热采井中最大的问题是完井中的套管先期损坏问题,通过对套管损坏井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稠油热采井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了热采井套管设计技术、套管选择技术和降低套管热应力技术、提高固井质量技术、油井开采防砂技术等稠油热采井延长寿命的系列完井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稠油藏的顺利开发。
关键词:稠油井热采、套管损坏、热采井完井、热采井套管选择、套管设计、防砂、降低热应力。
1.辽河油田稠油开发概述辽河油田是一个以稠油为主的油田,稠油的总产量占油田原油总产量的70%,稠油开采以热力采油为主,因此辽河油田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稠油发展史。
到目前为止辽河油田共探明稠油油藏面积200.5km2,共探明地质储量10.2237×108t,动用探明油藏面积128.4 km2,动用地质储量7.6208×108t,共生产稠油1.0371×108t。
辽河油田探明稠油分布图如下图所示4272343515 15999深层900-1300m, 占41.79% 特深层1300-1700m, 占42.56%中深层600~900m15.65%248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具有以下特点:探明地质储量102237×104t中的油藏深度情况如下:动用地质储量7.6208×108t中的油藏深度情况如下:辽河油田探明地质储量中的油品性质如下所示:辽河油田于1978年发现了高升稠油藏,这是辽河油田发现稠油油油田的开始,以后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进展又发现了大量的稠油油藏。
辽河油田于1982年首次在高升油田进行了稠油热采实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辽河油田从此走上了稠油热采的快车道,稠油开发得到了高速发展。
由于稠油油田进行热力开采的特殊性也为辽河油田的稠生产带来了全新的技术观念和技术进步。
稠油开发工艺简介由于稠油和稠油油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开发工艺不同于稀油油藏。
到目前为止,稠油油藏主要采用热力开采,对油层加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向油层中注入热流体,如热水、蒸汽等;二是油层内燃烧产生热量,称火烧油层方法。
很多油田也试验向油层中注入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以及化学溶剂等来开采稠油。
1、蒸汽吞吐采油1.1蒸汽吞吐采油原理稠油蒸汽吞吐法又称周期性注汽或循环注蒸汽方法,是稠油开采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就是将一定数量的高温高压湿饱和蒸汽注入油层,焖井数天,加热油层中的原油,然后开井回采。
注入蒸汽的数量按水当量计算,通常注入蒸汽的干度越高,注汽效果越好。
蒸汽吞吐的增产机理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1.1油层中原油加热后黏度大幅度降低,流动阻力大大减小;1.1.2对于压力高的油层,油层的弹性能量在加热油层后充分释放出来,成为驱油能量;1.1.3对于厚油层,热原油流向井底时,除油层压力驱动外,还受到重力驱动作用;1.1.4原油采出过程中带走大量热量,冷油补充到压降的加热带;1.1.5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油层解堵作用,在钻井完井、修井作业及采油过程中,入井流体及沥青胶质很容易堵塞油层,造成严重的油层伤害,蒸汽吞吐可起到油层解堵作用;1.1.6高温下原油裂解,黏度降低;1.1.7油层加热后,油水相对渗透率发生变化,增加了流向井底的油量。
1.2蒸汽吞吐采油生产过程蒸汽吞吐采油的生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油井注汽、焖井和回采。
1.2.1油井注汽油井注蒸汽前要做好注汽设备、地面注汽管线、热采井口、油井内注汽管柱和注汽量计量等准备工作,然后按注汽设计要求进行注汽。
注汽工艺参数主要有:注入压力、蒸汽干度、注汽速度、注汽强度和周期注汽量等。
1.2.2焖井完成设计注入量或满足开采技术参数要求后,停止注汽,关井,也称焖井。
焖井时间一般为2~7d,目的是使注入近井地带油层的蒸汽尽可能扩散,扩大蒸汽带及蒸汽凝结带加热地层及原油的范围。
1.2.3回采在回采阶段,当油井压力较高时,能够自喷生产,自喷结束后进行机械采油;有些油井放喷压力较低,直接进行机械采油。
辽河油田稠油开发技术特色辽河油田稠油开发特色技术辽河油田位于美丽的渤海之滨、素有“湿地之都”之称的辽宁盘锦。
这里有瑰丽似火的红海滩,高贵轻盈的丹顶鹤,苇浪连天的大苇田,玲珑剔透的盘锦大米,自然环境独特,四季分明,风景如画。
作为一个油田的孩子,从小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之下,对石油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梦想着将来有一天也能像父辈们一样,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所以紧张的学习之余,对辽河油田的勘探开发知识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认识。
1955年,辽河盆地开始进行地质普查,1964年钻成第一口探井,1966年钻探的辽6井获工业油气流,1967年3月大庆派来一支队伍进行勘探开发,称“大庆六七三厂”,正式拉开了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的大幕。
今年是辽河油田开发建设45周年,辽河油田45年的历史,是一部石油勘探开发史,也是一部石油科技的进步史。
经过45年的勘探开发历程,辽河油田逐渐形成了具有辽河特色的勘探开发技术。
辽河盆地是一个开发对象十分复杂的复式油气区,堪称地质大观园。
其地质特征用一句话概括可为“五多一深”,即含油层系多、断块断裂多、储层类型多、油藏类型多、油品类型多、油层埋藏深。
从太古界到新生界共发育14套含油层系;仅盆地陆上就发育2-4级断层300余条,四级断块450多个;储层岩性较多,碎屑岩、碳酸盐岩、火成岩、变质岩均有出现;稀油、高凝油、普通稠油、特稠油及超稠油具有发育。
辽河油田1986年原油产量达到千万吨,截至2014年底已经在千万吨以上稳产29年。
辽河油田是国内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探明稠油地质储量与稠油年产量所占比重较大。
全国22.9亿吨的稠油探明储量,辽河油田占了10.86亿吨,占到了47.5%。
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辽河断馅西部凹陷西斜坡、东部陡坡带和中央隆起南部倾末带。
稠油是指在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相对密度大于0.92的原油,国外称之为“重油(heavy oil)”。
我国稠油沥青质含量低,胶质含量高,粘度偏高,相对密度较低。
SAGD技术开采稠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011级程金金摘要: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以蒸汽作为热源,依靠凝析液的重力作用开采稠油,采收率可达60-80%,在国外特别是在加拿大已获得了商业化应用。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资源丰富,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超过104⨯,基本没有流动能力,开采难度大。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mpa.s10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获得成功并进行了规模化开采,但蒸汽吞吐开采后期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研究Abstract: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SAGD) uses steam as the hear source and rely on the action of gravity of condensed liquid to recovery heavy oi1,by which the recovery can reach up to 60-80%.The technique has been commercially applied overseas,especially in Canada.The super heavy oi1 resource is very abundant in Block Shu l of Liaohe Oilfield with the crude viscosity under formation conditions over 104⨯,which is basically immobile and hard to develop. Since the 10mpa.send of 1990s,steam huff and puff for super heavy oil recovery in Block Shul of Liaohe Oilfield has been successful and has been commercialized. However,how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at the later stage during steam huff and puff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Keywords: the super heavy reservoirs,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development,research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在过去的时间里,全球工业化应用的稠油开采技术,一般只适用于粘度低于10000mP a·s的普通稠油,目前国内外针对超稠油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已进入矿场先导试验阶段或工业型试验阶段的技术有:蒸汽吞吐、蒸汽驱、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水平裂缝辅助蒸汽驱、火烧驱技术。
收稿日期:2006-04-21;改回日期:2006-07-18 作者简介:耿立峰(1972-),男,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专业,现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
文章编号:1006-6535(2007)01-0055-03辽河油区超稠油双水平井SAG D 技术研究耿立峰1,2(11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3;21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摘要: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存在周期生产时间短,周期产油量低,油汽比低的问题,吞吐采收率一般低于25%。
对辽河油区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产能接替研究表明,双水平井S AG D 技术能较好地应用于该块超稠油开发,最终采收率可达4516%,可以作为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后期有效的产能接替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超稠油;双水平井;S AG D ;采收率;曙一区;辽河油区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前 言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1997年投入开发,以蒸汽吞吐为主要开发方式,具有上产快、周期短、递减快等特点,近年来蒸汽吞吐成本逐渐上升,继续采用该生产方式将面临较高的成本压力。
S AG D (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在加拿大等国的现场实施中,采收率可以达到50%以上,最高可达70%。
曙一区油藏地质特点及S AG D 应用条件研究表明,该技术在曙一区超稠油开采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油田概况111 地质特征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为一北西高南东低的单斜构造。
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上元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新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上段(s 上3)、沙一、二段(s 1+2)及上第三系馆陶组(N g )为本区超稠油含油目的层。
其中,沙河街组兴隆台油层探明含油面积为612km 2、石油地质储量为8273×104t ,自上而下分为6个油层组(表1),其中沙三段上段兴Ⅵ油层组为本次研究目的层。
辽河油田某稠油产区地质开发经验浅谈辽河油田是世界第一大稠油产区,在稠油开采开发方面具有领先世界的理论和应用水平,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某采油厂的某稠油区块进行介绍分析,分享了该区块技术人员的地质开发思路与做法。
标签:辽河油田;稠油;地质;开发1 加快产能建设步伐,抢投新井见实效2019年部署新井24口,产量指标2.2×104t。
作业区坚持抓新井投产重点环节。
其一、动态调整钻井区域运行7个区域22个井次,为钻井创造有利时机。
其二、参与射孔方案论证,针对泥质含量偏高的油井,新井投产一轮实施预处理措施13井次,防止粘土膨胀。
在新井后续生产中,针对采注比低的油井,二轮辅助实施化学助排类措施7井次。
针对油井注汽压力高,实施解堵1井次,均收到显著的增油效果。
其三、加强投产后“注、焖、放、下、采”各环节的管理,提高新井生产效果。
去年年内新井平均生产时率40.9%,同比提高5.2%,生产时间提前19天,新井实现超产4958t。
2 发挥地质龙头作用,措施增产收效显著该作业区成立了地质措施挖潜项目组,开展十项措施技术攻关,制定工作目标,确立承包责任人,建立了考核奖惩规定,激发了地质技术人员工作能动性。
全年8个区块实现超产,措施增产效果显著。
2.1 修复停产井作业区牢牢抓住“保证开井数才有产量”的理念,年初按照潜力大小及复产难易程度修复停产井,超前调整大修井周边邻井的注汽运行,共调整8个区域31井次。
全年修复油井23口,日增油45t,累增油1.65×104t;开井数由年初的339口上升至12月份的366口。
2.2 治理出水井超稠油区块出现油井出水现象,严重制约区块的开发效果。
主要表现为出水井多(28口),占比例大(占总井数的9%),开井时率低(正常生产时率的60%)。
2019年系统分析出水原因后,将其划分为无漏出水、有漏出水、夹层水,邻井水窜四类,根据出水原因及水性,实施“有漏堵漏、无漏封层、邻井防窜”措施,从根源上解决出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