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稠油开采技术(2010.2.21)
- 格式:ppt
- 大小:12.28 MB
- 文档页数:81
辽河油田超稠油地面工艺技术的应用与进展摘要:辽河油田超稠油具有动力粘度大,密度高等特点,解决这种原油的粟输、脱水、外输等地面工艺设施的建设是一个新的攻关难题。
依照超稠油开发的需要,对含水超稠油集输、超稠油脱水、脱水超稠油管输工艺技术和相关设备进行7攻关研究,形成了井口含水超稠油管道集输、两段大罐半动态、静态沉降脱水、脱水超稠油长距离管道输送的工艺流程,有效地实现了超稠油的集输、脱水等生产工艺需求。
关键词:超稠油;集油系统;静态沉降脱水;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引言辽河油田超稠油50℃时的动力粘度为5×104-18.7×104mPa·s,20"C时原油密度O.9980-0.10019g/cm3,超稠油储量较大,要紧散布在曙一区杜84块、杜32块和洼60块等。
但由于开采难度专门大,长期以来一直未被动用。
随着油田开发时刻的推移及油田稳产的需要,从1996年开始,慢慢进入了超稠油开发时期。
经历了十连年攻关研究和生产运行实践,成功地研制出一套完整的超稠油地面工艺及配套技术,为我国的超稠油开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填补了我国超稠油地面工艺及配套技术领域的空白。
1 超稠油集油系统工艺技术1.1 低含水期集油系统超稠油特点是密度大,粘度高,含胶质、沥青质高,流动性差。
因此,不易输送、脱水。
开采低含水期集油系统采取井口拉油方式,其条件及特点为:产液量小,含水少,管道集输热力、水力条件差,管输温降大、摩阻损失大;适于车运,建设速度快捷。
1.2 高含水期集油系统1.2.1油井平台技术1997年实现了油井平台集油生产工艺,所谓油井平台,是利用丛式井组和水平井组的采油平台。
依照工艺需要,井站集输系统设自压平台、泵平台.中心平台。
自压平台靠井口回压将单井超稠油输送至泵平台或中心平台,泵平台将所辖井和自压平台的超稠油通过提升泵输至中心平台或集输干线。
中心平台所辖井和泵平台的超稠油通过提升泵输至集输干线。
2018年04月注蒸汽稠油开采技术李光林(辽河油田国际事业部,辽宁盘锦124000)摘要:热处理油层采油技术是通过向油层提供热能,提高油层岩石和流体的温度,从而增大油藏驱油动力,防止油层中的结蜡现象,降低油层流体的黏度,减少油层渗流阻力,达到更好地开采稠油和高凝油的目的。
常用的热处理油层采油技术主要有注热流体和火烧油层两类方法。
其中注热蒸汽处理油层采油方法根据其采油工艺特点,主要包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动两种方式。
关键词:稠油开采;稠油特点;注蒸汽;热力采油全球稠油储量十分丰富,稠油储量是常规油的三倍以上,占全球石油剩余资源的70%。
全球范围内稠油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委内瑞拉、美国、中国、前苏联,印尼等地区。
在国内1982年蒸汽吞吐在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首次试验成功,之后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稠油开发技术,自85年起我国陆续建成了辽河、胜利、新疆、河南四个稠油开发基地,开发总地质储量超过8亿吨1稠油特点1.1稠油油藏特征[1]油藏埋藏埋深一般在1800米以上,虽埋深在3000米以下的稠油油藏也有,但为数较少。
我国稠油油藏有的为砂砾岩,多数为砂岩,储层胶结疏松,成岩作用低,固结性能差,其沉积类型一般为河流相或河流三角洲相,生产中油井易出砂。
1.2稠油与普通原油的区别(1)稠油中含蜡量少、凝固点低含蜡量的多少是决定原油凝固点高低的主要因素,含蜡量高,则凝固点也高。
稠油含蜡量一般小于10%,其凝固点一般低于20℃。
(2)稠油组分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含量低稠油与轻质油不同之处在于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油质含量小。
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一般大于30%~50%,烷烃、芳烃含量则小于60%~50%。
(3)稠油的粘温特点稠油的粘度对温度非常敏感,随着温度的增加,稠油粘度迅速下降,世界各地的稠油粘度对温度的曲线几乎是一致的,这就为稠油的热力开采提供了可行条件。
2蒸汽吞吐技术蒸汽吞吐技术又叫周期性注汽或循环注汽方法,是指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高温蒸汽,焖井一段时间,带高温蒸汽跟底层流体彻底进行热量交换后再开井生产的技术。
SAGD技术开采稠油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在过去的时间里,全球工业化应用的稠油开采技术,一般只适用于粘度低于10000mP a·s的普通稠油,目前国内外针对超稠油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已进入矿场先导试验阶段或工业型试验阶段的技术有:蒸汽吞吐、蒸汽驱、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水平裂缝辅助蒸汽驱、火烧驱技术。
从目前国内外稠油开采情况看,由于超稠油原油粘度高,油层条件下流动能力低,依靠压差驱动的方式难以获得成功。
在国内,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方式进行详细研究的单位有辽河油田、新疆石油管理局、总公司研究院。
1996年辽河油田和总公司研究院曾与加拿大MCG公司合作,研究认为在杜84块兴隆台油层兴V工组、馆陶油层可采用SAGD开发,最终采收率为45%-60%。
在国外,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方式在加拿大和委内瑞拉获得了商业化成功应用,尤其在加拿大在不同类型的油田中已经开展了20多个重力泄油的先导试验区,并建成了5个商业化开采油田,其中两个规模较大的油田已建成了日产5000吨重油的产能,另一个油田已建成日产7000吨产能,预计2010年在加拿大依靠重力泄油开采方式的重油产量将超过每天10万吨。
重力泄油开采方式已成为开采重油,特别是超稠油的主要手段。
重力泄油开采方式的最终采收率一般超过50%,高的可以达到70%以上。
二、SAGD机理介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是开发超稠油的一项前沿技术,其理论首先是罗杰·巴特勒博士于1978年提出的,最初的概念是基于注水采盐的原理,即注入的淡水将盐层中的固体盐溶解,浓度大的盐溶液由于其密度大面向下流动,而密度相对较小的水溶液浮在上面,这样可以通过持续在盐层的上面注水,从盐层的下部连续的将高浓度的盐溶液采出。
高浓度盐溶液向下流动的动力就是水与含盐溶液的密度差,将这一原理用于住蒸汽热采过程中就产生力重力泄油的概念。
对于在地层原始条件下没有流动能力的高粘度原油,要实现注采井之间的热连通,需经历油层预热阶段。
稠油热采技术1概论稠油亦称重质原油或高粘度原油(英文名为heavy oil),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范畴。
按粘度分类,把在油层温度下粘度高于100mps,已,的脱气原油称为稠油。
据估计世界常规石油的总资源量为3000亿吨,此外还有稠油、油砂及油页岩等非常规石油资源,它们的储量折合为石油估计有八九千吨之多,这些将成为21世纪石油的重要来源。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稠油的储量在世界上居第七位,迄今已发现有9个大中型含油盆地和数量众多的稠油油藏区块。
世界各国在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先开采较易开采的、较轻的原油。
国外石油储量大的国家,因其资源丰富且开采稠油成本高、风险大,尚未将开采稠油列入议事日程。
一旦打出稠油井,除部分为满足工业生产进行开采外,一般是采用封井的办法,暂时搁置,不进行开采。
随着较轻原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不得不开始开采一些较难开采的重质油,因此在世界石油产量中重质油的份额正在逐渐增大。
近年来,我国也加速了稠油的开发,目前稠油的产量已经占全国石油年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在油田的石油开采中,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性,在开发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遇到一些技术难题。
就开采技术而言,胶质、沥青质和长链石蜡造成原油在储层和井筒中的流动性变差,要求实施高投入的三次采油工艺方法。
高粘、高凝稠油的输送必须采用更大功率的泵送设备,并且为了达到合理的泵送排量,要求对输送系统进行加热处理或者对原油进行稀释处理。
就炼化技术而言,重油中的重金属会迅速降低催化剂的效果,并且为了将稠油转化为燃料油,还需要加入氢,从而导致炼化成本大大增加,渣油量大,硫、氮、金属、酸等难处理组份含量高,也是炼油厂不愿多炼稠油的原因。
可见,稠油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稠油的采、输、炼必然是围绕稠油的降粘降凝改性或改质处理进行的。
针对稠油粘度大等特征和各油藏的构造可采取不同的采油工艺。
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降粘、井筒加热、稀释降粘、化学降粘、微生物单井吞吐、抽稠工艺配套等:稠油油藏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丛式定向井以及水平井、火烧油层以及与稠油热采配套的其它工艺技术等。
充分利用稠油开发技术大力实施辽河油田稠油业务大发展战略杨立强【摘要】在世界石油资源总量中稠油和沥青占到70%,常规原油只占30%.稠油的开发程度远远低于常规原油.辽河油田作为国内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其稠油业务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辽河油田稠油业务大发展战略,应积极推进稠油开发技术创新,把握住国内外稠油开发市场,做强做大辽河稠油开发国际品牌.实现稠油技术与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灵活适用的体制机制等,都是有效的保障措施.【期刊名称】《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0)001【总页数】5页(P12-16)【关键词】稠油开发;辽河油田;核心竞争力;大发展战略【作者】杨立强【作者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SAGD开发项目管理部【正文语种】中文一、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2003年,联合国训练与研究组织 (UNITAR)公布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约为90000~130000亿桶,其中常规原油只占30%,而稠油和沥青占70%。
2007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世界范围重油储量33960亿桶,天然沥青储量55050亿桶,储量巨大,同时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稠油和沥青可采储量还将不断扩大。
目前世界稠油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稠油开发在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出砂冷采、水平井等技术的支持下,近年来产量快速增长,2010年产量达到6.7亿吨。
由于受开采成本及开采技术的限制,目前开发程度远远低于常规原油。
我国拥有丰富的稠油资源,目前国内稠油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248亿桶,约占我国石油总资源量的20%,动用程度仍然较低。
我国目前已经建成辽河油区、新疆油区、胜利油区及河南油区等四大稠油生产区,其中辽河油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探明稠油地质储量与稠油年产量所占比重较大。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稠油生产面临着以蒸汽吞吐为主、已开发油田进入中后期、采收率低、急需提高采收率技术等矛盾。
稠油高凝油提捞采油技术
马强
【期刊名称】《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7(009)004
【摘要】针对辽河油田长期停产稠油、高凝油井以及油田边缘地区的低产、低渗
油井开发出一项新型提捞采油技术.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电加热方式降低
井筒内原油粘度及凝固点,再下人工具进行提捞采油.其主要设备为一台多功能捞油车、一台运液罐车和配套管线.该项技术适用于粘度在50000 mPa·S以内的稠油井及凝固点低于50℃的高凝油油井,适用井深2000 m.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油田稠油、高凝油捞油技术的空白,为油田增产增效做出了一定贡献.
【总页数】4页(P5-8)
【作者】马强
【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公司,金马油田开发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5
【相关文献】
1.提捞采油技术应用探讨 [J], 胡海洋
2.低产低效油井提捞采油技术的适应性分析 [J], 杨勇
3.提捞采油提捞泵密封总成的设计开发 [J], 林峰
4.低渗透油田提捞采油合理提捞周期的确定 [J], 郭永贵
5.低产油田应用提捞采油工艺技术 [J], 苏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油田稠油开发技术与实践任芳祥;孙洪军;户昶昊【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2(19)1【摘要】Liaohe oilfield has abundant heavy oil resources and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During almost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 a complete set of technologie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8 ke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improved for developing heavy oil from mid - deep reservoirs, thereby achieved stable high production of heavy oil and remarkable development response in Liaohe oilfiel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understandings in heavy oil development in Liaohe oilfield, and provides technological refer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heavy oil reservoirs.%辽河油田稠油资源丰富,油藏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在近30 a的开发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深层稠油油藏特点的开发技术,完善配套了8项稠油核心开发技术,支撑了辽河油田稠油持续高产稳产,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结合辽河油田稠油开发实际,分析总结了稠油开发形成的技术成果及认识,可为同类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技术借鉴.【总页数】8页(P1-8)【作者】任芳祥;孙洪军;户昶昊【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5【相关文献】1.充分利用稠油开发技术大力实施辽河油田稠油业务大发展战略2.辽河油田杜84块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3.辽河油田稠油开发技术与实践4.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开发技术研究5.辽河油田中深层超稠油SAGD开发技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稠油热采技术前言本课题来源稠油开采困难的问题,在油田的石油开采中,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性,在开发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遇到一些技术难题。
针对稠油粘度大等特征和各油藏的构造可采取不同的采油工艺。
目前国内外对稠油和高凝油开采一般均采用热采方式,项目名称是热力采油法在油田中的应用与研究。
稠油油藏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丛式定向井以及水平井、火烧油层以及与稠油热采配套的其它工艺技术等。
火烧油层的难点是实施工艺难度大,不易控制地下燃烧,同时高压注入大量空气的成本又十分昂贵。
而化学降粘法加入的化学药剂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地层严重污染。
考虑到蒸汽吞吐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热采技术,本文主要针对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进行研究。
以克拉玛依九区石炭系裂缝性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研究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分析影响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因素;对先导试验区开发方案技术进行经济评价,优选开发试验方案。
稠油热采技术1概论稠油亦称重质原油或高粘度原油(英文名为heavy oil),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范畴。
按粘度分类,把在油层温度下粘度高于100mps,已,的脱气原油称为稠油。
据估计世界常规石油的总资源量为3000亿吨,此外还有稠油、油砂及油页岩等非常规石油资源,它们的储量折合为石油估计有八九千吨之多,这些将成为21世纪石油的重要来源。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稠油的储量在世界上居第七位,迄今已发现有9个大中型含油盆地和数量众多的稠油油藏区块。
世界各国在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先开采较易开采的、较轻的原油。
国外石油储量大的国家,因其资源丰富且开采稠油成本高、风险大,尚未将开采稠油列入议事日程。
一旦打出稠油井,除部分为满足工业生产进行开采外,一般是采用封井的办法,暂时搁置,不进行开采。
随着较轻原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不得不开始开采一些较难开采的重质油,因此在世界石油产量中重质油的份额正在逐渐增大。
近年来,我国也加速了稠油的开发,目前稠油的产量已经占全国石油年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