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力异常的护理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54
妇科护理重要知识点:产力异常护理-护理评估(1)
宫缩乏力
1.协调性宫缩乏力:临产后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持续时间短、间隔时间长、强度弱,即使宫缩达高峰时,按压子宫壁仍不感坚硬,产程进展缓慢。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不具备正常子宫收缩的特点,表现为节律不协调,宫缩间歇时宫壁仍不能放松,宫缩的兴奋点在子宫角部以下各处,呈极性倒置,因此,宫缩是无效的。
3.产程异常:宫缩乏力可导致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滞产。
4.对母儿的影响
(1)由于产程延长,影响产妇的休息、进食,而出现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难等,严重时可引起脱水、酸中毒,由于盆底组织受压过久,可发生缺血、水肿、坏死,日后形成生殖道瘘。
产后宫缩乏力可引起产后出血,因产妇消耗过度、多次肛门或阴道检查及手术产机会增多,而使感染机会增加。
(2)宫缩乏力使胎先露的下降、内旋转受到影响,增加手术产机会,不协调性宫缩乏力,由于子宫张力高、官腔压力大,易引起胎儿窘迫。
产力异常的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产后出血”的预期目标是?
A.产妇无感染发生
B.异常宫缩被及时发现或纠正
C.疲乏减轻,能保持良好的体力和宫缩
D.产妇不发生产后出血
正确答案:D。
异常分娩时产力异常护理方法(全文)异常分娩的病因主要包括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儿异常,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下产力的异常。
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贯穿于分娩全过程的主要动力,具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及缩复作用的特点,任何原因引起的子宫收缩力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收缩力的强度、频率变化均称为产力的异常。
临床上子宫收缩力异常主要有两类,即子宫收缩乏力及子宫收缩过强。
子宫收缩乏力病因1、子宫肌源性因素任何影响子宫肌纤维正常收缩能力的因素,如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子宫畸形、子宫腺肌症、高龄产妇等均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2、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由于胎头下降受阻,先露部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口,不能刺激子宫收缩。
3、内分泌失调分娩启动后,胎先露衔接异常的产妇体内乙酰胆碱、缩宫素及前列腺素合成及释放减少。
4、神经源性因素产妇对分娩有恐惧感、紧张等心理因素。
临床表现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力弱(宫缩<2次/10分钟),但宫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
宫缩高峰时子宫无隆起,按压有凹陷。
以继发性宫缩乏力较多见,产程早期正常,于第一产程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减弱。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宫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和对称性,极性倒置,子宫在宫缩间歇期不能松弛,宫口扩张受限,胎先露不能按时下降,称为无效宫缩。
产妇下腹部持续疼痛、拒按、烦躁不安、可出现胎心异常。
以原发性宫缩乏力多见,于产程早期出现宫缩乏力。
处理1、协调子宫收缩乏力●哌替啶100mg或吗啡10mg肌内注射,镇静●人工破膜(宫口开≥3cm),时机应在宫缩间歇期,可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缩宫素静滴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哌替啶、吗啡肌内注射,子宫未恢复协调性之前禁用缩宫素子宫收缩过强临床表现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宫缩过强、过频,但对称性、节律性和极性均正常。
急产是指产道无阻碍时,产程短暂(初产妇<3h)分娩者。
若出现梗阻或瘢痕子宫,可发生病理性缩复环甚或子宫破裂。
产力异常患者的临床护理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子宫收缩力为贯穿整个分娩过程的主力。
分娩过程中,如果子宫收缩力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不正常或频率、强度发生改变,称子宫收缩力异常。
子宫收缩力异常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每类又分为协调和不协调两种。
临床上以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
1 护理评估1.1 健康史首先评估产前检查的一般资料,了解产妇的身体状况、身高、骨盆测量值、胎儿大小与头盆关系,本次妊娠有无妊娠合并症等。
了解既往妊娠、分娩史,特别是有无梗阻性难产和急产史。
了解临产后产妇的休息、进食、排泄情况,有无使用过镇静剂、止痛药和宫缩剂,有无粗暴的阴道内操作等,以明确有无引起宫缩异常的原因。
1.2 身体状况(1)子宫收缩乏力1)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小于2次/10分钟,子宫收缩达高峰时,子宫体不隆起,也不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产程延长或停滞,产妇常感疲劳。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而是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宫缩时,中段或下段强,而宫底部不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
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不能如期下降。
产妇自觉持续腹痛、拒按、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肠胀气、尿潴留等。
(2)子宫收缩过强1)协调性宫缩过强:表现为子宫收缩协调,仅子宫收缩力过强、过频。
如产道无梗阻,宫口在短时间内开全,分娩在短时间内结束,总产程不足3h称为急产。
多见于经产妇,产妇往往有痛苦面容,大声喊叫。
如果伴有头盆不称、胎位异常或瘢痕子宫有可能发生子宫破裂。
2)不协调性宫缩过强:有两种表现,强直性子宫收缩和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强直性子宫收缩指子宫肌层出现强直性痉挛性收缩,表现为宫缩间歇短或无间歇,触不清胎方位,听不清胎心音。
异常分娩的护理异常分娩的护理产力异常分类产力异常的病人临床表现对母儿的影响治疗要点护理措施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软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对母儿的影响治疗要点护理措施胎位、胎儿发育异常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临床表现臀先露的治疗要点胎儿发育异常异常分娩的概念分娩能否顺利进行的四个主要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
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发生异常,或这些因素之间不能相互适应而使分娩过程受阻,称为异常分娩,俗称难产。
产力异常一、分类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
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临产后正常宫缩节律性示意图二、产力异常的病因(一)子宫收缩乏力1.产妇精神紧张。
2.骨盆异常或胎位异常。
3.子宫壁过度膨胀,多次妊娠分娩、子宫的急慢性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
4.妊娠末期参与分娩过程的主要激素如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
5.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药与镇痛药。
6.营养不良、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临产后进食与睡眠不足、过多的体力消耗、产妇过度疲劳、膀胱直肠充盈、前置胎盘等。
(二)子宫收缩过强1.经产妇软产道阻力小。
2.缩宫素应用不当,如剂量过大等。
3.产妇的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极度疲劳、胎膜早破及粗暴地、多次宫腔内操作等,均可引起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三、临床表现(一)子宫收缩乏力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小于15mmHg,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小于2次/10分钟。
在收缩的高峰期,子宫体不隆起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
协调性宫缩乏力特点: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长、不规则表现:宫缩高峰时,手指压宫底部出现凹陷产程延长宫腔压力低、对胎儿影响小-常见于中骨盆与骨盆出口平面狭窄、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等,多属继发性宫缩乏力。
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产力异常分娩,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可能会对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产力异常分娩产妇,护理人员需要严密监测产妇和胎儿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分娩顺利进行,并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一、产力异常分娩的常见情况产力异常分娩可以包括产程进展缓慢、产程停滞、宫缩功能不足、胎位异常等情况。
产程进展缓慢指的是产程进行过程中,宫口开张和胎儿下降速度不符合正常产程的进度。
产程停滞则是指宫口开张和胎儿下降的进程完全停滞。
宫缩功能不足是指宫缩力量不足以推动胎儿向产道下行。
胎位异常是指胎儿的头位、臀位等异常情况,可能导致分娩困难。
二、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原则1. 严密观察监测产妇在产力异常分娩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的观察监测。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产妇的宫口开张情况、宫缩频率和力度、胎儿的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还需要对产妇的一般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如血压、脉搏、体温等指标,以及产妇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
2. 维持产妇的生命体征稳定在产力异常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确保产妇的生命体征稳定。
对于宫口不开张、宫缩功能不足等情况,可以通过静脉输液、促进宫缩的药物等手段来帮助产妇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
对于胎位异常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3. 提供情绪支持和疼痛缓解产力异常分娩过程中,产妇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疼痛等不适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产妇充分的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她们保持镇定和乐观的心态。
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按摩、热敷、呼吸训练等,帮助产妇缓解疼痛,提高产妇的分娩体验。
4. 协助产妇进行有效分娩在产力异常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协助产妇进行有效的分娩。
包括帮助产妇找到最佳的分娩姿势、进行产道的保护、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支持等。
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给予产妇相应的分娩指导,帮助她们进行有效的分娩努力,避免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
产科产力异常患者护理要点详解产力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排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肌与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其中子宫收缩力最重要,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临产后正常宫缩具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和缩复作用的特点,若某种或多种因素使宫缩失去上述特点,称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abnormal uterine action)。
产力异常分为子宫收缩乏力(uterine inertia)(简称宫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uterine over contraction)(简称宫缩过强)两类又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
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主要与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精神过度紧张、子宫肌源性因素(如子宫畸形、子宫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肌瘤等)、内分泌失调(如产妇体内缩宫素与前列腺素合成及释放不足)及产程早期应用大剂量镇静、镇痛或解痉药物等有关。
强直性子宫收缩常见于缩宫素使用不当。
【疾病特点】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hypotonic uterine inertia)临床特点为宫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正常,仅表现为子宫收缩力弱,宫缩持续时间短而间歇时间长,即使在宫缩达高峰时,按压子宫底肌壁仍可出现凹陷,宫腔内驶压<15mmHg,致使宫颈不能以正常速度扩张,胎先露下降缓慢,使产程延长或停滞。
若产程一开始即出现宫缩乏力,称原发性宫缩乏力,常导致潜伏期延长;若产程开始时子宫收缩力正常,活跃期以后出现宫缩乏力,称继发性宫缩乏力,根据宫缩乏力发生的时间不同,分别导致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甚至发生滞产。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hypertonic uterine inertia)临床特点为宫缩失去正常极性、对称性、节律性,甚至发生极性倒置,子宫下段收缩力强于子宫上段,使胎先露下降受阻,子宫颈口不能扩张,导致产程延长。
即使在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也不能完全放松,产妇感到持续性腹痛、胎动异常、烦躁不安,直接影响饮食及休息,继而产生疲惫、乏力,重者出现脱水、酸中毒或低钾血症;听诊胎心率异常。
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产力异常分娩是指分娩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程较长、产力较大或产力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异常情况的情况。
产力异常分娩不仅对产妇本身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重大挑战,同时也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尤为重要。
一、产力异常分娩常见原因1. 胎儿异常姿势:胎儿呈横位、臀位、肩位等异常姿势,导致分娩困难。
2. 宫缩功能不良:宫缩力量不足或持续时间不够,导致分娩进展缓慢。
3. 盆骨狭窄:产妇盆骨狭窄、畸形等因素导致胎儿不能顺利通过骨盆。
4. 胎盘异常:胎盘早剥、胎盘过大等问题影响胎儿正常娩出。
5. 其他因素:产妇体力不支、情绪紧张、产程长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产力异常。
二、产力异常分娩后产妇的护理1. 心理护理:产力异常分娩的产妇往往会经历较长时间的疼痛和焦虑,护士需要关心慰问产妇,帮助她们排解紧张情绪,鼓励她们积极配合治疗。
2. 生命体征监测:产力异常分娩后,产妇应继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出血观察:由于产力异常可能伴随着产程延长和产褥期出血增多的风险,护士需要及时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注意产妇有无出血过多的症状。
4. 密切观察子宫收缩:产妇产后子宫的收缩情况直接关系到产褥期出血的防治,护士需要帮助产妇保持排尿及排便通畅,促进子宫收缩。
5. 皮肤护理:产妇分娩过程中因出汗、呕吐等情况,易引起皮肤潮湿,护士需要及时清洁擦干产妇的皮肤,预防皮肤感染。
6. 妥善安置:分娩后的产妇因疲劳过度,需妥善安置,维持体力和心理上的良好状态,避免过度劳累。
7. 饮食观察:产妇产力异常分娩后,饮食应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防止产褥期出血过多和贫血。
三、护士在产力异常分娩的处理中的作用1. 护士应随时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2. 护士需要与产妇进行沟通,给予她们充分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她们度过疼痛和焦虑的时刻。
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产妇是家庭的中心人物,而分娩是一个既美丽又艰难的过程。
然而,有些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
这些异常情况可能会对母亲和胎儿的健康造成风险。
产科护士对于这种情况的护理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异常情况,如颅缩小、胎头异常位置、胎位异常等。
这些异常情况可能会影响胎儿的顺利分娩,此时,需要护士及时处理,采取行动方案。
护士需要了解产妇的病史、胎儿的健康情况以及与其他医护人员的协调配合。
护士需保持沉着冷静,及时准确判断危险情况,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1. 内检:产妇分娩的不同阶段对胎儿和母亲的健康状况都有不同的影响。
在分娩前期,护士需要给予产妇内检,了解产妇颈口的情况,判断宫口的开张情况,以便安排相应的分娩程序并观察产程的进展情况。
2. 产妇的姿势:产力异常分娩的护理中,产妇的姿势对于分娩的顺利非常重要。
所以,护士需要帮助产妇在正确的位置上保持平衡,避免胎儿的压迫和母亲的疲劳。
另外,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产妇更有效的利用力量,更容易地将胎儿推出。
3. 心电监测:对于产力异常分娩的护理来说,监测胎儿的心率是关键。
护士需要用妊娠监护仪来监测胎儿的心率和胎动,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行动。
4. 水囊破裂:在部分产程中,如果水囊破裂不完全,可能导致胎儿的窒息甚至死亡。
护士需要及时核对胎膜破裂的情况,观察胎儿的心跳和宫缩,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足够的护理干预。
5. 使用会阴侧切:会阴侧切是一种产力异常分娩的常见干预措施。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分娩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的撕裂伤,减少产妇疼痛,并缩短分娩时间。
护士需要确保术前术后对产妇的护理措施都到位,并从心理和物理角度上给予关注。
三、小结产力异常分娩是其中一类重要的产科情况,需要护士了解相应知识和技能,在提供有效干预方案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在产力异常分娩的护理中,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人性化护理对于胎儿和母亲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妇科护理重要知识点:产力异常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减轻疲乏,改善全身状况、加强宫缩。
2.纠正异常宫缩,使宫缩恢复协调性。
3.减轻焦虑,加强心理护理。
检测宫缩的强度和频率,勤听胎心。
4.防止急产,促进母儿健康。
(1)产前了解孕妇的孕产史,对有急产史的孕妇尤其是先露部很低的经产妇,应嘱其在预产期前2—3周不宜远行,最好提前住院待产;
(2)临产后一旦发现宫缩过频过强、宫口扩张迅速,应通知医生;
(3)产后协助仔细检查软产道及新生儿,以便发现损伤及时处理。
5.防治产后出血
(1)对有难产因素的产妇,产前遵医嘱送检血型、备血,做好输血、输液的准备。
(2)协助医生积极处理宫缩乏力、产程延长。
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宫缩药。
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裂伤。
(3)产后2~4h密切观察宫缩、阴道流血、血压、脉搏情况。
督促产妇排尿,教会产妇及家属按摩宫底,促进子宫收缩。
例题:
最常见的产力异常是?
A.协调性宫缩乏力
B.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C.协调性宫缩过强
D.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E.不规则子宫收缩
正确答案:A。
浅析产力异常的分娩护理产力异常的护理在妇产科实际工作中,对母婴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院妇产科产力异常分娩产妇进行研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采取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经过护理人员的有效护理后,均成功分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因此,对产力异常的孕产妇在围产期进行密切观测,有针对性地依据不同的产力异常类型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分娩过程的安全性,很好的改善了母婴健康状况,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标签:产力异常;分娩;护理产力是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以子宫收缩力为主,子宫收缩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它受胎儿、产道和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的制约,分娩过程充满风险,它是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相互适应和相互影响的动态进展过程,任何一个或多个因素异常不能相互适应,而使分娩进程受阻,称异常分娩(难产),难产一旦发生,必然使母婴面临很大的危险,甚至危及母儿生命。
子宫收缩力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异常或强度、频率发生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常致难产。
子宫收缩力异常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由于产道或胎儿因素异常使胎儿通过产道困难(形成梗阻性难产)而导致的继发性宫缩乏力。
临床上异常分娩的发生主要和产力异常有关,护理干预是有效改善预后的关键环节。
我院妇产科对2011年~2012年收治的产力异常分娩产妇46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对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通过对我院的46例产力异常的分娩产妇进行分析,她们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5岁。
以胎位异常或头盆不称、精神因素、镇静剂或镇痛药物的应用为诱发疾病的原因。
1.2原因分析及对母婴状况的影响1.2.1原因分析主要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子宫收缩乏力。
精神因素、胎位异常或头盆不称在高龄初产妇中较为多发,产妇多因精神过度紧张或恐惧,对分娩过程和不了解,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心里紧张等等,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呈紊乱的状态,同时因产妇产后对镇静剂或镇痛剂大剂量的不恰当的应用都会导致。
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产力异常分娩,是指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产力异常,常常是由于宫缩不足或过强,子宫口不开放或开口不完全等原因导致产妇分娩困难,甚至危及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
对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产妇的生命安全和生育健康,也关系到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内容。
1. 早期识别:产力异常分娩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宫缩不足或宫缩过强等原因,导致产妇分娩困难。
产房护士要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产妇的产程情况、子宫口开放情况,以及产妇的身体状况等。
及时识别产力异常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2. 配合医生处理:一旦识别出产力异常的情况,产房护士要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处理。
根据医生的嘱咐,给予产妇必要的护理,同时协助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行子宫收缩剂滴注、行阴道扩张术等。
3. 心理护理:产力异常分娩产妇往往会感到焦虑、疼痛、恐惧等不适情绪,产房护士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
安慰产妇,告知产妇分娩的重要性,鼓励产妇配合治疗,增强其信心,降低焦虑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4. 疼痛管理:产力异常分娩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产房护士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止痛措施。
如使用止痛药物、进行按摩、热敷等方法,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感,帮助产妇度过难关。
5. 监测胎儿情况:产力异常分娩对胎儿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产房护士要时刻监测胎儿的情况。
通过胎心监护仪对胎儿的心率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胎儿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 配合产妇呼吸:在产力异常分娩产妇通常需要进行咬合配合呼吸以减轻宫缩带来的疼痛。
产房护士要及时告知产妇如何进行配合呼吸,让产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分娩的过程中尽量减轻宫缩疼痛。
7. 术后护理:产力异常分娩可能需要行阴道扩张术或剖宫产术等,产房护士要及时进行术后护理。
如给予产妇必要的饮食和护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观察产妇的恶露情况等,确保产妇的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