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炎病人的护理考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34.33 KB
- 文档页数:4
2019年执业护士考试高频考点:口炎病人的护理-执业护士考试2019年全国执业护士考试即将举行,整理了“2019年执业护士考试高频考点:口炎病人的护理”,供广大考生收藏练习。
点击查看:2019年执业护士考试高频考点汇总2019年护士资格考试进入倒计时!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学习的是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小编专门整理了考点精讲、考频指数分析,更有进阶攻略和测试习题,帮助你及时练习巩固,加深记忆。
快来一起学起来!第2讲口炎病人的护理【考频指数】★★★【考点精讲】1.鹅口疮(雪口病)(1)致病菌:白色念珠菌。
(2)感染人群: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
(3)症状:口腔黏膜(部位)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不宜擦去。
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进食。
(4)清洁口腔:2%碳酸氢钠溶液。
(5)用药: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
(6)使用过的奶瓶等应选择的消毒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
2.疱疹性口腔炎(传染性较强——隔离)(1)致病菌:单纯疱疹病毒。
(2)感染人群:1~3岁婴幼儿。
(3)症状:起病高热(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部位)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病程1~2周。
局部疼痛,出现流涎、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4)用药①抑制病毒:碘苷(疱疹净)、西瓜霜、锡类散等中药。
②预防继发感染:2.5%~5%金霉素鱼肝油。
3.溃疡性口腔炎(1)致病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2)感染人群:婴幼儿。
(3)症状:口腔黏膜(部位)充血、水肿→糜烂面或浅溃疡→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易拭去。
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
(4)用药: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
4.口炎疼痛影响进食者可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
5.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
一、口炎的预防1. 注重口腔卫生口腔卫生是口炎预防的重中之重,要保持口腔清洁,经常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间的缝隙,彻底清除食物残渣和细菌,预防口腔细菌感染。
2. 饮食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保持饮食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预防口炎发生。
3. 合理生活积极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少口炎的发生机会。
二、口炎的护理知识1. 温和口腔护理口炎发生时,患者应选择温和的口腔护理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牙膏或含酒精、薄荷醇等刺激性成分的口腔清洁用品,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导致疼痛加重。
2. 饮食调整口炎患者在饮食上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
3. 定期复诊口炎患者要定期就诊口腔科专业医生,接受口腔检查和治疗,如口腔清洁、口腔药物治疗等,及时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4. 保持口腔湿润口炎患者要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减少口腔黏膜的干燥,有助于减轻口炎带来的疼痛感。
5. 避免刺激口炎患者要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有助于口炎的康复。
6. 合理调理情绪口炎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避免焦虑、烦躁等情绪,以免加重口炎的症状。
1. 清洁口腔口炎患者要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或者盐水漱口,有助于口腔的析炎和抑菌作用。
2. 冷敷口炎患者可以用冷敷的方式,减轻口腔黏膜炎症,起到止痛、镇静的作用,可用冷热敷贴敷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
3. 药物治疗口炎患者可口服一些口腔溶液或含片,如蒙脱石散等,有助于减轻口炎的症状,促进炎症的恢复。
4. 注意饮食口炎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吃过烫或过冷的食物,切忌刺激性、硬质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5. 保持口腔湿润口炎患者可喝温开水或浓茶水,多食用水果、蔬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减轻口炎的症状。
口炎患儿的护理范文口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特点是口腔黏膜出现疼痛、溃疡、糜烂等症状,给患儿带来了很大的不适。
以下是对口炎患儿的护理措施:1.疼痛管理:口炎患儿口腔黏膜受损,疼痛是主要症状之一、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儿疼痛的表现,采取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
可以给予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凝胶,对口腔黏膜进行局部麻醉,缓解疼痛。
也可以给予口服或静脉输液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吗啡,控制疼痛。
2.饮食调理:口炎患儿由于口腔黏膜受损,进食时会感到疼痛。
应给予患儿软、流质饮食,如果汁、汤类、奶昔等,避免进食辛辣、酸性或高温的食物刺激口腔黏膜。
可以给予软化食物,如煮熟的蔬菜、煮粥、饺子等,便于患儿咀嚼和咽喉。
3.口腔护理:口炎患儿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儿进行口腔清洁,每天用温盐水或含漱液含漱口腔,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感染。
注意不要使用过烫的水清洁口腔,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可以使用含有氯己定的口腔溶液,具有抗炎和杀菌作用。
4.保持水分:口炎患儿由于口腔黏膜受损,会导致口渴,进食和饮水受到限制。
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儿的水分摄取情况,如果患儿因为疼痛不愿进食或水分摄入不足,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
还可以给予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如水果、酸奶等,增加水分摄入量。
5.监测体温:口炎患儿口腔黏膜糜烂、溃疡时,容易继发感染。
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情况,如果出现发热,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检查和处理,防止感染蔓延。
6.心理护理:口炎患儿因为口腔疼痛和进食不适会情绪低落,甚至拒绝进食。
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儿沟通,给予安慰和支持,减少患儿的焦虑和痛苦。
可以采取适当的游戏和娱乐活动,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
总之,对于口炎患儿的护理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保证患儿的舒适和康复。
另外,家属对患儿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应积极参与护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和心理支持。
口炎的护理保健知识(专业文档)一、真菌性口炎的护理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
此病与新生儿出生时产道感染或乳具感染有关,此外菌群失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长期滥用抗菌素)。
其表现主要是在孩子的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有一处或多处同时发病。
这些白膜可以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部位,常见于上下唇内侧,颊粘膜、舌面、牙龈、软硬腭上,有时也能波及到咽部。
家庭护理要点:1、一般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
2、面积较大时,可用制霉菌素10万u加水1~2ml涂患处,一天3次,一般3~4天即可治愈。
3、孩子生病时应正规使用抗菌素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4、对于白膜蔓延到喉头、气管、食管乃至血液的严重病儿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
二、疱疹性口炎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易罹患。
起病时可有38℃~40℃的发热,1~2天后口腔粘膜上出现小水疱,可为单个,也可成簇。
小水疱破溃后形成很浅的溃疡,上面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
患儿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
本病终年可以发生,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具传染性,可在托幼机构群体发病。
若不经治疗,经过l~2周会自愈,但容易复发,反复发作者通常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
家庭护理要点:1、急性期多为对症处理,如退热、镇静,局部可用疱疹净(研细涂之)或中药锡类散。
2、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以减少刺激。
3、应补充微量元素锌,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三、细菌性口炎它多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降低、口腔不洁情况下发病。
可发生于口腔粘膜各处,以舌、唇内、颊粘膜多见。
初起为粘膜充血水肿,然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上面覆盖厚厚的灰白色假膜,易于擦去,擦拭后创面可见出血。
全身反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家庭护理要点:1、如感染严重、症状明显、口炎范围大时,应尽早就医给予抗生素静滴或肌注。
2、局部可涂金霉素甘油、中药养阴生肌散、以及2%利多卡因止痛。
口炎患儿促进口腔黏膜愈合的护理要点口炎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儿童。
在护理过程中,促进口腔黏膜的愈合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口炎患儿促进口腔黏膜愈合的护理要点。
一、饮食护理1. 选择软食:患儿应该选择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稀饭、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2. 饮食温度适宜:患儿应该避免食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和饮料,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3. 补充营养:患儿应该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B群等营养素,以促进口腔黏膜愈合。
二、口腔卫生护理1. 漱口:患儿应该每天漱口3-4次,可以使用盐水或草本茶水进行漱口。
2. 刷牙:患儿应该每天刷牙2-3次,使用软毛牙刷轻轻刷洗口腔黏膜和牙齿。
3. 避免用力:患儿在刷牙或漱口时应该避免用力,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三、药物治疗护理1. 漱口药物:患儿可以使用含有消炎、止痛等成分的漱口药水进行漱口,以缓解口腔黏膜炎症。
2. 口腔贴剂:患儿可以使用含有消炎、止痛等成分的口腔贴剂贴在患处,以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
3. 抗生素:如果患儿的口腔黏膜感染较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治疗。
四、心理护理1. 安抚情绪:口炎患儿常常会感到不适和焦虑,家长应该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并给予关爱和支持。
2. 分散注意力: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和游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3. 鼓励交流: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缓解焦虑和不适感。
五、预防护理1. 饮食调理:家长应该注意给孩子提供营养均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2. 口腔卫生: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刷牙漱口,并定期到口腔科检查。
3. 预防感染: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避免与患口炎的人接触,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口炎护理常规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若病变仅限于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或口角炎。
【护理评估】要点1、观察口腔皮肤黏膜受损情况。
2、观察体温、淋巴结肿大及全身毒血症状。
3、观察患儿进食及营养情况。
【常见护理问题】1、口腔黏膜受损与口腔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与口腔炎症有关。
3、疼痛与口腔黏膜糜烂、溃疡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疼痛引起的拒食有关。
5、知识缺乏:患儿及家长缺乏本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护理措施】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1)饮食护理: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摄入酸、辣、热、粗、硬等刺激性的食物和酸性饮料。
对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或给予肠道外营养,以保证能量与液体的供给。
(2)预防交叉感染:护士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
3、症状护理(1)口腔护理: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溶液清洁口腔后涂药,年长儿可用含漱剂。
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食后漱口,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
对流涎者,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引起湿疹及糜烂。
(2)发热护理:详见发热护理常规。
4、用药护理(1)为确保局部用药达到目的,涂药前应先将纱布或干棉球放在颊粘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防止药物被冲掉;然后再用干棉球将病变部位表面吸干后再涂药;涂药后嘱患儿闭口 10 分钟后取出纱布或棉球,并嘱患儿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
(2)鹅口疮患儿局部涂抹制霉菌素鱼肝混悬液,每日 2-3 次。
(3)疱疹性口炎可局部喷洒西瓜霜、锡类散、冰硼散等。
预防继发性感染可涂2.5%-5%金霉素鱼肝油,对因口腔黏膜糜烂、溃疡引起疼痛影响进食者,可在进食前局部涂 2%利多卡因。
(4)溃疡性口炎要及时控制感染,选择有效抗生素。
做好口腔护理;溃疡面涂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等。
5、健康指导(1)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纠正吮指、不刷牙等不良习惯。
(2)年长儿进食后漱口,避免用力或粗暴擦伤口腔黏膜。
口腔炎护理措施引言口腔炎(oral inflammation)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发炎、口腔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
口腔炎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并影响饮食和口腔卫生。
因此,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口腔炎的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口腔炎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促进愈合并预防感染。
口腔炎护理措施1. 维持口腔卫生口腔炎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
以下是一些口腔卫生的护理措施:•漱口:使用温盐水漱口可以减轻口腔炎的炎症和疼痛。
每天漱口2-3次,每次漱口持续30秒,可以有效清洁口腔,并帮助预防感染。
•正确刷牙:选择软毛牙刷,轻柔地刷洗牙齿和舌头。
避免用力刷牙或使用牙线,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避免口腔刺激物:避免食用辛辣食物、酸性食物和粗糙食物,可以减少对口腔的刺激,并降低疼痛和炎症。
•勤换牙刷:定期更换牙刷,避免积累细菌和污垢。
2. 缓解口腔疼痛口腔炎常伴随口腔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感。
以下是一些缓解口腔疼痛的护理措施:•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非处方止痛药来缓解口腔疼痛。
常用的非处方止痛药包括酪氨酸、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冷敷:可以使用冷敷物或冰块轻轻敷在口腔炎的部位,每次持续10-15分钟,可以减轻口腔炎的疼痛和炎症。
•忌口: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酸性食物和硬质食物,以减轻口腔疼痛的刺激。
3. 促进口腔黏膜愈合为促进口腔黏膜的愈合,以下是一些护理措施:•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维生素C对于口腔黏膜的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番茄和红椒等。
•漱口饮片:可以使用一些具有促进愈合作用的漱口饮片,如马齿苋和金银花等。
将饮片加入温水中,用来漱口,可以减轻炎症并促进愈合。
•定期复查:口腔炎患者应定期复查口腔炎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和调整治疗方案。
4. 预防感染口腔炎容易导致口腔感染,以下是一些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避免口腔刺激: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等,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感染机会。
口炎病人的护理
口炎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如病变仅局限于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生或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全身性疾病。
一、病因
自身原因婴幼儿口腔解剖生理特点,机体抵抗力↓
卫生因素食具消毒不严、口腔不卫生
鹅口疮(雪口病)白色念珠菌感染
新生儿口炎多由产道感染或使用不洁奶具、哺乳时乳头不洁所致
疱疹性口腔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溃疡性口腔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二、临床表现(重点)
疾病特点备注
鹅口疮
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
块样物(不宜擦去)
-
疱疹性口腔炎
1~3岁婴幼儿多见,起病时
高热,小疱疹→破溃形成浅
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
素性渗出物),病程1~2周
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鉴别,
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
腭,不累及牙龈、颊黏膜,颌下淋巴
结不大
溃疡性口腔炎
充血、水肿→糜烂面或浅溃
疡→灰白色假膜(易拭去)
颌下淋巴结肿大
三、治疗原则
以清洁口腔和局部涂药为主,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有效抗生素。
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四、护理问题
口腔黏膜受损与口腔不洁、抵抗力低及病原体感染有关
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损伤有关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知识缺乏患儿及家长缺乏口炎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记忆:
感染不净黏膜损,疼痛发热接踵至;
缺乏知识是根源,预防护理是关键。
五、护理措施(重点)
措施方法
促进
愈合
保持口
腔清洁
用3%双氧水或0.1%依沙吖啶(利凡诺)清洗溃疡面,较大儿童可
用含漱剂。
鹅口疮患儿宜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2~4次/
日,餐后1h左右为宜
小结——碳酸氢钠的考点
六、健康教育(了解)
1.向家长介绍口炎发生的原因和治疗要点。
2.指导家长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的方法。
3.指导家长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食具专用,哺乳妇女勤换内衣、喂奶前后应清洗乳头。
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指,正确刷牙,进食后漱口。
5.宣传均衡营养对提高机体抵抗力的重要性,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经典例题
患儿女,1.5岁。
疱疹性口腔炎。
护士在口腔涂药后应协助患儿闭口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E.25分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分钟再去除隔离唾液的纱布或棉球,嘱患儿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
患儿男性,6个月。
因间歇发热、咳嗽半个月,拟诊“支气管炎”,给予口服“头孢拉定”治疗。
近2天发现口腔有白色点片状乳凝乳块样物,不易拭去。
护士在为患儿进行口腔护理时,宜选择的溶液是
A.来苏水
B.生理盐水
C.0.1%利凡诺
D.2%碳酸氢钠
E.3%过氧化氢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鹅口疮患儿宜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2~4次,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