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执业护士考试高频考点:口炎病人的护理-执业护士考
- 格式:doc
- 大小:79.54 KB
- 文档页数:22
临床口腔护理知识点总结1.口腔卫生口腔卫生是口腔护理的基本内容,它包括控制牙菌斑和口臭、保持口腔清洁等。
正确的刷牙方法可以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预防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生。
牙刷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关键,最好选择软毛牙刷配合牙膏进行清洁,避免使用过硬的牙刷和过于刺激的牙膏。
除了刷牙,漱口也是口腔卫生的重要内容。
漱口可以清洁口腔残留的食物颗粒,减少口腔细菌的数量,预防口腔异味的发生。
漱口水的选择也很重要,最好选择无酒精的漱口水,避免对口腔黏膜和牙齿造成刺激。
此外,使用牙线和牙线棒也是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手段。
牙线可以清除牙齿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防止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生。
牙线棒可以清洁牙缝和牙齿间的细菌,保持口腔清洁。
2.口腔疾病预防口腔疾病是指影响口腔健康的各种疾病,如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等。
正确的口腔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预防龋齿的关键是减少糖分的摄入,保持口腔清洁。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牙也可以帮助人们预防龋齿的发生。
此外,使用含氟牙膏和定期涂氟也可以帮助强化牙齿,预防龋齿的发生。
预防牙周炎的关键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牙菌斑的形成。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牙也是预防牙周炎的重要手段。
对于牙周炎患者,定期做牙周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预防口腔溃疡的关键是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溃疡患者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尽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3.口腔护理常见问题口腔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包括牙齿敏感、口臭、口腔溃疡等。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口腔护理方法。
牙齿敏感是指牙齿在刺激下出现疼痛的现象,常见于进食热、冷、甜、酸食物时。
对于牙齿敏感患者,需要选择含氟牙膏和低刺激性的牙刷,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口臭是指口腔中产生的难闻气味,常见于牙菌斑过多、口腔溃疡、口腔感染等情况下。
对于口臭患者,需要加强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清洁舌面等。
口腔溃疡是指口腔黏膜上出现的溃疡性病变,常见于寒冷、创伤、感染等因素下。
2020第二节口炎病人的护理一、A11、鹅口疮初期的患儿,首要的护理诊断是A、营养不良:与拒食有关B、体温升高:与感染有关C、口腔黏膜改变:与感染有关D、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E、知识缺乏:缺乏口炎的预防及护理知识2、关于溃疡性口腔炎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A、口腔护理用10%的碳酸氢钠溶液B、清洗后涂5%的金霉素鱼肝油C、进餐前可局部涂2%利多卡因D、患儿的奶具、玩具等应消毒E、患儿宜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3、下列属于小儿鹅口疮病原是A、柯萨奇病毐B、金黄色葡萄球菌C、溶血性链球菌D、单纯疱疹病毐E、白色念珠菌4、鹅口疮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A、无全身症状B、齿龈颊部等处均有乳凝块附着C、病变可影响消化道呼吸道等D、均有发热E、口腔黏膜无红肿不影响喂奶5、不符合疱疹性口腔炎特点的是A、病初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B、起病时高热达38~40℃C、无传染性D、口腔疼痛较剧烈影响进食E、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二、A21、患儿,男,5个月,因感染用抗生素治疗10天,晨间护理时护士发现其口腔内有乳凝块样附着物,疑为鹅口疮,可选择的淸洁口腔的液体为A、2%碳酸氢钠溶液B、呋喃西林C、3%过氧化氢溶液D、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E、生理盐水2、患儿,4个月,患鹅口疮2天。
护士为其制定的首要护理诊断是A、疼痛B、低效性呼吸型态C、体温过高D、口腔黏膜改变E、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3、小儿,2岁。
体温升高达39℃,口唇及颊黏膜出现成簇的小疱疹。
经医生检查确诊为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口腔炎黏膜损伤特点为A、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B、潮红、可有渗血C、有灰白色假膜D、白色片状物E、充血、红绒状4、9个月的小儿,因哭闹、拒食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38.0℃,见口腔内溃疡,覆以黄白色膜状物,周围绕以红晕。
可能诊断为A、单纯性口腔炎B、疱疹性口腔炎C、溃疡性口腔炎D、齿龈炎E、鹅口疮5、小兰,女,10个月。
因食欲下降就诊,体检发现口腔颊黏膜多处有白色乳凝块样物,不易擦掉,强行擦去下面有红色创面。
口炎病人的护理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如病变仅局限于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一、病因由于婴幼儿口腔解剖生理特点及食具消毒不严、口腔不卫生或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导致口炎的发生。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和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疱疹性口腔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溃疡性口腔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二、临床表现疾病特点备注鹅口疮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不宜擦去)一般不会出现全身症状疱疹性口腔炎1~3岁婴幼儿多见,全年发病,起病时高热,口腔内有小疱疹→破溃形成浅溃疡(覆盖黄白色渗出物),病程1~2周,有传染性与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区别:疱疹性咽峡炎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不累及牙龈、颊黏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溃疡性口腔炎充血、水肿→糜烂面或浅溃疡→灰白色假膜(易拭去)颌下淋巴结肿大三、治疗原则以清洁口腔和局部涂药为主,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有效抗生素。
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四、护理问题1.口腔黏膜受损与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及病原体感染有关。
2.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损伤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4.知识缺乏:患儿及家长缺乏口炎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五、护理措施措施方法促进保持口腔清洁用3%双氧水或0.1%依沙吖啶(利凡诺)清洗溃疡面,较大儿童可用含漱剂。
鹅口疮患儿宜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2~4次/愈合日,餐后1h 左右为宜正确涂药涂药前应先清洗口腔,涂药后需闭口10分钟,嘱患儿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减轻口痛轻柔滚动涂药,避免刺激,流食,进食痛可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防止继发感染及交叉感染护士操作前洗手,及时消毒,注意隔离鹅口疮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 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2~3次疱疹性口腔炎局部可涂碘苷(疱疹净)抑制病毒,亦可喷西瓜霜、锡类散等中药。
护士资格证考试知识点:病人的清洁护理护士资格证考试知识点:病人的清洁护理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护理,护理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护士资格证考试知识点:病人的清洁护理,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病人的清洁护理一、口腔护理特殊病人口腔护理适用于高热、昏迷、禁食、鼻饲、口腔有疾患、大手术后及其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一)目的l_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病人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黏膜、舌苔的变化,以及有无特殊口腔气味,以提供病情观察的动态信息。
(二)用物1.治疗盘治疗碗、漱口溶液浸湿的棉球,弯止血钳l把,镊子l把,压舌板1个,小茶壶或杯子(内盛漱口水),弯盘,吸水管,漱口溶液,手电筒,治疗巾,必要时备开口器;液状石蜡、冰硼散、西瓜霜、制霉菌素甘油、金霉素甘油等外用药。
2常用漱口溶液(1)O.9%氯化钠溶液:清洁口腔,预防感染。
口腔pH为中性时适用。
(2)朵贝尔溶液(复方硼酸溶液):轻微抑菌,消除口臭。
口腔pH为中性时适用。
(3)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洁口腔,有广谱抗菌作用。
口腔pH 为中性时适用。
(4)1%~3%过氧化氢溶液:遇有机物时放出新生氧,有抗菌、防臭作用。
口腔pH偏酸性时适用。
(5)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剂,用于真菌感染。
口腔pH偏酸性时适用。
(6)2%~3%硼酸溶液:属酸性防腐剂,可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菌作用。
口腔pH偏碱性时适用。
(7)O.1%醋酸溶液: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
口腔pH偏碱性时适用。
(三)操作方法1.评估病人口腔情况,按需准备用物。
2.备齐用物拿至床旁,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3.协助病人侧卧或仰卧头偏向右侧,颌下铺治疗巾,弯盘置于口角旁。
4.湿润口唇与口角,嘱病人张口,观察口腔情况,取下义齿。
5.协助病人用漱口水漱口。
6.嘱病人咬合上、下齿,用压舌板轻轻撑开一侧颊部,用弯钳夹夹紧含有漱口液的棉球,拧干后,弧形擦洗一侧颊部,再沿牙缝纵向由上至下,由臼齿至门齿,擦洗左侧外面。
护理基础知识考点总结(三)二、口腔的清洁卫生义齿的清洁护理(※)➢∙∙义齿(denture)或假牙也会积聚一些食物碎屑、牙菌斑和牙石等,同样需要清洁护理➢∙∙其刷牙方法与真牙的刷法相同特殊口腔护理(※)➢∙∙对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术后、日2~3次。
如病情需要,应酌情增加次数口腔护理常用溶液:(考研,护资,平考)(1)0.9%氯化钠溶液:清洁口腔,预防感染。
口腔pH值为中性时适用。
(2)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洁口腔,有广谱抗菌作用。
口腔pH值为中性时适用。
(3)1%~3%过氧化氢溶液:遇有机物时放出新生氧,有抗菌、防臭作用。
口腔pH值偏酸性时适用。
(4)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剂,用于真菌感染。
口腔pH值偏酸性时适用。
(5)2%~3%硼酸溶液:属酸性防腐剂,可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菌作用。
口腔pH值偏碱性时适用。
(6)0.1%醋酸溶液: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
口腔pH值偏碱性时适用。
(7)0.08%甲硝唑溶液:适用于厌氧菌感染口腔护理注意事项:(※)1、行口腔护理时,对于昏迷患者禁止漱口,以免引起误吸2、观察口腔时,对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其口腔内有无真菌感染分太多造成误吸,注意勿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内➢∙∙头发及头皮状况:观察头发的分布、浓密程度、长度、卫生状况,注意头发有无光泽、发质是否粗糙、尾端有无分叉;头皮有无瘙痒、抓痕;有无头皮屑、擦伤等情况➢∙∙床上洗头水温43-45℃➢∙∙灭头虱、虮法的方法:30%的含酸百部酊剂或30%的百部含酸煎剂。
(百部草有杀虫止痒灭虱的功能)温度35℃时一、皮肤的评估:颜色、温度、柔软性和厚度、弹性、完整性和损伤、感觉、清洁颜色➢∙苍白:常见于休克或贫血患者,由于血红蛋白减少所致➢∙发绀:常见于口唇、耳廓、面颊、肢端➢∙发红: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速度加快及红细胞含量增多所致➢∙黄疸:皮肤、粘膜发黄,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多见于胆道阻塞等疾病➢∙色素沉着:由于皮肤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而致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温度∙∙护士用手指的背部触摸患者皮肤,评估患者的皮肤温度∙∙休克时,末梢循环差,皮温降低∙∙皮肤苍白表明环境较冷或有循环障碍;皮肤发红表明环境较热或有炎症存在二、皮肤的清洁护理:室温22℃以上,水温保持41-46℃,沐浴应在进食一个小时后进行。
1.鼓励患儿多饮水以清洁口腔:根据医嘱局部涂药,鹅口疮用2%碳酸氢钠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或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合液;疱疹性口腔炎局部可涂疱疹净(碘苷),亦可涂西瓜霜、锡类散、冰硼散等;溃疡性口腔炎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溃疡面,局部涂2.5%—5%金霉素鱼肝油,每日2次或3次,其他涂药同疱疹性口腔炎。
2.防止继发感染及交互感染;护理人员为患儿护理口腔前后要洗手,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都要及时消毒,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
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隔离。
3.饮食护理:饮食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避免酸、咸、辣、热、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在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时,动作要轻、快、准,以免使患儿疼痛加重。
对疼痛较重者可按医嘱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
1.疱疹性口腔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见于1—3岁小儿,全年均可发病,无季节性,传染性强,可在托幼机构小流行。
局部表现为口腔黏膜(牙龈、舌、唇、颊黏膜,有时累及上腭及咽部)早期呈散在或成簇的小水疱,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溃疡面覆盖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绕以红晕。
小溃疡可融合成较大的溃疡。
全身表现有拒食、流涎、哭闹、烦躁、发热(低热或高热38—40℃)、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程长,发热可持续5—7天,溃疡10—14天愈合。
2.溃疡性口腔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下降时,口腔不洁有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
局部表现为初起时口腔黏膜(各部位都可发生)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或浅溃疡,散在或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易拭去,但遗留溢血的创面。
全身表现为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
3.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又称雪口病,多见于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激素患儿,使用不洁奶具或出生时经产道均可感染。
护士资格?根底护理学?考点:口腔护理导语:作为准护士的你,知道病人的清洁护理步骤和目的等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吗?下面是百分网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考试内容,需要了解的.考生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口腔护理特殊病人口腔护理适用于高热、昏迷、禁食、鼻饲、口腔有疾患、大手术后及其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一)目的1.保持口腔清洁、潮湿,使病人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看口腔黏膜、舌苔的转变,以及有无特殊口腔气味,以供应病情观看的动态信息。
(二)用物 1.治疗盘治疗碗、漱口溶液浸湿的棉球,弯止血钳1把,镊子1把,压舌板1个,小茶壶或杯子(内盛漱口水),弯盘,吸水管,漱口溶液,手电筒,治疗巾,必要时备开口器;液状石蜡、冰硼散、西瓜霜、制霉菌素甘油、金霉素甘油等外用药。
2.常用漱口溶液(1)0.9%氯化钠溶液:清洁口腔,预防感染。
口腔pH为中性时适用。
(2)朵贝尔溶液(复方硼酸溶液):稍微抑菌,消退口臭。
口腔pH 为中性时适用。
(3)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洁口腔,有广谱抗菌作用。
口腔pH为中性时适用。
(4)1%~3%过氧化氢溶液:遇有机物时放出新生氧,有抗菌、防臭作用。
口腔pH偏酸性时适用。
(5)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剂,用于真菌感染。
口腔pH偏酸性时适用。
(6)2%~3%硼酸溶液:属酸性防腐剂,可转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菌作用。
口腔pH偏碱性时适用。
(7)0.1%醋酸溶液: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
口腔pH偏碱性时适用。
(三)操作方法1.评估病人口腔状况,按需预备用物。
2.备齐用物拿至床旁,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3.关怀病人侧卧或仰卧头偏向右侧,颌下铺治疗巾,弯盘置于口角旁。
4.潮湿口唇与口角,嘱病人张口,观看口腔状况,取下义齿。
5.关怀病人用漱口水漱口。
6.嘱病人咬合上、下齿,用压舌板轻轻撑开一侧颊部,用弯钳夹夹紧含有漱口液的棉球,拧干后,弧形擦洗一侧颊部,再沿牙缝纵向由上至下,由臼齿至门齿,擦洗左侧外面。
XX年护士资格证中医护理复习鹅口疮因先天胎热内蕴,或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以口腔黏膜舌上布满白屑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脾。
婴幼儿口腔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1、口腔白屑性状,有无影响进食及呼吸。
2、实验室检查。
3、辩证: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清洁消毒。
(3)注意口腔清洁,可用2%苏打水或清热中药擦洗口腔,每日3-4次,半小时内不宜进水、进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口腔粘膜、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吸乳情况。
(2)出现烦躁、口臭、流涎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吸乳时啼哭、吞咽时呼吸困难等,应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少量屡次偏凉服。
4、饮食护理
(1)乳母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物。
(2)食物以微温为宜,禁食过热,以防损伤口腔黏膜。
(3)虚火上浮者,选用清淡滋补食物,少食多餐。
5、情志护理。
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防止大声哭闹。
6、临证(症)施护
(1)心脾积热证患儿多喂服温开水。
(2)疮面遵医嘱用冰硼散外涂。
(3)口臭便秘者,遵医嘱给予清热泻火的中药。
1、注意饮食卫生及患儿用品的清洁消毒。
2、勿滥用抗生素。
3、介绍患儿、乳母的适宜饮食。
2019年执业护士考试高频考点:口炎病人的护理-执业护士考试2019年全国执业护士考试即将举行,整理了“2019年执业护士考试高频考点:口炎病人的护理”,供广大考生
收藏练习。
点击查看:2019年执业护士考试高频考点汇
总
2019年护士资格考试进入倒计时!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学习的是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小编专门整理了考点精讲、考频指数分析,更有进阶攻略和测试习题,帮助你及时练习巩固,加深记忆。
快来一起学起来!
第2讲口炎病人的护理【考频指数】★★★
【考点精讲】
1.鹅口疮(雪口病)
(1)致病菌:白色念珠菌。
(2)感染人群: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
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
(3)症状:口腔黏膜(部位)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不宜擦去。
患处不痛,不流涎,不
影响进食。
(4)清洁口腔:2%碳酸氢钠溶液。
(5)用药: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
混悬溶液。
(6)使用过的奶瓶等应选择的消毒溶液:5%
碳酸氢钠溶液。
2.疱疹性口腔炎(传染性较强——隔离)
(1)致病菌:单纯疱疹病毒。
(2)感染人群:1~3岁婴幼儿。
(3)症状:起病高热(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部位)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病程1~2周。
局部疼痛,出现流涎、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4)用药
①抑制病毒:碘苷(疱疹净)、西瓜霜、锡类
散等中药。
②预防继发感染:2.5%~5%金霉素鱼肝油。
3.溃疡性口腔炎
(1)致病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链球菌。
(2)感染人群:婴幼儿。
(3)症状:口腔黏膜(部位)充血、水肿→糜烂面或浅溃疡→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易拭去。
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
(4)用药: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
4.口炎疼痛影响进食者可进食前局部涂:2%
利多卡因。
5.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
再煮沸消毒。
6.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
与健康儿隔离,以防传染。
【进阶攻略】
1.重点:三种口腔炎的鉴别,建议主要从口
腔渗出物的特点进行区别。
2.要将鹅口疮与新生儿吃奶后残留的奶液区
分开来。
区分特点:新生儿口腔中残留奶液一经喝水就漱清了,不再看到白色凝乳状物。
而鹅口疮喝水后仍可见白色凝乳状物,而且用棉签擦拭后仍可见露出的粗糙潮红的黏膜。
【易错易混辨析】
【知识点随手练】
一、A1型选择题
1.疱疹性口炎的病原体是
A.链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单纯疱疹病毒
D.柯萨奇病毒
E.腺病毒
2.护士给口炎患儿家长做健康指导,不恰当
的是
A.勤喂水
B.进普食
C.避免擦拭口腔
D.注意保持口周皮肤干燥
E.涂药时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
3.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具时,应选何种溶
液浸泡后再煮沸消毒
A.酒精浸泡
B.含氯消毒液浸泡
C.1%过氧乙酸
D.3%过氧化氢溶液
E.5%碳酸氢钠溶液
二、A2型选择题
1.患儿男,20天,因发热应用抗生素治疗10余天,今日护士见其口腔颊黏膜有乳凝块样附着物,不易擦掉,强行擦去,下面有红色创面。
该患儿的口腔炎症是
A.疱疹性口腔炎
B.溃疡性口腔炎
C.单纯性口腔炎
D.鹅口疮
E.口角炎
2.患儿男,1岁半。
患口炎,食欲差,口腔黏膜有乳状物。
患儿进食时口痛,护士应指导家长进食前为患儿涂
A.0.1%依沙吖啶
B.2%利多卡因
C.3%过氧化氢
D.5%金霉素鱼肝油
E.1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C.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多见于1~3岁婴幼儿,全年可发病,传染性强,可在托幼机构发生小流行。
起病时发热,体温可达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处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水疱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累及上颚及咽部。
口角及唇周皮肤亦常发生疱疹。
局部疼痛,出现流涎、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1~2周。
本病应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鉴别。
后者常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不累及牙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
2.【答案及解析】B.此时患儿不宜进普食,会引发感染,加重病情。
以微凉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酸、咸、辣、热、粗、硬等刺激性食物。
在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时,动作要轻、快、准,涂药时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不可摩擦,以免使患儿疼痛加重。
因疼痛影响进食者,可按医嘱在进食前
局部涂2%利多卡因。
3.【答案及解析】E.护士为患儿进行护理前后要洗手,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要及时消毒,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
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与健康儿隔离,以防传染。
二、A2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D.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使用不洁奶具或出生时经产道均可感染。
局部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呈点状或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宜擦去,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可有渗血。
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本题
最佳答案:D.
2.【答案及解析】B.2%利多卡因主要作用是
起到局部麻醉镇痛的效果。
此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