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疱疹性龈口炎患者的口腔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疱疹性口腔炎健康宣教疱疹性口炎亦称疱疹性齿龈口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传染性强,终年可以发生,多见于1到3岁小儿,常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症状】*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以6个月~2岁最多。
前驱症状较重,可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以邻近乳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最明显,主要表现为成簇小水疱,易破,形成大面积糜烂面。
病程约7~10天,有自限性。
【护理措施】1、保持口腔卫生:溃疡面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清洗。
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减少细菌定植。
2、正确涂药:涂药前先将纱布或干棉球放在颊黏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以阻隔唾液;然后用干棉球将病变的黏膜表面吸干后再涂药。
涂药后最好保留10分钟,不可立即漱口、进食或喝水。
3、饮食护理:以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不能进食者,应予肠道外营养,以确保能量与水分的供给。
4、食具专用:婴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
5、监测体温:体温过高时,给予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健康指导】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向家长解释勤喂温开水的意义,给家长示教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的方法,做口腔护理前后要洗手。
告诉家长患儿的食具要专用,用后应煮沸消毒或高压消毒。
告诉仍在哺乳的母亲,内衣要经常更换,哺乳前要清洁乳头。
纠正患儿吮指、不刷牙的不良习惯,培养儿童饭后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向家长及患儿宣传均衡营养对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疱疹性口炎的传染性较强,应与其他小儿分开。
婴幼儿口腔护理指南婴幼儿的健康是每个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而婴幼儿的口腔健康同样重要。
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不仅能保持婴幼儿的口腔健康,还能预防一系列口腔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为您介绍婴幼儿口腔护理的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宝宝的口腔健康。
1. 婴幼儿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不仅仅是为了保持口腔的清洁,更是为了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可以预防龋齿、口臭等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此外,婴幼儿时期的口腔护理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一环。
2. 婴幼儿口腔护理的基本步骤(1)清洁乳牙:婴幼儿的乳牙是从出生后开始逐渐长出的,因此要从婴儿出生后就开始进行口腔护理。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婴儿专用的牙刷轻轻擦拭宝宝的乳牙,每天进行一次。
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刺激到宝宝的牙龈。
(2)控制宝宝的饮食:婴幼儿的饮食对口腔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尽量避免给宝宝喂食过多的糖分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等,以免引发龋齿。
同时,也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宝宝牙齿的发育和健康。
(3)帮助宝宝建立刷牙习惯:当宝宝长出一定数量的乳牙后,就可以开始使用婴儿牙刷进行刷牙。
可以用温水或者婴儿专用的牙膏,将牙刷放在宝宝的嘴里,轻轻刷洗宝宝的乳牙。
刚开始时,宝宝可能会不适应,可以逐渐增加刷牙的时间,培养宝宝刷牙的习惯。
3. 婴幼儿口腔护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龋齿:龋齿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问题之一。
为了预防龋齿的发生,可以控制宝宝的糖分摄入量,定期带宝宝去口腔医生那里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以及正确刷牙。
(2)口臭:婴幼儿口臭可能是由于食物残留、龋齿、牙龈炎等引起的。
可以通过定期刷牙,饮食调理和口腔清洁来预防和改善口臭问题。
(3)牙龈出血:婴幼儿的牙龈可能会出现出血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牙龈炎引起的。
可以用温盐水漱口来缓解牙龈出血的情况,同时也要注意定期带宝宝去口腔医生那里进行检查和治疗。
4. 婴幼儿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1)定期带宝宝去口腔医生那里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及口腔清洁。
婴幼儿疱疹性口炎【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疱疹性口炎。
方法:通过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对疱疹性口炎知识的宣教,使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护理工作。
结果:婴幼儿疱疹性口炎护理效果显著,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婴幼儿、疱疹性口炎、【引言】疱疹性口炎由I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1],多见于1~3岁婴幼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传染性强,多为初次传染,表现为较严重的口炎,急性发作伴发热,常有呼吸道症状,患儿拒食,流唌,烦躁。
发病初期,口腔黏膜充血,牙龈红肿,疱疹分布在舌唇内侧,颊侧及上颚,经过1~2天前驱期,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继之成簇小水疱,疱壁薄、透明、易破裂、形成很浅的溃疡,显著口痛,流唌增多,常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长,发病可持续1周,溃疡1~2周痊愈,肿大的淋巴结需2~3周,如不及时处理可诱发并发症。
2016年10月9日至2016年11月13日,笔者参与护理婴幼儿疱疹性口炎患者5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6个月~3岁。
轻症患儿3例,重症患儿2例,轻症患儿常规口腔护理,局部涂药,患儿康复出院。
重症患儿,病程长,高热,淋巴结肿大。
给予静滴抗生素,补充能量及体液,口腔局部清洁,涂药,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传播途径疱疹性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里的飞沫传播,其实就是飘散在空气里的口腔与鼻腔的细小分泌物。
通过病人打喷嚏或咳嗽,病毒会四处飘散,最远可以飘到10米以外。
所以,学校和幼儿园里的儿童极易群体感染。
据医学专家统计,疱疹性口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冬春季节更明显。
3.临床表现3.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2](1)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以6个月~2岁最多。
(2)前驱症状较重,可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以临近乳磨牙(成人前磨牙)的上颚和龈缘处最明显,主要表现为成簇小水疱,易破,形成大面积糜烂面。
(4)病程约7~10天,有自限性。
小儿口炎及其护理口腔粘膜的炎症称口炎(stomatitis)多由病毒,细菌、真菌或螺旋体引起。
本病在小儿时起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更常见。
可单独发病亦可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全身性疾病。
如病变仅局限于舌、牙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牙龈炎或口角炎。
一、鹅口疮鹅口疮(thrush oral pandidiasis)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使用污染的奶具或新生儿在出生时经产道均可导致感染。
临床表现:本病特征是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物质,它略高于粘膜表面,粗糙无光、最常见于颊粘膜,其次是舌、牙龈、上腭,甚至蔓延到咽部。
起初呈点状和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片,形似乳凝块,但不易拭去,若强行擦拭剥落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
患处不痛、不流涎,一般无全身症状,偶可累及食管、肠道、喉、气管、肺等,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治疗原则:1、保持口腔清洁,用 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
2、局部用药,局部涂1%甲紫溶液。
病变广泛者,可用制霉菌素10万U/次,加水l~2ml涂患处。
二、疱疹性口炎疮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亦称疱疹性牙龈口炎,由单纯癌疹病毒感染引起,全年可发病,1~3岁小儿多见,传染性强,。
可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临床表现:有低热或高热(体温达38~40℃),牙龈红肿(牙龈炎),触之易出血,在牙龈、舌、唇内和颊粘膜等口腔粘膜上可见单个、一簇或几簇小水殖,迅速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上面覆盖白色膜样渗出物。
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较大溃疡,周围粘膜充血,有时累及上腭及咽部。
口唇可红肿裂开,近口角及唇周皮肤可有疱疹,局部疼痛,出现流涎、拒食、烦躁、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程较长,发热可持续5~7天;溃疡10~14天愈合;淋巴结肿大2~3周消退。
本病须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有时可见于舌,但不累及牙龈和颊粘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
婴幼儿疱疹性口炎的口腔护理体会探析作者:高礼云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疱疹性口炎的口腔护理体会。
方法将252例疱疹性口炎患儿分为A组138例和B组114例。
A组患儿给予板兰根冲剂口服,并规范口腔护理;B组给予口服板兰根冲剂,不予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
结果A组患儿的病程明显短于B组患儿,其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婴幼儿;疱疹性口炎;口腔护理;疗效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1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7-01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是一种由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所致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1],多见于六个月至两岁的婴幼儿,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起疱,疱很快破溃形成皮肤粘膜溃疡,溃疡可融合成大片,伴有剧烈的疼痛,容易引起患儿的躁动不安,严重时,病毒可沿感觉神经上行以至大脑组织,引起脑炎和脑膜炎[2]。
多数病人有自限性,但本病易复发。
目前对于疱疹性口炎尚无特效的药物,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减轻患儿的症状和痛苦,缩短病程。
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单纯的抗病毒治疗和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口腔护理对疱疹性口炎治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252例疱疹性口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2例,女140例,年龄为6个月-19个月,平均年龄为115±27月。
随机将患儿分成A、B两组。
A组患儿有138例,其中男62例,女76例,年龄为6个月-18个月,平均年龄为113±26月;B组患儿有114例,其中男50例,女64例,年龄为6个月-19个月,平均年龄为117±28月。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12方法A组患儿给予板兰根冲剂口服,并给予口腔护理。
婴幼儿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保护婴幼儿的口腔健康,还能够预防一系列口腔问题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婴幼儿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帮助父母正确地照顾孩子的口腔健康。
1. 温和的清洁方式婴幼儿的牙齿尚未完全长出,因此在口腔清洁时需要选用温和的方式。
可用湿纱布或软毛牙刷轻轻擦拭婴幼儿的牙齿和牙龈,去除残留的食物和细菌。
牙刷可以选择特制的婴幼儿牙刷,质地柔软、无刺激,有助于保护婴幼儿娇嫩的牙齿和牙龈。
2. 适量使用牙膏当婴幼儿的牙齿开始生长时,可以适量使用婴幼儿牙膏。
只需取适量的牙膏,约米豆大小,放在牙刷上。
重要的是选择不含氟化物的牙膏,因为婴幼儿往往会吞咽一部分牙膏。
3. 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婴幼儿的饮食对于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避免给婴幼儿含糖饮料和食物,因为糖分是细菌生长的主要来源。
特别是在晚上睡觉前,尽量不给婴幼儿喝含糖饮料,以免牙齿在夜间长时间浸泡在糖分中。
4. 依赖奶瓶时要小心许多婴幼儿在入睡时都会依赖奶瓶,但长期使用奶瓶可能会导致龋齿。
当婴幼儿入睡后,尽量提前将奶瓶拿走,以免残留的奶液在口腔中引发细菌滋生和产生酸性物质。
若宝宝需要依赖奶瓶入睡,可以用水代替奶液。
5. 注意早期疾病的征兆婴幼儿的健康与成长发育息息相关,口腔问题如果得到及早发现,有助于提前治疗和干预。
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婴幼儿的口腔,如发现牙龈红肿、嘴唇发炎或婴幼儿不适,应尽早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6. 定期带婴幼儿去口腔保健定期带婴幼儿去口腔保健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和清洁,有助于预防牙齿问题的发生。
专业医生会检查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包括正确的口腔清洁方式、口腔按摩和合理饮食习惯等。
7. 鼓励正确的口腔习惯教育婴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当婴幼儿长出牙齿时,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刷牙,逐渐培养其独立刷牙的意识与能力。
同时,给予婴幼儿积极的口腔反馈,让他们明白正确的口腔习惯是有益健康的。
儿童单纯口腔疱疹怎么护理?
单纯性的口腔疱疹是一种黏膜疾病,是因为单纯疱疹病毒造成的,主要和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有关,这时候受到这种病毒的侵袭,对于患者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如果儿童得了单纯口腔疱疹,一方面要及时进行治疗,要预防病毒感染扩大,另外一方面要做好生活调理,加强饮食调理,提高免疫力等等。
★口腔单纯性疱疹饮食原则
1.为防止病毒感染,平素可多食大蒜、大葱,但发病期间应忌之。
2.发有口腔疱疹的病人不宜进补。
3.多食水果、瓜菜,避免大荤大腥,如肥肉、海鲜、虾蟹等。
★护理方法:
一、营养合理:食物应当尽量做到多样化,粗细粮搭配均衡。
多吃豆类,蘑菇类食物。
二、营养丰富: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食物。
三、新鲜清淡饮食: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东西;提倡多食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选择口味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适当多喝酸奶,蘑菇汤,海带汤,黄花鱼汤。
四、少食发性、刺激食物:少吃牛羊肉,狗肉,鸡肉,鱼虾等发性食物,不吃煎炸熏烤的食物,不吃味重的食物。
忌烟、酒,不吃辛辣、粗糙的食物。
★口腔疱疹临床表现
起病时发热达38℃~40℃,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上腭和咽部。
以上的四大护理步骤和三大饮食原则是患者朋友们必须要
遵从的原则,因为只有坚持遵从原则,才能尽可能的远离口腔单纯性疱疹,远离口腔疾病。
让大家更好的享受生活,享受美食,享受交流,享受沟通。
小儿口炎的护理分析发表时间:2010-05-28T11:14:38.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朱瑛[导读] 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
朱瑛(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100)【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2-0233-02 【关键词】小儿口炎护理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
若病变仅限于局部,如舌、齿龈、口角,则可称之为舌炎、牙龈炎或口角炎等。
本病多由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因此,食具消毒不严、口腔不卫生及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均可引起口炎的发生。
此病小儿时期较为多见,尤其是婴幼儿。
可单独发病或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维生素B或C缺乏等全身性疾病。
食具消毒不严,口腔不卫生或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有利口炎的发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治患儿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9岁,平均年龄3岁半,就诊时病程1天~4天,以上患儿均主诉为哭闹、流涎,拒食。
口腔不同部位均出现2个~3个以上溃疡或糜烂,周围充血殷红、灼热疼痛、流涎、拒食、口臭、颌下淋巴结肿大,伴发热,诊为疱疹性口炎48例,齿龈炎12例,鹅口疮8例。
就诊前已接受抗生素治疗者12例。
1.2 临床表现鹅口疮表现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状物,可呈小点或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略高于粘膜表面,粗糙无光;不易拭去,若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
疱疹性口炎临床可以发热起病,体温达38~40℃,齿龈红肿,触之易出血,1~2天后,在齿龈、口唇、舌和颊粘膜等口腔粘膜上可见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覆盖。
溃疡性口炎患儿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溃疡性口炎,常见于舌、唇内、颊粘膜等处,可蔓延至唇、咽喉部。
口炎患儿口腔护理的操作流程
评估:了解患儿的意识状态,自理力及合作程度,判断需要完全协助还是部分协助。
了解患儿的病情,所患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需要进行相关隔离与防护措施。
对口腔情况进行评估。
操作前准备: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备治疗盘、口腔护理包(一定数量的棉球、治疗巾1块、弯盘,2个、镊子2把、压舌板1个、纱布1块)水杯、吸水管、液体石蜡、棉签、手电筒,纸巾或小毛巾,必要时备舌钳,开口器,适宜漱口液及口腔黏膜用药。
操作规程:核对患儿身份,无菌物品有无潮湿、破损、过期。
携用物至床旁,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有义齿者取下。
铺巾在患儿颌下铺治疗巾,将弯盘于病口角旁。
漱口对于清醒患儿,协助其漱口,先湿润口唇,防止开口时口唇裂开。
检查口腔时,可用压舌板轻轻撑开患儿颊部,观察患儿口腔情况。
昏迷患儿口腔内泌物较多时,可先行抽吸再清洁口腔。
清洁口腔:顺序清洁口腔顺序:唇→颊→齿→腭→舌→口底;擦洗牙齿顺序:外面→内面→咬合面,每次限用一个棉球,擦洗时动作应轻柔,钳端应用棉球包裹,避免直接接触患儿口腔黏膜及牙龈,以免造成损伤或引起患儿的不适感。
涂药:根据医嘱局部涂药,涂药前应先清洗口腔,然后将纱布或干棉球垫于颊黏膜腮腺管口或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
记录:洗手后,记录时间、评估情况及执行效果等。
婴幼儿疱疹性龈口炎患者的口腔护理
【摘要】目的对婴幼儿疱疹性龈口炎的口腔保健与护理的探讨。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疱疹性龈口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把120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板兰根冲剂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板兰根冲剂基础上,同时配合有效的口腔护理。
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口服板兰根冲剂,配合口腔护理治疗婴幼儿疱疹性龈口炎,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少,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婴幼儿;疱疹性龈口炎;保健;护理
疱疹性龈口炎,它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是一种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涉及范围很广,如口腔、咽喉及脸部。
这种病好发于5个月-4岁儿童,患儿一旦受到感染,便会成为带菌者,病毒潜藏在身体内。
发病时会出现口腔黏膜红肿起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现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疱疹性龈口炎的患儿,采用口服板兰根冲剂,配合口腔护理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疱疹性龈口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经诊断均符合疱疹性龈口炎标准。
其中男患儿有70例,女患儿有50例;年龄5个月-4岁;
病程2-3d。
全部患儿均出现体温上升现象,温度在37.8-39.8℃,可见不同程度的疱疹与溃疡,伴有局部剧烈疼痛。
在此之前患儿均未采取任何药物治疗。
随机把120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板兰根冲剂治疗;治疗组给口服板兰根冲剂,同时配合有效的口腔护理。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口服口服板兰根冲剂。
同时配合有效的口腔护理,首先保持双手干净无菌,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到缓慢、仔细、轻柔,语气温柔,让患儿消除紧张心理,才能很好认可和配合。
让家属把患儿侧抱于怀中,在颈下围上防水兜,使用无菌棉球蘸取康复新液涂于口腔黏膜破损处[1],有效清除溃烂面的伪膜以及食物残渣,操作过程中中动作轻柔,避免力度过大造成周边黏膜的损伤。
操作过程要严谨,无菌棉球必须夹紧,避免棉球落入口腔后部位置,造成咽喉部堵塞,引起窒息。
无菌棉球也不能过湿,避免呛咳。
最后清洗患儿脸部,保持干净,每日二次。
并适当使用口腔炎喷雾剂,每日三次,对勇敢与积极配合的患儿多加鼓励与表扬。
对于发热的患儿,给予退烧药。
正确指导家属,患儿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采取温热的流质饮食,饭后务必要漱口,患儿的食具必须单独使用,每日消毒处理,难以进食的患儿给予静脉补液。
对照组只单纯给予口服板兰根冲剂治疗,不采取任何护理措施。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溃疡愈合,全身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
疼痛感消失;有效:溃疡大致愈合,全身不良反应症状基本消失,疼痛感不明显;无效:所有的临床症状均为任何改变,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 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60 50 9 1 92.5%
对照组 60 30 18 12 70.5%
如表1所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显效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应广泛采用口服板兰根冲剂,同时配合有效的口腔护理。
3 讨论
疱疹性龈口炎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炎症性
皮肤黏膜病,病变主要特点为溃疡数目量比较多,分布的范围广,多见于口腔、咽喉及脸部。
主要的表现为高热、拒食、疼痛、溃疡、牙龈红肿等。
发病因素有感染、免疫功能低等。
疱疹性龈口炎的保健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保健:疱疹性龈口炎的患儿一般都伴有高热发生,此时要给予降温处理,用温水擦拭全身,有利于汗腺散热[2];重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皮肤疱疹破溃处,必须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饮食保健:以清淡为主的,可食易消化、高营养的流质饮食,如清鸡汤、莲子粥。
多食新鲜蔬菜与水
果。
目前常用的治疗疱疹性龈口炎的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疗法,使用板兰根冲剂,加强口腔护理,打破传统的机械执行医嘱的被动模式,要以全方位评估、科学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本文中治疗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药物治疗配合口腔护理,同时对患儿的家属讲解预防措施,进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总之,采用口服板兰根冲剂治疗法,再配合有效的优质口腔护理,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副作用少、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做到让患儿满意,家属放心,将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乔小宁,曹红利.康复新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
[2]李书萍,沈晓云.婴幼儿疱疹性龈口炎患者的口腔护理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