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薇节选 译文

采薇节选 译文

采薇节选 译文
采薇节选 译文

采薇节选译文

(节选)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学这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也实在是难为他们。他们的认知能力、人生阅历、情感态度等因素限制了对这首诗艺术品位的挖掘。所以,老师必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对话。我所采取的办法就是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引导学生自己读诗,自己质疑,自己解惑,自己品诗,自己悟诗,自己背诵,不强求学生能够多么深刻,只要对这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特别注意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 一、三维目标:

5、再次对照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三)质疑、释疑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几句诗之后,一定会有很多疑问,现在请你们提出来。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 1、为什么要像老师那样读,能不能按我们自己的想法来读? 2、提有关《诗经》的问题。(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 沿用至今 3、题目是《诗经·采薇》(节选),为什么没有一句话提到采薇呢? 4、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那么“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呢? 5、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来”又是什么意思? 6、从这一“来”一“往”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再次自由诵读,释疑。 (四)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你能由“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联想到哪些诗句?或者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你能用比喻、拟人或者夸张的手法来写一写吗? (五)拓展 “一切景语皆情语”。短短的几句诗,十六个字,可是有着丰富的的意蕴。大家

《诗经·采薇》 大学语文 教案

诗经·采薇 (一)解题(写作年代与动机)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如秦汉年间的毛亨(或毛苌-常音)的《毛诗序》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音地杜)以勤归也。”据此,则此诗应写于殷商末年。 而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匈奴传》则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据此,则此诗应写于西周中叶。 两家之说,虽在写作时间的判断上有所差异,但都肯定它是远征守边、保家卫国之作。根据当时的边患情况看,诗作出自西周时期较为可信。西周时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关,以及命将士出兵抗击猃狁的记载。因此可以认为,《采薇》是后世边塞诗的先导。 至于作者及其用意,《毛诗序》说是“歌《采薇》以遣”远征将士(即唱《采薇》以鼓舞官兵斗志),显然是不妥的。从全诗的述说口吻看,该诗的“诗人”应当是一个戍边归来的士卒,他以痛定思痛的心情回忆戍边中的艰苦生活。 吟诵全诗,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朔风呼啸、大雪纷飞。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武警战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泥泞,战士又饥又渴;边关渐行渐远,乡关越来越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风格却颇似《国风》。 古人评价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国风》好色而不淫,我们从《蒹葭》中可以体会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能表现得这样含蓄,这样有分寸,是这首诗的优点。小雅怨诽而不乱,后人概括为“怨而不怒”,也是一种分寸感。孔子说,诗可以怨,就是可以通过诗来宣泄自己的怨愤,但是要有分寸,不能剑拔弩张,不能“怒”,否则就不是艺术了。我们从这篇《采薇》中可以充分体味到这一特点。 (二)译文 1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刚长出来。说回家啊说回家,转眼一年又完啦。没有老婆没有家,都是玁狁害的呀。没有空闲安定下,还是玁狁害的呀。 2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柔嫩好可爱。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烦忧多牵挂。 满腔愁绪像火烧, 饥渴交加苦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 谁来替我捎家书? 3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已老像干柴。 说回家啊说回家, 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差遥遥无尽头, 想要休息没闲暇。 我心疼痛如针扎, 就怕日后难还家。 4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烂漫吐芳华。 什么车儿高又大? 原来将帅乘坐它。 驾起兵车要出征, 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 每月要打数仗呢。

诗经采薇节选的译文

诗经采薇节选的译文 导读:《采薇 》是《诗经 小雅》中的一篇。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 ,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老兵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下面小编为 大家带来诗经采薇节选的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采薇(节选) 先秦: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扩展阅读: 赏析: 《采薇》 是 《诗经·小雅》 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 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 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 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 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

家乡, 历久不归, 思乡之情, 忧心不已! 作者写道: 山薇啊, 你发芽了, 出生了, 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 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 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 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 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 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 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 花之盛起兴, 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 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 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部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 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 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 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 马能不日日 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部队盛大的军威, 纪律严正, 卒伍精 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 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 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 又渴, 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 的诗句 。在文学 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 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 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 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 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 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 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 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 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 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 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 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 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 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 和节奏感。 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

诗经采薇节选的原文翻译

诗经采薇节选的原文翻译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同学,请看诗经采薇节选的原文翻译。诗经采薇节选的原文翻译 采薇(节选) 先秦: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 思:语气助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昔:从前。 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 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 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 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诗经采薇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诗经采 薇 篇一: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8a1355172.html,]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8a1355172.html,]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篇二:《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学这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也实在是难为他们。他们的认知能力、人生阅历、情感态度等因素限制了对这首诗艺术品位的挖掘。所以,老师必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对话。我所采取的

诗经采薇节选意思

诗经采薇节选意思 导语:《采薇 》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 》 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采薇节选意思,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诗经采薇 作者: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 启居,玁狁之故。 玁(xiǎn)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 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 孔疚,我行不来! 盬(gǔ)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 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 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 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1)蔽:一种野菜。(2)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作:初生。止:语 气 助词,没有实义。(3)莫:同“暮’,晚。(4) 玁狁(xian yun):北方少 数民族戎狄。(5)遑:空闲。启:坐下。居:住下。(6)柔:软嫩。这里指初 生的菠菜。(7)聘:问候。(8)刚:坚硬。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 农历十月。(10)盬(gu):止息。(11)疚:病。(12)尔:花 开茂盛的样子。 (13)路:辂,大车。 (14)业业:强壮的样子。 (15)捷: 交战,作战。 (16) 騤騤(ku);马强壮的样子。(17)腓(fei):隐蔽,掩 护.(18)翼翼:排列整 齐的样子。(19)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鱼服: 鱼皮制的箭袋。(20)棘: 危急。(21)依依:茂盛的样子。(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译文

《诗经·采薇(节选)》

《诗经·采薇(节选)》课堂教学实录 师:(先板书:诗)谁能背一两句诗给我听听?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你背的诗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把感情都投入进去了。还有谁来背?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师:你又背出了一句千古绝唱。谁还能背? 生: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你背出了感情,我也想比划比划,可以吗? 生:可以 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觉得我背得怎样? 生:---------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新诗,出自《诗经》,叫《采薇》(板书)“薇”字比较难写,拿出手写一下,看这个“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 生:---- 师:字形是什么? 生:------ 师:看到这个字形,猜一猜,这有可能是什么? 生:------- 师:偏旁? 生:草字头 师:是跟什么有关? 生:----- 师:打开课文,认真读这首诗,读准字音。(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我们先不忙,如果一个字读不好,我不说出来,你们将会失去一次学习古诗的意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yù)雨雪霏霏。 生:(yù)雨不读yǔ。 师:能猜想一下雨的意思吗? 生:------- 师:谁还能读一读?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要读的好应该读得长一点,听我来读一读。(师读) 师:刚才的朗读中,除了雨的字音不一样,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昔、今的读音特别长。 师:还有吗? 生:依、霏的读音特别长。 师:这就是诗的节奏,自己去找节奏。(生自己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读出了节奏,谁来读这种节奏?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这种节奏,大家一齐来读读。 (生齐读)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实录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实录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实录 师:(先板书:诗)谁能背一两句诗给我听听?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你背的诗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把感情都投入进去了。还有谁来背?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师:你又背出了一句千古绝唱。谁还能背? 生: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师:你背出了感情,我也想比划比划,可以吗? 生:可以。 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觉得我背得怎样? 生:----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新诗,出自《诗经》,叫《采薇》(板书)“薇”字比较难写,拿出手写一下,看这个“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 生:---- 师:字形是什么? 生:---- 师:看到这个字形,猜一猜,这有可能是什么? 生:----

师:偏旁? 生:草字头。 师:是跟什么有关? 生:---- 师:打开课文,认真读这首诗,读准字音。(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我们先不忙,如果一个字读不好,我不说出来,你们将会失去一次学习古诗的意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yù)雨雪霏霏。 生:(yù)雨不读yǔ。 师:能猜想一下雨的意思吗? 生:---- 师:谁还能读一读?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要读的好应该读得长一点,听我来读一读。(师读) 师:刚才的朗读中,除了雨的字音不一样,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昔、今的读音特别长。 师:还有吗? 生:依、霏的读音特别长。 师:这就是诗的节奏,自己去找节奏。(生自己读) 师:谁来读一读?

采薇诗经全文

采薇诗经全文 《采薇 》是《诗经 ·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 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为大家分享了 《采 薇》的全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采薇 作者: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 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 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 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 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 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 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

战!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 遮挡。 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 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 (指精良的装备) 。 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 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 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 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 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 样的一位久戍之卒, 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 《小雅》 , 却颇似 《国风》 。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 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 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 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 拈来的起兴之句, 是口头语眼前景, 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 边关士卒的“采 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 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 发芽, 到幼苗柔嫩, 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 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 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 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不能不“忧心烈烈”。后四句为 什么戍役难归的问题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 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 《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 被其苦, 诗人始作, 疾而歌之曰: ‘靡室靡家, 猃狁之故’云云。 ”这可视为 《采 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 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 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 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 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 表现。 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 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 四句一意, 可分四层读。 四章前四句, 诗人自问自答, 以“维常之华”, 兴起“君 子之车”, 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 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 “戎 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 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

诗经·采薇节选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释: ①思:语气助词。 ②矣:语气助词。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④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⑤昔:从前。 译文: 回想从前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赏析: 赏析一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赏析二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

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节选)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诗经采薇的诗意

诗经采薇的诗意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经采薇的诗意 《诗经·采薇》 作者:佚名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1、蔽:一种野菜。 2、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作:初生。止: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3、莫:同“暮’,晚。 4、玁狁(xianyun):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5、遑:空闲。启:坐下。居:住下。 6、柔:软嫩。这里指初生的菠菜。 7、聘:问候。 8、刚:坚硬。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农历十月。 10、盬(gu):止息。

11、疚:病。 12、尔:花开茂盛的样子。 13、路:辂,大车。 14、业业:强壮的样子。 15、捷:交战,作战。 16、騤騤(ku):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ei):隐蔽,掩护。 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 19、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20、棘:危急。 21、依依:茂盛的样子。 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诗意: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都是因为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长老了。

诗经采薇节选的赏析

诗经采薇节选的赏析 导读: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

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

诗经采薇赏析_1

诗经采薇赏析 导读: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翻译: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据毛序为:“《采

诗经《采薇》节选的翻译

诗经《采薇》节选的翻译 《采薇 》就是收录在《诗经 》中的,在《诗经》中的诗多数都就是从民间的歌谣而改编流传下来的,继而 没有确切的作者,如果硬要说的话,写‘《诗经》’就可以...所以作者的朝代和 其本人,根本无从考稽。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经《采薇》节选的翻译,希望对 你有帮助。 采薇 作者: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 启居,玁狁之故。 玁(xiǎn)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孔疚,我行不来! 盬(gǔ)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伤悲,莫知我哀!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
注释 ①蔽:一种野菜。②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作:初生。止:语 气助词, 没有实义。③莫:同“暮’,晚。④ 玁狁(xian yun):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⑤遑:空闲。启:坐下。居:住下。(6)柔:软嫩。这里指初生的菠菜。(7) 聘:问候。(8)刚:坚硬。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农历十月。(10) 盬(gu):止息。(11)疚:病。(12)尔:花 开茂盛的样子。(13)路:辂,大 车。(14)业业:强壮的样子。(15)捷: 交战,作战。(16)騤騤(ku); 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ei):隐蔽,掩 护.(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19) 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鱼服: 鱼皮制的箭袋。(20)棘:危急。(2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研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2、培养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自行翻译,了解作品主旨,熟读成诵。 2、从诗歌的时代背景,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适当延伸拓展,启发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近3000年的诗歌长河中有这样一个源头。(出示:诗经图) 同学们你们对诗经了解吗? 介绍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诗经》中的经典名作《采薇》的节选部分。 板书课题:诗经.采薇(节选) 齐读课题

分析“薇”字,理解题目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理解意意 初读古诗,强调:雨、矣字的读音。 再读古诗,强调:划分节奏,读出诗歌的节奏。 理解:“矣”和“思”字的意思。再读诗歌,读出它的韵味。 观察“矣”和“思”的位置关系。 找出像“矣”和“思”一样位置相对,词性相同或相当的词语还有哪些呢? 板书:昔今 依依霏霏 往来 这么多遍读下来,谁来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三、精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我去时,杨柳随风舞动,到底是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本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在那个柳枝随风飘舞的春天,这个人骑着他的马准备外出了,画面美吗? 这么美的画面是哪句诗给你的感受? 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都是写杨柳随风舞动,除了用依依我们还可以用哪个词。 那为何用杨柳依依,而不用杨柳飘飘呢? 出示:昔我往矣,杨柳飘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分小组朗读。 同学们通过刚刚的朗读,“依依”能否换成“飘飘”? 师:我究竟何许人也,为何如此不舍还非要离去呢? 出示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谁能告诉我,我是何许人也? 出示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我又是何许人也? 同学们,我是何许人也,你知道了吗? 出示背景资料:周宣王时,北方猃狁(即后来的匈奴)趁周王朝动乱之时,趁机入侵中原,国之将破,危难之时,周宣王在全国征兵戍守边疆抵御敌人的入侵。

诗经采薇节选全文

诗经采薇节选全文 《小雅·采薇 》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 》中的一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诗经采薇节选全文,欢迎阅读参考。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启居,玁狁之故。 玁(xiǎn)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孔疚,我行不来! 盬(gǔ)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
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 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 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①蔽:一种野菜。②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作:初生。止:语 气助词, 没有实义。③莫:同“暮’,晚。④ 玁狁(xian yun):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⑤遑:空闲。启:坐下。居:住下。(6)柔:软嫩。这里指初生的菠菜。(7) 聘:问候。(8)刚:坚硬。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农历十月。(10) 盬(gu):止息。(11)疚:病。(12)尔:花 开茂盛的样子。(13)路:辂,大 车。(14)业业:强壮的样子。(15)捷: 交战,作战。(16)騤騤(ku); 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ei):隐蔽,掩 护.(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19) 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鱼服: 鱼皮制的箭袋。(20)棘:危急。(21) 依依:茂盛的样子。(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统编版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一)3篇

1 采薇(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 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重章叠句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艺术魅力。 3.情感与价值 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 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感导入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从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有战 争,就有伤害,无论是已化为无定河边皑皑白骨的遇难士兵,还是历经九死一生活 下来的幸存者,战争给他们的家庭和心灵造成的创伤都是巨大而深远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采薇》(节选), 去走进一位普通戍边士兵回乡途中的内心世界。 二、背景介绍 《诗经》和“《诗经》六义” 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学生交流汇报。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 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 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 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 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 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地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三、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预设: 师: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题? 生1:我觉得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 生2:这首诗表现了士兵们的悲伤心情。 师:诗中写的地点是什么? 生:归乡途中。 师:关于这首诗谁能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采薇(节选)

古诗词诵读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xī) 矣(yǐ) 依(yī) 雨(yù) 霏(fēi) 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冬天,雨雪天气。) 2.理解“往”和“来”的意思,谈谈从这一“来”一“往”中自己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作者<即诗歌中的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之情。)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