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薇(节选)_《诗经·小雅》 部编版(人教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格式:pdf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8
部编版小学语文《采薇(节选)》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赏析:《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这首诗通过描绘士兵采集薇菜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首段“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以采薇起兴,薇菜的生长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士兵们期盼归乡,但战争仍未结束,表现出他们无奈和苦闷的心情。
第二段“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薇菜变得柔嫩,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士兵们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他们忧虑重重,饥饿和口渴的痛苦更是加深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第三段“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薇菜变得坚硬,象征着冬季的到来,士兵们仍在战场上,无法回家。
他们因战事繁忙,无暇休息,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愧疚。
最后一段“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诗人以花和车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壮丽场面,但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士兵们驾驶战车,英勇作战,但他们无法安定下来,每个月都要经历三次战斗。
总的来说,《采薇》通过描绘士兵采集薇菜和征战的生活,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采薇》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反映了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诗歌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诗歌意境:描绘了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戍卒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朗读: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读:逐句解读诗句,讲解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4.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5. 背诵: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拓展:介绍《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薇》(节选)2. 诗歌背景: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3. 诗歌结构:三章,每章八句,赋、比、兴4. 诗歌意境: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采薇》(节选)。
2.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一幅戍卒生活的画面。
3. 搜集其他关于戍卒生活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爱国情怀。
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部编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一)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yù。
载: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句诗中,“依依”是形容柳丝轻柔的样子,既写出柳枝随风飘动,又表现出出征战士展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7、“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
“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二)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诗人用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滋润万物雨的特点。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意: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的春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意: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诗意: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意: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表达了唐朝诗人杜甫,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诗中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喜”。
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涕:眼泪。
诗意:从剑门关外传来喜讯,官军收复了蓟北。
刚一听说,泪满衣裳。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采薇(节选)(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采薇》这篇古文,使学生能够理解文中描写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文言文翻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采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题:《采薇》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采薇》的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的事物,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采薇》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对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引出课题《采薇》。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采薇》,理解文中描写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采薇》的理解和感受,互相解答疑问。
4. 课堂讲解:教师对《采薇》的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文言文的翻译和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学习重点。
六、板书设计1. 《采薇》2. 正文: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文言文的翻译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采薇》的全文,进一步理解文中描写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采薇》的理解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采薇》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文言文翻译。
2. 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课堂讲解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古诗《诗经·小雅·采薇(节选)》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衍生注释:“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去,指当初出征。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这里借景抒情,表达战士出征时对故乡的不舍。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
“雨雪”:下雪,“雨”在这里作动词,读yù。
“霏霏”:雪花纷纷扬扬的样子。
“行道”:行走在路上。
“迟迟”:迟缓的样子,反映出战士归来时的疲惫和内心的复杂情绪。
“载渴载饥”:又渴又饥,“载”在这里是“又”的意思。
二、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堪称千古名句。
出征时是杨柳飘拂的春天,柳丝轻柔,恰似战士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加深了离别的哀伤。
归来时却已是大雪纷飞的冬天,景的变化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经历的沧桑。
景色从明媚的春景变为寒冷的冬景,巨大的反差让人深刻感受到战士内心的悲苦。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则进一步描写战士归来途中的艰难和内心的孤独悲哀,他又渴又饿,缓缓前行,而内心的哀伤却无人能懂,将那种历经战争后的疲惫、失落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爷爷给我讲他年轻时当兵的故事。
他说,那时候离开家乡就像诗里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心中满是不舍,可是为了保卫国家,又不得不走。
当他多年后终于退伍回家,却感觉自己像个陌生人,故乡变化很大,而他在外面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就像“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采薇(节选)采薇(节选)先秦:佚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思:语气助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昔:从前。
鉴赏《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
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
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描绘了古代女子采摘薇草的情景。
2. 诗歌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诗歌内容:通过对薇草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薇草,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描绘的自然景物,激发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3. 理解诗意: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体会情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诗歌,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拓展:介绍《诗经》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古典文化。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薇(节选)》2. 诗歌背景:《诗经·小雅》3. 诗歌结构:三章,每章四句4. 诗歌内容:女子采摘薇草,向往美好生活5. 表现手法:赋、比、兴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家长签字。
2. 摘抄诗歌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查找《诗经》中其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改进措施: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 采薇(节选)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采薇(节选)》。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一首描写采摘野薇的诗篇。
全诗共四章,本节课主要学习前两章。
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采摘野薇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1. 诗歌意象的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意象,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
2. 诗歌节奏的把握:诗歌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时把握诗歌的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野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意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诗歌意象、节奏等方面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6.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
板书设计1. 课题:采薇(节选)2. 诗歌意象:野薇、春风、绿草、马鸣、鹿鸣3. 诗歌节奏:五言律诗,平仄相间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诗歌。
2. 结合诗歌内容,描绘一幅大自然的画面。
3. 搜集其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意象,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