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力学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9.20 MB
- 文档页数:83
呼吸力学监测1.呼吸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呼吸系统涉及到肺通气和肺换气,影响机体氧和二氧化碳水平,是摄取氧、代谢产物排出、酸碱调节的重要器官。
2.呼吸力学监测的指标有哪些?呼吸力学监测包括压力、容量、流量、顺应性、阻力和呼吸做功等。
3.机械通气的主要阻力由什么构成?机械通气的主要阻力有气道阻力和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RAW)指的是气流通过气道遇到的阻力,其和气道峰压(Ppk)、气道平台压相(Pplat)、吸气流速相关(L/s)相关,公式为:(Ppk-Pplat)/流速。
弹性阻力包括肺与胸壁,其和顺应性成反比。
顺应性(Compliance,C)指的是单位压力下改变的容量。
4.呼吸机有哪些参数?呼吸机设定参数有: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流速、气道阻力、呼吸系统顺应性、通气模式、平台压、气道峰压、呼气末压力等指标,参数之间具有相关性,一个参数改变可能会影响其他参数。
举例如下如下(注意单位换算):5.气道阻力如何计算?气道阻力可通过气道峰压和平台压来计算,也即是两者的差值,这部分压力差值主要用来克服气道阻力。
Raw=(Ppk-Pplat)/气流流速。
计算时候,需要进行相关单位换算。
呼吸机上压力单位为cmH20,而流速单位为L/min,需要换算为L/s。
平静呼吸气道阻力可为1-3cmH20/(L.s),气管插管会增加气道阻力,达到5-10cmH20/(L.s)。
6.顺应性如何计算?顺应性包括静态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
静态顺应性指的是单纯克服弹性阻力,其和平台压、呼气末正压之间的差值相关,因此可用两者的差值计算顺应性(Crs)。
Crs=VT/(Pplat-PEEP)。
当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的时候,Pplat会增加,Pplat与PEEP的差值增大。
自主呼吸患者顺应性参考范围:50-170ml/cmH2O,插管患者的顺应性参考范围为:男性40-50ml/cmH2O,女性35-45ml/cmH2O。
动态顺应性为气流流动时候的顺应性,和峰压、呼气末正压之间的差值相关,公式为:Crs=VT/(Ppk-PEEP),参考范围40-80ml/cmH2O。
呼吸功能不全的实验原理
呼吸功能不全是指肺或其他呼吸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引起的一系列呼吸功能障碍。
呼吸功能不全的实验原理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手段来评估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包括呼吸力学、气体交换和肺容积等指标的测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呼吸功能不全实验的原理。
一、呼吸力学的实验原理
1. 肺顺应性:肺的顺应性是指肺组织对压力的变化的变形程度或肺的膨胀性。
通过呼吸力学实验,可以测量肺的顺应性,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压力与容积的关系曲线,称为压力容积(P-V)曲线。
2. 阻力:呼吸阻力是指肺和呼吸道对气流的阻碍程度。
通过呼吸力学实验,可以测量呼吸道的阻力,并分析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二、气体交换的实验原理
1. 气体分压梯度:通过测量呼吸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压差,可以评估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正常情况下,氧气分压梯度较小,二氧化碳分压梯度较大。
2. 血氧饱和度:通过非侵入性或侵入性的方法测量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可以评估血氧水平。
常用的方法有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和动脉血气分析。
三、肺容积的实验原理
1.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不同的呼吸状态下,呼吸系统能至少进行的气体交换量。
通过肺活量的测量,可以评估呼吸系统的潜力和功能状态。
2. 呼吸配合量:呼吸配合量是指在一次正常呼吸周期中的肺容量改变。
通过呼吸配合量的测量,可以评估呼吸系统的正常协调程度和功能状态。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不全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呼吸力学、气体交换和肺容积等指标的测量。
通过这些实验手段,可以对呼吸系统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了解呼吸功能的异常状况,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治疗。
呼吸机呼吸力学测定呼吸系统的阻力分为非弹性阻力和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RAW)、惯性阻力、重力和肺组织与胸廓的变形阻力,气道阻力是非弹性阻力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弹性阻力指的是肺和胸壁可扩张性,以顺应性(C)来表示。
临床对于呼吸力学的监测主要包括顺应性(C)和气道阻力(RAW)以及克服上述阻力要做的呼吸功。
(一)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是指气流通过气道进出肺泡所受到的阻力,即气流通过气道进入肺泡过程中,气道会对气流产生阻力,阻力的大小和气流的快慢是成正比的,即气流越快,所受的阻力越大,所以用单位流量所需的压力差来表示。
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局部气道阻塞(如分泌物堵塞、异物、肿瘤等)等气道内径的下降会增加气道阻力,因此RAW的监测可用于发现气道的病变。
计算气道阻力时需要测定的参数主要为气道开口处压力、肺泡压及流量。
气道开口处压力及流量相对容易获得,计算气道阻力的关键在于肺泡压的获取。
气道阻力测定的方法可大致分为体积描记法、脉冲振荡法、气道阻断法、食道压测量法、气道压力检测法和吸气末暂停法。
吸气末暂停法是机械通气时运用最多,也是最为简单的方法(见图8-15)。
该方法下应先排除自主呼吸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选择容量控制通气并使用方形流量波,通过设置足够长的平台时间或使用吸气末暂停功能键用于确保吸气末气流最终降为0,此时气道压力也从气道峰压力同步降低至平台压力(即肺泡压),降低的压力值为克服气道阻力所需的压力。
吸气阻力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吸气阻力(RI)=(气道峰压-平台压)/吸气流量由于呼气过程是胸肺弹性势能的释放过程,气流速度并不恒定,而是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呼吸机描记的流量时间曲线通常呈指数递减样变化,因此,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通常是结合气道阻断法计算呼气开始瞬间的气道阻力,此时肺泡内压力为平台压,气道开口处压力为PEEP,气体流量为呼气相峰流量:呼气阻力(RE)=(平台压-PEEP)/呼气峰流量但目前临床上多数呼吸机流量传感器位于呼吸机回路远端,呼气开始时流量受回路顺应性及阻力影响较大,因此测定的呼气阻力准确性较低,仅具参考意义。
呼吸力学监测呼吸运动引起胸压的变化,胸压的变化引起肺压的变化,肺压变化引起肺泡的通气。
因此肺通气是通过呼吸道压力的变化过程产生的。
从物理力学观点研究呼吸的运动过程,不但能更全面地了解呼吸生理,而且也为呼吸器官疾患病理生理的探索提供了新的途径。
吸气时,吸气肌肉收缩的力量用于克制两种阻力以使肺的容量扩大:第一是胸廓壁和肺组织的弹性阻力,第二是以呼吸道气流摩擦阻力为主的非弹性阻力。
如阻力增大,那么实现一定的肺泡通气量所需要的肌肉收缩力量相应加大。
相反,如阻力减少,那么所需要的收缩力量亦可减少。
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导致弹性或非弹性阻力增加,加重呼吸肌肉的工作量,成为呼吸困难原因之一。
平静呼气之末,呼吸肌肉完全静息时,肺并不完全萎缩,仍存有大约相当于肺总量40%的功能残气量。
此时肺组织的向弹性力量与胸廓壁的向外弹性力量相等,两种力量造成胸膜腔负压,保持肺的一定容量。
在此根底上要吸人空气,就必须用吸气肌肉的收缩力量扩胸廓,在胸膜腔造成更大的负压。
这是负压吸气式的呼吸。
在呼吸肌麻痹时那么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或人工通气机将空气压人肺,使肺扩,吸入空气。
吸气后除去压力,借胸廓和肺脏弹性力量又使肺空气流出体外,造成呼气。
这是间歇性正压吸气式呼吸。
正压吸气与负压吸气的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增加肺外的压力差:正压吸气时是肺压高于肺外(胸廓外)大气压,负压吸气时是肺外(胸膜腔)压低于肺压。
(一)呼吸器官的压力—容量曲线肺压力(应当称为跨肺压,指肺压高于肺外压的压力差)的变化与肺的容量变化之间有依从关系,压力越高,肺容量越大。
代表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曲线称为压力—容量曲线从呼吸器官(肺+胸廓)的压力—容量曲线可以看到,在肺容量为功能残气量(大约等于肺总量的40%)时,肺压为“零〞,即肺压与大气压相等。
这时,肺脏向缩回的弹性力量数值与胸廓向外开的弹性力量数值相等,方向相反,互相抵消(同时也造成此时的胸膜腔负压)。
在肺容量大约等于肺总量的67%时,胸廓是在它的天然位置上,不表现弹性力量(此时的胸负压仅反映肺脏的回缩力)在肺容量超过肺总量的67%以上时,胸廓与肺脏的弹性回缩力都向,方向一样,共同构成肺扩的阻力。
呼吸力学监测操作方法
呼吸力学监测是一种通过监测呼吸系统的力学参数来评估呼吸功能的方法。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呼吸力学监测操作方法:
1. 检查设备:确保呼吸力学监测设备的正常工作。
包括确认传感器、监测仪器、连接线等是否完好,并且已正确安装和连接。
2. 准备患者:将患者放置在适当的体位,通常是半卧位或直立位。
确保患者舒适,并准备好所需的辅助设备,例如口罩或鼻子夹等。
3. 连接传感器:根据设备说明书的指导,将传感器正确连接到患者的呼吸系统。
通常,传感器可以通过插入呼吸机管道、测压管道、面罩或鼻管等方式与呼吸系统连接。
4. 校准设备:在监测开始之前,需要校准呼吸力学监测设备。
这通常包括将设备的零点校准到大气压力,并校准其测量范围。
校准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设备说明书。
5. 开始监测:打开呼吸力学监测仪器,并开始记录数据。
监测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时抽样。
6. 记录数据:根据设备的要求,将监测到的呼吸力学参数记录下来。
常见的呼
吸力学参数包括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TI)等。
7. 分析数据:通过分析监测到的呼吸力学数据,评估呼吸系统的功能。
可以根据需要计算一些相关的指数,例如肺顺应性、阻力、吸气末正压-肺容积曲线等。
8. 采取措施: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调整呼吸机参数、更换或调整呼吸辅助器具、改变患者体位等,以改善呼吸功能。
9. 监测完毕:完成呼吸力学监测后,及时关闭设备并清理传感器。
将记录的数据保存和整理,并及时报告相关医疗人员。
呼吸力学监测第六节呼吸力学监测呼吸力学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应用呼吸生理学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
呼吸力学监测的参数包括有与呼吸相关的压力、容量、流量、顺应性、阻力和呼吸做功等。
严格掌握这些参数的测定条件,结合临床分析其结果,有利于认识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指导治疗。
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密切监测这些参数,有利于发现病情变化和指导呼吸机的合理应用。
一、压力(一)呼吸相关的压力指标呼吸运动过程中必须克服压力的变化。
总的呼吸系统压力称作经呼吸系统压(Prs),包括经肺压(PL)和经胸壁压(PW)。
1.经肺压(PL) PL是指气道开口压(Pao)与胸膜腔压(Ppl)之间的差值,即PL= Pao-Ppl。
它反映在相应的肺容量时需要克服肺的阻力,也是产生相应的肺容量变化消耗于肺的驱动压力。
通常采用食道囊管法检测食道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附近的压力(Peso)来反映Ppl,即PL= Pao-Peso。
静态下PL反映肺的弹性回缩力,动态时也包括气道阻力(RAW)。
所以,检测肺的弹性回缩力时,应该在呼吸气流为零时测定PL。
2.经胸壁压(PW) PW是指胸膜腔压(Ppl或Peso)与体表压力(Pb)的差值,即PW=Ppl-Pb,它反映在相应的容量时胸廓的阻力,也是产生相应的胸廓容量变化所消耗的驱动压力。
Pb为大气压,所以,PW=Ppl。
由于呼吸肌肉直接附着并作用在胸壁上,呼吸肌肉的活动会直接导致胸廓的运动,从而影响PW的测定。
因此,只有在呼吸肌肉完全放松,气道阻断的条件下,Ppl才能反映PW。
3.经呼吸系统压(Prs)Prs是指呼吸运动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整个呼吸系统的总体压力,为经肺压(PL)和经胸壁压(PW)的总和Prs=PL+PW(1)呼吸运动过程中,这些压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随着肺容量和呼吸流量的改变而变化。
引起肺膨胀的动力(Pinf)来源于呼吸机的外加(Pext)和/或患者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P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