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15课 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1.28 KB
- 文档页数:4
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1927 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D.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2.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事件是( )A.七一五反革命政变B.东北易帜C.宁汉合流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C.土地革命,分田地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4.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其焕然一新的面貌不包括()A.共产党员参加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B.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C.宋教仁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主席D.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5.周恩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重要经历是()A.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B.领导南昌起义C.协商解决西安事变D.任北伐军总司令6.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
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这个学校是()A.京师大学堂B.时务学堂C.黄埔军校D.京师同文馆7..下图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某一重大事件,该事件是()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8.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9.中共正式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马林同孙中山会晤D.中共三大10.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A.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B.南京国民政府建立C.北伐军攻到长江流域D.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11.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第15课北伐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C.民主与科学的潮流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2.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汪精卫等人不理解共产党B.北产党取代了国民党的领导地位C.人民选择了国民党作为自己的代表D.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3.1926 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A.蒋介石B.叶挺C.周恩来D.孙中山4.. 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
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A.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B.军队由共产党组成C.由国民党独立领导D.国共两党合作破裂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苏联)……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政府),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 )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D.国民党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6.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C.土地革命,分田地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7.“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打响了()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抗日战争8.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第15课北伐战争【基础达标】1.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2.1924年11月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是()A.周恩来 B.蒋介石 C.廖仲恺 D.叶挺3.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
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 )A.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C.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的统治4.“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路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合作,共同北伐的网络诗歌。
“北伐的战场”主要是在()A.湖南、湖北 B.江西 C.浙江、上海 D.广州5.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A.朱德 B.贺龙 C.叶挺 D.陈毅6.右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关于这次战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B.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形成民族统一战线是前提条件C.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了全国D.讨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7.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8.四位同学分析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A.小军:五四爱国运动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捕B.小敏: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牺牲C.小明: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D.小华: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要从今天起,重新来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5课北伐战争第15课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B.国民党一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2.国共合作后,孙中山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的定义,发展成为联俄、联共和()A.团结农民B.吸收无产阶级C.扶助农工D.吸收工人阶级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A.蒋介石B.李宗仁C.叶挺D.彭德怀5.漫画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
右图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印制的宣传漫画。
与该漫画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成立B.封建势力C.资产阶级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黄埔军校大门的东西两侧墙壁上。
现在该校遗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材料二(见下图)(1)材料一中的“黄埔军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材料一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3)“同志仍须努力”,结合材料一、二,为完成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怎样?(4)参观材料一、二所述遗址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1.B2.C3.C4.C5.C6.C7.C8.B9.B 10.D12.(1)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2)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行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
结果:①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正式决议同孙中山指导的国民党协作,是在以下哪次会议上提出的?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会议2.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那么两利,分那么两伤。
国共两党第一次协作树立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黄埔军校的兴办D.国民党宣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协作宣言3.某中学历史兴味小组为了更片面地了解国共协作的有关状况,预备去观赏右图所示的〝陆军军官学校〞原址。
他们应去的城市是A.武汉B.广州C.上海D.南京4.北伐成功进军的缘由是①国共两党协作是成功进军的基础②黄埔军校培育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北伐做了预备③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英勇善战④工农革命运动的鼎力支持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5.1927年7月24日,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关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绝望的是有些指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
〞宋庆龄所指的人是①蒋介石②汪精卫③陈独秀④李宗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黄埔军校培育了少量军事政治人才,为树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事先担任校长的是〔〕A.蒋介石 B.孙中山C.周恩来 D.叶挺7.语汇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与左边情势图相符的语汇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打倒孔家店C.打倒列强除军阀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8.20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在历史上,两党既有对立也有协作,其中第一次协作共同停止了〔〕A.南昌起义B.乡村革命依据地的创立C.抗日战争D.北伐战争9.图1是国民党在广州兴办的某军校的图片。
该校兴办于〔〕A.1912年B.1923年C.1924年D.1927年10.〝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
国共第一次协作停止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丰功伟绩的北伐将领是〔〕A.蒋介石 B.李宗仁C.叶挺 D.彭德怀二、非选择题资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协作正式构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能力提升训练第15课北伐战争1.《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
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黄埔军校建立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2.“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A.蒋介石B.李宗仁C.叶挺D.彭德怀3.小明学习了“黄埔军校的建立”这一知识点后,老师问他:“学完了这一知识点后,你会想起哪些历史人物?”对于这个问题,请你帮他解答()①周恩来②孙中山③毛泽东④蒋介石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下图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的照片,这一政府是由谁建立的()A.孙中山B.汪精卫C.蒋介石D.冯玉祥5.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将领和军事人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4人出自黄埔军校,他们分别是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
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独自建立的B.周恩来亲自兼任军校总理C.黄埔军校建在南京D.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6.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了,北伐战争也没有成功。
这些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太强了B.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C.共产党的力量太弱小了,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D.帝国主义国家出面干涉,不允许中国人民进行北伐7.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开展了以“国共首次合作”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参与其中。
【成功会议】【丰硕成果】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取得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后作业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大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D.中共三大的召开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A.武汉B.上海C.广州D.南京4.有一名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在晚年多次提及建校初期的四位领导人,其中回忆有误的是( )A.周恩来B.毛泽东C.孙中山D.蒋介石5.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
”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A.辛亥革命B.黄花岗起义C.北伐战争D.五四运动6.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A.袁世凯B.张作霖C.吴佩孚D.孙传芳7.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
“他”是( )A.朱德B.叶挺C.贺龙D.刘伯承8.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9.“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
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A.“分共会议”的召开B.张学良改易旗帜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北伐战争失败10.从1926 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
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要点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该校培养出大批人才,为的建立和随后的作了准备。
2.中共正式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马林同孙中山会晤D.中共三大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方式是()A.两党合并B.党内合作C.党外合作D.联合革命阶级合作4.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中共最高纲领D.中共最低纲领5.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埔军校的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
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心一意地来革命。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2)从孙中山的讲话中可以知道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3)你认为该校的创办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知识要点二:北伐胜利进军7.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7月,十万人誓师北伐,任北伐军总司令。
8.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B.起来,不愿做奴求的人们……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9.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10.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A.基本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C.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北伐军的师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2)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的目的是什么?(3)北伐战争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知识要点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2.1927年4月,蒋介石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图表题专项练习1 .下列图片中,能体现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B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属于医学著作,与史学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与史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史学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2015年,如图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此商标用东汉末年张仲景的名字来命名。
张仲景是A.政治家B.名医C.军事家D.外交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广泛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3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科技的演进B.农业文明的发展C.中外文明的交融D.中原文化的辉煌【答案】D【解析】【详解】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甲骨文是河南殷墟出土的我国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洛阳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世界佛教的集大成者。
三幅图片都体现了中原文化的辉煌,D符合题意;洛阳的白马寺没有体现古代科技的演进,古代科技的演进,AB排除;甲骨文没有体现中外文明的交融,C排除。
故选择D。
4 .下图楹联来自青城山。
与其相关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是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第15课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一所军校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人斯门。
横批是:革命者来。
该学校的创办()A.维护清朝的统治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答案】D2.“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这里“成就”主要指()A.北伐军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建立了国民政府C.实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D.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答案】A3.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A.黄埔军校的建立B.北伐胜利进军C.宁汉合流D.东北易帜【答案】D4.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发表演讲,否认国共合作,还诬蔑共产党加人国民党为“孙空投胎于人身,以其翻筋斗的花样,把人身体中的脏六腑扰乱破裂”“如吾人不消灭此等鲍罗廷指挥敌人,则吾人必将自取灭亡”。
由此可见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场是()A.维护中华民族利益B.坚持国共合作C.仇视并消灭共产党人D.对共产国际领导人鲍罗廷不满【答案】C5.“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武昌起义②黄埔军校创办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B6.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的标志是(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宁汉合流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D.东北易帜【答案】C7.“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北伐将领是( )A.叶挺B.李宗仁C.蒋介石D.彭德怀【答案】A8.“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
”“国民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1924年1月孙中山写到:“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A.创建了同盟会B.领导辛交革命C.进行国共合作D.进行国内战争2.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1924年5月在广州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量军事和政治人才,这所军校就是我们常说的A.广州军校B.黄埔军校C.南京军校D.国民军校3.报刊、图片、历史文献等都是历史的见证。
如图所示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A.国共合作,打倒军阀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D.国共合作,抗日烽火4.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平型关大捷D.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5.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
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国共合作时期“最强音”的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6.2016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他在中国革命中所做的重大贡献是①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②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制度③建立中华民国④建立黄埔军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泅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A.朱德B.叶挺C.贺龙D.陈毅8.1926年9月18日《工人之路》载:汉阳兵工厂的工人于9月1日宣布“为自身的利益,为湖北民众的利益,为革命的利益”,实行总罢工。
汉阳工人罢工是为了配合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红军反“围剿”9.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习题03一、选择题:1.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3.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是()A.西亚 B.欧洲 C.西域 D.天竺4.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朝在位的皇帝是()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B.加强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C.寻找匈奴的去向D.恢复对西域的管辖6.汉朝和西域交往日趋频繁始于()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1)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3)你今天能否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材料所表述的历史现象?试举例加以说明。
三、简答题:张骞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探险家,你认为他在历史上的贡献有哪些?参考答案:一、1.C 2.B 3.A 1.C 2.A 3.B二、(1)汉族和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
(2)张骞通西域后。
(3)能。
现在内地也种植,出售葡萄等。
三、通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人民共同的经济发展;为开辟“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通道奠定了基础;为以后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奠定了基础。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习题04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138年 D.公元 119年2.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亚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今新疆境内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3.公元97年,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的人是( )A.甘英 B.班固C.窦固 D.窦宪4.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5.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6.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是( )A.西亚B.欧洲C.西域D.天竺7.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A.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B.恢复与西域各国的交往C.加强对西域的控制D.打通“丝绸之路”8.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B.促进了西域的经济生活C.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管理机构9. 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有( )①西汉丝织业的发展②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③甘英沟通与大秦的关系④西域都护的设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0. 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有( )①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②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③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④为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练习题1.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国民党一大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开始于()A.1924年B.1925年C.1926年D.1927年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右图“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去的地方是()A.武汉B.广州C.上海D.南京4.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这个“军官学校”的特点是()A.重视军事训练B.重视政治教育C.军事政治并重D.重视军事理论5.“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五四爱国运动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6.北伐战争初期战场主要是在()A.湖南、湖北B.江西C.浙江、上海D.广州7.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A.袁世凯B.张作霖C.吴佩孚D.孙传芳8.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
这表明()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9.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工农群众。
这就是历史上震惊中外的()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宁汉合流”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D.“东北易帜”10.下列对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了合作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D.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1.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事件是()A.清帝退位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D.“东北易帜”12.观察下图:请回答:(1)北伐军的誓师大会是在哪一年召开的?(2)北伐战争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黄埔军校的建立D.北伐战争2.“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者、合作者、继承者。
”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武昌起义②五四运动③黄埔军校的建立④北伐胜利进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中共党员是()A.陈独秀B.毛泽东C.叶挺D.周恩来4.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建立黄埔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B.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C.黄埔军校的校长是孙中山堂教学D.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5.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②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③中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北伐胜利进军时,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A.武汉B.南昌C.南京D.长沙7.“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鸦片战争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8.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
该片再现的是()A.辛亥革命时期的战斗情景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D.渡江战役的战斗情景9.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在民国十五年是()A.五四运动B.黄埔军校的建立C.北伐战争的开始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0.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说11.说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12.北伐战争的最伟大意义是()A.在中国消灭了帝国主义势力B.在中国彻底铲除了封建势力C.在中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国民政府的建立二、综合题13.材料一材料二该校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北伐战争》同步练习1.“战场上,担架抬下来的多是共产党员。
最典型的是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主要就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有此场景的史实是()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百团大战D.渡江战役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先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相同的名称。
下列搭配中不正确的有()A.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B.长征--中国工农红军C.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D.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5.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这里的“成就”是指()A.北伐战争胜利B.抗日战争胜利C.解放战争胜利D.“一五”计划完成6.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北伐战争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7.下列与图史实不相符的是()A.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袁世凯B.蒋介石任总司令C.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D.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8.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9.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重庆谈判10.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15课测试题及答案|初一历史上册测试题在初二这一阶段要怎样有针对性的做历史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本文库一起先来做份人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15课测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人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15课测试题一、选择题1.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2.今年86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
这篇习作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3.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
今年,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A.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B.签订《南京条约》C.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市D.日军占领东三省4.20xx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设立了如下两个纪念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
以史为鉴,自立自强。
②我们要以希特勒为榜样,走民族复仇之路。
③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④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制造的一起大屠杀惨案,被中外舆论界称为人类"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起惨案发生在 ( )[来A.沈阳B.上海C.南京D.广州6.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D.电影《甲午风云》7.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8.20xx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1、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经历了------------------年。
2、日本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3、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实现的主要背景是------------------------------------。
4、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它引发了------------------。
5、揭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6、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7、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间是------------------,又被称为------------------。
8、日本全国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9、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10、中华民族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11、在卢沟桥事变中,进行抵抗的中国军队是国民党的------------------。
12、1937年7月底,沦陷的城市有------------------。
13、在------------------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开始领导------------------抗战。
1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后,工农红军改编为------------------。
15、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发动------------------,进攻上海,接着,又在------------------,日军占领南京,在那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
日军在占领南京后------------------之内,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人以上。
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16、国民党的战时陪都在------------------。
二、列举题
1、列举历史上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变迁。
2、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三次事变。
3、列举在七七事变中进行抗战的国民党将领及所任官职,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4、列举在1937年被日军占领的城市四例。
5、列举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名称。
6、列举日本在中国制造的大屠杀。
7、列举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2、日本在中国近代史上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分别是什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结果谈谈你的认识。
3、简述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的的史实。
四、思维拓展
1、简述南京大屠杀给你的启示。
2、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逆流,其根源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做?
3、你知道人们在北平曾经将两条马路分别命名为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的原因吗?
4、影星赵薇的“日本军旗装”事件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赵薇本人也两次向全国人民作了公开的道歉,其中一次还声泪俱下,赵薇在检讨中一再表白:“自己不了解那段历史。
”你同意赵薇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如果真的象赵薇所说的那样,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那段历史”?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以为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和后退。
——第二十九路军司令部命令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我们看出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
(2)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军队什么样的精神?
(3)在二十九路军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哪两位?
(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什么国民政府的态度前后有如此大的变化?
2、材料一:日本侵略者在旅顺疯狂屠杀我国同胞,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为掩盖罪行,日军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用木牌在上面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
材料二:某日,中国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后反绑,排列成行,用枪扫射后,弃尸江,其中仅有两人逃生。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史上日军制造的哪两起屠杀事件?
(2)它们是分别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3)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想法?
3、材料一:《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见书76页
材料二:命令前线这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这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共7月8日通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2)卢沟桥的守军在接到材料二的命令后,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有何影响?
(3)材料三里中共提出的主张实现了吗?中国的政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