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 格式:pdf
- 大小:92.64 KB
- 文档页数:1
社会管理zhigong falv tiandi-249-职工法律天地 2017 年第 8 期摘 要:随着行政村规模不断扩大,村民会议越来越难以组织,即使召开,实效也极其有限,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充分保障农民的民主参与权利成为新时期农村治理的重要内容。
应通过民主实践引导村干部及农民群众更新观念,通过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运行机制规范村级民主治理。
关键词:村民代表会议;基层民主;治理村级治理的权力体系结构中,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是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形式。
随着行政村规模不断扩大,村民会议越来越难以组织,如何结合基层实际,探索一种既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的民主制原则,又便于操作的村民会议组织形式,已成为推进村民自治亟需解决的问题。
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落实村民代表参与村级治理的权力,应成为新时期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机制。
一、农村基层民主治理面临的困境作为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发展水平决定于经济基础。
村民自治与农村经济社会的适应有一个逐渐调适的过程,具体而言,推进基层民主治理,既要考虑到由社会经济发展所决定的人们的思想素质文化水平、认识能力和参与意识,也应该考虑到客观环境变化对基层治理的影响。
行政村规模扩大导致村民会议难以组织。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是直接民主,这是村民自治的核心。
直接民主的实现有赖于村民大会的召开,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召开过村民大会的行政村少之又少。
在近年快速推进的撤乡并镇和行政村合并的浪潮下,很多地方的行政村规模成倍扩大,一些撤并力度较大的地方,新的行政村由原来的三、四个村组成,人口由原来的一、二千人上升至四、五千人。
如此规模的村要召开村民会议,一是人员难以召集,二是根本无场地可安排如此大型的会议,即使能在露天会场召开,由于村民们文化水平、民主能力参差不齐,集中在一起议事,七嘴八舌,意见不一,要取得民主的实效,难之又难。
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内容以下是 6 条关于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的内容:1. 基层民主那可太重要啦!就好比建房子,基层政权是根基,民主制度就是让房子牢固的框架。
想象一下,要是根基不稳,框架不合理,房子能结实吗?咱村子里每次选村干部不就是基层民主的体现嘛!大家都能参与,选出咱认可的人来带领村子往前走,这多棒呀!2. 咱可得好好巩固基层政权,这就跟守护咱自己家一样重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就是给咱老百姓更多说话的机会。
你看城里的那些社区,大家一起商量怎么让小区变得更好,这不就是民主的力量吗?咱也不能落后呀,得把咱村的事儿办得妥妥当当的。
3. 基层政权要是不巩固,那岂不是问题多多?这就好像一艘船没有坚固的船身一样。
而基层民主制度就是那船帆,能让咱这艘船顺利航行。
咱镇里搞的那些意见箱,不就是让大家畅所欲言的嘛,这就是在完善民主呀,多有意思!4. 哎呀,想想看,要是没有完善的基层民主制度,那会成啥样?就像没有调料的饭菜,没滋没味呀!咱村每次讨论发展规划的时候,大家各抒己见,多热闹呀,这就是民主的魅力呀。
大家一起努力,把基层政权巩固好,未来肯定更美好,对不对?5. 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制度那是相辅相成的呀,这可不能马虎!就像鸟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
咱隔壁村搞的那个村民议事会,大家一起商量怎么修路,多实在呀!咱也得加油,把这些都做好。
6. 不巩固基层政权,不完善基层民主制度,那能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就如同开车没有好的方向盘和刹车。
咱镇上年年都搞民主评议,让大家给干部打分提建议,这就是为了让一切更好呀,难道不是吗?结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制度紧密相连,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一定要重视并积极参与其中,让我们的基层变得更加美好和强大。
学习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基层民主制度主要是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的重大任务。
我们一定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我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
党员同志自身要自觉遵守,不能仅仅依靠组织或他人的监督。
我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党的纪律是以服从为前提,因而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党的纪律执行的强制性,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
党员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成员。
前段时间的重庆打黑轰动全国,但我想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文强在以前也是一个英雄,在公安系统被通报表扬,但组织不会因为这就纵许他为所欲为。
第一,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要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基层群众自治的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在城市,要完善居委会协调会制度、听证会制度、评议会制度、居民来访制度、居委会工作报告制度等,进一步发挥城市居民在社区治理、公共事务和公益性事业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农村,要进一步完善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提高农村公共事务、公益性事业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的自觉性。
要扩大有序参与,更多地吸收城乡居民参与基层事务的管理,就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务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要推进信息公开,把城乡社区管理涉及的事务尽可能地向居民公开,让每一位居民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要加强议事协商,凡涉及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性事业,都要开展议事协商,尽可能地达成一致性意见,妥善处理好各种不同意见和利益关系,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
一、引言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则是基层民主实现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
二、基层民主制度体系的建设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领导是发展基层民主的根本保证。
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基层党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2.建立健全基层自治组织。
农村村委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基层自治组织是基层民主的重要载体。
要加大力度支持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和运作,提高其自治能力和水平。
3.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化。
基层民主法治化是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的法律体系,规范基层民主的运作程序和机制,加强对基层民主的法律监督和保障。
三、基层民主制度体系的运行
1.加强群众参与。
基层民主的实质是群众自治。
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使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民主的主体。
2.推进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是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健全基层民主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情况、财务状况和政策法规等信息,方便群众监督和参与。
3.加强监督考核。
对基层自治组织要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其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同时,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深入落实和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6日09:00来源:《求是》期号:2012/14作者:李立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将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基层群众自治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
深入落实和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保城乡居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任务。
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把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深化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认识开启了新视野。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选举出来的人大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
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与代表制民主制度的有机结合,保障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基层得到延伸。
人民群众在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中,学习和提高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能力,为在更高层面上、更广范围内开展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在基层,依托在基层,落实在基层。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
织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促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基层民
主决策机制,加强基层民主监督,推动基层民主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
3.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协商民主机
制,拓宽基层协商民主渠道,提高基层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效果。
4.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
理,提高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5.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公共服
务设施和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6.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
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
制,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方式,提高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7.完善基层民主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基层民主监督制
度,拓宽基层民主监督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进一步推动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当前,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优化选举程序。
选举是基层民主的重要环节,要保证选举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
为了增加选举的透明度,我们可以引入电子化投票系统,实行实名制选举,确保选民的权益不受侵害。
二、加强民主宣传教育。
基层民主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理性选择。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
组织开展各类民主教育活动,鼓励群众参与自治和决策,培养公民的自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三、建立健全基层议事决策机制。
在基层民主中,各类会议是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确保各方面的声音都能被充分听取。
可以通过设立工作小组、专门听取民意或者开展专题研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四、增加行政透明度。
行政透明是基层民主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确保政府工作的公开、公正、公信。
同时,鼓励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监督机制。
五、提升基层干部素质。
基层干部是基层民主发展的关键力量。
要加强干部培训,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
加强干部选拔机制,确保干部能力胜任、有担当、受人民信任。
同时,加强干部的日常监督和考核,推动干部队伍的优化和提升。
总之,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在推动基层民主发展的同时,注重提高民主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基层民主治理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深化基层民主建设,增强群众参与意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观念的逐渐更新,深化基层民主建设并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基层民主建设是指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组织中,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发挥民主作用,推动组织活力和社会进步。
而群众参与是指人民群众在公共事务中积极参与,发挥主人翁作用,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
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深化基层民主建设和增强群众参与意识。
一、深化基层民主建设的措施1、强化民主制度建设。
必须不断完善民主制度,确保基层民主的有序运行。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民主制度,使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实现。
党的各级组织要切实把民主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握民主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细化民主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了解和分析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情况。
各级党组织还要加强对民主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确保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行。
2、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必须正确处理好基层群众和党组织之间的关系,使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体。
要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民主实践,让群众参与决策和管理。
比如,设立村民代表会议、业主委员会、学生会、工会等基层维权组织,组织村民、业主、家庭主妇、学生等参与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增强群众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管理等制度,保证公正公平,防止群众参与活动的过程出现不公正现象。
3、推进规范化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基层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必须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使基层组织成为一个规范、科学、有效的组织。
要严格按照党的有关法规和规定进行选举、任命、查处等工作,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
同时,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干部的素质。
让基层组织成为一个富有活力和凝聚力的团队。
二、如何增强群众参与意识1、加强民主意识教育。
要宣传和扩大民主知识,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民主制度的原理和特征,提高民主意识的觉悟和参与意识。
XX街道关于建立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制度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支持人民群众更加广泛直接地参与街道、村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结合我街道实际,经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在全街道试行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制度,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明确基层协商民主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科学发展、保障群众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各级党组织民主建设为基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把民主协商引入社会治理,拓展协商民主实现渠道,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广大社会成员参与公共治理的基础作用,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为XX街道紧紧围绕“城市综合发展示范区”战略部署提供坚强的组织政治保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民主集中、注重实效原则,由基层党组织统一部署、协调和实施协商民主工作;坚持先协商后实施、边实施边协商原则,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把协商民主引入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尊重民意、广泛参与、求同存异、增进共识原则,畅通社会利益表达沟通渠道,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反映社情民意,增进民主协商共识。
(三)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民主提事机制、民主议事机制、民主理事机制、民主监事机制。
所谓民主提事机制就是建立多种类型的平台,广泛、多渠道地提出协商议题,实现提出协商议题方法的制度化;民主议事机制就是在特定平台上就确定的议题进行全面的协商,求同存异,努力达成共识,实现协商议事方法的制度化;民主理事机制就是针对确认的协商结果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公开,阳光执行,实现办理协商结果方法的制度化;民主监事机制则是抓好事中及事后的监督整改和执行效果的公开,实现监督公开方法的制度化。
二、延拓基层民主协商平台(一)搭建基层民主协商议事会平台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由村组织代表、基层知联会、基层商会等团体组织代表、本地在外代表人士和社会各阶层、各界别代表人士,以及辖区内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事业单位代表组成,人数额定在50-80人。
如何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决策,而且还赋予其新时期的建设内涵(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以村民自治为主的制度创新)。
怎样才能在10—15年的时间内,把全国农村基本建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功能齐备、人居环境良好优美、民主意识显著增强、村容村貌格调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认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是为了民主而民主,更不是去抄袭西方式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应是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广大农民群众对本村事务能当家作主,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农村经济,快速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得到全面发展,普遍过上富裕、幸福的新生活;能创建出更多像华西村、南山村这样的平安村庄、富裕村庄、民主村庄、和谐村庄。
本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条件下,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完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首先要完善民主选举这一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初步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如何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条件下,我认为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完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首先要完善民主选举的环节我国现阶段实施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还不完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实践中暴露出不少需要深入探索有效办法、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具体到民主选举这一环节,存在贿买选票,宗族势力甚至黑恶势力干扰、操纵村委会选举的现象,并且越来越普遍。
只有民主选举这一环节程序设计的科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真正体现出选举的民主性,才能确保选举出的村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是一个能协作、能共事、有凝聚力的班子,是一个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班子,是一个既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又能很好地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主动接受群众民主监督的班子;才能确保选举出的村民代表、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真正发挥应起的参与决策、民主监督等职能。
1、选举委员会的产生:选举委员会采取推选产生的办法,由各村民小组按照群众威信高、法律观念强、熟悉民主选举程序的标准,从老党员、老干部或知识分子中推选一人或几人组成。
选举委员会成员应不再参加竞选本届的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选举委员会的推选工作由上届村委会组织完成。
2、候选人的产生:选民个人向选举委员会提出附有10位以上选民联名推荐的参加竞选的书面申请,再填写上有介绍本人的基本情况、竞选理由、竞选岗位及初步工作打算,选举委员会审核后确定申请人是否成为候选人。
审核的标准和依据是:联名推荐的选民是否属实、够数,竞选理由是否正当等。
在由选举委员会把该村参加竞选的候选人名单及其填写的竞选表格予以公布。
用这种公开、透明的“阳光”方式产生候选人,可以有效抵制用金钱、势力等不正当手段拉票的发生。
这样才能引导选民理智地进行投票选举,还能使选民对当选者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3、建议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实行分开选举的办法。
1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
2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3社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功能的基本载体。
社区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反映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区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的社会性职能、企业的社会性职能均向社会转移,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趋集中在城市社会的基层——社区。
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培育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居民认同社区、归属社区。
社区发展既有赖于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介入,更有赖于居民的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的形式和途径是多样化的,社区自治是居民参与的高级形式,也是居民参与的条件之一。
社区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
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兼顾各方面利益,管理措施也应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从居民需要出发,培育社区居民自己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依靠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来推进社区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4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