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衰、急性肺水肿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临床中针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接诊后需立即展开急救工作,急救效率与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除临床治疗外,急救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认可。
通过急诊配合可进一步强化急救效率,有序开展各项急救程序,为急救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急性左心衰常规基于一定诱因所引发,导致原有在代偿阶段的心脏突发衰竭。
也有部分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程度心功能不全,在相关诱因作用下突然恶化。
急性心衰在心功能正常或无心脏疾病患者中也可发生,例如,行某些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急性肺栓塞可引发心衰。
急性左心衰的诱因以高血压为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后,冠心病可并发急性梗死,尤其大面积梗死或并发乳头肌断裂可进一步诱发急性左心衰。
又如主动脉瓣膜病变与左房室瓣狭窄,病情严重时,基于过度劳累或感染等诱因可发生急性左心衰。
急性心衰发生时,心脏与血循环无法发挥原有代偿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促进心肌舒缩增强的心室或心房扩大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
交感神经张力可有所提高,心率较高,但代偿功能作用发挥不理想。
急性左心衰还可引发急性肺水肿,进一步增加疾病风险性。
急性左心衰发生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可快速升高,导致左心房与肺静脉肌肺毛细血管压力相继升高。
在肺毛细血管内静水压超出胶体渗透压后,血清可深入到组织间隙。
在渗入液快速增加下,可经肺组织间隙,通过肺泡上皮浸入肺泡,进而引发肺水肿。
肺水肿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肺顺应性,造成换气不足与肺内动静脉分流,致使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缺氧可导致组织产生过多乳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促使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引发休克等并发症。
急性左心衰发生后,患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其中端坐呼吸属于特有特征。
具体表现为,在平卧状态呼吸急促,改为斜卧位后症状可有所缓解。
病情严重时,则被迫取坐位休息,也就是端坐呼吸。
若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则提示肺淤血或慢性肺淤血加重。
急性左心衰患者可并发急性肺水肿,在发病期表现为呼吸短促,患者可出现焦虑不安表现。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1.症状(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较早出现的主要症状。
1)劳力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最先仅发生在重体力活动时,休息时可自行缓解。
正常人和心衰病人劳力性呼吸困难之间主要差别在于后者在正常人活动量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的加重。
随左室功能不全加重,引起呼吸困难的劳力强度逐步下降。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发作。
病人突然醒来,感到严重的窒息感和恐怖感,并迅速坐起,需30min或更长时间后方能缓解。
通常伴有两肺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
其发生的可能机制与卧床后间质液体重吸收和回心血量增加、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小支气管痉挛及卧位时膈肌抬高,肺活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3)端坐呼吸:卧位时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常在卧位1-2min出现,需用枕头抬高头部。
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左心衰竭使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从而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进一步升高,引起间质性肺水肿,降低肺顺应性,增加呼吸阻力而加重呼吸困难。
4)急性肺水肿:是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发展。
(2)咳嗽、咳痰和咯血:咳嗽是较早发生的症状,常发生在夜间,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或停止。
痰通常为浆液性,呈白色泡沫状,有时痰内带血丝,如肺毛细血管压很高,或有肺水肿时,血浆外渗进入肺泡,可有粉红色泡沫样痰。
(3)体力下降、乏力和虚弱:是几乎都有的症状,最常见原因是肺淤血后发生呼吸困难,以及运动后心排血量不能正常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老年人可出现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焦虑、失眠、幻觉等精神症状。
动脉压一般正常,但脉压减小。
(4)泌尿系统症状:左心衰竭血流再分配时,早期可以出现夜尿增多。
严重左心衰竭时心排血量重度下降,肾血流减少而出现少尿,或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并有肾功能不全的相应表现。
2.体征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左心衰竭的变化,可有以下几方面:(1)一般体征:活动后呼吸困难,重症出现发绀、黄疸、颧部潮红、脉压减小、动脉收缩压下降、脉快。
急性左心衰定义:病因: 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病理生理: 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临床表现: 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左心衰竭早期表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减低,心率增快高枕位睡觉,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体检:左心室增大,舒张期奔马律,两肺底湿罗音.急性肺水肿:肺循环压力升高肺充血可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伴恐惧感,RR30-50次/分;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听诊心率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率,两肺满布湿罗音及哮鸣音心排出量下降外周脏器组织灌注不足引起:持续性低血压, 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以上;组织低灌注状态可有:皮肤湿冷、苍白和紫绀;心动过速;少尿或无尿;烦躁不安,神志恍惚, 应迟钝甚至昏迷;血流动力学障碍, 肺毛细血管楔压;低氧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一、急性左心衰竭的一般处理:1、体位:静息时明显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2、吸氧:大流量吸氧,乙醇除泡,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3、建立静脉通道、控制液体入量:不宜太快,存在相对性血容量不足,出量>入量500~1000ml/d。
4、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5、心理安慰和辅导二、急性左心衰竭的药物治疗:1、镇静:吗啡3~10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必要时15分钟后重复2、快速利尿:降低心脏前负荷(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1)唯一能够充分控制心衰的液体潴留(2)能更快的缓解心衰症状呋塞米:液体潴留量少者20~40mg静脉推注,重度液体潴留者40~100mg静脉推注或5~40mg/h静脉滴注,持续滴注呋塞米达到靶剂量比单独大剂量应用更有效可用双氢克尿塞(25~50mg Bid)或螺内脂(25~50 mgQd);也可加用扩张肾血管药(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急救知识
主要内容
•一、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症状
•二、急性左心衰、肺气肿处理
•三、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护理
•四、急性肺水肿抢救配合
一、急性左心衰、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是左心衰竭最严重的表现,主要症状为:•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烦躁不安,冷汗,咳嗽剧烈,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两肺满布罗音及哮鸣音,心尖部可闻舒张期奔马律,严重心力衰竭可因脑缺氧出现精神症状。
二、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处理
•减少静脉回流,置患者于两腿下垂坐位或半卧位,减少静脉回流。
•吸氧,以酒精湿化氧气,高流量吸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气体进入肺泡,改善缺氧。
•镇静,皮下注射吗啡5-10毫克或肌肉注射杜冷丁50-100毫克,使患者安静并可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
呼吸抑制者禁用。
•强心剂,以西地兰0.4-0.6毫克或毒毛旋花子甙K0.25毫克缓慢静脉注射,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
•利尿,静脉注射速尿40-80毫克,以减少血容量。
•血管扩张剂,可选用消心痛10-20毫克舌下含服或硝普钠20微克/分、酚妥拉明0.1毫克/分静脉滴注,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对急性肺水肿疗效佳。
•氨茶碱,静脉缓慢注射经过稀释的氨茶碱0.25克,可缓解支气管痉挛、加强利尿。
•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毫克或琥珀酸氢化考的松50-100毫克,可减少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肺泡渗出。
•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去除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
•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功能。
•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心律失常。
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可使心室充盈减少,新排血量降低。
•过度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可增加心脏负荷。
•血容量增加:如妊娠、摄钠及补液过多过速等。
•其它:(1)洋地黄类药物或对心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应用不当。
•(2)贫血或大出血可致心率增加,心肌供血不足等。
三、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护理
(一)按危重病期护理
•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饮食原则,少盐易消化为主,选择富有维生素、钾、镁及含适量纤维素的食品;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
•吸氧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定期测体重,以了解病情和判定治疗效果。
如应用利尿剂后尿量明显增多,水肿消退,体重下降,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说明治疗效果满意
•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皮肤抵抗力低,应注意预防发生褥疮,呼吸困难患者常张口呼吸易发生口干和口臭,应加强口腔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
•控制静脉补液速度,根据病情,一般为每分钟20-30滴,必要时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来决定补液速度和量。
(二)恢复期护理
•指导患者积极防治心力衰竭复发,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原则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保证充足睡眠
•适当控制钠盐摄入
•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遵照医嘱服药
•定期门诊复查
•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四、急性肺水肿抢救配合
除按危重期护理之外,立即通知医师,安慰患者,置患者于下肢下垂坐位,并给予酒精湿化的氧气吸入,随之迅速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扩张血管及激素等治疗措施。
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神色等变化。
并详细记录,以作调整用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