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

小学质量监测科学试卷(1)

一、填空:

1.清水和盐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___________。

2、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___________型水钟;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___________型水钟。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这种体积变化叫__________。

4. 体温计是根据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5、太阳的热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传播到地面上的,烧开水是通过___________ 方式传播热量的。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会慢慢地发生变化。就是利用太阳下影子的这种变化而计时的。

7.水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叫水对物体的__________。

二、判断:

1、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例如人可以大约呼吸60次左右,心跳20次左右。()

2、物体在太阳下影子的长度与太阳位置没有关系。()

3、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下面的螺母。()

4、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6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浮。()

5、石头沉入水底,说明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6、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多,所以冬天要穿羽绒衣。()

7、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么它在食用油中一定是浮的。()

8、夏天自行车的轮胎的气不能打的太满,否则会因气体热胀而爆胎。()

9、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10、提出“日心说”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

三、选择题:

1、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的水和最后10毫升的水比较()

A后10毫升滴的快B前10毫升滴的快C滴的速度一样

2、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A、右边B、左边C、后面

3、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4、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4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

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5、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假如现在是北京时间16点,那么纽约时间是:()

A、16点

B、20点

C、3点

D、7点

6、一个茄子在水中是浮的,把它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后茄子在水中是()

A沉B浮C无法判断

7、往大小厚度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A铁杯B塑料杯C陶瓷杯

8、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9、()作为地球自传的有力证据,已被世界公认。

A傅科摆B极昼极夜现象C四季更替

10、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11、夏天用棉被把棒冰盖起来,棒冰比暴露在阳光下。( )

A、化得快

B、化得一样快

C、化得慢

D、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棉被热的良导体木制筷子

铁锅锅身热的不良导体铝棒

陶瓷勺子空气

五、简答题:(12分)

1.有人说:下沉的物体不会受到水的浮力。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2.(8分)如右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

用一只小地球从西向东绕蜡烛。

当转到③位置时,

北半球阳光射,是季;

南半球阳光射,是季。

五年级科学试题(2)

一、我会填:(每格2分,共30分)

1.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方向都是(),即()时针。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个小时。

3.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

4.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

5.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摆得(),摆长短,摆得()。6.()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热总是从()的一端向()的一端传递。8.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和()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9.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二、我会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20分)10.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11.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2.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13.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14.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

15.地球仪做成倾斜的样子是为了好看。()16.北极星就是我们地轴北极的上空,所以在我们看来是一直不动的,永远在北方。()17.羽绒服能产生热量,所以冬天大家都穿着它。()18.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也一定好。()19.泥石流是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共同产生的结果,主要发生在相对高度变化比较大的山地地区。()三、我会选:(每题2分,共20分)

20.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A.重庆B.杭州C.乌鲁木齐

21.()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A.日晷B.水钟C.摆钟

22.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A.银和水银B.铁和铝C.锑和铋

23.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

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夏天和冬天拉得一样紧

24.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

A.下沉B.上浮C.停在水中的任何深度的地方25.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24小时B.12小时C.1小时

26.“地心说”理论认为()是宇宙的中心。

A.太阳B.地球C.月球

27.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达到上浮和下沉。A.轻重B.大小C.体积

28.下列物体中传热能力最强的是()。

A.塑料B.木条C.铝片

29.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工具是()。A.日晷B.浑天仪C.滴漏

四、我会连。

30.将人物与其贡献用直接连起来。(12分)

托勒密证实了地球在公转

哥白尼单摆的等时性

傅科地心说

伽利略日心说

五、我会答。(每小题6分,共18分。)

31.有一团沉在水里的橡皮泥,要想使它浮在水面上,你有办法吗?

32.请将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浓盐水、清水和食用油的按照由轻到重进行排列。

33.用水壶烧开水时,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

小学五年级科学试题(3)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2. 如右图所示:用酒精灯在一块圆形铁片中心加热,请你标出热传递到各点的先后次序。、、。

3.我国古代用水钟来计时,常用的水钟有和型水钟。

5.同一块橡皮泥,改变,就能使它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了。

二、我的判断(每题2分,共20)

1.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 )

2.把拧不下来的金属瓶盖放在热水里浸一会瓶盖就很容易拧开()

3.冬天穿羽绒服是为了产生更多的热量。()5.做滴漏实验时,在可乐瓶的底部开个小孔,瓶中装上500毫升的水,瓶中水滴的速度是一样的()6.钟面上的秒针每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一分钟。()

三、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往大小、形状、厚薄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倒入同样多的30℃温水,并同时放入80℃的热水中,5分钟后杯中水温最高的是()。

A.塑料杯 B.铁杯 C.陶瓷杯

2.摆钟摆锤中间的装饰铜片掉了(变轻了),摆钟的走时会()。A.变慢 B.变快 C.不变

3.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东面,乌鲁木齐在西面,一天中太阳最先出来的地方是()

A. 乌鲁木齐

B.北京

C.无法判断

5.把气球套在空瓶瓶口上,将空瓶放入热水中,这时气球会慢慢鼓起来,这是因为()

A.瓶子受热膨胀

B.气球受热膨胀

C.瓶内空气受热膨胀

7.下列现象不能用热胀冷缩原理解释的是()。

A. 自行车中安装轴承

B.温度升高的温度计

C.瓶装饮料不装

8.我国下列四个节日中,黑夜最长的()。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元旦

9.一年四个季节中哪个季节人的影子最短()。

A.春天

B.夏天

C. 秋天

D.冬天

10.我国的四川省是一个多地震的地方,起决定作用的原因是()。

A.多山

B.地球内部力量

C.地球外部力量

四、连线(每题5分,共10分)铜勺

热的良导体橡胶

铁丝

热的不良导体羽毛

塑料片

科学试卷分析

科学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科试卷分析 一年级 一、考试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以新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是可以的,他们自身具有的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掌握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试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 二、试题情况分析 1、试题的基本结构 本卷试题分五部分:判对错、找动物、连连看、圈不同、会分类,另加五分卷面分。 2、试题的特点 本试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拓展型题目,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判对错、圈一圈、分类等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动物,主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设计和想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况,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难易程度适中。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具有了一定的创造能力,能够依据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科学问题,并

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教活。 2、优化教材,用教材教,加强方法指导。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3、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4、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与科学学习相联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加强日常实验探究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吸收,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 薛向伟 2018年1月

科学试卷分析

这次期中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核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记忆、与创造等能力,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的实用价值。总体来说,这次考试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了实际水平,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成绩与不足,现对三年级三班科学试卷作如下分析。一、试题情况本次试题主要有这些类型的题目: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简答题。所出题型含盖了本学期期中考试前的所学内容,范围广泛、坡度平缓,无偏题怪题。二、学生得分分析 1 、填空题。学生在做填空题时,喜欢写错别字;学生填得颠三倒四,失分较严重。 2 、判断与连线题。这两题学生普遍做得比较好,正确率较高。 3 、简答题。学生基本能完成,但答案不完整,不具体。失分情况较严重。三、反思及建议仔细分析考试试卷,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普遍存在审题不仔细,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缺乏正确分析题目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生不擅长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灵活应变的能力较差。这提醒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考试时学生才会余仞有余。科学试卷分析(二) 一、试题及检测成绩分析: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第二大类为判断题,大约有10小题,满分在14分左右,学生基本得分在10分以上,反映出学生对概念性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科学现象的判断正确率较高。对涉及到有关自然现象的错误判断,就是由于学生平时不做相关模拟实验,没有养成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学生没有形成明确的表象。第四大类为连线题,分值在10分左右,学生得分基本在7、8分左右,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第五大类为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实验材料与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判断,实验及其科学设计的水平与能力,所占分值三个年级相差较大,学生平均得分不过半,零分试卷也有出现。不论就是三年级“测量水温的方法”还就是五年级“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实验,由于试题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相应的难度,学生得分都不高。说明平时教学中许多实验教师只就是讲一讲或者演示一下,没有按照教材的设计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教材的功能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造成学生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组织好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亲力亲为实验操作过程。此外,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实验的方法,更要让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态度与习惯。第六大类为简答题,分值在30分左右,学生得分基本在20分左右,以五年级三个简答题为例,第一题“举例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题“微生物对人类有哪些功与过”许多学生没有答几句,两题满分16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得了几分,甚至有些学生得了零分。分析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审题不当,缺乏审题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灵活的思维训练与有效的语言描述与交流;学生缺乏思维训练,解题时思维混乱,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综合分析来瞧,本次测试较好地反映了我县三至五年级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体现了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不平衡、实验条件的差异、领导的重视程度等主客观因素对科学教学的影响。三、加强科学课教学的措施及建议: 1、潜心研读《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要吃透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新的教学理念,用以指导教学实践。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每一个活动,抓住教学的关键,突出教与学的重点,切实落实教学目标。 2、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尤其就是要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本次考试难度有所提高,但还就是以基础题为主。从学生答题情况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对一些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不能理解、不能把握,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明确把握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3、努力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就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解、讲授或者让学生“读”、“听”、“记”、“瞧”就可以实现的。也许对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学习,用这样的方法还就是比较有效的。但就是对于规律性知识、方法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要关注科学学习水平,也要关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科学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科试卷分析 一年级 一、考试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以新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是可以的,他们自身具有的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掌握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试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 二、试题情况分析 1、试题的基本结构 本卷试题分五部分:判对错、找动物、连连看、圈不同、会分类,另加五分卷面分。 2、试题的特点 本试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拓展型题目,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判对错、圈一圈、分类等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动物,主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设计和想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况,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难易程度适中。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具有了一定的创造能力,能够依据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科学问题,并

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能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将科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取得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很多学生做题时不能认真审题,比较贪玩,念题时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听题,不能用心检查题目,想当然去做题,并且在答完卷后不能认真检验校对,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做题习惯进行培养。(2)学生在找动物题时,不是很明白题意,并且在写发现地点时学生的拼音错误百出,一方面说明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对某些知识掌握还不是很牢固,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不够透彻,只是含糊其词。 (3)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半年,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表现在分类题上,有一些模棱两可的题目,学生在分类时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真正掌握,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有等于提高。 四、答卷中的典型错误 第二大题找动物学生理解不透彻,动物和发现地点书写不准确,学生答的不太理想,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但表达的不太清楚,以致失分。第四大题圈不同,圈一圈把眼睛位置不同的动物圈出来,学生不能日常生活引用到课本中。基础部分,学生由于不认真不同程度的错了不同的题。 五、今后改进教学的措施 1、在重视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

科学考试试卷分析

科学考试试卷分析 这次期中试习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规范的要求,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核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记忆、和创造等能力,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的实用价值。总体来说,这次考试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了实际水平,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成绩与不足,现对三年级三班科学考试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习题情况 本次试习题主要有这些类型的习题目:填空习题、判断习题、连线习题、简答习题。所出习题型含盖了本学期期中考试前的所学内容,范围广泛、坡度平缓,无偏习题怪习题。 二、学生得分分析 ⑴填空习题。学生在做填空习题时,喜欢写错别字;学生填得颠三倒四,失分较严重。 ⑵判断和连线习题。这两习题学生普遍做得比较好,正确率较高。 ⑶简答习题。学生基本能完成,但答案不完整,不详细。失分情况较严重。 三、反思及建议 认真分析考试考试试卷,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问习题: ⑴学生普遍存在审习题不认真,没有养成良好的做习题习惯,缺乏正确分析习题目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习题的能力。

⑵学生不擅长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解决问习题,灵敏应变的能力较差。这提醒教师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考试时学生才会余仞有余。 科学考试试卷分析(二) 一、试习题及检测成绩分析: 二、考试试卷答习题情况分析: 第二大类为判断习题,大约有10小习题,满分在14分左右,学生基本得分在10分以上,反映出学生对概念性习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比较严密的科学现象的判断正确率较高。对涉及到有关自然现象的错误判断,是由于学生平常不做相关模拟实验,没有养成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学生没有形成明确的表象。 第四大类为连线习题,分值在10分左右,学生得分基本在⑺8分左右,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第五大类为实验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实验材料与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络判断,实验及其科学设计的水平和能力,所占分值三个年级相差较大,学生均匀得分不过半,零分考试试卷也有出现。不管是三年级“测量水温的方法”还是五年级“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实验,由于试习题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相应的难度,学生得分都不高。说明平常教学中许多实验教师只是讲一讲或者演示一下,没有按照教材的设计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教材的功能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造成学生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组织好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实

科学试卷分析参考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主要有以下题型:判断、选择、看图识别和实验题。所出题型涵盖了本学期所学内容,试题结构合理、题型全面、题量适中,范围广泛,同时侧重双基,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联系的新课标要求。 本套试题考试,共分为四大题。第一题判断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每小题1分,共10分;第二题,选择题,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第三题,看图写仪器名称,要求学生列出的实验仪器进行识别,重点考察学生实验识别能力,每小题2分,共10分;第四题,实验题,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分值为20分。 二、基本情况 本年级2个班,分别是44人参加考试,一班合格率达90.1%,优秀率81.8%,最高分,47分。二班及格率是90.1%,优秀率是72.7%,最高分是48分.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判断题 本题学生得分率也较高,失分较多的是第4、7、10小题,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似是而非,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选择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不错,该题出现错误较少, 问题大多数出现在第2、7、9小题。第2小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正确答案为A,有许多同学误选了C,原因可能出在掌握的知识不牢固,不能够清楚的分辨说法的正确与否。第7小题是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解决的问题,问:家里最好采用什么方法净化水,许多学生选择沉淀。看来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有待提高。第9小题“下列植物,我们吃的哪些是根。学生的错误太多,还是知识掌握不扎实。” (3)看图识别题 试卷上出现的一些仪器学生基本上都见过,除了显微镜学校没有,学生没有见过实物,其它的实验器材学生都用过。因此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学生都能够识别给出的实验器材的名称。我想这和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关系。 四、对今后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1.继续加强学习习惯培养,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积极的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周围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于我们生活中的现象及事物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的进行探

四川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分析

四川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分析 (参考格式)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学时:学分: 参试学生年级:专业:参试总人数(N): 卷面总分(T):客观题总分:主观题总分: 考试时间:年月日 任课教师:试卷分析签名: 一.基本分析 1.成绩分布: *若卷面总分不等于100分,应折合换算为标准总分100分,再按标准分数段进行统计。 2.参考标准:在教学状况正常、考试命题适宜、试卷评阅严谨的前提下,考生成绩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二.扩展分析 1.定量统计: * “答对人数”指得分在该题满分的90%(含)以上的人数(即:得分≥0.9?Ti 的人 数)。 ** 各题“难度系数” Pi = Ti Ai ,难度系数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 *** 各题“区分度” N Li Gi Di 27.0-= , 其中,Gi 为高分组中该题的答对人数,高分组为卷面总成绩排前27%的人数;Li 为低分组中该题的答对人数,低分组为卷面总成绩排后27% 的人数。 区分度是反映试题能在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开来的指标。 2.分析参考标准: 一般情况下,试卷平均难度系数 P >0.7 为试题难度低; P ≤4.0≤0.7 为难度较 为适中(选拔性测试 P =0.5左右为宜,通常期末考试为目标参照性考试,P 可适当 偏高); P <0.4 为难度高。难度适中能更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况。 一般情况下,试卷平均区分度 D ≥0.3 为区分度高度显著; D ≥0.15 为区分度 基本显著; D<0.15 为区分度较差。

试题的难度系数与区分度相结合可提供命题质量的更为可靠的信息。 三.分析总结 1.从卷面整体解答情况所反映出的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含命题质量):2.对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思考: 备注:1. 各学院应按《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充分重视试卷分析工作,通过试卷分析更客观地利用考试的教学信息反馈功能,不断提高命题质量,促进 考试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推动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试卷分析由教研室(系)组织、安排相关教师认真完成,并督促、检查将分 析结果及时报教研室(系)。 2. 参试人数少于150人的试卷可只进行第一、三项分析,参试人数150人以 上(含)的试卷第一、二、三项分析均须进行。 3. 2004年7月以前的试卷以第一、三项分析为主,有条件的课程可再开展第 二项分析。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 三年级科学学科试卷及试题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质量分析: 1、题型比例分析: 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列举题实验题比例16% 24% 24% 24% 12% 由以上可知。考试的题型均为常规性的题目。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又设计了一些生活当中实际性的题目,既注重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的有机结合,又注重了生活与科学学科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试题的难易程度: 从本试卷的难易程度来看,难易程度比例合适,适合于各个层次的同学,使每一个同学都有所收获。并且题型广范,注重考查了学生各种方面的能力。题目清晰,间隔适当。激发了学生做题的兴趣。总之本试卷从各方面都是一套比较好试卷。 3、知识点覆盖与课程标准对应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科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从生活中汲取知识,积极参加科学探索和社会实践,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设想,并能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4、试题与新课改的对应分析: 三年级科学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将学习兴趣和欲望进行长期保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

惯。 本试题全面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旨,题目及内容都比较新颖,既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试题质量评价: 本套试卷题目的设计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试题观。从题型、内容、分值的设计上,还是从基础知识的体现上,都是经过深思的。 (三)、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1、题目的考查应加强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可以涉及一些拓展性的科学题目。 3、在试题中,应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评价。如书写质量的评价等。 二、试卷分析: (一)、成绩分析: 参考人数总分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 155人10858 70.06 117人75.5 % 19.35% 97 15 (二)、学生答卷反映出来的问题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这一题考查的均为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第二题是判断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扎实,所以本题得分率较高,只有个别同学出现错误。个别学生掌握不太扎实。此题第8小题出错较多,很多同学不能认识到胶水是固体液体的混合物。第三题选择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出现了漏选现象,导致失分较为严重。主要出现在3、4小题。第4小题大多数同学只选了固体与固体混合,而漏选了液体和水,出错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知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大学英语二》试卷分析 一、本试卷共包括七个部分: 1.V ocabulary and Structure 20% https://www.doczj.com/doc/892996354.html,plete the dialogue 10% 3.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given 10% 4.Reading Comprehension 30% 5.Translation 15% 6.Writing 15% 试题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思想和要求。主要表现在:1.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语言知识运用,大部分题目都创设了比较完整或相对独立的语境。2.定位语篇,突出能力考查,阅读都能把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文章的整体要领作为命题的基本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大多数试题结构合理,难易基本适中。大部分考点中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字面意义,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联系相互的文化背景进行思考。参加本次考试的共34个教学班,平均分为79分。 二、试卷分析 1. 单项填空题。本题注重语境和知识点的覆盖面,未超出考纲规定的范围,也体现了以考查动词为主的理念。包含了动词短语、非谓语动词、动词时态语态题;另外,也考查复合句,冠词等语法知识。此部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错。 2. 补全对话题。语境设计合理,切近生活,考查了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有利于课程改革和英语教学。这部分题学生得分率较高。 3. 阅读理解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能够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比较高。能理解文章的深层意思,从文章的信息中推断出答案。 5. 选词填空。掌握的欠缺,说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还有待提高好。 6. 翻译和写作。书面表达以检测考生运用书面英语的书面输出能力为目的,话题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现代气息,失分主要原因是词汇知识掌握不牢固。表现如下: 1、对单词记忆不准,书写时出错。 2、不会变化词性。 3、大部分学生的单词拼写有误。 建议加强词汇记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三、今后教学方面的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并把握英语命题改革的方向;针对性训练新的题型。 2、加强基本功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单词记忆策略和单词拼写能力的培养。 3、加强学生在语境中对语篇和语义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及文章深层 含义的理解。 4、进一步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组句成篇的能力,从而提高考生的书面 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试卷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试题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为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正确导向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试题特点 本试卷共五个大题,满分为30分。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以及问答等,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 试题紧贴教材内容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既覆盖广,又能把握重点。其中简答题让学生把记忆再现,并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巩固课堂知识,把几个单元的知识重点做了汇总。最后一题突破教材,给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新理念。同时把死板的说教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三、抽样分析情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答卷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对全县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随机抽样50份做一分析。 1、随机抽样表 2、学生成绩统计表 3、试卷分项分析 四、学生答题情况 1、填空题的考察,学生得分率较高,存在问题是错字较多,平时只是注重了知识的记忆,而疏忽了写字这方面的要求,由于在学生的心目中,科学始终是副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

2、判断题的考察得分率最高,在93%左右,说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最好。 3、选择题的考察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清楚牢固,不要混淆,学生对此掌握较好。 4、动脑筋想办法题,学生得分率较低。题目是当我们发现干柴、柴油、液化气、电线着火时分别用什么方法灭火。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灵活性太差,所学的知识过于死板。 5、简答题的考察,学生的掌握也比较好。1、怎样使湿衣服干得快?2、常见的防止生锈的方法有哪些?(最少三种)由于联系生活实际比较紧密,学生得分率也比较高。 五、存在问题 1、平时我们说:“站得高,看得远。”现在的《科学》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而作为兼职的科学老师,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不够丰富,有时候也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 2、平时对课程标准钻研不够,对教材理解不深。 新教材的选材、章节的编排都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考试的失分点可以看出,与这类知识相关的题目,失分较多,得分率不高。科学探究 内容是教材中必需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探究方法也是新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些内容理解不够,拿着新教材,不只从何入手来教学,只关注“双基”的落实而忽视了其它目标的形成与培养。 3、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卷面涂改严重,不够清洁,有的学生审题不够细心…… 六、努力方向

科学试卷分析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三年级2班科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考试基本情况:简要交代考试组织与评卷情况,对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能力,难度适中,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试题形式多样,紧密联系旧知。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内容涉及到全册的内容,体现了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加强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设计原则,着重考察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能力。 二、考试成绩统计: (说明:优秀率:指总分的80%及以上,及格率指总分的60%及以上,低分率指总分的30%有以下。) 三、试题评价:试题创新之处,考查应用意识的情况(结合具体题目谈),命题的科学性,各水平考生的反映等。 本套试卷共包含两道大题:一、单项选择题(30分),包含30道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二、应用探究题(30分),包含5道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实际情况的考察能力,如:生物和非生物(第1课),种类繁多的动物(第4课)昆虫(第5课),仙人掌和莲(第6课)及风的形成(第14 课)等知识。主要对学生理解能力、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不错,该题出现错误较少,出错较多的同学有邵嘉研、、江思佳、李漫、石劲松(没看清题号第14个填错位置导致后边位置全错)等,问题大多数出现在第13小题、第18小题和22小题。第13小题“()蝙蝠在黑夜中借助感知回声定位,捕捉飞蛾。”,正确答案为8,有许多同学选择C都答错了,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理解题目要求只选择出了蝙蝠的发声部位“嘴巴或喉”忘记了还有回收声音的“耳”。第18小题是考查生活实际的防疫知识,“()和同学说话,必须在米以上,安全距离,预防新冠

三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三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本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了,从整体来看,在试题容量、命题质量和难度上与平时考查相当。没有明明偏题、怪题。题目设置整体来说扼要清撤,充分考虑了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答题速度,有利于学生作答和教师评卷。为更好把握今后科学教学的发展方向,更好的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长处与不够,现就本次测试的科学试题及试卷作详尽如下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应考人数21人,参加考试人数20人。优异人数15人,优异率75%;及格人数19人,及格率95%,最高分95分,平衡分为83.45分。 二、试题分析: 总体来看命题题量节制,难易适中,基本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内容,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试题具有导向和诊断的功能性,通过例外题目,了解教学的发展方向及命题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也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利于查找出教学过程中的长处与不够。试卷命题具有新颖性,覆盖面广,符合新课程要求,题型和内容训练在全面性上差距不大,具有梯度,有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措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套试题考试时限为40分钟,满分100分,共分为六大题。第一题,填空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归纳判断能力;第二题,我会判断对错,要求学生确凿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 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第三题,我会选择,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书本上所涉及的知识加以正确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语言表述能力,第四题,我会连线,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第五题,我会看图填写出番茄的各个器官名称,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种子植物的器官的掌握情况。第六题,实践体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贵州大学期末成绩统计分析与试卷分析

贵州大学期末成绩统计分析与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秋季 课程名称 耕作学 学时 54 学分 3 开课院系 农学院 任课教师 曹国璠 课号 0901101044 成绩构成 平均分 84.4 最高分 98 最低 69 不参预计算 未通过原因 学生类别 1.分数分布直方图(左图) 2.标准均值:75 3.平均值:78.5 4.标准差:6.5 5.偏差:3.5 试题试卷定量分(包括每道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及标准差等项统计指标):12名同学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占24.49%;26名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占53.06%;10名同学获得了中等成绩,占20.41%;1名同学获得了及格的成绩,占2.04%。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试卷难以适当,考试结果基本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没有条件使用试卷分析软件的课程,可暂时不做此项定量分析。 试卷质量及教学质量定性分析: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较好地回答问题,填空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的正确率最高;名词解释和简述题的正确率较高;相对而言,一些同学对论述题回答的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同学的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总体来看,教学效果好。 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意见:多增加课堂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 任课教师签字: 日期 :2009年12月25日 2009年12月25 日 注:本登记表由任课教师填写,于下学期开学后第1周内交院系教学秘书,与学生考试试卷一并保存 备案。 注:有一位留级生姚元文的成绩为81分。

贵州大学成绩统计分析与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秋季 课程名称 耕作学 学时 54 学分 3 开课院系 农学院 任课教师 曹国璠 课号 0901101044 成绩构成 平均分 83.6 最高分 96 最低 74 不参预计算 未通过原因 学生类别 1.分数分布直方图(左图) 2.标准均值:75 3.平均值:78.5 4.标准差:6.5 5.偏差:3.5 试题试卷定量分(包括每道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及标准差等项统计指标): 注:没有条件使用试卷分析软件的课程,可暂时不做此项定量分析。 试卷质量及教学质量定性分析:出勤率较高,平时成绩较好,卷面成绩普遍比较高,总成绩也较高,说明教学效果好。 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意见:多增加课堂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 任课教师签字: 日期 :2009年12月25日 2009年12月25 日 注:本登记表由任课教师填写,于下学期开学后第1周内交院系教学秘书,与学生考试试卷一并保存 备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高发禹于志琛 一.试题分析 这次科学试卷共有五大题,题型分布广,份量适中,难易适当,试题内容好,题型全面广泛,整份试卷分为判断、选择、填空、简答题,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因此这份试卷基础中含有灵活,灵活中有考察基础,试题出的比较好。试题难易程度适合全体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面对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注意了坡度的平缓,试题的低中难题分布恰当。是一份比较合理的试卷。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二、学生答题情况说明 (一)、考试成绩的基本情况 本年级参加考试人数282人,最高分100分,平均分数89.7分,及格人数270人,及格率98%,优秀人数253人,优秀率90%。基本达到本次考试的预期目标。 (二)、这次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原因) (1)填空题:全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空,仅有(3)失分现象,错误的原因是少数学生对该题目没有看清,马虎大意,导致失分。 (2)选择题:多数学生能准确作答,少数学生在做(2)小题四选二的答案时,只选了一个,造成失分。 (3)实验:在实验中丢分比较严重,其原因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与书面回答有些距离,语言叙述不够完整操作步骤有些混乱,实验的记录与结论总结的不够准确,是丢分的主要原因。 (4)简答题: 简答题来源与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学生掌握较好,除有些同学因为字迹书写不够工整出现个别错别字外,均能完整解答。

三、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答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2、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3、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与灵活应用。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1、教师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和实验材料,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亲历、体验学习探究过程。 2、教师要加强《课标》的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3、科学课教学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精神、科学行为、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为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镇四年级科学教学的效果,吸取经验教训,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特将本次考试试卷进行简要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641名学生参加检测。我对他们的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了如下统计: 二、命题思路 本次期末试卷的特点是面广、题活,整体分布基本合理,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保底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目标服务。 三、试卷分析 这份四年级科学期末试卷,从知识,能力,习惯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考核。本套试题考试,共分为五大题。第一部分为填空(16分),共5个小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为看图填空(8分),共2个小题,第三部分为选择填空(10分) 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第四部分为观察与画图,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画图,重点考察学生实验观察能力(6分),第五部分为实验与研究(60分),共分为7个小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这次试卷题目类型多,范围广,容量大,试卷在体现“整合、探究、开放”精神的同时,体现了如下特点: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2、重视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的考查。3、关注科学新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题:填空(16分)。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着重测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对本册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点掌握上的评价。这是学生最常见的题型,学生不陌生,里面的知识比较简单,多数学生能掌握。全镇得分率90℅,本题得满分的学生大约为30℅。得分较好的题目有:1、植物的根生长有向()性和()性。茎有()性。4、声音是通过()产生的。5、空气是( )、()、()、()、的()体。但部分学生粗心大意或缺乏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造成答题错误。如:2、当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的作用,这就是().像弹簧、橡皮筋等物体这样,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变化,取消受力后,又()原状,这种特性叫做()。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在这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的力,这是一种()力。这两题失分率在75%,这说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理解、掌握不准确,需要今后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还有,个别学生失分是因为平时懒惰没有进行记忆,还有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别字。 第二题:看图填空(8分)。共有2小题,其中,第1小题:填写植物种子的构造,这是我们生活中有常见的蚕豆种子,学生均能够准确填空,正确率达到了90℅。除了个别学生写错别字外,但也有不少学生把“胚芽”和“胚根”填倒过来,原因是学生上课时和平时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认真观察科学现象的良好习惯,今后教学应该把握的重点。 第2小题:考察学生对声音的传播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比较形象,实验做起来也简单,所以学生得分也很满意。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旧屋基完小王丽仙 一、整体情况分析: 从整体情况看,题量适当,题型较灵活,知识面较广,难易结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数据分析 参加考试44人,平均分52.49分,最高分59分,最低分18.5分,平均分与其他班级相差3分,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差距。 三、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第五小题有的同学答得不正确,没有读懂题意,审题不认真,有答错的现象。第十小题个别同学有答错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判断题,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正确率在90%以上,个别学生有失误。此题失分很少,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第二小题有个别同学答错的,知识掌握的太死。 3、选择题,此题学生掌握较好,失分较少,第五小题有个别学生答错,对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 4、简答题,此题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完整,个别学生答得不完整,有失分现象,概念没有搞清楚,知识掌握不牢。 实验题,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方法掌握能够较好,但一部分学生不会总结,说明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需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四、主要存在问题 1、备课不充分,平常不善于观察、思考,判断力差。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 3、实验教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简答题好多学生答得不完整,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本学科不重视。 五、改进措施:

1、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与家长密切配合,对差生进行适当地训练,使之不断巩固和提高。 2、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训练,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加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4、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课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爱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

二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度二年级 第一学期科学试卷分析 二年级科学试题从整体上看,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察了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过程与方法;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命题上符合新课程理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即: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次检测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考试经验,面对这种情况学生总体还可以,都能用心、认真的对待考试,书写也比较整洁。 一、试卷整体分析 本次科学测评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试。感觉题量、难易程度适中,贴近教材,为不同学生在科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平台。 1、贴近生活,既考察了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把所学的知识应用联系起来,发展和考察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2、突出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了实验的过程,才能正确得出实验的结论。 二、答题情况分析

1、本次测试,满分学生不多,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科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抽象,而学生还比较小,生活经验比较匮乏,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不理想。 2、有些知识学生掌握的还不够扎实,还需要多加操作,多加探究。 3、书写习惯各班有所不同,从学生答题的卷面上分析,书写整体不错、美观,少数学生不认真。 三、今后努力方向 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尽量的多观察,多实践,多发现,多识记,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学到科学。 2、加强过程意识,注重科学概念的深化理解,重视知识形式,发展过程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并能理解相关的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3、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行为习惯,认真读题,积极思考,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在以后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训练学生对物体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协同配合应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孙建民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正逐渐的形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为解开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试卷的优缺点 从整体上看,这份试卷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察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命题上较符合新课程理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即: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试卷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中,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但对个别小题题偏难。 三、学生答卷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学生的总体发挥不是很好,没能够将本学期的知识点全部掌握,综合运用能力不是很强。说明学生在科学概念、科学兴趣以及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能力方面还需努力。 四、改进措施 1.在以后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搞活。 2.优化教材,用教材教,加强方法指导。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 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3.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经过这次考试,通过试题分析和答题分析,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欠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扬长避短,严格要求学生,争取在以后教学工作中通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考试试卷分析 北大街小学 纵观此次科学试题,题量适当,题型较灵活,知识面较广,难易结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全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空,仅有第9小题个别同学有答错的,有失分现象,错误原因是多数学生对该知识掌握摸糊,记忆不准确,导致失分。 2.单选题:共10题;多数学生得满分,只有个别学生对10小题掌握不准造成失分。 3.判断题:共5小题;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正确率大约在95%,个别学生对3题有失误。此题失分不太多,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4.实践操作题: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方法掌握能够较好,但一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不会表述,说明表达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需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5.实践应用题:这道题学生做得不是很理想,因为这个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也较容易答题较为理想。多数学生存在字迹书写不够工整,出现个别错别字。今后还需加强书

写指导,降低出错率。 二、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 2、平常不善于观察、思考,判断力差。 3、实验教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题好多学生答得不完整,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本学科不重视。 三、改进措施: 1、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训练,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加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3、让学生亲历、体验学习探究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4、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与家长密切配合,对差生进行适当地训练,使之不断巩固和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