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亚甲基二氧)苯乙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格式:docx
- 大小:408.10 KB
- 文档页数:7
易制毒化学品名录(2024)
说明:
一、第一类、第二类所列物质可能存在的盐类,也纳入管制。
二、带有“*”标记的品种为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单方制剂。
三、带有“☆”标记的品种为危险化学品。
四、本目录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公布,653号修改)、 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号),以及 公安部商务部卫生部海关总署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告》(2008年7月8日)、 公安部商务部卫生部海关总署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管制邻氯苯基环戊酮的公告》(2012年8月29日)、 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将1-苯基-2-溴-1-丙酮和3-氧-2-苯基丁腈增列为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公告》(2014年5月12日)、 公安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将4-苯胺基-N-苯乙基哌啶、N-苯乙基-4-哌啶酮、N-甲基-1-苯基-1-氯-2-丙胺、溴素、1-苯基-1-丙酮5种物质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公告》(2017年12月22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将α-苯乙酰乙酸甲酯等6种物质列入易制毒化学品品种目录的函》(2021年5月28日)、公安部等6部委关于将4-(N-苯基氨基)哌啶等7种物质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公告(2024年8月2日)整理。
最新整理易制毒培训内容资料一、易制毒化学品简介1、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非法生产、制造或合成毒品的原料、配剂等化学品。
易制毒化学品可分前体和配剂,所谓前体是指该类化学原料在制毒过程中其成分成为毒品的主要成分,如麻黄素、1-苯基-2-丙酮、胡椒基甲基酮等;配剂是指在制毒过程中参与反应或不参与反应,其成分不构成毒品最终产品成分,该类化学品包括试剂、溶剂和催化剂等,如高锰酸钾、乙醚、三氯甲烷等。
易制毒化学品本身不是毒品,但具有双重性,既是一般的工业原料,又是制造合成毒品不可少的化学品。
二、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第一类1.1-苯基-2-丙酮2.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3.胡椒醛4.黄樟素5.黄樟油6.异黄樟素7. N-乙酰邻氨基苯酸8.邻氨基苯甲酸9.麦角酸*10.麦角胺*11.麦角新碱*12.麻黄素、伪麻黄素、消旋麻黄素、去甲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麻黄素类物质*(带有*标记的品种为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单方制剂)第二类1.苯乙酸2.醋酸酐3.三氯甲烷4.乙醚5.哌啶第三类1.甲苯2.丙酮3.甲基乙基酮4.高锰酸钾5.硫酸6.盐酸说明:一、第一类、第二类所列物质可能存在的盐类,也纳入管制。
二、带有*标记的品种为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单方制剂。
易制毒化学品的种类与制毒用途三、我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A《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已经2005年8月17日国务院第10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经营管理第三章购买管理第四章运输管理第五章进口、出口管理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附表: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例如:第三章购买管理第十六条… …个人不得购买第一类、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
第十七条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购买前将所需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5-氟-2-(三氟甲基)苯乙酸化学品英文名:substance-name-is-not-availableCAS No.:239135-52-5分子式:C9H6F4O2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无危害分类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15 造成皮肤刺激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H335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 P332+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 P362+P364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
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4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机构法人代表易制毒化学品分管领导(联络监督员)办 采 技 销 仓 安 证 购 术 售 库 全 人 人 人 人 保 监 员 员 员 员 管 督员 员易制毒化学品储存保管制度1、生产、经营、使用、储存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应设定易制毒化学品专库存放、确定专人保管,建立专人保管,建立专门登记台帐,指定专人登记。
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易制毒化学品联络监督员、保卫人员,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职责明确。
3、对选用的易制毒化学品联络监督员、仓库保管员、保卫人员,要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责任心强、政治可靠。
对选用的保管保卫人员,要开展经常性培训教育,宣传禁毒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
4、储存仓库标志明显,并安装好防盗门窗,防盗报警置及通风设施。
5、开展经常性仓库检查,并有记录,储存仓库24小时值守,认真建好台帐、记录入出库领用人员情况,严格交接班制度。
6、易制毒化学品的丢失、被盗、被抢的,发案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范围《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理》规定,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范围共分三类25种品种:第一类:1、1-苯基-2-丙酮2、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3、胡椒醛4、黄樟素5、黄樟油6、异黄樟素7、 N-乙酰邻氨基苯酸8、邻氨基苯甲酸9、麦角酸*10、麦角胺*1、麦角新碱*12、麻黄素、伪麻黄素、消旋麻黄素、去甲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麻黄素类物质*13、羟亚胺14、邻氯苯基环戊酮第二类:1、苯乙酸2、醋酸酐3、三氯甲烷4、乙醚5、哌啶第三类:1、甲苯2、丙酮3、甲基乙基酮4、高锰酸钾5、硫酸6、盐酸说明:一、第一类、第二类,所列物质可能存在的盐类,也纳入管制。
二、带有*标记的品种为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原材药及其单方制剂。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1、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易制毒化学品联络监督员、技术人员、采购人员、销售人员、仓库保管人员等相关人员必须具有安全生产和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知识,无毒品违法犯罪记录。
一、易制毒化学品简介1、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非法生产、制造或合成毒品的原料、配剂等化学品。
易制毒化学品可分前体和配剂,所谓前体是指该类化学原料在制毒过程中其成分成为毒品的主要成分,如麻黄素、1-苯基-2-丙酮、胡椒基甲基酮等;配剂是指在制毒过程中参与反应或不参与反应,其成分不构成毒品最终产品成分,该类化学品包括试剂、溶剂和催化剂等,如高锰酸钾、乙醚、三氯甲烷等。
易制毒化学品本身不是毒品,但具有双重性,既是一般的工业原料,又是制造合成毒品不可少的化学品。
二、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第一类1.1-苯基-2-丙酮2.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3.胡椒醛4.黄樟素5.黄樟油6.异黄樟素7. N-乙酰邻氨基苯酸8.邻氨基苯甲酸9.麦角酸*10.麦角胺*11.麦角新碱*12.麻黄素、伪麻黄素、消旋麻黄素、去甲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麻黄素类物质*(带有*标记的品种为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单方制剂)第二类1.苯乙酸2.醋酸酐3.三氯甲烷4.乙醚5.哌啶第三类1.甲苯2.丙酮3.甲基乙基酮4.高锰酸钾5.硫酸6.盐酸说明:一、第一类、第二类所列物质可能存在的盐类,也纳入管制。
二、带有*标记的品种为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单方制剂。
易制毒化学品的种类与制毒用途三、我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A《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已经2005年8月17日国务院第10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经营管理第三章购买管理第四章运输管理第五章进口、出口管理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附表: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例如:第三章购买管理第十六条… …个人不得购买第一类、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
第十七条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购买前将所需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易制毒,易制爆,剧毒化学品清单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一类1.1-苯基-2-丙酮2.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3.胡椒醛4.黄樟素5.黄樟油6.异黄樟素7.N-乙酰邻氨基苯酸8.邻氨基苯甲酸9.麦角酸*10.麦角胺*11.麦角新碱*12.麻黄素、伪麻黄素、消旋麻黄素、去甲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麻黄素类物质*第二类1.苯乙酸2.醋酸酐3.三氯甲烷4.乙醚5.哌啶第三类1.甲苯2.丙酮3.甲基乙基酮4.高锰酸钾5.硫酸6.盐酸说明:一、第一类、第二类所列物质可能存在的盐类,也纳入管制。
二、带有*标记的品种为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单方制剂。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注: 1、各栏目的含义:“序号”:《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中化学品的顺序号。
“品名”:根据《化学命名原则》(1980)确定的名称。
“别名”:除“品名”以外的其他名称,包括通用名、俗名等。
“CAS号”: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的缩写,是美国化学文摘社对化学品的唯一登记号,是检索化学物质有关信息资料最常用的编号。
“主要的燃爆危险性分类”: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GB30000.2-2013~GB30000.29.2013)等国家标准,对某种化学品燃烧爆炸危险性进行的分类。
2、除列明的条目外,无机盐类同时包括无水和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
3、混合物之外无含量说明的条目,是指该条目的工业产品或者纯度高于工业产品的化学品。
4、标记“*”的类别,是指在有充分依据的条件下,该化学品可以采用更严格的类别。
剧毒化学品清单:剧毒化学品目录(2015)(经《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筛选)。
3,4-dihydroxybenzeneacetic acid分子式摘要:一、3,4-二羟基苯乙酸的分子式介绍1.3,4-二羟基苯乙酸的基本信息2.分子式的构成二、3,4-二羟基苯乙酸的性质与用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主要用途三、3,4-二羟基苯乙酸的研究进展1.合成方法研究2.应用领域拓展3.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正文:一、3,4-二羟基苯乙酸的分子式介绍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benzeneacetic acid),也称为邻苯二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其分子式为C8H6O6,分子量为192.13。
该化合物具有两个羟基基团,分别连接在苯环的3 号和4 号碳原子上。
二、3,4-二羟基苯乙酸的性质与用途1.物理性质3,4-二羟基苯乙酸为白色固体,熔点约为210-215 摄氏度,易溶于水和醇类溶剂。
2.化学性质3,4-二羟基苯乙酸具有两个羟基基团,具有酸性,可与碱反应生成盐。
此外,它还具有氧化性,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醌。
3.主要用途3,4-二羟基苯乙酸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和染料等行业。
在化学领域,它可作为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在医药领域,它可用于制备解热镇痛药、抗炎药等;在染料领域,它可用于生产偶氮染料和蒽醌染料等。
三、3,4-二羟基苯乙酸的研究进展1.合成方法研究随着3,4-二羟基苯乙酸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更加高效、环保的合成方法。
近年来,酶催化、生物转化等绿色合成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2.应用领域拓展除了传统的应用领域外,3,4-二羟基苯乙酸在新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它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材料,或用于降解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3.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由于3,4-二羟基苯乙酸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废物,因此如何实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3,5-二羟基-4-甲基苯甲酸化学品英文名:3,5-Dihydroxy-4-methylbenzoic acidCAS No.:28026-96-2分子式:C8H8O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无危害分类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15 造成皮肤刺激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H335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 P332+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 P362+P364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安全储存:——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
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3,4-(亚甲基二氧)苯乙酸化学品英文名:Benzo-1,3-dioxole-5-acetic acidCAS No.:2861-28-1分子式:C9H8O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 / 刺激类别 2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类别 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 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15 造成皮肤刺激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H335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 P332+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 P362+P364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安全储存:——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
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无资料。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
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
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
禁止冲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封闭排水管道。
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
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
个体防护措施参见第8部分。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禁配物参见第10部分)。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宜超过37°C。
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禁配物参见第10部分)。
保持容器密封。
远离火种、热源。
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
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无资料。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GBZ/T160.1~GBZ/T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
工程控制作业场所建议与其它作业场所分开。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
加强通风。
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
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系统。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携气式呼吸器。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
危险反应: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静电放电、热、潮湿等。
禁配物:无资料。
危险的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皮肤刺激性或腐蚀性: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眼睛刺激或腐蚀: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皮肤致敏: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呼吸致敏: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生殖细胞突变性: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生殖毒性: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可能: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吸入危害: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急性水生毒性:无资料。
慢性水生毒性: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其他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化学品:尽可能回收利用。
如果不能回收利用,采用焚烧方法进行处置。
不得采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废弃处置本品。
污染包装物: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处置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参见第8部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非危险货物(仅供参考,请核实)。
联合国运输名称:非危险货物(仅供参考,请核实)联合国危险性分类:非危险货物(仅供参考,请核实)。
包装类别:非危险货物(仅供参考,请核实)。
包装标签:海洋污染物(是/否):否。
包装方法按照生产商推荐的方法进行包装,例如:开口钢桶。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等。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
使用槽(罐)车运输时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中国化学品管理名录【B】《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环保部办公厅2014年第33号文【C】《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环保部2017年第74号公告【D】《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食药总局2013年第230号通知【E】《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第1和第2批)》,安监总局2011年第95号和2013年第12号通知【F】《中国进出口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第1到6批)》,环保部2000年至2012系列公告【G】《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公安部2017年5月11日公告【H】《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2003年第142号通知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最新修订版日期:2023/03/22修改说明本SDS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GB/T17519-2013)等标准修订。
其中,化学品GHS分类结果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2-2013~GB30000.29-2013)系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