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位似图形测试题.doc
- 格式:doc
- 大小:267.51 KB
- 文档页数:6
《位似》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下列每组的两个图形不是位似图形的是()A.B.C.D.2.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 )A.点O B.点P C.点M D.点N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点A 的坐标为(1,0),则E点的坐标为()A.(2,0) B.(0,2) C.(2,2) D.(2,2)4.△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ABC与△A′B′C′的位似比是1:2,已知△A BC的面积是3,则△A′B′C′的面积是( )A.3 B.6 C.9 D.125.关于对位似图形的表述,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①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②位似图形一定有位似中心;③如果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④位似图形上任意两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下列四幅图中的两个图形属于位似图形的是__________.(将序号填入横线上)B DCAEB① ② ③ ④7.如图所示,DC ∥AB ,OA =2OC ,则OCD △与OAB △的位似比是__________. 8.如图所示,△ABC 与△A ′B ′C ′是位似图形,且位似比是1:2,若AB =2cm ,则A ′B ′=_________cm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10题图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 (﹣4,2),F (﹣2,﹣2),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1将△EFO 缩小,则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是__________.10.如图,将△DE F 缩小为原来的一半,操作方法如下:任意取一点P ,连接DP ,取DP 的中点A ,再连接EP 、FP ,取它们的中点B 、C ,得到△AB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个.①△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②△ABC 与△DEF 是相似图形;③△ABC 与△DEF 的周长比是1:2;④△ABC 与△DEF 的面积比是1:2. 三、解答题(共50分)11.(10分)如图,指出下列各图中的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请指出位似中心.12.(10分)如图,在方格纸上,ABC ∆与111C B A ∆是关于点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他们的顶点都在格点上. (1)画出位似中心O ;(2)求出ABC ∆与111C B A ∆的位似比;(3)以O 点为位似中心,再画一个222C B A ∆使它与的位似比等于3CABDE(2)BAC DP(1)O(3)O(4)(5)13.(10分)如图,△ABC 在方格纸中.(1)请在方格纸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A (2,3),C (6,2),并求出B 点坐标;(2)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在第一象限内将△ABC 放大,画出放大后的位似图形A B C '''△;(3)计算A B C '''△的面积S .14.(10分)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与矩形AB C D '''是位似图形,A 为位似中心,已知矩形ABCD 的周长为24,4,2BB DD ''==.求AB 与AD 的长.15.(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2,1)、O (0,0)、B (1,-2).(1)P (a ,b )是△AOB 的边AB 上一点,△AOB 经平移后点P 的对应点为P 1(a -3, b +1),请画出上述平移后的△A 1O 1B 1,并写出点A 1的坐标;(2)以点O 为位似中心,在y 轴的右侧画出△AOB 的一个位似△A 2OB 2,使它与△AOB 的相似比ABCDB 'C 'D '为2:1,并分别写出点A、P的对应点A2、P2的坐标;(3)判断△A2OB2与△A1O1B1能否是关于某一点Q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是,请在图中标出位似中心Q,并写出点Q的坐标.参考答案1.B【解析】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逐一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解: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的两个相似多边形叫位似图形;据此可得A、C、D三个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而B的对应顶点的连线不能相交于一点,故不是位似图形.故选B.2.B.【解析】根据位似变换的定义: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交点就是位似中心.即位似中心一定在对应点的连线上.点P在对应点M和点N所在直线上,故选B.3.C【解析】由题意可得OA:OD=1:2,又由点A的坐标为(1,0),即可求得OD的长,又由正方形的性质,即可求得E点的坐标.解:∵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OA:OD=1:2,∵点A的坐标为(1,0),即OA=1,∴OD=2,∵四边形ODEF是正方形,∴DE=OD=2.∴E点的坐标为:(2,2).故选C.4.D.【解析】∵△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ABC与△A′B′C′的位似比是1:2,△ABC的面积是3,∴△ABC与△A′B′C′的面积比为:1:4,则△A′B′C′的面积是:12.故选:D.5.C【解析】如果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这个点是位似中心,但不是所有的相似图形都是位似图形,并且位似图形上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解:①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错误;②位似图形一定有位似中心,是对应点连线的交点,正确;③如果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正确;④位似图形上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错误.故选C.6.①②③【解析】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分析各图,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的两个相似多边形叫位似图形.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①②③三个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④中的两个图形是相似三角形,但不符合概念,故不是位似图形.故填①②③.7.1︰2【解析】先证明△OAB∽△OCD,△OCD与OAB的对应点的连线都过点O,所以可得△OC D与△OAB的位似,即可求得△OCD与△OAB的位似比为OC:OA=1:2.解:∵DC∥AB∴△OAB∽△OCD∵△OCD与OAB的对应点的连线都过点O∴△OCD与△OAB的位似∴△OCD与△OAB的位似比为OC:OA=1:2.8.4.【解析】根据△ABC与△A′B′C′是位似图形,可知△ABC∽△A′B′C′,利用位似比是1:2,即可求得A′B′=4cm.解:∵△ABC与△A′B′C′是位似图形∴△ABC∽△A′B′C′∵位似比是1:2 ∴AB :A ′B ′=1:2 ∵AB =2cm ∴A ′B ′=4cm . 9.(﹣2,1)或(2,﹣1) 【解析】根据题意得:则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是(﹣2,1)或(2,﹣1). 10.3【解析】位似图形同时也是相似图形,位似比等于其相似比,等于其对应边的比,对应周长的比,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解:由于△ABC 是由△DEF 缩小一半得到,所以△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①正确; 位似图形也是相似图形,②正确;将△DEF 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得到△ABC ,所以△ABC 与△DEF 的位似比为1:2,所以其周长比也为1:2,③正确; 所以其面积比为1:4,④错误. 题中共有3个结论正确. 11.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及位似中心分析各图,即可得出答案.解:图(1)(2)和(4)三个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分别是图(1)中的点P ,图(2)中的点A ,图(4)中的点O . 12. 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如下图所示;(2)ABC ∆与111C B A ∆的位似比是2; (3)如下图所示.13. 答案见解析 【解析】(1)根据A (2,3),C (6,2),找出原点,求出点B 的坐标即可; (2)根据位似比为2,得出三角形各顶点坐标即可得出答案; (3)利用所画图形得出三角形的底与高求出即可. 解:(1)B 点:(2,1)(2)(3)A B C '''△的面积S =16 14.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矩形ABCD 的周长为24 ∴12AB AD += 设,12AB x AD x ==-则∴4,14AB AB BB x AD AD DD x ''''=+=+=+=- ∵矩形ABCD 与矩形AB C D '''是位似图形 ∴AB AD AB AD =''即12414x xx x -=+-解得8x = ∴8,4AB AD ==15.(1)作图见解析,A 1(﹣1,2);(2)作图见解析,A 2(4,2),P 2 (2a ,2b );(3)是,Q (﹣6,2). 【解析】(1)如图所示,画出平移后的△A 1O 1B 1,找出A 1的坐标即可;(2)如图所示,画出位似图形△A2OB2,求出A2、P2的坐标即可;(3)根据题意得到△A2OB2与△A1O1B1是关于点Q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找出Q坐标即可.解:(1)如图所示,A1(﹣1,2);(2)如图所示,A2(4,2),P2 (2a,2b);(3)如图所示,△A2OB2与△A1O1B1是关于点Q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此时Q(﹣6,2).。
练习7 位似自主学习1.位似图形上某一对对应顶点到位中心的距离分别为5 cm和15 cm,则它们的相似比为_________1答案:32.如图27-33,蜡烛与成像板之间的距离为3m,小孔纸板距蜡烛1m,若蜡烛AB长20cm,则所成的像长为_________cm.图27-33答案:403.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若OA∶OA',=1∶2,那么AB∶A'B'=________,S四边形ABCD∶S四边形A'B'C'D'=________.答案:1∶2 1∶4基础巩固4.如图27-34所示,点O是等边△PQR的中心,P,Q',R'分别是OP、OQ、OR的中点,则△P'Q'R'与△PQR是________,点O是_____,相似比是________.图27-34 图27-35答案:位似图形位似中心1∶25.如图27-35所示,矩形AOBC与DOEF是位似图形,且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若A(0,1)、B(2,0),则F点的坐标为________.2,2)答案:(26.下列两个图形不是位似图形的是( )答案:A7.把△ABC三点坐标A(0,1)、B(2,0)、C(3,2)分别乘以3得△A'B'C',的坐标A',(0,3)、B'(6,0)、C(9,6),那么△ABC与△A'B'C'是______图形,位似中心是_______,相似比为________答案:位似原点O 38.把△ABC三点坐标A(0,1)、B(2,0)、C(3,2)分别乘以-3,得△A'B'C',的坐标A'(0,-3)、B(-6,0)、C'(-9,-6),那么△A BC与△A'B'C'是_____图形,位似中心是_____,相似比为_____.答案:位似 原点O 39.如图27-36所示,按如下方法将△ABC 的三边缩小为原来的21,任取一点O ,连AO 、BO 、CO ,并取它们的中点D 、E 、F ,则下列说法: (1)△ABC 与△DEF 是位似形. (2)△ABC ∽△DEF.(3)△ABC 与△DEF 周长的比为2∶1(4)△ABC 与△D EF 面积的比为4∶1.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图27-36A.1B.2C.3D.4 答案:D10.图27-36中,△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那么,DE 与AB 平行吗?为什么?EF 与BC 呢?DF 与AC 呢? 答案:略11.如图27-37所示,O 为四边形ABCD 上一点,以O 为位似中心,将四边形ABCD 放大为原来的2倍. 答案:略12.如图27-38所示,O 为位似中心,将△ABC 缩小为原来的32(要求对应顶点在位似中心的同旁). 答案:略13.如图27-39所示,O 为位似中心,将△ABC 放大为原来的2倍(要求对应顶点在位似中心的两旁).图27-37 图27-38 图27-39答案:略 能力提高14.有一个正六边形,将其按比例缩小,使得缩小后的正六边形的面积为原正六边形面积的31,已知原正六边形一边为3,则后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 A.9 B.3 C.3 D.332 答案:C15.在任意一个三角形内部,画一个小三角形,使其各边与原三角形各边平行,则它们的位似中心是( ) A.一定点B.原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原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D.位置不定的一点 答案:D16.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②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③两个位似图形若全等,则位似中心在两个图形之间④若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B'C'D'E'位似,则其中△ABC与△A'B'C'也是位似的且相似比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17.若两个图形位似,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对对应点所在的直线相交于同一点B.两个图形上的对应线段之比等于相似比C.两个图形上对应线段必平行D.两个图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答案:C18.如图27-40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A(1,2),B(2,4),C(4,5),D(3,1)围成四边形ABCD.作出四边形ABCD的位似图形,使得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1,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图27-40答案:略19.(1)如图27-41所示,作山四边形ABCD的位似图形A'B'C'D',使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的相似比为2∶1;(2)若已知AB=2cm,BC=3cm,∠A=60°,AB⊥BC,CD⊥DA,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图27-4113答案:(1)略;(2)33220.正方形ABCD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1,1),C(-1,2),D(1,2),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将正方形ABCD放大,使放大后的正方形A'B'C'D'的边是正方形边的3倍.(1)写出A'B'C'D'的坐标.(2)直线AC与直线B'D'垂直吗?说明理由.答案:(1)A(3,3)、B(-3,3)、C(-3,6)、D(3,6)或A(-3,-3)、B(3,-3)、C(3,-6)、D(-3,-6);(2)垂直,略.21.如图27-42所示,印刷一张矩形的张贴广告,它的印刷面积是32d m2,两边空白各0.5 dm,上下空白各1 dm,设印刷部分从上到下长是xdm,四周空白的面积为Sdm2.(1)求S与x的关系式.(2)当要求四周空白处的面积为18 dm2时,求用来印刷这张广告的纸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3)在(2)问的条件下,内外两个矩形是位似图形吗?为什么?图27-42答案:(1)S=2x+2;(2)长10 dm,宽5 dm;(3)提示:说明满足位似图形的三个条件.模拟链接22.(2010,南宁)如图27-43所示,正方形网格中有一条简笔画“鱼”,请你以O为位似中心放大,使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的比是2∶1(不要求写作法).图27-43答案:略23.(2010,成都)如图27-44,方格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间的连线为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ABC是格点三角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B的坐标为(-1,-1).(1)把△ABC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A1B1C1,画出△A1B1C1的图形并写出点B1的坐标;(2)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旋转90°后得△A2B2C2,画出△A2B2C2的图形并写出B2的坐标;(3)把△ABC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边的比为1∶2,画出△AB3C3的图形.图27-44答案:略24.(2010,云南)在如图27-45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ABC与△A1B1C1构成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1)画出此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O;(2)画出将△A1B1C1,沿直线DE方向向上平移5格得到的△A2B2C2;(3)要使△A2B2C2与△CC1C2重合,则△A2B2C2绕点C2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少要旋转多少度?(不要求证明)图27-45答案:(1)略(2)略(3)90°25.(2010,大连)早上小欣与妈妈同时从家里出发,步行与骑自行车到方向相反的两地上学与上班,如图27-46是他们离家的路程y(米)与时间x(分)的函数图象,妈妈骑车走了10分钟时接到小欣的电话,即以原速度骑车前往小欣学校,并与小欣同时到达学校.已知小欣的步行速度为每分50米,求小欣家与学校的距离及小欣早晨上学需要的时间.图27-46答案:1250米,25分(提示:可用相似形知识求解,也可用其他方法)。
专题27.3 位似(5个考点)【考点1 位似图形的识别】【考点2 位似图形性质】【考点3 位似图形的点坐标】【考点4 判定位似中心】【考点5 画已知图形放大或缩小n倍后的位似图形】【考点1 位似图形的识别】1.已知:△ABC∽△A′B′C′,下列图形中,△ABC与△A′B′C′不存在位似关系的是()A.B.C.D.【答案】D【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正确把握位似图形的定义是解题关键.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进而判断得出答案.【详解】解:A、△ABC与△A′B′C′是位似关系,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ABC与△A′B′C′是位似关系,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ABC与△A′B′C′是位似关系,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ABC与△A′B′C′对应边BC和B′C′不平行,故不存在位似关系,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位似图形可以是()A.△BDE B.△FDE C.△DGF D.△BGF3.如图,线段AB∥CD∥EF,AD、BC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线段OC、OD上,则图中与△AOB位似的三角形是().A.△AOB B.△COD C.△EOF D.△EOF与△COD【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位似图形.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共线)),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判定即可.【详解】解:∵AB∥CD∴△AOB∽△DOC,∵AB∥EF∴△AOB∽△FOE,∵AD、BC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线段OC、OD上,∴与△AOB位似的三角形有△DOC和△FOE.故选:D.4.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连接OM,ON,MN,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MO与△ABC位似B.△AMN与△BCO位似C.△ABO与△CDO位似D.△AMN与△ABD位似【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位似三角形,菱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根据位似三角形的概念: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位似三角形,结合菱形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O是线段AC、BD的中点,AB∥CD,∴△AOB∽△COD,∴△ABO与△CDO位似,故C不符合题意;∵M是边AB的中点,∴OM是△ABC的中位线,∴OM∥BC,同理可得MN∥BD,ON∥AB,∴△AMO∽△ABC,△AMN∽△ABD,∴△AMO与△ABC位似,△AMN与△ABD位似,故A、D不符合题意;∵△AMN与△BCO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没有相交于一点,∴△AMN与△BCO不位似,故B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各组图形中的两个三角形均满足△ABC∽△DEF,这两个三角形不是位似图形的是()A.B.C.D.【答案】B【分析】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的两个相似多边形叫位似图形.性质:①两个图形必须是相似形;②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③对应边平行,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的两个相似多边形叫位似图形.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A、C、D三个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B中的两个图形不符合位似图形的概念,对应边不平行,故不是位似图形.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注意位似与相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似仅要求两个图形形状完全相同;而位似是在相似的基础上要求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6.如图是与△ABC位似的三角形的几种画法,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分析】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由位似图形的画法可得:4个图形都是△ABC的位似图形.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正确把握位似图形的定义是解题关键.7.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是()A.位似的图形都是相似的图形B.相似的图形都是位似的图形C.位似图形的位似比等于相似比D.位似中心可以在两个图形外部,也可以在两个图形内部【答案】B【分析】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分别判断得出即可.【详解】A、位似的图形都是相似的图形,正确,不合题意;B、相似的图形不一定是位似的图形,错误,符合题意;C、位似图形的位似比等于相似比,正确,不合题意;D、位似中心可以在两个图形外部,也可以在两个图形内部,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性质,正确掌握位似图形的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8.下列每组的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逐一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的两个相似多边形叫位似图形.据此可得A. B.C. 三个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都不是位似图形;而D.的对应顶点的连线能相交于一点,故是位似图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熟练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考点2 位似图形性质】9.如图,△ABC与△DEF位似,点O为位似中心,若OA:OD=1:2,则△ABC与△DEF的面积比为()A.1:2B.1:4C.4:1D.2:1【答案】B【分析】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求出△ABC 与△DEF 的相似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图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位似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OA:OD =1:2,∴△ABC 与△DEF 的位似比是1:2.∴△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1:2,∴△ABC 与△DEF 的面积比为1:4,故选:B .10.如图,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EFGH 位似,位似中心点是O ,OE EA =32,则S 四边形EFGH S 四边形ABCD 等于( )A .94B .925C .32D .3511.如图,△ABC与△DEF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9,则OA:OD 为()A.4:9B.2:3C.2:1D.3:112.如图,已知△ABC与△DEF位似,位似中心为点O,若OD:OA=2:3,则△DEF与△ABC的周长之比为().A.2:3B.4:9C.9:4D.3:2【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13.如图,△A′B′C′是△ABC以点O为位似中心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若O B′:B′B=3:2,则△A′B′C′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为( )A.3:5B.4:9C.4:25D.9:2514.如图,△ABC和△DEF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OA=AD,则△ABC与△DEF的面积比是A.1:1B.1:2C.1:4D.1:915.如图,△ABC和△A′B′C′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OA:A A′=1:2,则△ABC与△A′B′C′的面积之比为()A.1:2B.1:4C.1:9D.4:9【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位似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和△A′B′C′的相似比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位似的性质得到△ABC∽△A′B′C′,相似比为OA:O A′=1:3,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ABC和△A′B′C′的面积之比即为相似比的平方.【详解】解:∵△ABC和△A′B′C′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OA:A A′=1:2,∴OA:O A′=1:3,∴S△ABC :S△A′B′C′=12:32=1:9,故选:C.16.如图,点O为四边形ABCD内的一点,连结OA,OB,OC,OD,若OA′OA =OB′OB=OC′OC=OD′OD=14,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比为()A.1:2B.1:4C.1:8D.1:1617.如图,△ABC和△DEF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是O,若OA:OD=1:2,S△ABC =3,那么S△DEF=()A.6B.9C.12D.18【答案】C18.如图,△ABC与△DEF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AC:DF=2:3,若OC=8,则CF的长为()A.12B.8C.6D.419.如图,点O是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若O A′=A′A,则△ABC与△A′B′C′的周长之比等于.20.如图,△ABC与△DEF位似,点O为位似中心,已知OA:AD=3:2,则△ABC与△DEF的面积比为.【答案】9:25【分析】本题考查位似图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先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求出△ABC与△DEF的相似比,再根据相似的性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解题即可.【详解】解:∵OA:AD=3:2,∴OA:OD=3:5,∵△ABC与△DEF位似,∴△ABC与△DEF的位似比为3:5,∴△ABC与△DEF的相似比为3:5,∴△ABC与△DEF的面积比为9:25,故答案为:9:25.【考点3 位似图形的点坐标】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1,2),B(2,1),C(3,3),现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作与△ABC的位似比为2:1的位似图形△A′B′C′,则顶点C′的坐标是()A.(2,4)B.(6,8)C.(4,2)D.(6,6)【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坐标与位似图形,熟练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直接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即可得.【详解】解:∵△ABC的位似比为2:1的位似图形是△A′B′C′,且C(3,3),∴C′(2×3,2×3),即C′(6,6),故选:D.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和△A′B′C′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点A在线段O A′上,A A′=2OA.若点B的坐标为(2,1),则点B′的坐标为()A.(4,2)B.(6,3)C.(8,4)D.(1,0.5)【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得到△ABC∽△A′B′C′,且相似比为1:3,再根据位似变换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ABC和△A′B′C′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A A′=2OA,∴△ABC∽△A′B′C′,且相似比为1:3,∵点B的坐标为(2,1),∴点B′的横坐标为2×3=6,点B′的纵坐标为1×3=3,∴点B′的坐标为(6,3),故选:B.23.如图,△AOB与△A1O B1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12,若点B的坐标为(−1,3),则点B1的坐标为( )A.(2,−6)B.(1,−6)C.(−1,6)D.(−6,2)24.如图,△AOB与△CDB位似,点B为位似中心,△AOB与△CDB的周长之比为1:2,若点B坐标为(1,1),则点D的坐标是()A.(3,3)B.(4,4)C.(5,5)D.(6,6)2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先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ABC在第一象限内放大2倍得到△AB1C1,再将1△AB1C1绕着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A2B2C2,若点C、C1、C2是对应点,则C2的坐标是()1A .(−5,2)B .(−6,3)C .(6,−4)D .(−6,4)【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位似,旋转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正确作出图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位似,旋转变换的性质画出图象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A 2B 2C 2即为所求.观察图象可知:C 2(−6,4)故选D .26.已知关于原点位似的两个图形中,一组对应点的坐标为(2,4)和(−1,x ),则x 的值为( )A .-2B .2C .12D .−12【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 ,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 或−k .2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AB的顶点分别为O(0,0),A(3,0),B(6,2).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三象限内作位似图形△OCD,与△OAB的位似比为1:3,则点D的坐标为()A.(−1,−2)B.−2,−2C.(−2,−1)D.−2,−3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1,−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把线段AB放大,得到线段A′B′,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6,2),则点B′的坐标是.【答案】(2,4)【分析】本题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性质,由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即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某图象上的点A、B为整数点,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该图像扩大为原的2倍,则点A的坐标为.【答案】(−2,2)或(2,−2)/(2,−2)或(−2,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根据位似变换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A的坐标为(−1×2,1×2)或(−1×(−2),1×(−2)),∴A的坐标为(−2,2)或(2,−2),故答案为:(−2,2)或(2,−2).30.如图,△ABO与△A′B′O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2:1,点A′的坐标为(5,−2),则点A的坐标为.【答案】(−10,4)【分析】本题考查位似变换:先确定点的坐标,及相似比,再分别把横纵坐标与相似比相乘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ABO与△A′B′O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2:1,又∵A′(5,−2),且原图形与位似图形是异侧,∴点A的坐标是(5×(−2),−2×(−2)),即点A的坐标是(−10,4).故答案为:(−10,4).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阴影所示的两个正方形是位似图形,若位似中心在两个正方形之间,则位似中心的坐标为.【答案】(2,1)【分析】连接各组对应点,它们在两个正方形之间相交于点P,则P点为位似中心,然后写出P点坐标即可.【详解】解:如图,点P为位似中心,P(2,1).故答案为:(2,1).【点睛】本题考查位似变换:位似的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共线),掌握位似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考点4 判定位似中心】3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矩形OEFG和矩形ABCD是位似图形,对应点C和F的坐标分别为(−4,4),(2,1),则位似中心的坐标是()A.(0,2)B.(0,2.5)C.(0,3)D.(0,4)∵∴GF//CD,CD=4,GF=∴∠PCD=∠PFG,∠DPC=∴△PFG∽△PCD,∴CD=PD,33.把△ABC放大为原图形的2倍得到△A′B′C′,则位似中心可以是()A.D点B.E点C.F点D.G点【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位似中心,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位似中心的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A A′、BB′、CC′,交于点F,由位似中心的定义可知,此位似中心可以是点F,故选:C34.如图,正方形网格图中的△ABC与△A′B′C′是位似关系图,则位似中心是()A.点O B.点P C.点Q D.点R【答案】A【分析】连接A A′,C C′交于点O,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A A′,C C′交于点O,∴位似中心是点O.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5.已知△ABC与△DEF是一对位似三角形,则位似中心最有可能的是()A.O1B.O2C.O3D.O4【答案】A【分析】根据位似中心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ABC与△DEF是一对位似三角形,∴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如图,位似中心是O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位似中心是对应点连线的交点是解题关键.36.下列图形中位似中心在图形上的是( )A.B.C.D.【答案】B【分析】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分别得出位似中心位置即可.【详解】A、,位似中点在图形内部,不合题意;B、,位似中点在图形上,符合题意;C、,位似中点在图形外部,不合题意;D、,位似中点在图形外部,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正确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37.如图,在方格图中,△ABC的顶点与线段A′C′的端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A′B′C′与△ABC是关于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点A,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C′.按下列要求完成画图,并保留画图痕迹.(1)请在方格图中画出位似中心O;(2)请在方格图中将△A′B′C′补画完整.【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性质,找位似中心.(1)连接对应点并延长,交点即为位似中心;(2)由(1)可知,OC:O C′=1:2,则连接OB并延长,使O B′=2OB,再连接A B′、B′C即可.【详解】(1)解:如图所示:点O即为位似中心;(2)解:补全△A′B′C′如图所示:38.如图,△DEF是△ABC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D、E、F),位似中心是点O.(1)请在图中画出点O的位置;(2)若AB=2DE=36,BC=20,求EF的长.【答案】(1)作图见解析(2)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位似变换,熟知位似图形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根据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过位似中心,即可确定点O的位置;(2)根据位似性质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解:根据点O的位置如图所示.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考点6 画已知图形放大或缩小n 倍后的位似图形】39.如图,△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顶点坐标分别为A (−1,2),B (−3,3),C (−3,1).(1)画出△ABC 绕O 点逆时针旋转90°的△A 1B 1C 1;(2)以A 为位似中心,在网格中画出△ADE ,使△ADE 与△ABC 位似且面积比为4:1.【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作图和位似作图,解题的关键是作出对应点.(1)根据旋转的性质作出点A 、B 、C 的对称点A 1、B 1、C 1,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以A 为位似中心,作出点A 、B 、C 的位似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详解】(1)解:如图,△A 1B 1C 1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2)解:如图,△A DE1与△A D2E2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140.如图,在正方形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点O和△ABC的顶点均为小正方形的顶点.(1)以O为位似中心,在网格图中作△A′B′C′,使△A′B′C′和△ABC位似,且位似比为1:3.(2)证明△A′B′C′和△ABC相似.【答案】(1)作图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作图−位似变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根据△A′B′C′和△ABC位似,且位似比为1:3作出图形即可;(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详解】(1)解: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41.如图,△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1,2),B (−3,3),C (−3,1).(1)以点B 为位似中心,在点B 的下方画出△A 1B 1C 1,使△A 1B 1C 1与△ABC 位似且相似比为3:1;(2)点A 1的坐标为______,点C 1的坐标为______.【答案】(1)见解析(2)(3,0),(−3,−3)【分析】本题考查了位似作图,图形与坐标,掌握位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在网格中作出A 1、C 1,连接A 1C 1、BC 1、BA 1即可得到△A 1B 1C 1;(2)根据点的位置写出A 1、A 1、C 1的坐标即可.【详解】(1)△A 1B 1C 1即为所作;(2)点A 1的坐标为(3,0),点C 1的坐标为(−3,−3),故答案为:(3,0),(−3,−3).4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2),B(4,0),C(4,−4).(1)请画出△ABC 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A 1B 1C 1;(2)以点O 为位似中心,将△ABC 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A 2B 2C 2,请画出△A 2B 2C 2【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作图即可.(2)根据位似的性质作图即可.【详解】(1)解:如图,△A 1B 1C 1即为所求.B2C2即为所求.2【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平移变换、位似变换,熟练掌握平移和位似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 第1课时位似图形及其性质知识点 1 位似图形的认识1.下列各选项的两个图形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 )图4-8-1图4-8-22.图4-8-2中的两个四边形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 )A.点M B.点NC.点O D.点P知识点 2 画位似图形3.如图4-8-3所示是△ABC的位似图形的几种画法,其中正确的有( )图4-8-3A.1个B.2个C.3个D.4个4.教材例1变式题如图4-8-4,已知四边形ABCD,以点O为位似中心画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位似,且相似比为1∶2.图4-8-4图4-8-55.2017·贵阳期末如图4-8-5,已知△ABC,任取一点O,连接AO,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D,E,F,得△DE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③△ABC与△DEF的周长比为1∶2;④△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1.A.1 B.2 C.3 D.46.如图4-8-6,△ACB与△AED是位似图形.(1)BC与DE平行吗?请说明理由;(2)如果AB=3,AD=4,AE=3.5,试求△ACB与△AED的相似比及AC的长.图4-8-67.如图4-8-7,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BC于点E,连接DE交OC于点F,过点F作FG⊥BC于点G,则△ABC与△FGC是位似图形吗?若是,请说出位似中心,并求出相似比;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图4-8-71.C [解析] 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的两个相似多边形叫位似图形.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选项A ,B ,D 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选项C 中的两个图形不符合位似图形的概念,对应顶点不能相交于一点,故不是位似图形.故选C.2.D3.D [解析] 由位似图形的画法可得:4个图形都是△ABC 的位似图形.故选D.4.解:答案不唯一,如图,画法如下: (1)过点O 分别作射线OA ,OB ,OC ,OD ;(2)分别在射线OA ,OB ,OC ,OD 上取点A ′,B ′,C ′,D ′,使得OA ′OA =OB ′OB =OC ′OC=OD ′OD =12; (3)顺次连接A ′B ′,B ′C ′,C ′D ′,D ′A ′,得到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 5.C [解析] 根据位似的性质得出: ①△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 ②△ABC 与△DEF 是相似图形.∵将△ABC 的三边缩小为原来的12得△DEF ,∴△ABC 与△DEF 的周长比为2∶1, 故③错误,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ABC 与△DEF 的面积比为4∶1,故④正确. 故选C.6.解:(1)BC ∥DE .理由:∵△ACB 与△AED 是位似图形,∴△ACB ∽△AED , ∴∠B =∠D ,∴BC ∥DE . (2)∵△ACB ∽△AED ,∴AC AE =AB AD =34, ∴AC =3×3.54=218,△ACB 与△AED 的相似比为34.7.解:△ABC 与△FGC 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是点C . ∵在矩形ABCD 中,AD ∥BC , ∴∠FAD =∠FCE ,∠FDA =∠FEC , ∴△AFD ∽△CFE ,∴AF CF =AD CE. ∵∠ABC =90°,OE ⊥BC , ∴OE ∥AB .∵OA =OC ,∴CE =12BC ,∴AD CE =BC CE =2,∴AF CF=2,∴AC CF=3,即△ABC 与△FGC 的相似比为3∶1.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性质知识点 1 有关周长的计算1.已知△ABC ∽△A 1B 1C 1,且AB =4,A 1B 1=6,则△ABC 的周长和△A 1B 1C 1的周长之比是( )A .9∶4B .4∶9C .2∶3D .3∶2图4-7-102.如图4-7-10,在▱ABCD中,E是AD边上的中点,连接BE,并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则△EDF与△BCF的周长之比是( )A.1∶2 B.1∶3 C.1∶4 D.1∶53.2016·贵阳期末如果△ABC∽△DEF,其相似比为3∶1,且△ABC的周长为27,那么△DEF的周长为( )A.9 B.18 C.27 D.814.如图4-7-11,在▱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BG⊥AE于点G,BG=4 2,求△FCE的周长.图4-7-11知识点 2 有关面积的计算5.2017·重庆已知△ABC∽△DEF,且相似比为1∶2,则△ABC与△DEF的面积比为( ) A.1∶4 B.4∶1 C.1∶2 D.2∶1图4-7-126.2017·永州如图4-7-12,在△ABC中,D是AB边上的一点,若∠ACD=∠B,AD=1,AC=2,△ADC的面积为1,则△BCD的面积为( )A.1 B.2 C.3 D.47.教材例2变式题如图4-7-13,把△ABC沿AB边平移到△A′B′C′的位置,它们重叠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面积的14,若AB=2,则△ABC平移的距离是________.4-7-134-7-148.如图4-7-14,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AED=∠B,若AE=2,△ADE的面积为4,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5,则AB的长为________.9.如图4-7-15所示,在▱ABCD中,AE∶EB=1∶2.(1)求△AEF与△CDF的周长的比;(2)若S△AEF=6 cm2,求S△CDF.图4-7-1510.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 )A.1∶2 B.1∶4 C.1∶5 D.1∶1611.如图4-7-16,DE是△ABC的中位线,延长DE至点F,使EF=DE,连接CF,则S ∶S四边形BCED的值为( )△CEFA.1∶3 B.2∶3 C.1∶4 D.2∶54-7-164-7-1712.2017·贵阳期末(教材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的应用)我们在制作视力表时发现,每个“E”形图的长和宽相等(即每个“E”形图近似于正方形),如图4-7-17,小明在制作视力表时,测得l1=14 cm,l2=7 cm,他选择了一张面积为4 cm2的正方形卡纸,刚好可以剪得第②个小“E”形图.那么下面四张正方形卡纸中,能够刚好剪得第①个大“E”形图的是( )A.面积为8 cm2的卡纸B.面积为16 cm2的卡纸C.面积为32 cm2的卡纸D.面积为64 cm2的卡纸13.如图4-7-18,在△ABC中,BC>AC,点D在BC上,且DC=AC,∠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F,E是AB的中点,连接EF.(1)求证:EF∥BC;(2)若四边形BDFE的面积为6,求△ABD的面积.图4-7-1814.如图4-7-19所示,M是△ABC内一点,过点M分别作三条直线平行于△ABC的各边,所形成的三个小三角形△1,△2,△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是4,9和49,求△ABC 的面积.图4-7-1915.某社区拟筹资金2000元,计划在一块上、下底长分别是10 m、20 m的梯形空地上种植花草.如图4-7-20,他们想在△AMD和△CMB地带种植单价为10元/m2的太阳花,当△AMD地带种满花后,已经花了500元,请你预算一下,若继续在△CMB地带种植同样的太阳花,资金是否够用,并说明理由.图4-7-2016.如图4-7-21,在△ABC中,AB=5,BC=3,CA=4,PQ∥AB,点P在CA上(与点A,C不重合),点Q在BC上.(1)当△PQC的面积与四边形PABQ的面积相等时,求CP的长.(2)当△PQC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的周长相等时,求CP的长.(3)试问:在A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PQ 的长;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图4-7-211.C 2.A3.A [解析] ∵△ABC ∽△DEF ,其相似比为3∶1,∴△ABC 的周长△DEF 的周长=31,∴△DEF 的周长=13×27=9.故选A.4.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AD ∥BC ,∴∠BAE =∠F ,∠EAD =∠AEB . ∵AE 平分∠BAD , ∴∠BAE =∠EAD , ∴∠BAE =∠AEB , ∴BE =AB =6, ∴CE =BC -BE =3.∵∠AEB =∠FEC ,∠BAE =∠F , ∴△ABE ∽△FCE , ∴△ABE 的周长△FCE 的周长=BECE=2.∵BG ⊥AE ,∴AE =2AG =2 AB 2-BG 2=4, ∴△ABE 的周长=AB +BE +AE =16, ∴△FCE 的周长=12×△ABE 的周长=8.5.A6.C [解析] ∵∠ACD =∠B ,∠A =∠A , ∴△ACD ∽△ABC ,∴S △ACD S △ABC =(AD AC )2=14.∵S △ACD =1,∴S △ABC =4,∴S △BCD =S △ABC -S △ACD =3.7.1 [解析] 如图,∵把△ABC 沿AB 边平移到△A ′B ′C ′的位置,∴AC ∥A ′C ′,∴△ABC ∽△A ′BD .∵S △ABC ∶S △A ′BD =4,∴AB ∶A ′B =2.∵AB =2,∴A ′B =1,∴AA ′=2-1=1. 8.3 [解析] ∵∠AED =∠B ,∠A 是公共角, ∴△ADE ∽△ACB ,∴S △ADE S △ACB =(AE AB)2. ∵△ADE 的面积为4,四边形BCED 的面积为5,∴△ABC 的面积为9. ∵AE =2,∴49=(2AB )2,解得AB =3.9.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AB ∥CD ,∴∠AEF =∠CDF ,∠FAE =∠FCD , ∴△AEF ∽△CDF . ∵AE ∶EB =1∶2, ∴AE ∶AB =AE ∶CD =1∶3,∴△AEF 与△CDF 的周长的比为1∶3. (2)由(1)知,△AEF ∽△CDF ,相似比为1∶3, ∴它们的面积比为1∶9. ∵S △AEF =6 cm 2, ∴S △CDF =54 cm 2. 10.A 11.A12.B [解析] ∵每个“E ”形图近似于正方形,∴P 2D 2∥P 1D 1,∴∠PP 2D 2=∠PP 1D 1,∠P 2D 2P =∠P 1D 1P , ∴△PP 2D 2∽△PP 1D 1. ∵l 1=14 cm ,l 2=7 cm , ∴P 2D 2∶P 1D 1=1∶2.∵第②个小“E ”形图是面积为4 cm 2的正方形卡纸, ∴第①个大“E ”形图的面积=4×4=16(cm 2). 故选B.13.解:(1)证明:∵DC =AC ,CF 是∠ACB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中线, ∴F 是AD 的中点. 又∵E 是AB 的中点, ∴EF ∥BD ,即EF ∥BC . (2)由(1)知,EF ∥BD , ∴△AEF ∽△ABD ,∴S △AEF S △ABD =⎝ ⎛⎭⎪⎫AE AB 2. 又∵AE =12AB ,S △AEF =S △ABD -S 四边形BDFE =S △ABD -6, ∴S △ABD -6S △ABD =⎝ ⎛⎭⎪⎫122,∴S △ABD =8.14.解:根据题意,容易得到△1∽△2∽△3∽△ABC .因为△1、△2、△3的面积分别是4,9和49,所以它们之间的相似比为2∶3∶7,即BC 边被分成的三段从左到右的比为2∶7∶3,则△1与△ABC 的相似比为2∶12=1∶6,所以它们的面积比为1∶36,求得△ABC 的面积是144.15.解:不够用.理由如下: 在梯形ABCD 中,∵AD ∥BC , ∴△AMD ∽△CMB , ∴S △AMD S △CMB =(AD BC)2. ∵AD =10 m ,BC =20 m , ∴S △AMD S △CMB =(1020)2=14. ∵S △AMD =500÷10=50(m 2). ∴S △CMB =50×4=200(m 2). 还需要资金200×10=2000(元),而剩余资金为2000-500=1500(元)<2000元, ∴资金不够用.16.解:(1)∵PQ ∥AB ,∴△PQC ∽△ABC . ∵S △PQC =S 四边形PABQ , ∴S △PQC ∶S △ABC =1∶2, ∴CP CA =12=22, ∴CP =22·CA =2 2. (2)∵△PQC ∽△ABC , ∴CP CA =CQ CB =PQ AB ,即CP 4=CQ3,∴CQ =34CP .同理:PQ =54CP ,∴C △PQC =CP +PQ +CQ =CP +54CP +34CP =3CP ,C 四边形PABQ=PA +AB +BQ +PQ =4-CP +AB +3-CQ +PQ =4-CP +5+3-34CP +54CP =12-12CP .由C △PQC =C 四边形PABQ ,得3CP =12-12CP ,∴72CP =12,∴CP =247.(3)存在.∵CA =4,AB =5,BC =3, ∴△ABC 中AB 边上的高为125.①如图(a)所示,当∠MPQ =90°且PM =PQ 时,∵△CPQ ∽△CAB ,∴PQ AB =△CPQ 中PQ 上的高△CAB 中AB 上的高, ∴PQ 5=125-PQ 125,∴PQ =6037; ②当∠PQM =90°时与①相同;③如图(b)所示,当∠PMQ =90°且PM =MQ 时,过点M 作ME ⊥PQ ,则ME =12PQ ,∴△CPQ 中PQ 上的高为125-ME =125-12PQ .∵PQ AB =△CPQ 中PQ 上的高△CAB 中AB 上的高,∴PQ 5=125-12PQ 125,∴PQ =12049. 综上可知,存在点M ,使得△PQ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PQ 的长为6037或12049.。
专题五:位似知识要点:1、如果两个相似图形,所有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两个图形叫位似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 ,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 或-k ;3、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典例例题分析:例1 如图1,五边形ABCDE 和五边形A 1B 1C 1D 1E 1是位似图形,且PA 1=PA 32,那么AB :A 1B 1等于〔 〕.A .23 B .32 C .35D .53分析:此题考查位似图形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比对应相等,等于位似比的性质. 解:∵五边形ABCDE 和五边形11111A B C D E 是位似图形,∴11B A AB =PA AP1 ∵PA 1=PA 32,∴11B A AB =23. 说明: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是解答有关位似计算问题的重要依据.例2 :如图2,E 〔-4,2〕,F 〔-1,-1〕,以O 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1:2,把△EOF 缩小,那么点E 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 〕. A .〔2,-1〕或〔-2,1〕 B .〔8,-4〕或〔-8,4〕C .〔2,-1〕D .〔8,-4〕分析:根据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 ,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 或-k 的性质知,此题把EFO △缩小,位似比为1:2,那么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为〔2,-1〕或〔-2,1〕.此题应选A .1A 1E 1D 1C 1B P CBA D图1图2xy EFO说明:在直角坐标系中放大或缩小图形,可以将一个多边形的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乘以k 〔或除以k 〕,所得新多边形与原多边形是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专题训练:1.如图3,电影胶片上每一个图片的规格为3.5 cm×3.5 cm ,放映屏幕的规格为2 m×2 m ,假设放映机的光源S 距胶片20 cm ,那么光源S 距屏幕 ,米时,放映的图象刚好布满整个屏幕.2.如图4,△ABC 与△A′B′C′是位似图形,且位似比是1:2,假设AB =2cm ,那么A′B′是 cm ,并在图中画出位似中心O .3.如图5,四边形木框ABCD 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是四边形A ’B ’C ’D ’,假设AB ∶A ’B ’=1∶2,那么四边形ABCD 的面积∶四边形A ’B ’C ’D ’的面积为〔 〕.A .4∶1 B.2∶1 C.1∶2 D .1∶4参考答案1.780; 2.4cm ; 3.D 图5DA BCD ’B ’C ’A ’灯泡图3′A BC AB C′ ′图4。
第四章测试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 C A D B C C C A C1.下列形状分别为正方形、矩形、正三角形、圆的边框,其中不一定是相似图形的是( )2.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交通地图上,玉林到灵山的长度约为 23.6cm ,则它的实际长度约为( )A.0.118km B.1.18km C.118km D.1180km3.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D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为( )A.2:1B.3:1C.4:3D.3:24.在△ABC 中,D 是AB 中点,E 是AC 中点,若△ADE 的面积是3,则△ABC 的面积是 ( )A.3 B.6 C.9 D.125.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B 边上,过点 D 作DE ∥BC 交AC 于点E,DF ∥AC 交BC 于F,若AE:DF=2:3,则BF:BC 的值是 ( )A. 23 B. 35 C. 12D. 25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如果∠ADC=∠BAC,那么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DC 和△BAC 相似的是 ( )A.∠DAC=∠ABC B. AC 是∠BCD 的平分线 C.AC²=BC ⋅CD D.ADAB =DCAC7. 若△ABC 的各 边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得到△A ₁B ₁C 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C 与△A ₁B ₁C ₁的对应角不相等 B.△ABC 与△A ₁B ₁C ₁不一定相似C.△ABC 与△A ₁B ₁C ₁的相似比为1:2 D.△ABC 与△A ₁B ₁C ₁的相似比为2:18.如图,点 E 是▱ABCD 的边 BC 延长线上的一点,AE 和CD 交于点G ,AC 是▱ABCD 的对角线,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 )A.2 对B.3 对C.4 对D.5 对9.如图,已知E(-4,2),F(--2,--2),以O 为位似中心,把△EFO 缩小到原来的 12,则点E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A.(2,一1)或(-2,1)B.(8,一4)或(一8,4)C.(2,-1)D.(8,-4)10.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 、F 分别在边AD 和CD 上,AF ⊥BE,垂足为G,若 AEED =2,则 AGGF 的值为( )A. 45B. 56C.67D.78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若△ABC ∽△A'B'C',且相似比为3:5,已知△ABC 的周长为21,则△A'B'C'的周长为 .12.如图是一架梯子的示意图,其中 AA₁‖BB₁‖CC₁‖DD₁,且AB=BC=CD.为使其更稳固,在A ,D ₁间加绑一条安全绳( 线段AD ₁),量得 AE=0.4m,则 AD₁= m13.如图,阳光通过窗口照到室内,在地上留下3m 宽的亮区.已知亮区一边到窗下的墙角的距离CE=7m ,窗口高AB=1.8m,那么窗口底边离地面的高BC 等于 m.14.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则△ABC 与△CDE 的面积比为 .1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F 是CD 上一点,且 CF =14CD,下列结论:①∠BAE=30°,②△ABE ∽△ECF,③AE ⊥EF,④△ADF ∽△ECF.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序号).三、解答题(本大题8个小题,共75 分)16.(8分)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AB =3,BC =4,AC =5,A 'B '=12,B 'C '=16,C 'A '=2017.(9分)如图,D 是△ABC 的边AC 上的一点,连接BD,已知∠ABD=∠C,BC=6,BD=4,如果△ABD 的面积为4,求△BC D 的面积.18.(9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1,3),B(4,1),C(1,1).(1)画出△ABC 关于x 轴成轴对称的△A ₁B ₁C ₁;(2)画出△ABC 以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1:2的△A ₂B ₂C ₂.19.(9分)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F ⊥BC 交BD 于E,交 BC 于F.求证: AD 2=12DE ⋅DB.20.(10分)周末,小华和小亮想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量家门前小河的宽.测量时,他们选择了河对岸边的一颗大树,将其底部作为点 A,在他们所在的岸边选择了 B,使得AB与河岸垂直,并在B点竖起标杆BC,再在AB 的延长线上选择点 D 竖起标杆DE,使得点 E 与点C、A共线.已知:CB⊥AD,ED⊥AD,测得 BC=1m,DE=1.5m,BD=8.5m,测量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根据相关测量信息,求河宽 AB.21.(10分)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 DA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 EC 交AB 于 P.(1)写出图中的三对相似三角形(不添加辅助线);(2)请在你所写的相似三角形中选一对,说明相似的理由.22.(10分)阅读与计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问题.角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则ABAC =BDCD.下面是这个定理的部分证明过程.证明:如图2,过点C作CE∥DA,交 BA的延长线于点 E⋯任务:(1)请按照上面的证明思路,写出该证明过程的剩余部分;(2)如图3,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AB=5cm ,AC=4 cm,BC=7 cm.求 BD的长.23.(10分)在矩形 ABCD中,点 E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连接 DE,过点 E 作EF⊥DE 交AB 于点 F.(1)如图1,当DE=DA时,求证:AF=EF;(2)如图2,点E 在运动过程中,DEEF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第四章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B2、C3、A4、D5、B6、C7、C8、C9、A 10、C 二、填空题11、35 12、1.2m 13、2.4m 14、4:1 15、②③三、解答题16、解:相似,理由: ∵AB A 'B '=312=14,BC B 'C '=416=14,AC A 'C '=520=14,∴ABA 'B'=BCB 'C '=ACA 'C ',∴ABC ∽A 'B 'C '.17、解:∵∠ABD=∠C,又∠A=∠A,∴△ABD ∽△ACB,S ABD S ACB=(BD CB )2=(46)2=49,18、解:如图所示19、证明:连接AC 交 BD 于点O,∵四边形ABCD 为菱形,∴AC ⊥BD,BO=OD,∵AE ⊥AD,∴△AOD ∽△EAD, ∴AD OD=ED AD,∴A D 2=ED ⋅OD,即 A D 2=12DE ⋅DB.20、解:∵CB ⊥AD,ED ⊥AD, ∴∠CBA =∠EDA =90°.∵∠CAB=∠EAD, ∴ABCOADE,∴AB AD=BC DE,∴AB AB +8.5=11.5,∴AB =17,.∴河宽为17m.21、解:(1)△EAP ∽△CBP,△AEP ∽△DEC,△BCP ∽△DEC.(2)选. △EAPO △CBP,理由如下:在▱ABCD 中AD ∥BC,∴∠EAP=∠B.又∵∠APE=∠BPC,∴△EAP ∽△CBP.22、解:(1)证明:如图2,过点C作CE∥DA,交BA的延长线于点E, ∵CEDA,∴BDCD =BAEA,∠CAD=∠ACE,∠BAD=∠E,∵AD平分∠BAC,∴∠BAD=∠CAD, ∠ACE=∠E,∴AE=AC,∴ABAC =BDCD;(2)∵AD是角平分线, ∴ABAC =BDCD,AB=5 cm,AC=4 cm,BC=7 cm, C.54=BD7−BD,解得BD=359cm.23、解:(1)证明:如图,连接 DF,在矩形ABCD 中,∠DAF=90°,又∵DE⊥EF,∴∠DEF=90°,∵AD=DE,DF=DF,∴Rt△DAF≌Rt△DEF(HL),∴AF=EF;(2)DEEF 的值不变.如图,过点E作EM⊥AD于点M,过点E 作EN⊥AB 于点 N,∵EM∥CD,EN∥BC,∴EMCD =AEAC,ENBC=AEAC,∴EMEN=CDBC,∵∠DEF=∠MEN=90°,∴∠DEM=∠FEN,又·∴∠DME=∠ENF=90°,∴△DME⊗△FNE,∴DEEF =EMEN,∴DEEF=CDBC,∵CD 与BC 的长度不变, ∴DEFF的长度不变.。
HM GFNCBA ED 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6.6图形的位似一、选择题1.若两个图形位似,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图形的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B.两个图形上的对应线段必平行C.两个图形上的对应线段之比等于位似比D.每对对应点所在直线交于同一点2.下列关于位似图形的表述:①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②位似图形一定有位似中心;③如果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④位似图形上任意两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③④3.如图,正五边形FGHMN是由正五边形ABCDE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若AB∶FG=2∶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DE=3MN B.3DE=2MN C.3∠A=2∠F D.2∠A=3∠F 4.如图,点P(8,6)在△ABC的边AC上,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ABC缩小到原来的,得到△A′B′C′,点P在A′C′上的对应点P′的的坐标为()A.(4,3) B.(3,4)C.(5,3)D.(4,4)第3题第4题第5题5.如图,BC∥D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个三角形是位似图形B.点A是两个三角形的位似中心C.B与D,C与E是对应位似点D.AE:AD是相似比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是线段AB上一点,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把△AOB放大到原来的两倍,则点P对应点的坐标为()A.(2,﹣4)B.(2,﹣4)或(﹣2,4)C.(,﹣1)D.(,﹣1)或(﹣,1)7.已知下列四种变化:①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②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③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④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横坐标不变.若将函数y=x2+1图象上的所有点都经过三次变化得到函数y=x2+x的图象,则这三次变化的顺序可以是()A.③→④→①B.③→①→②C.④→②→①D.①→④→②8.如图,△DEF和△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点D,E,F,分别是OA,OB,OC的中点,若△ABC的面积是8,△DEF的面积是()A.2B.4C.6D.8二、填空题9.如果两个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长分别为3cm和5cm,且较小图形的周长为36cm,则较大图形的周长为______.10.如果把直角坐标系内多边形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均乘以2,则所得多边形与原多边形是______,它们的面积之比为______。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位似》同步题型分类练习题(附答案)一.位似变换1.如图,已知△ABC与△DEF位似,位似中心为O,且△ABC的面积与△DEF的面积之比是16:9,则AO:AD的值为()A.4:7B.4:3C.6:4D.9:5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点A,B,E在x轴上,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则F点坐标为()A.(16.5,9)B.(18,12)C.(16.5,12)D.(16,12)3.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以点O为位似中心,能够与四边形ABCD是位似图形的为()A.四边形NGMF B.四边形NGME C.四边形NHMF D.四边形NHME 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0),B(0,2),C(﹣2,1),以A为位似中心,把△ABC在点A同侧按相似比1:2放大,放大后的图形记作△A'B'C',则C'的坐标为()A.(﹣6,2)B.(﹣5,2)C.(﹣4,2)D.(﹣3,2)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与矩形EFGO位似,矩形ABCD的边CD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4,4),矩形EFGO的两边都在坐标轴上,且点F的坐标为(2,1),则矩形ABCD与EFGO的位似中心的坐标是.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正半轴上,且OA=4,∠BOA=30°,∠B=90°,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AOB放大,使相似比为2:1,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0,2),C、D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C(0,﹣1)、D(2,﹣1).若线段AB和线段CD是位似图形,且位似中心在y轴上,则位似中心的坐标为.8.《墨子•天文志》记载:“执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度方知圆,感悟数学之美.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以它的对角线的交点为位似中心,作它的位似图形A'B'C'D',若A'B':AB=2:1,则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的周长为.9.如图,△ABC与△A1B1C1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1:2,则点A(1,2)在第一象限的对应点A1的坐标是.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以点O为位似中心,△A1B1C1和△ABC 相似比为2:1,在网格中画出新图象△A1B1C1,若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请写出A1,B1,C1的坐标.11.如图所示,由位似的正△A1B1C1,正△A2B2C2,正△A3B3C3,…正△A n B n∁n组成的相似图形,其中第一个△A1B1C1的边长为1,点O是B1C1中点,A2是OA1的中点,A3是OA2的中点…A n是OA n﹣1的中点,顶点B2,B3,…,B n.C2,C3,…,∁n都在B1C1边上.(1)试写出△A10B10C10和△A7B7C7的相似比和位似中心;(2)求出第n个三角形△A n B n∁n(n≥2)的周长.12.如图,△ABC中,P′是边AB上一点,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点Q',M'在边BC上,点N′在△ABC内.连接BN′,并延长交AC于点N,过点N作NM⊥BC于点M,NP⊥MN交AB于点P,PQ⊥BC于点Q.(1)求证:四边形PQMN为正方形;(2)若∠A=90°,AC=1.5m,△ABC的面积=1.5m2.求PN的长.13.(1)对数轴上的点P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表示的数乘以,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的对应点P′.点A,B在数轴t,对线段AB上的每个点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线段A′B′,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如图1,若点A表示的数是﹣3,则点A′表示的数是,若点B′表示的数是2,则点B表示的数是;已知线段AB上的点E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E'点E重合,则点E表示的数是.(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C的顶点A(﹣2,0),B(2,0),C(2,4),对△ABC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个实数a,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m单位,再向上平移n个单位(m>0,n>0),得到△A′B′C′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1,2),B′(3,2).△ABC内部是否存在点F,使得点F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与点F重合,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L:y=﹣x2+x+2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求A、B、C三点的坐标;(2)连接AC、BC,以点C为位似中心,将△ABC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1B1C,其中点A1、B1分别是点A、B的对应点,如何平移抛物线L才能使其同时经过点A1、B1,求出所有的平移方式.二.作图-位似变换15.如图所示△DEF是△ABC位似图形的几种画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4B.3C.2D.1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O(0,0),A(6,0),B(0,8),以某点为位似中心,作出与△AOB的位似比为k的位似△CDE,则位似中心的坐标和k的值分别为()A.(0,0),2B.(2,2),C.(2,2),2D.(1,1),17.如图,在坐标系中,以A(0,2)为位似中心,在y轴右侧作△ABC放大2倍后的位似图形△AB'C',若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m,n),则点C的坐标为()A.(m,n+3)B.(m,n﹣3)C.(m,n+2)D.(m,n﹣2)18.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OB缩小后得到△COD,使△COD∽△AOB,且相似比为,已知点A(3,6),则点C的坐标为.19.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2倍得到△A'B'C'',①AB∥A'B';②△ABC∽△A'B'C';③AO:AA'=1:2;④点C、O、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则以上四种说法正确的是.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CB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且OA =2.OC=1,则矩形AOCB的对称中心的坐标是;在第二象限内,将矩形AOCB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倍,得到矩形A1OC1B1,再将矩形A1OC1B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倍,得到矩形A2OC2B2,…,按此规律,则矩形A4OC4B4的对称中心的坐标是.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2,﹣5),若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作△ABC的位似图形△A1B1C1,使△ABC与△A1B1C1的位似比为2:1,且点A1和点A 不在同一象限内,则点A1的坐标为.22.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网格线的交点)上.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A1B1C1,使它与△ABC的相似比为2,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是.2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1,0),B(3,1),C (2,3).请在所给直角坐标系中按要求画图和解答下列问题:(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原点的另一侧画出△ABC的位似三角形△DEF,△ABC 与△DEF的位似比为;(2)如果△A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a,b),请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网格中,将△ABC进行位似变换得到△A1B1C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位似中心;(2)设点P(a,b)为△ABC内一点,确定点P在△A1B1C1内的对应点P1的坐标.25.如图,小明在学习图形的位似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ABC的位似图形△A1B1C1.(1)在图中标出△ABC和△A1B1C1的位似中心M点的位置并写出M点的坐标.(2)若以点A1为位似中心,请你帮小明在图中画出△A1B1C1的位似图形△A2B2C2,且△A1B1C1与△A2B2C2的位似比为2:1.(3)直接写出(2)中C2点的坐标.26.如图,△ABC三个顶点分别为A(0,﹣3),B(3,﹣2),C(2,﹣4),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1)画出△ABC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A1B1C1;(2)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网格中画出△A2B2C2,使得△A2B2C2与△ABC位似,且△A2B2C2与△ABC的位似比为2:1,并写出A2的坐标.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1)、B(﹣3,2)、C(﹣1,4).(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二象限内画出将△ABC放大为原来的2倍后的△A1B1C1.(2)画出△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2B2C2.28.如图所示,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B'C'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画出位似中心点O;(2)直接写出△ABC与△A′B′C′的位似比;(3)以位似中心O为坐标原点,以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直接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参考答案一.位似变换1.解:∵△ABC与△DEF位似,∴△ABC∽△DEF,AC∥DF,∵△ABC的面积与△DEF的面积之比是16:9,∴=,∵AC∥DF,∴△AOC∽△DOF,∴==,∴AO:AD=4:7,故选:A.2.解:∵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即==,解得:EF=12,OB=4,∴F(16,12).故选:D.3.解:如图,四边形ABCD的位似图形是四边形NGMF.故选:A.4.解:∵以A为位似中心,把△ABC按相似比1:2放大,放大后的图形记作△AB'C',∴AC=AC′,∴点C是线段AC′的中点,∵A(1,0),C(﹣2,1),∴C'的坐标为(﹣5,2).故选:B.5.解:连接BF交y轴于点P,∵C和F是对应点,∴点P为位似中心,由题意得,GF=2,AD=4,GC=4﹣1=3,∵BC∥GF,∴△BPC∽△FPG,∴=,即=2,解得,GP=1,∴OP=2,∴位似中心的坐标是(0,2),故答案为:(0,2).6.解:作BE⊥OA于E,则∠BEO=90°,∵∠ABO=90°,∠BOA=30°,∴OB=OA•cos30°=4×=2,∴BE=OB=,OE=OB•cos30°=2×=3,∴点B的坐标为:(3,),∵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AOB放大,使相似比为2:1,∴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3×2,×2),即(6,2),故答案为:(6,2).7.解:连接AD交BC于E,则点E为位似中心,∵A(﹣1,2)、B(0,2),C(0,﹣1)、D(2,﹣1).∴AB=1,CD=2,BC=3,∵线段AB和CD是位似图形,∴AB∥CD,∴=,即=,解得BE=1,∴OE=OB﹣BE=1,∴位似中心点E的坐标为(0,1),故答案为:(0,1).8.解:如图,连接B′D′.设B′D′的中点为O.∵正方形ABCD∽正方形A′B′C′D′,相似比为1:2,又∵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A′B′=A′D′=4,∵∠B′A′D′=90°,∴B′D′=A′B′=4,∴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的周长=4π,故答案为:4π.9.解:∵△ABC与△A1B1C1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1:2,∵A(1,2),点A(1,2)在第一象限的对应点是A1,∴点A1的坐标为:(2,4).故答案为:(2,4).10.解:如图,△A1B1C1即为所求,A1(0,8),B1(6,6),C1(6,2).11.解:(1)∵△A1B1C1的边长为1,点O是B1C1中点,A2是OA1的中点,∴正△A2B2C2的边长为,正△A3B3C3的边长为()2,正△A10B10C10和的边长为()9,正△A7B7C7的边长为()6,∴正△A10B10C10和正△A7B7C7的相似比==;它们的位似中心为点O;(2)∵第n个三角形△A n B n∁n(n≥2)的边长为()n﹣1,∴第n个三角形△A n B n∁n(n≥2)的周长为.12.(1)证明:∵NM⊥BC,NP⊥MN,PQ⊥BC,∴四边形PQMN为矩形,∵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PN∥P′N′,∴=,∵MN∥M′N′,∴=,∴=,而P′N′=M′N′,∴PN=MN,∴四边形PQMN为正方形;(2)解:作AD⊥BC于D,AD交PN于E,如图,∵△ABC的面积=1.5,∴AB•AC=1.5,∴AB=2,∴BC==2.5,∵BC•AD=1.5,∴AD==,设PN=x,则PQ=DE=x,AE=﹣x,∵PN∥BC,∴△APN∽△ABC,∴=,即=,解得x=,即PN的长为m.13.解:(1)点A′:﹣3×+1=﹣1+1=0,设点B表示的数为a,则a+1=2,解得a=3,设点E表示的数为b,则b+1=b,解得b=;故答案为:0,3,;(2)根据题意,得:,解得:,设点F的坐标为(x,y),∵对应点F′与点F重合,∴x+2=x,y+2=y,解得x=y=4,所以,点F的坐标为(4,4),∵点F的坐标为(4,4)不在△ABC内,故△ABC内部不存在点F,使得点F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与点F重合.14.解:(1)在y=﹣x2+x+2中,令y=0,即0=﹣x2+x+2,解得:x1=2,x2=﹣1,∴A(﹣1,0),B(2,0),令x=0,即y=2,∴C(0,2);(2)如图,当抛物线经过A1(2,6),B1(﹣4,6)时,设抛物线的解析式,y=﹣x2+bx+c,则有,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14=﹣(x+1)2+15,当抛物线经过A2(﹣2,﹣2),B2(4,﹣2)时,同法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6=﹣(x﹣1)2+7.∵原来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1=,15﹣=,∴原来抛物线向左平移,再向上平移单位得到y=﹣x2﹣2x+14.1﹣=,7﹣=,原来抛物线向右平移单位,再向上平移单位得到y=﹣x2+2x+6.二.作图-位似变换15.解:第一个图形中的位似中心为A点,第二个图形中的位似中心为AD与BC的交点,第三个图形中的位似中心为O点,第四个图形中的位似中心为O点.故选:A.16.解:如图所示:位似中心F的坐标为:(2,2),k的值为:=.故选:B.17.解: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DD′,作CD⊥DD′于D,作C′D′⊥DD′于D′,设C(x,y),则CD=y﹣2、AD=﹣x,C′D′=2﹣n,AD′=m,∵△AB′C′与△ABC的位似比为2:1,∴==,即==,解得:x=﹣m,y=﹣n+3,∴点C的坐标为(﹣m,﹣n+3),故选:A.18.解:由题意得,点A与点C是对应点,△AOB与△COD的相似比是3,∴点C的坐标为(3×,6×),即(1,2),当点C值第三象限时,C(﹣1,﹣2)故答案为:(1,2)或(﹣1,﹣2).19.解:∵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2倍得到△A'B'C'',∴AB∥A'B,△ABC∽△A'B'C';AO:AA'=2:1;点C、O、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①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20.解:∵OA=2.OC=1,∴B(﹣2,1),∴矩形AOCB的对称中心的坐标为(﹣1,),∵将矩形AOC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倍,得到矩形A1OC1B1,∴B1(﹣3,),同理可得B2(﹣,),B3(﹣,),B4(﹣,),∴矩形A4OC4B4的对称中心的坐标是(﹣,).故答案为(﹣1,),(﹣,).21.解:在同一象限内,∵△ABC与△A′B′C′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其中相似比是2:1,A坐标为(2,﹣5),∴则点A′的坐标为:(1,﹣2.5),不在同一象限内,∵△ABC与△A′B′C′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其中相似比是2:1,A坐标为(2,﹣5),∴则点A′的坐标为:(﹣1,2.5),故答案为:(﹣1,2.5).22.解:如图所示:△A1B1C1和△A′B′C′与△ABC的相似比为2,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是:(4,2)或(﹣4,﹣2).故答案为:(4,2)或(﹣4,﹣2).23.解:(1)如图,△DEF即为所求;(2)M′(﹣2a,﹣2b).故答案为:﹣2a,﹣2b.24.解:(1)如图点O即为位似中心;(2)设点P(a,b)为△ABC内一点,则点P在△A1B1C1内的对应点P1的坐标(2a,2b).25.解:(1)如图,点M为所作,M点的坐标为(0,2);(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3)C2(﹣4,2).26.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A2的坐标(﹣2.,﹣2).27.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28.解:(1)如图,(2)2:1,(3)A′(﹣6,0),B′(﹣3,2),C′(﹣4,4).。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第8节图形的位似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如图,△ABC经过位似变换得到△DEF,点O是位似中心且OA=AD,则△ABC与△DEF 的面积比是()A.1:8B.1:6C.1:4D.1:2答案:C解析:解答:∵△ABC经过位似变换得到△DEF,点O是位似中心且OA=AD,∴AC∥DF,∴△OAC∽△ODF,∴AC:DF=OA:OD=1:2,∴△ABC与△DEF的面积比是1:4.故选:C.分析:先由已知条件及位似图形的性质,得AC∥DF,求得AC:DF=OA:OD=1:2,再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得△ABC与△DEF的面积比.掌握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其对应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如图,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点A的坐标为(1,0),则E点的坐标为()A.(-2,0)B.(-1.5,-1.5)C.(-2,-2)D.(-2,-2)答案:C解析:解答:∵正方形OABC,点A的坐标为(1,0),∴B点坐标为:(1,1),∵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E点的坐标为:(-2,-2).故选:C.分析:首先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点坐标,然后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将B点横纵坐标都乘以-2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得出E点与B点坐标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点A的坐标是(2,1),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图像与原图形的位似比为2,则点'A的坐标为()A.(1,12)B.(4,2)C.(1,12)或(-1,-12)D.(4,2)或(-4,-2)答案:D解析:解答:如图,则点A 的坐标为(4,2)或(-4,-2).故选:D.分析:先由已知条件画出符合条件的两个图形,再根据图中点的位置写出坐标.此题考查了位似的相关知识,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4.如图,在3×3正方形网格中,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给出下列命题:①一定存在全等的两个格点三角形②一定存在相似且不全等的两个格点三角形③一定存在两个格点三角形是位似图形④一定存在周长和面积均为无理数的格点三角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得如图所示:△FBG≌△AFH,①正确;△ABC∽△FBC,但两者不全等,②正确;△ABC与△DBE位似,③正确;因为可以得到格点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整数,所以面积无法得到是无理数的格点三角形,④错误;故选:B.分析:根据题意,先在图中作出三角形,再分析得到答案.此题考查了位似、全等、相似的相关知识,注意三者的区别与联系.5.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B.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而且位似比等于相似比C.利用位似变换只能放大图形,不能缩小图形D.利用位似变换只能缩小图形,不能放大图形答案:B解析:解答:相似图形对应点的连线不一定都经过同一点,所以不一定是位似图形,故选项A错误;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而且位似比等于相似比,故选项B正确;利用位似变换能放大图形,也能缩小图形,故C和D选项错误.故选:B.分析:如果相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并且位似比等于相似比,也能扩大原有图形,也能缩小原有图形.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但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6.如图,线段CD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C(1,2)、D(2,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线段CD放大得到线段AB,若点B坐标为(5,0),则点A的坐标为()A.(2,5)B.(2.5,5)C.(3,5)D.(3,6)答案:B解析:解答:∵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CD放大得到线段AB,∴B点与D点是对应点,则位似比为:5:2,∵C(1,2),∴点A的坐标为:(2.5,5)故选:B.分析: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结合对应点坐标与位似比的关系得出A点坐标.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位似比与对应点坐标的关系.7.如图,△OAB与△O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1:2,∠OCD=90°,CO=CD.若B(1,0),则点C的坐标为()A.(1,2)B.(1,1)C.(-2,-2)D.(2,1)答案:B解析:解答:∵∠OAB=∠OCD=90°,AO=AB,CO=CD,等腰Rt△OAB与等腰Rt△OCD是位似图形,点B的坐标为(1,0),∴BO=1,则AO=AB=22,∴A(12,12),∵等腰Rt△OAB与等腰Rt△OCD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点C的坐标为(1,1).故选:B.分析:先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点坐标,再利用位似是特殊的相似求得答案.若两个图形△ABC和△A′B′C′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是k,△ABC上一点的坐标是(x,y),则在△A′B′C′中,它的对应点的坐标是(kx,ky)或(-kx,ky).8.已知△ABC与△DEF是关于点P的位似图形,它们的对应点到P点的距离分别为3cm 和4cm,则△ABC与△DEF的面积比为()A.3:4B.3:7C.9:16D.9:49答案:C解析:解答:∵△ABC与△DEF是关于点P的位似图形,它们的对应点到P点的距离分别为3cm和4cm,∴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得△ABC与△DEF的位似比为:3:4,△ABC∽△DEF,∴△ABC与△DEF的相似比为:3:4,∴△ABC与△DEF的面积比为9:16.故选:C.分析:由△ABC与△DEF是关于点P的位似图形,它们的对应点到P点的距离分别为3cm 和4cm,得△ABC∽△DEF,且相似比为3:4,再由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得△ABC与△DEF的面积比.此题考查了位似的相关知识,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其对应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如图,△DEF与△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D、E、F分别是OA、OB、OC 的中点,则△DEF与△ABC的面积比是()A.1:6B.1:5C.1:4D.1:2答案:C解析:解答:∵△DEF与△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D、E、F分别是OA、OB、OC的中点,∴两图形的位似之比为1:2,则△DEF与△ABC的面积比是1:4.故选:C.分析:根据两三角形为位似图形,且点O是位似中心,D、E、F分别是OA、OB、OC的中点,求出两三角形的位似比,根据面积之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求出面积之比.熟练掌握: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其对应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似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B.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C.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不只有一个D.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答案:D解析:解答:∵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但不一定相等,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平移图形是全等图形,也没有位似中心.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正确答案为D.故选:D.分析:根据性质可知,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但不一定相等,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平移图形是全等图形,也没有位似中心.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由此得到正确答案.11.如图,正五边形FGHMN是由正五边形ABCDE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若AB:FG=2: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DE=3MNB.3DE=2MNC.3∠A=2∠FD.2∠A=3∠F答案:B解析:解答:∵正五边形FGHMN和正五边形ABCDE位似,∴DE:MN=AB:FG=2:3,∴3DE=2MN.故选:B.分析:位似是特殊的相似,相似图形对应边的比相等.根据相似多边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DE:MN=2:3即可求解.12.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E(-4,2),F(-1,-1),以O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2:1把△EFO缩小,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A.(2,-1)或(-2,1)B.(8,-4)或(-8,4)C.(2,-1)D.(8,-4)答案:A解析:解答:∵E(-4,2),位似比为1:2,∴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2,-1)或(-2,1).故选:A.分析:注意位似的两种位置关系,利用位似比为1:2,可求得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2,-1)或(-2,1).此题考查了位似的相关知识,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13.如图,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2),(-2,3),(-1,0),把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点'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B C与△ABC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是点(1,0)B.△'''A B C与△ABC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是点(0,0)C.△'''A B C与△ABC是相似图形,但不是位似图形D.△'''A B C与△ABC不是相似图形答案:B解析:解答:∵△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2),(-2,3),(-1,0),把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点'A,'B,'C的坐标分别为(2,4),(-4,6),(-2,0)∴直线AA′,BB′,CC′得解析式分别为y=2x,y=-32x,y=0∴对应点的连线交于原点∴△'''A B C与△ABC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是点(0,0)故选:B.分析:由已知条件△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2),(-2,3),(-1,0),把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求得直线AA′,BB′,CC′得解析式分别为y=2x,y=-32x,y=0,可知△'''A B C与△ABC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是点(0,0).此题考查了位似的相关知识,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14.下列3个图形中是位似图形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C解析:解答: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可知: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共线),所以位似图形的是第1个和第3个.故选:C.分析: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共线),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正确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如图,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图形,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点A的坐标为(0,1),则点E的坐标是()A.(-1.4,-1.4)B.(1.4,1.4)C.(-2,-2)D.(2,2)答案:D解析:解答:∵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OA:OD=1:2,∵点A的坐标为(0,1),即OA=1,∴OD=2,∵四边形ODEF是正方形,∴DE=OD=2.∴E点的坐标为:(2,2).故选:D.分析:根据题意可得OA :OD =1:2,由点A 的坐标为(1,0),可求得OD 的长,再由正方形的性质,可求得E 点的坐标.此题考查了位似变换的性质与正方形的性质.二、填空题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和△A BC '''是以坐标原点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点B (3,1),'B (6,2).若△ABC 的面积为m ,则△'''A B C 的面积(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是答案:4m解析:解答:∵△ABC 与△A BC '''的相似比为1:2∴'''14ABC A B C S S ∆∆=,∴'''14A B C m S ∆= ∴'''4A B C S m ∆=故答案为:4m .分析:利用位似是特殊的相似,利用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得出即可.此题考查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7.如图,已知E (-4,2),F (-1,-1),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2:1把△EFO 缩小,则E 点对应点E '的坐标为答案:(2,-1)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是E (-4,2)的坐标同时乘以12-, 所以点E '的坐标为(2,-1).故答案为:(2,-1).分析:以O 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2:1,把△EFO 缩小,结合图形得出,则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是E (-4,2)的坐标同时乘以12-,而得到的点E '的坐标为(2,-1).关于原点成位似的两个图形,若位似比是k ,则原图形上的点(x ,y ),经过位似变化得到的对应点的坐标是(kx ,ky )或(-kx ,-ky ).18.△ABC 与△A ′B ′C ′是位似图形,且△ABC 与△'''A B C 的位似比是1:2,已知△ABC 的面积是3,则△'''A B C 的面积是答案:12解析:解答:∵△ABC 与△'''A B C 是位似图形,且△ABC 与△'''A B C 的位似比是1:2,△ABC 的面积是3,∴△ABC 与△'''A B C 的面积比为:1:4,则△'''A B C 的面积是:12.故答案为:12.分析:利用位似图形的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性质,利用位似图形的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得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P (4,6)为位似中心,把△ABC 缩小得到△DEF ,若变换后,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D 、E ,则点C 的对应点F 的坐标应为答案:(4,4)解析:解答:∵△DEF ∽△ABC ,且F 点在CP 的连线上,∴可得F 点位置如图所示:故P 点坐标为(4,4).故答案为:(4,4)分析:根据两个图形必须是相似形;②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即可得出F 点的坐标.此题考查位似的定义,注意掌握两位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这一点就是位似中心.20.如图,已知两点A (6,3),B (6,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3把线段AB 缩小,则点A 的对应点坐标是答案:(2,1)或(-2,-1)解析:解答:如图所示:∵A (6,3),B (6,0)两点,以坐标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3,∴A '、A "的坐标分别是A '(2,1),A "(-2,-1).故答案为:(2,1)或(-2,-1).分析:易得线段AB 垂直于x 轴,根据所给相似比把各坐标都除以3或-3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图形变换,用到的知识点为:各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比也等于相似比.三、解答题21.如图,△ABC 与△A ′B ′C ′是位似图形,且顶点都在格点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 求△ABC 与△A ′B ′C ′的面积比.答案:14解析:解答:∵由已知条件可知ABC S ∆∽'''A B C S ∆∴'''22 211 424ABCA B CSS∆∆⎛⎫⎛⎫===⎪ ⎪⎝⎭⎝⎭.分析:已知△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顶点都在格点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根据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计算求解.22.一般的室外放映的电影胶片上每一个图片的规格为3.5cm×3.5cm,放映的银幕规格为2m×2m,若影机的光源距胶片20cm时,问银幕应在离镜头多远的地方,放映的图象刚好布满整个银幕?答案:807m解析:解答:如图,O为位似中心,先计算位似比K=200400=3.57.设银幕距镜头x cm,则400207x=,解得:x=80007.答:银幕应在离镜头807m,放映的图象刚好布满整个银幕.分析:由题意可知此题可以利用位似知识来解答,先根据胶片和银幕边之比,求出位似比,再借助位似比求得问题的答案.23.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3,0)、C(0,0)(1)请直接写出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A的坐标;答案:(-1,-2)(2)以C 为位似中心,在x 轴下方作△ABC 的位似图形111A B C ∆,使放大前后位似比为1:2,请画出图形,并求出111A B C ∆的面积;答案:12解析:解答:(1)∵点A 的坐标为(-1,2),∴点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A 的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2,∴点A '的坐标为(-1,-2);(2)111A B C ∆的面积=12×6×4=12.分析:(1)已知点A 的坐标,点A 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即得点'A 的坐标;(2)连接AC 延长到'A 使1A C =2AC ,延长BC 到1B ,使1B C =2BC ,点1C 的对应点为C ,顺次连接各点即可;111A B C ∆的面积=12×底边×高. 24.如图,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 B C D ''''位似,位似比1k =2,四边形A ′B ′C ′D ′和四边形A B C D """"位似,位似比2k =1.四边形A B C D """"和四边形ABCD 是位似图形吗?位似比是多少?答案: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12解析:解答:∵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 B C D ''''位似,∴四边形ABCD ∽四边形A B C D ''''.∵四边形A B C D ''''和四边形A B C D """"位似,∴四边形A B C D ''''∽四边形A B C D """".∴四边形A B C D """"∽四边形ABCD .∵对应顶点的连线过同一点,∴四边形A B C D """"和四边形ABCD 是位似图形.∵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 B C D ''''位似,位似比1k =2,四边形A B C D ''''和四边形A B C D """"位似,位似比2k =1,∴四边形A B C D """"和四边形ABCD 的位似比为12. 分析:此题考查位似图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因为位似图形是特殊的相似图形,四边形A B C D """"和四边形ABCD 位似,所以四边形A B C D """"∽四边形ABCD ;相似具有传递性,可得四边形A B C D """"∽四边形ABCD ;因为位似比等于相似比,所以求得四边形A B C D """"和四边形ABCD 的位似比.25.如图,△ABC 中,A 、B 两点在x 轴的上方,点C 的坐标是(-1,0).以点C 为位似中心,在x 轴的下方作△ABC 的位似图形''A B C ∆,并把△ABC 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B 的对应点'B 的横坐标是2,求点B 的横坐标.答案:−2.5解析:解答:过点B 、'B 分别作BD ⊥x 轴于D ,'B E ⊥x 轴于E ,∴∠BDC =∠'B EC =90°.∵△ABC 的位似图形是''A B C ∆,∴点B 、C 、'B 在一条直线上,∴∠BCD =∠'B CE ,∴△BCD ∽△'B CE .∴CD BC CE B C'=, 又∵1=2BC B C ', ∴12CD CE =, 又∵点'B 的横坐标是2,点C 的坐标是(-1,0),∴CE=3,∴CD=1.5.∴OD=2.5,∴点B的横坐标为−2.5.分析:过B和'B向x轴引垂线,构造相似比为1:2的相似三角形,那么利用相似比和所给B 的横坐标即可求得点B的横坐标.难点是利用对应点向x轴引垂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关键是利用相似比解决问题.。
27.3 《位似图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
B.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
C.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D.位似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必相互平行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 DE∥BC,则△ ADE是△
ABC放大后的图形
B. 两位似图形的面积之比等于位似比
C. 位似多边形中对应对角线之比等于位似比
D. 位似图形的周长之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
3.如图,点D,E,F分别是△ABC ( AB AC ) 各边的中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D 平分 BAC
B. EF 1 BC 2
C. EF 与 AD 互相平分
D. △DEF是△ ABC的位似图形
A
A
A E
D
F B C E
B
D C
D E B C
第 3 题
第 6 题第 8 题
4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似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
B.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
C.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不只有一个
D.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
5.将一个菱形放在 2 倍的放大镜下,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菱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
2 倍
B .菱形的角的度数不变
C .菱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2 倍
D .菱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4 倍
6.
如图,已知
BC ∥ DE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两个三角形是位似图形
B
.点
A 是两个三角形的位似中心
C . AE ︰ A
D 是位似比
D
.点
B 与点
E 、点
C 与
点
D 是对应位似点
7. 已知△ ABC ,以点 A 为位似中心,作出△ ADE ,使△ ADE 是△ ABC 放大 2 倍的图形,
这样的图形可以作出 个
(
)
A . 1 个
B .2 个
C . 4 个
D .无数个
8. 如图,以
A 为位似中心, 将△ 放大 2 倍后,得位似图形△ C ,若
S 1 表示△ ADE
ADE
AB
的面积, S 2 表示四边形 DBCE 的面积,则 S 1 : S 2
=
(
)
A . 1 ︰ 2
B .1︰ 3
C . 1︰ 4 D
. 2︰ 3
二、填空题
9. 两个相似多边形,如果它们对应顶点所在的直线
____ ____ ,那么这样的两个
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10.把一个正多边形放大到原来的
2.5 倍,则原图与新图的相似比为 ________.
11. 如果两个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长分别为3cm 和 5cm ,且较小图形周长为 30cm ,则较
大图形周长为
.
12 .如图,点
O 是四边形
ABCD 与 A B C D 的位似中心,则
A B
________ =
AB
________= ________; ABC
________ , OC B ________ .
13.如图,
∥ ,
=2 ,,则
△OCD 与
△ OAB 的位似比是 ________.
DC AB OA OC
D
C
A D F
O
E
A
B
B
C
第 13 题
第 15 题
第 12 题
14.把一个三角形变成和它位似的另一个三角形,若边长缩小了
2 倍,则面积缩小到原
来的
倍.
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F 是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BF 交 于点 ,则
AD DC E
图中的位似三角形共有对.
16.雨后操场,小明从他前面 2 米远的一小块积水中看到了旗杆顶端的倒影,如果旗杆底端到积水的距离为小明眼睛离地面 1.5 米,则旗杆的高度为.
三、解答题
17.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 1 个单位)有一点O 和△ ABC .( 1)请以点O 为位似中心,把△ ABC缩小为原来的一半(不改变方向),得到
△A B C .
( 2)请用适当的方式描述△ A B C的顶点A,B,C的位置.
O
B C
18.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位似,位似比A k12,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位似,位似比k2 1 .四边形″ B″ C″ D″
和四边形 ABCD是位似图形吗?位似比是多少?
19.如图,已知△ABC中, AB=12, BC=8, AC=6,点 D、E 分别在 AB、 AC上,如果以A、
D、 E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A、B、 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且相似比为 1 .
3
(1)根据题意确定D、E的位置,画出简图;
(2)求AD、AE和DE的长.
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间连线为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 ,图中的△ ABC 是格点三角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
点 B 的坐标为(1, 1).
(1)把△ABC向左平移 8 格后得到△A1B1C1,画出△A1B1C1的图形并写出点B1的坐标;
( 2)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后得到△ A2 B2 C ,画出△ A2 B2C 的图形并写出点B2的坐标;
( 3)把△ABC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边长的比为1: 2 ,画出△AB3C3的图形.
y
A
O
x
B C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D 2 . C 3 . A 4 . D 5 . C 6 .C 7 . B 8 . B 二、选择题
9.相交于一点 10 .2︰ 5 11 .50cm 12 .1︰2 13 .
∠ OCB 14 .
1
15 . 3 16 . 15 米
B C C D A D
,∠ A B C ,
BC
CD
AD
4
三、解答题
17 .略
18 .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
1 .
2
=
8
19 .( 1)两种情况,图略; ( 2)第一种情况:
=4, =2, ;第二种情况:
=2,
AE =4,DE=8
.
3
3
1)画图略,点 B 的坐标为(
9, 1 );(2)画图略,点 B 的坐标为(
5,5 );( 3)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