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链》试讲稿,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爱之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爱之链》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培养学生对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爱之链》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探讨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爱之链》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对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运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进行自我反思和价值观的塑造。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情节。
讨论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写作表达: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2 教学手段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爱之链》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投影图片:利用投影仪展示课文的插图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表格:提供讨论表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课文《爱之链》的作者和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情节。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写作表达: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表达。
4.2 教学活动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插图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并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理解题目的解答。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并进行小组分享。
写作表达: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表达,可以是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题目中的解答情况。
《爱之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爱之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分析,深入理解作品;(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作品中所传达的人性美和道德观念;(2)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3)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爱之链》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以简洁、明快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作品通过描绘一个家庭在困境中互相扶持、关爱,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2. 故事情节:故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主人公乔依、他的妻子玛丽和他们的邻居老夫妇之间的关爱与帮助。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乔依无偿帮助了一位故障车辆的陌生人,后来又在家中照顾生病的妻子。
玛丽得知后,决定将家里唯一的暖气片送给邻居老夫妇,以表达感激之情。
老夫妇感动不已,决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3. 象征意义:(1)爱之链: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帮助,寓意着爱心传递;(2)暖气片:象征温暖和关爱,代表着人们在困境中的互相扶持;(3)冰冷的环境:象征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凸显出爱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爱之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2)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学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作品,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分享自己的观点;3. 课堂讲解:教师对作品进行解析,阐述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情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5. 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爱之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爱之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领会小说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4. 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
2. 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3. 人物性格分析。
4. 小说主题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利用问题讨论的方式分析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
3.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价值观。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课程: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讨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析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
4. 分享成果: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讲解:教师进行总结讲解,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讨论和分析能力的评估。
3. 学生对小说主题和价值观的理解程度的评估。
教学资源:故事文本、相关背景资料、讨论问题清单。
六、教学准备1. 收集并整理故事背景资料和作者简介。
2. 准备讨论问题清单,涉及人物性格分析和小说主题。
3. 准备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性格的分析,小说主题的领会。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分析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故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分析人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4.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写一篇人物分析短文。
3. 思考小说所传达的价值观,写一篇读后感。
爱之链教学案例(通用4篇)爱之链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并出示歌词。
2、课件出示: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
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
二、概括复述故事,体会情节之“意外”。
1.读课题:爱之链。
在这根“爱的链条”上,有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2.指导学生概括复述故事。
(1)乔依帮助一个风雪中等了一个多小时的老妇人,给她换好了车胎;老妇人帮助一个怀孕8个多月的女店主,给她留了些钱。
(2)教师点明故事的意外结局:读完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感到意外的是什么?(那个女店主的丈夫竟然就是乔依。
)(3)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的结局让你感到“意外”,的是什么?3.总结。
故事吸引人的正是这样的“意外”结局,“意外”才使得故事变得曲折、生动。
他们都是爱的链条上的一环,板书——画环二、品读人物细节,体会形象之“典型”。
1.请你用心读1—8自然段,品味描写乔依言行的细节,体会一下,是什么感动了老妇人,也感动了你?(画出句子,并写出感想。
)2.指名交流:先读一读打动你的细节,再谈一谈你被感动的原因。
(1)“乔依很理解她的感受,赶紧安慰她说……”:(语言描写)师评价总结:细致入微的体谅,真诚温暖的关切,足以让人信任,足以让人感动。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爱之链》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爱之链》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线索。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把握课文中的主题思想,认识到爱的传递与回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学会感恩的心态。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爱之链》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把握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解读。
(2)如何理解爱的传递与回报。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爱之链》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爱的传递与回报。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经历,感受爱的力量。
3.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爱的传递”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家庭作业:以“爱之链”为主题,进行一次家庭活动,记录感受。
3. 拓展作业:阅读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爱之链》教案《爱之链》教案篇一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学会分段,能说出故事的大概。
重点难点:理清课文脉络,学会分段,能说出故事的大概。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1、激情导入: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流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
2、围绕课题进行质疑: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这“爱”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投影)(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3)了解词语理解情况,提出质疑。
3、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点重点句子的朗读。
4、默读课文,抓住关键人物来理清脉络,初步搞清楚“乔依”、“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的关系。
5、结合交流板书:6、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簸餐四、作业完成习字册。
阅读策略指导课:《爱之链》教案篇二一、爱的名言爱的故事1、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你的记忆深处关于爱的名言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细细品味一个爱的故事(板书:爱)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由哪两个小故事组成的?二、爱的场景心的感受(一)感受一份心情1、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
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
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2-8自然段。
(学生自读)2、全班交流。
(1)在荒芜人烟地方,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又冷又怕”——在冷风中发抖紧张地闭上眼睛“紧张绝望”——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2)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
一、教案基本信息《爱之链》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爱之链》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爱的传递,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爱之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课文中的情感线索,理解爱的传递。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人生价值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案例分析法: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讲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爱之链》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线索,理解爱的传递。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
3. 实践演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场景。
爱之链优质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爱之链”的概念,认识到爱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体验“爱之链”的力量;(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3)利用角色扮演,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谐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爱之链”的概念;(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体验“爱之链”的力量;(2)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关爱他人的品质;(3)如何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2)情景剧剧本;(3)角色扮演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情景剧表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爱之链”的概念;(2)学生分享自己对爱的理解。
2. 情景剧表演(1)学生分组,每组表演一个关于“爱之链”的情景剧;(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关爱他人;(2)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总结出关爱他人的方法。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关爱他人的场景;(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关爱他人。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爱之链”的作文;2. 在生活中实践关爱他人,记录下感悟;3. 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爱之链》教案(必备7篇)《爱之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忆爱的故事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爱之链》,还记得课文中由哪些人组成了爱之链吗?(板书乔依老妇人女店主)2.他们分别都有哪些困难?(板书贫困无助疲劳)这是我们上节课所了解的内容。
二、走进场景,感悟爱的真谛(一)、走近乔依这个人1.过渡:今天我们将继续品味这个故事。
自由读1&8自然段,关注乔依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细品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拿起笔来把你的一份理解、一份感受,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记录下来。
(生自读,写感受)2.交流:(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段落)指导生抓住以下三点交流:▲热情、体贴、细心(善解人意)联系课文二、三、五自然段中的脸上带着微笑很理解她的感受,赶紧安慰让她坐进车里乔依看着老妇人的车开走以后和人物的语言感受乔依对老妇人真诚的关心。
1.你很了不起,从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就能读出乔依对老妇人的关心,2.乔依为什么这么做呢?(让老妇人放心,不要害怕)所以乔依是赶紧安慰。
3.你能安慰一下老妇人吗?自由读,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妇人还是有点害怕,谁再来安慰一下老妇人?小结:体贴、细心、善解人意的乔依让老妇人害怕的心安定下来了。
(板书善解人意)▲热心助人(或不怕脏,不怕累,真心帮老人)(出示第4小节,相机红显动词)1.找出描写乔依动作的词语。
2.通过这些动词体会出什么?(1)喘看出修车工作辛苦;(2)蹭破手,脚腕,补充手脚蹭出血都顾不上擦,为了是赶紧修好车;读(3)摘、呼不怕冷,补充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语句看出乔依不怕冷。
爱之链优质课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 了解“爱之链”的概念,认识到爱的重要性。
2. 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3 教学内容1. 介绍“爱之链”的故事背景。
2. 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爱之链”。
3. 分享各自的感悟和体验。
4.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爱之链”的场景。
第二章:爱的传递2.1 教学目标1. 理解爱的传递过程。
2. 学会用爱心去影响和感染他人。
2.2 教学内容1. 讲述一个关于爱的传递的真实故事。
2. 分析故事中爱的传递方式。
3.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进行爱的传递。
4. 进行小组活动,实践爱的传递。
第三章:关爱他人3.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2. 学会关注和帮助有需要的人。
3.2 教学内容1. 讲述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故事。
2. 分析故事中关爱他人的方式。
3.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4. 进行小组活动,实践关爱他人。
第四章:团队合作4.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 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1. 讲述一个关于团队合作的故事。
2. 分析故事中团队合作的方式。
3.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发挥团队合作。
4. 进行小组活动,实践团队合作。
第五章:感恩的心5.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
2. 学会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5.2 教学内容1. 讲述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
2. 分析故事中感恩的方式。
3. 讨论如何培养感恩的心。
4. 进行小组活动,实践感恩的心。
第六章:爱心行动6.1 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实际行动去传递爱。
2. 学会如何实施具体的爱心行动。
6.2 教学内容1. 分享一些实际的爱心行动案例。
2. 讨论如何策划和实施爱心行动。
3.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爱心行动计划。
4. 分享计划,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施。
第七章:情感表达7.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
爱之链
相信同学们都听过这样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爱的文章,爱之链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亲您,下岗的乔伊无偿帮助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夫人深受感动,为生活贫困的女店主留下了钱与爱心。
同学们,乔伊在什么情况下帮助了老妇人呢?小组讨论。
一组代表,他为我们读的是前两段。
同学们,从这凄凉中,你读出了些什么?说的真好,工厂倒闭了,自己的生活来源被切断了,生活没了希望,他心中充满了凄凉。
那在这滴水成冰的黄昏,他又是如何对待这位素不相识,但急需帮助的妇人。
一组代表,他说,乔伊微笑着安慰老妇人,了解情况。
他又是如何帮助老妇人的呢?二组代表。
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两只手冻得几乎没有了知觉,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留下来了。
呼出的一点点热气才使脸没有被冻僵。
他的手被蹭破了,也顾不上擦流出的血。
在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乔伊?请你,说的真好,
为了一个陌生人,他不怕脏,不怕累,诚心诚意的去帮助别人,多么有爱心的乔伊,多么乐于助人的乔伊。
板书乐于助人。
车修好了,当老妇人提出要付给他报酬时,乔伊是什么反应?对,他愣住了。
同学们,从这一愣中你读出了些什么?请你,说的真好,乔伊没想过要索取回报,他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天经地义的。
无论天气有多寒冷,无论心情有多糟糕,无论是否有回报。
即使他现在失去了工作,即使他很真的很需要钱,但他从未想过要像他帮助的人索要报酬。
板书不求回报。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接受了乔伊无私帮助的老妇人,你会怎样想?请您,说的真好,我也要像这个帮助我的人一样,尽我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亲您,对,当他看到需要帮助的女店主时,她为女店主留下了自己的爱心,一些钱和一句话,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
同学们通读完课文之后,你知道这位女店主是谁了吗?对他是乔毅的妻子。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对这课题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呢?亲您说的真好,乔伊无私帮助老妇人,老妇人资助的女店主,而女店主,则是乔毅的妻子,同学们,这就像一个链条,将爱一环一环的,传递下去。
板书爱。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都有什么收获呢?亲您,他说好人终将会有好报,请您他说我也要传递下去,是啊,同学们让我们成为这爱之链上的一环,让爱永远传递下去。
乔一老妇人
爱
女店主
乐于助人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