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贵州私人藏书家黎恂藏书考略
- 格式:pdf
- 大小:239.80 KB
- 文档页数:3
他们将贵州山水写成了诗莫友芝:满头乱插山茶花同治十年(1871年),曾国藩于莫愁湖畔哭祭人生知己莫友芝:京华一见便倾心,当年虎市桥头,书肆订交,早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泪,来吊诗魂。
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其评价与感情。
莫友芝,贵州独山人,诗学书三绝的清代文化巨匠。
国家文化部在互联网上公布,为保护文化遗产,1795 年至 1949年著名书法家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不准出境者共193人,莫友芝名列其中。
贵州仅此一人。
每每,静读《莫友芝诗文集》,读到诸如:“青松篮舆碧溪洗,满头乱插山茶花。
”“日浴千嶂青,云缠一峰白。
”“山光落户牖,空翠若可摘。
”总要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乡,云贵高原那属于孩提时代的自然美好的童年、山色、流泉与飞瀑。
因为学养、勤奋、荣利泊如,莫友芝能够学识相长,雄视阔步,特立独行于诗坛书林学界。
“秦人小篆能容墨,汉代碑头不见锋;想是《说文》遵宋刻,读书万卷气从容。
”这是现代学者、古籍校勘家、书法家、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张宗祥《论书绝句——评莫友芝书法》中的诗句。
莫友芝书法四体皆工,小篆和隶最精,脱尽窠臼,骨气朴茂,自成一格。
其篆书学邓石如,长锋羊毫,浓墨悬腕,用笔舒缓流走,一波三折。
厚重、平和、简静,遒丽天成。
其隶书拙中藏巧,不似古隶扁长,而似清癯老者:高古、浑穆、阳刚、生动。
因喜收藏,无数碑帖过眼,眼阔,学养山高水深,使得莫友芝隶书有飘飘《礼器碑》风采、古拙《张迁碑》肃穆、浑厚《衡方碑》质朴,以及方圆笔具足《天发神谶碑》的博大、因字立行《白石神君碑》的结体,可谓博采众长,卓尔不群。
其行书用笔看似漫不经心,却自然飞动,既有贵州山水之跌宕,更具云贵高原之开朗——一气呵成,大小相间,参差错落,神完气足,深远悠长。
其楷书以鲁公颜书为根底,融会汉、魏,浑朴,厚重,写着自己,书卷气满满。
其篆刻摆布满目珠玑,字字琳琅。
七岁那年,莫友芝有感于玄晖(谢朓,字玄晖)“竹外山犹影”的诗句,将读书的草屋命名为“影山草堂”,并一直沿用作书屋之名。
林孝恂生平考略
王从仁
【期刊名称】《海峡人文学刊》
【年(卷),期】2022(2)4
【摘要】林孝恂为林长民之父、林徽因祖父,长期浮沉于晚清官场,历任知县、知州等职。
任职期间,尽心尽力,被誉为“循吏”。
林孝恂思想开明,子侄数人都被他送往日本留学,接受先进教育。
林家堪称满门忠烈,阖府精英,与林孝恂的教育传承有密切的关联。
但是,迄今为止,未见关于林孝恂的生平的专文研究。
本文从正史、方志、笔记、档案,以及文集、年谱等文献中,搜罗大量原始资料,排比剖析,厘清旧说,纠正谬误,剔除讹传,为林孝恂研究作一番筚路蓝缕的开拓工作。
【总页数】10页(P143-151)
【作者】王从仁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8
【相关文献】
1.程恂生平著述考略
2.清代贵州私人藏书家黎恂藏书考略
3.《岛夷志略》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作者汪大渊生平与交往略考
4.茹孝标生平事迹考
5.明代“任都堂”任汉宦迹考略——续补《明代温江名宦“任都堂”任汉生平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历史人物——第10辑王孚邦,贵州施秉人。
画家,曾为生员。
擅画山水。
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与陈清壁为《黄平州志》作飞云岩等八景图,现存有版画。
但明伦,(1782-1853),字天叙,号云湖,清朝贵州广顺州(今长顺县)人。
为我国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进士,为长顺县"但家父子两翰林"之一。
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御史、湖南省、浙江省乡试主考官和会试同孝官。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任湖南岳、堂、澧兵备道,十年(公元1830年)赈洞庭湖大水灾,功绩显著。
廿年(公元1840年)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廿一年(公元1841年)升任两淮盐运史。
此时鸦片战争已爆发,广州失陷,英国侵略军北上,大肆骚扰我沿海各地和内河长江沿岸。
但明伦坐镇扬州,积极防御,对内镇压土匪,四处购粮,救济居民,稳定人心;并大量购买木材、铁链、铁锚、硝磺和船只进行积极备战;又大力募盐民、水勇,设置团练进行操练,在沿江各地布防,严阵以待。
七月十六日,英军入侵扬州门户三汊河时,但明伦一声令下,顿时锣声四起,伏兵四起,远近呼应,军民齐心杀敌,使侵略军感到草木皆兵,寸步难行,大败英军,乘胜追杀,一举收复瓜州。
九月初一,将英军打出图山关外,水陆肃清,九月十三日,逼英军出海,但明伦带领军民打退英军。
保卫了扬州,使扬州及江北数郡人民免遭战祸。
扬州人民纷纷题咏颂扬,并绘制"纪德政"八图名《淮南与颂图》刻石纪念他。
表彰他的爱国行为。
但明伦文学造诣颇深,主要著作有《治谋随笔》、《升沈功记录》、《读史管见》、《资治通览观要》《耕织器具图说》、《白云山迹考》、《广顺州志稿》、《自批聊斋》等。
特别是他的《自批聊斋》,功夫独到,是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他被誉为屈指可数的《聊斋志异》评论家。
王青莲,字希白,号香湖,清朝贵州遵义人。
少时到禹门寺黎氏家塾读书,拜黎安理为师,随黎安理游学多年。
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进士。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 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
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满族藏书家纳兰揆叙及其谦牧堂考述作者:刘敏来源:《河北科技图苑》2022年第04期摘要:纳兰揆叙(1674-1717),字恺功,号惟实居士,满族藏书家。
其在政治、文学方面的事迹多为后人熟晓,藏书事迹却鲜为人知。
他的谦牧堂作为清初满族私人藏书楼,在清代藏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章就纳兰揆叙藏书渊源、谦牧堂藏书规模、源流和散佚情况进行系统考述,揭示纳兰揆叙及其谦牧堂对中国藏书事业的贡献,从而丰富清代藏书史尤其是少数民族藏书史的研究。
关键词:纳兰揆叙;谦牧堂;徐乾学;怡府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DOI:10.13897/ki.hbkjty.2022.00682019年北京荣宝秋季拍卖会上,一本天禄琳琅特藏《通鉴总类》格外引人注目,该善本保留着原宫装,钤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五个内府藏书印,可知该书原是内府藏书。
此外,该书还钤有“谦牧堂藏书记”,说明曾为谦牧堂所有。
笔者查阅相关史料,方知谦牧堂乃清代著名藏书楼,其主人是满族贵族纳兰揆叙。
纳兰揆叙(16741717),字恺功,号惟实居士,清初重臣纳兰明珠次子。
世人对其仕途经历和文学成就研究颇多,但对其藏书方面的研究却为数寥寥。
其实纳兰揆叙可谓清代满族藏书家的佼佼者,其谦牧堂在清代北方藏书楼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谦牧堂藏书目》统计,谦牧堂藏书多达二千六百五十余种。
藏书印有兼牧堂书画记、谦牧堂藏书记、谦牧堂赏鉴书画印记、谦牧堂览书画记等。
由于后代学者对纳兰揆叙的谦牧堂评述较少,以致作为藏书家的纳兰揆叙及其谦牧堂鲜为人知,这显然是令人遗憾的。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史料,对纳兰揆叙及其谦牧堂进行系统考证,以求丰富并加深清代藏书史的研究,尤其是少数民族藏书史的研究。
1 纳兰揆叙藏书渊源作为满族贵族,纳兰揆叙能拥有丰富的藏书,与其家庭教育、家族积累、交游影响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1 高度汉化的家庭教育納兰揆叙虽出身满族,但自幼便接受了汉文化教育。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献学题库知识点(三)1、名词解释校勘记正确答案:记录校勘内容与成果的文字,古人又名“异文”、“考异”或“辨证”、“辨误”。
其撰写目的,一则说明校改的依据和理由,增加校本的可信性;二则备列(江南博哥)异同,供读者分析选择。
撰写校勘记,是校勘工作中的重要一步。
2、名词解释私人藏书目录正确答案:即非官修的,由私人藏书家或学者私人撰修的目录书。
或说起自南朝宋齐时目录学家王俭的《七志》,稍后又有梁阮孝绪的《七录》。
私人藏书而又编制藏书目录,大概开始于南朝宋齐之时。
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易行,私人藏书风气日盛,私人藏书目录也愈来愈多。
如唐代有名的三家:吴竞《西斋书目》、蒋或《新集书目》、杜信《东斋集籍》,宋代私家藏书甚富,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有以下三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
3、名词解释本校正确答案: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分为据相同词句、相同句式、对文、文义校勘。
4、名词解释目录正确答案: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5、名词解释蝴蝶裝正确答案:由经折装演变而来。
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再一叶一叶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再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
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蝴蝶装。
6、名词解释八备正确答案:隋沙门彦宗撰《辨证论》曾有译才须具“八备”之说。
他谈的是翻译佛经的人才,但其中“诚心爱法”、“耽于道术”、“不惮久时”、“不过鲁拙”、“不好专执”,以及“要识梵言,乃闲正译”,“粗谙篆隶,不昧此文”,是从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两方面讲述的,以之要求从事古典文献的翻译者,亦为不刊之言。
贵州历史人物征文1000字一、孙应鳌一代帝师贵州有哪些历史名人?孙应鳌(1527-1586),字山甫,号淮海,溢文恭,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
著名朝廷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和贵州教育的先驱。
自幼聪颖,好学上进,喜读诗文,善作文章。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1546年)举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为江西按察司佥事,迁陕西提学副使,晋四川右参政,擢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后为朝廷大理卿,户部右侍郎,又改礼部,充经筵讲官,掌国子监祭酒事(即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兼全国最高学府校长),后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等。
他当官勤于体察民情,善于调查研究,知识渊博,曾提出"勤学、励政、亲贤、远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视和采纳。
二、杨龙友诗书画三绝贵州有哪些历史名人?杨龙友(1596-1646)名叫杨文聪,以龙友为字,又号山子。
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杨龙友诞生于贵阳城南郊的石林精舍。
故居已荡然无存,大概就是在南明畔某一风景佳丽的地方吧。
这里住着一个书香人家,父亲杨师孔是个有学问的人。
杨龙友少负不羁之才,文章剑术兼擅其能,尤耽书画,意有所会,即伸纸泼墨,如风驰电掣,不能自休。
他自幼癖嗜山水,十岁即从父登临泰山,朝观日出暮谒月为“烟峦翠霭”所迷。
天启四年(1624),阖家随父移居南京,住在"二水中分"的白露洲,时年二十八岁。
居南京,对秦淮秋月,流连忘返。
偕同父亲畅游天台、雁荡,湖光山色,月影松明,冲惟相狎,恰如读旧书,见故人。
遍历江浙山水,情随景移,景随情迁,跌宕风流之气,大为抒发,于是为诗、为文、为画,成为誉满江南的风流才子。
杨龙友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是一个“得诗画之中三昧”的奇才。
三、周渔璜黔中诗帅贵州有哪些历史名人?周渔璜(1665~1714年),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字渔璜,号起渭,一字桐埜,别号载公,贵阳青岩骑龙人。
父亲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
《运铜纪程》:一部珍贵的清史研究资料王瑰【摘要】《运铜纪程》是清道光时期的一部公务旅行日记,现贵州省图书馆和贵州省文史馆分别藏有其手抄本和刻本.这部日记是清代贵州著名文学家、贵州沙滩文化奠基人黎恂的作品,民国《续遵义府志·黎恂传》著录了该书,但该书的内容并没有得到传播,这是一种遗憾.从史料的丰富程度和总体价值来看,这部书在中国古代诸旅行笔记中应不会逊色,于清史研究则更有诸多意义.【期刊名称】《曲靖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7页(P59-65)【关键词】《运铜纪程》;黎恂;旅行笔记【作者】王瑰【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中国铜商文化研究院,云南曲靖655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90一、《运铜纪程》的作者、内容和版本《运铜纪程》的作者黎恂,清代贵州遵义(今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嘉庆十九年(1819年)进士。
二十年(1820年)到任浙江桐乡知县,二十五年(1825年)丁忧归籍,在家读书14年。
道光十四五年间(1834—1835年)赴部选,以知县发云南任用,先后历平彝知县、新平知县、大姚知县、云州知州、沾益知州等职。
道光三十年(1850年),升东川府巧家厅同知,未赴任,咸丰元年(1851年)称疾辞官归籍。
同治二年(1863年),卒于家。
道光二十年(1840年),时任大姚知县的黎恂被委任为该年京铜首起正运官。
七月二十日(1840年8月17日),黎恂自云南省城昆明启程,经嵩明、寻甸、马龙、沾益、宣威、威宁、毕节陆路官道至四川永宁,自永宁乘船沿永宁河至纳溪入川江,下泸州。
在泸州铜店领铜装船,沿江东下,至江苏仪征转入运河。
沿运河至天津,卸铜换船运至通州,再起剥,车运至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验收入库。
按额交毕铜数,由户部堂官带领觐见皇帝。
而后离京返滇,取道保定、郑州、南阳,经江陵,绕道常德,经湘西桃源、辰溪、麻阳等县入贵州铜仁,又西北至遵义,在家逗留四十余日。
读书心得——黎恂《千家诗》诗注特色及其文学意义《千家诗》作为古代儿童蒙读之书,因其简明易懂,易于成诵,成为古代启蒙的首选之书而得以“流传不废”。
然而俗本《千家诗》“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讹误百出,而且在流传过程中又不断被增补和重编,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
一、黎恂及其《千家诗注》黎恂(1785—1863),字雪楼,一字迪九,晚号拙叟,贵州遵义人,是遵义“沙滩文化”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幼年从父受业,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先后官浙江、云南。
道光元年(1821)他从浙江带回古籍图书数十箧,藏于黎氏锄经堂以供子弟辈研读。
黎恂丁忧回籍后,曾在家乡团馆授徒,被誉为“西南巨儒”的郑珍、莫友芝均受业门下,获其教诲。
黎恂一生研治宋学和史学,工诗和古文,学养富厚,著有《蛉虫斋诗文集》《读史纪要》《千家诗注》《四书纂义》《北上纪程》《运铜纪程》,与刘荣黼合撰《大姚县志》。
其《千家诗注》是在俗本《千家诗》基础上进行重新编录,选录唐宋以来80名诗人的125首诗,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七绝,下卷为七律。
从选诗情况来看,黎注本《千家诗》完全摒弃了俗本收录的五言诗,而增补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七言诗。
从诗歌作者的选录上,除了唐代杜甫、韩愈之外,更偏重于选录宋代诗歌,对程颢、朱熹、苏轼等人的诗歌选录较多;在所选诗歌的主题上,更注重诗歌的德行教育、情操陶冶功能,否定和摒弃了俗本《千家诗》中浪漫、浮华以及情绪性明显的诗歌,有些学者认为,这不仅与黎恂“宗宋”的诗学观十分吻合,同时也与他崇尚理学的思想一脉相承。
黎恂选注本《千家诗》作为教授子弟的家塾课本,它的编撰其实也是传统《千家诗》的一种地域化和民族化的过程。
黎恂深刻认识到了俗本《千家诗》存在的讹误和不足,他说:“俗本《千家诗》传布已久……第原本题目,间与正集不符,作者姓字,亦多舛误,曾有为之注者,虽字解句释,如四书讲章,然而于讹舛处毫不考证,事实亦未注明,殊非善本。
“沙滩文化”概述作者:黄万机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7年第03期摘要:本文对清代后期至民国初年出现在贵州遵义县东乡沙滩村落的地域性文化——“沙滩文化”进行了集中的概述。
阐述了沙滩文化的源流、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成果和影响,以及沙滩文化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沙滩文化源流成果和影响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I2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3-01-07“沙滩文化”是指清代后期至民国初年出现在贵州遵义县东乡沙滩村落的地域性文化。
世居沙滩的黎氏家族,与侨居附近的望山堂郑氏、青田山莫氏互结姻娅、互为师友,在一百多年间,涌现了几十位学者、诗人、作家,人各有集,各类著作百余部数百卷。
其代表人物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在我国文学史、学术史、外交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引领一代风骚,蜚声海内外。
近几十年来,研究“沙滩文化”之风蔚然兴起,研究论著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方兴未艾。
国际性的专题会多次召开,引发了国际国内众多著名专家学者的深度关注。
“沙滩文化”不仅跨出山国之门走向全国学坛,而且走向东瀛和欧美。
一、沙滩文化的源流“沙滩文化”的定名,源于《遵义新志》。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史地所编纂《遵义新志》,把遵义两千多年的历史划分为九个时期:从夜郎期、牂牁期、播州期、杨保期到新城期,其间第八期为沙滩期。
对沙滩期的论述有数百字,末尾写道:“故沙滩不特为播东名胜,有清中叶曾为一全国知名之文化区。
”“沙滩文化”由此而为学界注目。
沙滩村落在遵义市东八十里的乐安江畔,今属新蒲新区新舟镇。
村中近百户人家,黎氏在明代万历年间迁居于此,至今四百多年。
黎氏原住四川广安,是宋元以来的文化世家。
入黔这一支世代耕读传家。
清代乾隆年间,族人考取秀才、举人者络绎不绝,也有中进士入仕途者。
入黔八世祖黎安理(1751-1819),号静圃,乾隆己亥(1779)举人。
长期从教,琢育一批英才。
晚年任山东长山知县,有政声。
著有《锄经堂诗文集》和笔记小说《梦余笔谈》等。
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沙滩文化的形成,成就和精神在贵州有这样一句话“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沙滩是贵州省遵义市新舟的一个小村庄。
然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村庄,却在清代教育出了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在贵州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名人。
小编就对沙滩文化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黎氏的入黔和耕读家风的形成黔北之地,古代名为播州。
自从唐朝以来,这里就被杨氏占据,逐渐发展成为贵州历史上的四大土司之一。
播州杨氏长期在黔北地区进行了开发,为了黔北的经济、文化发展都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然而,在明朝以来,播州杨氏又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力量。
公元1600年,杨应龙反叛,明朝调集了6省24万大军发动了“播州之役”,最终将播州土司消灭。
此后,明朝将播州分为了遵义府和平越府,分别划给了四川省和贵州省,基本实现了“改土归流”。
到了1727年,雍正皇帝又将遵义划给了贵州省。
明朝贵州地图1601年,巡抚郭子章以为办学为当务之急,奏请将播州宣慰司学改为遵义府学。
1603年,又增设遵义府属真安州学。
1608年,遵义知府孙敏政举行乡约,要求在遵义建立大量的大量的社学,根据《遵义府志》的对各县的社会统计为:,遵义县14所,正安州2所,桐梓县22所,缓阳县27所,仁怀县22所,共计87所。
和当时贵州各府相比,遵义府建立的社学数量高居第一。
明朝又在遵义府和管辖各县设置了教授、训导、学正等文化教育官职负责教化。
学校的大量设立,推动了遵义地区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
平播钟播州平定后,明朝在遵义丈量土地,重新分配土地。
平播战争后,播土旧民“仅存十之一二”。
因此明朝在这里重新分配土地,“俱人给田三十亩”。
为了填补战争后的劳动力不足,就向周边地区招徕移民。
这些进入遵义的一名大兴家塾,教育家族子弟文化,钻研儒学,使得遵义的文化水平得以提高。
遵义新舟镇沙滩村,这里原本是杨应龙之兄杨兆龙的官庄。
平播之役爆发后,黎氏入黔始祖黎朝邦随川路总兵刘铤平播。
收稿日期:2014-04-30作者简介:余三定(1956-),男,湖南岳阳人,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云梦学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和当代学术史。
民间藏书四题余三定(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岳阳414006)摘要:我国历代以来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统。
“民间”是相对于“官方”而言,“民间藏书”换句话说就是指“私家藏书”。
岳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民间藏书有突出的成就和影响,清代方功惠是典型代表。
岳阳当代民间藏书风气很盛,何光岳、邹光忠是其中的突出者。
南湖藏书楼是我和我夫人朱平珍的私家藏书楼,因为建在岳阳市的著名风景区南湖畔而取此楼名。
关键词:民间藏书;优良传统;岳阳方功惠;岳阳当代藏书;南湖藏书楼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4)03-0017-06“读书”,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理解。
从狭义上来理解,“读书”单指阅读。
从广义上来理解,我想“读书”应该是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是指阅读书籍;第二是指藏书;第三是指著书,就是写书。
所以,当我们平常讲某个人是个“真正的读书人”时,那这个人往往就不只是单纯“阅读书籍”(特别是不会纯粹为了休闲、消遣看那些小报、看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还应该包括藏书和著书(对“著书”也要作广义的理解,指动笔写作,包括写书、包括写文章、包括写笔记等等)。
我们学校团委书记向江老师要我今天在第八届大学生读书节上讲读书的问题,在上述理解的前提下,我想既然“藏书”也是“读书”中应有的含义,那我讲“藏书”也就是讲“读书”了,或者就是说讲与“读书”有关的重要问题了。
这是我今天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跟各位交流的第一个方面的原因。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或者本来就生活在岳阳,或者考上湖南理工学院后来到了岳阳,要在岳阳学习、生活四年,自然应该要了解一下岳阳的历史文化,而“藏书”就是岳阳历史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讲岳阳的民间藏书,着重讲讲当代。
古籍资料的检索PPT课件40号什么是古籍?关于“古代”的时间下限,一般有3种意见:①以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近代史的1840年;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1911年;③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1919年。
什 么 是 古 籍?在这里,古籍主要指1911年以前成书并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以及经后人整理而成的各种本子。
辛亥革命以后影印、排印的线装书籍(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也属古籍。
以纸为载体抄写或印刷的中国古代书籍古籍的数量?我们常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来形容古籍的数量据称,仅就著录在历代书目中的古籍数量而言:西汉——南北朝:一万二千七百八十七部,八万六千二百三十三卷唐代:一万零三十六部,十七万三千三百二十四卷五代——明代:三万二千二百八十三部,四十万七千五百八十九卷清代:十二万六千六百四十九部,一百七十万卷现存的古籍约八万种以上如何在浩瀚的古籍中找到所需的文献?(检索内容)目录检索:利用书目、索引等检索工具,查找资料,获知文献的书名、著者、内容提要、版本等相关信息。
事实检索:查找具体的事实,如人物生平、历史事件、典章制度、辞语典故等。
全文检索:以某种文献或某些文献的全文为基础,查找这种文献或这些文献中某一知识单元或某一单字的所有出处。
数值检索:通过由目录、事实检索获得的资料,加以统计,获取某种相关的数值。
如何在浩瀚的古籍中找到所需的文献?(检索工具)书目索引类书和政书书目书目,也称目录。
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揭示与报道文献的工具。
三大功能:检索功能 ;报道功能 ;导读功能以《郑堂读书记》这部私人藏书目录及《四库全书总目》的部分内容为例来说明古籍书目的功能和特点:《郑堂读书记》(周中孚)书名卷数 版本作者 生平古事苑十二卷兰雪刊本国朝邓志谟撰。
志谟,字景南,饶安人。
四库全书存目。
是编凡分六十类,类各为骈体文一篇,各有注释附之篇末。
大致似事类赋,而行文远不能逮,聊资记诵而已。
10年前,当时经营的书店不是现在的五之堂而是十步斋。
一天,贵阳市环保局的杨女士来书店问我们收不收购古旧书,因她家里房屋装修,她父亲去世后留下来的古旧书没地方存放,便想把它卖掉,估计有几百册。
因书店经营收购业务,便随杨女士到她家看书。
我还记忆犹新,书是用废旧报纸捆着,如果按图书的打包标准来估算,大概有二十几包,均为民国及民国以前的书。
民国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国学基本丛书》系列和《丛书集成》系列,因这两套书都是商务印书馆印的。
其余大部分是线装古书,这是我经营图书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古书。
说实在的,当时既不懂版本,又不懂行情,但见到这个东西心里很激动,于是很快就谈好了价钱,拥有了这些古书。
与杨女士的交谈中,方知她的父亲民国时期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师从吴梅先生,与唐圭璋、沈祖?笔峭?学,好词曲。
毕业后回筑在贵阳一中任教。
在我后来收集的书中,就有一部杨文山先生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吴梅先生给他们授课的油印课本《南北词简谱》,毛边纸,杨文山先生亲自校对过。
还有刻本《巢经巢诗集》九卷,用纸是典型的贵阳皮纸。
其次是清莫友芝撰、莫绳孙编《宋元旧本经眼录》,同治十二年独山莫氏《影山草堂六种》本,为旧善本书目之最有名者,写刻上版,十足的莫体风格,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贵州的地方文献。
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三人曾就读于遵义,我听说过三人的事迹。
莫友芝先生(1811-1874)独山兔场人,是享誉海内外的晚清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书法家、篆刻大师,被誉为“学中泰斗”、“西南巨儒”。
由于仰慕这些文化先贤,于是收藏了贵州省社科院黄万机先生写的《郑珍评传》、《莫友芝评传》、《黎庶昌评传》,拜读后深为在贵州穷乡僻壤之中能出这样的人才而自豪,便萌发了收集他们著作的愿望。
于是,利用南来北往的机会,做起了收藏这件工作。
没想到,这件事做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
从收集三人的著作扩展到收集本省的地方文献;从收集地方文献扩展到有关贵州的印刷品,贵州的名人信札,乃至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