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考察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天一阁作文13篇游天一阁“书藏古今,港通天下。
”书藏古今就是指天一阁。
趁这个阳光明媚,暖如春天般的新年里,天空蔚蓝一片,云娃娃都去旅游了。
我也满怀欣喜地跟着爸爸、妈妈去了天一阁。
来到天一阁门口,两头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一开始就吸引了我。
门上还贴着两幅写满了繁体字的对联,使天一阁显得更加古色古香。
一走进天一阁,就看见一个头戴官帽,身披长袍,手拿古书,坐在椅上的人,听说他就是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
在去东明草堂的路上,我们还看到了一只“麒麟”,它踏着两座云雾缭绕的高山,似乎正腾云驾雾。
导游说:“这是獬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曲直。
”走过了东明草堂,来到了藏书阁,一个又一个柜子,里面那一本本古书令人看得眼花缭乱。
走过了走廊,那小桥流水的南园展现在我眼前。
假山上还有几座怪模怪样的东西。
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九只狮子,一只大象,一只海龟。
只见那九头狮子相互嬉戏,一头大象正为它们守护着。
一只海龟和上面的一个“寿”字假山,它们相互映成“长寿无疆”。
后来我又去了平和台。
那全是麻将的天地。
还有那金碧辉煌的戏台,顶部中央还有一个大“旋涡”,真是奥妙无穷。
天一阁博大精深,还有许多东西等你来发现。
今天我先打道回府喽!马仁奇峰今天早上七点半,我和妈妈准时到达了赭山公园东大门参加去马仁奇峰的旅游,我们上了一辆灰色的中巴车,很快车子出发了,天上忽然下起了蒙蒙的细雨,让车上的游客非常担忧,九点钟左右,我们到达了马仁奇峰山脚下,这儿的天气特别晴朗,我们都欢呼雀跃起来。
九点半的时候,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登山。
沿着上山的小路,来到一片原始楠木林,楠木林里的楠木每一棵都挺拔俊美、枝繁叶茂,林中空气清新,富含氧离子,是天然氧吧。
游完楠木林,我们继续向上爬,山路越来越陡峭,我已经汗流浃背爬不动了,这时候有个叔叔说:“这个小孩挺棒的!”我有全身充满了力量继续向前爬。
结果在我们这个团队我第一个登上了太阳山的山顶。
太阳山的山顶有个直径一米多的洞叫“太阳洞”,从洞口向外望,可以看见峡谷中的美景,下谷中绿色葱茏、云雾缭绕。
天一阁简介500字篇1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区月湖西岸,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书楼,它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他又怕自己的藏书像历史上的名人藏书一样或散或毁,于是决定建造一座藏书楼来保存自己的书籍。
取“天一生水”之义,把水作为自己藏书楼的一大特色,用“天一”两字来命名自己的藏书楼。
而“阁”字在古代是楼的意思。
从此,“天一阁”这个名字就流传了下来。
天一阁占地2.6万平方米,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纪念馆。
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
其中以藏书文化区为核心区域,有东园、百鹅亭、司马第、天一池、天一阁、明州碑林、千晋斋等景点。
天一阁藏书丰富,有古籍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此外,还有大量的书画、碑帖以及精美雕刻的印鉴、砚台、文房四宝等。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总之,天一阁不仅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传承。
如今的天一阁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篇2天一阁,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其历史之悠久、藏书之丰富、建筑之独特,使其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天一阁始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酷爱藏书,他历时数十年,遍取诸本,按经、史、子、集分类,建成了一座庞大的藏书楼。
天一阁的名字取自《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寓意以水克火,确保藏书的安全。
天一阁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古朴。
整个藏书楼分为前后两进,前为书房,后为藏书楼。
关于赴南京、宁波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报告:赴南京、宁波等地参观考察一、背景介绍近期,我们计划赴南京和宁波进行参观考察,以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对经济、文化和旅游等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
本报告旨在总结考察过程中的重点观察和收集的信息,并提供一些有关南京和宁波的基本背景、经济发展情况和旅游资源概况。
二、南京考察总结1. 基本背景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传承,南京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2. 经济发展情况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国内外投资已经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南京在高新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南京的一些科技企业和创新园区,并与当地企业进行了交流。
3. 旅游资源概况南京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明故宫、中山陵、夫子庙等历史名胜和白鹭洲公园、紫金山风景名胜区等自然景观。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游览了中山陵和夫子庙,并对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进行了了解。
三、宁波考察总结1. 基本背景宁波是中国东海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之一。
宁波是中国四大古港之一,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
宁波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和旅游者。
2. 经济发展情况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宁波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以纺织、机械、化工等行业为主。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宁波的一些工业园区和企业,并与当地企业进行了交流。
3. 旅游资源概况宁波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包括天一阁、东钱湖等历史名胜和奉化胜地、雪窦山风景名胜区等自然景观。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天一阁和东钱湖,并对宁波的旅游发展进行了了解。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南京和宁波的参观考察,我们对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南京和宁波在经济和旅游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并且对外开放的程度也逐渐增加。
一、前言唐诗之路,又称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唐代以来,众多文人墨客在浙江东部地区所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
它以山水风光为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唐诗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唐诗之路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唐代文人墨客的足迹。
2. 探寻唐诗之路的自然风光,体验山水之美。
3. 学习唐诗之路上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第一天:我们从杭州出发,首先参观了灵隐寺,了解了佛教文化在唐诗之路上的影响。
随后,游览了西湖,欣赏了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美景,感受了“白堤如带,苏堤如虹”的韵味。
(2)第二天:我们前往绍兴,参观了鲁迅故里,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活轨迹及其对唐诗之路的贡献。
随后,游览了兰亭,欣赏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领略了“曲水流觞”的雅韵。
(3)第三天:我们前往宁波,参观了天一阁,了解了古代藏书文化。
随后,游览了东钱湖,欣赏了“东钱湖畔,渔舟唱晚”的景色。
(4)第四天:我们前往舟山,参观了普陀山,了解了佛教文化在唐诗之路上的影响。
随后,游览了舟山群岛,欣赏了海天一色的美景。
(5)第五天:我们前往台州,参观了天台山,了解了道教文化在唐诗之路上的影响。
随后,游览了仙居,欣赏了“仙居仙境,人间天堂”的景色。
2. 采访与交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当地的文化工作者、导游以及游客,了解了他们对唐诗之路的认识和感受。
同时,我们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传承。
3. 文学创作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所见所闻,创作了多篇关于唐诗之路的诗歌、散文和游记,以此记录下我们的实践经历。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我们的文学素养,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
2. 深入了解了唐诗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3. 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描写天一阁景点导游词描写天一阁景点导游词(精选10篇)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天一阁景点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天一阁景点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天一阁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这个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
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
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占地面积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
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
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
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
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
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
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
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
”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宁波天一阁图片集萃(3)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政府先后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文宗阁与四库全书一、文宗阁总体简介我们知道《四库全书》总共收藏在七处藏书楼,即廷四阁(又称北四阁)和江南三阁.廷四阁包括:文渊阁乾隆四十年(1775)建,位于北京紫禁城内。
第一部《四库全书》写成后就藏在这里。
文源阁乾隆四十年(1775)建,在北京西郊圆明园内。
文津阁乾隆四十年(1775)建,在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文溯阁乾隆四十七年(1782)建,在今辽宁省沈阳市故宫之西。
江南三阁包括:原在镇江金山寺文宗阁。
文澜阁乾隆四十九年(1784)就杭州孤山圣因寺藏书堂改建。
文汇阁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原在江苏扬州市大观堂。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皇家藏书楼之一的文宗阁,创建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曾收藏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和手写本《四库全书》等经典古籍书。
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存世不到75年,文宗阁的格局仿照了宁波天一阁的建筑模式,继承了宁波天一阁“天一生水”的设计理念。
古代藏书是非常困难的,既怕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又担心发生火灾,如果是偷盗,那还只是局部的损失,而发生火灾,则是藏书楼的灭顶之灾。
古书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天一阁的涉及取“以水克火”之义。
天一阁的结构为两层六间,楼下六间,楼上无分间壁,是一个完整的大统间,以合“天一地六”的意思。
乾隆听说天一阁的涉及后,命杭州织造曹寅详细考察,看过考察报告后规定从那以后,管家藏书楼都要按这个模式修建。
这里有一张《两淮盐法志》中找到了文宗阁实景写真图。
复建:2009年11月启动,2010年3月动工,2011年11月建成。
总建筑面积1286㎡,其中,主体藏书楼673㎡,御座房76.2㎡,门厅68.25㎡,廊、亭总面积468.55㎡,仿照天一阁,建筑坐北朝南,为古典四合院形式,藏书楼平面面宽六间、进深五间,楼的式样是硬山顶重楼式,二层中有一夹层,实际上有三层楼。
二、文宗阁名字由来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共同特征:1、字数一样三个字;2、首字均为“文”;3、除了文宗阁,其余阁名中间一个字均有“水”旁。
宁波历史文化考察报告宁波文化遗产考察报告关于宁波文化遗产的考察报告---游天一阁宁波是我的家乡,虽然我去游览过很多历史旅游景点,诸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云南大理等等,但还是不及我对宁波的了解。
在小学、中学的春游秋游和与家人的外出旅行中我就已经去过保国寺、天一阁、招宝山等宁波文化遗产,但为了更好地感受宁波文化遗产的文明气息,这次清明回家我又重游了这些古迹。
通过这次考察,我对文化遗产的内涵又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也对宁波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历史和现状有了较为具体的了解。
自河姆渡餐稻羹鱼,至三江口以舟作马,荣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路东方七点”美誉的宁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宁波于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其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类型。
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0处,其中国家级22处,省级34处,市及县(市)区级264处(截止2007年11月),还有公布的市、县级文物保护点645处。
目前我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名列全国110座历史文化名城前列,浙江省第二位,计划单列市首位。
辖区内现有1座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余姚,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北区慈城镇、象山县石浦镇、宁海县前童镇,2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余姚市梁弄镇和横坎头村、慈溪市鸣鹤镇,6处宁波市历史文化保护区—月湖历史文化景区、天封塔郡庙街区、天主教堂外马路街区、伏跗室永寿街区、鼓楼公园路街区、镇海口海防史迹保护区。
此外,宁波老城区内还保存着较能体现古城传统风貌特色、但尚未予公布的历史地段,如郁家巷历史地段、毛衙街(莲桥街)历史地段、南郊路历史地段、秀水街历史地段、江北岸原轮船码头以北沿江传统建筑群等。
宁波地域的考古工作可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考古发掘以清理古墓葬为主;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步入遗址发掘时期;第三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计划、有重点的对地下文化遗存进行以考古调查为主体的文物大普查,并开始配合基本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考古发掘工作,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考古发掘与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第四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到本世纪初,宁波考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开展了以城市考古为重点,兼顾全市重要基本建设工程的抢救性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任务,获得了一批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考古成果。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建筑考察报告范文篇一:古建筑参观调研报告镇江金山寺古建筑调研--------前段时间总是在纠结调研对象的问题,因为听说了可能之后的调研就是要去镇江,怕写的重复了,也担心写的过于单调。
镇江,在我看来算不上一个旅游发达的城市,但如果你去让一个镇江人向你推荐一处旅游之地时,得到的答案不外乎“三山一渡”。
三山,即焦山、北固山、金山,一渡,即西津渡。
如同每一个旅游景点一样,“三山一渡”的背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个故事,而这其中,也是我印象中最有名的可能也就是北固山和金山了。
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次北固山下》让人们从此记住了北固山,而关于金山,我想你一定听过白素贞和许仙的故事吧。
就调研课题而言,因为是关于古建筑方面的,所以最后还是决定了写金山寺。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部,临江而立,山不高不足百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寺庙建筑把金山山体包裹住,从远处看,只见寺院,不见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说,寺依山而建,慈寿塔高耸山巅,蔚为壮观。
远处茂密的大树将低矮的建筑遮挡,树枝间隙中,隐约可见寺庙建筑的轮廓影像。
近处,碧绿的湖面让人心情舒畅,倒影出树和建筑的景色,仿佛融为一体。
湖边很有情调的休息小亭吸引了了大量人群来此湖边漫步,自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在金山寺门口,抬头仰望“江天禅寺”匾额,据说为清代康熙皇帝随太后来金山祈祷时亲笔题写的,抬头望去,方感自身的渺小。
门的正前方是一个刻有江天禅寺的铜质香鼎,可能是一种香火旺盛的象征吧。
江天寺即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我闻名的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初名泽心寺,南朝、唐朝初称为金山寺。
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有和尚三千多人,僧侣数以万计。
清代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庙。
金山寺由于当时皇帝的信仰不同,曾两度由寺改观。
一般寺庙的山门都是朝南开的,而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据史料分析,当时的建筑师建筑朝西山门是有用意的。
袁家村考察体会袁家村观众印象体验地城中店一、袁家村初印象经历将近2个小时的车程,汽车停在了村牌楼外的戏台旁,我们也终于来到了这个文明省内外的世外桃源。
小村因为我们的来访而更显宁静、淡定。
这个坐落于古城西安旁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和独特的韵味吸引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
带着好奇寻路探访,终于让我找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世外境地。
穿过过堂,迈下古街,徜徉在青砖灰瓦的古镇,这里就是出了名的关中印象体验地。
得瑞恒油坊、五味斋醋坊、童济功茶坊、五福堂面坊、永泰和布坊、辣子坊天一阁、卢氏豆腐坊、稻香村醪糟坊、同顺堂药坊一股脑儿全都涌现在我的眼帘,让我应接不暇,顿时间这些老字号夹杂着一股清纯、古朴的香气沁入我的心田;青石路上镶嵌着一条涓涓细流,清澈的泉水散发着甘甜,怡人的气息迎面扑来。
好一条原汁原味的关中风情街!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让来者迷醉,恨不得,马上投身于这古色古香的怀抱。
木匠正半掩着木门精雕细琢着什么;好奇的游客坐在织布机前品味着蚕丝成布的乐趣;妙手回春的神医正沉思着病情;还有豆腐坊一块块刚出炉的白嫩嫩的卤水豆腐;绝色香甜的蜂蜜;新酿制的纯正飘香的千金红,一股股时而分明,时而混合的气流飘荡在古道间。
期间最让我不忍离去,甚至不肯挪步的是古老而时尚的酒吧。
说它古老是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每一点装饰每一个部件都似乎“破旧不堪”,说它时尚完全是这里陈列的时尚而华丽的洋酒,红的、黄的、异彩纷呈。
泼满了墨汁的红砖墙上挂着一幅幅老旧的黑白照片,一张老的快要散架的桌子摆着一个更是破败不堪的录音机,这里没有绚烂的灯光,没有大口喝酒、大声猜拳的酣畅淋漓,这里有的是一份恬淡,留下更多的是畅想、想象着这里宾朋满座的惬意,想象着录音机简单而撩拨人心的旋律。
走出门一位穿着一身色彩艳丽衣服的女子正闲坐在酒吧门前的木凳上,在色彩的对比下显得异常引人注目,却又恰到好处,更突显了酒吧这个现代的产物与古典的袁家,古老的袁家人的和谐结合。
天一阁印象作文600字•相关推荐建造了一座藏书楼。
因为书最怕被火烧,而《易经》里说“天一”生“水”,“水”可以灭“火”,所以范钦给藏书楼取名“天一阁”,这是一个美好的寓意,希望所有的书籍能够永久保存。
天一庋阁足千古,天下藏书此一家。
天一阁是亚洲最大的私家藏书楼,对编撰《四库全书》做出了巨大贡献!北书库内,一排排高大的书柜林立,书柜里一沓沓的书被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着,它们排列地非常整齐,中间的空档处还放着许多防虫用的中药包。
据介绍,为了防潮,每年梅雨季节过后,范钦就会约上朋友把书放到石头上晒。
我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着,一笔一笔仔细地记录着。
你瞧,尊经阁的三重飞檐可真气派!比以前故宫内供奉皇帝的屋子还要多出一重呢!里面藏有古代圣人的诗文真迹,有《诗经》、《千字文》……范钦真是一个酷爱书籍的人!走在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青石板像铺上了一块绿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年代记忆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的地方,一直到“天一池”边。
“天一池”最早是和月湖相通的,用来储水,以防藏书楼着火可以就地取水,拯救里面的书籍。
那里还有“九狮一象”的石雕,是“九思一想”的谐音,寓意我们多多学习,多多思考吧!花草的清香,在风中飞扬;浓浓的书香,在心中飘荡。
天一阁是不可再生的文物;是宁波的文化精髓,是甬城文明的花朵。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天一阁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文化之林。
天一阁印象作文600字篇2今天下午我参观了宁波的天一阁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宁波月湖的旁边,里面有一座座不同的房子,其中一所就是天一阁。
名字“天一”,取自《易经》“天一生水”的意思。
它是明代的兵部右侍郎范钦建造的一所藏书楼。
天一阁是一所二层楼的房子,用木头建造。
它的上面一层楼是藏书用的,横的很大一间,像“一”字;下层楼有横的6间,中间是大厅,有6扇木头大门。
前门口的院子地面是用石板铺成的,有一个水池,万一藏书楼不小心失火了,可以打水扑救火。
范钦的曾孙子在天一阁建成100周年的时候,在池子边上用宁波海边的礁石搭建了一些九狮一象造型的假山,正对着天一阁前门的那个假山是一个繁体字“寿”的造型,和院子边上的树木,组成福禄寿的美好含义。
宁波天一阁考察报告说起天一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我们家乡宁波的宣传口号便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其中第一句便把天一阁推上宁波文化之代表。
由此可见,天一阁在宁波这一文化古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学术上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
阁址位于宁波城区月湖西,今天一街22号。
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
阁主人范钦(1505-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嘉靖进士,曾任兵部右侍郎。
生平好学,性喜藏书,为搜集图书,遍访藏书名家和各地坊肆。
范钦收藏日富,又因见著名的一代藏书之所-藏书楼毁于火灾,而决心修此天一阁藏尽天下名书。
范钦临终前,把家产分为两份,一份是"天一阁"及其藏书;一份是一万两银子,让两个儿子挑选。
长子范大冲挑选了"天一阁"及藏书,并遵照父“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训,立有许多规矩。
除了藏书丰富,天一阁在通风、防潮、防火方面也独具特色。
藏书阁明为二层,实为三层,其中的暗层为藏书库,光线幽暗,阳光不能直射入室内,这点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藏书构想。
楼下共分六间,以应"地六分成"之义。
此外,西偏间,东偏一进,直迈墙壁,不储藏书籍,以免外面的潮气侵袭,二来透风。
后列的中橱之中,又有二小柜,再西一间排列这十二个中橱,橱柜之下各放置有英石一块,以达到吸湿的作用。
“天一阁”之名,出自汉郑玄《易经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制火”的意思。
他又在阁前开凿一座水池,池下有暗沟与月湖相通,使池水终年不竭,万一失火,可就近汲水抢救,。
清康熙四年(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光文,又在藏书楼前后,砌造假山,架桥构亭,栽花植竹,引水入池养鱼,使藏书楼颇具江南园林的特色。
天一阁将藏书的功能与读书的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受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赏识。
后乾隆为珍藏其在朝时编撰的《四库全书》,令人在北京的紫禁城、颐和园,沈阳的热河避暑山庄,扬州,镇江与杭州各地兴建了文渊、文源、文溯、文津、文汇、文宗、文澜七阁,从其整体上讲,均参照了宁波天一阁的模式而统一建造的。
天一阁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考天一阁是以文物古建筑、古籍藏书为主的专题性藏书文化博物馆,作为一个具有文化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益性博物馆,它承担着文博研究、专题陈列、社会教育、文物保护、文化惠民等政府非经营性文化职能。
同时,它也是一个有400多年藏书文化资源及文物古建筑特色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一阁以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产业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线,利用、开发与制作高品质文化产品与旅游纪念品,已初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产业发展优势。
但是,由于天一阁博物馆是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俗称“铁饭碗”单位,文化事业单位体制的国有性质、运行机制的单一性及分配方式的大锅饭现象等现状,使得长期以来,在经营管理与公众服务上存在着重事业提升拓展,轻产业开发利用等现象;在馆内现存的小规模旅游商品经营管理上,政策相对宽松,制度不够完善,经营方式比较单一;馆内已开发与制作的一些文化礼品、纪念品及旅游小商品等,大部分实行免费提供和无偿使用,使得管理者对文化礼品开发的积极性不足,天一阁发展文化产业缺乏一种内在动力。
文化产业经营方面的工作,长期处于一种管理相对松散,按部就班自然发展的状态。
一、天一阁文化产业现状迄今为止,天一阁的文化产业仍然延续着一贯以来的文化旅游及其相配套的旅游小商品经营。
由于原因是门票连续几次提价,旅游业持续发展加上去年以来杭州湾大桥通车形成的游客数量逐步增加,使天一阁门票及相关营业额有了一定的提升。
由于受体制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经费保障;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经营监管难以实现,给经营改革带来一定难度;资源开发利用在实际操作中也困难重重。
(一)文化产业发展受体制制约,缺乏经费保障天一阁是一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政府拨款的范围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文物保护维修、学术活动、文化惠民宣传教育等,文化产业的投入列入政府专项资金保障的范围比较困难,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只能由自筹资金解决。
事业单位资产属国有资产,与社会资金合作存在诸多困难。
对太原市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思考——赴浙江省博物馆等地考察学习报告作者:杨支军来源:《文物世界》 2013年第5期2013年8月4日至8月9日,经市政府批准,太原市文物局组织60件(对)董寿平书画作品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不老丹青——董寿平书画精品展”。
浙江省博物馆非常重视,专门为此次展览举办了盛大的开幕式。
为此,由我带队,太原市文物系统一行5人全程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并利用回程,对杭州市、宁波市、上海市的博物馆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
通过此次顺道考察学习,我们希望近距离地感受邻近省份各市博物馆建设、陈列以及管理的实际情况,把各地博物馆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带回来,为拓宽思路建设好太原博物馆提供借鉴,提升对太原市各博物馆建设发展的指导水平。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这次考察学习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如何实现博物馆的多种类型全面立体发展(重点是非综合类博物馆的发展);二是如何使博物馆的陈展更贴近观众的需求;三是馆际交流对博物馆发展的意义。
考察对象主要包括两家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三家综合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宁波博物馆、上海博物馆。
此外还到上海豫园进行了短暂参观。
考察学习主要采取“当面问、实地看、现场谈、勤总结”的步骤形式,力求每进一馆都能有新收获,每过一处都能有新感悟。
二、考察学习的主要收获通过考察,发现浙江、上海的博物馆发展总体具有以下特色:种类多、类型全、陈展形式活、交流活动多。
确实有许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重视专题博物馆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博物馆类别,基本上是以综合性和纪念性的场馆为主流,专题性博物馆尤其是民俗、民间艺术类场馆,一直没有引起文物界、博物馆界的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的突进,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留住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是文物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近年来在社会文化工作者的呼吁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些省市出现了一批深具地方特色的专题馆,此次考察的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就较具代表性。
介绍宁波天一阁的作文介绍宁波天一阁的作文篇一今天是5.1节,妈妈带我去参观世界闻名的藏书楼――天一阁,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一走进天一阁,正门前就出现出一座石雕人,头上带着官帽,身上穿管服。
这个人是谁?我走近一看石人前面的那块小石碑,知道了:原来他叫范钦,是天一阁的创建者,也是一个有名的藏书家。
在石雕后面,有一幅“溪山逸马图”,我粗略数数,有八匹骏马;细细一看呢,八匹马在溪边仰鬃踢蹄,甩头扭尾,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
参观好了这幅“溪山逸马图” 我们就从右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又看见天一阁的另一块照壁,我一看,哼!画上有一只和麒麟差不多的怪物!它旁边是朵朵云雾,云雾下有隐隐约约的山。
我刚想走,妈妈说:“这不是麒麟。
是叫獬豸的一种动物。
”参观了这幅奇异的壁画,向左边一望,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东草明堂,哇!真是漂亮!瞧,刚进入房间的门,就有一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旁边还有两副对联,图画前面,有好多把精致古老的红木椅,前面桌子旁有两把大的,四周环绕了些小的。
走过了东草明堂,我们跨过高高的门槛,来到了藏书楼。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木式楼阁,楼下正中悬有白底黑边的“天一阁”匾额一方,廊柱楹联写道:“石品洞天题海岳,书藏福地辟琅环。
”那书架当中的用具真是好:中间是大桌子,四周是带有漂亮油漆的椅子,上面刻着三个清清楚楚而又醒目的字:藏书楼。
走出了藏书楼,我突然看见那边有个封闭的小屋,就走过去,原来是刻书房!看看这里,一些刻书工具,一些书架,再加上两块石碑,古人使用的器具真让我惊讶不已。
参观好了藏书楼,我和妈妈就沿着走廊走进了南园,天哪!风景真是优美!这里小桥流水,几座怪模怪样的假山分别在小河的中央与边上,走廊上,有好多盆香味扑鼻的花。
绕过南园的小河,我们便走进了一座不是很宽敞的屋子,只见一块又长又大的匾上写着“水北阁”三个大字,两旁的柱子上写着“江上风生浪作堆,中山云在意入妙”,这里的橱窗里陈列着数不清的书籍,例如明朝任庆元所编的《商略》、清朝的《新疆图志》……淡淡的书香味令人陶醉,因为这里每本书都散发着它那浓浓的古味,原来这里就是中国地方志珍藏馆。
参观宁波天一阁有感(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参观宁波天一阁有感参观宁波天一阁有感正月初三,我们全家踏上了宁波之行。
当天下午,我们游览了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和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的天一阁博物馆。
它位于风景优美的月湖西岸,阁名天一,取自“天一生水”之意,是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于嘉靖年间所建。
天一阁占地面积广,风景优美。
它占地2.6万平方米。
其内建筑众多,既有中式小院也有2层的小洋楼。
经过扩建,现在园内明池,假山,长廊相应成趣,尽显江南园林之美。
走在里面,林茂竹秀,曲径能幽,就像一个迷宫似的,如果没有地图很难找到出口呢。
里面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万工轿”和“麻将馆”,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天一阁不仅环境优美,更让你大饱眼福的当然是它的藏书之多。
范钦去世时藏书才七万余卷,但经过一代一代长期的积累,现在大约有三十五万卷。
你能体会到“万卷诗书来左右,容我佳园一藏身”的乐趣。
在那么美的环境中,置身于那么多的藏书中,让人情不自禁想阅读。
天一阁不仅风景优美,藏书丰富,真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所以我推荐大家有空也去游玩一下。
第二篇:宁波天一阁导游词宁波天一阁导游词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宁波天一阁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一下,尊经阁,明州碑林和千晋斋。
好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三层歇山顶的建筑就是尊经阁了,尊经阁里主要收藏的一些皇帝御赐的书籍,十三经以及儒家等等,而现在看到的这尊经阁是在1935年的时候从别处移建过来的。
现在我们再看下这边,这边有很多石碑,这里也有一个名称叫做明州碑林。
明州碑林和尊经阁一样也是从别处移建过来的。
那是在1933年的时候天一阁受到台风袭击严重受损,而天一阁的后人又没能力重修,所以在宁波地方人士的帮助下,建立了天一阁重修委员会,经历了三年,从别的地方移来了很多建筑,这才建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一阁。
参观宁波天一阁感悟美丽故事作文《参观宁波天一阁感悟美丽故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去了一个特别棒的地方,叫宁波天一阁。
天一阁可大啦,里面有好多好多的书。
一走进那里,我就好像走进了一个书的世界。
我听说,很久以前有个叫范钦的人,他特别爱书,就建了这个天一阁来收藏书。
他为了保护这些书,想了好多好多的办法。
我看到那些古老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心里特别激动。
我想,这些书里一定藏着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和知识。
有一本书的封面上画着漂亮的花朵,好像在对我微笑,说:“快来看看我呀!”还有一本书的纸张都泛黄了,可它还是静静地躺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发现它的秘密。
我觉得天一阁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探索。
我以后也要像范钦爷爷一样,爱书、读书!《参观宁波天一阁感悟美丽故事》小朋友们,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宁波天一阁的有趣经历。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天一阁。
一进去,哇,好多古老的房子和院子。
我知道了天一阁是咱们国家最古老的藏书楼。
这里面的书可都是宝贝呢!我一边走一边看,看到一间屋子里堆满了书,有的书厚得像块大砖头。
我就在想,以前的人读这些书得多认真呀。
还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
说是有个小偷想偷天一阁的书,结果被发现了,因为守护书的人特别用心。
我摸着那些旧旧的书,感觉它们好像在跟我说话,讲着过去的事情。
从天一阁出来,我心里满满的,都是对那些书和故事的喜欢。
我决定,以后我也要多读书,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参观宁波天一阁感悟美丽故事》小朋友们,我去了宁波天一阁,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一进门,我就看到好多好多的房子,古色古香的。
走进去,里面全是书,多得我都数不过来。
我听说啊,以前有个很厉害的人,为了能让大家都读到书,就把自己的书都放在这里,让大家来看。
我看到一本书,上面画着一个大将军,骑着大马,可威风啦!还有一本书,讲的是小兔子的故事,特别可爱。
在天一阁里,我觉得自己就像走进了一个书的王国,到处都是知识的宝藏。
关于恢复古建筑的请示报告篇一:古建筑参观调研报告镇江金山寺古建筑调研--------前段时间总是在纠结调研对象的问题,因为听说了可能之后的调研就是要去镇江,怕写的重复了,也担心写的过于单调。
镇江,在我看来算不上一个旅游发达的城市,但如果你去让一个镇江人向你推荐一处旅游之地时,得到的答案不外乎“三山一渡”。
三山,即焦山、北固山、金山,一渡,即西津渡。
如同每一个旅游景点一样,“三山一渡”的背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个故事,而这其中,也是我印象中最有名的可能也就是北固山和金山了。
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次北固山下》让人们从此记住了北固山,而关于金山,我想你一定听过白素贞和许仙的故事吧。
就调研课题而言,因为是关于古建筑方面的,所以最后还是决定了写金山寺。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部,临江而立,山不高不足百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寺庙建筑把金山山体包裹住,从远处看,只见寺院,不见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说,寺依山而建,慈寿塔高耸山巅,蔚为壮观。
远处茂密的大树将低矮的建筑遮挡,树枝间隙中,隐约可见寺庙建筑的轮廓影像。
近处,碧绿的湖面让人心情舒畅,倒影出树和建筑的景色,仿佛融为一体。
湖边很有情调的休息小亭吸引了了大量人群来此湖边漫步,自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在金山寺门口,抬头仰望“江天禅寺”匾额,据说为清代康熙皇帝随太后来金山祈祷时亲笔题写的,抬头望去,方感自身的渺小。
门的正前方是一个刻有江天禅寺的铜质香鼎,可能是一种香火旺盛的象征吧。
江天寺即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我闻名的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初名泽心寺,南朝、唐朝初称为金山寺。
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有和尚三千多人,僧侣数以万计。
清代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庙。
金山寺由于当时皇帝的信仰不同,曾两度由寺改观。
一般寺庙的山门都是朝南开的,而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据史料分析,当时的建筑师建筑朝西山门是有用意的。
因古代金山屹立在扬子江心,游人透过朝西山门放眼望去,便见浩渺大江奔腾而下,正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诗意。
宁波天一阁考察报告
说起天一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我们家乡宁波的宣传口号便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其中第一句便把天一阁推上宁波文化之代表。
由此可见,天一阁在宁波这一文化古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学术上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
阁址位于宁波城区月湖西,今天一街22号。
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
阁主人范钦(1505-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嘉靖进士,曾任兵部右侍郎。
生平好学,性喜藏书,为搜集图书,遍访藏书名家和各地坊肆。
范钦收藏日富,又因见著名的一代藏书之所-藏书楼毁于火灾,而决心修此天一阁藏尽天下名书。
范钦临终前,把家产分为两份,一份是"天一阁"及其藏书;一份是一万两银子,让两个儿子挑选。
长子范大冲挑选了"天一阁"及藏书,并遵照父“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训,立有许多规矩。
除了藏书丰富,天一阁在通风、防潮、防火方面也独具特色。
藏书阁明为二层,实为三层,其中的暗层为藏书库,光线幽暗,阳光不能直射入室内,这点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藏书构想。
楼下共分六间,以应"地六分成"之义。
此外,西偏间,东偏一进,直迈墙壁,不储藏书籍,以免外面的潮气侵袭,二来透风。
后列的中橱之中,又有二小柜,再西一间排列这十二个中橱,橱柜之下各放置有英石一块,以达到吸湿的作用。
“天一阁”之名,出自汉郑玄《易经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制火”的意思。
他又在阁前开凿一座水池,池下有暗沟与月湖相通,使池水终年不竭,万一失火,可就近汲水抢救,。
清康熙四年(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光文,又在藏书楼前后,砌造假山,架桥构亭,栽花植竹,引水入池养鱼,使藏书楼颇具江南园林的特色。
天一阁将藏书的功能与读书的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受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赏识。
后乾隆为珍藏其在朝时编撰的《四库全书》,令人在北京的紫禁城、颐和园,沈阳的热河避暑山庄,扬州,镇江与杭州各地兴建了文渊、文源、文溯、文津、文汇、文宗、文澜七阁,从其整体上讲,均参照了宁波天一阁的模式而统一建造的。
从此天一阁享誉全国。
1933年至1935年,当地一些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把原在尊经阁等地的历代石碑,一起移建到天一阁后院,命名为"明州碑林"。
共有宋、元、明、清石碑八十余块,其中以三块"南宋旅日华侨碑"最为珍贵。
它们是迄今已发现的南宋时明州港最早的文物,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华侨文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除了学术方面,天一阁也是我市AAAA级旅游名胜。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
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
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近年来,天一阁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中国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
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00年度“中国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
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
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