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刻理解E=MC
- 格式:docx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7
爱因斯坦能量方程mc的平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爱因斯坦能量方程的概述
2.E=mc^2 的含义
3.E=mc^2 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正文
1.爱因斯坦能量方程的概述
爱因斯坦能量方程是物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公式,它描述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这个公式为 E=mc^2,其中 E 代表能量,m 代表质量,c 代表光速。
这个公式的提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宇宙和物质的认知,为核能、粒子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E=mc^2 的含义
E=mc^2 的含义是: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化为质量。
其中,光速 c 是一个常数,约为每秒 300,000 公里。
因此,只要质量存在,就会对应一定的能量,同样,只要有能量存在,也可以转化为质量。
这个公式揭示了宇宙中质量和能量的等价性,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3.E=mc^2 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E=mc^2 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首先,它是核能理论的基础,核能的释放就是通过质量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实现的。
其次,它在粒子物理学中也起着关键作用,例如,高能粒子对撞机实验中,粒子的质量亏损就可以通过 E=mc^2 来计算。
此外,E=mc^2 还对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使我们认识到,质量和能量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第1页共1页。
质能方程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著名公式,也称为相对论质能方程或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这个公式是E = mc²,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光速。
这个方程表明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等价关系。
根据这个方程,质量可以被转化为能量,而能量也可以被转化为质量。
它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并说明了质量的存在会导致能量的产生。
这个公式的一个重要推论是质量与能量的转换速率是光速的平方倍。
这意味着即使是微小的质量变化也会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
这也是核能和核武器的基础原理之一。
质能方程是相对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解释能量转化和质量守恒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它也是许多现代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础,如核能、粒子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等。
爱因斯坦著名公式E=mc²的三层含义,至今未受挑战数百年来,有一个永恒的物理学定律,从来没有受到挑战:在宇宙中发生的任何反应中,质量是守恒的。
不管你放什么还是什么反应,你开始的总和与你结束的总和是相等的。
但是在狭义相对论的定律下,质量根本不可能是最终的守恒量,因为不同的观察者会有不同的系统能量。
相反,爱因斯坦能够推导出今天我们仍然使用的一个规律,即是这个最简单但最强大的质能方程方程式:E = mc^2。
关于质能方程E = mc^2,爱因斯坦对此的介绍分为三层含义:1.E为能量,它是方程左边的量,代表系统的总能量。
2.m为质量,这与通过转换因子的能量有关。
3.而c^2是光速的平方:我们需要使质量和能量建立关系的因素。
这个等式意味着什么是彻底的物质变化。
正如爱因斯坦自己所说的那样:从狭义相对论来看,质量和能量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
即使是处于静态的物体也有一种固有的能量。
你已经学习了很多类型的能量,包括机械能,化学能,电能以及动能。
这些都是移动或反应物体固有的能量,这些能量可以用来做功,例如运行引擎,给灯泡供电,或者把谷物磨成面粉。
但即使是平静,古老,规则的静止物质也具有固有的能量。
该理论具有很大的含义:牛顿的宇宙中的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也应该以能量为基础,这也是通过E = mc^2得以验证。
爱因斯坦最伟大的质能方程E = mc2,是基础物理的一盏明灯和物理领域杰出成果。
物质具有固有的能量,质量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转化为能量,并且能量可以用来创造以前不存在的物体。
以这种方式思考问题,使我们能够发现构成我们宇宙的基本粒子,发明核武器,并发现描述宇宙中每个物体如何在重力理论下相互作用的。
研究质能方程的最为核心的思想,都回归于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能量和动量是守恒的。
关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的三层含义,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分享你的想法!。
爱因斯坦万能公式推导爱因斯坦提出的著名公式是E=mc²,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c代表光速。
这个公式是描述物体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对论的基础之一、下面我将详细阐述爱因斯坦万能公式的推导过程。
推导E=mc²的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提出了时间与空间相对性的概念,即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与观察者的参考系有关。
其他物理量,如质量和能量,也受到这种相对性的影响。
为了推导爱因斯坦万能公式,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质能等效原理,即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等效性。
这个原理是爱因斯坦在推导过程中提出的。
我们从质能等效原理出发,假设一个物体的能量E与其质量m之间存在其中一种关系,可以表示为E=f(m)。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具有如下性质:1.对于任意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它的能量应该等于其质量乘以一些常数,即E=f(m)=k·m。
这个常数k与物体的性质有关。
2.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观察者会感知到物体的质量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物体的动质量,即运动质量。
假设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质量为m',那么根据狭义相对论的质能等效原理,它的能量应该等于其动质量乘以一些常数,即E=f(m')=k'·m'。
这里的常数k'也与物体的性质有关。
为了能够将静止物体和运动物体的能量统一起来,我们需要找到能够连接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质量增加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动质量m'与静止质量m之间的关系:m'=γ·m其中,γ是一个与速度有关的变量,它被称为洛伦兹因子,可以表示为:γ=1/√(1−(v/c)²)其中v是物体的速度,c是光速。
将动质量m'代入能量公式E=f(m')=k'·m',我们得到:E=k'·γ·m根据之前的假设,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常数k'',使得E=k''·m。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式之一,它是描述质量和能量之间关系的方程。
这个方程表明,质量可以被转化为能量,而能量也可以被转化为质量。
这个方程的形式为E=mc²,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c代表光速。
这个方程最初是由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
当时,他正在研究光子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电子从高速运动变成低速运动时,它会释放出一些能量。
爱因斯坦意识到这些能量来自于电子失去了一些质量。
基于这个发现,爱因斯坦推导出了E=mc²这个公式。
这个公式说明了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包含的能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等价关系。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知道一个物体所包含的能量有多少,你只需要知道它的质量就行了。
E=mc²这个公式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并且成为了许多重要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例如,在核物理学中,这个公式被用来描述原子核的能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工程领域中,这个公式被用来设计核反应堆和其他能源系统。
此外,E=mc²这个公式也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论是一种描述物体运动和引力的理论,它与牛顿力学有很大不同。
E=mc²这个公式表明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是相对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总之,E=mc²这个公式是爱因斯坦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它不仅在科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而且已经成为了文化和科技史上的经典之作。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质能方程式E=mc²是怎样推导出来的1905年9月26日,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狭义相对论的著名论文,在9月27日发表了一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这是后来被称为质能方程的论文,我们今天要简单说说这篇只有短短数页论文,但却阐述了一个在数十年后的未来解释物质起因的原理。
全世界最广为人知的物理学方程——质能方程,E=mc²,也就是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这个方程到底在说什么?它又是怎么来的?光速为什么无法超越?在理解质能方程之前,要先介绍一下相对论中另外一个特殊的效果。
那就是一个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它的质量会变大。
这一相对论效应的证明过程比较复杂,但我们还是可以尝试理解一下。
1. 动量守恒1.1 动量的定义首先我们要介绍物理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动量。
什么是动量呢?简单来说,一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它的速度,就是这个物体的动量。
可以粗略地认为,一个物体动量的大小,正比于要让这个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难易程度。
很显然,一个物体的速度越快,就越难让它停下来,比如超速的汽车不容易刹车。
而在速度一样的情况下,质量越大,也越难停下来,一辆时速100公里的大货车肯定要比一辆时速100公里的小轿车更不容易停下来。
所以动量的公式写出来的就是质量乘以速度。
1.2 动量守恒关于动量有一条铁律,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说的是一个物理系统,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不管这个系统内部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碰撞也好,融合也好,整个系统的动量从头到尾不会发生变化。
比如一个小球,质量是小m,运动的速度是v,它撞向一个质量是M的大球,大球的速度是V。
第一种情况,两个小球是很光滑的,撞完之后,又各自分开,获得了两个不同的速度,小球的速度从v变成了v1,大球速度从V变成了V1。
那么动量守恒告诉我们,不管v1和V1具体是多少,碰撞之后的总动量,mv1+MV1一定等于碰撞前的总动量,mv+MV。
你也能懂的质能方程E=mc²提到爱因斯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E=mc²。
没办法,质能方程看起来“太简单”了:左边的E代表能量,右边的m代表质量,c是光速,都是中学生就能看懂的物理量。
而且,这个方程看起来太神奇了,它告诉我们一般物体都蕴含了巨大的能量,原子弹那毁天灭地的力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又简单又神奇,不传播你传播谁?但是,很多人容易忘记一件事:质能方程是狭义相对论的结论,需要站在狭义相对论的立场上才能精准地把握它。
否则就容易望文生义,再类比、推广一下,后果就很可怕了。
比如,有人认为质能方程的意思是“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或者说“物质可以转化成能量”。
延伸一下,物质代表“有”,能量代表“无”,质能方程暗示着“有无相生”,接下来欢迎进入太极物理频道……也有人认为质能方程是在说“质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延伸一下,我们的物质本质上都是能量,一切都是能量,一切都是虚无,色即是空,接下来欢迎进入相对论佛学频道……这种误解以及可怕的延伸,我还可以列很多。
要不是因为亲身见识了各种各样的解读,我真难以想象质能方程会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
毕竟谁都可以谈一下质能方程,谈的人多了,想法自然就多了。
而且,质量亏损这个名字也很容易把大家往歪路上引。
那么,我们就来好好看一看质能方程,看看E=mc²到底是怎么回事,看看它是如何从狭义相对论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正确地对待质能方程。
01从狭义相对论出发因为质能方程是狭义相对论的产物,所以,想搞清楚质能方程就得先搞清楚狭义相对论。
什么是狭义相对论呢?我在里详细描述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过程,看完文章的朋友肯定都知道:狭义相对论的核心是洛伦兹协变性。
它跟牛顿力学的核心区别是:狭义相对论的物理定律在洛伦兹变换下保持数学形式不变,而牛顿力学的物理定律在伽利略变换下保持数学形式不变。
至于尺缩、钟慢、双生子之类的效应,都是狭义相对论的一些简单结论。
质能方程解释嘿,朋友们!咱们今儿来聊聊那个听起来超级神秘的质能方程!质能方程,简单说就是 E=mc²。
这几个字母和符号一组合,可就藏着宇宙的大秘密呢!你想想,能量和质量,原本好像是两个没啥关系的家伙,可这个方程愣是把它们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就好像两个一直互不相干的陌生人,突然被命运的大手牵到了一块儿,从此命运相连。
咱们平常觉得质量就是东西有多重,能量呢,可能就是让东西动起来的那个劲儿。
但质能方程告诉我们,这俩家伙其实是一家子,而且关系还特别铁!比如说,一块小小的煤炭,燃烧的时候释放出能量,按照质能方程,这煤炭燃烧的过程中其实质量是有减少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就好比你手里有一堆糖果,吃一颗少一颗,只不过这里的“糖果”变成了质量,“吃”变成了释放能量。
再比如原子弹爆炸,那威力巨大得吓人!为啥呢?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的质量损失就能转化出超级多的能量!这能量大得能把一座城市瞬间变得惨不忍睹。
这不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钥匙,却能打开一扇装满无尽宝藏的大门吗?质能方程还让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们觉得星星发光发热,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燃料”,可现在明白了,那也是质量在转化成能量啊!你说宇宙是不是特别神奇?还有啊,质能方程也让我们对速度有了新的认识。
当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质量也会跟着变大。
这就好比一个人跑步,跑得越快,身上的负担就好像越重。
所以说,质能方程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式子,它是打开宇宙奥秘大门的一把神奇钥匙。
它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奇妙得多!咱们生活在这个充满未知和奇迹的世界里,质能方程就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
难道你不想跟着这束光,一起去看看那无尽的奥秘吗?。
如何深刻理解E=MC²这个方程?导读:如何深刻理解E=MC²这个方程?狭义相对论听起来应该如雷贯耳,想必当年爱因斯坦也是绞尽脑汁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所以当年一大波科学家都看不懂!但其实在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一大波论文,而最著名的《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和《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质能方程)发表时间分别是9月26日和9月27日,居然就相隔一天,这脑子果然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听起来有些拗口,但简单的如质增效应、尺缩效应以及钟慢效应各位肯定是知道的,这篇论文说的就是这个!而《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的内容则是质能等价方程,论文只有薄薄几页,是《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论文的延伸,描述的是在质增等效应下,物体蕴含的能量变化计算公式,而这个公式在推导出物体的能量在静止时为:E=mc²。
该如理解该公式?内容如下:我们都知道这个等式源于爱因斯坦对于物体惯性和它自身能量关系的研究。
研究的著名结论就是物体质量实际上就是它自身能量的量度。
为了便于理解此关系的重要性,可以比较一下电磁力和引力。
电磁学理论认为,能量包含于与力相关而与电荷无关的场(电场和磁场)中。
在万有引力理论中,能量包含于物质本身。
因此物质质量能够使时空扭曲。
这个方程对于原子弹的发展是关键性的。
物体的静止能量是它的总内能,包括分子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使原子与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化学能、原子内使原子核和电子结合在一起的电磁能,以及原子核内质子、中子的结合能…….物体静止能量的揭示是相对论最重要的推论之一,它指出,静止粒子内部仍然存在着运动。
一定质量的粒子具有一定的内部运动能量,反过来,带有一定内部运动能量的粒子就表现出有一定的惯性质量。
在基本粒子转化过程中,有可能把粒子内部蕴藏着的全部静止能量释放出来,变为可以利用的动能。
例如,当π介子衰变为两个光子时,由于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而没有静止能量,所以,π介子内部蕴藏着的是全部静止能量。
导读:如何深刻理解E=MC²这个方程?狭义相对论听起来应该如雷贯耳,想必当年爱因斯坦
也是绞尽脑汁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所以当年一大波科学家都看不懂!但其实在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一大波论文,而最著名的《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和《物体的
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质能方程)发表时间分别是9月26日和9月27日,居然
就相隔一天,这脑子果然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听起来有些拗口,但简单的如质增效应、尺缩效应以及钟慢效应各位肯定是知道的,这篇论文说的就是这个!
而《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的内容则是质能等价方程,论文只有薄薄几页,
是《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论文的延伸,描述的是在质增等效应下,物体蕴含的能量变化
计算公式,而这个公式在推导出物体的能量在静止时为:E=mc²。
该如理解该公式?
内容如下:
我们都知道这个等式源于爱因斯坦对于物体惯性和它自身能量关系的研究。
研究的著名结论
就是物体质量实际上就是它自身能量的量度。
为了便于理解此关系的重要性,可以比较一下
电磁力和引力。
电磁学理论认为,能量包含于与力相关而与电荷无关的场(电场和磁场)中。
在万有引力理
论中,能量包含于物质本身。
因此物质质量能够使时空扭曲。
这个方程对于原子弹的发展是关键性的。
物体的静止能量是它的总内能,包括分子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势能、使原子与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化学能、原子内使原子核和电子结合在一起的电磁能,以
及原子核内质子、中子的结合能…….物体静止能量的揭示是相对论最重要的推论之一,它指出,静止粒子内部仍然存在着运动。
一定质量的粒子具有一定的内部运动能量,反过来,带
有一定内部运动能量的粒子就表现出有一定的惯性质量。
在基本粒子转化过程中,有可能把粒子内部蕴藏着的全部静止能量释放出来,变为可以利用
的动能。
例如,当π介子衰变为两个光子时,由于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而没有静止能量,所以,π介子内部蕴藏着的是全部静止能量。
守恒定律
:在一个孤立系统内,所有粒子的相对论动能与静能之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不变,称为质
能守恒定律。
在相对论里,质能公式描述了质量与能量存在固定关系。
在经典力学中,质量和能量之间是
相互独立、没有关系的,但在相对论力学中,能量和质量只不过是物体力学性质的两个不同
方面而已。
这样,在相对论中质量这一概念的外延就被大大地扩展了。
爱因斯坦指出:“如果有一物体以辐射形式放出能量ΔE,那么它的质量就要减少
至于物体所失去的能量是否恰好变成辐射能,在这里显然是无关紧要的,于是我们被引到了
这样一个更加普遍的结论上来。
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量度。
他还指出这个结果有着特
殊的理论重要性,因为在这个结果中,惯性质量和能量以同一种东西的姿态出现……我们无
论如何也不可能明确地区分体系的‘真实’质量和‘表现’质量。
把任何惯性质量理解为能量的一种储藏,看来要自然得多。
这样,原来在经典力学中彼此独立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成了统一的“质能守恒定律”,它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
质能方程说明,质量和能量是不可分割而联系着的。
一方面,任何物质系统既可用质量m来标志它的数量,也可用能量E来标志它的数量;另一方面,一个系统的能量减少时,其质量也相应减少,另一个系统接受而增加了能量时,
其质量也相应地增加。
爱氏的贡献不仅仅是质能方程所揭示的能量与质量的关系。
更是延伸了人们对于惯性的认识。
这我在此书的开头,论证引力是惯性源泉的时候,就提到了。
即能量具有惯性是爱氏的贡献。
而我关于惯性的思考,在第四十九章,列出了以下几点:
1、任何过程要考虑时间,考虑时间就要涉及速度。
速度的上限是光速。
所以惯性作用的速
度也是光速。
超距作用不可想象,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实质想象的实验,包括量子纠缠也
不算。
2、任何具有质量的物质具有惯性,任何具有能量的东西也具有惯性。
能量本身就是具有惯
性的。
就说明这是一种普遍的性质。
就要考虑到物质或能量的整体。
而这样东西就是时空,
就是引力场。
惯性与距离无关,因为这是一种性质。
我们不能说A物质对B物质的惯性是多少。
没有这样的说法。
我们只是说A物质的惯性怎样,B物质的惯性咋样?说惯性作用的速
度是光速,是说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速度是光速。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任何时候,物体都具有惯性。
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刻,都处于在抵抗运动状态
改变态中,且这种反应速度是光速。
就好比一个静止的杯子,它在以“光速”保持静止的这样
的状态。
这种思维带来一种“变态”情况,就是任何静止和运动的物体,都处于隐形“光速”中。
所以爱氏的光速不变理论,是真理!就是这一点,才是惯性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方!但一定要
明白,这种光速不变的性质是由于时空赋予的。
我曾经就此写过文章。
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再重复一遍,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刻,都以光速来抵抗运动状态的改变!即都以“光速”来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就是惯性。
这才是惯性的真面目!但惯性的本质是引力场,是时空。
即我常说的引力是惯性的源泉。
大家此刻看看爱氏质能方程E=MC²。
这里本身就包含有光速,这不是偶然。
再看看E0=M0C2。
静止质量的物体也是有能量的。
而且式中的的光速,是真实的!这也是我为何要一再告诉大家,重新去认识惯性,重新去理解惯性。
我们的认识还没有完。
我们很早就知道了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
但很多人认为是偶然。
我相信看了此书,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引力还是惯性的源泉,是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
的根本原因。
而引力的本质是时空,不是时空弯曲。
那么牛顿引力和爱氏引力理论的区别是什么?两者没
有对错,但爱氏理论更彻底,适用范围更广。
但牛顿引力是更方便我们理解的,只要上过高中,就懂了。
而爱氏理论,却不是这样的。
我可以用一个类比,来给大家展示两者的区别。
两者就好比点和体的区别。
牛顿引力是“点”,而爱氏引力是“整体”。
3、根据上面的思考,我们可以得出。
惯性大小其实和距离没有关系。
因为这是一种性质,
处于引力场中的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你对于地球的惯性是多大,那么对于其他星球而言
也是多大。
4、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同属一个体系的东西。
那就是“引力理
论体系”。
都与引力场有关。
都以质量为量化衡量的标准。
惯性强调“自身”状态是咋样的,而引力强调“与它物”的作用状态是咋样的。
与其他物体的作用状态,就必须考虑距离,和引力
常数。
这是引力和惯性的区别。
5、所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是没有错的,也是基于此的。
引力场中,物体惯
性的存在与参考系无关!因为惯性的“光速”作用是恒定的。
所以一切坐标系(包括非惯性系)都是平权的,即客观的真实的物理规律,应该在任意坐标系下均有效。
我不知道爱氏本人,
是否也思考到关于惯性的这点认识。
但他一定是通过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去认识狭义相
对性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的。
6、而关于质量的产生,必须回归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
也就是说用希格斯场,希格斯机制
来实现。
所以整个理论体系,一定是一个圆圈。
大统一理论的构想,是没有错的。
数学家精
于计算,但不一定也这样考虑问题。
所以我必须说出自己的思考,来告诉人们,简单的物理
现象中【惯性现象】,蕴含着直达宇宙真理的秘密。
我们不妨来简单的从公式本身去认识一下。
第一个问题E=MC²和E=hf本质相同吗?质能方
程中的E和普朗克公式中的E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是相同。
大家仔细看看这几个公式。
质能方程公式E=MC²,M是质量,C是光速。
普朗克公式E=nhf,n是光子个数,h是普朗克常数,f是频率。
光速公式c=fλ,f是频率,λ是波长。
而德布罗意
公式λ=h/p,P=nhc/(λt)。
德布罗意波长公式适用于任何物质。
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粒子。
所
以仔细看看这几个公式,我们不难推理,宏观到微观理论是有联系,是可以串起来的。
也就
说宏观物理学和量子力学是融洽的。
引力不易于融入宇宙大统一理论的本质原因,有这么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