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寄生植物

寄生植物

寄生植物

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长茂盛后,阻挡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更进一步还会储存成淀粉粒于组织中。中药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北方地区较多。

桑寄生,桑寄生科,半寄生,通常寄生于槐、榆、桑等,果肉有黏质物,桑寄生的种子因鸟进食后不易消化而排泄于树上传播。槲寄生,也属桑寄生科,半寄生,通常寄生于麻栎树、苹果树、白杨树、松树各树木,茎柔韧呈绿色;叶呈倒披针形、革质、淡绿色,早春,叶间分出小梗,着生小花,淡黄色,果实半透明,呈黄绿色;果肉有黏质物。此外槲寄生在西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被英国德鲁伊视为圣物,在英语里有特殊的寓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桑寄生和槲寄生都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散瘀,补肝肾的药用价值。

绞杀植物指一种植物以附生来开始它的生活,然后长出根送进土壤里,(可以在空中发芽)变成独立生活的植物,并杀死原来借以支持它的植物,是一类生活方式比较特殊的植物,它们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里,亚热带森林和温带森林中绞杀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均远逊于热带雨林。

寄生性植物及原生动物

课堂提问: 1.植物寄生性线虫与腐生性线虫在形态上的区 别是什么? 2.如何区分根结线虫属Meiloidogyne与胞囊线 虫属Heterodera? 3.试述线虫对植物的致病机制。 4.试举例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线虫病害有哪些? 如何防治?

寄生性植物概述 少数植物由于缺乏足够的叶绿素或因为某些器官的退化而只能寄生在其他植物上,这些植物多是双子叶植物,主要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全世界有2500种以上,分属在12个科中。 寄生性植物在热带地区分布较多,如无根藤、独脚金、寄生藻类等;有些在温带,如菟丝子、槲寄生等;少数在比较干燥冷凉的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如列当;主要受害植物为豆类,瓜类,向日葵及木本植物。

寄生性植物对寄主的为害 §与寄主争夺水分和无机盐:桑/槲寄生 §与寄主争夺全部生活物质:列当、菟丝子等(寄主萎蔫、生活力衰退、产量降低等) §附生植物:一些高等植物如某些兰花,常依附在一些木本植物上,从这些木本植物表面吸取一些无机盐或可溶性物质,它们对宿主无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称为附生植物。

第一节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

一、寄生性植物的类型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和菟丝子。 §半寄生:檞寄生和桑寄生等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为“水寄生”。 §根寄生:有些寄生植物叶片退化成为鳞片状,虽含右少量的叶绿素,但不能自给自足,仍需寄主的养料补充。列当、独脚金等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 §茎寄生:无根藤、菟丝子、檞寄生等寄生在寄主的茎秆枝条上,这类寄生称茎寄生。

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部分(对照思考题,不同要点以句号分开,AB表示同一问题中的两部分): 1.A: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B:个体小,体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生长繁殖快。适应性强,变异频繁。分布广,种类多。 2.真菌(卵虫、根肿菌、黏菌)、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螺原体)、病毒类病毒、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原生动物等。 3.在每个被检查的患病生物上必须存在疑似病原物。这种疑似病原物必须能从寄主上 分离得到,并能被纯培养。当把纯培养的疑似病原物接种到健康的感病寄主上以后,寄主必须再次出现病害。在接种和发病的寄主上必须能重新得到相同病原物。 4.列文虎克(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从而揭示出一 个过去从未有人知晓的微生物世界)米奇里(1729年,出版发表了《植物新种 属》,人们将这一年作为真菌学的诞生)路易·巴斯德(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始创并首先应用疫苗接种以预防狂犬病、炭疽病等,发明了巴氏消毒法)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 年发现了青霉素)德巴利(植物病理学之父)罗伯 特·柯赫(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迈耶(1886年证实烟草花叶病病株的汁液具有传染性)伊凡诺夫斯基(1892年,证实烟草花叶病病株的汁液经细菌滤器过滤后仍具有传染性,从而开始了人们对病毒的深入研究)Needham(1743发现了小麦粒线虫这是植物寄生线虫的首次记录) 5.无胞生物域、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 第二章真菌部分课后题 1.现代真菌涉及生物的那几界? 原生动物界、假菌界(藻物界)、真菌界 2.什么是真菌鞭毛的“9+2结构”? 在电镜下观察,每根鞭毛的外面有一层膜,膜有11根纤丝,其中9根较大的周围纤丝包围着2根较细的中心纤丝,每根周围纤丝有2-3根附纤丝,每根中心纤丝有2根附纤丝。 3.真菌营养体有哪些变态?各有什么作用? A、吸器,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由活体寄生菌从寄主细胞中吸取养分。 B、附着胞,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分泌粘性 物质,其下方产生侵染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 C、匍匐菌丝和假根,假根是根霉属的匍匐茎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 伸入基质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 D、菌网和菌环(收缩环),捕食性真菌的一些菌丝分枝成具有小环形的网状菌丝, 用于捕捉线虫获取养料。

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一、什么叫寄生性植物 大多数植物是自养的,它们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借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与杂草不一样) 二、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方式 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得生活物质的方式和成分各有不同。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不同,可分为2类: 1、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列当和兔丝子 2、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水寄生。例:桑寄生和槲寄生。 三、寄生性植物的寄生部位 1、根寄生生物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例:列当,独脚金等。 2、茎(叶)寄生寄生物寄生在寄主的茎秆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类寄生称为茎(叶)寄生。例:菟丝子,槲寄生,藻类。 四、寄生性植物的为害性 为害性寄生性植物都有一定的致病性,致病力因种类而异。 半寄生(桑、槲寄生):大多为害木本植物,受害不太明显。 全寄生(列当、菟丝子):主要寄生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上,少数为害木本。 第二节寄生性植物的类群 1、菟丝子菟丝子是菟丝子科菟丝子属(Cuscuta)植物的通称,俗称“金线草”。菟丝子叶片退化为鳞片状,茎为黄褐色丝状,是一类缠绕在木本和草本植物茎叶部营全寄生生活的草本植物。 菟丝子除本身对植物有害外,还能传播植原体和病毒,引起多种植物病害。 菟丝子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中国各地均有发生。 寄主范围广,主要寄生于豆科、菊科、蓼科、杨柳科、蔷薇科、茄科、百合科、伞形科等木本和草本植物上。大豆上的菟丝子为害较严重。 2、列当列当是一类在草本(或木本)植物根部营全寄生生活的列当科植物的总称。狭义的列当指列当科的列当属(Orobanche)植物。列当的叶片退化,无叶绿素,营全寄生生活。 列当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少数分布在非洲和大洋洲。 在中国,列当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少数在西南的高海拔地区,对农作物的损害很大,严重时可使作物绝产。在我国,较重要的有新疆的向日癸列当,防治:人工拔除,除草剂喷洒。 3、桑寄生(Loranthus) 桑寄生为常绿寄生性小灌木,枝黄褐色或灰褐色,幼株尖端常被有绒毛。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寄主多为阔叶乔木或灌木,如山茶科和山毛榉科。在广东常见的有橡胶(树)桑寄生、龙眼桑寄生。 防治:秋冬季节落叶后,人工摘除,或药剂防除。 4、槲寄生(Viscum) 槲寄生为绿色小灌木,茎圆柱形,半寄生,二岐或三岐分枝,分枝处近互相垂直,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叶对生,倒卵形至椭圆形,内含叶绿素。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温带为多。寄主范围多为阔叶树,如梨、榆、桦、栗、杨柳、胡桃等树种。 防治:秋冬季节,人工砍除或化防:CuSO4、氯化苯、氨基醋酸和2,4-D等。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 第一节植物病原线虫形态与解剖特征 一、形态 1、体形和大小 差异很大,寄生人和动物的线虫有的很大,如蛔虫;寄生植物的一般较小,长约0.3~1mm,也有长达

植物病理学笔记

1、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植物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其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和破坏,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病变,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局部或整株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称为植物病害。马铃薯晚疫病(Irish famine),1845-1846 真菌 法国葡萄霜霉病,1880 水稻胡麻斑病(Bengal famine),1942-1943 中国小麦条锈病,1950 美国玉米小斑病,1970 2、植物病理学的概念:是关于植物病害的学问,是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原因、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害防治等领域的科学。 3、引起病害的原因: 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白化苗,先天不孕) 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肥料,农药) ---------非传染(侵染)病害或生理性病害或非寄生性病害 有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人为) --------------传染(侵染)病害或非生理病害或寄生性病害4、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 1)真菌 2)原核生物(细菌,螺原体和植原体) 3)病毒(类病毒) 4)线虫 5)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6)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门的鞭毛虫) 4、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寄生性(parasitism):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活体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专性寄生(obligate parasitism) :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营养方式 专性寄生物(obligate parasite)(真菌中的白粉、锈菌、霜霉菌等,病毒、种子植物)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不仅可以从活的植物上获得营养,而且可以利用死的植物组织进行生活的寄生方式,又称作兼性寄生。 非专性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大多数的病原真菌和细菌) 腐生:只能利用死的植物组织或有机化合物的营养方式 致病性:病原物具有的破坏寄主植物并诱发病害的能力 是病原生物的另一特性 某一种生物引起的症状相对较为固定 同一种病原物不同小种、菌系、株系或群体 两者关系: 病原物必须有寄生性才会导致致病性 致病性不能完全从寄生关系所造成的破坏来理解 致病性的破坏作用多方面(病原菌的产物) 并非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生物(许多植物的菌根真菌) 寄生性强弱与致病性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5、植物病害的症状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六章寄生性植物第六章寄生 性植物1、教学目的了解寄生性种子植物与寄主的 相互关系的主要类群2、重点和难点重点:寄生性 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难点:重要寄生性植物的拉丁学名3、教学方式使用CAI课件进行讲授。 第一节寄生性植物的性状一、什么叫寄生性植物 大多数植物是自养的,它们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借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与杂草不一样)二、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方式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得生活物质的方式和成分各有不同。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不同,可分为2类:1、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 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列当和兔丝子 2、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 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水寄生。例:桑寄生和槲寄生。三、寄生性植物的寄生部位1、根寄 生寄生物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例:列当,独脚金等。2、茎(叶)寄生寄生物寄生在寄主的茎秆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类寄生称为茎(叶)寄生。例:菟丝子,槲寄生,藻类。 四、寄生性植物的分布及为害性1、分布热带地区较多,如无根藤,独脚金,寄生藻类等(华南)。有些在温带,如菟丝子,桑寄生等(江、浙,山东)。少数在高寒地区,如列当(新疆)。2、为害性寄生性植物都有一定的致病性,致病力因种类而异。半寄生(桑、槲寄生):大多为害木本植物,受害不太明显。全寄生(列当、菟丝子):主要寄生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上,少数为害木本。第二节寄生性植物的类群一、寄生性种子植物在分类上属于被子植物门的12个科,重要的有菟丝子科、樟科、桑寄生科、列当科、玄参科和檀香科。其中以桑寄生科为最多,约占一半左右。1、桑寄生(Loranthus) 桑寄生为常绿寄生性小灌木,枝黄褐色或灰褐色,幼株尖端常被有绒毛。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寄主多为阔叶乔木或灌木,如山茶科和山毛榉科。在广东常见的有橡胶(树)桑寄生、龙眼桑寄生。防治:秋冬季节落叶后,人工摘除,或药剂防除。2、槲寄生(Viscum)槲寄生为绿色小灌木,茎圆柱形,半寄生,二岐或三岐分枝,分枝处近互相垂直,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叶对生,倒卵形至椭圆形,内含叶绿素。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温带为多。寄主范围多为阔叶树,如梨、榆、桦、栗、杨柳、胡桃等树种。防治:秋冬季节,人工砍除或化防:CuSO4、氯化苯、氨基醋

寄生性植物习题

寄生性植物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寄生性植物:寄生性植物是一类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养,必须依赖另一种植物提供生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多数属于高等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能够开花结籽,故又称寄生性种子植物。 2 全寄生植物:无叶片或叶片已经退化,叶绿素消失,根系退变为吸器(或吸根、吸盘等),从寄主体内摄取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等。如列当、菟丝子寄生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上,引起寄主黄化,生长衰退, 严重时导致寄主死亡。 3 半寄生植物:茎叶虽含有叶绿素,但光合作用水平很低,无法自给自足,摄取寄主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完成其生活史。如桑寄生科和槲寄生科植物的寄主大多为木本植物,寄主受害后无明显的发病表现。但有的危害重,例如矮槲寄 生每年仅在美国西部就造成超过1000万立方米木材产量的损失。 4 根寄生植物:按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根寄生与茎寄生两类,列当和独脚金等寄生在寄生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植物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 5 茎寄生植物:无根藤、菟丝子等寄生在寄主的茎杆枝条或叶片上,寄生藻类也在寄主叶上或杆上寄生,两者紧紧结合在一起,这类寄生称为茎寄生。 二、问答及论述题 1 寄生性植物有哪些类型? 主要属于哪些植物类群? 寄生性植物是一类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养,必须依赖另--种植物提供生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其中大多数寄生性植物属于高等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能开花结籽,这些类群又被称为寄生性种子植物,重要的有菟丝子科、桑寄生科、列当科寄生性植物,以及玄参科、樟科中的一些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以寄生方式从寄主植物上获取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等。按其对寄主植物的营养依赖程度可将其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类。全寄生是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其形态特征为:无叶片,或叶片已退化成鳞片状,没有叶绿素,根系蜕变成吸根;解剖特征为: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主要种类有菟丝子、列当和无根滕等。半寄生是指仅从寄主植物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方式。其形态特征为:茎、叶有叶绿素,根系退化;解剖特征为:吸根中的导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相连。主要种类有独脚金、槲寄生、桑寄生和樟寄生等。寄生性植物按其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根寄生和茎寄生两类。根寄生是一类寄生于寄主植物根部的寄生性植物,如列当和独脚金等;茎寄生是指一类寄生于寄主植物茎部的寄生性植物,如菟丝子、无根藤、槲寄生等。 2 寄生植物是如何吸收营养物质的? 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得生活物质的方式和成分各有不同。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类。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和菟丝子,它们的叶片退化,叶绿素消失,根系也退变成吸根,寄生植物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它们有粗壮或发达的茎和花,能结出大量的种子,对寄主植物的损害十分严重,常使寄主植物提前枯死。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为“水寄生”。如槲寄生和桑寄生等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自己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根系退化,以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有些寄生植物如独脚金,叶片退化成为鳞片状,虽含有少量的叶绿素,能制造少量的碳水化合物,但不能自给自足,仍需寄主的养料补充。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一、什么叫寄生性植物大多数植物是自养的,它们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借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与杂草不一样) 二、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方式 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得生活物质的方式和成分各有不同。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不同,可分为 2 类: 1、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列当和兔丝子 2、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水寄生。例:桑寄生和槲寄生。 三、寄生性植物的寄生部位 1、根寄生生物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例:列当,独脚 2、茎(叶)寄生寄生物寄生在寄主的茎秆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类寄生称为茎(叶)寄生。 例:菟丝子,槲寄生,藻类。 四、寄生性植物的为害性 为害性寄生性植物都有一定的致病性,致病力因种类而异。 半寄生(桑、槲寄生):大多为害木本植物,受害不太明显。全寄生(列当、菟丝子):主要寄生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上,少数为害木本。第二节寄生性植物的类群 1菟丝子菟丝子是菟丝子科菟丝子属(Cuscuta)植物的通称,俗称金线草”。菟丝子叶片退化为鳞 片状,茎为黄褐色丝状,是一类缠绕在木本和草本植物茎叶部营全寄生生活的草本植物。 菟丝子除本身对植物有害外,还能传播植原体和病毒,引起多种植物病害。菟丝子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中国各地均有发生。寄主范围广,主要寄生于豆科、菊科、蓼科、杨柳科、蔷薇科、茄科、百合科、伞形科等木本和草本植物上。大豆上的菟丝子为害较严重。 2、列当列当是一类在草本(或木本)植物根部营全寄生生活的列当科植物的总称。狭义的列当指列 当科的列当属(Oroba nche)植物。列当的叶片退化,无叶绿素,营全寄生生活。 列当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少数分布在非洲和大洋洲。在中国,列当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少数在西南的高海拔地区,对农作物的损害很大,严重时可使作物绝产。在我国,较重要的有新疆的向日癸列当,防治:人工拔除,除草剂喷洒。 3、桑寄生(Loranthus) 桑寄生为常绿寄生性小灌木,枝黄褐色或灰褐色,幼株尖端常被有绒毛。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寄主多为阔叶乔木或灌木,如山茶科和山毛榉科。在广东常见的有橡胶(树)桑寄生、龙眼桑寄生。 防治:秋冬季节落叶后,人工摘除,或药剂防除。 4、槲寄生(Viscum )槲寄生为绿色小灌木,茎圆柱形,半寄生,二岐或三岐分枝,分枝处近互相垂直,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叶对生,倒卵形至椭圆形,内含叶绿素。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温带为多。寄主范围多为阔叶树,如梨、榆、桦、栗、杨柳、胡桃等树种。 防治:秋冬季节,人工砍除或化防:CuSO4、氯化苯、氨基醋酸和2,4-D等。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第一节植物病原线虫形态与解剖特征 一、形态 1、体形和大小差异很大,寄生人和动物的线虫有的很大,如蛔虫;寄生植物的一般较小,长约 4mm 左右的,宽为0.015~0.135mm 。肉眼不易看见。线虫细长,有的呈纺锤形,横断面呈 0.3~1mm ,也有长达圆形有些线虫的雌虫成熟后膨大成柠檬形或梨形。 线虫的体形因类别而异:雌雄同形的线虫其成熟雌虫和雄虫均为蠕虫形,除生殖器官有差别之外,其他的形态结构都相似。雌雄异形的线虫其成熟雄虫为蠕虫形,而雌虫球形、柠檬形或肾形。 2、体壁和体腔 体壁:角质层(外)T下皮层T肌肉层(内)体腔:线虫的体腔无体腔膜,称为假体腔。体腔内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线虫的体壁几乎是透明的,所以能看到它的内部结构。体腔是很原始的,其中充满了一种液体,即体腔液。体腔液湿润各个器官,并供给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可算是一种原始的血液,起着呼吸和循环

寄生植物

寄生植物 1、简介: 寄生植物不含叶绿素或只含很少、不能自制养分的植物,约占世界上全部植物种的十分之一这类植物当中,一类是腐生植物,主要为细菌和真菌。它们以死亡的或正在分解的生物或在附近生长植物的死亡部分作为养分来源。水晶兰就是很少几种开花的腐生植物之一。透明的水晶兰繁茂地生长在被分解的树叶上,真菌包围着它的根,并以消化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得来的养分供应它。与这些腐生者相反的是许多寄生植物,它们只以活的有机体为食,从绿色的植物取得其所需的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而使寄主植物逐渐枯竭死亡。它们是致命的依赖者,植物界的寄生虫。 2、特征: 种子植物绝大多数是自养的,少数由于缺少足够叶绿素或因为某些器官的退化而成为寄生性的。寄生性种子植物大多寄生在山野植物和树木上,其中有些是药用植物。少数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于农作物上,如大豆菟丝子、瓜类列当等,在农业生产上造成较大的危害。根据对寄主的依赖程度不同,寄生性种子植物可分为两类。 半寄生种子植物: 一类是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根多退化,导管直接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植物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例如,寄生在林木上的桑寄生和槲寄生。 全寄生种子植物: 另一类是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叶片或叶片退化成鳞片状,因而没有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植物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养分和水分。例如,菟丝子和列当等。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寄生性种子植物还可分为茎寄生和根寄生。寄生在植物地上部分的为茎寄生,如菟丝子、桑寄生等;寄生在植物地下部分的为根寄生,如列当等。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抑制其生长。草本植物受害后,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黄化,严重时全株枯死。木本植物受害后,通常出现落叶、落果、顶枝枯死、叶面缩小,开花延迟或不开花,甚至不结实。

植物病理学

第二章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系统 病因:导致植物发生病害、表现病变的原因称为病因。 病因有三种:1生物因子。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子称为植物病原物。主要有病菌(包括真菌和卵菌)、病毒、原核生物、线虫原生动物和寄生性植物。 2非生物因子。3遗传因子。 植物病害症状植物感染病原物或受到非生物因子的影响,这种病变后的形态特征称为症状。 对病害症状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即病状和病征。 病状五大类型 1变色病发植物局部或整株色泽异常。若均匀变色,主要变现为褪绿和黄化。若不均匀变色则出现花叶,斑驳,条纹,线条纹,黄绿或黄色部位相间形成的不规则的杂色。 2坏死发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组织的细胞死亡。若发生于叶片,常表现为叶斑和叶疫。根茎可以发生各种形状的坏死斑。幼苗近土茎基部组织的坏死,引起幼苗的倒伏,称为猝倒。若有秒枯死但不倒伏称为立枯。木本植物顶梢的坏死称为梢枯。 3腐烂是坏死的特殊形式指植物病组织较大面积的破坏,死亡和解体。 4萎蔫植物部分枝叶或全株失水导致的凋萎现象,多由维管束病害和植物根部坏死所致。 5畸形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和组织的过度增生或增大或生长分裂抑制所造成的支柱全株或局部器官组织的形态异常。如矮化,矮缩,丛枝,曲叶,卷叶,增生,花变叶和厥叶等。 病症条件适宜时,病原物在寄生植物上大量生长;或在病害发生后期,病原物进入繁殖阶段或形成休眠机构,在病斑上形成的营养体,繁殖体或休眠机构常因体积较大或数量多堆积在一起,容易被肉眼看到。这种在寄主发病部位形成的可视的营养体,繁殖体和休眠结构称为病症。 常分为,霉状物,粉状物i,点状物,颗粒状物和脓状物。 霉状物是病原真菌的菌丝、各种孢子梗和孢子在植物表面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特征。一般说,霉状物由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或孢子梗及孢子囊组成。 粉状物病症呈粉状。直接产生雨植物发病组织表面、表皮下或组织中,破裂后散出,。 点状物在病斑上产生的颜色、大小、色泽各异的点状结构 颗粒状物主要是病原真菌的菌核,是病原真菌的菌丝体变态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 脓状物和胶状物是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溢出的含细菌菌体的脓状黏液。 病害三角寄主植物是保护的对象,同时也是病原物攻击的目标,病原物必须依赖 寄主而生存和繁衍。病原物是要控制的对象 第三章

植病总复习重点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 植物病害的概念。 2.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3. 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4. 了解植物病理学发展历史有什么意义? 5. 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专性寄生物的概念。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l. 引致植物发生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有哪些? 2.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二者有何重要差别? 3. 导致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化学和物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 2. 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 3. 菌丝的变态结构及其菌丝组织体的类型与功能。 4. 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 5. 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 6. 什么是准性生殖?准性生殖的过程和意义,与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 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8. Ainsworth分类系统在传统的“三纲—类″分类基础上做了哪些主要调整?分为哪几个亚门?主要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l.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有何区别? 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分类鉴定依据哪些性状? 3.植原体与病原细菌在一般性状,传播为害植物方面有何不同? 4.什么是病毒?植物病毒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是什么? 5.植物病毒在体内是如何运转的? 6.植物病毒有哪些传播方式?在介体传播中,介体与病毒有哪几种关系? 7.植物病毒病害有哪些症状和特点? 8.重要植物病原病毒种类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9.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及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10.病毒、类病毒、卫星病毒和卫星RNA有哪些异同点?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将线虫作为植物的病原物研究? 2.简单介绍植物寄生线虫口针的形态。 3.试述线虫的消化系统的构造,植物寄生线虫有哪几种类型的食道?试简述其形态特征。 4.以异皮属为例,试述什么是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活史? 5.原生动物对植物的为害有什么特点?原生动物中植生滴虫属具何种形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