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33例
- 格式:pdf
- 大小:151.40 KB
- 文档页数:2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产后术后发热聂有智,副主任医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邮编:100081)。
产后术后发热处方柴胡15克,黄芩、半夏、党参、甘草各10克。
水煎服,每次50毫升,日服2次,总疗程2~6日。
属产后受邪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黄连5克或生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9克;属产术后感染者去半夏,加公英15克,黄连5克,赤芍15克,当归10克;属产后脾虚食滞者加生黄芪20克,茯苓15克,焦三仙10克;属抗生素治疗不当者,去半夏,加生黄芪15克,黄连5克,赤芍15克。
治疗13例,均痊愈。
褚xx,女,29岁。
1987年6月29日分娩,产后发烧2周,T37.2~38.6℃之间,WBC正常,无其它阳性体征,每日用青霉素560万单位,庆大霉素16万单位静脉点滴1周无效,故7月16日请中医科会诊。
症见发热,口苦,心烦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滑细,病因属抗生素治疗不当所致。
以柴胡、公英、生黄芪各15克,黄芩、党参、黄连、赤芍、甘草各10克,水煎服,6剂,病愈出院。
本方出自《伤寒论》第98条,为清热利胆的常用方剂。
笔者本着辨证要“先其所因”,施治要“伏其所主”的治疗原则,用柴胡、黄芩清热利胆,和解表里;半夏和胃燥湿,镇呕降逆;党参、炙甘草扶助正气,去邪外达,对13例产、术后发热(37.4℃~39℃),发热天数为7~25天,其中5例为多种抗生素静脉点滴治疗无效的住院患者,用此方进行辨证治疗,使脏腑之气开降自如,邪去正复而病愈出院。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效果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69例经行发热患者分为A组34例予泰诺酚麻美敏片治疗,B组35例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A 组64.7%,P<0.05。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均未出现功能异常现象。
结论对经行发热病症采取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措施,效果显著,安全实效。
标签: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临床效果经行发热是发生于经期或经行前后以发热为主的一种病症,由于与临床一般感冒症状极为相似,给临床辨证造成一定难度,往往出现误诊现象,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为准确辨证并有效治疗经行发热,我院对35例经行发热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9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经行发热患者,经诊断据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排除子宫肌瘤、内科疾病等造成发热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4例患者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30.12±2.5)岁;37.5-38oC15例,38.1-38.5oC19例,发热实持续时间1.5天-4天;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2.15±0.89)年。
B组35例患者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30.11±2.5)岁;37.5-38oC15例,38.1-38.5oC20例,发热持续时间1-4天;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2.14±0.89)年。
患者临床症状可见大部分患者伴乏力,关节酸痛,小腹隐痛,经量不多色偏淡,查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数。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A组西医泰诺酚麻美敏片治疗。
每天口服三次,每次1颗,持续服用五天。
给予B组患者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取15g柴胡、枸杞根,12g黄芪、法半夏、大枣,10g党参,9g青蒿。
小柴胡汤治疗产褥发热
郑莹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2(037)002
【摘要】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产褥发热,收效甚佳,现介绍于下.基本方为柴胡、黄芩、生地各10~15g,当归10~20g,党参、白芍各10~30g,川芎5~10g,姜半夏、赤芍、甘草各10g,大枣3枚,生姜3片.恶露臭秽、腹痛,加败酱草、蒲公英各
30g,金银花20g;恶露紫黯夹块,加益母草、鸡血藤各30g,桃仁、红花各10g;表邪
未尽,加淡豆豉30g,葛根15g,薄荷、荆芥各10g;阳明热盛,加生石膏30g;神昏抽搐,加石决明、生牡蛎各30g,干地黄20g,木瓜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治疗38例,服药7剂后,27例体温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血常规无殊;9例体温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减轻,血常规无殊;2例无效.
【总页数】1页(P48)
【作者】郑莹
【作者单位】315300,浙江省慈溪市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
【相关文献】
1.小柴胡汤化裁治疗风湿病发热验案1则 [J], 邓超英
2.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产褥感染发热12例临床观察 [J], 孟庆江
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皮肤病发热验案3则 [J], 张羽;曾宪玉;殷进
4.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柴胡在小柴胡汤中治疗发热的作用分析 [J], 王旭红;李耀辉;张军城;李哲;刘改霞;张涛;张暮盈
5.马桂琴教授运用小柴胡汤方证治疗颅脑术后发热的体会 [J], 王海舰;张云馨;马桂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部分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依据!谢谢。
剖腹产后发烧,中医辩证治疗可选三法
小编希望剖腹产后发烧,中医辩证治疗可选三法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文章导读:在做完剖腹产手术后,很多女性都会有发烧的症状出现,通常来讲,在剖腹产后发烧,大家在治疗的方法上,就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感染邪毒型
在做完剖腹产手术后,很多女性都会有发烧的症状出现,通常来讲,在剖腹产后发烧,大家在治疗的方法上,就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
①症见产后24小时至10天内,寒战、高热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黑,臭秽,心烦口渴,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用】五味消毒饮等。
②因产后气血虚弱,邪毒直中胞宫,邪正相争,症见高热,口渴汗出,腹痛拒按,恶露色紫黑如败酱,秽臭,甚则神昏谵语,皮肤出斑疹。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用】清热解毒汤
【组成】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丹皮、花粉、地骨皮、大青叶、益母草、赤芍、蒲黄。
③若神昏谵语,可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清热开窍。
小柴胡汤治疗癌性发热 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小柴胡汤治疗癌性发热的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在我院肿瘤科随机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癌性发热患者30例,根据患者病情配制小柴胡汤,每日煎服1剂,分早晚服用,连续治疗14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力状况和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小柴胡汤治疗后,无效的有3例,有效的有8例,显效的有19例,总有效率为90%。
结论小柴胡汤对于治疗癌性发热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值得被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小柴胡汤癌性发热中医治疗癌性发热又称为肿瘤热,主要是肿瘤组织坏死或代谢产物吸收造成的,是一种非感染性的发热,在癌症晚期较容易出现[1]。
当前癌性发热的主要西医治疗方式是使用物理降温、退烧药和激素类药物,这些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消化道会产生一定的损伤,而且有些癌症患者会存在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的情况,使用该些治疗方式会加重患者的消化道损伤。
癌性发热通常为持续性的低热,通常为37.5℃~38.5℃,最高不超过39℃,偶有高热情况出现,无明确感染病灶[2]。
长期处于癌性发热状态下,会造成患者精神不振、食欲不佳以及情绪不佳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是采用中医治疗方法,使用小柴胡汤对癌性发热患者进行治疗,相关治疗情况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肿瘤科随机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癌性发热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43~82岁,平均年龄58.5±12.6岁;其中肺癌11例,胃癌3例,原发性肝癌6例,胰腺癌1例,结肠癌2例,乳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参照《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经相关检查符合癌症标准[3],且体温在37℃以上,持续发热时间在1周以上的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化验,不存在感染病灶的患者;因肿瘤抗原刺激导致白细胞升高,曾使用过抗生素治疗1周后发热情况未出现改善的患者;一般情况较稳定,体力状况分析≤3分的患者[4];内脏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对该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内蒙古中医药协调,同时进行消化吸收及转输。
无论在病理上还是在生理上,脾与 胃都关系较为紧密,且是相互影响的。
无论是先天因素或者是后天因 素,都会引发脾胃虚弱。
胃虚状态下就不能受纳腐熟水谷,脾虚则键运失司,水谷饮食停滞中焦,胃失和降,其气上逆而发为本病。
诚如 《诸病源候论》[4]所言:呕吐者,皆出脾胃虚弱。
”由于本病患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不愈,易致中阳虚耗,寒从中生,故临床上属中焦虚寒证者居多。
故治疗上多以温中健脾、降逆止呕为法,恢复脾胃升降功能。
温胃舒颗粒由吴茱萸汤化裁而成,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中再配以降香、陈皮,取其芳香清冽,醒脾化浊之功,加人半夏合生姜相须为用以增降逆止呕之效,苏叶性味辛温,功能行气宽中,和胃止 呕。
诸药相合,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
温胃舒颗粒针对中阳虚损,运化不及,升降失序这一关键病机而设,温补兼施,标本兼治,故 取得了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温胃舒颗粒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呕吐的临床疗效显 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赵一鸣.柯美云.冯逢.等.功能性呕吐的精神心理因素与中枢机制[C].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2009. []杨景林.功能性胃肠病和罗马m标准[c].贵州省医学会、贵州 省医学会内镜学分会、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7年贵州省消 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贵州省医学会、贵州省 医学会内镜学分会、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7:7.[]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2002:19- 143.[4]隋.巢元方撰.鲁兆麟主校.诸病源候论[M].辽宁科技出版社,1997:89.2017年7月26日收稿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癌症发热的临床疗效宋永蕾1齐元富2'(1.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4级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山东济南250011)摘要: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癌症发热的临床疗效。
小柴胡汤加减治术后发热医案、配方妇产科术后出现发热一般波动在37.5℃~38℃,且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若超过5~7日,多是伤口的感染所致,其次有腹水、静脉输液时的输液反应、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的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等。
【临床应用】王氏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药用:柴胡10g,黄芩10g,制半夏10g,太子参15g,藿香10g,佩兰10g,生薏苡仁30g,六一散(包)15g,金银花15g,连翘15g,大腹皮0g,川厚朴10g每日1剂,水煎服。
取得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闫某,女,37岁,民工。
2004年6月14日初诊。
因“子宫肌腺瘤”住入本院妇产科。
2004年6月17日行子宫次切术,术后常规抗感染、补液等治疗。
术后第4日,体温上升至38.2℃,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61×10/L,中性粒细胞71,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计数167×10/L.B超:盆腔扫查未见明显异常。
继续抗感染治疗。
术后第8日,发热仍徘徊在38℃~38.4℃之间,血常规:白细胞6.57×10/L,中性粒细胞82%,血红蛋白12.9g/L,血小板计数176×10/L,尿常规及胸透正常。
B超提示: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遂邀中医会诊。
证见:寒热往来,连日不解,口苦作恶,胸痞,不思饮食,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数。
中医辨证为术后阴血亏损,邪乘虚入,居于肝胆之任,少阳之气不和,营卫失调。
以小柴胡汤加减。
服药1剂,得汗热减,服2剂体温退至374℃,服3剂后热罢,感胸闷,腹不适,下气多,便干,纳差,脉弦细,苔薄白腻,去藿香、佩兰、大腹皮,加神曲、石斛、炒谷芽、炒麦芽各15g,扁豆衣10g,续服3剂,以资巩固。
2004年6月28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88×10/L,中性粒细胞58%,血红蛋白132g/L,血小板计数231g/L,其他检查也无异常,予以出院。
后在门诊复诊,体温一直正常,以和养之剂善后。
按:小柴胡汤为和法之祖,具有“三焦枢转之机”的功能,其疗效可通过“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之语得以印证。
中医中药小柴胡汤辨证加减方在发热病证中的应用进展江小香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108【摘 要】发热为临床常见症状,张仲景《伤寒论》中论述的小柴胡汤,在发热病证中应用较为广泛,其药味简单,应用广泛,本文就小柴胡汤及其辨证加减在发热病证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在临床发热病证应用中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柴胡汤;发热;进展张仲景《伤寒论》中论述的小柴胡汤,在发热病证中应用较为广泛,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进步,小柴胡汤的功用也得到不断开发,临床运用范围亦不断扩大。
1 经方浅析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切、大枣,共七味药组成。
刘渡舟教授[1]提出了小柴胡汤治疗疾病的三大特点:第一,它能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调整气机的出入升降;第二,对木郁则能达之,火郁而能发之;第三,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
有学者[2] 认为,小柴胡汤乃和解之剂,无大热大寒峻下之偏,能推动气机而使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皆调,虽无麻桂而能发汗,无硝黄而能通便,无苓术而能利水,无常山而能治疟,所谓不迹其形,而独治其因,其功甚捷,而其治又甚妙。
2 基础研究曹峰[3]等通过观察不同柴胡剂量的小柴胡汤对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体温及血清IL—lβ、IL一6、TNF—α的影响,发现小柴胡汤有降低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体温,同时可降低血清中的IL一1 、IL一6、TNF—α含量的功效,且在一定范围内与方中柴胡剂量之间呈正相关剂量依赖关系。
此外,小柴胡汤剂中,药物配比对疗效也有相应影响。
陈慧慧[4]等通过大鼠实验认为柴胡与黄芩不同配伍比例对于解热抗炎作用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强度,且抗炎作用主要与配伍中所含黄芩的量有关。
现代研究[5]表明柴胡具有解热作用,其机制是其主要成分皂苷、挥发油等具有抗菌剂拮抗内毒素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增强免疫作用,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的影响等起效。
3 临床应用赵东凯[6] 等将60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服小柴胡汤,对照组内服新雪颗粒,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93.33%;对照组分别为:23.33%,63.33%。
(三)小柴胡汤——长期发热21少阳外感——李宇铭医案叶某,男,23岁,香港人。
2013-10-08感冒半天。
今晨开始流涕,数小时前始觉整个咽喉部不适,轻咳无痰,平素眠浅易醒。
舌暗红胖,苔薄白,脉寸涩,关尺弦。
与小柴胡汤原方。
柴胡120g,黄芩45g,姜半夏60g,党参45g,炙甘草45g,生姜45g(切),大枣45g(切)。
2剂。
以水12碗,煎剩下6碗,去渣,再煎剩下3碗,一天分3次温服。
2013-10-11上药服后,咳嗽与咽喉不适已除,睡眠佳,容易入睡,无易醒。
药后觉身体热。
刻下仍有痰,流涕,质黏稠。
脉右寸浮细,左寸仍细涩,关尺仍弦如前。
病仍未愈,再与上方2剂,守方如前。
但因无姜半夏,改用法半夏60g。
2013-10-16上药服后,诸症已除。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论:半天即入少阳,此如何理解。
寸脉涩,尺脉弦,法当腹中痛,此无腹痛。
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另一点,小柴胡汤,有时不用原方原量,半剂的量就可以。
22少阳外感——李宇铭医案李某,女,39岁,香港人。
2011-02-01发热3日。
病初起发热、咽痛、欲呕,至今天发热稍减,但咳嗽有痰,头颈痛,时冷时热,热时不冷(往来寒热),不欲食,不能入寐,周身酸痛,小便觉热,心悸,多口疮,无咽痛,不渴。
舌红,苔黄腻,脉沉细紧。
与小柴胡汤加减法六、七。
柴胡125g,黄芩45g,清半夏60g,桂枝45g,炙甘草45g,五味子45g,干姜30g,2剂。
上药以水12碗,煎剩下6碗,去渣,再煎剩下3碗,分3次温服;翻煎,以水6碗,煎剩下3碗,分3次温服。
服药后,盖被子取微汗。
2011-02-06药后盖被汗出,诸症减,无往来寒热,无头痛,眠可,只余下咳嗽,身上稍有酸痛。
中病即止,勿药而愈,嘱咐休息调养。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黄元御医学研究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24篇原创内容公众号23长期发热——祝谌予医案范某某,男,37岁。
小柴胡汤和四物汤加减治疗剖宫产后发热作者:李秋妹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8期【关键词】:小柴胡汤,四物汤,产后发热【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及时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的有效手段,但手术近期和远期的并发症较多,剖宫产术后发热是其中一种,治疗不及时有效可导致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子宫切口裂开,因此及时有效治疗产后发热至关重要。
我科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采用小柴胡汤加四物汤治疗剖宫产后发热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资料本组26例患者均术后连用3天一类头孢静滴预防感染,3天后停用抗生素,纯中药口服治疗。
26例均有舌质暗红,苔黄厚,脉弦数,且均排除蒸乳热。
年龄16-45岁,阴道试产失败改剖宫产22例,由于各种高危因素直接行剖宫产4例,病程3-12天,其中发热3-5天18例,6-12天8例。
体温T37.8℃-39℃,WBC4×10 9 /L至12×10 9 /L。
中性比例65%至80%。
B 超提示子宫切口低回声,考虑小血块的9例。
2 诊断标准(1)痊愈: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B超提示子宫切口有小包块消失或较前缩小(2)好转:体温有所下降,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相应好转。
3 治疗方法:治法: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养血活血。
方药:小柴胡汤和四物汤加减柴胡24黄芩15 生姜10 大枣10 甘草10当归10 川芎15 赤芍10 生地20 丹皮15红藤15败酱草15益母草15 党参10连翘15煎服方法: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取汁360毫升,分两次饭后服,日一剂。
4.治疗结果:治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有效率92.3%,治愈率69.2%。
二典型病例患者女,38岁,住院号35075。
因胎膜早破6小时于2018年5月9日入院待产,阴道试产过程因继发性宫缩乏力、羊水III浑浊、持续性枕后位、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术前体温(腋温)T37.1 ℃,血常规WBC6.05×109、N%78.9%、HGB109g/L,手术顺利,术后因胎膜早破,术后给予头孢孟多酯钠+甲硝唑静滴加强抗炎防感染治疗,术后T36.2 ℃,术后第二天T37.8 ℃,查血常规WBC9.67×109、N%86.7%、HGB105g/L,术后第三天T 38℃,复查血常规WBC8.09×109、N%86.9%,切口无红肿,无渗液,双乳软,乳汁通畅,恶露量中,色暗红,无明显异味,给予停用抗生素,口服以上汤药,次日T37.5 ℃,服药第3天T36.8 ℃,恶露量明显减少,异味消退,查血常规WBC5.79×109、N%74%、HGB91g/L,B超提示子宫切口低回声,考虑小血块,观察两天体温正常范围,给予带上药7剂出院,10天后返院行B超复查子宫切口低回声消失,白色恶露量少。
小柴胡汤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33例
康冰;黄性灵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1(026)008
【摘要】目的观察小柴胡汤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小柴胡汤治疗.结果 33例患者治愈28例(85%),好转4例(12%),无效1例(3%),总有效率97%.结论小柴胡汤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总页数】2页(P1590-1591)
【作者】康冰;黄性灵
【作者单位】河南周口市中医院妇产科,周口466000;河南周口市中医院妇产科,周口4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柴胡汤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发热90例 [J], 吴天然;陈夏平;李铭雄;吴成专;陈王;孔祥标;林江游
2.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脾切除术后发热26例 [J], 戴春山;王雄华;陈彬;沈潜
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脾切除术后发热 [J], 訾占生;刘金山
4.小柴胡汤在妇科腔镜术后发热治疗的临床应用 [J], 黄臣
5.马桂琴教授运用小柴胡汤方证治疗颅脑术后发热的体会 [J], 王海舰;张云馨;马桂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柴胡汤治疗长期发热65例余德海【摘要】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在长期发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0例长期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1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菌药物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治疗,连续治疗1个疗程(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经过2周连续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8.5%,二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发热症状复发6例,复发率9.2%;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复发率16.9%,二者相比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抗炎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治疗长期发热患者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疗效确切,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07【总页数】2页(P93-94)【关键词】小柴胡汤;长期发热;抗菌药物【作者】余德海【作者单位】解放军152中心医院呼吸科,平顶山467000【正文语种】中文发热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状,发热的原因众多,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创伤、肿瘤[1]等。
部分患者发热症状持续存在,治疗后易反复,西医多采用抗菌联合降温治疗,复发率高[2],治疗效果参差不齐,难以让患者满意。
我院在结合自身特长并总结上级医院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小柴胡汤治疗长期发热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为探讨小柴胡汤在长期发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收集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长期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长期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3]:①年龄≥70岁;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④治疗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此次调查统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