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合法化”的关键是分类处置
- 格式:pdf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l O年第5期(总第107期)Jo唧al of t he P an y Sch00l《c P C zher l gzhou M l ll lic ipal c om Il l it te e N o.5,2010(s啪,107)经济学研究我国小产权房处置面临的现实困境及理性选择陈发桂(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法学部,广西南宁530022)摘要:长期游离于法律与政策边缘的小产权房,由于其成因的复杂性、数量的广泛性、管理的无序性及效应的敏感性,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处置,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现实难题。
对于小产权房的处置应当理性对待,不能再纠结于应该“强拆”还是“转正”这一传统的处置思路。
当前应当根据小产权房所占土地的不同用途采取区别对待的处置思路:对于占用耕地或基本农田违法违规开发建设的小产权房应坚决予以取缔;对于在宅基地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的小产权房,应尽量做到合法处置和合理利用。
关键词:小产权房;现实困境;处置对策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5—0035—03城镇化是中国当前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城镇化的实质是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三位一体的变化。
在城镇化进程中,小产权房处置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对社会和谐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用地、宅基地或农地上建设起来向社会销售的住房。
因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房价只有同样位置商品房价格的40%到60%。
正因为小产权房既为城市居民增加了住房供给,压低了房价,而且也为农民获取了除种田、打工之外的第三个收入来源,随着2003年以来全国房价的高速上涨,在城市郊区地带,小产权房冲破土地二元制,四处开花。
小产权房除占用宅基地和农村建设用地这部分之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占用耕地或基本农田的情况。
如何处置小产权房,国家有关部委之前一直未有明确的政策。
小产权房处置对策及长效监管机制研究我国的小产权房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它既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一种灰色产业链。
针对小产权房的处置问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对策,并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针对小产权房的处置,应该采取分类施策的方法。
对于那些符合城市规划、建设质量符合规定、居民生活稳定的小产权房,可以通过合法化的方式进行处置,并为其提供正规的房产证,确保其居民的合法权益。
对于那些不符合城市规划、建设质量存在问题、居民生活困难的小产权房,应该依法予以拆除,并为其提供合理的安置措施。
对于小产权房的处置,要加强市场化运作。
政府可以通过拍卖、公开竞价等方式,将小产权房纳入市场化流转,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来进行开发,确保房屋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小产权房的整治和改造,提高整治的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
要加强对小产权房的长效监管。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小产权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居民的权益得到保障。
要加强对小产权房的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小产权房的相关政策、处置进展等信息,防止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第四,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小产权房的处置进行明确规定,提高整治小产权房的法律依据和操作可行性。
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
针对小产权房的处置问题,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对策,并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对于政府来说,更要加强对小产权房的规范管理,切实维护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
2023年小产权房清查整改方案一、背景介绍小产权房是指在城乡规划范围内,未经法定机构审批,由农民自行建造并非规划用地的房屋,存在土地权属不明、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等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小产权房问题愈发突出,对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市民生活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
因此,2023年小产权房清查整改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全面清查小产权房,确保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原则:a. 依法依规:清查整改工作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b. 公民权益优先:在清查整改过程中,应保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活稳定。
c. 稳步推进:清查整改工作要坚持稳步推进、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分任务进行。
d. 全员参与:凝聚各方力量,让政府、专业机构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三、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1. 建立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督导整改工作。
2. 设立工作专班:成立清查整改工作专班,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包括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代表,负责日常的清查整改工作具体安排和进度控制。
3.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清查整理小产权房情况,制定清查标准和流程,并对清查结果进行核实、评估和整改指导。
4.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编制小产权房整改方案,指导和协助相关片区的整改工作。
5. 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分工,配合市国土资源局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四、工作步骤和措施1. 制定清查标准和流程: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制定小产权房清查的技术标准和流程,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节点。
2. 组织清查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清查计划,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勘察和登记,并建立相关数据库,记录小产权房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3. 核实评估和分类整理:市国土资源局对清查结果进行核实,对小产权房进行分类整理。
江苏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孙国贵;徐元明;刘俊逸【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29-30)【作者】孙国贵;徐元明;刘俊逸【作者单位】江苏省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江苏省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江苏农村经济杂志社【正文语种】中文建立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是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缩小“老乡”与城市居民收入差别,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
江苏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最初是依托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者乡镇集体“三资”(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平台进行的,近两年来市场建设进入加快发展阶段。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发展,推进了土地规模经营,优化配置了生产要素,增加了农民和集体收入。
据统计,至2013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已达2461万亩,占承包地面的48%。
土地流转凭借交易市场的日益完善呈现两大趋势:一是流转规模化,近两年来单宗流转面积基本上都在百亩以上。
二是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仅2013年流向专业大户、农场、合作社面积470多万亩。
特别是以置换方式交易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所突破,如皋市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为抓手,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指标异地置换为内容的土地征用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已建设完成了6万亩的项目工程,新增耕地1万亩,数倍地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净收益。
苏州市开展的农民以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城镇商品房等改革试点,引导全市35万农户集中居住,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置换由市县异地统一调配使用。
搬迁农户从中获得的补偿安置费用超过60万元,多的可达数百万元。
苏州、如皋的改革试点探索,是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特殊环境下,用特殊的办法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交易,尤其是偏远农区新增的土地通过指标置换异地使用大幅增值,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城乡土地同权同价,同时还应该看到,搬迁农户承包地由于居住环境变化也随之成片规模化流转,农业产业化经营随之有序健康发展。
小产权房合法化路径研究摘要:小产权房是目前阻碍房地产市场发展,挑战现行法律制度的焦点问题。
欲以小产权房占地属性、购买者用途、建销进程为视角,将小产权房进行划分,并从社会保障、法律等角度提出对小产权房产权合法化的建议:对普通住房型小产权房处置;对别墅型和投资型小产权房处置;对筹建小产权房的处置;对在建小产权房的处置;对待售小产权房的处置;对已售小产权房的处置。
关键词:小产权房;分类;建议中图分类号:d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158-03我国特有的土地制度,严格限制了土地的私有以及流转,这就造成了小产权房产权不明的尴尬地位。
2011年11月9日,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
2012年2月16日,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在“全国推进构建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座谈会”上表示,2012年全国将开始选择试点城市,妥善处理好现存小产权房的问题,已经成立了小产权房清理小组。
2012年9月,面对中央部委的整顿,北京、山东、广东等地小产权房改头换面为“农业生态房”、“养老公寓”、“旅游地产”等,通过“以租代售”、“使用权代替产权”、“荣誉村”等方式逃避整顿。
如何抑制小产权房的发展,合法保护各方合法权益,明确法律规定,为小产权房合法化寻找出路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小产权房的概念界定当前学界对小产权房的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相对于开发商的产权而言,认为开发商的产权叫大产权,购房人的产权叫小产权,因为购房人的产权是由开发商一个大产权分割而得来的小产权。
第二种是以房屋再流转时是否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来区分,无需再缴纳土地出让金的叫做大产权,需要补缴土地出让金的叫小产权。
因此我们就称普通商品房为大产权房,经济适用房为小产权房。
第三种是以产权证的发证机关来区分的。
2013・2(中)小产权房司法处置若干问题探讨李福华摘要小产权房具有现实违法性和天然合理性的双重身份特性。
在小产权房司法处置过程中,司法机关常常面对处置可行性和处置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困境,故对小产权房的司法处置可行性及处置方式的探讨将具有特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产权房司法处置可行性处置方式作者简介:李福华,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246-03一、小产权房概述(一)小产权房的概念从法律上来说,小产权房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但为区别经法定审批程序、在国有土地上建设出售的商品房(俗称大产权房),人们习惯上称那些在集体土地上建设、无法定房产管理机关颁发房产证或无产权证明的房屋为小产权房。
在事实上,小产权房有多种类型,有在耕地上建设的违规建筑,也有经完整或不完整的审批程序建设的房屋、厂房等不动产。
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需要处置的小产权房主要有三种:一是经批准在农村集体宅基地上所建的农民自住房屋;二是在集体土地上开发建设的“商品房”(以下简称商品式小产权房);三是因经营需要,个人或企业在租赁的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厂房等房产。
第一种小产权房由县级政府颁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但土地上的房屋一般无产权证;第二种小产权房多是指未经法定征地和审批等程序,由村集体、乡镇政府独立或与第三人联合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开发建设的房屋,该房屋的购买者不能取得法定机关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房屋所有权证书,而只是由村委会或镇政府给购房者颁发房屋所有权证明;第三种小产权房多是租赁村集体土地用于企业经营所建设的办公楼、厂房等,这类房产有的有规划批复,有的属于临建,有的属于违章建筑,司法处置上更为复杂特殊。
上述小产权房的建设开发具有中国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因现今法律的滞后和政策的不明确、不规范,其在司法程序中常常引发许多问题及争议,本文主要对上述小产权房在司法处置中所产生若干问题展开探讨。
小产权房初步清理整治方案提交国务院小产权房初步清理整治方案提交国务院小产权房初步清理整治方案提交国务院20xx年04月03日02:5721世纪经济报道纪睿坤初步清理整治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尚未销售以及新建、续建的小产权房,有望列入清理范围,已售已住房成处置难点背负多年“非法身份”的小产权房,命运进入了倒计时。
3月29日,本报记者从国土部知情人士处获悉,“由国土部牵头、14个部委参与研究制定的小产权房初步清理整治政策方案此前已上报给国务院。
”根据国土部初步的清理思路,原则是分类、分步骤推进。
其中,侵占耕地等违法违规的小产权房,尚未销售以及新建、续建的小产权房,有望列入清理范围。
但具体销售和建设的时间点、何时正式展开清理,尚待最后方案出台才能敲定。
“国务院就清理整治方案,征求了各部委的意见,目前来看各部委尚未达成共识,还需重新试点研究。
”上述知情人士进一步介绍,“其中,分歧最大主要是已售、已住的小产权房如何清理的问题。
”浙江大学(微博)土地管理学院教授杨磷杰表示,小产权房争议的核心是土地升值收益的合理分配。
国土部知情人士介绍,该部正在启动小产权房清理试点工作,拟在试点基础上总结完善整治方案,继而启动全面清理。
同时,年底即将完成的全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数据,将成为未来小产权房清查的主要参考。
或清理未售及新建小产权房是占用集体土地搞建设,并向集体经济组织之外成员销售的住房。
据国土部不完全统计,20xx年以前,全国小产权房的面积累计高达66亿平方米。
另据全国工商联数据,1995年-20xx年,全国小产权房竣工建筑面积累计达7.6亿平方米,相当于同期城镇住宅竣工面积总量的8%。
小产权房在深圳、北京等房价较高城市持续热销局面,最多的已达到房地产市场销售总量的1/5。
基于小产权房数量庞大、牵扯多方利益,上述国土部知情人士介绍,小产权房清理的一个原则是:区别对待、分类处置。
他介绍,在国土部初步的清理思路中,违法建筑、有严重质量问题、侵占耕地、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小产权房将清理,并追究开发商、村集体等相关人士的责任;并且出售小产权房的农民将不得重新申请宅基地。
小产权房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小产权房”不是法律概念,而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造的房屋并销售给不具有购买资格的非集体组织成员的一种房产。
常见的小产权房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在集体土地或者耕地之上进行违法建设,通过流转农民集体用地使用权的方式,用于商品房开发;另一种是村民或城市居民购买其他农民闲置的住宅而产生的小产权房,由于不具有购买资格,因而具有产权纠纷的隐患。
因此,本文针对小产权房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求适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产权房集体土地交易风险一、小产权房出现的问题(一)小产权房自身的不合法性虽然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就小产权房的相关问题做出具体的明文规定,但是查阅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小产权房在这些文件中是不被认可的。
2007年12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通知》,其中规定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要严格控制,禁止以各种名义擅自扩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
并且,通知中明确指出,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
(二)买受人存在交易风险小产权房是一种具有不完整权利属性的房屋,买受人不具有完整的所有权。
对于房屋的买受人来说,房屋的所有权应当随着购买行为而发生转移,从而可以行使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能,但是对于小产权房的买受者来说,需要承担以下法律风险:第一,国家法律不保护购买小产权房产生的所有权。
小产权房没有国家颁布的产权证书,即使乡政府或村委会出具了盖章的所谓“产权证明”或类似的文件,也是没有与产权证相一致的法律效力的。
因为不能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买受人并不能正当的对小产权房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二,小产权房的交易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在交易的过程中,首要条件就是能否保障交易安全。
交易安全如果无法保障,那么将不存在预期的交易利益,而且必将损失现有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