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8.37 KB
- 文档页数:2
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档案目录管理在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中,目录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医疗技术目录被分为三类,分别是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这些目录的管理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一类医疗技术目录一类医疗技术目录包括医学影像、临床各系统诊疗、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体表系统、麻醉和神经系统手术等。
这些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腰椎穿刺术和脑脊液置换术是神经系统的常用技术;关节穿刺术、关节腔灌注治疗和持续关节腔冲洗是肌肉骨骼系统的技术;拔甲治疗是体表系统的技术;局部浸润麻醉是麻醉技术的一种;颅骨和脑手术是神经系统手术的一部分。
二、二类医疗技术目录二类医疗技术目录包括介入治疗、心脏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神经内镜、内窥镜、激光治疗、超声刀、微波治疗、介入性肿瘤治疗、介入性神经治疗和介入性血管治疗等。
这些技术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操作。
三、三类医疗技术目录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包括器官移植、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核医学、放射治疗和心脏手术等。
这些技术需要高度专业的医疗人员和设备进行操作。
手术分级手术分级是指根据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不同等级,以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
手术分级一般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手术是指常规手术,如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
二级手术是指较复杂的手术,如心脏手术、肝脏切除术等。
三级手术是指高风险的手术,如脑部手术、心肺复苏等。
医师授权医师授权是指医疗机构授权医师进行某些特定的医疗技术操作。
医师授权需要医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
骨科手术分级授权表是医师授权的一种形式。
该表列出了不同等级的骨科手术和相应的授权医师等级。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该表进行医师授权管理。
淘汰和废止医疗技术目录清单医疗技术目录是根据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的。
为了保证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定期淘汰和废止一些不再适用的医疗技术。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6):746-748.[13] Jang HR, JReeve. Intrinsic instructional goal adoptionincreases autonomy-supportive Teaching: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and intervention [J ].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21,73(7):101415.[14] 代小勇,陈健聪,陈利芳.分阶段目标教学在介入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160-162.[15] 舒芬.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5):115-116.[16] 程青燕,廖琳萍,周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妇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1):118-119.[17] Mikkonen K,Elo S, Miettunen J, et al. Clinical learningenvironment and supervision of internationa nursing stud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 [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17,52:73-80.[18] 黄美凌,李妍,章雪玲,等.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教学质量督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7-17.[2021-06-04 收稿](责任编辑 崔兰英)【摘要】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危险因素,为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医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TSK 恐动症评分量表评估,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恐动症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
局解手术学杂志http ://2023,32(9)J REG ANAT OPER SURG 直接前方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规范化方案李杰1,程治铭2,张瑗1 (1.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重庆 400037;2. 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骨科,吉林 长春130000)[摘要] 目的 总结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解剖和技术要点,并探讨手术规范化操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DAA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术式的标准化流程与手术指征;分析该术式的手术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完成3 042例髋关节置换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4.2±32.4)min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17.0±67.4)mL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2±0.8)d 。
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1.15%(35例),下肢不等长发生率0.82%(25例),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0.52%(16例),脱位发生率0.16%(5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率1.81%(55例)。
术前Harris 评分平均为(62.4±2.5)分,术后为(87.6±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DAA 全髋关节置换术从阔筋膜张肌和股直肌间隙入路显露髋关节,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通过规范手术操作,有助于该术式的推广。
[关键词] 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图分类号] R658.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2-11-07Standardized scheme of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rough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LI Jie 1,CHENG Zhi -ming 2,ZHANG Yuan 1 (1.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7,China ;2.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964th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pplied anatomy and technical points of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 total hip arthroplasty,and explore the standardized surgical opera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DAA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and indications of the operation were summarized.The postoperative efficacy and incidence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of this surgical procedure were analyzed.Result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22, 3 042 hip arthroplasties were completed in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84.2±32.4) minutes, the averag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217.0±67.4) mL, and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3.2±0.8) days. Th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ate was 1.15% (35 cases), the incidence of lower limb length inequality rate was0.82% (25 cases), the periprosthetic fracture rate was 0.52% (16 cases), the dislocation rate was 0.16% (5 cases), and the incidence of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injury was 1.81% (55 cases). The average Harris score was (62.4±2.5) points before operation and (87.6±3.1) points after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1).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urgery, DAA total hip arthroplasty exposes the hip joint through the space between tensor fasciae latae muscle and rectus femoris muscl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soft tissuedamage, fas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 Sandardizing the operation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operation .Keywords: minimal invasion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total hip arthroplasty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 )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欧洲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史,是最为常见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其通过阔筋膜张肌/股直肌的肌肉间隙进入以完成髋关节部位的手术操作。
髋关节固定术临床治疗方法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关节内加用金属的固定术、Hibbs关节内外固定术、Wilson关节内外固定术、Ghormley关节内外固定术、Henderson关节内外固定术。
结论髋关节固定术能迅速有效地改善髋部因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及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尤其老年患者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日渐普及。
【关键词】髋关节固定治疗方法施行髋关节固定术后,由于腰椎和膝关节的代偿活动,常常可达步态接近正常,关节不疼痛,能承重而劳动的效果。
文献中介绍过数量众多的髋关节固定术的手术方法,表明此手术是一重要的骨科问题,多年来一直仍在找寻一种能始终如一地达到迅速愈合的髋关节固定方法。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年9月-2010年6月共收治髋关节损伤患者12例(均为双髋 ) ,其中男性9例,女性 3例,年龄30~50岁。
经过治疗基本痊愈出院,下面将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2 方法2.1关节内加用金属的固定术(1)切口:髋前外侧切口(前髂股入路)进入关节。
(2)清除病灶:在显露关节后,将股骨头脱出,清除病灶并切除股骨头和髋臼的关节软骨面,直至松质骨。
如系关节结核或感染性病灶,尽可能彻底切除滑膜,仔细去除所有的坏死组织和死骨。
如有广泛坏死,则需要切除坏死的股骨头及股骨颈,以及髋臼的大部,然后将大转子剥出,使与髋臼粗糙骨面凑合。
如非感染性病变,则去除关节软骨面及软骨下骨后,整复脱位。
但仅仅如上操作而希望骨面融合是不可靠的,因为其骨面的接触是不够的。
(3)融合位置:成人髋关节融合的最佳位置为屈曲约20°,不内旋和不外旋的中间位。
当患者下肢水平地绑在骨折复位台上时,其髋关节即为适当的屈曲位。
儿童髋关节融合时,髋应无屈曲,置于完全伸直位,也不应内旋或外旋。
至于髋的外展角度,应根据患肢短缩的程度而定。
对于髋关节究竟应外展抑或内收的判断方法,是将两下肢平行,而以两内踝平齐为准。
髋关节骨性关节病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髋关节骨性关节病是骨科常见疾患之一。
其特点是关节软骨变性,并在软骨下及关节周围有新骨形成。
又称肥大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关节病等。
但目前仍称以髋关节骨关节病者居多。
[诊断依据]一、病史根据有无局部原因存在,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骨性关节病无明显局部致病原因,是生理性的退行变性。
多见于老年人,其发生往往受遗传和体质的影响。
肥胖超重的老年人的下肢承重关节易得此病。
老年性组织变性再加积累劳损是起病因素,继发性骨性关节病系在局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所以是病理性的。
畸形、创伤和疾病都能造成软骨的损害,从而导致日后发生骨性关节病。
因而继发性骨性关节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
常见的发病因素有:(一)先天性关节构造异常如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二)关节面的后天性不平整,如儿童时期发生的扁平髋、股骨头骨骺滑脱。
(三)损伤或机械性磨损。
如关节内骨折后对位不良,以致关节面凸凹不平。
可引起骨性关节病,又称创伤性关节炎。
(四)关节外畸形引起的关节对合不良。
(五)关节不稳定,如韧带、关节囊松弛。
(六)某些关节疾病损害关节软骨,如关节感染、血友病、神经性关节病等。
(七)医源性因素,如长期不恰当的使用皮质激素,引起关节软骨病变等。
二、症状和体征原发性与继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病在症状及体征方面无差别。
主要表现为:(一)疼痛是髋关节骨关节病的早期症状,最初并不严重,在活动多时发生,休息后好转。
严重时休息亦痛。
可受潮湿、寒冷的影响而加重。
疼痛常伴有跛行。
疼痛的部位可在髋关节的前面或侧方,或大腿内侧。
髋关节疼痛常可放射到肢体其他部位,如坐骨神经行走区域,膝关节附近,病人主诉为膝关节疼痛或坐骨神经痛。
由于上述部位疼痛严重,以致忽视了髋关节的病变,易于误诊。
(二)僵硬髋关节僵硬感常出现在清晨起床后或是白天,在一段时间不活动之后,故称之为“晨僵”。
髋关节骨关节病的僵硬现象与其他疾患所造的僵硬的一个显著不同点是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活动后即缓解。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分析张向群(浏阳市人民医院,湖南 浏阳 410300)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运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具体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 从2005年开始我院的27例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有男性22人,女性5人。
手术前运用Harris评分系统,平均约35.9分(13-65分间)。
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后,在近期都没有关节脱位、感染、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产生。
应用Harris评分系统,评分从手术前的35.9分提高到手术后的平均90.4分,手术后优良率85.7%。
手术后所有病人生活都可以自理。
术后满意率高达100%。
结论 运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明显地使髋关节疼痛获得缓解,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AS);评分系统;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分析中图分类号:R 618.5 文献标识码:B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慢性炎性疾病的一种,该病多发于10-40岁之间,发病的平均年龄为25岁。
男性比女性多见,有AS阳性家族史的人发病率更高。
该病主要表现为侵犯外周关节、骶髂关节、脊柱旁软组织和脊柱骨突,并可同时伴有关节外表现的发生[1]。
AS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腰、颈、背、臀、关节肿痛及骶髂关节疼痛,更有甚者可以发生关节强直与脊柱畸形,严重地影响病人的生活品质。
截止到现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仍然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首选方法。
它可以使髋关节疼痛获得有效地缓解,并能重新建立髋关节的生理结构,使髋关节的功能得到恢复与改善,十分显著地提升了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生活品质。
笔者收集了我院从2005年起的27例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收集了从2005年开始对27例强直性脊柱炎(AS)的病人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有男性22人,女性5人,年龄在21-47岁之间,平均年龄33岁;病程在2-28年之间,平均病程13年;所有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髋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部分病人的髋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变形,X线显示有关节结构的破坏;合并有屈曲畸形的5例,合并程度不同的脊柱畸形的有13例;2例病人既往有髋部手术史; 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在正常值范围内;HLA-B都是阳性;所有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并且髋关节活动功能也一定程度受限。
阔筋膜张肌骨瓣在髋关节融合中的应用张功林;章鸣;蔡国荣;郭翱;张文正;胡玉祥;丁发明【期刊名称】《中国骨伤》【年(卷),期】2007(020)004【摘要】目的:介绍阔筋膜张肌带蒂髂骨瓣移植行髋关节融合的方法,并探讨其疗效.方法:采用阔筋膜张肌带蒂髂骨瓣移植行髋关节融合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6~49岁(平均34岁);右侧3例,左侧6例.其中,髋臼骨折后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骨折后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1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例,髋关节结核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用骨刀从髂骨上切取阔筋膜张肌带蒂髂骨瓣,修去股骨头与髋臼软骨面,在髂骨和股骨头与颈上做一骨槽,将带蒂髂骨瓣用松质骨螺钉固定至骨槽中.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经临床观察和2~5.4年随访(平均3.4年),所有患者关节融合牢固(术后12~14周),术后5~6个月逐渐恢复轻工作,部分患者8~10个月恢复了有一定强度的工作.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阔筋膜张肌带蒂髂骨瓣移植行髋关节融合的方法具有促进骨愈合,避免骨延迟与不愈合,提高治疗效果的优点.【总页数】2页(P245-246)【作者】张功林;章鸣;蔡国荣;郭翱;张文正;胡玉祥;丁发明【作者单位】温岭市骨伤科医院骨科,浙江,温岭,317500;温岭市骨伤科医院骨科,浙江,温岭,317500;温岭市骨伤科医院骨科,浙江,温岭,317500;温岭市骨伤科医院骨科,浙江,温岭,317500;温岭市骨伤科医院骨科,浙江,温岭,317500;温岭市骨伤科医院骨科,浙江,温岭,317500;温岭市骨伤科医院骨科,浙江,温岭,317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应用带肌蒂骨瓣移植作髋关节融合术——附28例报告 [J], 丘耀元2.应用带肌蒂骨瓣移植作髋关节融合术 [J], 丘耀元;葛宝丰3.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七) [J], 王军辉;刘玉珂;陈亚玲;郭会利;张敏;郭艳幸;李无阴;高书图;杜天信4.带蒂髂骨瓣在下腰椎融合中的应用 [J], 程建华;杨民;钱俊5.大粗隆臀中肌骨瓣移植髋关节融合术 [J], 宋展昭;卢廷胜;邵顺建;吴冰;赵莉;马洪海;付廷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实训目的本次髋骨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加深对髋骨结构、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理解。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髋骨的正常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断和手术操作技能。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髋骨解剖结构观察- 观察髋骨的整体形态,了解其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特征。
- 观察髋骨的骨性标志,如髂嵴、髂结节、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等。
- 观察髋骨的关节面,如髋臼、股骨头等。
2. 髋骨生理功能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髋骨在行走、跳跃等日常活动中的作用。
- 观察髋关节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活动范围和运动轨迹。
3. 髋骨常见疾病案例分析- 分析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 结合实际病例,讨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 髋骨手术操作实训- 在模拟手术环境中,进行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融合等手术操作实训。
- 学习手术器械的使用、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实训过程1. 解剖结构观察- 在指导下,对髋骨进行详细的解剖结构观察,了解其形态和骨性标志。
- 通过图谱和模型,加深对髋骨结构的认识。
2. 生理功能实验- 在实验室模拟行走、跳跃等动作,观察髋骨的运动情况。
- 通过实验,理解髋骨在人体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3. 疾病案例分析- 阅读相关病例资料,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 结合临床经验,讨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 手术操作实训- 在指导下,进行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融合等手术操作实训。
- 学习手术器械的使用、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 对髋骨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
2. 实践技能提高- 掌握了髋骨手术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手术操作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中期的随访结果。
方法:对2001~2005年收治60例(96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26~168个月的随访,平均75个月。
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方法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至末次随访,患者髋关节的屈伸、内外旋、收展度由术前的平均25°提高到术后的平均150°。
harris评分术前的7~63分,平均30分,术后的63~98分,平均85分。
其中优41例,良15例,可4例;其优良率高达93.3%。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恢复关节功能,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常见于16~30岁青年人,以男性多见,致残率很高;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主要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髋关节受累的发病率约40%,属血清阴性脊柱病。
后期会出现髋关节变形和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目前为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首选方法。
资料与方法2001~2005年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96髋),男43例(78髋),女17例(18髋),年龄22~46岁,平均34岁,病程3~27年,平均15年;就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部分患者髋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患者术前髋关节活动度0°~150°,平均25°;术前患者harris评分7~63分,平均30分。
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身体进行全面正确的了解,包括骨骼的质量、髋关节融合情况、真臼的痕迹等,仔细检查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拍摄x线片,认真选择假体及造臼位置。
治疗方法:手术前麻醉大部分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部分患者如类风湿患者穿刺失败者采用椎板钻孔插管或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