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配合
- 格式:pptx
- 大小:13.13 MB
- 文档页数:2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巡回、器械护士的护理配合。
结果:9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无伤口感染及并发症。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步骤及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是手术护理配合成功的关键。
标签: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0-0080-01人工髋关节手术近年来技术日臻成熟,成为目前治疗退行性、创伤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髋关节退变、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严重骨关节疾病最终有效方法,它通过重建一个功能接近正常的关节,解除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9例患者,现将手术配合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例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53~70岁,平均61岁,其中外伤股骨颈骨折8例,骨性关节炎1例。
1.2 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入路有三种,包括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及外侧入路。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由麻醉师选择采取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取患侧在上卧位。
笔者所在医院一般采用后外侧入路,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患髋,用电锯切除病变股骨头,磨锉髋臼,安装髋臼假体,扩大髓腔,安装股骨柄和股骨头假体并复位,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2 护理2.1 术前准备2.1.1 术前访视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病情,指导患者及家属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嘱禁食、禁饮,用成功病例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使其以积极心态接受手术。
2.1.2 环境准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无菌要求极高,手术应安排在洁净手术间进行,术前30 min应开机运行自净,温度22 ℃~25 ℃,湿度50%左右,限制参观手术人数。
室,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过程及仪器设备,使其适应环境,减轻紧张情绪,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保证术前有良好的睡眠,必要时用镇静剂,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患者返回病房后既紧张又疲劳,任何细微刺激都可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尤其需要护士的关心与支持。
因此,加强术后心理护理,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进食,使其感到镇静和安心,有利于避免VVRs的发生。
312 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患者进行监护24~48 h,心电监护12~24h,每0.5h测血压、脉搏1次,共6次,观察有无血压、脉率、心率及心电图改变。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肢体温度,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注意有无存在VVRs 的诱因,一旦发现,迅速采取积极措施,以有效预防VVRs的发生。
313 拔除鞘管的护理 向患者说明拔管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消除患者的担忧与恐惧,协助患者排空膀胱,建立静脉通路,备足阿托品、多巴胺、阿拉明等抢救药品和心电监护并协助医生拔管。
拔鞘管前给予局部麻醉,可降低VVRs 的发生。
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穿刺部位情况,可早期发现VVRs,及时处理。
314 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卧床24h,穿刺部位沙袋压迫8~24h,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疼痛、渗血,绷带包扎是否过紧,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血运是否良好。
男性患者注意绷带包扎有无压迫睾丸,以免引起疼痛诱发VVRs的发生。
315 及时发现并处理尿潴留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膀胱过度充盈患者易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发生。
因此,护士要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已排尿,膀胱有无充盈,鼓励患者定时排尿,一旦患者无法卧床排尿,应及时为患者留置导尿。
4 治疗措施首先排除低血糖反应和造影剂的变态反应。
前者主要表现为心悸、出汗、胸闷、头昏等,急查血糖可明确诊断。
后者的表现与低血糖反应相似,但多数有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
VVRs一旦确诊,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扩充血容量,阿托品0.5~110mg静注或皮下注射,血压过低者给予多巴胺升压,呕吐者给予胃复安10mg静注等[3]。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配合一、巡回护士的配合1.安全核查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按照手术三方核查表共同逐项核对病人信息,并在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2.安放体位病人睡侧卧位体位板,全麻下由护士、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共同摆放健侧卧位,头下垫头圈,腋下垫10cm厚软垫,两腿间膝部处垫软枕,健侧下肢摆直,患侧下肢屈膝90°,前后用4根挡板分别固定于胸骨柄、肩胛下角、骶骨及耻骨联合,并用棉垫保护,妥善固定骨盆,避免术中盆骨移动。
纱布覆盖会阴,薄膜封闭会阴,双层托手板放置双手避免牵拉腋神经。
腋下、髂前上棘、健侧外踝等受压部位用棉垫或硅胶垫体位垫保护。
3.皮肤准备安放好体位后用含4%氯己定的消毒液刷洗术区皮肤2次,清洗干净后用75%医用酒精脱脂,准备好聚维酮碘溶液消毒病人皮肤。
4.手术物品清点手术开始前和器械护士严格清点器械物品,保证消毒灭菌合格,并检查器械的完整性。
5.连接仪器设备认真检查高频电刀,负压吸引等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选择健侧肢体肌肉发达血流丰富且毛发较少的地方张贴负极板,待手术台上准备好后进行安装连接。
6.关注术中出血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为了保证有效止血,减少出血,术中巡回护士应准备好医生术中会用到的止血材料,随时查看高频电刀,负压吸引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负极板是否脱落,保证输液管道通畅,以便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
随时观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7.术中保温所有的输入液体及血液经加温输液器加温至36.5~37.5℃输入,术中用冲洗液经由电子恒温水温箱加温至38℃用脉冲反复冲洗术区。
随时查看保温毯电源线及导气管是否有脱落。
8.完善相关文书认真填写手术病人交接单、手术安全核查单、手术护理器械清点单等,植入假体的合格证贴在各个记录单相应的位置,术毕持手术护理器械清点单与器械护士逐项进行清点。
9.预防再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置换的关节脱位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因此术后保持外展中立位很重要。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近年来,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不断深入,假体材料、工艺设计以及置入技术等临床应用都不断完善,且效果不断提高,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
2009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46~86岁,平均66.7±10.2岁。
外伤性股骨颈骨折29例,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例,右侧全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松动返修术1例,左侧成人髋臼发育不良1例。
髋关节置换左侧14例,右侧22例。
手术方法及步骤:根据CR片、CT扫描图像,术前计算确定准备置入的假体直径,手术在全麻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实施,患者取健侧卧位,常规后外侧入路切口,逐层分离,显露大转子基底及股骨干上端,打开关节囊,切除前后关节囊,屈曲、内收、内旋髋关节使之呈后脱位,用电动摆锯切除股骨头,取头器取出股骨头,暴露髋臼。
选择合适的髋臼磨头由小至大碾磨比术前测定的假体尺寸小2mm的髋臼,用丁胺卡那生理盐水冲洗髋臼。
主刀医生更换手套后,将髋臼假体装好;暴露股骨近端,打开髓腔,使用比术前计划确定的假体尺寸至少小两号的髓腔锉扩髓,每次增加1mm大小的髓腔锉,直到感到匹配合适、髓腔被填满为止。
模型假体试复位后检查髋关节活动度、患肢的长度和股骨偏距,将头的试模取下,植入内衬,丁胺卡那生理盐水冲洗,植入股骨柄、装入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并最后测试肢体长度、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和外展肌张力。
再次冲洗后,放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手术准备:①术前访视:巡回护士应熟悉患者病情,术前1天常规访视。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各种常规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和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忧虑及心理障碍,详细向患者本人及家属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法、手术方式与安全性,以及入手术室前所需做的必要准备工作,并特别介绍以往的成功病例,以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认识,解除其不必要的焦虑、恐惧与紧张心理,使患者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其自信心,争取主动配合手术[2]。
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探讨(丰都县人民医院 408200)【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护理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术中与医师的配合。
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5月经我院治疗的45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情况。
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五例全麻),术中、术后无一例感染与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12个月,恢复情况良好。
结论:护理人员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时,严格按手术室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是减少并发症与防止感染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防止感染及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01-0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炎等的有效手段。
该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和改进生活质量,恢复正常的步态[1]。
但由于行此手术的绝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且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刨伤大,加之老年人身体各脏器功能退化、代偿能力差,老年患者中部份患有诸如心脑血管等疾病,给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手术的前期和术中的配合对减少患者并发症及防止感染非常重要,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5月共成功对45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及术后随访1~12个月,无一例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5月4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28~95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45例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30例,占66%;其中并发高血压8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4例。
1.2 护理方法1.2.1 手术前的护理:首先进行必要的术前心理护理干预,使用患者了解麻醉、手术全过程,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护理人员体贴的话语、娴熟的护理技术均能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第二,术前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准备,以利所有人员详细、全面地了解掌握患者的体质特征,对做好术中配合有积极的意义;第三,做好手术室消毒及手术器械的准备工作,并做好患者术区皮肤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