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超声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2023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及超声诊断分析•急性胰腺炎概述•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目录•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与预后01急性胰腺炎概述定义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分类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定义与分类发病机制胆总管结石、胆道感染等引起胰管梗阻,导致胰液排出受阻。
胆道疾病酒精饮食因素其他因素长期饮酒可导致胰液分泌亢进,同时酒精在胰液中不能被消化,导致胰液自我消化。
高脂饮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可诱发胰液分泌过多。
十二指肠降段疾病、外伤、手术等也可导致急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可向背部放射。
上腹部疼痛患者常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
发热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和休克表现。
低血压和休克02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细胞由于多种机制引起损伤,导致胰酶释放和激活,进一步加重病情。
胰腺病理改变胰腺腺泡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导致胰腺微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胰腺血流量减少,引起胰腺缺血和坏死。
胰腺微循环障碍急性胰腺炎时,腺泡细胞可发生凋亡,导致胰液分泌减少和腺体萎缩。
腺泡细胞凋亡胰腺外分泌异常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导致消化不良、腹泻、营养不良等。
全身炎症反应急性胰腺炎时,炎症因子释放入血,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
胰腺外并发症急性胰腺炎可引起多种胰腺外并发症,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休克等。
胰腺外病理改变起始阶段急性胰腺炎的起始阶段是由于胰酶原在胰腺内被激活,导致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和胰液分泌增加。
坏死感染阶段急性胰腺炎的坏死感染阶段是由于胰腺组织缺血坏死,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受损。
修复阶段急性胰腺炎的修复阶段是胰腺腺泡细胞再生和修复的过程,可导致胰腺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及超声诊断分析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对58例急性胰腺炎的声像图进行测量、分析,并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对照。
结果:水肿型胰腺炎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在胰腺大小、实质回声、边缘形态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方法直接、简便、无痛、无创、迅速,对制定治疗方案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标签:急性胰腺炎;超声诊断;临床分析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
是因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回流到胰管激活胰酶或饱餐、酒精等因素强烈刺激,致胰腺外分泌突然增高,胰管内压升高,胰酶消化胰腺及周围组织或胰腺血供不足所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过程。
其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血和尿淀粉酶可以不高,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
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前者病情轻,预后好;而后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因此,早期诊断和对病因的确诊,为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估,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超声诊断,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17~78岁,平均55.6岁;病程6~35 d。
其中,34例系胆道疾病引起,15例系过量饮酒、摄入脂餐后发生,9例无诱因。
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均经临床表现、腹部穿刺、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1.2 仪器超声诊断仪为GE公司生产的Vivid7,探头频率3.5 MHz。
均在发病后5 h~3 d进行检查。
1.3 方法患者按常规空腹8 h以上,探查时按需要采取平卧位、侧卧位及半卧位,仔细进行多切面探查。
在肠道气体干扰时,采用改变体位和加压、饮水探查等方法,以增加胰腺的显示率。
了解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胰腺周围腹腔内有无液性回声聚积,根据图像进行综合分析,随时进行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2 超声表现急性水肿性胰腺炎48 例,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一般以前后径(厚度)肿大为主,大多数呈弥漫性轻度肿大,胰腺的边缘尚光滑,境界尚清楚,胰腺回声稍降低,实质可呈较均匀的片状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少部分出现胰周少量液性暗区,个别有严重水肿时,可出现囊肿样改变。
胰腺炎超声诊断
胰腺炎的超声诊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就是胰腺的一个体积增大多呈弥漫性肿大,形态饱满轮廓线光整清楚,少数局限性肿大者多见于胰头和胰尾,胰头副胰管或者胰尾副胰管梗阻形成局限性的炎症有关。
第二从胰腺的内部回声,胰腺内部回声减弱,但多数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光点,如果慢性胰腺炎的急性发作胰腺内部的回声可分布不均、强弱不等。
第三,我们就是可以从胰腺周围的回声来判断,胰腺因水肿透声性增加后方回声较为清晰或者增强,但肿大的胰腺压迫或者渗出,后方的脾静脉或者门静脉可变细或者显示不清。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4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均采用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相对比,探讨应用价值。
结果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检出情况与手术病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66.7%,准确性为95.0%,与手术病理诊断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高,还可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提升疾病的检出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超声;诊断价值;鉴别价值急性胰腺炎属于常见的临床急症,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获得明确的诊断。
但由于实验室检查耗时长,因此寻找更为快速、准确的诊断方式进行明确诊断,可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随着超声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超声技术不断进步,该影像学诊断方式也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本次研究对超声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
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3.3)岁。
纳入标准:均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种或几种症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GE公司生产的Vivid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
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5MHz,患者保持仰卧位或者半卧位,部分不明发病部位的,需要采取卧位、坐位及饮用500ml水后进行检查。
超声探头对患者腹腔组织进行探查,观察胰腺形态及大小,对内部回声及胰周组织关系进行观察,并观察肝胆脾及周边腔隙是否存在积液。
1.3 观察指标评估50例患者超声诊断结果;评估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在临床上当怀疑有急性胰腺炎时应常规行超声检查。
但轻度胰腺炎在超声上显示是困难的。
伴有麻痹性肠梗阻的急性胰腺炎超声也难以显示,只有在肠梗阻解除后,超声才能发现胰腺本身情况。
在急性胰腺炎中,超声的作用除了显示胰腺的异常外,还可评价胆结石、残余积液或炎性肿块。
应用实时超声技术仔细观察胰腺情况往往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部分急性胰腺炎的声像图可以是正常的。
早期急性胰腺炎的超声检查难以发现轻微的胰腺大小和回声变化,也可能系因少数轻症胰腺炎的声像图本身无明显改变所致。
虽然这种最初的声像图无确定诊断的价值,但随诊急性胰腺炎进行性的声像图改变有一定的动态参考价值。
通常,可能在血、尿淀粉酶升高之后,才有可能出现各种胰内、外的声像图改变,其典型表现及动态变化如下:1 胰腺大小的变化有超过50%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
一般为轻到中度肿大,以前后径即厚度肿大为主。
多数呈弥漫性肿大,少数呈局限性肿大。
甚至个别形成局限性炎性肿块。
但急性胰腺炎复发时,胰腺大小可以正常,因此超声诊断胰腺炎其敏感性较低,尤其是在早期。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胰腺肿大程度较水肿型更为严重,有的肿大胰腺的前后径可达到5 cm。
2胰腺形态、边界的变化急性胰腺炎的胰腺形态可表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和饱满,可呈腊肠甚至呈球形或椭圆形。
这时的下腔静脉形成压迹,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受压不易显示。
在检查胰腺时,探头加压,胰腺区有明显的压痛反应。
水肿型胰腺炎大多数边界光整、清晰;而出血坏死型大多数边界毛糙、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
若有炎性渗出、出血和粘连,其边缘可有许多毛刺状突起,胰腺有时无法分辨清楚。
3胰腺内部回声的变化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由于它的病理变化以水肿和充血为主。
因而胰腺内部回声减弱、减少,声像图上呈典型的低回声型,其后方组织回声无变化或略有增强。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因有出血、坏死以及脂肪坏死后的皂化等各种混杂的病理变化,形成了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不均质改变,内部回声增强、增多。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胰腺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根据临床相关研究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胆结石、胆汁反流以及暴饮暴食等因素都会引发胰腺炎。
胰腺炎在临床上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急性胰腺炎以及慢性胰腺炎,其中急性胰腺炎具有发病急的特点,同时也是消化科常见的急腹症病因。
急性胰腺炎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人体的胰腺组织发生消化的情况,进而造成的胰腺损伤,大部分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较轻,并且通过有效的治疗后能够痊愈,而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导致多器官功能发生障碍,有生命的威胁,因此需要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及早的治疗。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准的上升,由于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对身体健康的不够重视,再加上膳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酗酒人群的增多,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该病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健康,并且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命威胁。
本文主要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概念、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以及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展开讨论。
1急性胰腺炎的概念胰腺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该器官位于腹腔,位置特殊,头部属于腹膜内,体部属于腹膜间,尾部位于腹膜后。
胰腺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身体的内分泌器官,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产生多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脂肪酶等等,担负重要消化功能,同时还有重要的内分泌代谢功能,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调节人体糖、脂肪、蛋白质、电解质以及多种物质代谢。
而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而其病因主要是由于:①酗酒或者暴饮暴食。
若长期的酗酒或暴饮暴食,非常容易会造成人体的胰腺有大量消化酶和消化液分泌出来,进而造成消化不良,导致胰腺管内压力骤然上升,同时长期的酗酒刺激,会造成胰腺内的蛋白含量增加,致使胰腺堵塞,引起急性胰腺炎。
②胆道疾病。
受到常见的胆道疾病的影响,常见的如胆管炎症、胆结石等,造成其腹部发生梗阻,胆汁反流进入胰管,将胰酶原激活,进而引发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急性胰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急性胰腺炎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急性胰腺炎如何诊断鉴别,急性胰腺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急性胰腺炎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胰腺的CT检查、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测定(α1-AT )、胰癌胚抗原(POA)、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血清脂肪酶(LPS)、胰腺疾病超声诊断、胰蛋白酶、血清淀粉酶(AMS)、抗胰腺腺泡抗体(PAB)、胰腺特异性抗原(PaA)、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血清淀粉酶同工酶(AMY-I)*一、检查【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计数轻型胰腺炎时,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但在严重病例和伴有感染时,常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也增高。
2、淀粉酶测定这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但并不是特异的诊断方法。
在发病早期,胰腺血管有栓塞以及某些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由于胰腺组织的严重破坏,则可不增高。
有时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肺炎、腮腺炎、溃疡病穿孔以及肠道和胆道感染的情况下,淀粉酶也可增高。
因此,有淀粉酶增高时,还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与体征,排除非胰腺疾病所引起的淀粉酶增高,才能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淀粉酶增高与胰腺炎发病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临床观察可有以下几种表现:①发病后24h,血清淀粉酶达到最高峰,48h后尿淀粉酶出现最高峰;②发病后短期内尿淀粉酶达到最高峰,而血清淀粉酶可能不增高或轻度增高;③血清淀粉酶与尿淀粉酶同时增高,但以后逐渐恢复正常;④淀粉酶的升降曲线呈波浪式或长期增高,揭示已有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提出的是,淀粉酶的增高程度与炎症的轻重不一定成正比,如水肿性胰腺炎时,淀粉酶可以达到较高程度,而在某些坏死性胰腺炎,由于胰腺组织的大量破坏,淀粉酶反而不增高。
关于血清淀粉酶与尿淀粉酶何者准确,文献上有分歧。
有人认为,血清淀粉酶的测定准确,有人则认为尿淀粉酶测定准确,而且尿液收集容易,可反复进行检查。
胰腺炎的超声诊断
刘建军
一、急性胰腺炎
(一)概述
急性胰腺炎是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胰腺的胰酶被激活外逸,发生胰腺自身消化。
急性胰腺炎在病理上分为水肿型(间质型)和坏死型(出血坏死型)前者以间质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渗出为主,后者以胰实质坏死、出血和血栓、脂肪坏死为主。
急性胰腺炎可由暴饮暴食、酒精中毒、创伤、手术、内镜检查、高脂血症、胆道结石或蛔虫、胆胰肿瘤等引起。
(二)声像表现
1、灰阶超声
(1)胰腺弥漫性肿大:以前后径增加为主。
个别为局限性肿大,多见于胰头和胰尾,与该部位胰管梗阻形成的局限性炎症有关。
(2)形态和边缘的变化:比大小更能客观的反映胰腺的病理变化。
水肿型胰腺边缘整齐,形态规则出血坏死型胰腺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3)内部回声:水肿型为均一的低回声,出血坏死型呈高低混合回声,可见液化和钙化灶。
(4)胰管:轻度扩张或不扩张,如胰液外漏扩张可消失或减轻。
(5)积液:常见于胰周、小网膜囊、肾前旁间隙。
水肿型渗出较轻,出血坏死型则较严重,甚至出现腹盆腔和胸腔积液。
(6)胰腺脓肿:胰腺正常结构消失,病灶为不均匀混合回声。
2、彩色多普勒超声
由于急性炎症的渗出和肠气干扰,胰腺血流显示困难。
坏死区内血流信号完全消失。
3、超声内镜
比普通超声能更敏感地检出胰腺肿大,回声异常和胰周液性暗区。
(三)诊断要点
多数病例超声表现典型,结合临床和血淀粉酶检查一般可得到诊断。
但10%-30%的病例超声检查可无异常。
急性胰腺炎可在慢性胰腺炎的基础上发作,声像图同时可见慢性胰腺炎的改变。
二、慢性胰腺炎
(一)概述
慢性胰腺炎是慢性炎症所致的胰实质破坏和广泛的纤维化,胰腺腺胞和胰岛细胞的萎缩和消失,胰腺内、外分泌的不足,在我国胆道疾病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胰腺炎与胆结石并存率达18%-50%。
另外,长期大量饮酒、肠液返流、胰管梗阻、高钙血症和高脂血症等也可引起慢性胰腺炎。
病理上分为三型:(1)慢性钙化型。
以胰腺硬化、钙化、胰体缩小、胰管扩张和结石形成为主。
(2)慢性梗阻性。
我国此型多见,系由胆道疾病所致的胆源性胰腺炎。
主要为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胰腺萎缩不明显。
(3)慢性炎症型。
少见,仅有炎症细胞浸润。
(二)声像表现
1、灰阶超声
(1)胰腺大小:无一定规律,取决于病理类型,文献报道28%-50%的慢性胰腺炎大小正常,其余多有不同程度肿大,少数缩小。
还可发生局限性肿大,即局限性胰腺炎,又称肿块形成性胰腺炎(2)形态和边缘:胰腺饱满、僵硬,边缘不整,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超声表现。
(3)内部回声:多有不同程度的回声粗糙,钙化型有回声增高或见斑点状强回声。
梗阻性以低回声为主并后方回声衰减,是纤维组织弥漫增生的结果。
(4)胰腺结石:点状或块状强回声伴声影对诊断甚有帮助,常见于钙化型胰腺炎。
(5)胰管扩张:钙化型因结石形成,胰管扩张明显,梗阻型常为轻中度不规则扩张,粗细不均或呈串珠状。
(6)胰腺假性囊肿:胰内和胰周囊性病灶,囊壁厚而不规则,边界模糊,囊内可见弱回声,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无特殊改变。
3、超声内镜能更敏感地检出胰腺包膜不规整。
内部回声不均匀,细小钙化灶和结石,以及胰管的串珠状改变。
(三)诊断要点
慢性胰腺炎的声像表现与病变类型有关。
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为:胰腺结石、胰管不规则扩张、胰腺边缘不整、内部回声粗糙和合并胰
腺假性囊肿。
鉴别诊断:
1、局限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局限性胰腺炎在局部形成“肿块”,特征为:(1)均一的低回声;(2)有强回声钙化灶;(3)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4)与周围境界不清;(5)远端胰管扩张不明显或仅有轻度扩张;(6)肿块内有胰管贯穿;(7)胰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8)随症状的减轻和加重,肿块大小可发生变化。
与胰腺癌鉴别困难时可行组织活检。
2、慢性胰腺炎与全胰腺癌全胰腺癌的声像特点为:(1)胰腺形态变化显著,膨胀性生长;(2)内部回声显著不均匀;(3)后方回声衰减明显;(4)周边器官、血管,受压、移位或被侵犯;(5)胰周淋巴结肿大。
3、假性囊肿与胰腺囊腺癌囊腺癌的声像特点为:(1)非完全囊性结构,为囊实混合回声或实性肿物内的囊区;(2)肿物边界不清,向周围器官浸润;(3)囊内壁不光滑;(4)胰腺其他部分无慢性炎症的声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