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 格式:ppt
- 大小:640.50 KB
- 文档页数:8
第46讲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考纲要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知识精讲]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综合地貌气候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两大要素分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寒区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2)三大自然区特点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熟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作物(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旱气候,草原为主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富、河流少、短、流量小(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1)划分(组成省区)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个省级行政区(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
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3)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
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考点搜索】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教材分析】在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等三大自然区域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本课介绍其内部的自然地区在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分析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差异的显著性。
◆ 知识纲要◆重要图释图1.3 “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根据初中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由于所跨纬度比较大,气温差异最为明显,在北方从东到西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异也比较明显。
其中热量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
因此,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又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南方地区又分为华中区、华南区。
【学习策略】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识记三大自然区内部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核心特征。
运用空白地图,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中各自然地区的区域差异。
【教学内容】一、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主要差异——南北差异影响因素——热量其他差异——南北差异影响因素——水分主要差异——东西差异 影响因素——水分其他差异——垂直差异 影响因素——高度变化主要差异——垂直差异影响因素——高度变化其他差异——水平差异影响因素——水分同一性 差异性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即四个地区的主要特征) 表1-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决定的热量条件,故地区差异呈现出南北方向的变化规律。
2.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的东西差异表1-5: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图1-6图1-7自然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自然条件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海陆分布决定的水分条件,故地区差异呈现出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1.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是我国三大自然区之一,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
该区域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平均海拔只有50米左右,地形较为单一。
该区域土地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
华北平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以草原为主。
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季节性干旱,因此水资源短缺是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2.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国三大自然区之一,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该区域海拔超过4000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
由于高原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处东亚季风区和印度洋季风区的交汇处,气候复杂多变。
青藏高原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富含丰富的物种资源和文化遗产,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开发等因素,该区域的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
3.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我国自然区中面积最小但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主要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其地形多样化,沿海地区山区和盆地交错。
该区域受到广东湾和南海气流的影响,气候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可以种植一些要求高的经济作物。
华南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但也有一些环境问题,比如台风、洪涝灾害等。
同时,由于该区域工业化程度高,过度开发难以避免,导致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和交错之处。
因此,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方面,应该识别自然区间的差异和相同之处,推动地区间的合作,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差异自然区域差异的产生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划分自然区域的主要依据是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
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南向北递减;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
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类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1. 三大自然区的分界:(如下图11-6-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3000 米等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开,东部约以高线与东部季风区为界。
图11-6-12.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比较:3.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从东到西随距太平洋里程的增加而减少。
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 降水较多。
在干旱气候条件下, 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
但 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大致以贺兰山为界。
①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高原面上地表坦荡;距海较近,属于半 干旱气候,年降水在 150—— 450mm ,夏季降水占 60%。
高原上多为内流区,植被以草原为 主;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有利,草场面积广,畜牧业发达。
新疆西部因受到大②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地形为山地盆地相间分布;位居大陆腹地,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云量少,光照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河流少,流程短,水量少;植被以荒漠草原及荒漠为主。
在山麓地带和盆地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绿洲农业发达。
4. 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地理分界线2)大兴安岭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地理分界线。
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教案高二地理组:廖克丽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其表现2、使学生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其表现3、使学生明白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其表现。
4、加强学生的地理思想和培养学生的辩证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2)西北干旱半干区的东西差异(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2、难点:理解陆地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各自然区景观图片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并多种教学法的结合。
六、教学步骤[复习]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了我国三大自然区,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划分的?各区的特点又是什么?[总结导入新课] 我国三大自然区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它们的划分是自然要素的地域变化引起的。
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基本要素。
各区的特点刚同学已从植被、水文等方面叙述了。
现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自然要素的地域变化引起的,同样在各区内部仍有自然要素的地域变化,这样各区的内部会怎样呢?现在我让我们来学习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板书] 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叙述] 请同学们看些图片:同时思考为什么在同一区会有这些不同的景观。
[活动] 展示图片:热带季风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讲述] 看了这些图片我们都会想为什么这些都是东部季风区的景观但表现形式却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那我们就要从头说起了:我们学习过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同的,正是由于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导致了不同纬度的景观不同。
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大热量变化大,导致差异很明显。
同时,本区的北部气候湿润程度随着距离海洋的增加而减少,成为东西差异形成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从北向南我们将该区划分为四个自然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中国区域差异中国的自然区域差异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2)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3)划分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大致以400mm降水量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1)东部季风区:①海拔较低,平原广阔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③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生物种类多④河流为外流河,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⑤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①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②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远,气候大陆性明显。
③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少。
④大部分为内流河,河流短小。
湖泊较多,但多为咸水湖。
⑤水是本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有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分布。
(3)青藏高寒区:①高、寒为本区最显著的特点。
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较大。
②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③大部分地方属内陆流域,多冰川湖泊,多大河源地。
④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
3、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1)原因:热量条件的变化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北部地区,气候湿润程度随距海里程的增加而较少也是区域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2)自然分区: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②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④华南热带湿润地区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1)原因:深居内陆,加上山地、高原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被层层截留,形成了干旱少雨的气候。
(2)植被差异:从东往西,本区的植被大体上依次分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