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38.28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4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均采用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相对比,探讨应用价值。
结果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检出情况与手术病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66.7%,准确性为95.0%,与手术病理诊断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高,还可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提升疾病的检出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超声;诊断价值;鉴别价值急性胰腺炎属于常见的临床急症,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获得明确的诊断。
但由于实验室检查耗时长,因此寻找更为快速、准确的诊断方式进行明确诊断,可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随着超声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超声技术不断进步,该影像学诊断方式也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本次研究对超声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
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3.3)岁。
纳入标准:均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种或几种症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GE公司生产的Vivid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
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5MHz,患者保持仰卧位或者半卧位,部分不明发病部位的,需要采取卧位、坐位及饮用500ml水后进行检查。
超声探头对患者腹腔组织进行探查,观察胰腺形态及大小,对内部回声及胰周组织关系进行观察,并观察肝胆脾及周边腔隙是否存在积液。
1.3 观察指标评估50例患者超声诊断结果;评估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在临床上当怀疑有急性胰腺炎时应常规行超声检查。
但轻度胰腺炎在超声上显示是困难的。
伴有麻痹性肠梗阻的急性胰腺炎超声也难以显示,只有在肠梗阻解除后,超声才能发现胰腺本身情况。
在急性胰腺炎中,超声的作用除了显示胰腺的异常外,还可评价胆结石、残余积液或炎性肿块。
应用实时超声技术仔细观察胰腺情况往往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部分急性胰腺炎的声像图可以是正常的。
早期急性胰腺炎的超声检查难以发现轻微的胰腺大小和回声变化,也可能系因少数轻症胰腺炎的声像图本身无明显改变所致。
虽然这种最初的声像图无确定诊断的价值,但随诊急性胰腺炎进行性的声像图改变有一定的动态参考价值。
通常,可能在血、尿淀粉酶升高之后,才有可能出现各种胰内、外的声像图改变,其典型表现及动态变化如下:1 胰腺大小的变化有超过50%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
一般为轻到中度肿大,以前后径即厚度肿大为主。
多数呈弥漫性肿大,少数呈局限性肿大。
甚至个别形成局限性炎性肿块。
但急性胰腺炎复发时,胰腺大小可以正常,因此超声诊断胰腺炎其敏感性较低,尤其是在早期。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胰腺肿大程度较水肿型更为严重,有的肿大胰腺的前后径可达到5 cm。
2胰腺形态、边界的变化急性胰腺炎的胰腺形态可表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和饱满,可呈腊肠甚至呈球形或椭圆形。
这时的下腔静脉形成压迹,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受压不易显示。
在检查胰腺时,探头加压,胰腺区有明显的压痛反应。
水肿型胰腺炎大多数边界光整、清晰;而出血坏死型大多数边界毛糙、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
若有炎性渗出、出血和粘连,其边缘可有许多毛刺状突起,胰腺有时无法分辨清楚。
3胰腺内部回声的变化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由于它的病理变化以水肿和充血为主。
因而胰腺内部回声减弱、减少,声像图上呈典型的低回声型,其后方组织回声无变化或略有增强。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因有出血、坏死以及脂肪坏死后的皂化等各种混杂的病理变化,形成了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不均质改变,内部回声增强、增多。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临床诊断意义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与分析漏诊误诊原因。
方法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选择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行B超检查的患者100例,观察超声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并分析漏诊误诊的原因。
结果100例患者中B超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共96例(96.00%),4例误诊为肠梗阻1例,慢性胃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阑尾炎1例,漏诊1例。
结论B超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误诊漏诊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标签:急性胰腺炎;超声;临床诊断;漏诊误诊;肠梗阻急性胰腺炎为腹部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
由于它对生理扰亂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故死亡率甚高。
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
重型胰腺炎死亡率为20%,有并发症者可高达50%。
本研究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选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行B超检查的患者100例,观察超声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并分析漏诊误诊的原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选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行B超检查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行B超检查。
其中男60例,女40例,性别比为1.5:1,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为(50.62±16.92)岁。
1.2 试验方法按事先制定表格,统计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选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行B超检查的患者100例,观察超声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并分析漏诊误诊的原因。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数据采用χ2检验。
取P=0.05为检验标准,当α<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B超统计结果100例患者中B超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共96例(96.00%),4例误诊为肠梗阻1例,慢性胃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阑尾炎1例,漏诊1例。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胰腺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根据临床相关研究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胆结石、胆汁反流以及暴饮暴食等因素都会引发胰腺炎。
胰腺炎在临床上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急性胰腺炎以及慢性胰腺炎,其中急性胰腺炎具有发病急的特点,同时也是消化科常见的急腹症病因。
急性胰腺炎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人体的胰腺组织发生消化的情况,进而造成的胰腺损伤,大部分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较轻,并且通过有效的治疗后能够痊愈,而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导致多器官功能发生障碍,有生命的威胁,因此需要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及早的治疗。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准的上升,由于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对身体健康的不够重视,再加上膳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酗酒人群的增多,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该病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健康,并且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命威胁。
本文主要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概念、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以及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展开讨论。
1急性胰腺炎的概念胰腺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该器官位于腹腔,位置特殊,头部属于腹膜内,体部属于腹膜间,尾部位于腹膜后。
胰腺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身体的内分泌器官,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产生多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脂肪酶等等,担负重要消化功能,同时还有重要的内分泌代谢功能,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调节人体糖、脂肪、蛋白质、电解质以及多种物质代谢。
而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而其病因主要是由于:①酗酒或者暴饮暴食。
若长期的酗酒或暴饮暴食,非常容易会造成人体的胰腺有大量消化酶和消化液分泌出来,进而造成消化不良,导致胰腺管内压力骤然上升,同时长期的酗酒刺激,会造成胰腺内的蛋白含量增加,致使胰腺堵塞,引起急性胰腺炎。
②胆道疾病。
受到常见的胆道疾病的影响,常见的如胆管炎症、胆结石等,造成其腹部发生梗阻,胆汁反流进入胰管,将胰酶原激活,进而引发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27T11:35:15.62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5期作者:刘红桃
[导读] 急性出血坏死型7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增大、边缘模糊、回声减低且不均匀,胰腺周围积液。
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方法直接、简便、无痛、无创、迅速,对制定治疗方案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刘红桃
甘肃省渭源县人民医院甘肃定西 7482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对26例急性胰腺炎的声像图进行测量、分析,并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对照。
结果:26例中,超声诊断为急性胰腺炎24例,漏诊2例。
其中,急性水肿型19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界清晰、实质回声减低;急性出血坏死型7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增大、边缘模糊、回声减低且不均匀,胰腺周围积液。
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方法直接、简便、无痛、无创、迅速,对制定治疗方案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54-01
急性胰腺炎(AP)是腹部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情较轻,预后好;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则病情险恶,死亡率高,不仅表现为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常常涉及多个脏器[1],如果处理不当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提高诊断率,及早治疗,减少误诊,对于临床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为23-68岁,平均为(35.5)岁,大部分有烟酒不良嗜好或高脂肪饮食,发病时间为2小时-3天。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上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发热等。
体征主要表现为低血压,肠鸣音减弱,上腹压痛及黄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的3倍,尿淀粉酶中度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暂时性血糖升高。
本组患者经过手术确诊7例,其他均由CT或是由临床症状结合腹部彩超、实验室检查得以确诊。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东软FLYING彩超仪器,探头频率为3.5-5.0 MHz。
常规取平卧位、侧卧位及半卧位,经腹部横切或纵切、腰背部等部位检查,若遇肠道有气体,导致胰腺显示不清时,应采用经左侧脾侧区冠状面的检查。
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胰腺周围、网膜间隙以及胸腹腔有无液体等情况。
胰腺增大的标准以头部厚径大于3.0cm、胰体和胰尾厚径大于2.0cm来判断,正常的胰腺回声稍高于肝脏组
织,回声较为均匀一致,呈点状,边缘光滑。
常规检查肝胆胰脾肾。
急性胰腺炎:胰腺体积增大,实质回声不均匀。
2 结果
26例病例中,超声诊断为急性胰腺炎24例,漏诊2例。
其中,急性水肿型19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界清晰、实质回声减低;急性出血坏死型7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增大、边缘模糊、回声减低且不均匀,胰腺周围积液。
3 讨论
3.1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基础: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2]。
其病理分型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较多见,病变多局限在胰尾,胰腺肿大、变硬、间质充血水肿并有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以广泛出血坏死为特征,胰腺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细胞结构不清,间质小血管壁也有坏死,故有大量出血[3]。
其发病原因主要有胆石症、饮酒、高脂肪餐、手术、药物等。
胆石症与胰腺炎关系密切,是由于结石嵌顿,胆道内压力升高大于胰管内压力,胆汁逆流入胰管,引起急性胰腺炎;大量饮酒可使胰液外分泌增加,胰液内蛋白含量增高,胰液排出受阻而导致急性胰腺炎;暴饮暴食高脂肪餐可刺激大量胰液和胆汁分泌,同时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小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胰液和胆汁排泄不畅而引起急性胰腺炎。
3.2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超声表现:19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出现黄疸,超声检查胰腺弥漫性肿大6例,限局性增大13例,以胰腺前后径增大明显,以胰尾部增大居多,其轮廓清晰,边缘规则,实质回声明显减低,主胰管显示不清或轻度扩张。
7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临床表现除上述以外,还伴有低血压、呼吸困难、酸中毒等。
超声检查胰腺弥漫性肿大5例、限局性肿大2例,其轮廓模糊不清,边缘不规则,其实质回声不均质改变,呈混合高回声,并可见液性无回声及强回声钙化。
合并脓肿的2例患者均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出血坏死范围与脓肿合并率关系密切,说明胰外液潴留和胰腺坏死是合并感染的病理基础。
另外,运用彩色血流显像注意观察胰腺的血供情况,本组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内血流信号减少,6例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本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边缘分解清晰、低回声较均匀;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回声不均匀,有的呈蜂窝状胰腺的包膜连续性中断,在肝肾隐窝、盆腔、甚至整个腹腔内见到液性暗区,而水肿型胰腺炎没有积液,这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与水肿型胰腺炎最根本的区别[4]。
胰腺的自身消化和局部渗出均可并发胰周积液。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情相对较轻,不伴出血,渗出量也较少,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重,胰腺发生广泛性的坏死,伴有出血,渗出也较多。
3.3急性胰腺炎超声诊断的局限性及注意事项:急性胰腺炎由于脏器炎症致使周围肠管反射性积气,部分患者显示不满意,同时由于患者恶心、呕吐不能饮水充盈胃做为透声窗,改变体位部分患者胰腺也很难显示,因此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不如血清淀粉酶,本组2例漏诊患者,由于发病时间短、病情较轻、且合并胆道结石,超声检查胰腺无明显异常声像图改变,但化验血清淀粉酶却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合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及病史,临床诊断为水肿性胰腺炎。
因此,遇到这种临床症状与超声声像图改变不同步的病例时,超声不能简单的排除急性胰腺炎的可能,应建议间隔1—2天后复查。
另外,还有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甚至基本消失,血清淀粉酶正常范围,复查彩超却显示胰腺仍然肿大,回声仍然减少,说明血清淀粉酶的高低与胰腺的实质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如: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淀粉酶可正常或低于正常,这是由于胰腺组织破坏严重,酶类进入局部组织未被吸收入血所致[5]。
因此对临床症状非常明显的患者,如超声不能很好显示,或超声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同步时,则应与临床医生及时沟通,建议做CT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3.4急性胰腺炎的超声鉴别诊断:局限性增大的急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声像均可表现为低回声,但前者胰腺形态饱满肿胀,边缘规则,探头按压上腹部疼痛明显,动态观察其大小回声短期内可有变化,后者边缘不规则,向外突起或向周围浸润[6]。
急性胃肠道穿孔患者临床表现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相似,血淀粉酶及血象也可升高,超声检查可探及气体及液性暗区,但结合病史,胃穿孔患者一般有胃溃疡病史,胃穿孔时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可出现腹膜刺激征。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早期超声检查虽不能百分之百明确诊断,但可动态监测病程变化、评估胰腺肿胀程度,观察胰腺及胰周间隙改变,及时发现并发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信息。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99-1209.
[2]鲁树坤.现代超声诊断学[M].第2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422.
[3]钱蕴秋.超声诊断学[M].第2版.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7:398.
[4]周秀云,李青松,任全刚.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11,7(6):425-427.
[5]应菊芳,徐丽萍.急性胰腺炎156例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03):67.
[6]范欲晓,柏宁野.超声显像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19(11):87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