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分析发表时间:2016-05-27T11:35:15.62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5期作者:刘红桃[导读] 急性出血坏死型7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增大、边缘模糊、回声减低且不均匀,胰腺周围积液。
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方法直接、简便、无痛、无创、迅速,对制定治疗方案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刘红桃甘肃省渭源县人民医院甘肃定西 7482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对26例急性胰腺炎的声像图进行测量、分析,并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对照。
结果:26例中,超声诊断为急性胰腺炎24例,漏诊2例。
其中,急性水肿型19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界清晰、实质回声减低;急性出血坏死型7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增大、边缘模糊、回声减低且不均匀,胰腺周围积液。
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方法直接、简便、无痛、无创、迅速,对制定治疗方案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54-01急性胰腺炎(AP)是腹部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情较轻,预后好;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则病情险恶,死亡率高,不仅表现为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常常涉及多个脏器[1],如果处理不当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提高诊断率,及早治疗,减少误诊,对于临床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为23-68岁,平均为(35.5)岁,大部分有烟酒不良嗜好或高脂肪饮食,发病时间为2小时-3天。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上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发热等。
体征主要表现为低血压,肠鸣音减弱,上腹压痛及黄疸。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分析和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均与CT、检验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急性胰腺炎声像特点表现为:胰腺大小肿大或正常;包膜光滑或毛糙;实质回声减低、增强或无明显异常;胰管扩张有或无;胰周可见液性暗区或包块回声;下腹腔积液有或无;上腹部气体全反射回声有或无。
结论超声与CT对比仍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首要检查,并在有些方面占其优势。
标签:急性胰炎;超声;诊断分析
急性胰腺炎常见病因是胆囊结石和外伤,胰腺缺血。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急腹症,特别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情险恶,死亡率高,它不仅表现为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常常涉及到全身的多个组织,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对其愈后有很大的意义。
对近3年来,选取我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共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120例,男92例,女28例,年龄14~76岁,平均45.3岁,发病就诊时间3h~5d。
其中有不同程度的左上腹,中腹及腰背部持续性疼痛的患者65例。
胆源性患者可有右上腹痛,个别局限性胰尾部炎症也可仅表现为左下腹疼痛。
患者疼痛多较为剧烈常伴恶心呕吐,腹胀,烦躁,坐卧不安。
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超声和CT确诊。
采用超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
常规取仰卧伴,对显示不清者取侧卧位,坐位,立位或饮水500ML后再检查,探头行上腹部扫查,测量胰腺大小,观察其周边及内部回声,同时注意下腹腔有无积液和探头有无压痛。
充满液体作透声窗,并采用半坐位、腹卧位探查,加压侧动探头,力求显示整个胰腺,减少误漏诊;了解胰腺周围脏器及血管情况,有无转移、受压、移位;了解胰腺周围腹腔淋巴结有无增大。
2结果
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声像图特点分析如下:
2.1胰腺大小100例胰腺肿大,其中98例胰腺弥漫性肿大,8例胰头肿大,42例胰体尾部肿大,20例胰腺大小正常。
2.2包膜回声30例包膜光滑,呈细线状,连续性好,94例包膜毛糙,轮廓不清。
2.3腺体实质回声①回声减低:110例腺体实质回声减低,光点粗,分布不均或均匀。
实质内可见液性暗区的有75例。
85例实质后方回声增强。
②回声增强,92例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粗,分布不均。
③回声未见明显异常,20例实质
回声中等,光点细,分布尚均匀,未见异常回声。
2.4胰管扩张40例主胰管扩张,80例胰管未见扩张。
2.5胰腺周围声像改变95例胰周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10例可见无回声包块,14例见杂乱团块回声。
2.6下腹腔积液60例下腹腔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其内透声欠佳,可见光点回声。
2.7气体全反射回声30例上腹压痛明显,不能探到胰腺声像,可见气体全反射回声。
3讨论
3.1超声特征急性胰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声像特点表现为:①胰腺大小的改变:?訩多明显肿大,可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
?訪可正常。
②包块回声:?訩光滑,连续性好。
?訪毛糙,胰腺轮廓不清。
③实质回声:?訩可呈弥漫性均匀性减低,后方回声增强,亦可局限性回声减低。
?訪回声增强,光点分布不均。
?訫实质回声无明显异常改变,光点分布尚均匀。
④胰管扩张:胰管扩张均为主胰管扩张,扩张的胰管石,追踪扫查壶腹部,可见结石嵌顿,因下端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胰液外溢导致急性胰腺炎。
⑤胰周声像改变:最为常见的为胰腺前方的小网膜囊积液,小网膜囊是一位于胃与胰腺之间的潜在间隙。
当发生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血性渗出液常积聚在小网膜囊内。
有时小网膜囊积液可作为胰腺炎诊断的最重要的依据。
近来值得关注的是肾前旁间隙积液。
肾前旁间隙正常时超声很难显示,但在胰腺炎性渗出时可扩散积聚在肾前旁间隙,且多位于左侧。
在肾前旁间隙积液的显示中,患者体位十分重要,取患者向对侧卧位,经肾冠状断面扫查能很好地显示肾前旁间隙与胰尾的关系。
胰腺假性囊肿多发生于病后2~4w,其中最早1例于发病后6d出现。
早期囊肿边界模糊不清,内部透声差。
典型的假性囊肿多为单房无回声区,壁光滑,后方回声增强。
急性胰腺炎因渗出可并发胰周积液,甚至并发感染形成脓肿,应与胃溃疡慢性穿孔所致的炎性包块相鉴别。
⑥盆腔积液:可有或无,急性胰腺炎分为急性水肿性和急性出血坏死性,前者病情相对较轻,无出血,渗出较少,而后者病情重,胰腺广泛坏死,出血,渗出较大。
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中,多数下腹腔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因其为血性腹水或血性渗出,所以液性暗区内透声欠佳,可见光点回声,应注意与消化道穿孔时的漏出物相鉴别。
⑦气体全反射回声:急性胰腺炎时,因胃肠胀气,蠕动减慢,因而上腹部不能显示胰腺声像,仅探到气体全反射回声。
3.2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基本病理过程是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
病例中主要合并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脂肪肝、饮酒史及上腹部外伤史。
分析相关资料,体会如下:①胆道疾病患者为急性胰腺炎最主要致病因素,因此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胰腺呈炎症声像改变时,应追加胆道等其他脏器的检查,以避免其相关脏器病变的漏检,为临床明确病因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
断资料;②当临床疑为急性胰腺炎时,检查者除常规检查胰腺外,还应行下腹腔检查以了解有无积液,这将有助于诊断的提高及其初步的病理分型;③急性胰腺炎多数临床症状典型,结合血尿淀粉酶检查,一般即可作出正确诊断。
然而极少数重症病例,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血尿淀粉酶降低,临床缺乏诊断依据,而超声却可清晰地显示胰腺呈急性炎癥声像改变,因而超声检查应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之一;④虽然超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敏感性较高,然而某些病例声像改变不明显时,则需检查者认真,仔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漏诊、误诊。
目前认为CT增强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敏感有效的方法。
对于急性轻型的水肿型胰腺炎超声容易漏诊,但对于胆源性胰腺炎,超声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并发脾静脉,门静脉,肠系膜血栓时,超声更具优势。
虽然CT可以全面显示胰腺及周围组织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临床经验认为增强CT扫描不宜过早进行,除非诊断不明确,至少在发病后2~3d进行,CT检查准确率较高,早期用造影剂可能加重胰腺的缺血坏死和肾脏的功能障碍。
虽然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常伴有严重的胃肠气干扰,胰腺显示不清,对超声的检查有一定影响,但作为快速,廉价,无创等特点,仍作为胰腺炎的首要检查。
可以帮助寻找病因,如胆源性胰腺炎。
通过随访,治疗前后对比,可以评价临床转归情况,对于胰周积液及假性囊肿形成的患者,可以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
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可以了解肿瘤内部及周边血管的分布情况,可以区分血管和胆管、胰管,可以了解胰腺周围血管变形、弯曲及狭窄情况。
测量血管的管径、走行,血流速度及血流方向等。
彩色多普勒检查胰腺囊性肿块,对并发的胰腺假性动脉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超声较CT和X线胆囊造影更易准确,敏感地发现胆囊结石并发的急性胰腺炎。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对有临床指征的局限性胰腺肿大,假性囊肿,脓肿等,具有一定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总之,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超声检查能迅速直接发现病变部位及程度,为临床提供有效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束中玉.超声检查对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随访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2]孔祥海,杨迎青,杨媛,等.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分析[J].安徽医学,2010(11).
[3]许永强,李松年,马素平.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