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分析发表时间:2016-05-27T11:35:15.62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5期作者:刘红桃[导读] 急性出血坏死型7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增大、边缘模糊、回声减低且不均匀,胰腺周围积液。
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方法直接、简便、无痛、无创、迅速,对制定治疗方案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刘红桃甘肃省渭源县人民医院甘肃定西 7482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对26例急性胰腺炎的声像图进行测量、分析,并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对照。
结果:26例中,超声诊断为急性胰腺炎24例,漏诊2例。
其中,急性水肿型19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界清晰、实质回声减低;急性出血坏死型7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增大、边缘模糊、回声减低且不均匀,胰腺周围积液。
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方法直接、简便、无痛、无创、迅速,对制定治疗方案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54-01急性胰腺炎(AP)是腹部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情较轻,预后好;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则病情险恶,死亡率高,不仅表现为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常常涉及多个脏器[1],如果处理不当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提高诊断率,及早治疗,减少误诊,对于临床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为23-68岁,平均为(35.5)岁,大部分有烟酒不良嗜好或高脂肪饮食,发病时间为2小时-3天。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上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发热等。
体征主要表现为低血压,肠鸣音减弱,上腹压痛及黄疸。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4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均采用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相对比,探讨应用价值。
结果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检出情况与手术病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66.7%,准确性为95.0%,与手术病理诊断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高,还可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提升疾病的检出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超声;诊断价值;鉴别价值急性胰腺炎属于常见的临床急症,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获得明确的诊断。
但由于实验室检查耗时长,因此寻找更为快速、准确的诊断方式进行明确诊断,可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随着超声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超声技术不断进步,该影像学诊断方式也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本次研究对超声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
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3.3)岁。
纳入标准:均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种或几种症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GE公司生产的Vivid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
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5MHz,患者保持仰卧位或者半卧位,部分不明发病部位的,需要采取卧位、坐位及饮用500ml水后进行检查。
超声探头对患者腹腔组织进行探查,观察胰腺形态及大小,对内部回声及胰周组织关系进行观察,并观察肝胆脾及周边腔隙是否存在积液。
1.3 观察指标评估50例患者超声诊断结果;评估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在临床上当怀疑有急性胰腺炎时应常规行超声检查。
但轻度胰腺炎在超声上显示是困难的。
伴有麻痹性肠梗阻的急性胰腺炎超声也难以显示,只有在肠梗阻解除后,超声才能发现胰腺本身情况。
在急性胰腺炎中,超声的作用除了显示胰腺的异常外,还可评价胆结石、残余积液或炎性肿块。
应用实时超声技术仔细观察胰腺情况往往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部分急性胰腺炎的声像图可以是正常的。
早期急性胰腺炎的超声检查难以发现轻微的胰腺大小和回声变化,也可能系因少数轻症胰腺炎的声像图本身无明显改变所致。
虽然这种最初的声像图无确定诊断的价值,但随诊急性胰腺炎进行性的声像图改变有一定的动态参考价值。
通常,可能在血、尿淀粉酶升高之后,才有可能出现各种胰内、外的声像图改变,其典型表现及动态变化如下:1 胰腺大小的变化有超过50%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
一般为轻到中度肿大,以前后径即厚度肿大为主。
多数呈弥漫性肿大,少数呈局限性肿大。
甚至个别形成局限性炎性肿块。
但急性胰腺炎复发时,胰腺大小可以正常,因此超声诊断胰腺炎其敏感性较低,尤其是在早期。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胰腺肿大程度较水肿型更为严重,有的肿大胰腺的前后径可达到5 cm。
2胰腺形态、边界的变化急性胰腺炎的胰腺形态可表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和饱满,可呈腊肠甚至呈球形或椭圆形。
这时的下腔静脉形成压迹,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受压不易显示。
在检查胰腺时,探头加压,胰腺区有明显的压痛反应。
水肿型胰腺炎大多数边界光整、清晰;而出血坏死型大多数边界毛糙、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
若有炎性渗出、出血和粘连,其边缘可有许多毛刺状突起,胰腺有时无法分辨清楚。
3胰腺内部回声的变化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由于它的病理变化以水肿和充血为主。
因而胰腺内部回声减弱、减少,声像图上呈典型的低回声型,其后方组织回声无变化或略有增强。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因有出血、坏死以及脂肪坏死后的皂化等各种混杂的病理变化,形成了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不均质改变,内部回声增强、增多。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临床诊断意义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与分析漏诊误诊原因。
方法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选择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行B超检查的患者100例,观察超声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并分析漏诊误诊的原因。
结果100例患者中B超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共96例(96.00%),4例误诊为肠梗阻1例,慢性胃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阑尾炎1例,漏诊1例。
结论B超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误诊漏诊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标签:急性胰腺炎;超声;临床诊断;漏诊误诊;肠梗阻急性胰腺炎为腹部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
由于它对生理扰亂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故死亡率甚高。
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
重型胰腺炎死亡率为20%,有并发症者可高达50%。
本研究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选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行B超检查的患者100例,观察超声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并分析漏诊误诊的原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选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行B超检查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行B超检查。
其中男60例,女40例,性别比为1.5:1,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为(50.62±16.92)岁。
1.2 试验方法按事先制定表格,统计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选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行B超检查的患者100例,观察超声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并分析漏诊误诊的原因。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数据采用χ2检验。
取P=0.05为检验标准,当α<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B超统计结果100例患者中B超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共96例(96.00%),4例误诊为肠梗阻1例,慢性胃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阑尾炎1例,漏诊1例。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胰腺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根据临床相关研究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胆结石、胆汁反流以及暴饮暴食等因素都会引发胰腺炎。
胰腺炎在临床上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急性胰腺炎以及慢性胰腺炎,其中急性胰腺炎具有发病急的特点,同时也是消化科常见的急腹症病因。
急性胰腺炎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人体的胰腺组织发生消化的情况,进而造成的胰腺损伤,大部分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较轻,并且通过有效的治疗后能够痊愈,而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导致多器官功能发生障碍,有生命的威胁,因此需要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及早的治疗。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准的上升,由于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对身体健康的不够重视,再加上膳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酗酒人群的增多,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该病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健康,并且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命威胁。
本文主要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概念、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以及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展开讨论。
1急性胰腺炎的概念胰腺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该器官位于腹腔,位置特殊,头部属于腹膜内,体部属于腹膜间,尾部位于腹膜后。
胰腺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身体的内分泌器官,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产生多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脂肪酶等等,担负重要消化功能,同时还有重要的内分泌代谢功能,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调节人体糖、脂肪、蛋白质、电解质以及多种物质代谢。
而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而其病因主要是由于:①酗酒或者暴饮暴食。
若长期的酗酒或暴饮暴食,非常容易会造成人体的胰腺有大量消化酶和消化液分泌出来,进而造成消化不良,导致胰腺管内压力骤然上升,同时长期的酗酒刺激,会造成胰腺内的蛋白含量增加,致使胰腺堵塞,引起急性胰腺炎。
②胆道疾病。
受到常见的胆道疾病的影响,常见的如胆管炎症、胆结石等,造成其腹部发生梗阻,胆汁反流进入胰管,将胰酶原激活,进而引发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分析和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均与CT、检验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急性胰腺炎声像特点表现为:胰腺大小肿大或正常;包膜光滑或毛糙;实质回声减低、增强或无明显异常;胰管扩张有或无;胰周可见液性暗区或包块回声;下腹腔积液有或无;上腹部气体全反射回声有或无。
结论超声与CT对比仍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首要检查,并在有些方面占其优势。
标签:急性胰炎;超声;诊断分析
急性胰腺炎常见病因是胆囊结石和外伤,胰腺缺血。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急腹症,特别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情险恶,死亡率高,它不仅表现为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常常涉及到全身的多个组织,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对其愈后有很大的意义。
对近3年来,选取我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共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120例,男92例,女28例,年龄14~76岁,平均45.3岁,发病就诊时间3h~5d。
其中有不同程度的左上腹,中腹及腰背部持续性疼痛的患者65例。
胆源性患者可有右上腹痛,个别局限性胰尾部炎症也可仅表现为左下腹疼痛。
患者疼痛多较为剧烈常伴恶心呕吐,腹胀,烦躁,坐卧不安。
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超声和CT确诊。
采用超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
常规取仰卧伴,对显示不清者取侧卧位,坐位,立位或饮水500ML后再检查,探头行上腹部扫查,测量胰腺大小,观察其周边及内部回声,同时注意下腹腔有无积液和探头有无压痛。
充满液体作透声窗,并采用半坐位、腹卧位探查,加压侧动探头,力求显示整个胰腺,减少误漏诊;了解胰腺周围脏器及血管情况,有无转移、受压、移位;了解胰腺周围腹腔淋巴结有无增大。
2结果
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声像图特点分析如下:
2.1胰腺大小100例胰腺肿大,其中98例胰腺弥漫性肿大,8例胰头肿大,42例胰体尾部肿大,20例胰腺大小正常。
2.2包膜回声30例包膜光滑,呈细线状,连续性好,94例包膜毛糙,轮廓不清。
2.3腺体实质回声①回声减低:110例腺体实质回声减低,光点粗,分布不均或均匀。
实质内可见液性暗区的有75例。
85例实质后方回声增强。
②回声增强,92例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粗,分布不均。
③回声未见明显异常,20例实质
回声中等,光点细,分布尚均匀,未见异常回声。
2.4胰管扩张40例主胰管扩张,80例胰管未见扩张。
2.5胰腺周围声像改变95例胰周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10例可见无回声包块,14例见杂乱团块回声。
2.6下腹腔积液60例下腹腔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其内透声欠佳,可见光点回声。
2.7气体全反射回声30例上腹压痛明显,不能探到胰腺声像,可见气体全反射回声。
3讨论
3.1超声特征急性胰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声像特点表现为:①胰腺大小的改变:?訩多明显肿大,可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
?訪可正常。
②包块回声:?訩光滑,连续性好。
?訪毛糙,胰腺轮廓不清。
③实质回声:?訩可呈弥漫性均匀性减低,后方回声增强,亦可局限性回声减低。
?訪回声增强,光点分布不均。
?訫实质回声无明显异常改变,光点分布尚均匀。
④胰管扩张:胰管扩张均为主胰管扩张,扩张的胰管石,追踪扫查壶腹部,可见结石嵌顿,因下端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胰液外溢导致急性胰腺炎。
⑤胰周声像改变:最为常见的为胰腺前方的小网膜囊积液,小网膜囊是一位于胃与胰腺之间的潜在间隙。
当发生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血性渗出液常积聚在小网膜囊内。
有时小网膜囊积液可作为胰腺炎诊断的最重要的依据。
近来值得关注的是肾前旁间隙积液。
肾前旁间隙正常时超声很难显示,但在胰腺炎性渗出时可扩散积聚在肾前旁间隙,且多位于左侧。
在肾前旁间隙积液的显示中,患者体位十分重要,取患者向对侧卧位,经肾冠状断面扫查能很好地显示肾前旁间隙与胰尾的关系。
胰腺假性囊肿多发生于病后2~4w,其中最早1例于发病后6d出现。
早期囊肿边界模糊不清,内部透声差。
典型的假性囊肿多为单房无回声区,壁光滑,后方回声增强。
急性胰腺炎因渗出可并发胰周积液,甚至并发感染形成脓肿,应与胃溃疡慢性穿孔所致的炎性包块相鉴别。
⑥盆腔积液:可有或无,急性胰腺炎分为急性水肿性和急性出血坏死性,前者病情相对较轻,无出血,渗出较少,而后者病情重,胰腺广泛坏死,出血,渗出较大。
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中,多数下腹腔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因其为血性腹水或血性渗出,所以液性暗区内透声欠佳,可见光点回声,应注意与消化道穿孔时的漏出物相鉴别。
⑦气体全反射回声:急性胰腺炎时,因胃肠胀气,蠕动减慢,因而上腹部不能显示胰腺声像,仅探到气体全反射回声。
3.2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基本病理过程是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
病例中主要合并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脂肪肝、饮酒史及上腹部外伤史。
分析相关资料,体会如下:①胆道疾病患者为急性胰腺炎最主要致病因素,因此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胰腺呈炎症声像改变时,应追加胆道等其他脏器的检查,以避免其相关脏器病变的漏检,为临床明确病因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
断资料;②当临床疑为急性胰腺炎时,检查者除常规检查胰腺外,还应行下腹腔检查以了解有无积液,这将有助于诊断的提高及其初步的病理分型;③急性胰腺炎多数临床症状典型,结合血尿淀粉酶检查,一般即可作出正确诊断。
然而极少数重症病例,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血尿淀粉酶降低,临床缺乏诊断依据,而超声却可清晰地显示胰腺呈急性炎癥声像改变,因而超声检查应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之一;④虽然超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敏感性较高,然而某些病例声像改变不明显时,则需检查者认真,仔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漏诊、误诊。
目前认为CT增强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敏感有效的方法。
对于急性轻型的水肿型胰腺炎超声容易漏诊,但对于胆源性胰腺炎,超声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并发脾静脉,门静脉,肠系膜血栓时,超声更具优势。
虽然CT可以全面显示胰腺及周围组织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临床经验认为增强CT扫描不宜过早进行,除非诊断不明确,至少在发病后2~3d进行,CT检查准确率较高,早期用造影剂可能加重胰腺的缺血坏死和肾脏的功能障碍。
虽然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常伴有严重的胃肠气干扰,胰腺显示不清,对超声的检查有一定影响,但作为快速,廉价,无创等特点,仍作为胰腺炎的首要检查。
可以帮助寻找病因,如胆源性胰腺炎。
通过随访,治疗前后对比,可以评价临床转归情况,对于胰周积液及假性囊肿形成的患者,可以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
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可以了解肿瘤内部及周边血管的分布情况,可以区分血管和胆管、胰管,可以了解胰腺周围血管变形、弯曲及狭窄情况。
测量血管的管径、走行,血流速度及血流方向等。
彩色多普勒检查胰腺囊性肿块,对并发的胰腺假性动脉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超声较CT和X线胆囊造影更易准确,敏感地发现胆囊结石并发的急性胰腺炎。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对有临床指征的局限性胰腺肿大,假性囊肿,脓肿等,具有一定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总之,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超声检查能迅速直接发现病变部位及程度,为临床提供有效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束中玉.超声检查对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随访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2]孔祥海,杨迎青,杨媛,等.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分析[J].安徽医学,2010(11).
[3]许永强,李松年,马素平.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