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在硫氰酸钠水溶液中溶解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132.46 KB
- 文档页数:4
一、判断1、均相溶液聚合也称沉淀聚合即: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于溶剂。
(错)2、非均相溶液聚合指单体和生成的聚合物都溶于溶剂。
(错)3、溶剂自由基可诱导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分解,过氧化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分解速率的增加顺序是:卤代物<芳香烃<脂肪烃<醚类<醇类。
(对)4、PAN的特点是脆性小、熔点低、染色性好。
(对)5、聚丙烯腈不溶于丙烯腈,很难找到合适的溶剂。
(错)6、丙烯腈单体活性较大,可以同许多单体进行共聚改性。
(对)7、常见的聚丙烯腈纤维都是以丙烯腈为主的二元共聚物。
(对)8、异丙醇( IPA )是一种调节剂,因其分子中与伯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特别活泼,易和增长着的大分子自由基作用发生链转移,因此可调聚合物的分子量。
(对)9、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其引发剂一般采用油溶性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错)10、PAN的纺丝干法生产长纤维,湿法生产短纤维。
(对)二、填空1、自由基溶液聚合的特征是链转移反应。
由于链转移反应,将导致聚合物分子量较低、。
溶剂的链转移能力和溶剂分子中是否存在容易转移的原子有密切关系。
若具有比较活泼氢或卤原子,链转移反应常数大。
2、溶液聚合溶剂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增长链分散状态和构型。
3、AN(>或<)85%聚合物仍称为聚丙烯腈4、PAN的特点为:脆性小、熔点低、染色性好。
5、加热到300℃时,PAN不到熔融状态开始分解,熔点高是由于-CN基团与相邻的氢形成“氢键”使局部结晶,大分子的韧性差,故聚合物发脆。
6、二步法水相溶液聚合丙烯腈,以水为反应介质,水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PAN不溶于水溶液,用硫氰酸钠水溶液溶解PAN后纺丝。
7、常见的聚丙烯腈纤维都是以丙烯腈为主的三元共聚物,第一单体丙烯腈。
第二单体主要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
第三单体主要选择含酸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
8、常见的聚丙烯腈纤维第三单体就是为了改进聚丙烯腈的染色性,故要求第三单体具有与染色基团相结合的基团,主要是含有酸性基团或者碱性基团的单体。
聚丙烯腈组员:刘俭翔,余波摘要:聚丙烯腈主要用于制造合成纤维(如腈纶)。
用85%以上的丙烯腈和其他第二,第三单体共聚的高分子聚合物仿制的合成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的中国商品名。
俗称人造羊毛。
关键词:丙烯腈,聚丙烯腈一、概述英文简写:PAN聚丙烯腈纤维的研发趋势,可以归纳为二个方面;其一,是新成纤工艺研究,如采用增塑剂法,合成聚丙烯腈共聚物,以期降低聚丙烯腈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聚合物的熔点,来采用熔融纺织工艺或提高干喷湿纺工艺中纺丝浆液的浓度,达到提高成纤后原丝力学性能的目的。
其二,是研究聚丙烯腈纤维的新品种,例如阻燃性聚丙烯腈纤维,高收缩性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纺丝过程中的在线着色技术,抗静电聚丙烯腈纤维,高吸水率聚丙烯腈纤维,细旦丝纤维,复合聚丙烯腈纤维,抗菌防臭聚丙烯腈纤维,远红外聚丙烯腈纤维,高强高模聚丙烯腈纤维等二、单体聚丙烯腈是由单体丙烯腈经自由基聚合反应而得到。
大分子链中的丙烯腈单元是接头-尾方式相连的。
单体分子结构式:丙烯腈聚丙烯腈是由单体丙烯腈经自由基聚合反应而得到。
大分子链中的丙烯腈单元是接头-尾方式相连的。
主要用于制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腈纤维(俗称晴纶)的强度并不高,耐磨性和抗疲劳性也较差。
聚丙烯腈纤维的优点是耐候性和耐日晒性好,在室外放置18个月后还能保持原有强度的77%。
它还耐化学试剂,特别是无机酸、漂白粉、过氧化氢及一般有机试剂。
三、丙烯腈的概述1、1893年已经在实验室合成;1930年被工业上用于合成耐油丁腈橡胶;在丙烯产品系列中居第二,仅次于聚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纤维、橡胶、塑料)的重要化工原料;2、丙烯腈的物理性质丙烯腈,英文名Acrylonifrile(简称CAN);化学分子式:CH2=CH-CN;分子量:53.1;丙烯腈在常温下是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剧毒,有特殊气味;可溶于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醚和乙醇等有溶剂;与水互溶;丙烯腈在室内允许浓度为0.002mg/L;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3.05~17.5%(体积);丙烯腈和水、苯、四氯化碳、甲醇、异丙醇等会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和水的共沸点为71℃,共沸点中丙烯腈的含量为88%(质量),在有苯乙烯存在下,还能形成丙烯腈-苯乙烯-水的三元共沸混合物。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复习提要一、填空题1. 现代材料科学的范围定义为研究材料性质、结构和组成、合成和加工、材料的性能这四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高分子材料按照来源分类,主要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
3. 按照材料学观点:高分子材料分为结构高分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
4. 长度一般为35~38mm,称为棉型短纤维;长度一般为75~150mm,称为毛型短纤维。
5. 聚酯纤维(涤纶或称的确良),聚酰胺纤维(锦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丙烯腈纤维(腈纶)。
6. 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1)原材料准备;(2)使原材料产生变形或流动,并成为所需的形状;(3)材料或制品的固化;(4)后加工和处理。
7. 溶液纺丝根据纺丝时所使用的凝固介质不同,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
8. 切片中的水分为两部分:一是粘附在切片表面的非结合水,另一是与高分子链上以氢键结合的结合水。
9. 切片的含水率均随干燥时间延长而逐步降低。
在干燥前期为恒速干燥阶段,这时除去的主要是切片中的非结合水;干燥后期为降速干燥阶段,主要去除结合水。
10. 转鼓干燥机主要由有转鼓部分、抽真空系统和加热系统三部分组成。
11. 组合式干燥设备主要包括预结晶器、充填干燥器及热风循环系统三部分组成。
12. 喷丝孔的几何形状是直接影响熔体的流动特性,其通常由导孔和毛细孔构成。
13. 丝条冷却吹风形式有两种:侧吹风和环形吹风,而针对短纤维主要采用环形吹风。
14. 聚酯短纤维的后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集束、拉伸、卷曲、热定形及切断打包。
15. 纤维的拉伸倍数应根据卷绕丝的应力-应变曲线确定,选择在自然拉伸倍数和最大拉伸倍数之间。
16.长纤的后加工工艺主要为拉伸加捻工艺、假捻变形工艺及空气变形工艺。
17. 长纤的拉伸加捻后加工工艺,其在喂入辊和第一导丝盘间进行一段拉伸,在第一和第二拉伸盘进行二段拉伸。
18. 空气变形丝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长丝喂入、喷射变形、冷拉伸、热定型及卷绕。
聚丙烯腈生产工艺与特点摘要:本文论述了用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和均相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腈共聚物生产工艺,讨论两种不同聚合方法和聚合条件所合成的丙烯腈共聚物的生产工艺,并对生产聚丙烯腈的两种工艺进行综述评述。
关键词:聚丙烯腈溶液聚合水相沉淀聚合对比聚丙烯腈,通常称为聚丙烯腈纤维(Polyacry-lonitrile or acrylic )}睛纶是聚丙烯腈纤维在我国的商品名。
用85%以上的丙烯腈和其它第二、第三单体共聚的高分子聚合物纺制的合成纤维,又称聚丙烯腈纤维。
如果丙烯腈含量在35%-85%之间,而第二单体含量占15%-65%,这种共聚物纤维则称为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聚丙烯腈的特点:聚丙烯腈外观为白色粉末状,密度为1.14~1.15g/cm ,加热至220~300℃时软化并发生分解。
玻璃化转变温度:104℃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不透明粉末;相对密度1.12,玻璃化温度约90℃。
它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环丁砜、硝酸亚乙基酯等极性有机溶剂,还能溶于硫氰酸盐、过氯酸盐、氯化锌、溴化锂等无机盐的浓水溶液,以及浓硝酸等特殊溶剂。
它的软化温度和分解温度很接近,加热至200℃以上也不熔化,而是逐渐着色,以至碳化。
用途:聚丙烯腈主要用于制造合成纤维(如腈纶)。
用85%以上的丙烯腈和其他第二、第三单体共聚的高分子聚合物仿制的合成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的中国商品名。
俗称人造羊毛。
美国杜邦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纯聚丙烯腈纤维(商品名为奥纶),因染色困难、易原纤化,一直未投入工业化生产。
后来在改善聚合物的可仿性和纤维的染色性的基础上,腈纶才得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商品名,如美国有奥纶、阿克利纶、克丽斯纶、泽弗纶,英国有考特尔,日本有毛丽龙、开司米纶、依克丝兰、贝丝纶等。
腈纶密度一般为 1.16~1.18克/厘米3,标准回潮率为1.0%~2.5%。
纤维的特点是蓬松性和保暖性好,手感柔软,并具有良好的耐气候性和防霉、防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