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33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再生有色金属(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再生锌)工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监测方案制定、信息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废杂有色金属为原料生产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排污单位,在生产运行阶段对其排放的水、气污染物,噪声以及对其周边环境质量影响开展自行监测。
以含铜污泥、含锌炼钢烟尘、含铅浸出渣等有色金属二次资源为主要原料生产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排污单位,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自备火力发电机组(厂)、配套动力锅炉的自行监测要求按照HJ 820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1574 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442.8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八部分直排海污染源及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监测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 820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火力发电及锅炉HJ 863.4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HJ 96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3 术语和定义GB 31574、HJ 863.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再生有色金属排污单位 secondary non-ferrous metal pollutant emission unit以废杂有色金属为原料,生产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再生有色金属企业。
重金属污染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
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或水体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建立应急预案,以便在出现重金属污染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二、责任部门。
1.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监测和评估重金属污染情况,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2. 卫生部门,负责对受污染地区的居民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和医疗救治。
3.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水务部门,负责对受污染水体进行监测和处理。
三、应急预案流程。
1. 监测预警,环保部门定期对可能受重金属污染的地区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
2. 紧急处置,一旦确认重金属污染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置,封锁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
3. 风险评估,卫生部门对受污染地区的居民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医疗救治方案。
4. 水体处理,水务部门对受污染水体进行监测和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5. 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重金属污染事件信息,告知相关防护措施和应对方法。
四、应急资源准备。
1. 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具备处理重金属污染事件的能力。
2. 应急物资储备,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防护服、医疗器械、污染处理设备等。
3. 应急预案培训,定期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对重金属污染事件的能力。
五、应急预案评估。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演练,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确保在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六、应急预案总结。
通过建立重金属污染应急预案,能够在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同时,也需要加强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工作,减少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
重金属污染标准重金属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镉、铬、铅、汞等金属元素超出环境质量标准,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标准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定了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允许含量和监测方法。
本文将对重金属污染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重金属污染问题。
一、重金属污染标准的制定背景。
重金属污染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减少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各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了不同的重金属污染标准,以确保环境质量达到一定的安全水平。
二、重金属污染标准的主要内容。
重金属污染标准主要包括重金属元素的允许含量和监测方法。
各种环境质量标准中都对重金属元素的允许含量进行了详细规定,如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
同时,针对不同环境介质,还规定了相应的重金属元素监测方法,以确保环境质量的准确监测和评估。
三、重金属污染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重金属污染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它可以规范和约束生产企业和排放单位的生产和排放行为,减少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其次,它可以为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发现和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保障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
最后,它可以促进环境管理和保护政策的实施,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向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四、重金属污染标准的执行和监督。
重金属污染标准的执行和监督是保障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执行能力。
同时,加强对生产企业和排放单位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标准,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不受重金属污染的威胁。
五、重金属污染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重金属污染标准将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编制组二O一九年六月目录1标准编制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工作过程 (1)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和意义 (2)3国内外相关标准概况 (3)3.1常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3)3.2评价标准参照值 (8)3.3现有评价技术存在问题分析 (9)4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9)4.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9)4.2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10)5标准制定内容及说明 (11)5.1标准适用范围 (11)5.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5.3评价对象的选择 (12)5.4评价标准的确定 (12)5.5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 (13)1标准编制背景1.1任务来源国内尚未有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统一标准,致使评价结论对比参考性差,无法满足治理及管理需求。
受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由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牵头,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协作开展《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标准的编制工作。
1.2工作过程(1)2018年6月-7月,成立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等环保标准制修订有关文件的要求,对目前河流、湖泊及入海口滩涂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进行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确定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和技术路线。
(2)2018年8月,标准编制组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
通过与会专家讨论,确定本标准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3)2018年9月-12月,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的有关要求,对现有各种方法和监测工作需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工作内容等进行研讨,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组织召开专家审评会,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专家审评,并进一步完善。
(4)2019年1月-5月,征求厅相关处室及有关单位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北京市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10.10.08•【字号】京卫疾控字[2010]111号•【施行日期】2010.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北京市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的通知(京卫疾控字〔2010〕111号)各区县卫生局、市疾控中心:为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45号)要求,切实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的监管,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消除重金属危害隐患,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卫生局制定了《北京市重金属污染监测行动方案》,于2010年底前完成摸底调查和培训工作,2011年正式开展监测点的环境监测和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监护工作。
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各区县要建立本区县铅、汞、铬、镉、砷五种重金属及类金属(以下统称重金属)污染防治基本情况的档案,通过既往掌握的情况,结合全市监测方案,完善本区县监测工作机制。
二、各区县要于今年年底前做好本辖区内五种重金属生产和使用企业及高风险人群基本情况摸底工作,于2010年12月1日前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
联系人:王如刚,电话:65044609。
三、各区县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认真组织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件:1.《北京市重金属污染监测行动方案》2.北京市重金属职业危害企业情况摸底调查表3.北京市用人单位重金属职业病危害调查摸底情况一览表4.北京市重金属职业病危害调查摸底情况按经济类型汇总表5.北京市重金属职业病危害调查摸底情况按行业汇总表二〇一〇年十月八日附件1:北京市重金属污染监测行动方案为做好北京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北京市重金属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监测,减少重金属对职业人群和其他潜在高风险人群的伤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2005年药典附录ⅷ h重金属检测法一法一、概述2005年药典附录ⅷ h中的重金属检测法一直备受关注,因为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2005年药典附录ⅷ h中的重金属检测法,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检测方法。
二、什么是重金属检测法?重金属检测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药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方法。
药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按照2005年药典附录ⅷ h的要求,药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必须符合一定标准,否则将会影响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2005年药典附录ⅷ h中的重金属检测标准根据2005年药典附录ⅷ h的规定,药品中铅、汞、砷的含量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
这些标准是根据国际上对于重金属含量的限制制定的,并且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而设定的。
在进行重金属检测时,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来进行,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重金属检测法的方法2005年药典附录ⅷ h中列举了几种重金属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在进行重金属检测时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但都可以用于药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快速、准确检测。
五、我对重金属检测法的理解在我看来,重金属检测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2005年药典附录ⅷ h中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来进行检测,以确保药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符合标准,可以安全使用。
六、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于2005年药典附录ⅷ h中的重金属检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方法在实际的药品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重金属检测法,不断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七、延伸阅读如果你对重金属检测法还有更多的了解和兴趣,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献和论文,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检测方法。
结束撰写。
重金属污染标准
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重金属污染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重金属污染的定义、影响、标准制定和执行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重金属污染是指环境中镉、铬、铅、汞等重金属元素超出环境容许值的
现象。
这些重金属在环境中积累,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此外,重金属的积累还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甚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
针对重金属污染的严重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重金属污染标准。
这些标
准一般包括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容许浓度限值,以及相关的监测、评估和处理方法。
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重金属元素的毒性、环境特点、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等因素,以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
然而,仅仅制定标准还不够,执行标准同样至关重要。
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建
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源的排查和治理,严格执行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促使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重金属污染标准,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重金属污染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我们
应当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治理,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减少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第一部分铅、镉、砷、铬、汞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一、铅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项目(一)筛查:血铅。
儿童血铅≥100μg/L、成人血铅≥1.9μmol/L (400μg/L)者进行复查。
(二)复查:筛查血铅超标者(儿童血铅≥100μg/L;成人血铅≥1.9μmol/L (400μg/L))复查静脉血铅。
(三)专项体检:复查静脉血铅仍超标者进行专项体检,其内容为: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贫血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烦躁、多梦、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腹痛、食欲减退、便秘等。
2.体格检查:(1)儿科/内科常规检查;(2)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儿童:静脉血铅;(2)成人及经静脉血铅复查证实为中度以上儿童铅中毒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静脉血铅或成人尿铅;(3)成人:尿δ-ALA(尿δ-氨基-γ-酮戊酸)、血ZPP (红细胞锌原卟啉)、EP(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二、镉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项目(一)筛查:尿镉。
尿镉≥5μmol/mol肌酐(5μg/g肌酐)者进行复查。
(二)复查:筛查尿镉超标者(尿镉≥5μmol/mol肌酐(5μg/g肌酐))复查尿镉。
(三)专项体检:复查尿镉仍超标者进行专项体检,其内容为: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有关肾脏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病史及相关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肝功能、肾功能、X线检查(骨盆、尺桡骨、胫腓骨)。
三、砷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项目(一)筛查:尿砷。
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者进行复查。
(二)复查:筛查尿砷超标者(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复查发砷或尿砷。
(三)专项体检:复查发砷或尿砷仍超标者进行专项体检,其内容为: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乏力,头痛、头晕、失眠、四肢远端麻木、疼痛,双下肢沉重感、消化不良、肝区不适等症状。
2.体格检查:(1)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消化系统,如肝脏大小、硬度、肝区叩痛等;(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是周围神经系统,如感觉、肌力;(3)皮肤科检查:重点检查皮炎、皮肤过度角化、皮肤色素沉着,即重点检查躯干部及四肢有无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斑,指、趾甲Mees纹,手、足掌皮肤过度角化及脱屑等。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肌酶谱、心电图、肝脾B超、发砷或尿砷、神经-肌电图。
四、铬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项目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鼻咽部、皮肤疾病史症状。
2.体格检查:(1)内科常规检查;(2)鼻咽部常规检查;(3)皮肤科常规检查。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胸部X射线摄片、心电图。
五、汞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项目(一)筛查:尿汞。
尿汞>2.25μmol/mol肌酐(4μg/g 肌酐)者进行复查。
(二)复查:筛查尿汞超标者(尿汞>2.25μmol/mol肌酐(4μg/g肌酐))复查尿汞。
(三)专项体检:复查尿汞仍超标者进行专项体检,其内容为: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烦躁、多梦、记忆力减退、易激动、多汗等及肾脏病史等。
2.体格检查:(1)内科常规检查;(2)口腔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口腔粘膜、牙龈;(3)神经系统常规检查(注意眼睑、舌、手指震颤的检查)。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汞。
六、其他(一)开展健康体检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健康体检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
(二)开展健康体检机构应当严格按照铅、镉、砷、铬、汞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的健康体检要求进行体检工作。
(三)对在健康体检中发现存在健康损害的人员,应当及时告知,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安排相关诊断与治疗工作。
(四)开展健康体检机构应当客观真实地报告健康检查结果,并对其所出示的检查结果和总结报告负责。
重金属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项目一览表第二部分铅、镉、砷、铬、汞污染人群中毒诊断重金属污染可能产生的人体健康损害,涉及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肾脏、心血管及皮肤等组织器官,涉及到多临床学科。
出具重金属污染中毒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一、机构类型(一)承担国家级和省级中毒救治基地职能的医疗机构。
(二)具备职业性铅、镉、砷、铬、汞中毒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三)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承担铅、镉、砷、铬、汞污染人群中毒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
二、机构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
(三)具备开展铅、镉、砷、铬、汞中毒诊断的质量管理体系,且有效运行。
(四)具备毒物检测实验室,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组织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合格,或者具有地市级以上标准计量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或审查认可合格证书;所需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和性能等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并定期进行计量检定,有检定状态标识,运行良好;毒物检测实验室经国家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重金属检测质量控制考核,成绩合格;毒物检测技术负责人具备中等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五)铅、镉、砷、铬、汞中毒诊断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六)铅、镉、砷、铬、汞中毒诊断医师应当具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重金属中毒诊断技术负责人应当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诊断工作5年以上。
(七)具备开展铅、镉、砷、铬、汞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的技术服务能力。
第三部分铅、镉、砷、铬、汞中毒的诊断标准重金属污染中毒诊断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诊断过程中,应当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认真筛查受污染区域的人群,结合环境监测指标,全面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实验室指标,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后作出铅、镉、砷、铬、汞中毒诊断。
铅、镉、砷、铬、汞中毒诊断参考标准,详见下表。
一、铅中毒诊断标准(一)成人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有明确铅污染区域内生活接触史,出现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复查和专项体检血铅≥2.9μmol /L(600μg/L)或尿铅≥0.58μmol/L(120μg/L)者,可诊断为慢性铅中毒。
1.轻度中毒。
血铅≥2.9μmol/L(600μg/L)或尿铅≥0.58μmol/L (120μ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1)尿δ-氨基-γ-酮戊酸≥61.0μmol/L(8000μg/L)者;(2)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3.56μmol/L(2000μg/L);(3)红细胞锌原卟啉(ZPP)≥2.91μmol/L(13.0μg/g Hb);(4)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如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μmol/L(800μg/L)或4.82μmol/24h(1000μg/24h)者,也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
2.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1)腹绞痛;(2)贫血;(3)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3.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1)铅麻痹;(2)中毒性脑病。
(二)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
有明确铅污染区域内生活接触史,连续两次静脉血血铅≥200μg/L者,可诊断为儿童铅中毒,并依据血铅水平分为轻、中、重度铅中毒。
轻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200-249μg/L;中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250-449μg/L;重度铅中毒: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450μg/L。
儿童铅中毒可伴有某些非特异的临床症状,如腹隐痛、便秘、贫血、多动、易冲动等;血铅等于或高于700μg/L时,可伴有昏迷、惊厥等铅中毒脑病表现。
二、镉中毒诊断标准(一)慢性轻度中毒。
有明确镉污染区域内生活接触史,复查和专项体检尿镉≥5μmol/mol肌酐(5μg/g肌酐)),并有头晕、乏力、嗅觉障碍、腰背及肢体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有以下任何一项改变时,可诊断为慢性镉中毒:1.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在9.6μmol/mol肌酐(1000μg/g肌酐)以上。
2.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在5.1μmol/mol肌酐(1000μg/g 肌酐)以上。
(二)慢性重度中毒。
除慢性轻度中毒的表现外,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伴有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
三、砷中毒诊断标准(一)亚急性砷中毒诊断标准。
1.有明确砷污染区域内生活接触史。
2.复查和专项体检发砷或尿砷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
3.出现以消化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二)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
1.慢性轻度中毒。
有明确砷污染区域内生活接触史,具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复查和专项体检发砷或尿砷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皮肤角化过度,尤在掌跖部位出现疣状过度角化;(2)非暴露部位如躯干部及四肢出现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斑;(3)轻度肝脏损伤;(4)轻度周围神经病。
2.慢性重度中毒。
在慢性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1)肝硬化;(2)周围神经病伴肢体运动障碍或肢体瘫痪;(3)皮肤癌。
四、铬中毒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尚无环境污染引起铬中毒的相关资料,铬中毒诊断标准待定。
五、汞中毒诊断标准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汞中毒事件罕见。
如发生环境污染引起的汞中毒事件,则可参考以下慢性汞中毒的诊断标准:(一)慢性轻度中毒。
有明确的汞污染区域内生活接触史,复查和专项体检尿汞>2.25μmol/mol肌酐(4μg/g肌酐),具有下列任何三项者,可诊断慢性汞中毒:1.神经衰弱综合征。
2.口腔-牙龈炎。
3.手指震颤,可伴有舌、眼睑震颤。
4.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如尿低分子蛋白含量增高。
5.尿汞增高(≥20μmol/mol肌酐(35μg/g肌酐))。
(二)慢性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者:1.性格情绪改变。
2.上肢粗大震颤。
3.明显肾脏损害。
(三)慢性重度中毒。
慢性中毒性脑病。
第四部分铅、镉、砷、铬、汞中毒处置原则一、铅中毒处置原则(一)儿童铅中毒处置原则。
轻度铅中毒:脱离铅污染源、进行卫生指导,营养干预。
中度和重度铅中毒:脱离铅污染源,卫生指导,营养干预,驱铅治疗。
1.脱离铅污染源。
排查和脱离铅污染源是处理儿童铅中毒的根本办法。
儿童脱离铅污染源后血铅水平可显著下降。
血铅水平在200 g/L 以上时,往往可以寻找到比较明确的铅污染来源,应当积极帮助寻找特定的铅污染源,并尽快脱离。
2.进行卫生指导。
通过开展儿童铅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使广大群众知晓铅对健康的危害,避免和减少儿童接触铅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