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公共行政的原理

传统公共行政的原理

传统公共行政的原理
传统公共行政的原理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一、时期界定:

从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的论文《行政学研究》开始到1968年弗雷德里克森等一批年轻行政学者在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召开的布鲁克会议之前的时期为传统公共行政时期。

二、背景介绍:

19世纪西方行政面临三大问题:

1.行政系统靠个人效忠性的“庇护—依附”关系维持,由此滋长了裙带关系和官场腐败;

2.公务人员的职业生涯缺乏保障,吸引不了社会精英的加入,导致行政能力和效率低下

3.“政党分肥”制度的严重影响,为政党胜负所左右,行政人员与选举官员共进退,导致行政系统周期性震荡,政府政策难以连续有效地进行。

三、理论支撑:

政治行政二分理论、官僚制理论

政治行政二分理论1.政治行政二分理论是由德国政治学家布隆赤里最早明确提出的,后经美国学者威尔逊的引介和古德诺的系统论证而最终形成的。该理论主要探讨了政党政治与政府行政之间的关系问题,它主张对政治与行政应当加以区分,同时也强调二者必须取得协调一致。

布隆赤里--明确提出应当对政治与行政加以区分。他认为一个国家具有两种基本活动,即政治活动和行政活动。这两种活动的区别在于:“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伍德罗威尔逊--“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领域,它与政治领域的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甚远”“行政管理是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属于政治问题。。”“行政……是政府在执行和操作方面最显眼的部分,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着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

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1)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

(2)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把行政方法从经验型实践从拯救出来使其深根于稳定的原理之上。

(3)行政的实质:行政与政治二分法

(4)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使已有的概念原理理论美国化,本土化。

(5)行政学研究方法:历史方法和比较方法。

(6)人事行政思想:文官制度改革,注重官员素质问题。

(7)行政监督思想:注重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

古德诺--1900年,发表《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认为民主国家的主要职能只有政治和行政两种,司法只是行政的一小部分而已。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也是民意的表现和政策的决定,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也是民意执行和政策的执行。

古德诺政治行政二分法内容包括:1

:提出将政治与行政相对地“分开”。(1)对政治行政二分法进一步阐释政治对行政适度调控:政治必须对行政取得的某种形式进行控制,但是(2) 又要有一定的限度,以便提高行政效率。行政适度集权化:中央与地方权利适度集权化。(3) 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的道路是法外调节:政党。(4) )政府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国家机构改革。(6 官僚制理论2.,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当Weber)(1864-1920) 马克思·韦伯(Max

“资产有代社会学古典理论三大奠基人之一,也是当代西方极具影响力的学者,。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阶级的卡尔·马克思”的称号

.理论产生背景:一世纪,德国的工业化进程是十分迅速的,但是在很大程度却受到强大的封●19家族为基础的企业制度向资本主义企业德国正处在以旧的、建

容克政权的束缚。制度迅速兴起的十字路口上。“明显的德国的经济结构及政治与社会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韦伯所处的时代,“经济结构越来越受到工业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而文化价值体系和分裂”,政治结构仍然受传统的半封建社会价值观和官僚保守主义的支配”。官僚制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二1.专业化分工。

分工原则本来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可以说,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大厦,基

石就是劳动分工。但是,韦伯则是从社会学意义上探讨分工问题,他把专业化和人类理性紧密联

系起来。从斯密到韦伯,分工的意义也从劳动效率发展到社会结构。韦伯的官僚组织,强调组织

中根据专业技术的分工和人类理性的关系。分工的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斯密强调的提高效率,而且在于消除等级社会的人身特权。在韦伯的分工体系中,人的差别只有技术能力的差别,而不

再是身份和社会差别。所以,组织成员的选拔,必须采用考试方式。专业能力替代了个人效忠,权力和责任属于职位而不属于个人,这些权力和责任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固定在组织之中。由此形

成的组织,不仅可以通过分工方式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且能够形成新的以理性为准则

的组织关系,改变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

2.等级制。

等级制自古就有,而韦伯的官僚组织等级制与众不同。官僚组织中的职位,按权力大小和“命

令-服从”关系,形成金字塔形的等级序列。这种等级制同以往的社会分层有着实质上的区别。

以往的社会分层,如国王、贵族、自由民等等,是按人格身份形成的。官僚组织中的等级制,则

是按组织权力形成的。这种权力摆脱了对人身的依附,其实质是专业技术和知识差异。所以,这

种等级制排除了古代和中世纪普遍存在的特权。在中世纪,家道中衰而穷困潦倒的贵族大爷,可

以在精神上傲视那些珠光宝气却俗不可耐的下层暴发户,在物质上享有平民无法企求的各种优待。但在官僚组织中,这种依赖于社会等级形成的上下悬隔不复存在,是制度而不是身份赋予等级权力。在韦伯的官僚制组织中,成员有职权的高低大小之分,但却没有身份地位高低贵贱的区别,正是官僚制打破了传统农业社会中森严的社会等级,为建立近代以来的人人平等的契约型社会创

造了先决性的条件。

2

对法理化规则的遵从。3.在韦伯的理想状态中,官僚制组织的构建形成、部门分工、职位设置、

成员选拔,一直到

(不光包括成文制度,也包括不成都是由法律制度组织的运作,每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或者

由组织上层提出,但其成文制度)明确规定的。这些法律规则由组织成员协商而达成,员以理性

思考权衡而接受。因此,组织的一切规则都是理性的。任何组织成员,都依据这种无不例外。他

们服从的是共同认可下到基层普通职员,规则而行事,上至组织的最高领导,也应的规则,而不是因人而异的举措,或者是个人的偏爱喜好。就连非常具体的报酬问题,被彻底摒弃。但是,由于官僚组织只体”当以固定薪金制来体现规则的力量。在这里,“人治而不官僚组织从本质上来说是行政的或执行的工具,现工具理性而排除了价值理性,所以,它必须服从于民选的政技术官僚不是法规制度的最终渊源,是政治的或情感的载体,所以,实际上必须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治领袖或拥有所有权的更高主人。这种官僚组织,前提上。非人格化。4.所以,官僚制是排斥个人魅力而不是个人的体制。在韦伯眼里,官僚组织是规章的体制,

理性化的另一种表述,就不受个人的感情的支配。的。组织的运行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职业官僚接受上级的指挥和官僚制改变了传统社会中的人身依附和个人忠诚,是非人格化。或者是服从而不是服从命令者本身的人格魅力感召,命令,是因为他们要服从法律和规则,尽管韦伯自己也不讳言,更不是服从由传统习俗决定的社会等级。附着在他身上的身份地位,但是,人这种完全排除了情感的官僚组织,会使组织变成冷冰冰的机器,会产生人的异化。他曾试图探讨以个人魅力韦伯也承认官僚组织的缺陷,们尚无法找到比它更好的组织模式。来校正官僚组织的异化,但他未能完成相应的研究。内涵特征:.三——“把他们的职务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职业化。、——官员们“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之中”“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等级制

——“通过协议的或强加的任何法都可能以理性为取向,即目的合乎理规则化同时有权至少要求团体的成员必须尊并制订成章程,性或价值合乎理性为取向,重它。——行政官员“没有憎恨和激情,因此也没有‘爱'和‘狂热',处非人格化于一般概念的压力下;‘不因人而异',形式上对‘人人'都一样,也就是说,理想的官员根据其职务,管辖着处于相同实际地位中的每一个有关人员。”——官员们“根据专业业务资格任命通过考试获得的、通过证书确认的技术化

专业业务资格”。——“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物质和生产物质完全分开的原则公、私分明化

是适用的。同时存在着职务机关(企业)的财富(以及资本)与私人的财富(家。(办公室)与住所完全分开的原则”完全分开的原则,庭预算)以及职务运作场所缺点.四)过分强调了层级节制体制,要求下级对上级在职务上绝对服从,忽视了下1(级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民主精神。)过分强调组织利益和组织效率,难以应付社会个性化的发展要求,难以应2(3

付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过分强调专业分工和职能权限的划分,忽视了宏观协调以及消除本位主义3(的问题。)过分强调人员的稳定性,无过失便终身任职的制度,最终造就出不求有功4(但求无过的管理人员,造成管理人员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状况。内部交流沟通(和创新思想)受到压制、阻隔和畸变,由于互不信任和害)(5怕报复而不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无法吸纳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或人才。:马克思·韦伯提出理想型官僚制组织理论的原则五. 1. 固定的官员管辖权原则。

2. 机构等级制度和多层次权力机构原则。机构管理以正式文档为基础。

3. 机构管理通常是以全面的专业训练为前提条件。

4.

机构充分发展要求行政官员“工作能力”的充分发挥。5.

机构管理遵循一般性规则。6.

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7.

四、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对私营部门的影响泰罗的科学管理1)美国著名管理学

Frederick Taylor 1856-1915 简介:弗雷德里克·泰勒(家、经济学家,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世纪末的美国,工业化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一19 理论产生背景: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管理现代化大工业的方面是生产规模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人缺乏生产积极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同时劳资关系日趋紧张,方法和技术,现象普遍存在。如何真正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性,“磨洋工”(Soldiering)而泰勒则在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张实施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向管理要效率,并进而提出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新的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1 )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个人”。(2)要使个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以及材料,并使3(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

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 5)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工工长制。(6科学管理应用于政府部门:科学管理提

供了政府中官僚组织形式的运作方式,因此可以应用于政府部 A 门。 B科

学管理原理非常符合官僚制理论。“一种最佳方法”和系统控制的思想完全与僵化的等级制、程序相一致。 C D标准化任务和合适的工人也完全与传统的行政模式相吻合。科学管理理论的缺陷:4

科学管理过分强调工作设计、工作分析等技术因素,而忽略了人的价值和精 A 神追求等社会属性;科学管理过分关注个体的工作效率,而忽略了集体协作、团队精神,致使整 B 体效率不高。人际管理论论2梅奥的霍桑实验 1)背景(对

古典管理理论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古典管理理论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

管; 它假设社会是由一群群无组织的“经济人”所组成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够重视,理部门面对的仅仅是单一的职工个体或个体的简单总和。)实验过程(2照明实

验 A照明实验假设“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当实验组照明度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烛光时,其产量亦无0.06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福利实验B实验目的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

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参加实验的光荣感。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参加实验的女工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 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显的促进作用。 C访谈实验访谈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

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

认为重要但工人总是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工人们通过访谈计划发泄了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的许多不满。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群体实验D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车间工作,选择14

以便得到更多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度。的报酬。但观察的结果发现,每人的产量差不多,都保持在中等水平上,而且工

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轻则挖苦如有人违反这些规定,大家的产量都要中等,且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谩骂,重则拳打脚踢。管理当局会改变现行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人形成潜规则的原因是担心产量提高,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惩罚。)得出结论(31、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在人际关系学说产生以前,西方社

会流行的观点是把职工看成是“经济人”,梅奥等人以霍桑实验的成果为依据,5

提出了与“经济人”观点不同的“社会人”的观点,强调金钱并非刺激职工积极以使人们之间更好的合新的刺激重点必须放在社会、心理方面,性的惟一动力,作并提高生产率。、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由于人是社会高级动物,在共同工作过程 2在这种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共同的社会感情形成了非正式群体。中,并且左右着群体里每一位成员的行有它的特殊感情、规范和倾向,无形组织里,为。古典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忽视了“非正式组织”对职工行为的对生产率的提高有显然是不够的。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影响,很大影响。、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传统的 3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生产效率与作业方法、科学管理理论认为,可是,霍桑实验表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士气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即工作士气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人工作态度,满足度,这种满足度首先体现为人际关系,如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所承认等;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士气也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一场持久的争论(4存在的误解:科学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互相排斥霍桑实验“保留了等级制、成本效率、管理至上等旧有的目标,改变的只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梅奥同泰勒一样,不喜欢工会或工业民主;泰勒也同梅奥一样,强调工作场所合作的重要性并且都对公共部门的管理有着他们两人的目标——提高生产力——是相同的;;持续性影响。 3管理七职能论Lyndall 和英国管理学家尤伟克((Luther Gulick)1937年,美国社会学家古立克为各项职能的英)所编的《管理科学论文集》中提出的理论,POSDCORBUrwick 文单词首字母,泛指七种主要的管理职能。))指挥(Directing)人事(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 Staffing Budgeting))报告(协调(CoordinatingReporting)预算( 4总结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弊端:政府管理存在的不足A 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B 政治控制的问题C D “最佳工作方式”的问题官僚制的问题E F公共选择的批评公共利益至上G6

公共行政理论A第1次作业

公共行政理论A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5道小题) 1. 根据行政权力受约束的程度,可以将行政权力分为( ) (A) 羁束的行政权力和自由裁量的行政权力 (B) 报酬性权力和制度性权力 (C) 行政立法权和行政司法权 (D) 行政制裁权和行政监督权 正确答案:A 2. 作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产物,服务于自由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模式是( ) (A) 保护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B) 干预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C) 引导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D) 全能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正确答案:A 3. 行政人员的“原身”是() (A) 公务员 (B) 法人 (C) 公民 (D) 居民 正确答案:C 4. 公务员制度最根本的结构特征是()。 (A)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B) 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C) 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D) 人事分类、依法管理 正确答案:A 5. 下列不属于公共管理主体的是( ) (A) 中央政府 (B) 地方政府 (C) 非营利组织 (D) 私人企业 正确答案:D

四、主观题(共9道小题) 6. 行政问责制 参考答案: 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规范。 7. 行政协调 参考答案: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8. 行政改革 参考答案:是指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行政系统内部的要求而对公共行政的组织、人员、技术、制度和观念等进行的有意识地创新、发展和调整的过程。 9. 论述服务行政的特征。 参考答案: 第一,服务导向而非控制导向; 第二,公正导向而非效率导向; 第三,公民本位而非政府本位; 第四,开放式行政而非封闭式行政; 第五,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服务行政是政府公共部门在运行和发展中遵循公民至上理念,以回应公民需求、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新型治理模式。 10. 简述行政管理实践中公共政策与规章制度不协调的表现 参考答案: 第一,各部门在某方面公共政策和规章制度出现空缺的情况下自行制定,导致部门间政策与规章制度不协调; 第二,各部门对公共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同,从而导致各种管理行为的不协调; 第三,新旧政策和规章制度之间存在着冲突 11. 行政监督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一是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监督;二是对行政活动合理性的监督;三是对各级各类公务员是否遵纪守法、恪守行政道德进行监督;四是对各级各类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是否卓有成效地使用技能和技巧以提高行政效率而进行的行政效能监察。 12. 论述行政绩效评估的价值体系 参考答案: (1)经济 经济指的是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标准。按照经济原则,我们总力求政府能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来提供一定数量或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在全球化时代,资源的稀缺已是不争的事实,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公共产品需求的扩大与施政成本有限的矛盾。经济指标固然

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第一章绪论三、简答题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答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2、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四、论述题1、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五、重要名词1、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第二章行政环境三、简答题1、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答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2、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多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3、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答1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2团队精神3对人的关心程度4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5风险承受程度6民主程度7报酬标准8重视结果9控制程度。4、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答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惟

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一发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四、论述题1、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答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五、重要名词1、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2、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3、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4、具体环境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5、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第三章政府职能三、简答题1、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答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2、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

(完整版)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张国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 一、公共行政学涵义 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 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 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 ⒈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⒊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⒋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 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 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 ⒈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 ⒉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在现代社会中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⒊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是内容上交叉、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学科发展上相互影响和渗透、研究领域各异。 ⒋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现象: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所出现的某些公共行政现象。 现代行政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⒈行政职能扩展⒉不良行政现象增加;⒊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现代行政精神:是指与现代行政现象相一致的,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的某些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⒈主动进取;⒉追求卓越;⒊创新发展。 追求卓越:是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

竺乾威《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案例与思考”讲解

绪论 案例一政府——?掌舵?还是?划桨" 1.如何界定政府的掌舵职能? 答:按照现代社会、现代市场对政府的要求,政府主要应该起到一个?掌舵?的作用。 (1)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指出:?‘政府’这个词的词根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操舵’。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是划桨。直接提供服务就是划桨,可政府并不擅长于划桨。?换言之,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政府要像?舵手?一样,把握全局,协调、整合各方力量,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 (2)具体而言界定政府的掌舵职能,就是要确定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角色。政府在生产角色、提供角色、安排角色之间的比重要进行合理改变,即生产角色比重的降低及提供、安排角色比重的提高。 ①政府应放弃不必要的生产职能。政府角色合理定位的关键在于降低政府生产角色的比重,为市场和社会的生产及市场和社会提供空间。帮助政府放弃生产职能有三种途径,即委托授权、政府撤资以及政府淡出。此外,可以在基础设施领域实行民营化。 ②规范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政府对公平秩序的维持以法律和规则体系为载体,为各种力量提供基本的行为规范,是市场和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政府顺利实现各种制度安排的基础。 ③政府管理能力的提高。?掌舵?作用的最主要体现就是管理能力。政府在放弃部分生产职能后,必须能够承担更多的管理和控制责任。为了承担这些责任,政府要能够管理合同、有效促进竞争、进行合理规制、增强风险共担意识、进行有效金融支持。 2、政企分开涉及哪些重要因素? 答:政企分开的含义包括:一是要把政府的行政职能和所有权职能分开;二是政府所有权职能中,要把资产的管理职能和资产的运营职能分开;三是资产运营职能中,要把资本金的经营和财产的经营分开。其涉及的重要因素具体有以下几点: (1)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明确企业的所有权,建立严格的现代企业制度,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2)政府与企业社会职能的分开。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实行最彻底的分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应逐步从竞争性生产和经济领域退出,国有企业甩掉不必要的社会职能包袱,通过产权处臵的方法,通过职能分离,压缩国有企业的规模。 (3)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开。通过贸易自由化,放松准入,停止补贴和转移支付等方法促使企业更具竞争性,区分开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时的职能与作为一般监管者的职能。以资本为纽带建立起出资关系,实现国有资产由行政管理向产权管理转变的条件,建立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相配套的企业制度和外部环境。 (4)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特别是通过投资改革,使其向更商业化的信贷靠近,限制软贷款的获得等方法,使其有压力和活力。 (5)改善激励机制。这要求改变国有企业管理者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赋予企业经营者以更大的自由权,另一方面引入新的监督机制,如稽查制度、业绩评议、管理合同等。 3、你如何理解D市政府职能的转变? 答:由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的各级政府都需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政府职能的转变。 (1)政府职能转变或者说政府角色定位一直是政府管理中的一个难点,D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抓住职能转变的关键和核心,通过界定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与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相配套的企业制度和外部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有效的措施实现了政企分开,理顺了体制,建立起了良好的政企关系。 (2)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政府职能转变一定要抓住关键,尊重科学发展规律。要通过一系列配套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措施实现政府职能的良好转变,从而赢得地区的良好发展,也为政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只有在变化的行政环境中积极主动作为,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才能建立一个积极负责、有作为的政府形象。

谈对公共管理专业的认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从产生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NGO)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从学科意义上的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原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发展管理,教育经济管理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等方向,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得益于全球化新公共管理运动,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新公共管理学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公共管理学研究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 现代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集中体现在是否将目标定位在公共利益上,公共管理不仅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而且更应当强调社会公平,因为社会公平是作为分配的公共服务的法律和现实基础。当代新公共管理倡导是从主体的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再只限于政府和组织,进而把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区分开来 公共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熟悉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

理规则和机制,能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管理的性质和特点(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新公共管理的七大要点 1.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这意味着让管理者管理,或如胡德所言“由高层人员对组织进行积极的、显著的、裁量性的控制”。对此最为典型的合理

传统公共行政

一、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内容、特点及缺陷。 1、产生的背景 19 世纪,西方行政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行政系统靠个人效忠性的“庇护——依附”关系维持,由此滋长了裙带关系和官场腐败;二是公务人员的职业生涯缺乏保障,吸引不了社会精英的加入,导致行政能力和效率低下;三是“政党分肥”制度的严重影响,为政党胜负所左右,行政人员与选举官员共进退,导致行政系统周期性震荡,政府政策难以连续有效地进行。针对早期行政存在的三大弊端,西方学者寻求的对策是:官僚制、政治——行政分离、文官制度和泰勒主义。 2、理论基础、特征 传统的公共行政的特征是:行政部门处于组织领导人的正式控制之下;建立严格的官僚制等级模式基础之上;由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官员任职;只受公共利益的激励;不偏不倚的为任何执政党服务;不是制定政策而是仅仅执行政治官员做出的决策。 传统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官僚制理论和政治一行政两分法,主要来源于美国的伍德罗.威尔逊和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理论、德国的马克斯.韦伯理论以及英国1854年《诺思科特—特里威廉报告》。 3、内容 传统的公共行政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韦伯创立了官僚理论,其观点是:明确的、专业化的公职人员;根据功绩招募和任命;政治中立,政府更迭时公职人员仍然可以继续任职等。与早期公共行政模式相比,韦伯官僚制模式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运用以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人格化的行政。组织及其规则比组织中的任何个体都更为重要。官僚制体系其自身运作以及如何满足顾客需要方面都是非人格化的。早期的行政以私人关系为基础——效忠于某个亲戚、庇护人或政党,而不是效忠于制度本身。早期的行政模式有时在政治上是较敏感的,因为行政部门较为明显的是政治官员或统治阶级通过任命而支持的一种工具。但是,它也常常是“专制的”,专制行政可能是不公正的,尤其是对那些不能够或不愿意投入个人政治游戏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以官僚制原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体系可以完全消除专制,至少在理想状态下如此。档案的存在、对先例的信奉以及法律基础意味着在同样情况下总会作出相同的决策。这样不仅更有效率,而且公民以及官僚等级制度中的人都知道他们处于什么样的立场。 在各种规定和非人格化的基础上,很自然会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当特定的个体离开组织时,这种制度及其规定会保持不变,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工作在官僚机构中的人的任期和条件。 与《诺斯科特-特里维廉报告》一样,韦伯的官僚理论也要求,通过功绩而不是通过选举或恩赐来招募公职人员并终身任职,以获得公正的服务。固定薪金的原则和通过等级结构升迁的前景也是公务员终身任职和全职职业的组成部分。(2)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威尔逊认为,政党分赃制的弊病是由于行政问题与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造成

公共行政心得体会

公共行政心得体会 篇一:读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心得浅谈 读《公共行政学》心得浅谈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范围比较广泛的独特学科,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但有一般的远离原则、基本范畴、研究方法,还有若干分支学科和许多专门问题。笔者作为一名本科理学学士的转专业行政管理研究生,通读由张国庆老师主编著的《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后,颇有感悟,在此得出些许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行政学与理学学科的交互理解 在任何学习或研究的过程中,将毕生所学融汇贯通,多以联想的方式进行探索,本身是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行政学是一门复杂多样的学科,读《公共行政学》时,本人经常不禁地将各种理学学科知识与行政学理论联想到一起。简单的字里行间,一样需要我们挖掘其中的因果联系和逻辑关系,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借助逻辑的思维体系和各学科的知识构架来理解一门学科,不仅是学习研究的客观要求,更是读者追逐学识的幸福源泉,是一种让人乐在其中的享受。 《公共行政学》第二章第四节讲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果单纯地用常识来理解“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和冲

突”将很难突破一般思路中“越公平效率越高”的思维障碍。此处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行政学知识点,不得不放下“公平”在伦理上“公正”的概念,用数理的概念将“公平”理解为“平均”、“平等”,那么接下来的思路中就面对的是一个“平等”与“效率”二者相关关系的理学模型,用来考量这一模型的工具可能是数学函数、化学勒夏特列原理、物理楞次定律或者生物学1/2K值原理等理学知识。 挖掘行政学理论中的因果联系和逻辑联系,也依赖于理性思维的“三段论”演绎推理方式。《公共行政学》第三章第一节:“权力的来源主要有三:人格、财产和组织”,一句寥寥数字的业界通识,却蕴含了千言万语都未必能阐明的理性逻辑。笔者尽量用通俗的话语简言之:权力的实质是让客体为达到主体的目的而做事的能力,因为主体有足够优良的个人品行和性格使得客体从根本上心悦诚服并且愿意为其做事,所以主体拥有权力。这样一个“三段论”的思路,从逻辑上 证明了“人格是权力的来源之一”,那么同样的思路来辅助理解“财产和组织是权力的来源”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逻辑方舟贯穿于行政学每一处理论细节,带领笔者“知其然”并能“举一反三”,遨游于学识的海洋当中。 行政学中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在《公共行政学》一书中,“合理性”与“合法性”两词在

试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三种理论模式的异同

试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三种理论模式的异同。 一、传统公共行政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各国工业化的推进,为适应工业时代的政府管理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传统公共行政模式重视行政组织的改进,注重机构、过程和程序以及行政原则的完整与统一,并以行政效率的实现作为最高目标。其基本特点包括三个方面: 1、强调行政管理的一般性或普遍性原则。该学派认为,在行政管理领域,存在着一整套与其他科学相类似的普遍性或一般性原理。传统公共行政学者们一方面要使行政管理的研究领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另一方面由于受科学管理学派追求管理的一般原理的示范性影响,所以大都愿意致力于一般行政管理原理的研究。 2、行政官僚价值中立原则。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行政官僚应恪守价值中立原则,公务员不应该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公务员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政治领导者的蕨裁决,并且相信这些裁决的正确性,行政部门处于政治领导的正式控制之下,由常任的、中立的官员任职,不偏不倚的为任何政党服务,并执行政治官员制定的政策。 3、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公共行政的最高标准。对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者来说,效率不仅仅是手段,而是一种目的,一种价值观,是评价政府行为的最高准则,公共行政应该围绕“促进政府管理变得合理化合高效率”而展开。 二、新公共行政的观点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公众关于社会公平与人权的价值观,1968年明诺布鲁克会议主张,以参与、一致同意、共同理念、互信、甚至“人类的爱”等思想为基础,开创美国行政学的新时代,竖起了新公共行政的旗帜。 新公共行政理论以政府及其官员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核心内容和关键性问题。不仅认为公共行政应当以经济有效的方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且更强调把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所追求的目标,从而把社会公平加入到传统的目标和基本原理中。新公共行政在对传统公共行政批判的同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1、新公共行政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框架。他们认为这一跨分不可能实现,现实的政治与行政总是高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行政体系有利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因此,新公共行政主张跳出研究行政程序的狭窄圈子,致力于相关问题的公共行政研究,注重公共行政的政策研究及其政治性。 2、新公共行政学派提出了民主行政的思想,认为政治民主与行政民主并重,注重行政过程的价值和伦理因素。 3、新公共行政学批判把效率作为公共行政的头号公理,强调应该把社会公平放在首位,同时也强调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和统一。

公共行政学作业答案(新版)

公共行政学作业答案(新版)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有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就是在同一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区别。(2)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政效率高低等方面。 2、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机能制的优点是:①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②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③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机能制的缺陷是:①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②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的后果。 五、论述题 1、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就必须正确确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管理的目的和宗旨都是为社会服务,任何背离这一根本价值的政府行为都必然削弱政府的合法性。因此,政府在社会中的作用应当定位在除了政府必须行使政治统治职能之外,社会管理职能是有限度的,政府只管理社会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社会事务,而那些凡是社会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领域,政府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管。这就要求政府不能垄断所有的社会权力,不能包揽所有的社会事务,必须分权给社会,否则政府就会既管不了,也管不好。(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政府与市场在各自领域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市场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它在资源配置方面优于政府;政府是以权力为基础的,它在规范市场和公平方面优于市场。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是依法管理,是宏观控制和间接管理,是按市场规律进行管理,是低限度的干预。同时,政府必须弥补市场的失效,不能经常用行政手段去干预市场,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建立起来。(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资格进入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要有自主权和自决权。政府除了管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之外,其他的权力都应该归还给企业。政府与企业分开,政府不再扮演企业经营者的角色,有利于廉政建设。政府一般不直接从事以赢利为目的生产经营活动,因为行政权力进入市场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必然造成垄断。(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事业单位是我国比较特殊的现象,这些年来,政府对它们进行了改革。在我国除了确保基础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之外,其余的都可以走入市场。事业单位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是单位制。就是单位办社会。现在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社会组织是指除了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类社会组织发展很快,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能够减轻政府的负担。许多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会事务都由它们承担。它们是社会自组、自助、自理的组织。尤其是社会中介组织,起着沟通与桥梁的作用。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方便了公众。政府放手让中介组织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这些社会组织虽经授权有行政管理职能,但它们并不是政府,也不是变相的政府。(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任何社会中,政府为公民提供服务,公民离不开政府。尤其是现代社会,许多事情公民更无法离开政府,必须靠政府予以解决或给予帮助。但政府对公民的责任是有限的,不能像在全能政府条件下,政府包揽一切事务,政府必须摆脱那些不应该由其管理的而应该由公民自理的事情,只有那些确实依靠自身力量不能解决的,不能自理自立的,政府应该给予帮助。政府不能对公民负责一切,公民也不能事事依赖政府。政府责任有限,公民必须自立自理。 2、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公共行政学》作业一参考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各国地方 政府体制是有差异的。常有三种类型:(1)自治体地方政府;(2)行政体地方政 府;(3)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参P79 2、非营利组织: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与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 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又叫“志 愿组织”、“慈善组织”、“独立部门”、“非政府组织”、“基金会”、“民间组 织”、“第三部门”、“非营利部门”等。参P103 3、人事行政:主要指政府部门中的人事管理。即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 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 参P138 4、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 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 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参P174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C;2A;3A;4B;5C;6A;7C;8A;9B;10A。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1BCDE;2BCDE;3AD;4ABCDE;5ABCDE。 四、简答题(每题10分)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只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如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其次,还表现在一 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经济发 展水平、人文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政效率高低等方面。 认识到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就会认识到公共行政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管理。参P27 2、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其优点是:第一,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第二,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第三,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缺陷是:第一,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第二,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果的后果。参P93 五、论述题(每题20分) 1、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 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政府需要处理好六方面的关系:第一,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第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政府与

对公共管理学的个人认识

MPA 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专业学位的英文简称,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成为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具体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 ) 以及法律硕士(JM)被称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 MPA 教育已成为这些国家培养高级公务员的主要途径。我国根据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积极开展MPA 教育,并从2008年开始,正式在国内24 所重点高校开设MPA 学位教育。MPA 教育在我国的逐步开展,必将对我国的高等行政管理教育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MPA 教育的基本构架 (一) MPA 的定位 MPA 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 其目标是培养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为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的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质、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一些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领导者、政策分析人才以及(中高级) 职员。培养对象是政府机关或非政府公共机构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这种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培养过程中, 注重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教学内容面向社会, 尤其是公共领域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MPA 的课程设臵 MPA 的课程主要是根据MPA 培养目标而设臵的。根据MPA 教育的特点, 各国的MPA教学课程设臵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对公共政策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对公共政策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从历史的角度看,公共政策是一种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联系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鲜明的政治性,还有一定的灵活性,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还有法性的特点。一般意义上讲,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换言之,它是公共权威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调整和平衡社会利益关系,而根据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制定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其中,公共政策主体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直接或参与和影响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官方的政策主体和非官方的政策主体。公共政策的客体即政策作用的对象,是政策实施过程中所能预测、协调和控制的一切对象,包括政策资源、政策环境和政策未来因素。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有效促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包括五点涵义:一、公共政策的核心主体是政府;二、本质是对公共利益的有效促进与公平分配问题,由此体现出公共政策具有双重作用利益分配和利益增进;三、分配是个动态过程,包括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四、政策过程的目标导向;五、受时空限制。 其中,就公共政策的本质而言。从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来分析,现代公共政策具有多种规定性,而在这些规定中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利益的分配。而这一起决定作用的规定性就是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所谓一定的目标,首先是据有公共权力的个人与群体的社会性即他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他们代表一定的社会阶级。再次是公共权力的形式上的委托人即公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输入到政治体系中之后,聚合成为公共利益并进而形成公共目标。由公共权力机关所确定的政策目标,常常带有自利性、阶级性和公共性。而社会资源的配置则是指政策主体为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调配与组合。此外,社会价值的分配,指的是作为政策成本的社会资源投入后,随着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获取的政策收益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间的分布。这里的社会利益即社会价值,指的是生产资料、权力、财力、荣誉、地位等等被统称作“价值”的那些东西。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根据统治目的进行利益分配。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利益,作为分配对象,政府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相一致的方面,也选择那些与政府自身最大利益相一致的方面。确定分配对象后,政府还必须考虑到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因为现代化社会里,利益是多元的,政府不仅要满足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还要兼顾到少数人的利益,这个过程简称“利益综合”。政策的作用,是要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排除那些消极因素,把各种利益矛盾尽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中,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公共政策本身并不是资源,只有在实施以后保证部分人的利益,才算实现社会利益分配的功能。此外,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总是保护多数人利益,尤其是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而且政府对社会的利益分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最后社会利益分配要具体到实际,政府要切实保证多数人的利益得到真正的满足。综上所述,在对公共政策的本质理解上,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它是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而不是其它分配。第二,它是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而不是盲目的分配。第三,它是通过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孤立地就事论事式的分配。第四,它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口头或纸上的利益分配。

新公共管理和传统公共行政

新公共管理和传统公共行政 (摘自《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操纵》公共行政评论?2000年11/12月版,60卷第6号,549 -552页) 作者:Robert B. Denhardt 和Janet Vinzant Denhardt 单位: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新公共管理模式横扫全国甚至世界说的毫不夸张(此外包括再造运动和新管理主义)。这同一的旋律在这些想法的无数应用中一直利用市场机制和专业术语,其中公共机构和他们的客户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个体利益之上的,类似于那些在市场上出现的交易现象。公共管理者被怂恿着“操纵,而非归顺”他们的组织,而他们面临的挑战是找到新的创新方法来实现这一结果或者是使政府以前提供的功能私有化。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许多公共司法管辖区和机构已经开始努力提高生产力,并基于公共选择的假设和视角去寻找替代投递服务的机制。公共管理者都集中在责任义务和高效能方面,并寻求重组官僚机构,重新定义组织任务,精简机构流程和分散决策制定流程。政府公共职能私有化之前,政府和政府机构在许多情况下已经成功的担任了公共职能,要求高管为性能目标负责,建立衡量生产力和效率的新工艺,重建部门系统,反映强化责任义务的问责制(Aristigueta 1999; Barzelay 1992; Boston et al.1996; Kearns 1996)。这种有效的改革议程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的许多其他国家,已经让各个政府注意到正在寻求的新标准和正在建立完成的新角色。 这些观点已经通过Osborne和Gaebler的书《创新政府》得到升华并取得推广,(1992; see also Osborne and Plastrik 1997)。奥斯邦和盖布勒提供了许多当今熟悉的原则,通过这些原则公共承包商可能带来大量的政府改革观点,这就保存了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准备用这些观点作为一个概念或规范框架来为公共管理服务,用一个检查分析表去转换政府行为,“我们描述的是美国政府所用的基本模式的不折不扣的转换。这个转换正在我们身边进行,但是因为我们没有寻找它,因为我们总是认为所有的政府都是宏伟的、集权的官僚机构,却很少审视它。我们盲目新的现实,因为它们不符合我们的偏见”(1992, 321).。 当然对新公共管理的辩解也包括其他一些理智的辩护理由,正如Lynn(1996) 所指出的,这些辩护理由主要来自“公共政策”流派,这个流派是20世纪70年代从全球“经理主义”拥护者运动发展而来的(Pollitt 1990)。Kaboolian 指出,新公共管理基于“市场化倾向的安排,像与政府单位竞争,跨越政府边界到非盈利和

公共行政综合习题多项选择题

公共行政综合习题多项选择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司法、 行政、立法)三种权力。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怀特、汤姆森、 西蒙、斯密斯堡)。 3.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科学管理时期、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 X理论时期)。 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古德诺),他们提出 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魏劳毕、怀特、费富纳)完成的。 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 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7.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约束性)。 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 模式、衍射型行政模式)。 9.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 阶级状况、法律制度、政治文化)。 10.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 11.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价值观、道德感情)。 1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1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 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 14.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 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 15.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民主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 职能)。 16.著名经济学家萨繆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 有(执行国际经济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收入分配)。 1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封建社会的 行政体制、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1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中央政 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行政区划体制)。 19.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比利时、加拿大、斯里兰卡)。 20.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墨西哥、埃及)。 21.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葡萄牙、坦桑尼亚、奥地利、芬兰、俄罗斯联 邦)。 22.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自治体地方政府、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 行政体地方政府)。 23.行政区划分的类型主要分为(传统型、特殊型、发展型)。 24.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 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2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只要代表人物有(梅奥、巴纳德、西蒙)。 26.梅奥在总结霍桑实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非正式组织理论、 新型领导能力理论、社会人理论)。 27.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权威 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 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非政府性、组织性、非营利性、志愿者、自 治性)。 29.非营利性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 作用、监督市场、监督政府、中介作用、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1

公共行政学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公共行政学学习心得 篇一:20XX行政管理学习心得 20XX行政管理学习心得 第1篇:行政管理学习心得 三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行政管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行政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通过灵活 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这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现行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普遍存在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研究、轻视教学方法研究的倾向,改革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认为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是新形势下培养行政管理 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等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向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转变,要求高校着力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制定、人事组织等工作的大量人才。而从当前行政

管理人才的培养来看,课堂教学多采取"黑板管理学"授课方式,这种课堂教学既不符合行政管理学实践性的学科特征,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知识体系会存在缺乏操作技能训练的问题,难以帮助学生获得处理实际行政管理事务中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技能。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随着电子政务技术的发展,对行政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判断能力、预测能力和处理能力等要求更高,而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主要的实践教学为进行社会调研、撰写毕业论文和参与毕业实习,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能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优化传统公共行政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 我认为进行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着力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第一原则。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原则是在行政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这样的一种特殊认知过程。提高学生对行政管理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总体的综合能力,它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针对学生对行政管理学思想认识中存在的问题,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