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86 KB
- 文档页数:4
东亚和日本教案教案一: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目标:通过学习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使学生了解东亚地区的人文特色。
关键词:东亚、地理、人文特色、学习、历史、文化学习内容:1. 东亚地理概述: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边界、地形、气候等特点。
2. 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介绍东亚的著名景点、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
3. 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东亚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东亚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熟悉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其特色和重要事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东亚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介绍东亚的地理特点、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
3. 分组讨论:就东亚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东亚的看法和认识。
4. 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5. 练习: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并给出评价。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1. 东亚地图、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源。
2. 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
评估方式:1. 练习题成绩评估:根据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汇报的积极程度和内容质量。
教案二:日本文化的介绍和体验目标:通过学习日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关键词:日本、文化、艺术、历史、跨文化交流学习内容:1. 日本的地理和历史概述: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历史发展等。
2. 日本传统艺术:介绍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花道、武道等。
3. 日本文化和习俗:了解日本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如日本的服饰、饮食、礼仪等。
高中地理东亚日本教案第一篇:高中地理东亚日本教案《东亚之日本》教学设计【区域地理中《国家地理》的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7)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8)用实例说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9)举例说出某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2.以日本为例,说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过程】①创设情景东亚各国概况引出日本——我们的紧邻,一个经济大国,不管你对它有这样和那样的看法,都不容忽视,它是我们永远的对手。
②教学流程自然特征:【活动一】1)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东亚地区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2、了解日本的文化、历史和政治制度。
3、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分析能力,以及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了解情况,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2、知识梳理:通过多媒体展示东亚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东亚和日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深入探究: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例如东京、大阪等,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同时,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这些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4、实践活动:提供一些东亚和日本的地图和统计数据,让学生进行区域分析、定位、数据解读等活动。
例如,让学生找出某个城市的位置,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或劣势,或者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
5、课堂讨论:就一些热点问题,例如日本历史中的侵略行为、现代日本的社会问题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6、总结与作业: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作业,例如绘制一个东亚地区的地图,或者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历史的短文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和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2、采用案例教学,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和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4、采用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评价与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包括学生的地图绘制、短文写作等。
东亚和日本教案东亚和日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历史发展;2. 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和经济文化特点;3. 培养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东亚的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历史发展;2. 日本的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和经济文化特点。
三、教学重点1.掌握东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点;2.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
四、教学方式1. 教师讲授;2. 多媒体辅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复习东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点。
2. 学习东亚的历史发展(10分钟)展示东亚历史发展的时间轴,讲解东亚的历史演变和重要事件,如古代东亚文明的形成、明清朝的兴衰等。
3. 学习日本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20分钟)(1)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如位于东亚的西南部,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环境多样性等。
(2)介绍日本的人文地理,如日本的人口分布、都市发展、农业文化等。
4. 讲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特点(15分钟)(1)介绍日本的经济特点,如工业化发展、技术创新、国际贸易等。
(2)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如和风、武士道精神、传统艺术等。
5. 小结(5分钟)总结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并与学生讨论东亚和日本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六、教学反馈1.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2.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东亚和日本的相关内容。
七、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2. 多媒体设备;3. 相关图书和资料。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话、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判断学生对东亚和日本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其意义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同时,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情况。
东亚与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亚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五国的图片,引出东亚的学习。
2.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东亚的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75ºE~145ºE,20ºN~50ºN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海国:中国——北京;内陆国:蒙古——乌拉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首尔;岛国:日本——东京。
(2)地形:①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②地形多样,多高原山地丘陵,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③海岸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
(3)气候:受海陆位置影响: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朝鲜季风气候具有过渡性。
思考:为什么日本、韩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位置较中国偏北?日本、韩国临海,受日本暖流影响明显,气温和降水高于中国东部,所以其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较中国偏北。
3.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总人口较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种:黄种人为主。
(3)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4)经济:东部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平原较广,耕地也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工业发达。
西部内陆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稀少;草原广阔,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经济水平低。
(5)各国特点:中国: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朝鲜半岛: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朝鲜森林资源丰富;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游牧)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第一章:东亚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掌握东亚主要国家的分布和人口情况理解东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特点1.2 教学内容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东亚主要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东亚人口和经济情况东亚文化特点和交流1.3 教学活动地图识别:引导学生识别东亚地区的位置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东亚国家的人口和经济情况文化展示:让学生展示东亚国家的文化特点,如美食、传统服饰等第二章:日本地理概览2.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掌握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理解日本气候和经济情况2.2 教学内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等日本气候和经济情况2.3 教学活动地图识别:引导学生识别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岛屿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气候和经济情况视频观看:播放日本地理特点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第三章:日本自然灾害3.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掌握日本地震、台风和海啸的特点和影响理解日本人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3.2 教学内容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海啸等日本地震的特点和影响:地震预警、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等日本台风和海啸的特点和影响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角色扮演:模拟日本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日本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第四章:日本经济与社会4.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日本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4.2 教学内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经济增长、泡沫经济、恢复和发展等日本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汽车、电子产品、服务业等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教育、工作文化、家庭结构等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经济和社会特点的视频资料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有关日本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资料第五章:日本政治与外交5.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掌握日本的国家机关和政治决策过程理解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5.2 教学内容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天皇、Diet (国会)、内阁等日本的国家机关和政治决策过程:选举制度、政党政治、政策制定等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日本与邻国的关系、美国的关系、国际贡献等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模拟选举:模拟日本国会选举过程,让学生了解选举制度角色扮演:模拟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谈判,让学生参与其中第六章:日本文化与社会生活6.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掌握日本的传统艺术和节日理解日本的社会生活和生活方式6.2 教学内容日本的文化传统:宗教、书法、茶道、武士道等日本的现代文化:动漫、流行音乐、时尚等日本的节日:樱花节、盂兰盆节、新年等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欣赏:欣赏日本的书法、茶道等传统艺术表演节日庆祝:模拟日本的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体验日本文化第七章:日本教育与科技发展7.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特点掌握日本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成就理解日本科技教育与产业的关系7.2 教学内容日本的教育制度:学制、学校种类、教育政策等日本的科技发展:汽车、电子产品、技术等日本科技教育与产业的关系: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生态系统等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教育制度和科技发展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科技发展和创新成就的视频资料案例研究:研究日本的科技企业和创新案例第八章:日本旅游资源与特色8.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景点掌握日本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政策理解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8.2 教学内容-日本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主题公园等日本的旅游活动和政策:温泉、滑雪、节庆活动等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旅游业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旅游市场的变化等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景点旅游规划:让学生设计一次日本旅游计划图片展览:展示日本的旅游景点和风光照片第九章:日本的国际地位与作用9.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理解日本对国际事务的贡献和影响9.2 教学内容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等日本参与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日本的合作项目和国际贡献:援助、投资、技术交流等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的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研究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具体贡献和影响第十章:日本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0.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掌握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等策略理解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机遇10.2 教学内容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环境问题等日本应对策略:政策调整、创新科技、国际合作等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机遇:经济发展、安全保障、文化交流等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和应对策略预测未来:让学生设想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发展前景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未来机遇和挑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解析: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理解整个区域的基础。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教案-----东亚与日本东亚一、自然地理特征概述1、位置范围经纬度位置:热带和北温带(4°N-53°N);73°E-145°E(大致)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范围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蒙古族,畜牧业为主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朝鲜族,森林、矿产丰富,社会主义国家;韩国(首都汉城)----朝鲜族,汽车、电子、服装等出口多,外贸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岛国:日本(首都东京)----大和民族,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诸岛、琉球群岛、台湾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等),半岛岛屿上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岛屿多为大陆岛(面积大、海拔高)、火山岛(面积小、海拔低)3、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从南到北为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候从东到西,岛国和半岛国家为海洋性季风(气温、降水季节差异小),大陆上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及其成因: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陆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海洋为阿留申低压;夏季陆地为印度低压、海洋为夏威夷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西北风、东北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东南风、西南风)。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界线、特点):大致以北纬35度(秦岭—淮河、800mm、0℃)为界,夏季都是高温多雨,冬季亚热带低温少雨,温带寒冷干燥西部内陆地区(中国西北部、蒙古国)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气温年、日较差大4、水文:图们江、鸭绿江、大同江、汉江受地形影响,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东部半岛和岛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
大河、长河几乎都位于中国境内。
日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的特点。
2.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
3.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
【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继续对学生进行人地关系教育。
【重点与难点】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2、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3、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学法指导】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日本(导入新课)播放“日本樱花”视频,提问导入。
(提问)为什么日本樱花长势这么好?进入新课。
让学生看图,找出日本,结合导学案填写日本位置及范围。
一、自然地理环境(板书)(一)位置范围:(板书)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2.经纬度位置:E~ E ,位于东半球。
N~ N,位于北温带。
3.相对位置:西部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隔_____海相望,东部直接临__ __洋,4.范围领土:由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
然后让学生继续结合导学案分析地形。
(二)地形(板书)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并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1.日本地形以_____和______为主(3/4),平原面积______,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
2.地壳不稳定多_______。
3.海岸线_____,多优良港湾。
4.看图思考:日本为什么会多火山地震呢?完成后继续分析,强调看图方法。
然后转入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