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5
调节肠道菌群可改善卒中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和抑郁症状李新翼;刘玉杰;邓克崇;胡义奎【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4)2【摘要】目的研究肠道菌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脑损伤的作用。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CAO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PSD组(卒中后抑郁大鼠)、粪便移植组(卒中后抑郁大鼠,正常大鼠粪便菌液处理)、抗生素组(卒中后抑郁大鼠,利福昔明处理)、益生菌组(卒中后抑郁大鼠,乳酸杆菌处理)、氟西汀组(卒中后抑郁大鼠,氟西汀处理),每组9只(相关性分析中,每组15只)。
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检测糖水偏好度和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硫化氢(H2S)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Occludin、caudin-5、IgG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AO组、PSD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增加,TMAO水平升高,H2S水平降低,TMAO/H2S比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PSD组大鼠糖水偏好度降低(P<0.05);与MCAO组比较,PSD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增加,糖水偏好度降低,TMAO水升高,H2S水平降低,TMAO/H2S比值升高(P<0.05)。
卒中后抑郁大鼠TMAO/H2S比值与神经功能评分、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正相关(R^(2)=0.3235,P=0.0269;R^(2)=0.6290,P=0.0004),与糖水偏好度负相关(R^(2)=0.4534,P=0.0059)。
与对照组相比,PSD组大鼠IgG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Occludin、caudin-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PSD组比较,粪便移植组、抗生素组、益生菌组、氟西汀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均降低,糖水偏好度升高,TMAO/H2S比值降低,IgG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Occludin、caudin-5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
氟西汀对脑卒中抑郁患者不同时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程丰;邵国富;包仕尧【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3(007)001【摘要】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 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体格检查、头颅 CT或 MRI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132例(脑梗死 78例,脑出血 54例).将符合DSM 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治疗组予氟西汀治疗.分别在病程 2周、1月、3月、6月、12月时给每一位入组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Zung's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结果:脑卒中患者中约 44.7%出现抑郁症状;抗抑郁药物 PROZAC(盐酸氟西汀)能明显改善病程 3, 6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 ADL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抗抑郁治疗能使 PSD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显著提高 ADL能力和神经功能.【总页数】2页(P108-109)【作者】程丰;邵国富;包仕尧【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苏州市,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苏州市,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苏州市,21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3【相关文献】1.氟西汀促进中风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J], 张德新;金翔;刘智宇;李万兵;张微2.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J], 陈杭军;余毅3.氟西汀对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J], 周波;肖军;吴景芬;袁强;杨友松4.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J], 陈杭军;余毅5.不同剂量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失语伴轻度抑郁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和语言障碍的影响 [J], 彭小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苯酞胶囊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最后确定的8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两组患者都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分别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CSS、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PSD后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的康复疗效更加显著,有协同治疗效果。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肢体功能恢复[1],增加认知功能损害及死亡率[2]。
PSD的发病机制复杂,新版指南推荐首选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进行治疗[3],氟西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PSD,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丁苯酞具有獨特的、明显的抗急性脑缺血作用[4],但它对PSD 的疗效国内报道较少,两药联合使用治疗PSD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科收入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12例,根据PSD的诊断标准共86例患者被诊断为PSD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
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氟西汀治疗,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45~74岁,平均64.7岁;对照组采用为氟西汀治疗,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47~68岁,平均66.1岁。
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的评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病情程度(NIHSS和CSS评分)及HAMD抑郁评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摘要】氟西汀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对海马神经元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海马神经元生长对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可塑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文部分分析了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成、树突生长、轴突生长、神经可塑性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氟西汀有助于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生长和提高神经可塑性,从而可能改善抑郁症症状。
结论部分总结了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抑郁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氟西汀、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成、树突生长、轴突生长、神经可塑性、突触可塑性、促进生长、作用机制1. 引言1.1 氟西汀的概述氟西汀,又称百忧解,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它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从而增加神经元细胞间的5-羟色胺浓度,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氟西汀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精神疾病。
除了其临床应用,氟西汀也被广泛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
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尤为重要。
海马是大脑内重要的神经元区域,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至关重要。
而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和可塑性的影响则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氟西汀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证据支持。
也有助于揭示神经可塑性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为未来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海马神经元生长的重要性海马神经元是大脑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神经元,其生长对于大脑功能和认知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海马是大脑中与情绪、记忆和学习密切相关的重要结构,其中的神经元在不断生长和发展过程中参与了大量的神经信号传导和信息处理。
海马神经元的生长状态直接影响了大脑的神经回路的形成和功能的发挥,对于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氟西汀联合针刺综合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摘要】目的:对盐酸氟西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将纳入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按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方案按需要给予药物和心理治疗,治疗组加用①盐酸氟西汀口服;②针刺百会、四神聪穴。
治疗30 d。
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60.0%),治疗有效率94.3%;对照组痊愈10例(28.6%),治疗有效率71.4%。
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西汀联合针刺综合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联合干预手段。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卒中后抑郁;氟西汀;针刺;百会;四神聪;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70-01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国内研究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为37. 1%,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生率可升高至75% ~95%[1]。
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神经康复和社会功能可造成很大危害[2],如能早期发现并积极给予干预治疗,不仅对卒中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和病程的缩短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大大减少医疗资源消耗[3]。
盐酸氟西汀属于非选择性的 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它能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近年来已较多应用于临床。
而对于psd的治疗,除药物和心理治疗外,研究认为针刺疗法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和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的优点[3],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盐酸氟西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p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70例均为我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的脑卒中住院患者。
其中男42 例,女28例;年龄 45~75 岁;脑出血患者22 例,脑梗死患者40例,混合型患者 8 例;发病时间为脑卒中后 1个月内 38 例,2 个月内32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