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自身告书贴
- 格式:doc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8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1、《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残石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2、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
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
《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之一。
3、《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
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
5、《东方画赞碑》晋夏侯湛撰,颜真卿书,(碑阴)颜真卿撰并书及题额。
宋拓唐东方画赞碑是宋代的一件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颜真卿的代表作1、传世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1:《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
2、而且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刻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勤礼碑》,雄迈清整。
他的书法刻帖也很多,历代汇集的中帖一般都会有他的作品,单帖有《争座位帖》《奉使帖》等。
3、颜真卿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后人辑其诗文为《颜鲁公文集》15卷。
4、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颜真卿楷书代表作是什么1、《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
已被公认为真迹的书法作品一览已被公认为真迹的书法作品一览壹号收藏2014-12-13 11:32 《平复帖》为晋代陆机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9行84字。
《平复帖》书写于西晋,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
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陆机《平复帖》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
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
《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伯远帖》,是东晋王珣(350-401年)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伯远帖》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
自以羸患,志在优游。
始获此出意不克申。
分别如昨永为畴古。
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出师颂》释文:茫茫上天降祚為汉作基开业人神攸讚五曜宵映素灵夜叹皇运未授万宝增焕历纪十二天命中易西戎不顺东夷构逆乃命上将授以雄戟桓桓上将实天所啟允文允武明诗阅礼宪章百揆為世作楷昔在孟津惟师尚父素旄一麾浑一区寓苍生更始移风变楚荡伐獫狁至於太原诗人歌之犹叹其艰况将军穷域极边鼓无停响旗不踅(该字左上部為“车”)褰浑御遐荒功铭鼎宏(去盖右加金)我出我师於彼西疆天子饯我輅车乘黄言念旧劳恩深渭阳介珪既削裂壤酬勋今我将军啟土上郡传子传孙显显令闻《仲尼梦奠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
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
陆柬之文赋为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
这是一幅陆柬之用心写的作品,因为《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所以陆柬之是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文赋》的。
据说陆柬之年轻时读陆机《文赋》,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他晚年书名赫赫时,才动笔了此宿愿。
颜鲁公《争座位帖》(善本掌故)卢芳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1月25日第11 版)颜真卿(709-785),又称“颜鲁公”。
其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等,无一不是后人临习的楷模。
行草书墨迹最著名的莫过“颜氏三稿”——《祭侄文稿》、《告伯父文稿》和《争座位稿》,三稿中尤以《争座位稿》为最。
《争座位稿》又名《论座帖》、《争座位帖》、《与郭仆射书》,为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颜真卿致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信函,信中,颜真卿直指郭英乂于安福寺兴道会上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致其礼遇高于六部尚书之事,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忠义之气令人肃然起敬。
这也是此帖流传千古的一个原因。
原稿用唐畿县狱状磓熟纸写就,共七页,秃笔书,有夹行小注和勾改痕迹。
此稿本墨迹宋时藏于长安安师文处,安氏据以摹勒刻石,后安家兄弟异爨,将真迹一剖为二,其后又辗转进入内府,自此再无下落,不知所终。
惟其刻石今尚存西安碑林,世称“关中本”、“陕刻本”。
好事者因以该本为底本反复翻刻,翻本众多,良莠不齐。
世以原刻本为重,今北宋拓本已不传,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国家图书馆馆藏为其中之一。
国家图书馆藏此宋拓本一册,为梁启超旧藏,宋元明何人收藏已无从考,清初为程瑶田家藏,后归吴荣光,后再归海山仙馆主人潘仕成,清末民初归梁启超饮冰室,再归庞芝阁,最后入藏国家图书馆。
外签为梁启超乙丑正月正书所题:“程易畴吴荷屋旧藏宋拓争座位帖,今归饮冰室。
”钤“饮冰室”小椭圆印。
内签为潘仕成正书“宋拓颜鲁公争座位帖,潘氏海山仙馆珍藏”,有程瑶田、翁方纲、梁启超墨跋及郑孝胥题记。
钤“程氏瑶田”、“吴氏荷屋平生真赏”、“海山仙馆主人”、“饮冰室”、“庞芝阁金石文字记”等印。
苏轼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是对颜书的最高评价。
颜书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中汲取经验获得成功的。
关于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图1)墨迹的真伪,学界一直争辩不一。
此前,学界普遍认为此帖是颜真卿所作无疑,而认为是伪作的主要以曹宝麟和朱关田两位先生为代表。
朱关田先生认为:“诸帖中亦颇有可疑者,诸如《送辛子序》以及自书诸告身,包括上引《书清远道士诗》,笔法全不类鲁公,或出自赝品,或属他书误入,尚可深入研究。
”曹宝麟先生在《颜真卿自书〈告身〉证讹》 一文中,通过详细的考证,列举了一系列明证[1]。
普遍认为此作是真迹的主要理由是其卷尾有米友仁、蔡襄、董其昌三位书家的题廷授官授勋的凭证,犹如近世的任命书。
[2]由此可见,唐代告身其实可以追溯到“鹤头版”。
而在唐代,告身实际上是朝廷发布的一种命令,是一份公文,要交给本人,并且要告诉全部的百姓。
所以,告身类似“任命书”或者“职位变动通知书”。
由此可见,在唐代,告身所应用并影响的范围很广。
告身既然是一种在政治上的公文,所以,时人特别重视。
再从告身的类型上来看,朱雷先生认为分为命官授职和立功而授勋的两种,即为官告和勋告。
当时,唐肃宗“授颜真卿太子少师敕”,由此可见,此告身为敕授,对于任命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来说,是比,或许可以确定《自书告身帖》的真伪。
二、书法艺术作品的真伪辨析价值书法艺术作品的真伪辨析意义重大,比如《自书告身帖》真伪直接关乎我们的书法学习范本是否可靠。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书法辨伪技术和方法虽然有了提高和改进,但对于某一些艺术作品,我们还是无法解释清楚其脉络和流变。
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如何去学习和把握?我想,首先要去关注与研究这类作品的作者,毕竟这会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某一书家的情感表达。
虽然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我们的书法艺术作品鉴图1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图2 《自书告身帖》例字1图5 《颜家庙碑》例字1图8 《麻姑仙坛记》例字1图9 《麻姑仙坛记》例字2图10 《竹山堂连句》例字1图6 《颜家庙碑》例字2图7 《颜家庙碑》例字3图3 《自书告身帖》例字2图4 《自书告身帖》例字3帖》的丰富性远不及《颜家庙碑》。
洪厚甜课徒稿-《自书告身帖》的学习(上)读者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提问书法学习相关的问题,获赞最多的将在下期由洪厚甜老师亲自为您解答。
上期书友问题解答无无斋洪老师好!我非常喜欢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但又感觉无从下手,我对颜体楷书研习较少,曾参照何绍基行书来临习颜体行书,可效果不好,无法深入。
应该有颜楷的底子,还是要有行书技法的准备方能学好颜行?请老师指点迷津!颜真卿的行书应该说是中国书法行书体系里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技术系统,实际上他这个技术系统也是从二王技术系统里面生发出来的。
他有什么特点呢?颜真卿的书法是引篆籀入书,也就是说他的行笔过程中是以绞裹的运用,绞转的运用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他不是单纯的、简单的提按、反转来实现毛笔的节奏变化和那种断连、映带、牵丝、转换的。
所以说,在学习颜真卿行书过程中,你还是要建立在对篆隶书的技术体系上,建立在对篆书绞裹、绞转和平铺的这种小篆线形、大篆线形的基础上的,还要建立在对二王行书深入学习的基础上。
因此说学习颜真卿这种技术体系,得有足够的前期技术准备,还要通过对颜真卿墨迹的学习,《祭侄稿》和《争座位帖》其实是一个技术系统,但是《争座位帖》是刻帖,《祭侄稿》是墨迹,那么我们在学习刻帖的时候能够以墨迹作为参照,那将会作为我们非常好的过渡。
洪厚甜在颜真卿的楷书艺术发展过程中,《自书告身帖》是他晚年最后一个艺术精品,可以说它和颜真卿其他作品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同就是其他作品都是碑版,而这件《自书告身帖》是手卷。
碑版要有庙堂之气,更加规整,要横成行竖成列,那么《自书告身帖》是手卷,竖有列而横是错动。
《自书告身帖》充分展现了颜真卿的雍容、敦厚、笃实、宽博的特点,还有一个不同于碑版的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书写性很强,笔墨的自由度很大,字与字之间的错动更加强烈,呼应更加生动,字与字之间这种组合、融合的关系表现得更自然、更生动。
入笔、行笔、收笔的过程更加鲜活,更加真实,这些都是《自书告身帖》的非常重要的一些突出特征。
古代颜真卿的书法作品01争座位帖颜真卿的作品有《争座位帖》。
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一篇作品,是颜真卿在安州文官任上发给朋友的一封信。
此帖被归安师文时,颜真卿经过修改后传世。
02郭家庙碑颜真卿的作品中,还有《祭伯父文稿》、《蔡明远帖》、《鲜于氏离堆记》、《争座位帖》等。
03多宝塔碑多宝塔碑是颜真卿的成名之作,它融合了王羲之王献之的风韵,又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揉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书法特性。
04东方朔画赞碑颜真卿的作品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等。
其中,《东方朔画赞碑》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清远雄浑的特点。
05勤礼碑颜真卿的作品有《勤礼碑》、《李玄静碑》、《颜勤礼碑》等。
其中,《勤礼碑》是颜真卿在71岁时刊立的,现在保存完好,展现了他的颜体艺术。
06中兴颂中兴颂是颜真卿的楷书作品之一,全称《大唐中兴颂》。
这篇作品是颜真卿在摩崖刻石时所写,当时年仅六十三岁。
07祭侄文稿颜真卿的作品有《祭侄文稿》。
08乞米帖颜真卿的作品有《祭伯父文稿》、《蔡明远帖》、《鲜于氏离堆记》、《争座位帖》等。
09麻姑仙坛记颜真卿的作品有《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宋暻碑》、《八关斋报德记》、《元结碑》、《干禄字书》、《李玄静碑》和《颜勤礼碑》。
10刘中使帖颜真卿的作品有《刘中使帖》。
11宋暻碑颜真卿的作品有《宋暻碑》、《八关斋报德记》、《元结碑》、《干禄字书》、《李玄静碑》和《颜勤礼碑》等。
12八关斋报德记颜真卿的作品有《八关斋报德记》、《元结碑》、《干禄字书》、《李玄静碑》和《颜勤礼碑》。
13裴将军碑颜真卿的作品有《裴将军碑》。
这篇碑长64厘米,宽33厘米,厚12厘米。
它非正非行,非篆非隶,开创了破体书法的先河。
这篇作品上刻有“裴将军”三个字,末尾刻有颜真卿名款。
14谒金天王神祠题记颜真卿的作品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等。
15鲜于氏离堆记颜真卿的作品有《鲜于氏离堆记》。
文/ [日]石田肇 译/姚宇亮一现存的为世所知的颜真卿(709-785)楷书墨迹有《竹山堂连句》和《自书告身》,前者过于强调颜体蚕头燕尾的特征,一般被判为临 本[1]。
后者藏于(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由于其告身的性质,作为文书学的对象也很有名,但在真伪方面,近来的观点却多认为其近伪。
从颜真卿之存在的重要性来说,断然将此书定为伪作,本人也很踌躇,在论述《自书告身》时,以前或未触及其真伪,或多采用了含混不清的说明方法。
虽也有认为关于《自书告身》已完全研究尽了,已无再须讨论的观点,但拙稿还是想从以前所没有论述到的几个史料出发,将此《自书告身》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中再作一思考。
此课题无论对南宋初期对颜氏的存在和对颜真卿评价的相关问题,还是对考察《自书告身》真伪的讨论,都有一定意义。
二告身即相当于现在的任命书,唐代在除授官爵时,由相应高下而分为册授、制授、敕授、奏受、判补五个阶段,它们在程序和书式上都不一样。
此《自书告身》在分类中属敕授告身,由于此书现存日本,故在文书学方面已作了详尽的研究,可确定其在程序和书式方面是与当时文书的一般情况相符的[2]。
由于中国文书中此类文书实物现存者极少,故此告身当有很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由于其被认为乃颜真卿所自书,在书法史方面作为颜真卿真迹而倍受重视,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建中元年(780),任吏部尚书要职的颜真卿为宰相杨炎所嫌,于当年八月被任命为太子少师。
太子少师为皇太子的教育官,故他得以此避居闲职,这时的任命书就是自书告身的内容。
告身为本人的任命书,故可推测在本人殁后,当由其家族妥善保管。
但唐代的很多告身,在由唐入宋的动乱中,或在以后的混乱时代中丢失了,所以传到现在的告身数量很少。
就此自书告身来说,其在宋代中期以前的流传情况不明,虽有至和二年(1055)蔡襄(1012-1067)的跋文: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
莆阳蔡襄斋戒以观。
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
但却未见于北宋的著录。
50个单字书法创作素材,附题款参考,最贴心素材!书家:颜真卿作品:自书告身帖 1 静题款参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静能生慧,定能生智静水深流道心静似山藏玉书味清如水养鱼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气收自觉怒平,神敛自觉言简,容人自觉味和,守静自觉天宁。
书家:智永作品:真草千字文 2 淡题款参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节心虚是我师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淡定从容,游刃有余淡如水志要高华,趣则淡泊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书家:赵孟頫作品:前后赤壁赋 3 虚题款参考:虚怀若谷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虚己而能容书家:赵孟頫作品:行书二赞二诗卷 4 德题款参考:德不孤,必有邻日新之为盛德德全不危书家:颜真卿作品:颜勤礼碑 5 润题款参考:富润屋,德润身书家:祝允明作品:行草归田赋 6 雅题款参考:博雅天趣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野客闲情,文人深趣读书如竹外溪流,洒然而往;咏诗如苹末风起,勃焉而扬。
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
书家:孙过庭作品:书谱7 悟题款参考:求真悟道心有灵犀一点通会意不求多书家:黄庭坚作品:牛口庄题名卷8 养题款参考:养真,养性,养德,养心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守恬淡以养道,处卑下以养德,去嗔怒以养性,薄滋味以养气。
书家:李邕作品:云麾将军碑9 畅题款参考:惠风和畅青山不碍白云飞有大通必有大塞,无奇遇必无奇穷书家:赵孟頫作品:前后赤壁赋10 清题款参考:道清一清心以明道心清似水山水有清音入室许清风,对饮惟明月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如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林泉之浒,风飘万点,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萧然无事,闲扫落花,足散人怀书家:米芾作品:苕溪诗卷11 拙题款参考:宁拙毋巧大巧若拙守拙归园田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处巧若拙,处明若晦,处动若静书家:米芾作品:蜀素帖12 慎题款参考:慎思,慎独书家:苏轼作品:洞庭中山二赋13 醉题款参考:醉墨翠羽欲流,碧云为飏。
颜真卿《自书告身》翻译肃宗“授颜真卿太子少师敕”。
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
颜真卿该墨迹作品一般简称“自书告身”,也有的称为“自书太子太师告”。
全文,翻译,及其注解如下:第一句,敕: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
诏曰: 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太子之师对其施行教导。
国储指太子, 元良也是太子的代称,因为元良本义是大善,至德,指大贤之士。
第二句,将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贤,何以审谕?要想根本牢固, 必须先有好的教导。
若非忠贤之人, 如何可以教诲太子?审谕指太子的师傅对太子的明白开导。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
”喻通“谕”。
第三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此句可这样断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光禄大夫:光禄大夫为散官名,(散官是表级别的,而职事官是实际行政职务) , 在当时为从二品。
行吏部尚书:“行”表示高级别任低级别的职事官。
吏部尚书在当时是正三品,因其为二品,故曰行。
充礼仪使:充是充任的意思,其实有特派的意味,因为颜真卿有行政职务(吏部尚书), 再特别指命他为礼仪使。
礼仪使是专管大典礼仪等事宜的官职。
唐玄宗天宝九年始置此职,以后数度停置。
六十多年间,唐朝共任命过七位礼仪使, 大都是兼任,颜真卿是最后一位礼仪使。
“代宗晏驾,朝廷以公鸿儒,详练典故,举充礼仪使。
祗护陵寝,率礼无违,加光禄大夫、太子少师,使如故。
”(令狐峘《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神道碑铭》)上柱国:上柱国是勋位中的最高级,共十二级。
鲁郡开国公:开国郡公是爵位中的第四等, 属正二品.唐朝国公(第三等)以下爵位前规定加“开国”二字。
颜真卿:当然是人名。
第四句,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 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
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这里说的四科,指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