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时检测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进行新课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普通步骤[例题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失掉多少克氧气?〔计算结果保管一位小数〕[剖析]这道题是反响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我们一同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失掉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2×158 326.3g x2158 6.3g32x⨯=32 6.3g0.6g2158x⨯=≈⨯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大约可以失掉0.6g氧气。
[思索]依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剖析,请归结出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总结]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以及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
备课笔记特别提示:单位了。
教材习题解答21832100kgx⨯=218100kg112.5kg32x⨯⨯==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知:氢气的质量=112.5kg-100kg=12.5kg答:消耗水112.5kg,同时可失掉氢气12.5kg。
3.锌与盐酸〔HCl〕反响生成氢气和氯化锌。
实验室里用6.5g锌与足量盐酸反响,可制得氢气和氯化锌的质量各是多少?解:设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氯化锌的质量为y。
Zn+2HCl==ZnCl2+H2↑65 136 26.5g y x6513626.5y x==x=0.2g y=13.6g答:可制得氢气0.2g,氯化锌13.6g。
×L1000。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本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
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根据化学 K
特别提醒:
再带单位了。
要点提示:
关系式中的数据与物质的化学式要上下对应。
易错提醒:
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计算准确,且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不能漏乘。
备课笔记
技法点拨: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解题思路:
(1)先找出题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并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
(3)如果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关系仅仅是间接关系,
是通过哪种“中间物质”与各物质产生联系的,然后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
2×122.5
x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课标分析:学习利用质量关系、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3、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定量观、守恒观、元素观等化学观;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培养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4.学情分析:化学计算始终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计算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例1)?要制取一定要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例2)?无论是哪种计算问题,其关键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特别是未将化学方程式最终配平。
只利用一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而未计算几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计算过程中忘记带单位。
四、已知条件中同为反应物或同为生成物时,列比例式出现错误此外,学生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往往容易忽视化学过程,不重视化学反应的实际意义,忽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前提,只看重数学运算的结果,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简化为数学比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点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5.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用)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知识必备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1.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之比为一定值;(3)在化学方程式中,任意两种物质的质量变化量之比,等于这两种物质的质量份数之比,即等于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2.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1)设未知数(通常求谁设谁);(2)写出题目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4)列出比例关系式(注意实际质量后面要带单位)并求解;(5)写出答案,答。
3. 计算时的常见错误:(1)未知数带有单位。
(2)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质量,或者包含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3)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
(4)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这个错误会使计算题的得分降为1,甚至为0)。
(5)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物质的化学式对齐。
(6)步骤不完整、数值计算错误、所答非所问等在其他学科也能犯的错误。
二、典例解析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典例解析】类型1 选填中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 (2023•绥化)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当6.4gB与足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
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A.8:11B.2:11C.16:11D.16:9【答案】C【解析】解:设生成C的质量为x。
A+2B=C+2D22 2×9x=则生成C的质量为4.4g,所以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6.4g:4.4g=16:11。
例2 在A+B═C+2D的反应中,已知2.9g A跟4.9g B完全反应生成6g C,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 1.8g,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化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单计算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热身操)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看谁写的快,配的平?合作探究探究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提出问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定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依据(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解题思路(1)审题:就是认真阅读整个题目,对于关键的字句要反复推敲,做到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物和未知物;(2)分析: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规律对题目进行解剖,理清题目的层次,明确有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特别是物质间的量的关系,选择好解题的突破口;(3)解答:依据分析中理出的思路确定解题方法。
解题时要注意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步骤简明、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带单位;(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3)相——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物质化学式的下边;(4)求——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4.常见题型规范格式例析及注意事项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注意:未知数不能带单位CaCO 3 高温 CaO +CO 2↑----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100 56x 1t .-------- 已知量不要忘记带单位x 100=t156 x =56t 1100 =1.8t --------------- 计算结果要有单位 答:需要碳酸钙1.8t 。
知识拓展 计算时相关物质的质量,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
若给的量或求的量是体积一定要换算成质量。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堂课更注重知识的应用用方程式的计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时目标1.认识定量计算在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依据,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3.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堂导学知识点一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2.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之比[速算练习]计算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相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Mg -24 P -314P + 5O 2=====点燃 2P 2O 5 2Mg + O 2=====点燃2MgO 相对分子质量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 各物质质量比 ⑦____∶⑧____∶ ⑨____ ⑩______∶⑪______∶⑫______知识点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要求下面,用实例来说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典例解析例1 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MnO 22H 2O +O 2↑。
在100g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2g 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为98.8g 。
(1)此反应中共生成氧气________g ;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________g 。
解析:(1)氧气的质量=100g +2g -98.8g =3.2g (2)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 2O 2=====MnO 22H 2O +O 2↑ 2×(2+32) 32 x 3.2gx =68×3.2g32=6.8g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6.8g 。
答案:(1) 3.2g (2)6.8g 解题说明:(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氧气的质量 (2)依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化学方程式③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⑤简明地写出答案(注意:计算过程带单位进行计算)解题技巧总结: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设题者必须围绕化学方程式设计出一个已知量和未知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概念,但对于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知的化学方程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用于展示和练习。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例如,展示一瓶硫酸溶液,问学生如何计算其中的硫酸含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一个简单的问题。
如:已知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如果氢气与氧气按1:1的体积比混合,问生成的水的体积是多少?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主备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解题格式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审题、分析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从定量角度去研究化学,认识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体会如何科学地利用资源,从而增强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1、从文字描述中找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明确物质间量的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闻导入假如你是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已知火箭升空至少要携带100kg的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二、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注意事项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构建新知,归纳总结【书写格式】【解题步骤】(1)(2)(3)(4)(5)(6)(7)3、精讲点拨,突破难点注意事项:三、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1、2、3四、当堂检测1、要让3g镁条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A、2gB、1gC、1.5gD、无法计算2、加热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使之完全反应,得到O2最多的是( )A、KClO3B、KClO3和MnO2混合物C、HgOD、KClO3和KMnO4混合物3、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4、在化学反应3 X + 4 Y =2 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湖南株洲中考)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 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 g 物质C和9 g物质D。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
B.32
C.48
D.64
答案 B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11 g+9 g-8 g=12 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2A+3B 2C+4D
64 3x
8 g 12 g
=
x=32。
2.在化学反应A+2B C+D中,5.6 g A与7.3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 g C,现要制得0.4 g D,所需A的质量为( )
A.5.6 g
B.27.3 g
C.11.2 g
D.14.6 g
答案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5.6 g A与7.3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5.6 g
+7.3 g-12.7 g=0.2 g,所以要制得0.4 g D,所需A的质量是11.2 g。
3.在化学反应A+2B 3C+D中,6 g A和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 g D。
若反应生成
15 g 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8 g
B.24 g
C.12 g
D.16 g
答案 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6 g A和8 g B反应生成C的质量为6 g+8 g-9 g=5 g。
设生成15 g C,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
A+2B 3C+D
8 g 5 g
x 15 g
=
解得:x=24 g。
4.小林和小明在学习合作中讨论: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哪种物质消耗氧气最多?请你也参与讨论,你认为消耗氧气最多的物质是( )
A.C
B.H2
C.Fe
D.P
答案 B 分别计算质量相同的C、H2、Fe、P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O2的质量,然后再进行比较;或是用四种物质与氧气反应后的产物来判断:因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所以相同质量的四种物质中,氢气消耗的氧气最多。
5.有H2、O2、N2的混合气体21 g,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至常温,得到3 g气体,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 )
A.H2和N2的混合气体
B.3 g N2
C.O2和N2的混合气体
D.H2、O2和N2的混合气体
答案 D 混合气体点燃后,H2和O2反应生成H2O,N2不参加反应,则完全反应后,H2和O2中最多有一种气体剩余,故D不可能。
二、计算题
6.某学生用250 mL的集气瓶收集4瓶氧气,进行硫、红磷、木炭、铁丝的燃烧实验。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
象: 。
(2)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若要制取本实验所需的4瓶氧气(=1.43 g/L),至少需要氯酸钾克。
(精确到0.01
g)
答案(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4P+5O2 2P2O5
(3)3.65
解析(3)实验所需4瓶氧气的总体积为250 mL×4=1 000 mL=1 L,其质量为1 L×1.43
g/L=1.43 g。
设生成1.43 g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1.43 g
=
解得:x=3.65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