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群体规范

第六章 群体规范

第六章  群体规范
第六章  群体规范

第六章群体规范、群体沟通与非正式群体

重点掌握:掌握群体、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从众行为、顺从行为、群体内聚力、非正式群体概念;五阶段模型和间断-平衡模型。

掌握:群体概念特征;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非正式沟通的定义与形式。

了解:群体结构与群体规范的相关知识;群体行为的解释;PAC理论;对非正式沟通的对策。

一般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功能;相互作业分析理论

主要知识点

一、群体

1、群体,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形成一种组合,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

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解释:

①群体中的成员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

②群体中的成员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他们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

③为完成共同的目标,群体中的成员会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群体类型

正式群体:正式文件明文规定,固定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的职责分工。

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文件规定,成员关系带有情绪色彩,共同的兴趣,能满足相互需要而结成伙伴。

注意:在一定条件下,非正式群体可以转化为正式群体。

3、群体发展模型

五阶段模型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分别是:

①形成阶段(Forming):这阶段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

②震荡阶段(Storming):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而且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议,主要矛盾是竞争领导角色和目标冲突。

③规范化阶段(Norming):群体成员间形成亲密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内聚力。

④执行任务阶段(Performing):群体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接受。成员注意力转移到完成手头的任务。

⑤终止阶段(Adjouring):群体开始准备解散,高绩效不再是首要任务,注意力放到了群体的收尾工作。

简单讲,形成阶段就是走到一起,称为一员;震荡阶段就是内部冲突,领导确立;规范化阶段是大亨共识,形成凝聚力;执行阶段是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中止阶段是准备解散,新的开始。

间断-平衡模型认为,以接近中间的某个时间作为分水岭,群体发展的过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平衡阶段。第一阶段群体运行处于平衡阶段,群体首先界定任务,确定目标。当群体发展到它的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时,就进入效率更高的第二阶段——新的平衡阶段。群体成员感到时间的压力和完成任务目标的紧迫,他们认识到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必须对原有的运行方式作出某些改变。于是群体就放弃旧的思维方式,采纳新的见解。最后,以冲刺迅速完成任务而宣告结束。

4、群体结构:指群体中成员的地位与角色的不同构成。

同质性,指群体成员在性别、年龄、个性、职位、专业、经验等方面都比较接近;

异质性,指群体成员在性别、年龄、个性、职位、专业、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不同。

注意:同质群体更容易沟通,更适合于发挥不同个体的创造性和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

群体结构变量

①正式领导,即明确的正式领导。

②角色,指对占据群体中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A. 角色同一性(Role Identity):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B. 角色知觉(Role Perception):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作出什么行为反应的认识,是对期望的行为反应。

C. 角色期待(Role Expectation):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D. 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即如果个体服从一种角色的要求,那么就很难服从另一种角色的要求。

③地位(status):指人们对群体成员之间的社会性排序,是群体成员的威望和影响力的等级,是群体成员的身份系统。

④群体规模(size):小群体完成任务的速度比大群体快;但在参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大群体比小群体表现的好。

二、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

1、群体规范:群体未成文的、指导群体成员行为的非正式准则。

2、群体压力: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从众行为(conformity):指个体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相一致的现象。

顺从:指个体为了符合群体或他人的期望和赞许而表现出的符合外部要求的行为。产生原因:为了获得别人赞许;为了实现群体目标;为了保持原有的人际关系;权力服从。

3、内聚力:指群体成员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以及群体成员相互影响的程度。

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如果群体的绩效规范高,内聚力高的群体比内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高;但如果一个群体的内聚力很高,绩效规范很低,群体生产率低;如果群体内聚力低,但绩效规范高,群体生产率比较高,不过比不上内聚力和绩效规范都高的群体。如果内聚力和绩效规范都低,群体生产率肯定低于一般水平。(结合教材177

页图6-3进行理解)

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①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时间越长,内聚力越强

②加入群体的难度。门槛越高,内聚力越强

③群体规模。规模越大,内聚力越小。

④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女性内聚力高于男性

⑤外部威胁。群体受到外部攻击时,内部会加强合作,内聚力加强

⑥群体以前成功的经验。如群体一贯有成功的表现,就容易建立起群体合作精神来吸引和团结群体成员。

三、人际沟通

1、人际关系: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渠道。

美国心理学家舒尔茨指出,人际关系的需要可分为:容纳的需要;控制的需要;情谊的需要。

2、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①人际因素:空间距离、交往频率、态度相似形、外表吸引力

②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社会风气、道德风尚等。

③组织文化因素:组织强调做好工作,实现组织目标、重视政绩和能力、鼓励扎实工作和创新

④个人品质因素:开朗、活泼、心胸开阔、性情和善、能体谅他人更容易受到其他成员的欢迎。

3、人际关系的交往原则:平等、互利、信用、相容

4、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艾瑞克·伯恩把“自我”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交互存在。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表现为“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表现为“我个人的想法是……”;儿童状态以服从和任人摆布为标志,表现为“我猜想……”“我不知道……”等。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对成人。

四、非正式群体及其行为

1、非正式群体: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

2、正式沟通: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3、非正式沟通: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以外信息的自由传递和交流,是由组织成员在需要和情感上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

4、非正式沟通的形式:集束式、偶然式、流言式、单线式

第四章冲突规范适用中的几种1..doc

第四章冲突规范的运用 本章共涉及在适用冲突规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五个一般性的问题。 一、识别(适用冲突规范的前提) ?反致 二、排除准据法适用的几种制度公共秩序保留 ?法律规避 三、外国法内容的确定 第一节识别 ?动产的取得适用物之所在地法。 ?动产的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 ?在涉外案件中,要确定应当适用哪条冲突规范,就需要对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进行定性与归类,这一过程叫做识别。从冲突规范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对范围的解释。 一、识别的概念(Qualification/Classification) ?概念: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概念,对待决案件的事实情况或有关问题进行定性或分类,把它归入特 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用哪一条冲突规范的认识过程。 ?识别的意义: ?(1)对确定管辖权的意义; ?(2)对法律适用的意义。 ?(例:合同与侵权的竞合) ?识别是对冲突规范的“范围”的认识。 ?应将对“连接点”的解释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 二、识别冲突 国际私法研究识别问题的特殊视角 ?(一)含义:识别冲突是指法院,采用不同国家的法律观念进行识别就会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最 终导致适用不同准据法的结果。所以,对于法院地国家而言,识别冲突就是依内国法识别和依有关外国法识别之间的冲突。 ?人物: ?1891年康恩(德国)提出“隐存的冲突”;

?1897年巴丹(法国)称之为“识别冲突” 古典案例: 1908年英国Ogden v. Ogden ?背景:在英国结婚 ? ?19岁的法国男子英国女子(Ogden夫人) ? ?在法国提出离婚,法国法院判决离婚(法国法规定:“未满25岁的子女未经父母同意不得结婚”) Ogden夫人又与Ogden结婚 Ogden先生知道前婚,主张婚姻关系无效。 古典案例: 1908年英国Ogden v. Ogden ?英国法院审理: ?核心问题:前一个婚姻是否有效应该适用哪条冲突规范识别 ? 识别冲突:依据英国法,“同意”为婚姻形式要件 ?依据法国法,“同意”为婚姻能力问题 如果: 婚姻形式要件婚姻举行地法:英国法 婚姻能力问题当事人(夫)本国法:法国法 应该依据哪国法律进行识别? 二、识别冲突 国际私法研究识别问题的特殊视角 ?(二)产生原因: ?1、对于同一事实,不同国家的法律赋予它不同的法律性质(如未达一定年龄的人结婚需要父母同 意); ?2、不同国家把具有共同内容的法律问题分配到不同的法律部门中去也可以导致识别冲突(如时效 问题) ?3、法律概念存在差异。(如,动产与不动产的划分,有些概念某些国家不存在,如,别居、准正等)?4、有些国家有独特的法律概念,而其他国家没有。 三、识别冲突的解决 (识别依据) ?(一)法院地法说——普遍采用

外包队伍管理办法(新)

外包队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外包队伍的管理,明确相关单位、部门在外包作业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安全有序、保质保量地完成外包作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外包队伍是指由本公司按规定成建制引进的、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承担本公司外包作业的组织。外包队伍不属于本公司编制。 第三条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工程造价,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招标或者议标的形式,择优选择外包队伍。并对引进的外包队伍合同履行情况按季度进行量化考核,年度总评,实行优胜劣汰。 第二章组织与领导 第四条按照公司《招投标管理办法》第五条执行。 第五条外包队伍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的领导下进行。各单位、部门按公司有关文件认真履行外包队伍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等职责。 第三章采掘施工队伍的引进 第六条采掘外包队伍引进程序 (一)确定招标代理公司; (二)发布招标公告; (三)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等文件,筛选投标单位,一个标段初选4-5家投标单位; (四)投标单位到现场勘察,了解情况; (五)符合条件的投标单位购买招标文件,制作标书; (六)评标,开标; (七)对入围的前三名投标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向公司党政联席会汇报考察情况,确定中标单位; (八)签订承包合同。

第七条采掘施工队伍资质条件 (一)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矿山井巷工程施工二级以上资质(必须有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建造师)二级以上资质证书)。探矿工程队伍必须具有乙级以上地质勘察资质; (二)项目管理的职能机构健全(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 (三)承包方曾在多个矿山承包过采掘(探矿)工程; (四)项目经理有多年以上矿山井巷工程(探矿)施工经验; (五)企业的社会信誉和业绩良好。 第八条采掘施工队伍确定方法 采用公开招标。井下采掘工程委托招标公司代理招标,采用合理低价加综合评估法确定中标队伍。井下工程分成若个标段,一个法人单位只能参加一个标段的采掘工程投标。 第四章选矿作业队伍的引进 第九条采掘外包队伍引进程序 (一)发布报名邀请通知; (二)组织考察并写出考察报告; (三)向经理办公会汇报考察报告; (四)审议确定入围试选队伍; (五)根据试选结果确定选矿作业队伍。 第十条选矿作业队伍资质条件 (一)具备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项目管理的职能机构健全(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有三年以上选矿生产经验; (三)企业的社会信誉和业绩良好。 第十一条选矿作业队伍确定方法 通过选矿试选队伍报名和考察办法等程序,选出了5-6支综合实力较强的队伍来组织试验生产,再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最终选出排名前3支队伍来承包新田岭公司的选矿业务。

2018年版第六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练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首要在于(B )。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D、法律是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 2、法律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其中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C ) A、人口的素质和密度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3、法律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法律为( C )。 A、原始社会法律 B、封建制法律 C、奴隶制法律 D、资本主义法律 4、以下不属于奴隶制法律的基本特征的是( D )。 A、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B、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C、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以下不属于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的是( D )。 A、确立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B、实行封建等级制度

C、维护专制皇权 D、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6、( C )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A、法律的制度 B、法律的执行 C、法律的运行 D、法律的适用 7、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B )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 、国务院 C、中央及地方各级的立法机关 D 、中央军委 8、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C ) A、法律执行 B、法律适用 C、法律制定 D、法律遵守 9、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 B )。 A、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1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 C )。 A、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地大《国际私法》第四章与冲突规范适用有关的制度课堂笔记-7页精选文档

地大《国际私法》第四章与冲突规范适用有关的制度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在本章中我们要学习国际私法特有的一些制度:识别、反致、法律规避、公共秩序保留、外国法内容的查明。通过学习,帮助我们建立起国际私法的思维模式,明确适用外国法的基本制度,并学会理论分析的方法。本章内容重在理解,不能满足于死记硬背基本概念。 ◆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先决问题的解决 一、先决问题的含义 先决问题(Preliminary question)又称为“附随问题”,是相对于冲突法中的“主要问题”而言的。它是指确定涉外民事案件中主要争议或主要问题的准据法时,必须首先解决的独立的从属性争议。 二、先决问题的准据法 先决问题的准据法确定目前在各国的国际私法实践中没有一致的作法,在理论上也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以下两种主张。一种主张认为:先决问题的准据法应当依据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来确定;另一种主张则认为:先决问题的准据法应当依据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的冲突规范来确定。 第二节识别 一、识别的含义和作用 国际私法上的识别(Qualification),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对有关事实和问题进行定性和分类,将其归入一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用的冲突规范,并对有关冲突规范进行解释的过程。 识别的过程包括两个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内容:

其一,对有关的法律事实或问题进行识别,从而确定应援用的冲突规范。 其二,是对冲突规范本身的识别,即对冲突规范“范围”和“连接点”中的有关法律概念进行解释。 识别制度的基本作用在于保障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过程中正确地适用冲突规范,正确地确定适用于特定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识别在客观上还具有另一个作用,即识别实际上具有限制和解释内国冲突规范,从而限制或排除有关外国法适用的作用。 二、识别的依据 识别的依据指依何国法律或何种法律观念进行识别的问题,是识别问题的关键所在。概括起来有下列不同主张:1、依法院地法;2、依分析法学和比较法学的方法;3、依准据法;4、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依据进行识别。 “二级识别”的概念是由英国学者戚希尔首先提出来的,并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他们认为,识别依其作用可以分为“一级识别”和“二级识别”两个层次。“一级识别”是指在准据法确定之前对争议事实所作的识别,其依据一般是法院地法,其任务仅在于将争议问题纳入恰当的法律范畴或者将事实归入恰当的法律关系类型。“二级识别”则是指在准据法业已确定之后所作的识别,其依据是一级识别已确定的准据法,其目的在于准据法的最终定界和适用。 第三节反致 一、反致概念和分类 广义的反致是指:法院地国家根据本国冲突规范的指引,在适用外国法的过程中,因接受外国冲突规范的指引,最终适用了本国实体法或第三国实体法的法律适用过程或情况。按其具体情况,包括狭义的反致、转致和间接反致三种情况。 (一)狭义的反致

协作队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协作队伍安全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进一步强化对协作队伍的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体制,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凡在项目部有分包劳务、分包工程或其他施工任务的外来协作队伍,均应遵守本管理规定。 三、工作程序 1、一般要求 (1)为规范项目部协作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协作单位的安全责任意识,防止和减少协作单位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协作单位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协作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2)本办法所指协作单位是在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新建村承包商营地建安及市政工程项目部范围内承揽有工程分包、劳务分包或其他施工任务的非本项目的所有施工单位; (3)所有协作单位的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4)所有协作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服从项目的统一管理,并在本办法的指导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

投入,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施工生产安全; (5)项目部协作单位的选用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各部门、工区不得选用未经安全资质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协作单位; (6)项目每年对协作单位进行定期评审,对不合格的予以辞退。 2、安全职责 (1)项目安全管理部门代表项目部对项目所属各协作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使总的监督管理职能,并对各协作单位安全生产进行业务指导; (2)各协作单位专职安全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负责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现场安全检查、班前会、安全巡查、作业人员平时的安全教育与学习、安全活动的开展、安全生产情况的统计、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参与相关事故调查等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项目安全办的统一管理; (3)各协作单位必须全力支持本单位专(兼)职安全人员的工作,服从本单位专职安全人员的监督与管理; (4)项目部各职能部门按其职责分工,在职能范围内配合安全管理部门做好本项目协作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5)项目各工区对所辖区域内的协作单位施工人员及设备运行情况行使安全监管职权。 3、工程施工实行安全生产准入制

第四章 冲突规范的适用

第四章冲突规范的适用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识别、反致、法律规避、外国法的查明及公共秩序保留 五种制度的含义、法律特征、运用的条件和功能以及我国的规则和实践,辨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了解国际公约和其他国家关于这些冲突法制度的立法和实践。 第一节识别 一、识别的概念 ●它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观念,对有关的事实构成做出“定性”或“分类”,将其归入一 定的法律范畴,并对有关的冲突规范所使用的名词进行解释,从而确定应适用哪一冲突规范去援引准据法的认识过程。 ●此认识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①对涉外民事案件所涉及的事实或问题进行定性或分类,并将其纳入特定的法律范 畴。 ●②对冲突规范中的范围上所使用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这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即依据一定的法律,正确地解释某一个法律概念或法律二、识别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 ●识别冲突是指法院在处理涉外民事争议时,由于各国法律对同一“事实构成”作出不 同的分类,或对冲突规范的范围中的同一法律概念赋予不同的内涵,采用不同国家的法律观念进行识别就会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最终导致适用不同的准据法的结果。 ●对法院地国而言,识别冲突就是依内国法识别和依有关外国法识别之间的冲突。 识别成为国际私法研究的基本问题的过程: ●德国的康恩于1892年在其所著的《法律冲突》一文中,首次对识别问题予以讨论。 ●法国的巴丹于1897年在《国际私法上法律关系定性论》一书中也对该问题进行了更 为详尽的讨论。 ●美国的劳任森和英国的贝克特分别于1903年和1934年将之介绍到美国和英国。 ●从此,识别问题在各国的国际私法中逐步成为一个基本问题。 ●识别冲突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⑴对同一事实,不同国家的法律赋予它不同的法律性质,从而导致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 ●例如:关于未达一定年龄的人结婚需要父母同意的问题。 ●法国法将此识别为婚姻能力问题,应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来判定其有无结婚能力。 ●美国法则视之为婚姻形式问题,应适用婚姻举行地法。 ⑵不同国家对同一问题规定的相同的冲突规范具有不同的含义。

施工队伍管理办法

弱电施工队伍管理办法(暂行)。 依据集团公司对弱电工程部的管理要求和智能弱电工程的特点。经集团公司批准、由弱电工程部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办法。我公司在项目施工中,始终贯彻“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措施。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加强劳动保护,不出重伤、死亡事故。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在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的基础上,各施工队伍全面落实我单位下达的各项指令,为此,在施工中应贯彻如下安全措施: 1,严格接行《安全生产法》的“三同时”制度、“四不放过原则”。 4,在施工现场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预防火灾等措施:如高空作业的安全吊带,焊工的防火器材,各工种的劳保用品等随第一批物资到达工地;甲方有条件的,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 5,施工现场对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特殊作业环境可能造成损害的,施工单位建议甲方配合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我方定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每周进行安全学习和总结,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将安全生产作为生产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抓紧抓好。设备人员进场后,先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交接班制、设备机具维护保养制度。 工地配备专职安全员,经常检查安全生产情况,督促工地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 各种机械操作及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违章作业。施工危险区域设置醒目的警戒标志。 施工安全保证: 严格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定》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制定或修订工地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编制本工地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每周组织工人安全学习,对新进场工人,进行上岗前安全技术教育,并签名存档,施工管理人员在下达任务单的同时,必须作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在

消防队队伍管理规定(最终版)

恩贾梅纳炼油有限公司 消防站队伍管理规定 (试行) 1 总则 为了加强队伍军事化、专业化建设,落实执勤备战,适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创建良好的执勤、工作、生活环境,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2 礼节 消防指战员在下列场合要行礼: 2.1 遇有上级领导检查执勤备战,进行技、战术训练等工作时,全体消防指战员必须列队敬礼,向领导请示汇报。 2.2 听取上级领导讲话和回答上级问话时,姿势要端正。当听到上级呼唤时,应立即答“到”;接受工作任务时,应回答“是”。 2.3 进入领导办公室要喊“报告”或敲门,准许后,方可进入。 2.4 凡违反上述规定者,给予提醒注意或警告的处理。 3 军容风纪 3.1 各级人员在岗期间,均应着制式服装,不得着便装或睡衣等。 3.2召开会议和交接班时全体人员均应按要求着制式服装。 3.3 着制式服装应做到:

3.3.1服装必须保持整洁,帽徽、胸牌、肩章的缀订要符合佩戴要求; 3.3.2着制服必须扣衣扣,不允许披衣敞怀、外露衣领、挽衣袖、挽裤腿,不准在制服上套穿便服。 3.3.3着制服蓄发不得露于帽外,帽墙以下发长不得超过一点五公分,不准留大鬓角,不准留小胡子,不准染发不准带首饰; 3.3.4着制服时,应穿相配的胶鞋、皮鞋。 3.3.5训练、施工、体力劳动时应着作训服; 3.3.6着制服内衣下摆不得外露;着长袖衬衣时下摆应扎于裤内,系制式领带。扎外腰带时,一律使用配发的制式外腰带,不准使用其他非制式腰带。 3.3.7汽车驾驶员出车时,一律按规定着装,在驾驶室内可以不戴制式帽子,但不得赤背或只穿背心。 3.3.8在营区内,除交接班、开会、业务训练外,可以不穿制式上衣,但必须着装整齐,外出必须按规定着装; 3.3.9集体就餐必须按着装规定列队进入食堂; 3.3.10制服仅限于上班时间穿着,休息时一律不准着制服。 3.4 制服着装的检查和纠察应遵循如下规定: 3.4.1小队每日、大队每月应对本部门人员的着装情况进行检查;

同等学力申硕《法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宪法第一章至第六章【圣才

第三部分宪法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3.1.1复习笔记 一、宪法概念与分类 1.宪法的概念 (1)宪法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 宪法作为法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性质、反映的阶级意志、调整目的和社会效果等方面同法的其他形式具有共同的特征。宪法是法,具有法的属性,宪法规范是法规范的一种。 (2)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①内容具有根本性 宪法与法律相比,在内容上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和全面性;法律具有派生性、微观性和具体性。 ②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严格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法律更为严格,一般设立专门机关按特定程序制定宪法;在修改内容、时间、提议修改主体、修改权主体、修改程序等方面较之法律更为严格。 ③具有最高效力 宪法效力最高,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效力的最高性是宪法发挥根本法功能的重要保障。 (3)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宪法与民主密不可分。宪法是确认人民管理国家的方式和程序的法。宪法产生与存在的前提之一是民主事实与民主制度的产生。 (4)本质 宪法本质上同一般法律一样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依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宪法是确认一国民主制度、通过规范和控制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具有最高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2.宪法的分类 (1)传统分类 ①按表现形式,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具有统一宪法典表现形式的称为成文宪法,没有统一宪法典表现形式的称为不成文宪法。 ②按效力和修改程序,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③按制定主体不同,分为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反映了宪法早期阶段的特点,现代多数国家宪法是民定宪法,由议会或制宪会议制定。 (2)现代分类 ①宪法的实质分类是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从宪法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出发进行的分类,主要揭示宪法的阶级本质和不同的政治功能。 ②根据宪法产生的社会基础和不同的表现形式,现代宪法还可分为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联邦制宪法和单一制宪法等。 二、宪法结构与宪法规范 1.宪法结构 (1)宪法结构的概念

第三章法律冲突与冲突规范.doc

第三章法律冲突与冲突规范 [内容提要]法律冲突的产生原因、冲突规范的概念、结构、种类和特征以及准据法的概念与确定。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国际私法的冲突规范的基本内容。 法律冲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同国家之间法律冲突的存在是国际交往的重要障碍,国际私法就是研究和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部门。本章主要论述法律冲突的概念、种类、产生原因和解决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方法及途径;适用冲突规范解决国际民事法律冲突是国际私法的基本方法,冲突规范同其他法律规范相比,结构和形式特殊的一种法律规范,冲突规范的概念、结构、种类和特征是本章研究的重点,冲突规范及其相关制度也是该国际私法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法律冲突 一、法律冲突的概念 (一)法律冲突的含义 法律冲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因此,它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广义的法律冲突是指,若干法律制度对同一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定不同而存在的冲突。这种冲突只表明法律规定的歧异、内容的不同或者对立,例如,法国《宪法》规定法国的国家结构为共和制;而英国《宪法》则

规定国家结构为君主立宪制。我国1979年《刑法》第28条规定刑罚的主刑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而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大都没有死刑的规定等。 狭义的法律冲突是指,某一法律关系涉及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这些法律制度对同一社会关系或事实的法律规定不同,而且都主张自己的法律要适用于这一法律关系而出现的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匈牙利国际私法学者萨瑟认为:“法律冲突一词必须在比喻意义上加以理解。它仅仅是明喻,指明由法律支配的事实或法律关系与几种法律制度相联系,并且必须决定几种法律制度的规定哪一种应适用于实际案件”。?这里的冲突显然指的是法律适用上的冲突。 (二)不同种类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 法律冲突既然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多样性,那么,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法律冲突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1.公法冲突与私法冲突 依法律冲突发生的领域,可分为公法冲突和私法冲突。?公法和私法的区分是西方国家的法律理论,按照它们的理论凡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公法;凡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私法。公法一般包括宪法、刑法、行政法和诉讼法等;私法一般包括民法、商法等。?公法冲突就是指这些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之间的冲突,往日人们认为,各国之间不承认外国公法的域外效力,因此,公法是不会发生法律冲突的,最多也只能说它是法律规定的歧异。但是,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发生,各国在严格的条件下和较小的范围内,事实上也出现了适用外国法的现象。如在诉讼程序法方面,依照外国的程序法对本国诉讼文书的送达;依照外国证据法取得的诉讼证据;刑法领域罪犯的跨国移管等,均属公

协作队伍管理办法

项目施工协作队伍管理办法 为加强协作队伍管理,确保工程安全、优质、建精品目标,使协作队伍管理上档次,队伍上层次,特规定本办法,施工现场队伍必须遵照执行: 一、协作队伍建设 1、协作队伍须提供劳务人员花名册、劳动合同原件、身份证复印件、体检健康证明、技能等级证书复印件等。如发现进场人员与花名册及证件不符时,须要求其立即退场。 2、参加施工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体检合格),思想素质好。 二、现场劳动纪律 1、协作队伍必须按分公司管理规定,严格管理好自己的队伍,遵守现场劳动纪律,按要求准时上下班;进入施工现场的协作队伍工作期间必须佩带安全帽,高空作业期间必须配戴安全带,同时接受业主方、现场管理方、总包方的安全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不服从管理的协作队伍负责人处以200~2000元罚款;如发生业主、现场管理、总包方对我公司罚款,则此罚款必须由协作队伍承担。 2、施工住地宿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内务整齐,服从甲方宿舍管理制度。 3、遵纪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严禁赌博、嫖娼、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现场施工管理 1、认真履行劳务分包合同,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要求操作;组织劳务人员完成约定的工程内容。 2、协作队伍必须服从现场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凡不服从以下各条规定,管理者一律按照分公司规定处理,并对协作队伍负责人处以200~2000罚款。 2.1协作队伍必须按照分公司规定做好项目现场标化工作,并无条件配合甲方所安排的各类检查 2.2协作队伍入场前要进行安全生产、遵章守纪、安全技术交底、劳动保护等内容的教育,施工时必须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作业,按图纸施工。 2.3必须按照行业规范规定做好的质量控制工作,如因安装质量不合格而造成工期及材料的损失由协作队伍承担;同时项目管理人员根据产生的后果对协作队伍采取适当的处罚,协作队伍不得有任何异议。 2.4协作队伍需按照项目管理人员的指令做好材料接收工作并合理安排好材料堆放,材料必须分类堆放,并按照材料类别进行登记、挂牌;材料装卸时必须轻拿轻放,由于保管不力或装卸发生的损坏,其损害所产生的经济损失由协作队伍进行赔偿。 2.5协作队伍所配备的施工机具、电器产品必须具有相应检测合格证,并于5天内上报项目部主要施工机械进退场报审表;产品检测

保安队伍管理办法

保安队伍管理办法(讨论稿) 为加强保安队伍管理,狠抓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保安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客户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取得较好成效,保安人员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一) 、"五好": 1、政治思想好--保安员思想健康,积极进取,热爱保安,热爱集体,维护团结。党、团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关键、危险时刻能冲锋在前。 2、岗容岗姿好--保安员在岗执勤时,着装严整,岗姿端正,精神饱满,无留长发、蓄胡须现象。 3、服务质量好--无论在内或在外,上岗执勤或平时交往中,均能做到讲文明、懂礼貌,热情待人。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善于发现和排除不安全隐患,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查破刑事案件,抓获犯罪分子,确保客户内部安全。 4、遵纪守法好--能经常开展遵纪守法教育,重视建章建制工作,纪律严格,坚持军体和擒拿格斗训练,队伍作风过硬,均能自觉遵纪守法。 5、内务卫生好--能认真落实内务制度。宿舍、值勤岗位及周围环境清洁,物品摆放有序,整齐划一,个人衣物干净整洁。 (二)、"四知": 全体人员必须做到: 1、知任务职责和权限; 2、知紧急情况处置办法和快速反应通讯网络; 3、知警卫区域的重点部位和周围环境; 4、知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 (三)、"两无""一满意" 1、执勤区域无刑事案件; 2、保安员无违法犯罪案件。 通过全体队员在岗位积极作贡献,为客户办好事办实事,达到客户满意。 二、"六个规范"、"三个达标"、"三无一保证"、"八个严禁"、"十六字方针"。 (一)、"六个规范": 1、军事训练规范; 2、内务卫生规范; 3、执勤上岗规范; 4、仪表仪容规范; 5、文明用语规范; 6、文明服务规范; (二)、"三个达标":1、军事训练达标;2、业务知识达标;3、法律知识达标。

第四章 冲突规范运用中的一般性问题

第四章冲突规范运用中的一般性问题 当冲突规范指定外国法作准据法时,究竟是仅仅指该外国的除冲突法以外的那部分法律,还是指包括该外国的冲突法在内的全部外国法,一种主张认为本国冲突法指定的外国法,应是包括该外国冲突法在内的全部外国法,这称为“总括指定”或“全体法指定”。 反致是指对于某一涉外民事关系,甲国(法院国)根据本国的冲突规范指引乙国的法律作准据法时,认为应包括乙国的冲突法,而依乙国冲突法规范的规定却应适用甲国的实体法作准据法,结果甲国法院根据本国的实体法判决案件的制度。 反致的另一种形态叫转致。是指对于某一涉外民事关系,依甲国(法院国)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乙国法,但它认为指定的乙国法应包括乙国的冲突法,而乙国的冲突规范又规定此种民事关系应适用丙国实体法,最后甲国法院适用丙国实体法作出了判决,这称为转致。 [特鲁福特案]特鲁福特是瑞士人,在法国有住所,在英国有动产。他有一独生子。特鲁福特死在法国,死前留有遗嘱,将其全部遗产包括英国境内的财产给其教子。特鲁福特的独生子就在英国的财产在英国的法院起诉,要求继承这笔遗产。英国冲突法规定,动产的继承依被继承人的住所地法,因而指向法国法;而法国的冲突规范规定,动产的继承依被继承人的本国法,因而指向了瑞士法。按照瑞士的继承法的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享有全部遗产的十分之九的应继份。最后,英国法院适用瑞士的法律判决此案,使特鲁福特的独生子的要求得到满足。 反致的第三种形态叫间接反致。是指对于某一涉外民事关系,甲国(法院国)冲突规范指定适用乙国法,但乙国冲突规范又指定适用(包括冲突法在内的)丙国法,丙国冲突规范却指定适用甲国实体法作准据法,最后甲国法院适用本国的实体法来判决案件的情况。 一般认为,促进反致问题在国际私法中得到广泛讨论并在立法中开始采用的是法国的[福果案]:福果是一个非婚生子,具有巴伐利亚国籍,5岁时随母移居到法国,至1869年死亡。无子女,死亡时也未立遗嘱,他留有动产在法国。此案对法国来说,是一涉外法定继承案件。根据法国国际私法规定,“继承依被继承人的本国法”,本案应适用巴伐利亚法。而根据巴伐利亚的继承法的规定,非婚生子女的旁系亲属可以继承非婚生子女的遗产。但巴伐利亚的冲突法规定,“动产的继承依死者住所地法”。这样,反过来把适用的法律指向了法国法。法国继承的实体法规定,非婚生子的旁系亲属无继承权。1887年,法国最高法院在审理该案时,接受了巴伐利亚国际私法对法国法的反致,按法国实体法处理作出判决,其遗产认定为无人继承财产,判归法国国库。 导致反致产生的原因或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因各国对本国冲突规范指引的外国法的范围理解不同,一些国家认为被指定的外国法包括该外国的冲突法。二是由于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规定了不同的连结点。但光有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得在具体案件中有相互指定的致送关系发生。因为彼此均不发生致送关系,亦即不发生相互指定的情况。 反对反致的理由:1、采用反致显然违背了本国冲突法的宗旨,反致与国际私法的真正性质相抵触。2、采用反致有损内国的立法权。3、采用反致于实际不便。4、采用反致会导致恶性循环。

宪法规范

第六章宪法规范 1、宪法规范的定义: ○1宪法规范是指由民主制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宪法主体参与下的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2宪法规范是以根本规范为指导的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既表现为实定法意义上的规范活动,有表现为超实定法的价值与原理,甚至表现为超合法性的规范; ○3内容:宪法规范由宪法制定规范、宪法核、宪法修改规范与宪法律组成。 ○4性质:宪法规范首先是一种法律规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决定宪法的规范为根本性的法律规范; ○4作用:宪法核是一种根本规范,他提供实定法客观合理性的依据,表明实定法创始的出发点; 2、★简述宪法规范的特征 宪法规范是一种根本性的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 1)政治性:规范性和政治性有机的统一体 宪法是调整国家权力运行与人权保障的法律规范,在制宪及其行宪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其政治性。宪法规范中主要规定政治权力运行规律、权力主题的地位与职权、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表现在: ○1制宪过程是一种政治选择过程; ○2宪法根据具体内容的确定反映了一种政治选择; ○3宪法规范的调整方式与调整过程受一定政治利益的约束; 2)组织性与限制性 宪法规范是一种组织国家权力的规范。国家权力通过宪法规范的作用得到合理的组织和分配。宪法规范的组织性的主要功能是合理地确定国家机关的组成与体系,为权力运行提供合宪性基础。为了保证权力运行的合宪性,宪法规范不仅要发挥组织的功能,同时要发挥其限制的功能。限制性:表现为限制性规范和人权保障规范; 组织性:表现为授权规范,构成确定国家机构活动的宪法基础。合理确定国家机关的组成与体系,为权力运行提供合法性基础; 限制性:表现为限制性规范和人权保障规范; 关系:为了保障权力运行的合宪性,宪法规范不仅要发挥组织功能,而且要发挥限制功能。 3)宪法规范的最高性 ○1宪法规范是社会生活中具有最高价值的准则,它构成一切政治社会的基础; ○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一切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宪法规范的最高性意味着宪法是调整社会生活的最高依据,是判断政治行为是否合法、合理的标准,是民意的最高体现; ○4在有关法律的规范体系中,违宪审查制度、违宪诉讼制度等的建立与运行根据,源于宪法规范的最高性;为保障宪法的最高性地位,应采取下列措施: ○1实行严格而复杂的宪法修改程序; ○2建立权力分离与监督机制; ○3健全违宪审查机制; ○4加强社会只怪让宪法意识的培养;

2018年法考三国真题考点精解之第四章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

2018年法考三国真题考点精解之第四章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备考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必不可少,做历年真题就是做未来的考题,考生们能够通过做历年真题强化应试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2018三国真题卷》是由希律法考研究中心组编,收录了2012-2017年司法考试试题,按照考试大纲的知识点分布,从法条、理论知识出发,为了使得考生能够准确、彻底地把握考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对每一道题进行了精准、全面的分析,并将考点罗列,使考生在掌握真题的同时掌握该考点的考法。 废话不多说,内容见真章,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部分《2018三国真题卷》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编国际法 (1) 第一章导论 (2) 第二章国际法的主体与国际法律责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编国际私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国际私法的主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法律冲突、冲突规范和准据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编国际经济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导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国际贸易支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 为强化我局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综合实战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1、运销分公司所属各厂(段)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2、运销分公司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导全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相关工作;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具体负责指导、综合协调、调度全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应急救援工作: (1)指导全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2)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3)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全公司应急救援队伍。 (四)指导全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工作;(五)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信息统计管理工作;(六)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队伍评比工作;(七)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工作。 3、应急救援队伍所属厂(段)负责该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管理工作:(1)负责各应急救援队伍投入建设工作; (2)整合所属应急救援队伍,及时调度、掌握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专业情况,保持应急救援队伍相对稳定,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3)加强管理、监督检查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工作。机构建设和队伍管理 应急救援队组织机构 总指挥:;陈洪伦 成员:张锐王显忠齐长龙张海波王振江王艳丽辛明喜王增福栾德利秦绪良工务组: 组长:辛明喜刘红军副组长:马庆山 组员:许志刚吕国江牛勇周红吉宋宁良霍金忠高原邵德军孙树海车务组:组长:栾德利田忠义副组长:袁绍君组员:沙志强邵永胜刘伟张大文史永福李淑泉金巴图 孟文明张柏峰王正华 电务组: 组长:秦绪良郑会民 副组长:王振海 组员:张德林魏天鹏邢跃先戈宝红赵仕俊黄立平机辆组: 组长:王增福张伟英副组长:孙立军 组员:曲阜英任涛王国军张启峰董书敬李作峰张兴国李宝文段剑锋姜志浩 刘应强吴荣国张殿森谈永忠哈达聂永中张平全继超 队伍管理 1、对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方面推行“制度管理精细化、技能培训军事化、装备建设标准化、区域规划科学化、科技投入长期化、队伍管理常态化”的“六化”管理。 2、应急救援队伍要按照应急救援的要求做好日常训练、队伍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动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队员从事与应急救援无关的工作。应急救援装备管理 1、应急救援队伍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应当规定和应急救援工作实际需要,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第六章题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题库 (阮李全编制)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当今中国,作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 A.人治 B.法制 C.德治 D.法治 2.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 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3.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 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4.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5.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 A.服务大局 B.执政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6.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 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7.以下不属于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的是 A.普遍适用性 B.民主监督性 C.优先适用性 D.不可违抗性 8.在法治思维方式中,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 A.宪法保护 B.行政保护 C.司法救济 D.立法保护 9.在法治思维方式中,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是 A.中立性 B.参与性 C.公开性 D.时限性 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依法治国 B.人民当家做主 C.自由平等 D.党的领导 11.以下关于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权力来源于权利 B.权力服务于权利 C.权力决定权利 D.权力须受权利的制约12.根据法治思维的内涵,法律问题的核心是法律的 A.权利义务问题 B.责权统一问题 C.权力制约问题 D.调整对象问题 13.按照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C.权利义务一致的观念 D.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观念14.按照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权利义务一致的观念C.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15.以下关于实体与程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重实体,轻程序 B.轻实体,重程序 C.实体与程序两者可有可无 D.实体与程序两者不可偏废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体法的是 A.民法 B.行政诉讼法 C.刑法 D.行政法 17.以下不属于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正确途径的是 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尝试违法活动 D.参与法律实践 18.以下关于法律权威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在众多社会规范中居于主导地位 B.不得以政策、道德和习俗等社会规范代替法律 C.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D.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内在强制力和外在的说服力19.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是 A.树立个人权威、推行个人崇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C.提高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威信 D.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20.大学生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不正确的是 A.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B.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C.申诉、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D.加入犯罪集团充当卧底 21.指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的是 A.法治思维 B.法律权威 C.法治理念 D.法制观念 22.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内在要求是 A.中立性 B.参与性 C.公开性 D.时限性 23.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是 A.中立性 B.参与性 C.公开性 D.时限性 24.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是 A.中立性 B.参与性 C.公开性 D.时限性 25.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重要特征是 A.中立性 B.参与性 C.公开性 D.时限性 2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人民当家作主 D.依法治国

第三章冲突规范

第三章冲突规范 第一节冲突规范的法律特征与冲突规范的结构和类型 一、冲突规范的概念与性质 冲突规范是指对特定涉外民事关系的调整,指出应适用哪一国法律作为准据法的规范。 冲突规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冲突规范不直接规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只指出该民事关系应适用何国法。 2.冲突规范和准据法相结合,才能最终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二、冲突规范的结构 冲突规范在结构上由“范围”和“系属”组成。 “范围”是指冲突规范所要调整的民事关系,“系属”是指调整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 三、冲突规范中的连接点 连接点(Connecting points),又称连接因素(Connecting factors),是指把特定的民事关系与某国法律连接起来的一种事实因素。连接点在冲突规范中占有重要地位,冲突规范的“系属”就是由连接点和与其所导向的法律组成。 在形式上,连接点表现为把特定的民事关系与一定地域的法律联系起来的纽带或媒介,从实质上看,这种纽带或媒介反映了特定民事关系与一定地域法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传统国际私法中的连接点多以国籍、住所或居所、营业所、物之所在地、行为地、法院地、仲裁地等客观标志确立,进入20世纪以后,这种简单的、呆板的确定连接点的方法已不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涉外民事关系,欧美国家的国际私法学者率先对连接点进行“软化处理”。 四、冲突规范的类型 在国际私法学中,依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对国际私法规范作出不同的分类。根据冲突规范对事实情况应适用法律的指定不同,可以把冲突规范划分为四种类型:单边冲突规范、双边冲突规范、选择性冲突规范和重叠性冲突规范。 (一)单边冲突规范(Unilateral conflict rules) 单边冲突规范指冲突规范的系属直接指明涉外民事关系只适用内国法,或者只适用某一特定的外国法。 (二)双边冲突规范(Bilateral conflict rul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