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形状记忆性质的动态热力学机理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09.35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ThermaKin模型的环氧树脂热解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陈湛文;丁雁;王鑫杨;龚俊辉;胡红云;方庆艳【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24(31)1【摘要】为评估环氧树脂涂层材料的火灾危险性,提出了一种借助ThermaKin模型解析腰果酚改性胺固化的环氧树脂(EP-PAA)材料热解特性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热重分析(TGA)试验结果进行数值反演,获取EP-PAA材料的热解反应动力学参量,并通过对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试验结果进行数值反演,求取EP-PAA材料的固相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热容及热解反应热,建立完整的热解反应模型。
结果表明:EP-PAA材料的热失重主要集中于550~800K温度区间,且其质量损失速率峰呈双峰分布;通过由两步连续一级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组成的热解反应模型实现了对TGA和DSC试验结果的准确预测;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该热解反应模型的残碳值和质量损失速率峰值预测结果与TGA试验结果的误差分别小于5%和8%,该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页数】10页(P34-43)【作者】陈湛文;丁雁;王鑫杨;龚俊辉;胡红云;方庆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32【相关文献】1.2-叠氮-1,3,5-三硝基苯热解反应的机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研究2.碳前驱体CH3ArCH2NH2热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DFT研究3.油茶壳热解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4.一种碳前驱物热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5.沼渣热解动力学、热力学分析及热解产物特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351501.3(22)申请日 2016.05.25(71)申请人 湖南晟通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地址 410200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金星路109号(72)发明人 王芳 董其宝 (51)Int.Cl.C08G 81/00(2006.01)C09D 187/00(2006.01)C09D 5/16(2006.01)(54)发明名称全氟聚醚改性的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氟聚醚改性的环氧树脂,是在环氧树脂的主链上引入全氟聚醚侧链,不仅能大幅提升环氧树脂的疏水疏油性、耐污性,而且解决了氟烷基改性带来的氟化合物污染问题。
且全氟聚醚中含有大量的醚键,具有良好柔韧性,并与其他组分具有一定的相容性,解决了氟烷基改性引起的柔性下降等问题。
其中,n=1-9;R为脂肪族或芳香族的二价基团,包含不少于六个碳的脂肪族基团、芳香族基团;PFPE为全氟聚醚链段。
本发明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在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保护下,在带有冷凝回流装置的反应釜内投入全氟聚醚醇、溶剂和二异氰酸酯,反应后加入催化剂,保温1-2小时;冷却至35℃下加入环氧树脂,然后升温,反应后减压抽掉溶剂,冷却至35℃下出料。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页CN 105968368 A 2016.09.28C N 105968368A1.一种全氟聚醚改性的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结构如下式所示:其中,n=1-9;R为脂肪族或芳香族的二价基团,包含不少于六个碳的脂肪族基团、芳香族基团;PFPE为全氟聚醚链段,链段中含有—CF2CF2O—、—CF2CF(CF3)O—、—CF2O—、—CF (CF3)O—、—CF2CF2CF2O—、—C(CF3)2O—中的一种或几种重复单元,分子量为300-8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氟聚醚改性的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聚醚改性的环氧树脂是由环氧树脂与异氰酸酯、全氟聚醚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所述的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根、全氟聚醚醇中的羟基三者的比例满足1:0.3-0.5:0.15-0.25。
装备环境工程第20卷第12期·70·EQUIPMEN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23年12月氟醚橡胶在不同介质下的热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刘俊邦1,张少锋1,李璞2,张洪彬1,陈荻云1,唐庆云1*(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州 510610;2.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湖南 株洲 412000)摘要:目的对氟醚橡胶FM-2D在空气与飞马Ⅱ号润滑油中的热老化行为与机理进行研究。
方法开展氟醚橡胶高温贮存试验,在热氧、热油的介质环境下,研究氟醚橡胶的力学性能退化规律。
试验后对样品的拉伸性能、压缩性能以及硬度进行检测,并且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电子能谱对试验后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通过热老化试验,发现氟醚橡胶在200 ℃以下能够长期维持较好的力学性能。
试验温度在200 ℃以上,氟醚橡胶的力学性能出现明显退化趋势,并且在热空气与热油中的老化趋势不同。
在220 ℃的热空气老化31 d后,氟醚橡胶的拉伸强度下降27.0%,断裂伸长率增大89.8%,压缩应力松弛率为34.6%,硬度下降8.7%。
在220 ℃的热油老化31 d后,氟醚橡胶的拉伸强度下降85.9%,断裂伸长率下降83.9%,压缩应力松弛率为‒17.5%,硬度上升4.2%。
结论在热空气老化过程中,橡胶分子链受热氧影响发生断裂,使其强度下降;在热油老化过程中,油介质和高温的耦合作用使橡胶的交联网络失效,橡胶发硬变脆。
关键词:氟醚橡胶;热老化;力学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图分类号:TN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42(2023)12-0070-08DOI:10.7643/ issn.1672-9242.2023.12.009Thermal Aging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Fluoroether Rubber under Different Media LIU Jun-bang1, ZHANG Shao-feng1, LI Pu2, ZHANG Hong-bin1, CHEN Di-yun1, TANG Qing-yun1*(1. Electronic Fift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10, China;2. China Aerospace Hunan Power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Zhuzhou 412000, China)ABSTRACT: The work aims to study the thermal aging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fluoroether rubber FM-2D in air and Pegasus II lubricating oil. The storage test of fluoroether rubber at high temperature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degradation law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luoroether rubber was investigated in air and oil. The tensile properties, compressive properties and hardness of the samples were tested after the aging test. A Fourier infrared spectrometer,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an X-ray electr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detect and analyze the samples after the test to explore the aging mechanism. The re-sult showed that fluoroether rubber could maintain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a long time at 200 ℃. While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above 200 ℃,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luoroether rubber degraded obviously. After 31 days of aging in hot air收稿日期:2023-10-31;修订日期:2023-12-11Received:2023-10-31;Revised:2023-12-11引文格式:刘俊邦, 张少锋, 李璞, 等. 氟醚橡胶在不同介质下的热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J]. 装备环境工程, 2023, 20(12): 70-77.LIU Jun-bang, ZHANG Shao-feng, LI Pu, et al. Thermal Aging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Fluoroether Rubber under Different Media[J]. Equipmen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3, 20(12): 70-77.第20卷第12期刘俊邦,等:氟醚橡胶在不同介质下的热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71·at 220 ℃,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fluoroether rubber decreased by 27.0%, the elongation at break increased by 89.8%, the relaxa-tion rate of compressive stress was 34.6%, and the hardness decreased by 8.7%. After 31 days of hot oil aging at 220 ℃,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fluoroether rubber decreased by 85.9%, the elongation at break decreased by 83.9%, the relaxation rate of compressive stress was ‒17.5%, and the hardness increased by 4.2%. Through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it is founded that the molecular chain of rubber is brok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ot oxygen during the aging process of hot air, and the strength of rubber decreases. In hot oil aging, the coupling effect of oil medium and high temperature makes the crosslinking network of rubber fail, and the rubber becomes hard and brittle.KEY WORDS: fluoroether rubber; FM-2D; thermal ag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橡胶以O形圈、垫片的形式被应用于液体和气体的密封,广泛应用在机械、化工、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1-4]。
氢化环氧树脂体系形状记忆效应的研究魏堃;唐玉生;朱光明;李喜民;门倩妮;师瑞峰【摘要】将顺丁烯二酸酐(MA)与不同比例的氢化环氧树脂、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PGDGE)共混,经完全固化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形状记忆氢化环氧树脂体系.利用DMA,DSC、弯曲测试和U型形状记忆测试系统研究了该固化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结果表明:该固化体系交联点之间存在较长的柔性链段,导致部分结晶现象的出现;固化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最高达124℃,并且Tg随PPGDGE含量的增加而线性降低;该形状记忆氢化环氧固化体系具有优良的形状记忆性能,经过5次形状记忆测试,变形的试样均能在数分钟内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形变恢复率达100%.%A novel shape memory hydro-epoxy resin system was prepared by hydro-epoxy, poly ( propylene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PPGDGE) and maleic anhydride ( M A). DSC, DM A, bend test and U type shape memory test were used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thermo-mechanical, mechanical and shape memory properties of these material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gment crystallization might occur,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long flexible segments between the crosslink points in the hydro-epoxy network.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Tf) of polymer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of PPGDGE content, the highest Tg can reach to 124℃. The novel shape memory hydro-epoxy resin has good shape memory performance. The recovery time doesn't change dramatically in five cycles, full recovery can be observed only in several minutes, the shape recovery ratio (Rr) is almost 100%.【期刊名称】《航空材料学报》【年(卷),期】2012(032)003【总页数】6页(P57-62)【关键词】氢化环氧;形状记忆;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作者】魏堃;唐玉生;朱光明;李喜民;门倩妮;师瑞峰【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西安710129;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西安710129;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西安710129;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710089;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西安710129;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西安7101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1形状记忆聚合物(SMP)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对这种材料进行变形,形变可以保持,在外界刺激(光、电、热、磁、溶液等[1~7])的情况下,它又能够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
含氟聚醚醚酮酮的制备及其性能张培;赵芸;周明吉;张林雅;矫庆泽【期刊名称】《应用化学》【年(卷),期】2011(028)002【摘要】以邻氟对苯二酚和4,4'-二氟三苯二甲酮为原料通过亲核缩聚反应,合成含氟聚醚醚酮酮(FPEEKK)材料.用FTIR、1H NMR和WAXD进行;;了结构表征,用DSC、TGA测试了热性能,并研究了聚合物的溶解性、吸水性、介电性能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含氟聚醚醚酮酮具有较好的热性能(N2气气氛中,5%热分解温度为505℃);能溶于氯仿、四氢呋哺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吸水率(0.24%)和介电常数(ε=3.0);在近红外区1300和1550 nm处吸收非常弱.【总页数】5页(P159-163)【作者】张培;赵芸;周明吉;张林雅;矫庆泽【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相关文献】1.含联苯结构聚醚醚酮酮共聚物和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那辉2.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J], 孙洪霖;姚佳楠;张金栋;顾洋洋;王文才;刘刚3.3D打印技术制备骨科植入材料聚醚醚酮的力学性能研究及氨基改性对材料成骨性能的影响 [J], 赵丙辉;李沅;李文娇4.含氟聚醚醚酮增韧环氧树脂相形貌与性能研究 [J], 张明;罗业;党国栋;李岩;陈春海;安学锋;益小苏5.聚醚醚酮/含萘聚芳醚酮改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J], 林里;陈峥;商赢双;王兆阳;高雁伟;姜振华;张海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性聚醚醚酮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及其表面涂层等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吸音、隔热、绝缘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需求的不断增加,研究高性能、高强度的材料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的重点研究方向。
改性聚醚醚酮增韧环氧树脂是一种具有优良综合性能
的高性能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化学性、抗冲击性能等特点,在航空、汽车、
船舶、电子、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改性聚醚醚酮增韧环氧树脂的制备、表征,探索其在高温、高速等恶劣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并致力于通过改变其配方和制备工艺,提高其综合性能,
为其广泛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三、研究方法
1.合成改性聚醚醚酮树脂
参照文献,通过该方法合成改性聚醚醚酮树脂。
2.优化配比和制备工艺
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树脂材料的组成比例,优化反应条件及制备工艺,以探究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3.性能表征
对合成的改性聚醚醚酮树脂的结构特性、力学性能、耐热性能、耐化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并与原材料进行对比。
四、研究意义
改性聚醚醚酮增韧环氧树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性能的改进和完善对于其在众多领域的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改性聚醚
醚酮环氧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更能够加强我国高性能材料研究的能力。
程序控温动态分析对聚醚醚酮结构特征的研究──(Ⅰ)探针
分子苯对聚醚醚酮结构的研究
何静;张保国;周昌守;孙鹏;段雪;郑星
【期刊名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5(22)3
【摘要】采用程序控温动态分析方法,并辅之以红外分析手段,探讨了不同合成工艺所得聚醚醚酮样品的结构特征.考察了探针分子苯在不同样品上的程序升温解吸(TPD)行为,并与红外分析结果相比较,结果发现:对于不同合成工艺所得的PEEK样品,虽然其红外谱图极为相似.但在分子结构方面仍有一定差异;利用程序控温动态分析方法,可针对这一差异给出有意义的信息,而这些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的信息是红外分析方法无法或很难得到的.
【总页数】6页(P65-70)
【关键词】聚醚醚酮;探针;合成工艺;结构;温度控制;程序
【作者】何静;张保国;周昌守;孙鹏;段雪;郑星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东工KOSEN株式会社北京代表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6.5
【相关文献】
1.氰基聚醚醚酮树脂的分子结构与性能研究 [J], 胡林清;田雨涵;郑晓翼;何长昭;钟家春;蒲泽军
2.程序控温动态分析对聚醚醚酮结构特征的研究 [J], 何静;李峰
3.程序控温动态分析法对聚醚醚酮热稳定性的研究 [J], 何静;段雪
4.程序控温动态分析对聚醚醚酮结构特征的研究:Ⅰ探针… [J], 何静;郑星
5.程序控温动态分析对聚醚醚酮结构特征的研究(Ⅱ)探针分子四氢呋喃对PEEK 结构的研究 [J], 何静;李峰;段雪;王作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醚醚酮分子结构对流动性和热性能的影响
曹俊奎;黄智华;吴忠文
【期刊名称】《高分子学报》
【年(卷),期】1994(0)1
【摘要】本文用稍过量4、4’-二氯苯酮合成的聚醚醚酮(PEEK)样品,利用UV、MI、DSC和TGA等研究本氧阴离子及其相对浓度在树脂合成和加工过程中对PEEK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氧阴离子端基引起支化交联反应,且随着其相对浓度增加而增加.采用过量4、4’-二氯苯酮合成PEEK,不仅能控制产物的分子量,而且有利于抑制支化交联反应,提高PEEK的流动性和热稳定性.本文还初步探讨了PEEK支化反应机理和支化高分子热分解机理.
【总页数】7页(P27-33)
【关键词】聚醚醚酮;苯氧阴离子;分子结构
【作者】曹俊奎;黄智华;吴忠文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化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2.32
【相关文献】
1.助流剂对黄色热熔型道路标线涂料流动性能的影响 [J], 郑超
2.氰基聚醚醚酮树脂的分子结构与性能研究 [J], 胡林清;田雨涵;郑晓翼;何长昭;钟
家春;蒲泽军
3.热历史对聚醚醚酮(REEK)热性能的影响 [J], 刘廷岳;金石
4.熔融纺丝成形条件对PET初生丝超分子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报不同纺速下PET初生丝超分子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 [J], 吕洪;孟家明;陶涛;左志俊;成爱国;陈志云
5.热氧老化对聚醚醚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J], 丁仁浩;曹丹;许璐;王自强;李建喜;马红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性能双组分环氧树脂浇注体系的热性能研究作者:胡海霞等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01期摘要:为不降低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而实现增韧,近年来人们又发展了用耐热性高和力学性能良好的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
采用聚芳醚酮树脂(PAEK)粉末为改性剂,制备高性能双组分环氧树脂材料,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仪对材料的脆断断口形貌和碎末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结果表明,纯环氧树脂的升温DSC曲线表现为放热反应,而环氧树脂共混体系的升温DSC曲线表现为吸热反应;同时PAEK粉末的加入显著提高了环氧树脂浇注体系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其热稳定性。
SEM分析结果表明,PAEK粉末的加入,提高了基体材料的韧性。
关键词:环氧树脂;合成;热性能;断口形貌中图分类号:TB3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098(2014)01-0039-04环氧树脂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热固性树脂,具有强度高、模量高、粘接性强、化学稳定性好等良好的综合性能[1],在化工、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3],被认为是目前发展最快且最有前途的一种复合材料基体树脂,引起复合材料界的广泛重视。
但由于纯环氧树脂具有较高的交联结构,其固化物的弹性模量较高,冲击韧性低,质脆、易产生裂纹、耐疲劳性和耐热性差等缺点,使其进一步扩大应用受到了限制。
为此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对其进行改性,以改善环氧树脂的综合性能。
业已发现,各种纳米级、微米级无机填料增强环氧树脂可以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如纳米粒子Si3N4、ZnO、TiO2、Al2O3、SiO2、MMT和碳纤维[4-10]等。
为不降低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而实现增韧,近年来人们又发展了用耐热性高和力学性能良好的热塑性树脂,如聚醚砜(PESU)、聚碳酸酯、聚醚醚酮和聚酰亚胺来增韧环氧树脂。
国内外的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热塑性树脂增韧改性环氧树脂[11]。
碳纳米管/水性环氧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热冲击下热力耦合行为研究摘要本文采用冷冻干燥和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得碳纳米管(CNT)/水性环氧(WEP)形状记忆复合材料(SMPC),研究CNT/WEP SMPC的力学性能、形状记忆性能及热冲击作用下的热力耦合行为,探讨CNT/WEP SMPC温差能采集与输出的能力,及形状记忆高分子(SMP)在温差能采集转换中的新应用。
首先,将环氧树脂(EP)、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共聚制得EP乳化剂(EP-g-TX100),并利用相反转技术制得WEP乳液,再将CNT、WEP 乳液和固化剂混合均匀,通过冷冻干燥和热压成型制备得到CNT/WEP SMPC薄膜。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万能试验机、热机械分析仪(TMA)等设备分别对WEP乳液、CNT分散液、WEP及CNT/WEP SMPC薄膜的形貌、WEP及CNT/WEP SMPC薄膜的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粒径均匀的WEP乳液;EP-g-TX100有效促进CNT在水中及WEP基体中的均匀分散;CNT/WEP SMPC的力学性能优于纯WEP且形状记忆性能有一定提升。
当CNT含量为1.0 wt%时,CNT/WEP SMPC综合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达到39.5 MPa,形状回复率高达100%,形状固定率超过98%,等应变条件(5%)30 ℃ - 70 ℃热冲击循环中,CNT有效改善了WEP输出应力。
其次,采用TMA对CNT(1.0 wt%)/WEP SMPC在等应变条件下的热力耦合行为进行了测试。
研究表明温度变化速度越小,温度变化区间越大,即当温度变化上限远高于T g,温度变化下限远低于T g时,CNT(1.0 wt%)/WEP SMPC薄膜输出应力峰值和波动幅度越大。
等应变条件(7.1%)0 ℃ - 80 ℃热冲击循环中,输出应力在0.3 MPa至2.1 MPa之间。
动态热机械分析法对环氧树脂固化程度的研究赵 军, 白 萍(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上海200235)摘要:以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研究环氧树脂的固化程度,发现样品固化不完全,在分析过程中的加热效应使其固化完全。
关键词:动态热机械分析;固化程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中图分类号:O63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49(2001)03-0033-02前言环氧树脂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所研究的环氧树脂用作室内天花板装潢材料的粘合剂,在室温条件下固化。
环氧的固化程度对产品的各种应用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了解其固化程度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本文以动态热机械分析法(DMA)对环氧树脂的固化程度进行了研究。
DMA是在程控温度下测量物质在振动负荷下的动态模量和力学损耗与温度的关系,力学损耗峰对应的温度可看作是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Tg的相对高低可判断出环氧树脂交联密度的大小。
通常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热塑性材料的Tg是非常敏感的,而测热固性材料的Tg 却不灵敏。
DMA是测试热固性材料玻璃化转变的有效工具。
1 仪器与实验条件动态热机械分析仪 PE7e 氮气气氛采用三点弯曲系统 升温速度:10 /min动态力5 105Pa 静态力6 105Pa频率1HZ2 结果与讨论在固定的频率(1HZ)下测定环氧树脂的动态模量及损耗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图1)。
其中损耗峰对应的温度可看作是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在玻璃化转变以前,动态模量为1.18 109Pa,Tg之后,动态模量为2.7 107Pa,降低了约2个数量级。
将以上样品冷却到10 ,再做第二次扫描,所得结果见图2。
图1 DMA temp/timescan图2 DMA temp/time scan第二次扫描时,损耗峰的位置移向高温方向,并且变宽,即Tg变高,而且出现两个峰,分别为101 与106 。
这说明原始样品的固化反应不完全,还存在着 活性 部分,在第一次扫描过程中,升温促使固化反应的进一步完全,使交联密度变大,分子链段的活动受到约束的程度增大,使得Tg升高。
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一、研究背景环氧树脂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备受关注,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难以与其他材料进行混合。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人们将聚醚醚酮等可溶性聚合物引入环氧树脂,形成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
这种改性树脂具有较高的涂层附着力、表面硬度、耐热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可溶性聚醚醚酮和环氧树脂的混合体系进行合理设计,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
具体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 合成可溶性聚醚醚酮。
通过改变聚合物结构、控制分子量和聚合条件等方法,合成出具有良好溶解性和相容性的可溶性聚醚醚酮。
2. 制备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
将合成的可溶性聚醚醚酮与环氧树脂进行混合反应,制备出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
3. 研究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
对制备出的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进行性能评价,包括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成膜性能、热稳定性、耐热性等方面的性能测试。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1. 开发了一种新型改性环氧树脂,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2. 提高了环氧树脂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处理能力,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3. 为环氧树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合成可溶性聚醚醚酮。
选择适合的聚合物结构和聚合条件,通过催化剂引发聚合反应,合成出具有良好溶解性和相容性的可溶性聚醚醚酮。
2. 制备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
将合成的可溶性聚醚醚酮与环氧树脂进行混合反应,用硬化剂进行固化,制备出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
3. 研究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
通过测试样品的溶解度、成膜性能、热稳定性、耐热性等性能,对制备出的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进行评价和分析。
绝缘材料!""#$%'聚苯醚/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田勇,皮丕辉,文秀芳,程江,杨卓如(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广州510640)摘要: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法研究了P P E /E P 体系的固化反应和热分解反应,结果表明,其固化反应热和最大放热峰的峰温均随着P P E 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P P E /E P 体系的分解过程为一级反应;以K i s s i n g e r 最大失重速率法求得表观活化能为184.54k J /m o l ;以O z a w a 等失重百分率法求得10%~30%的失重率下反应表观活化能在208.09~188.64k J /m o l 之间,频率因子I n A 值在34.55~31.05m i n -1之间,表明P P E /E P 体系的热稳定性很高,这为覆铜板的制作提供了重要动力学参数。
关键词:聚苯醚;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热分解动力学中图分类号:T M 215;T Q 32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39(2005)05-0039-04S t u d y o nt h ec u r i n g re a c t i o n a n dt h e r L a ld e c o L po s i t i o n k i n e t i c s o f p o l y 56789d i L e t h y l 9:7;9p h e n y l e n ee t h e r <=e p o >y s ys t e L s ’()$*%+,-.(./012/-34$5/2067+,-894$:;/7+,-*)$:<12%0=2>T h eS c h o o lo f C h e m i c a la n d E n e r g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o u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 ,G u a n gz h o u510640,C h i n a ??@s t r a c t @’1A B 2=/+,=A 7B C /%+D 7+E C 1A =F 7G E A ,=7E 7C /%+=A 7B C /%+D %6H %G I >!-J 0E /F A C 1I 0K -L 0H 1A +I G A +AA C 1A =?>..4?MA H %N I >4.?D I D C A F D O A =AD C 2E /A E P I E I +7F /BE /66A =A +C /7GD B 7++/+,B 7G %=/F A C A =7+EC 1A =F 7G 0,=7Q /F A C A =&82=/+,=A 7B C /%+1A 7C7+EC 1A F 7N /F 2F H A 7R C A F H A =7C 2=A %6..4M4.P G A +E DE A B =A 7D A E O /C 1/+B =A 7D A..4B %+C A +C &’1AC 1A =F 7GE A ,=7E A O 7D6/=D C%=E A ==A 7B S C /%+&’1A E I +7F /B E 7C 717E P A A +7+7G I T A E 2D /+,U /D D /+,A =H A 7R F 7N /F 2F C A B 1+/V 2A -,/Q /+,7+7H H 7=A +C ,G %P 7G7B C /Q 7C /%+A +A =,I -4%6K W L &#L R ;M F %G &)+/D %B %+Q A =D /%+7G H =%B A E 2=AE A Q A G %H A EP I X T 7O 7O 7D2D A E -7+E 4O 7DE A B =A 7D A E6=%F !"W &"YC %K W W &J L R ;M F %GO /C 1/+B =A 7D A%6C 1AB %+Q A =S D /%+6=%F K "C %Z "[&’1A6=A V 2A +B I 67B C %=(+)O 7D7G D %E A B =A 7D A E6=%F Z L &##C %Z K &"#F /+\K &]%=C 1A 67P =/B 7C /%+H =%B A D D %6B %H H A =B G 7E G 7F /+7C A -D %F A /F H %=C 7+C R /+A C /B H 7=7F A C A =D O A =A H=%Q /E A E &A e y B o r d s @H %G I >!-J 0E /F A C 1I 0K -L 0H 1A +I G A +AA C 1A =?^A H %N I ^B 2=/+,=A 7B C /%+^C 1A =F 7GE A B %F H %D /C /%+R /+A C /B D收稿日期:2005-07-30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05006556)作者简介:田勇(1977-),男,博士,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和覆铜板基材的研究(T e l :020-********,E m a i l :t i a n -y o n g-t i a n N 163.O o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