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的共混改性..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59
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应用中的性能,因此需要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
目前,环氧树脂的改性方法主要包括填料改性、无机颗粒改性、增韧改性和溶液共混改性等。
填料改性是最常用的一种改性方法。
填料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硬度和耐磨性,改善其力学性能。
常用的填料包括纤维素、玻璃纤维、炭纤维、碳纳米管等。
研究表明,在填料改性中,填料的形状、大小、分散性以及填充效果对改性效果有重要影响。
无机颗粒改性是一种将无机颗粒加入到环氧树脂中的方法。
无机颗粒可以提供增强效果,改善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常见的无机颗粒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等。
研究发现,无机颗粒的形状和尺寸对改性效果有重要影响。
增韧改性是一种通过添加改性剂来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的方法。
常用的增韧剂有橡胶颗粒、聚酰胺颗粒等。
增韧剂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和断裂韧性,改善其耐冲击性能。
溶液共混改性是一种将其他树脂或高分子物质与环氧树脂溶解在一起的方法。
共混可增加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
常用的共混物包括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除了上述传统的改性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环氧树脂改性方法。
石墨烯改性、金属有机骨架(MOF)改性、纳米颗粒改性等。
这些新的改性方法在提高环氧树脂性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比较丰富,不同的改性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性能改善。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改性方法,并进行优化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改性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新型改性方法的开发和环氧树脂改性的多功能化。
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1. 引言1.1 环氧树脂改性的意义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纯环氧树脂在一些特定的工程应用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脆性、耐磨性差、耐溶剂性低等。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环氧树脂改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通过改性,可以有效改善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热性、耐化学性等方面的性能,使其更加适用于各种工程领域。
环氧树脂改性还可以扩大环氧树脂的应用范围,满足不同工程需求的要求。
环氧树脂改性不仅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和应用范围,还可以推动环氧树脂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促进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
在当前材料科学研究中,环氧树脂改性的意义愈发凸显,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1.2 环氧树脂改性的研究背景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环氧树脂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耐热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方面的性能需要进一步改进。
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环氧树脂改性的研究背景主要源自对环氧树脂性能提升的需求。
传统环氧树脂的性能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比如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需要通过改性手段来改善其特性。
近年来,环氧树脂改性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涌现出了各种改性方法。
从物理改性到化学改性再到纳米材料改性,各种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环氧树脂的性能。
通过这些改性方法,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高温性等方面得到了提升,为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对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推动环氧树脂改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3 本文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系统总结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探讨不同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为环氧树脂材料的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引言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环氧树脂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如脆性、易开裂和低冲击韧性等。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开展改性与增韧研究,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一、环氧树脂的改性方法1. 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是改善环氧树脂性能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如填料、增塑剂和稀释剂等,可以调整环氧树脂的硬度、抗冲击性和粘附性等性能。
填料的加入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强度和硬度,同时降低成本。
增塑剂的加入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改善其加工性能。
稀释剂的加入可以调节环氧树脂的粘度,降低粘度有利于涂层的施工。
2. 聚合物改性聚合物改性是另一种常见的环氧树脂改性方法。
将其他聚合物与环氧树脂共混,可以改变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常用的聚合物改性剂包括丙烯酸酯、苯乙烯和聚酰胺等。
通过共混聚合,可以在环氧树脂中引入新的相,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此外,聚氨酯改性剂也常用于环氧树脂的改性,可以提高其抗冲击性和抗裂性。
二、环氧树脂的增韧方法1. 纤维增韧纤维增韧是一种常用的增韧方法,主要通过引入纤维增强相来增加环氧树脂的韧性。
常用的纤维增韧剂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等。
这些纤维增韧剂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特点,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和韧性。
此外,纤维增韧还能提高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
2. 橡胶增韧橡胶增韧是另一种常见的增韧方法,通过在环氧树脂中引入橡胶颗粒,可以提高其冲击韧性和拉伸韧性。
常用的橡胶增韧剂包括丁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和乙烯-丙烯橡胶等。
橡胶颗粒能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阻止环氧树脂的开裂和断裂。
此外,橡胶增韧还能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
三、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添加剂的类型和含量,实现了对环氧树脂性能的精确调控。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摘要:介绍了环氧树脂通过共聚共混法增韧改性的一些新方法,包括热塑性树脂增韧、互穿网络聚合物增韧、热致液晶聚合物增韧、刚性高分子增韧、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等,并分别对其增韧机理作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环氧树脂;增韧;改性The study on toughening methods and mechanism of epoxy****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 The new methods of toughening epoxy resins, including toughing using thermoplastic resin, thermoset liquid crystal polymer and core-shell latex polymer and forming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 polymer were introduced and their mechanisms was discussed as well. The other methods of toughening epoxy resins were also studied.Key words: epoxy resin; toughening; modification0 引言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粘接能力、化学稳定性、易加工性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环氧树脂被广泛应用于绝缘材料、结构材料、涂料及胶粘剂等领域。
但环氧树脂也存在质脆及韧性不足的缺点,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这方面也有很多出色的成果。
目前,环氧树脂增韧途径有以下几种[1]:a.用弹性体、热塑性树脂或刚性颗粒等第二相来增韧改性;b.用热塑性树脂连续地贯穿于热固性树脂中形成互穿网络来增韧改性;c.通过改变交联网络的化学结构以提高网链分子的活动能力来增韧;d.控制分子交联状态的不均匀性形成有利于塑性变形的非均匀结构来实现增韧。
综合实践环氧树脂改性研究进展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班级:高分子092学号:姓名:欧丽丽日期:2012,6,1环氧树脂改性研究进展摘要:环氧树脂是泛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除个别外,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高。
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其特征,环氧基团可以位于分子链的末端、中间或成环状结构。
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使它们可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不溶、不熔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
环氧树脂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固性树脂,但其韧性不足,耐热性能也较低,耐冲击损伤差。
文章介绍了改性环氧树脂的几种方法,并且对核壳乳胶粒子改性环氧树脂做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改性;环氧树脂1:概述: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耐磨性能、机械性能、电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能、耐高低温性能以及收缩率低、易加工成型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在胶粘剂、电子仪表、航天航空、涂料、电子电气绝缘材料以及先进复合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由于纯环氧树脂固化物具有较高的交联结构,存在易发脆和抗冲击韧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工程技术的使用要求,限制了环氧树脂工业的发展。
目前,环氧树脂可以通过无机刚性填料、橡胶弹性体、热塑性塑料、核壳聚合物、热致液晶聚合物、纳米材料等进行增韧。
也有最新资料表明,用超支化聚合物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2:环氧树脂的改性方法:2.1:有机硅树脂改性环氧树脂醚酰亚胺改性四官能团EP胶粘剂的粘接剪切强度是改性前的2倍左右, 200℃高温剪切强度仅下降10% ,不均匀剥离强度提高2. 5倍左右,;酰亚胺的引入可以提高改性EP的高温剪切强度保留率, 150℃时为76% ~84% , 175℃时也可达到75% ;双羟基聚酰亚胺固化EP粘接不锈钢时。
层间剪切强度有机硅树脂有良好的介电性、低温柔韧性、耐热性、耐候性及憎水性,而且表面能低,用其改性EP既能提高介电性能,又能提高韧性和耐高温性能、降低内应力,但它与EP相容性差。
38一、有机硅对EP的改性1.物理共混改性共混是把各种类型的聚合物通过物理方式混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高性能的聚合物体。
在共混体系中,每个组分会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造成影响。
像对于性能良好的聚合物共混物,具有较好的宏观均匀、微观相分离的形态结构,换句话说,即界面作用部分相容体系较强。
因有机硅和EP溶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仅使用物理共混获取共混物,极易出现2相分离,产生非均相体系,其界面张力越大,实用性能和价值越低。
为使有机硅和EP之间的相容性得到提高,可以增容改性有机硅或者添加硅烷偶联剂,来提高其相容性。
(1)对有机硅进行增容改性相关人员通过对聚己内酯与EP的相容性进行利用,将聚己酸内酯进行改性,使其形成聚硅氧烷,在将其溶入EP 中。
经改性的EP具备较强耐热性,当合成树脂中聚己内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达到50%至60%时,EP的耐热度高达308.5℃,质量损失非常小,即5%左右,耐热度比单一的胺固化环氧树脂高了约150℃左右。
(2)应用硅烷偶联剂相关人员通过对硅烷偶联剂进行利用,合成了一种新型聚硅氧烷,简称AGPMS,然后使用AGPMS对双酚A-缩水甘油醚进行改性(DGEBA)。
实验表明,AGPMS与EP具有很强的相容性,并且通过添加适量AGPMS,使得EP具备较好韧性。
相关人员通过将KH-56O和侧链氨基硅油作为原材料,合成了相应的聚合物偶联剂,简称APCA,并使用其对EP改性,实验表明,APCA可以使固化体系的性能得到提高,当APCA-6om的量是10份时,通过将其与未改性的环氧树脂比较发现,经改性的树脂冲击强度几乎翻倍,并且断裂伸长率增加了约94.55%,其拉伸强度增加了59.55%,T 也增加了约5°C左右。
2.化学改性通过对化学方法进行利用,引入硅原子改性的方法是通过使用有机硅的活性端基(例如羟基,氨基,烷氧基等),将其与EP的羟基、环氧基反应产生接枝或嵌段高聚合物,并将Si-0链固化结构中,解决兼容性问题,大幅提升EP的性能。
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摘要:环氧树脂是一种化学性质优异的材料,其中包含环氧基、羟基和醚键等多种活性反应基团,因此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溶剂型环氧树脂由于其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绿色环保的需求,因此研究环氧树脂水性化技术及其改性化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采用自制反应型表面活性剂作为亲水基团,并加入低分子量环氧树脂等原料进行制备,可以得到环氧当量在800g/eq左右的水性化环氧树脂。
与市售的水性环氧树脂相比,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打磨性能和耐水性能,而且干燥性能也更加出色,适合于“湿碰湿”体系。
此外,由于它能添加更少的固化剂,因此也具有更好的性价比。
鉴于此,本文将讨论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植被以及改性后的性能,旨在推广和应用水性化环氧树脂技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性环氧树脂;制备;性能前言:环氧树脂是一种常用于涂料、粘结剂等产品的树脂基体,由于其具有优异的附着力强、力学性能高、耐化学品性和电绝缘能力等特性,在建筑结构工程、机械零件加工以及航空工业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溶剂型环氧树脂存在致毒、挥发性强等问题,因此研究环保、安全而有效的水性环氧树脂已成为专家学者的关注重点。
本研究合成的新型水性环氧树脂具有更大的分子量以及更好的乳化效果,同时与常规水性环氧树脂相比稳定性更佳、早期打磨性能更好、耐水性能更优秀,解决了目前水性环氧树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此外,本研究中合成的水性环氧树脂还具有优异的成膜性能,涂层表面光滑、均匀,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
一、水性环氧树脂改性研究进展(一)聚氨酯改性水性环氧树脂聚氨酯具有良好的韧性、耐冲击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可以有效改善其本身的质脆、耐冲击性不足的缺点,提高涂膜的综合性能。
改性方法可以采用物理共混合共聚改性法。
通过将不同粒径的水性聚氨酯与市售水性环氧乳液进行物理共混,当水性聚氨酯粒径为55nm且比例为5%时,可明显增强环氧树脂的韧性,并提高拉伸性能和涂膜的耐冲击性和柔韧性等[1]。
环氧树脂改性技术研究南田田【摘要】环氧树脂是一类重要的热固性树脂,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不仅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硬度高、柔韧性好等)和化学性能(化学结构稳定、介电性能好),而且能够粘结金属和非金属,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国民经济等部门。
国内环氧树脂的技术研究虽然相对成熟,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强对环氧树脂改性技术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的和现实意义。
主要介绍了环氧树脂的增韧技术以及绝缘性、阻燃性的改进方法。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1页(P100-100)【关键词】环氧树脂;改性技术;增韧技术;方法研究【作者】南田田【作者单位】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正文语种】中文1.1 环氧树脂生产现状。
环氧树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材料,我国早在20世界5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并且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实验生产,截止到目前,中国的环氧树脂生产份额已经占全世界总生产量的50%-60%,不仅带动了国内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而且为环氧树脂改性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试验基础材料,有利于环氧树脂改性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环氧树脂的生产厂商数量虽然较多,但是缺乏集约化和规模化,加上品种相对单一,因此尚没有形成国际知名的环氧树脂生产研究品牌企业,加上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垄断影响,都给国内环氧树脂的改性技术研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 加强环氧树脂改性技术研究的意义。
从世界整体发展状况看,环氧树脂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无论是在生产制造、相关产品种类还是改性技术研究方面,基本上满足了当前工业和其他产业的需要,根据近几年的全球环氧树脂产业发展形势预测,未来5-10年内环氧树脂产业的增长率在3%-5%左右。
从国内环氧树脂的技术研究现状看,由于市场需求大,因此环氧树脂的消费量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原因之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的电子制造业、化工业等向国内迁移,增加了对环氧树脂的需求量;原因之二是随着环氧树脂改性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国内环氧树脂的生产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并且成本更加低廉,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
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高性能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模量、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优异的电气性能等。
然而,它的应用仍受到一些问题的制约,如脆性、低界面附着力、低耐热性、低耐疲劳性等。
鉴于这些问题,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环氧树脂改性的研究,以提高其性能。
本文将综述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一、填充剂改性环氧树脂常常通过添加填充剂来改善其性能。
常用的填充剂有石墨、碳纤维、纳米氧化物等。
填充剂的加入可以改善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热性能、耐化学性能等。
但同时也会带来副作用,如破坏环氧树脂的整体性能、对环境的影响等。
二、共混改性共混是通过将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材料。
在环氧树脂中,通常会将其他树脂如聚酰亚胺、聚醚酮等与环氧树脂进行共混改性。
共混改性可以通过改变分子结构、增加交联密度、提高热稳定性等方式来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
但是,共混体系中不同材料的相容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同树脂的复合会带来化学反应、相互之间的分离等问题,对共混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改性剂改性改性剂是引入到环氧树脂体系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它们通过与环氧树脂基体反应,不断改变环氧树脂的性能。
改性剂的种类和用量对环氧树脂的性能差异很大。
例如,添加硬化剂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强度和硬度;添加增稠剂可以改善环氧树脂的流动性;添加促进剂可以促进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等。
改性剂改性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改性方法,但同时也会影响环氧树脂的结构和性能,因此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合理的配合和测试。
四、辐射改性辐射改性是环氧树脂改性的一种新颖方式,通过电子、X射线、紫外线等辐射处理,可以控制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能,从而达到改善环氧树脂性能的目的。
例如,辐射处理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交联密度,提高硬度和强度;也可以改变环氧树脂的吸附性,以便与其他材料形成更牢固、更耐用的结合。
但是,辐射处理可能会产生辐射剂量过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测试。
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式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其化学结构式如下:R1 - (-O-)n - R2其中,R1和R2代表两个有机基团,n代表环氧树脂分子中氧原子与两个有机基团相连的数量,通常n的值为2或3。
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中含有环氧基团(-O-),它与其他官能团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
环氧基团的开环反应是环氧树脂重要的特点之一,这种反应可以通过环氧树脂与其他化合物(如胺、酸酐等)的反应来实现。
开环反应使环氧树脂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牢固的化学结合,从而得到具有良好性能的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高强度、高刚度、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良好的电绝缘性和耐热性等。
这些性能使得环氧树脂在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汽车、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中,R1和R2的选择对环氧树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有机基团可以赋予环氧树脂不同的特性。
例如,苯环氧树脂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电绝缘性,而脂肪族环氧树脂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耐冲击性。
通过合理选择R1和R2的结构,可以调控环氧树脂的性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环氧树脂还可以与其他材料进行共混改性,以进一步改善其性能。
常用的共混改性方法包括添加填料、增韧剂、稀释剂等。
填料的添加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增韧剂的添加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抗冲击性和韧性,稀释剂的添加可以降低环氧树脂的粘度,便于加工。
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在加工和固化过程中的特性。
环氧树脂在高温下具有较低的粘度,利于加工成型。
在固化过程中,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发生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获得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固化剂的选择对环氧树脂的固化速度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固化剂包括胺类、酸酐类和酸类等。
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其化学结构中的环氧基团赋予其独特的特性和反应活性。
通过合理选择有机基团和固化剂,可以调控环氧树脂的性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同时,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共混改性,可以进一步改善环氧树脂的性能。
环氧树脂的改性及其水性化研究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电气性能等。
然而,环氧树脂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脆性大、易开裂、耐候性差等,这些问题限制了环氧树脂的应用范围。
因此,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和水性化研究,提高其综合性能和扩大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环氧树脂的改性和水性化研究是当前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改性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引入新型的改性剂和制备方法,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和耐候性。
在水性化方面,研究者们将环氧树脂制成水性涂料或水性胶黏剂等,以降低有机挥发物(VOC)的排放和改善作业环境。
然而,现有的改性和水性化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改性剂的添加可能会影响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制备过程也较为复杂。
在水性化方面,由于水性环氧树脂的耐水性和耐候性较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环氧树脂的改性主要涉及共聚、共混、交联和扩链等方法。
其中,共聚是常见的改性方法之一,通过在环氧树脂的主链上引入柔性的链段,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和耐候性。
共混则是将两种或多种类型的环氧树脂混合在一起,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改性环氧树脂。
交联和扩链则通过增加环氧树脂的分子量,提高其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环氧树脂的水性化是通过引入特定的亲水基团,将环氧树脂制成水性涂料或水性胶黏剂等。
这不仅可以降低VOC的排放,改善作业环境,还可以扩大应用领域,如水性涂料、水性木器漆、水性胶黏剂等。
实现环氧树脂水性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乳化和非乳化法。
乳化法是通过乳化剂的作用,将疏水的环氧树脂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水分散液。
非乳化法则是在环氧树脂中引入亲水基团,使其直接溶于水中。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环氧树脂改性和水性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然后,根据文献综述的结果,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实验,以验证改性剂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制备工艺对环氧树脂水性化的影响。
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胶粘剂和复合材料基体,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缺陷,如脆性、耐热性差等,限制了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以期提高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耐化学性等特性。
本文将对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一、环氧树脂的特性及应用环氧树脂是一种由环氧化合物和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如酚、胺等)反应而成的热固性树脂。
其分子中含有环氧基(-O-CH2-CH2-O-),这种环氧基在加热或与固化剂反应时可以发生开环聚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固化成耐热、耐化学介质的固体物质。
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接性、抗化学性、电气性能和加工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环氧树脂具有脆性、耐热性差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
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的热点之一。
二、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1.填料改性填料是改性环氧树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填料包括纳米粒子、纤维素纤维、碳纤维等。
填料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如增强强度、模量和耐热性。
填料还可以改善环氧树脂的导热性和阻燃性。
目前,纳米填料的研究尤为活跃,如纳米硅、纳米氧化锌、纳米碳管等。
2.改性固化剂环氧树脂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固化剂的种类和性能。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固化剂的化学结构或添加助剂等方法,来改善环氧树脂的性能。
常见的改性固化剂包括酚醛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等。
通过与这些树脂的共混或者化学修饰,可以显著地改善环氧树脂的综合性能。
3.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通过在环氧树脂分子中引入其他功能基团,来改善其性能。
常见的化学改性方法包括醚化、酯化、硅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使环氧树脂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耐化学性和耐候性。
4.辐照交联改性辐照交联是利用高能辐射对环氧树脂进行交联,从而提高其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一种方法。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树脂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汽车和建筑等领域。
近年来,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从制备方法、改性效果、应用领域等方面对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溶液共混法、原位环氧化法和溶胶-凝胶法。
溶液共混法是将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在有机溶剂中共混,并通过溶剂蒸发或浸渍法得到改性树脂。
原位环氧化法是将硅氧烷通过化学反应与环氧树脂共振环生成改性环氧树脂。
溶胶-凝胶法是将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共溶于有机溶剂中,并通过溶胶-凝胶过程获得改性树脂。
不同的制备方法对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和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对于获得高性能的改性树脂至关重要。
其次,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改性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聚硅氧烷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提高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失重温度。
其次,聚硅氧烷的引入还可以显著改善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如增加其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韧性等。
此外,聚硅氧烷的引入还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和电气性能,并降低其燃烧速率和烟密度。
最后,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在电子、航空航天、汽车和建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电子领域,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电子封装材料、绝缘材料和导热材料。
在航空航天领域,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航天器结构材料和耐高温涂料。
在汽车领域,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可用于制备高强度、阻燃和耐化学腐蚀的车身材料和涂料。
在建筑领域,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建筑保温材料和耐候涂料。
综上所述,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是一种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新型树脂材料。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环氧树脂的改性1、概述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高度的粘合力、收缩率小、稳定性好、优异的电绝缘性能,作为涂料、胶粘剂、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电子封装材料等在机械、电子、电器、航天、航空、涂料、粘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交联密度高,内应力大,因而存在质脆、耐疲劳性、耐热性、抗冲击韧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工程技术的要求,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特别是制约了环氧树脂不能很好地用于结构材料等类型的复合材料,为此,国内外学者对环氧树脂进行了大量改性研究。
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善环氧树脂的脆性、耐湿热性。
环氧树脂可通过化学方法改性和物理方法进行改性。
化学方法改性主要是合成新型结构的环氧树脂及新型结构的固化剂;物理方法改性主要是通过与改性剂形成共混结构来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
两种方法比较起来,第一种方法从工艺、成本及难易程度来讲都比第二种方法处于劣势。
因此,目前对环氧树脂的改性主要是通过共混结构实现的。
环氧树脂的增韧途径主要有三类:①刚性无机填料、橡胶弹性体和热塑性塑料聚合物等形成两相结构进行增韧。
②用热塑性塑料连续贯穿于环氧树脂网络中形成半互穿网络型聚合物来增韧改性。
③通过改变交联网络的化学结构组成(如在交联网络中引入“柔性段”)以提高交联网络的活动能力。
环氧树脂的耐湿热性能的改善,主要是通过在环氧树脂分子中引入含稠环的结构单元和合成含氟的环氧树脂,以及采用新的固化剂代替传统的DDS等。
改性后的环氧树脂,由于耐湿热性和韧性的提高,将进一步扩大环氧树脂在电子电器产品、复合材料受力构件以及高性能结构胶粘剂等方面的应用。
另一方面,尽管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但对于不同的应用,其操作工艺需要作适当的改善。
如二酚基丙烷型环氧树脂,由于黏度较大,在某些操作中工艺性差,就需要在固化体系中加入稀释剂来降低黏度,改善操作工艺性能。
因此,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加入稀释刘、填料、增强剂等不同的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