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放射治疗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6.13 MB
- 文档页数:37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
老年食管癌是指发生在60岁以上的食管上皮恶性肿瘤。
它常
常因为病情进展快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种治疗方法的具体情况。
小剂量5-氟尿嘧啶是一种抗癌药物,主要用于肝癌、结直肠
癌等。
它是一种细胞周期相似的药物,所以可以在肿瘤细胞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
而且,小剂量5-氟尿嘧啶还可以通过抑
制DNA和R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死亡,具有抑制肿瘤细胞
增殖的作用。
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高能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
它可以使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从而抑制细胞分裂的进程。
在治疗
老年食管癌时,放射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降低化疗的剂量和毒性,从而减少患者的副作用。
其次,它可以增加疗效和预后。
最后,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不过,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也有一些
不足之处。
比如,治疗期限较长,需要患者接受长期的治疗。
同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疲劳、面部潮红等。
总之,对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来说,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
射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如果患者接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当然,这种治疗方法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显然更为突出。
食管癌放疗治疗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多种方法,而放疗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食管癌放疗是利用放射线对食管肿瘤进行杀伤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直接照射食管肿瘤灭活癌细胞,达到控制病情进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放疗的形式主要有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
外照射是将放射线从体外直接照射到食管癌肿瘤组织,通过穿透力较强的高能放射线,达到清除食管癌细胞的目的。
外照射的优点在于治疗效果确切,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
它可以作为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但是,外照射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容易引发治疗相关的副作用等。
内照射是将放射源通过限制给药或长期留置的方式放置到食管癌肿瘤的近旁,从而使放射源能够对肿瘤组织进行长时间的局部照射。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使放射线更加精确地照射到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
内照射的优点在于创伤小,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并且需要患者持续配合,因此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食管癌患者。
放疗不仅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如手术和化疗等。
放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尤为重要。
放疗可以通过缩小肿瘤的体积,破坏癌细胞的生长,起到控制癌症进展的作用。
与化疗结合,放疗可以增强化疗的效果,提高患者存活率。
食管癌放疗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有剂量的选择,照射的计划和质量控制等。
放疗剂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包括食管癌的位置,体积,病理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照射计划的制定则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和解剖学分析等方法来确定。
质量控制是保证放疗的安全有效的关键,包括剂量的测量,装置的校准,照射的准确性等等。
放疗对食管癌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副作用主要有食管黏膜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对于放疗的风险和副作用,医生需要提前向患者做出详细的解释,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癌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摘要:食道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
中期食道癌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将针对中期食道癌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概述食道癌是一种起源于食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中期食道癌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肿瘤已侵犯食管壁全层,且可能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治疗中期食道癌的关键在于控制肿瘤、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案选择1.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中期食道癌的主要手段,适用于肿瘤局限于食管壁全层,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手术方法包括:(1)食管癌根治术:切除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包括部分或全部食管、胃壁、部分或全部纵隔脂肪组织、相关淋巴结等。
(2)食管-胃吻合术:切除肿瘤后,将食管与胃进行吻合,重建消化道。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适用于手术难度较大、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愿接受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
放射治疗可分为:(1)外照射:利用直线加速器等设备,从体外对肿瘤进行照射。
(2)腔内照射:将放射源放入食管腔内,对肿瘤进行照射。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适用于手术、放疗等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或不愿接受手术、放疗的患者。
化疗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常用的化疗药物有:(1)顺铂:具有抗癌活性,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
(2)5-氟尿嘧啶: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
(3)多西他赛: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
4.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作用,适用于中期食道癌患者。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有:(1)中草药: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重楼等,具有抗癌、解毒、消肿等作用。
(2)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
(3)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1.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有无远处转移等,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2. 考虑患者身体状况: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腔内外联合放射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腔内外联合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162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腔内外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外放射治疗。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49%(49/81)和91.36%(74/81);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98%(34/81)和71.60%(58/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治疗组本组患者给予腔内外联合放射治疗:(1)腔外放射,腔外照射采用10 mv直线加速器照射[2],首先应进行的是前后两野的对穿投射,投照宽度依据患者的病灶情况可选择5~8 cm,其长度为4 cm左右。
治疗每周5~6次,每次放射剂量为1.5~2.0 gy。
当放射总量达到38.0~40.0 gy时,再依据食管癌病灶的变化情况,可采用前野垂直照射治疗[3]。
放射总量累积达到70.0~80.0 gy时,应该结束腔外放射治疗。
(2)腔内放射。
腔内放射治疗应该在腔外放射治疗的2周后进行,采用仪器wd-hdr 18后装机,以铱-192(ir-192)为放射源,常以食管黏膜下8~10 mm作为参考位点,每次放射剂量为4.0~7.0 gy,每周2~3次,隔周再予以腔内放射治疗。
一般总放射剂量达到20~25 gy即可。
1.2.2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单纯外放射治疗,其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的腔外放射治疗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食管癌患者肿瘤部位显影基本消失或者缩小75%;有效:患者肿瘤部位显影缩小25%~75%;无效:患者肿瘤部位显影缩小不足25%[4]。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来完成对数据的统计与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49%(49/81),91.36%(74/81);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98%(34/81),71.60%(58/81)。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最新非手术食管癌的临床分期T的分期:(按照GTV的体积)T1 ≤30 cm3T2 31~50 cm3T3 51~100 cm3T4 >100 cm3结合病变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及程度(如主气管或支气管受侵、椎前三角消失、主动脉夹角≥90°等),规定若有侵及者则将GTV 分级下降1级(如≤30 cm3 为T1 期,如果有外侵累及器官则降为T2 期)N的分期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食管床纵隔区域淋巴结转移,食管胸中、下段癌贲门胃左淋巴结肿大食管颈段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N2 胸上、中、下段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胸颈段、胸上段癌贲门胃左血管区淋巴结转移任何段病变腹腔淋巴结转移。
Ⅰ期: T1N0M0Ⅱ期: T1N1M0、T2N0M0Ⅲ期: T1N2M0、T2N1M0、T3N0-1 M0、T4N0M0Ⅳ期: T2N2M0、T3N2M0、T4N1-2 M0、任何M1 期放疗适应症1 根治性放射治疗全身状况中等以上,能进半流质或顺利进流质饮食,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气管侵犯、无声带麻痹,病灶长度<10cm、无穿孔前X线征象、无显着胸背痛、无内科禁忌证者,以及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或纵膈淋巴结转移,或术后残段有肿瘤残存者均可行根治性放射治疗。
2 姑息性放射治疗全身状况较好,但局部病灶广泛,长度>10cm,有食管旁或纵膈淋巴结转移或有声带麻痹,有气管受侵或受压但未穿透气管者;有明显胸背部沉重、疼痛感但无穿孔前症状体征者;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膈下胃左血管区淋巴结转移,为缓解食管梗阻,改善进食困难,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可进行姑息性放射治疗。
姑息性和根治性放射治疗之间,除非已存在远处转移、严重并发症以及全身衰竭者,二者并无绝对界限。
对开始计划姑息放射治疗者,根据病灶消退情况和患者耐受能力,治疗显着者应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尽可能给予足量放射治疗,争取达到根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