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28讲剖视图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28讲剖视图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28讲剖视图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28讲剖视图

第二十八讲§6—3 剖视图的分类

课题:1、剖视图的分类

2、剖切面的种类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讲解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了解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要求:1、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掌握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熟悉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重点:1、三种剖视图的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各种剖切面的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难点:1、局部剖视图的画法

2、复合剖视图的画法

教具:挂图:“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复合剖视图”

教学方法:讲课时应从各种剖视的应用场合入手,举例说明,各种剖视图的的画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剖视图的形成。

2、视图的画法、标注。

3、画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

二、引入新课题

为了用较少的图形,把机件的形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使每个图形能较多地表达机件的形状。这样,就产生了各种剖视图。按剖切范围的大小,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按剖切面的种类和数量,剖视图可分为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和复合剖视图。

三、教学内容

(一)剖视图的分类

1、全剖视图

(1)概念

用剖切平面,将机件全部剖开后进行投影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简称全剖视)。例如图6—8中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全剖视图。

(2)应用

全剖视图一般用于表达外部形状比较简单,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机件。

(3)标注

当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全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无其它视图隔开时,可以省略标注,否则必须按规定方法标注。如图6—8中的主视图的剖切平面通过对称平面,所以省略了标注;而左视图的剖切平面不是通过对称平面,则必须标注,但它是按投影关系配置的,所以箭头可以省略。

6—8 全剖视图及其标注

2、半剖视图

(1)概念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以对称中心线为界,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得到的,由半个剖视图和半个视图合并组成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2)应用

半剖视图既充分地表达了机件的内部结构,又保留了机件的外部形状,因此它具有内外兼顾的特点。但半剖视图只适宜于表达对称的或基本对称的机件。

(3)标注

半剖视图的标注方法与全剖视图相同。例如图6—9(a)所示的机件为前后对称,图6—9(b)中主视图所采用的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前后对称平面,所以不需要标注;而俯视图所采用的剖切平面并非通过机件的对称平面,所以必须标出剖切位置和名称,但箭头可以省略。

(a)(b)

图6—9 半剖视图及其标注

(4)注意几点:

1)具有对称平面的机件,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才宜采用半剖视。如机件的形状接近于对称,而不对称部分已另有视图表达时,也可以采用半剖视。

2)半个剖视和半个视图必须以细点画线为界。如果作为分界线的细点画线刚好和轮廓线重合,则应避免使用。如图6—10所示主视图,尽管图的内外形状都对称,似乎可以采用半剖视。但采用半剖视图后,其分界线恰好和内轮廓线相重合,不满足分界线是细点画线的要求,所以不应用半剖视表达,而宜采取局部剖视表达,并且用波浪线将内、外形状分开。

(a)正确(b)错误

图6—10 对称机件的局部剖视

3)半剖视图中的内部轮廓在半个视图中不必再用虚线表示。

3、局部剖视图

(1)概念

将机件局部剖开后进行投影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局部剖视图也是在同一视图上同时表达内外形状的方法,并且用波浪线作为剖视图与视图的界线。图6—9的主视图和图6—11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采用了局部剖视图。

(a)(b)

图6—11 局部剖视图

(2)应用

从以上几例可知,局部剖视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表达方法,剖切范围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但使用时要考虑到看图方便,剖切不要过于零碎。它常用于下列两种情况:1)机件只有局部内形要表达,而又不必或不宜采用全剖视图时;2)不对称机件需要同时表达其内、外形状时,宜采用局部剖视图。

(3)波浪线的画法

表示视图与剖视范围的波浪线,可看作机件断裂痕迹的投影,波浪线的画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波浪线不能超出图形轮廓线。如图6—12(a)所示。2)波浪线不能穿孔而过,如遇到孔、槽等结构时,波浪线必须断开。如图6—12(a))所示。

3)波浪线不能与图形中任何图线重合,也不能用其它线代替或画在其它线的延长线上。如

图6—12(b)、(c)所示。

(a)(b)(c)

图6—12 局部剖视图的波浪线的画法

4) 当被剖切部位的局部结构为回转体时,允许将该

结构的中心线作为局部剖视图与视图的分界线。如图613

所示的拉杆的局部剖视图。

(4)标注

局部剖视图的标注方法和全剖视相同。但如局部剖视

图的剖切位置非常明显,则可以不标注。图6—13 拉杆局部剖视图(二)剖切面的种类

剖视图是假想将机件剖开而得到的视图,因为机件内部形状的多样性,剖开机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国家标准《机械制图》规定有:单一剖切平面、几个互相平行的剖切平面、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组合的剖切平面等。

1、单一剖切平面

用一个剖切平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单一剖,所画出的剖视图,称为单一剖视图。单一剖切平面一般为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前面介绍的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均为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而得到的,可见,这种方法应用最多。

2、几个互相平行的剖切平面

(1)概念

用两个或多个互相平行的剖切平面把机件剖开的方法,称为阶梯剖,所画出的剖视图,称为阶梯剖视图。它适宜于表达机件内部结构的中心线排列在两个或多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内的情况。

(2)举例

例如图6—14(a)所示机件,内部结构(小孔和沉孔)的中心位于两个平行的平面内,不能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开,而是采用两个互相平行的剖切平面将其剖开,主视图即为采用阶梯剖方法得到的全剖视图,如图6—14(c)所示。

(a)(b)(c)

图6—14 阶梯剖视图

(3)画阶梯剖视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为了表达孔、槽等内部结构的实形,几个剖切平面应同时平行于同一个基本投影面。

2)两个剖切平面的转折处,不能划分界线,如图6—14(b)所示。因此,要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使之在剖视图上不致出现孔、槽等结构的不

完整投影。当它们在剖视图上有共同的对称中心线和轴线

时,也可以各画一半,这时细点画线就是分界线。如图6

—15所示。

3)阶梯剖视必须标注,标注方法如图6—14(c)所

示。在剖切平面迹线的起始、转折和终止的地方,用剖切符号(即粗短线)表示它的位置,并写上相同的字母;在剖切符号两端用箭头表示投影方向(如果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无其它图形隔开时,可省略箭头);在剖视图上方用相同的字母标出名称“X—X”。

6—15 阶梯剖视的特例

3、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

(1)概念

用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交线垂直于某一基本投影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旋转剖,所画出的剖视图,称为旋转剖视图。

(2)举例

如图6—16所示的法兰盘,它中间的大圆孔和均匀分布在四周的小圆孔都需要剖开表示,如果用相交于法兰盘轴线的侧平面和正垂面去剖切,并将位于正垂面上的剖切面绕轴线旋转到和侧面平行的位置,这样画出的剖视图就是旋转剖视图。可见,旋转剖适用于有回转轴线的机件,而轴线恰好是两剖切平面的交线。并且两剖切平面一个为投影面平行面,一个为投影面垂直面,如图6—17(b)是法兰盘用旋转剖视表示的例子。

(a)(b)

图6—17 法兰盘的旋转剖视图

同理,如图6—18所示的摇臂,也可以用旋转剖视表达。

(a)(b)

图6—18 摇臂的旋转剖视图

(3)画旋转剖视图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倾斜的平面必须旋转到与选定的基本投影面平行,以使投影能够表达实形。但剖切平面后面的结构,一般应按原来的位置画出它的投影,如图6—18(b)所示。

2)旋转剖视图必须标注,标注方法与阶梯剖视相同,如图6—17(b)、图6—18(b)所示。

4、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

(1)概念

用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斜剖,所画出的剖视图,称为斜剖视图。斜剖视适用于机件的倾斜部分需要剖开以表达内部实形的时候,并且内部实形的投影是用辅助投影面法求得的。

(2)举例

如图6—19所示机件,它的基本轴线不与底板不垂直。为了清晰表达弯板的外形和小孔等结构,宜用斜剖视表达。此时用平行于弯板的剖切面“B—B”剖开机件,然后在辅助投影面上法求出剖切部分的投影即可。

(3)画斜剖视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剖视最好与基本视图保持直接的投影联系,如图6—19中的“B—B”。必要时(如为了合理布置图幅)可以将斜剖视画到图纸的其他地方,但要保持原来的倾斜度,也可以转平后画出,但必须加注旋转符号。

2)斜剖视主要用于表达倾斜部分的结构。机件上凡在斜剖视图中失真的投影,一般应

避免表示。例如在图6—19中,按主视图上箭头方向取视图,就避免了画圆形底板的失真投影。

3)斜剖视图必须标注,标注方法如图6—19所示,箭头表示投影方向。

图6—19 机件的斜剖视图

5、组合的剖切平面

(1)概念

当机件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用阶梯剖或旋转剖仍不能完全表达清楚时,可以采用以上几种剖切平面的组合来剖开机件,这种剖切方法,称为复合剖,所画出的剖视图,称为复合剖视图。

(2)举例

如图6—20(a)所示的机件,为了在一个图上表达各孔、槽的结构,便采用了复合剖视,如图6—20(b)所示。应特别注意复合剖视图中的标注方法。

(a)(b)

图6—20 机件的复合剖视图

四、小结

1、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6-2(6)、(7)、(8)、(9)

机械制图-剖视图的画法

机械制图-剖视图的画法 一、剖视图的概念 假想的用剖切面剖开物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剖视图,简称剖视。 国家标准要求尽量避免使用虚线表达机件的轮廓及棱线,采用剖视的目的,就可使机件上一些原来看不见的结构变为可见,用实线表示,这样看起来就比较清晰可见。

二剖视图的配置 各种视图的配置形式同样适用于剖视图 根据剖视的目的和国标中的有关规定剖视图的画法要点如下: 1 剖切位置及剖切面的确定 根据机件的特点,剖切面可以是曲面,但一般为平面,表示机件内部的结构剖视,剖切平面的 位置应通过内部结构的对称面或轴线。 2 剖视图的画法 1)剖切符号:用粗短画(线宽1~1.5d)表示,用以指示剖切面的位置,并用箭头表示投影方向。 2)剖视图:“假想”剖开投影后,所有可见的线均画出,不能遗漏。 3)剖面符号:剖切平面与机件的接触部分(断面)画剖面线,剖面线应以适当角度的细实线绘制,最好为45°斜线,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中剖面线方向与间距必须一致 4)剖视图的配置与标注.剖视图名称用”X-X“表示。

三、剖视图的种类 按剖切的范围,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视图。 1、全剖视图 (1)概念: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 (2)应用:表达内形比较复杂、外形比较简单或外形已在其他视图上表达清楚的零件。 例:全剖视图的作法:(如下图)

(3)注意:因剖视图已表达清楚机件的内部结构,其它视图不必画出虚线。 2、半剖视图 (1)概念:当零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射所得到的图形,可以对 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另一半画成视图。 (2)应用:由于半剖视图既充分的表达了机件的内部形状,又保留了机件的外部形状,所以常采用它来表达内外部形状都比较复杂的对称机件。当机件的形状接近于对称,且不对称的部分已另有图 形表达清楚时,也可以画成半剖视图。 (3)注意:

建筑识图课程教案-第三章剖面与断面

第三章剖面图与断面图 基本要求: 建立剖面图与断面图的概念,了解剖视的方法及分类和画法;掌握剖面图与断面图的标注与分类;能够区分剖面图与断面图。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剖面图; 3、断面图; 课时安排 3.1 基本概念 一、内容 1、剖视的方法; 2、视图的分类与画法; 二、要求及重点 理解剖面图的形成,了解剖切平面的选择,熟悉剖视图中的线型规定。掌握剖面图的几种处理方式。 三、教学方式 利用模型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印象,做到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剖视图的基本概念握剖视的方法和画法 3.1 基本概念 一、剖视的方法

1 剖视图的概念 在画形体投影图时,形体上不可见的轮廓线在投影图上需用虚线画出。 假想地将形体剖开,让它的内部构造显露出来,使形体的不可见部分变为可见部分,从而可用实线表示其形状。 如图3.1所示,双杯基础的三面投影图 假想用两个平面P和Q将基础剖开,如图3.11和图3.22所示。 图3.11 图3.1双杯基础的三面投影图 图3.12 二、剖视图得到分类和画法 1、画法 确定剖切平面的位置和数量 画剖面图时,应选择适当的剖切平面位置,使剖切后画出的图形能确切、全面地反映所要表达部分的真实形状。 选择的剖切平面应平行于投影面,并且通过形体的对称面或孔的轴线。 一个形体,有时需画几个剖面图,但应根据形体的复杂程度而定。 2、断面图与剖面图的区别 (1) 断面图只画出物体被剖切后剖切平面与形体接触的那部分,即只画出截断面的图形,而剖面图则画出被剖切后剩余部分的投影,如图3.2所示。

(2) 断面图和剖面图的符号也有不同,断面图的剖切符号只画长度6~10mm的粗实线作为剖切位置线,不画剖视方向线,编号写在投影方向的一侧。 图3.2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区别 3 画剖面图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剖面图的剖切是假想的,所以除剖面图外,其他投影图仍应完整画出。 当剖切平面通过肋、支撑板时,该部分按不剖绘制。如图3.3所示,正投影图改画剖面图时,肋部按不剖画出。 剖切平面应避免与形体表面重合,不能避免时,重合表面按不剖画出,如图3.4所示。

剖视图的分类与剖切面的种类教案

课题:1、剖视图的分类 2、剖切面的种类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讲解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了解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要求:1、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掌握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熟悉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重点:1、三种剖视图的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各种剖切面的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难点:1、局部剖视图的画法 2、复合剖视图的画法 教具:挂图:“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复合剖视图” 教学方法:讲课时应从各种剖视的应用场合入手,举例说明,各种剖视图的的画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剖视图的形成。 2、视图的画法、标注。 3、画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 二、引入新课题 为了用较少的图形,把机件的形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使每个图形能较多地表达机件的形状。这样,就产生了各种剖视图。按剖切范围的大小,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按剖切面的种类和数量,剖视图可分为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和复合剖视图。 三、教学内容 (一)剖视图的分类 1、全剖视图 (1)概念

用剖切平面,将机件全部剖开后进行投影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简称全剖视)。例如图6—8中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全剖视图。 (2)应用 全剖视图一般用于表达外部形状比较简单,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机件。 (3)标注 当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全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无其它视图隔开时,可以省略标注,否则必须按规定方法标注。如图6—8中的主视图的剖切平面通过对称平面,所以省略了标注;而左视图的剖切平面不是通过对称平面,则必须标注,但它是按投影关系配置的,所以箭头可以省略。 6—8 全剖视图及其标注 2、半剖视图 (1)概念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以对称中心线为界,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得到的,由半个剖视图和半个视图合并组成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2)应用 半剖视图既充分地表达了机件的内部结构,又保留了机件的外部形状,因此它具有内外兼顾的特点。但半剖视图只适宜于表达对称的或基本对称的机件。 (3)标注

《工程制图》教案

《工程制图》教案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题: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2、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3、图纸幅面的规定、比例、字体、图线 4、尺寸注法 5、线段和圆周的等分 6、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7、斜度和锥度 8、圆弧的连接 9、椭圆的画法 10、平面图形的绘制 11、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图样的概念及形成 2、介绍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 3、介绍图纸幅面、图框格式和尺寸、标题栏格式和内容、常用的比例和字体 4、介绍图线的种类、应用和画法 5、介绍尺寸注法的基本规则 6、讲解常用尺寸的注法 7、讲解斜度和锥度的概念、计算、画法和标注 8、讲解各种形式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9、介绍用同心圆法和四心圆弧法画椭圆 10、讲解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和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11、讲解仪器绘图和徒手绘图 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性质 2、领会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3、掌握图样上的一般规定 4、掌握九种图线的应用和画法 5、掌握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 6、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7、掌握对线段、角度、圆周的等分和正多边形的作图方法 8、掌握斜度和锥度的区别(包括在概念、计算、画法上的区别) 9、掌握各种形式圆弧连接方法 10、用四心圆弧法画椭圆 11、会画中等难度的平面图形。 教学重点:1、图样的形成及与立体图的比较 2、粗实线、细实线、虚线和细点画线的画法 3、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4、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 5、圆周的等分方法和斜度和锥度的画法 6、圆弧连接和用四心圆弧法画椭圆 7、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第二章 投影法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课题: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3、点的投影及其标记 4、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5、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6、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7、两点的相对位置 8、直线的投影图

最新土木建筑制图教案——第五章 剖视图和断面图

《土木建筑制图教案》 目录 第一篇制图基本知识 第一章制图仪器与用品 第一节制图仪器与工具 (3) 第二节制图用品 (5) 第二章基本制图标准 第一节制图标准简介 (6) 第二节图纸 (7) 第三节图线 (8) 第四节字体 (8) 第五节比例 (9) 第六节尺寸标注 (9) 第三章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投影的概念 (10) 第二节正投影图 (11) 第三节点的投影 (13) 第四节直线的投影 (13) 第五节平面的投影 (15) 第四章基本体的投影 第一节基本体的投影 (16) 第二节组合体的投影 (17) 第三节同坡屋面 (18) 第五章剖视图和断面图 第一节剖视图 (20) 第二节断面图 (21) 第二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 第六章建筑工程施工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施工图的产生 (22) 第二节施工图的分类和编排顺序 (22) 第三节识图应注意的问题 (23) 第七章建筑施工图 第一节概述 (23)

第二节施工总说明和建筑总平面图 (23) 第三节建筑平面图 (24) 第四节建筑剖视图 (26) 第五节建筑立面图 (27) 第六节建筑详图 (28) 第八章结构施工图 第一节概述 (30) 第二节结构施工图的常用代号及图例 (30) 第三节基础图 (31) 第四节楼层结构平面图 (34) 第五节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36) 第六节楼梯结构详图 (39)

第一篇制图基本知识 第五章剖视图和断面图 第一节剖视图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剖视图的规定画法、标准及适用条件; 理解剖视图的概念; 掌握剖视图的画法和分类; 明确剖视图的图线和材料图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形体剖视图的绘制; 教学内容: 一、剖视图的概念 用假想的剖切面剖开工程形体,移去处于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对留下的部分按正投影法所得的图样,称为剖视图。 剖视图是形体剖切后留下的可见部分的正投影图。 剖切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二、剖视图的表示 1、剖切符号 (1)、剖切符号由剖切位置线和投射方向线组成,以粗实线绘制。 (2)、剖切位置线的长度宜为6~10mm,投射方向线垂直于剖切位置线,长度为4~6mm。(3)、剖切符号的编号宜采用阿拉伯数字,并应注写在剖视方向线的端部。 (4)、需要转折的剖切位置线,应在转角的外侧加注与该符号相同的编号。 (5)、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剖面图的剖切符号,宜注在±0.000标高的平面上。 2、剖视图中的图线和线型 剖切平面与形体接触部分的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 剖切平面后面的可见轮廓线在房屋建筑图中用中实线表示。 3、剖视图中的剖视图例 剖视图中被剖切到的部分,按规定应画出它的组成材料的剖视图例,以区分剖切到的和没有剖切到的部分及形体的材料情况。各种材料图例的画法必须遵照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 在图上没有注明形体是何种材料时,断面轮廓线范围内用等间距的45°倾斜细实线表示。 4、剖视图的图名注写 剖视图的图名是以剖面编号来命名的,例如1-1剖视图、4-4剖视图等,它应注写在剖视图的下方。 1、剖视图的种类 1、全剖视图 用一个剖切平面将形体全部剖开后画出的剖视图。 2、半剖视图 如果被剖切的形体是对称的,画图时常以对称线为界,把投影图的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形体的外形图,这种组合而成的投影图称为半剖视图。 当对称线是铅垂线时,剖视图一般画在对称线的右方;当对称线是水平线时,剖视图一

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

绪论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 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 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三、教学重点 1.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 应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本专业了解几乎空白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机械制图及其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从日常工业产品、建筑物、常见机械及现代化制造等实践举例,引出学习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工程界的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制图课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不断积累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还需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常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则需通过一定数量的见习实习和习题作业配合讲授来撑握八、课后作业 查阅书籍及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相关专业知识。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知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能正确识别读图方 向; 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的 规格与写法; 3.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正确地书写图样上的文字和数字,并做 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4.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线的型式及应用,通过学习与练习,掌 握常用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5.掌握比例的概念和选用原则。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 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 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3.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严守标准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 1.各种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2.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 应用 四、教学难点 1.看图方向的确定。

机械制图剖视图理论知识试卷

中级绘图员(机械制图)理论知识试卷D 一、填空题:(每题2分) *1、剖视图的种类可分为()视图、()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答案:全剖;半剖 2、金属材料的剖面线应以适当角度绘制,最好画成与主要轮廓或剖面区域的对称线成()角,互相平行,间隔均匀的()线。 答案:45゜;平行细实 3、剖切面的种类可分为()剖切面、()的剖切面、几个相交的剖切面。 答案:单一;几个平行; 4、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在垂直于对称平面上投影所得的图形,可以()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一半画成()。 答案:对称中心线;视图 5、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而得的视图称为()视图,其断裂边界应以()线表示。 答案:局部视图;波浪 6、在局部剖视图中,波浪线不能与轮廓线(),也不能()轮廓线之外。 答案:重合(叠);超出 7、假想用剖切平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断面的图形,称为(),简称()。 答案:断面图;断面 8、画在视图轮廓线之外的断面,称为()断面;画在视图轮廓线之内的断面,称为()断面。 答案:移出;重合 9、移出断面的轮廓线用()线绘制;重合断面的轮廓线用()线绘制。答案:粗实;细实 10、当视图的轮廓线与重合断面的轮廓线()时,视图的轮廓线仍需完整的画出,不可()。 答案:重合(叠);间断 11、将机件的部分结构,用大于原图形所采用的比例画出的图形,称为()图;放大部位用()线圈出。 答案:局部放大;细实 12、肋板、轮辐及薄壁结构,()剖切时,一律不画剖面线,并用()线将它们与相邻结构分开。 答案:纵向;粗实 13、较长机件采用折断画法后,其长度应按()标注尺寸,断裂边缘常用()线画出。 答案:实长;波浪 14、按一定规律分布的相同结构,只需画出几个完整的结构,其余用()线相连或标明中心位置并注明()。

机械制图断面图教案

机械制图断面图教案 1 / 3 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活动教案 科 目 机械制图 教师 班级 时间 课题名称 §4-3 断面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断面图的概念; 2.知道断面图的分类和应用; 3.掌握移出断面图的画法; 4.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画图、看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画演示、小组合作探究和对比学习法掌握断面图的画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同学们对制图的热爱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 断面图的概念; 2. 移出断面图的画法 。 教学难点 移出断面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 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实施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做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模式。它由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小结五个环节组成。 教学准备 轴的模型、制图工具、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回顾 1.视图主要用来表达零件的 形状,剖视图主要用来表达零件的 结构。 2.剖视图分为哪几种? 评价、指正 个别回答 引入新课 观看多媒体,展示阶梯轴模 型,让学生观察。 讨论如何更好的表达键槽的形状结构?不同方法中找缺陷,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实现任务的引领和铺垫。 多媒体演示 模型展示 启发设疑 引导分析 学生观察 思考讨论 展示目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展示 明确 任务描述 画出键槽处、销孔处的断面图。 任务展示 任务接受 任务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引导分析 观察分析 任务实施 任务一、断面图的概念及分类 (一)断面图的概念 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面与机件接触部分的图形称为断面图,简称断面。 (二)断面图的种类 根据断面图在绘制时所配置位置的不同,断面图分为 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两类。 1.移出断面图:画在视图之外的断面图。 2.重合断面图:画在视图之内的断面图。 动画演示 模型展示 结合配图 教师引导 学生自学 切割模型 学生自学 学生观察并思考

《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第十九讲§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测图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的夹 角相等,用正投影的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

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 O1A1/OA,q1 =O1B1/OB,r1 =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p1=q1=r1,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p1=r1≠q1,简称正(斜)二测图;

机械制图第2版教案-055 剖视图典型案例讲解

教案首页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和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安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 授课内容 本次课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巩固学生对剖视图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对形体分析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 1.绘制图示定位块的剖视图 (1)形体分析 定位块外形简单而内部结构很复杂。可根据需要在某一视图上采用剖视,也可以同时在其他视图上采用剖视。 (2)表达方案的确定 1)主视图采用全剖视图,表示横向孔与后壁小孔的相对位置,以及上部凸缘与槽的结构。 2)A—A剖视图进一步表示后壁上的小孔是与横向孔相通的通孔。由于A—A剖视处于左视图的位置,中间没有其他图形隔开,可省略箭头。 3)B—B剖视图表示定位块左端两个阶梯通孔,按投射方向看,B—B剖视图应该画在右视图的位置,但为了合理利用图纸,可将它布置在右下角,这时,主视图上应标注剖切符号、箭头和字母。 2.绘制图示支座的剖视图 (1)形体分析 支座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都比较复杂,但它的前后、左右都对称,采用半剖视图表达支座的内外形状最合适。 (2)表达方案的确定 1)主视图采用半剖视以后,由于支座上、下底板上的四个小孔未剖切到,致使其无法教学方法及授课要点随记

2)支座的前后对称,俯视图也采用半剖视,但必须在主视图上标注剖切位置A—A,并在俯视图上注写相应的字母。 3)左视图也采用半剖视,并用细点画线表示底板上小孔的位置。实际上,主、俯视图已经清楚表达了支座的内外形状,所以左视图可省略不画。 3.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并实练。(祥见教材) 二、课堂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问学生,这样学生既总结了知识点,又检查了教学效果。 1.形体分析 2. 表达方案的确定 3.绘制剖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三、评分标准 课题名称绘制复杂平面图形任课教师 要求序号要求中的评价项目 结果 A B C D 1 1 绘制定位块的剖视图 2 1 绘制支座的剖视图 综合成绩 自我总结

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二〇一三年二月十八日

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象语言一样的重要工具———图样; 2.了解课程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相关知识:图的描述和常见图的种类 学习重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作好学生考勤记录。 强调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的一门课程,称为《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从字义来解释,“图”有美术图、立体图、平面图形,这里指的是“平面几何图形”。“制”当“画”讲,“制图”就是画图。“机械”是修饰制图的范围,它指的是绘制机械零件及其设备的图样。【讲授新课】 一、机械制图及图样的的作用 1.机械制图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机械图样的图示原理,看图和绘图的方法及其有关标准的课程。 2.图样在工业中的作用(可举例说明下述内容) (1)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文件;(2)是技术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3)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二、课程的性质、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意义 1.课程性质 是机械及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课程主要内容 (1)图样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基本制图标准、绘图工具、仪器的使用以及几何作图知识) (2)投影原理(主要介绍图示原理),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3)机械图样(主要介绍技术工人应知的零件图、装配图、以及焊接图等) 3.学习任务 (1)掌握机械基本知识,具备识图和绘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养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 4.学好机械制图的意义 (1)是技术工作的需要; (2)是技术革新的需要; (3)是学好其他技术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课的基础 三、学习方法 1.图物对照,反复练习,杜绝交叉作业;(突出“练”字) 2.遵守国标,严格要求,不能随心所欲;(突出“严”字) 3.理论联系实际,多思多想,忌不懂装懂;(突出“勤”字) 4.严格认真,不马虎潦草;(突出“细”字) 5.正确使用绘图仪器,杜绝一物多用。(突出“精”字) 四、工程图学的历史与发展(简单介绍说明) 国外:18世纪,画法几何学———蒙日(法国) 国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画山水序》———宋炳(南宋) 《营造法式》———李诫(北宋) 《新仪象法要》——苏颂(宋代) 《农书》—————王祯(元代)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赵学田(20世纪50年代)

剖面图教案

一、教学目标:明确剖面图的基本概念 掌握剖面图的画法、标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形体剖面图的画法、标注(动画演示,讲练结合) 三、教学方法:演示教学,讲练结合,多媒体导学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新课导入: 根据正投影的特点,当形体内部构造较复杂,无法用正投影表示清楚,这时用什么方法解决?(用图片演示) 课程讲授:1、剖面图的基本概念 假想用一个垂直于投射方向的的平面,在形体的适当部位剖切开,并移去剖切平面与观察者之间的部分,将剩余的部分投影到与剖切平面平行的投影面上,所得到的投影图为剖面图。(动画演示)

P V 钢筋混凝土杯口基础剖 面图形成: 剖切面平行于正立面 钢筋混凝土杯口基础剖面 图形成: 剖切面平行于侧平面 Q W 2、剖面图的表示 1、剖切符号:剖切位置线——一组不穿越图形的粗实线,长度为6mm~10mm 投射方向线——一组垂直于剖切位置线的粗实线,长度为4mm~6mm 剖切符号的编号——宜采用阿拉伯数字,并水平地注写在投射方向线的端部。 2、剖面图中的图线和线型:剖切平面与形体接触部分的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剖切平面后面的可见轮廓线用中实线表示。

形体被剖切后,剖面图上仍可能有不可见的虚线存在,为了是图形清晰,对于已经表 示清楚的部分,虚线可以省略不画,但如果少量的虚线可以减少投影图,又不影响剖 面图的清晰时,也可以画出虚线。 3、剖面图中的剖面图例 剖面图中被剖切到的部分(断面),按规定应画出它的组成材料的剖面图例,以区分 剖切到的和没有剖切到的部分及形体的材料情况。 各种材料图例的画法必须遵照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的规定绘制。 在没有注明是何种材料时,断面轮廓线范围内用等间距的45°倾斜细实线表示。 列出常见的几种图例

剖视图教案 (2)

《机械制图》剖视图教案 10机电2z 孔令琪1032421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剖视图的概念、形成、种类及画法。 2、了解剖视图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会动手画剖视图。 2、会熟练的对剖视图进行标注。 情感目标: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交 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剖视图的概念与形成。 2、剖视图的种类、画法及标注。 教学难点: 1、对不同结构的机件剖视图种类的选择。 2、剖视图剖切位置及剖切平面的选择。 三.准备教学 课件、教案、各种机件的实物。 四.教材处理思路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剖视图是机械制图中的重点部分,难点也相当多,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时一定要先熟悉课本,然后再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本节教材的处理思路: 1、让学生课前先预习教材,对教材有个全面的了解,再进行分析讲解。 2、对重点部分采用多媒体动画与实物相结合的直观演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在 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与分组讨论相结合。 3、对难点部分采用实例与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循序渐进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 师生互致问候,考勤;让学生准备好作图工具,随时准备画图,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要性以便于让学生精力集中,做好学习前的思想准备工作。 2.复习旧课 1)教师:什么是视图? 学生: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绘制出物体的多面正投影图形成为视图。 2)教师:视图有那些种类? 学生: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 3)教师:视图表达机件的什么结构形状? 学生:视图表达机件的外部结构形状(也就是可见的结构形状)对机件中不可见的结构形状在必要时才用细虚线画出。 3.导入新课 剖视图的种类:全剖视 半剖视 局部剖视 剖视图的形成,画法及标注 下图中的主视图即为机件的剖视图。

中职机械制图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本讲:几何尺寸标注 1.知识要点 (1)几何作图 (2)平而图形的尺寸标注 教学设计 教材上的内容比较庞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基本概念和原理是本讲的重点,要结合实例介绍几何作图和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先讲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再讲具体的一些规定,不要而面具到,要教会同学查书和手册, 不要死记硬背。 平而图形的尺寸标注:采用启发式教学,先给出如下图所示的平而,让同学自己抄画,考虑从何处着手,画图步骤是什么?然后再给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等概念。再分析尺寸的分类和基准的概念。多举一些和作业相近的实例。 徙手绘制草图:分组演示草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注意铅笔的修理和仪器图的区别。利用视频动画演示一个图形的画图过程。 3^课前准备 教师要绘制一张平而图形的草图作为范例。 4^教学内容 ⑴尺寸标注^11 1 6675.2^ 1996 ) 0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图1-8〉 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性无关;图样中的尺寸凡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其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否则需标注其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附说明;机件的每一尺寸,在图样上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此外,为了使标注的尺寸清晰易读,标注尺寸时可按下列尺寸绘制:尺寸线到轮廓线、尺寸线和尺寸线之间的距离取6隱?10隱1,尺寸线超出尺寸界限2隱?3麵,尺寸数字一般为3.5号字,箭头长5咖,箭头尾部宽1隱。 图1-8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2^尺寸数字的注写方法 线性尺寸数字通常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中断处,尺寸数字应按图1-9所示的方向注写,并尽可能避免在 图示30。范围内标注尺寸,当无法避免时应引出标注。对于非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其数字方向也可水平地注 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另外尺寸数字不允许被任何图线所通过,否则,需要将图线断开。

第六章 图样表示法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熟悉一些其他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分析视图、剖视图、断面图;能够正确地绘制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素质目标: 教学 重点 各种视图的绘制教学 难点 各种视图的绘制 教学手段理实一体 实物讲解 小组讨论、协作 教学 学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模块八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相关描述〗 机件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在绘图时,应首先考虑看图方便,根据机件的结构特点,采 用适当的表达方法;在完整、清晰地表达机件内外结构形状的前提下,力求绘图方便。国家 标准“技术制图”(GB/T 17451—1998、GB/T 17452—1998和GB/T 17453—2005)规定了机 械图样的画法,包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一些其他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等。本模块将介 绍上述几种表达方法。 〖知识准备〗 学习情境一视图 一、基本视图 机件在基本投影面上的投影称为基本视图,即将机件置于一正六面体内,如图8-1(a)所 示,正六面体的六个面构成基本投影面,向这六个面投影所得的视图为基本视图。这六个视图分别是由前向后、由上向下、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以及由右向左、由下向上、由后向前投影所得的右视图、仰视图和后视图。各基本投影面的展开方式如图8-1(b)所示。 图8-1 基本视图的形成 展开后各视图的配置关系如图8-2所示。。 掌握基本视图的展开。

图8-2 基本视图的配置 二、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自由配置的视图。如果视图不能按图82配置时,则需用向视图来表达。 在向视图的上方标注“×”(“×”为大写拉丁字母)。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 并注上相同的字母,如图8-3所示。 图8-3 向视图 三、局部视图 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得到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图8-4 局部视图 四、斜视图 将机件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学生分析向视图 的特点。 学生思考什么时 候需要局部视图。 学生分组讨论局 部视图的画法,教 师总结。

解剖透视教案

《解剖·透视学》课程教案 解剖部分 第一章人体解剖知识应用的历史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体解剖知识应用历史。不同认识产生的不同变化。 教学内容: 透视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视觉认知现象,在造型艺术领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这样说它是人类观念的体现,也是造型艺术革命的先导。因此,全面地认识透视现象,把握透视基本规律,关注透视的发展变化是每一位学生学习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 人体作为大自然最完美的造物,集中体现了自然界最微妙、最生动、最均衡、最和谐的美。 艺术作品在展示人体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人体的自然形态—骨骼与肌肉、结构与比例、形体与运动等人体解剖结构知识的精通与深刻的理解。 造型艺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离开了人这个前提就无法满足最基本的创作要求。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处处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创作要求。 ▲不同历史时期造型艺术的发展 《威林道夫的女雕像》、《持角杯的女巫》反映了受历史条件的影响,艺术家无法关注人身上肌肉、骨骼相关的信息,不可能运用一定

的解剖知识来解决人物造型问题。 古埃及“正面律”的人物造型程式:《书吏凯伊坐像》。 古希腊健壮的人物表现:米隆《掷铁饼者》,利西普斯《赫拉克力斯》。 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通过人体的表现让人感到身体内蕴涵的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对人体的解剖研究极为深刻,在当时几乎每一个艺术家都对人体艺术及解剖关系作过深入研究。达.芬奇《肌肉解剖图》《斗士》,拉斐尔《三个美神》《阿波罗习作》,丢勒《手的习作》,米开朗基罗《腿的习作》《利比亚巫女的习作》 17、18世纪:贝尼尼《阿波罗和达芙尼》,乌东《女猎神狄安娜》。 19世纪末20世纪初:贾科梅蒂《步行的男子2号》,摩尔的《女人体》,莱布朗《女人体》,毕卡索《生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形式:理论讲授与作品欣赏 第二章人体解剖学姿势、基本术语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解剖学中的一些基本姿势和术语,为欣赏和创作、设计作品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一、了解解剖学的姿势。 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脚并立、足

教案-剖视图

课题 名称 平面的铣削授课 班级16模具 授课 学时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熟悉铣刀用途及种类、铣削要素等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认知能力(空间想象) (2)语言表达能力(工艺分析) (3)掌握顺铣、逆铣等操作要点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能力 重 点与难点重点:平面的铣削方法及特点;铣削平面时工件的装夹方法难点:校正和调整的方法 教学 准备 课件、教案、各种机件的实物 教学 方法 讲授、启发式教学、探究法教学、直观教学、演示法。

教材处理思路1)、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向自己的目标努力,使所有的学生都获得最大的进步。 2)、把此次课题学习更好的融于铣工教学中,即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些实践过程的分析。该方法具有教学目标的多重整合性、教学气氛的民主性、教学时空的开放性等优势。例如对“误差”的分析与控制。(“三检”)3、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前教师备课时,应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环节,教师必须积极地想出话题,选择学生较常见的、感兴趣并与课程内容有一定联系的内容,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4、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程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抽象问题直 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实现课堂教学与实习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过程简单化,在压缩学时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1.学生按时整队,进入实习教室,师生互相问候。 2.检查出勤情况。 3.检查学生学习用具是否带齐(课本、笔记本、笔等)。 4.检查学生劳保用品是否穿戴整齐(工作服、安全帽)。 5.检查学生仪容仪表是否符合学校规定(发型,饰品等)。 6.宣布本课题的内容及任务 复习旧课: 用端铣刀铣平面 端铣刀一般用于立式铣床上铣平面,有时也用于卧式铣床 上铣侧面。 端铣刀一般中间带有圆孔。通常先将铣刀装在短刀轴上, 再将刀轴装入机床的主轴上,并用拉杆螺丝拉紧。 用端铣刀铣平面与用圆柱铣刀铣平面相比,其特点是:切 削厚度变化较小,同时切削的刀齿较多,因此切削比较平稳: 再则端铣刀的主切削刃担负着主要的切削工作,而副切削刃又 有修光作用,所以表面光整;此外,端铣刀的刀齿易于镶装硬 质合金刀片,可进行高速铣削,且其刀杆比圆柱铣刀的刀杆短 些,刚性较好,能减少加工中的振动,有利于提高铣削用量。 因此,端铣既捉高了生产率,又提高了表面质量,所以在成批 大量生产中,端铣已成为加工平面的主要方式之一。 讲授新课: 平面的铣削 一、平面和连接面的铣削 1.平面的铣削 1、使用设备和刀具的选择 选用XW5032型立式铣床,使用刀具为直径120mm端铣刀。 如图1-1所示。 图1-1 立式铣床端铣刀加工平面 教学方 法及授 课要点 随记 复习前 次讲过 的工件 的装夹 和铣削 细致讲 解,配合 图示及 幻灯片 演示。

剖视图的基本知识教案

课题:1、剖视图的形成 2、剖视图的画法 3、剖视图的标注 4、画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剖视图的形成和金属剖面线的画法 2、讲解剖视图的画法和标注 教学要求:1、理解剖视图的形成 2、掌握金属剖面线的画法 3、掌握剖视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以及画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剖视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教学难点:剖切位置的选择 教具:挂图:“剖视图的形成” 教学方法:用挂图和模型辅助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基本视图的概念、名称、视图配置关系和投影规律 2、向视图的画法 3、局部视图、斜视图的概念、视图配置、画法、标注规定和应用场合,以及画图时应注意的地方。 二、引入新课题 六个基本视图基本解决了机件外形的表达问题,但当零件的内部结构较复杂时,视图的虚线也将增多,要清晰地表达机件的内部形状和结构,常采用剖视图的画法。 三、教学内容 国家标准GB/T17452—1998和GB/T4458.6—2002规定了剖视图。 (一)剖视图的形成 1、概念 想用一剖切平面剖开机件,然后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简称剖视)。 2、举例 例如,图6—5(a)所示的机件,在主视图中,用虚线表达其内部结构,不够清晰。按照图6—

5(b)所示的方法,假想沿机件前后对称平面把它剖开,拿走剖切平面前面的部分后,将后面部分再向正投影面投影,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剖视的主视图。图6—5(c)表示机件剖视图的画法。 (a)(b) (c) 图6—5 剖视图的形成 (二)剖视图的画法 画剖视图时,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剖切位置,使剖切平面尽量 通过较多的内部结构(孔、槽等)的轴线或对称平面,并平行于选 定的投影面。例如在图6—5中,以机件的前后对称平面为剖切平 面。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28讲剖视图

第二十八讲§6—3 剖视图的分类 课题:1、剖视图的分类 2、剖切面的种类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讲解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了解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要求:1、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掌握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熟悉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重点:1、三种剖视图的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各种剖切面的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难点:1、局部剖视图的画法 2、复合剖视图的画法 教具:挂图:“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复合剖视图” 教学方法:讲课时应从各种剖视的应用场合入手,举例说明,各种剖视图的的画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剖视图的形成。 2、视图的画法、标注。 3、画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 二、引入新课题 为了用较少的图形,把机件的形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使每个图形能较多地表达机件的形状。这样,就产生了各种剖视图。按剖切范围的大小,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按剖切面的种类和数量,剖视图可分为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和复合剖视图。 三、教学内容 (一)剖视图的分类

1、全剖视图 (1)概念 用剖切平面,将机件全部剖开后进行投影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简称全剖视)。例如图6—8中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全剖视图。 (2)应用 全剖视图一般用于表达外部形状比较简单,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机件。 (3)标注 当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全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无其它视图隔开时,可以省略标注,否则必须按规定方法标注。如图6—8中的主视图的剖切平面通过对称平面,所以省略了标注;而左视图的剖切平面不是通过对称平面,则必须标注,但它是按投影关系配置的,所以箭头可以省略。 6—8 全剖视图及其标注 2、半剖视图 (1)概念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以对称中心线为界,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得到的,由半个剖视图和半个视图合并组成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2)应用 半剖视图既充分地表达了机件的内部结构,又保留了机件的外部形状,因此它具有内外兼顾的特点。但半剖视图只适宜于表达对称的或基本对称的机件。 (3)标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