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袁世凯的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6.88 MB
- 文档页数:26
袁世凯传读后感《袁世凯传》是一部描写中国近代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袁世凯的传记。
这部传记以其丰富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生动地展现了袁世凯的一生和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对袁世凯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
他曾经是清朝的重要官员,也是辛亥革命后的临时大总统和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
他在政治上的变化和决策,经常引起争议和批评。
这部传记生动地描绘了袁世凯这位政治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我对他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深深感受到了袁世凯这位政治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既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权谋狡诈的政治家。
他在政治上的变化和决策,往往是出于自身的政治目的和私利。
他在政治上的决策和行动,往往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而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这种政治上的矛盾和复杂性,使我对他的评价更加客观和深刻。
这部传记还通过对袁世凯的一生和政治活动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和变迁。
袁世凯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
他在这个时期的政治活动和决策,不仅影响了中国政治的走向,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袁世凯的一生和政治活动的描述,我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和变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政治的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袁世凯传》,我对这位政治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传记生动地描绘了袁世凯这位政治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我对他的评价更加客观和深刻。
通过对袁世凯的一生和政治活动的描述,我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和变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政治的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传记不仅使我对袁世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袁世凯的认识和观感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袁世凯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有他率领的北洋集团实力强大,南方革命军攻打不利,不得不与之密谋约定,只要推翻清帝就奉袁世凯为大总统,袁世凯履行承诺,逼宣统退位。
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地主家族。
父祖多为地方豪强。
1876年(光绪二年)和1879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
1881年5月,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
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经南北议和,就任首任大总统。
但于1916年悍然复辟,称洪宪皇帝,激起全国人民的讨伐之声,南方革命军人在原云南都督蔡锷的领导下,组成护国军北上讨袁,导致北洋严重分裂,从而失败病亡。
袁世凯观其一生,有辉煌,有失落,有阴谋,有阳谋。
在其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历经钻营,背叛,以退为进,直到最后复辟身死其实要客观的评论。
从庆军开始,其人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上司的肯定升迁,不光因为其家世甚好,与其钻营迎合之术分不开的。
在翁同稣和李鸿章政治斗争中,先于维新党支持交好,得到光绪帝的赏识,并授予在天津新军的起家之本,从而造就了近代最大的军阀集团!在其今后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枪口一转将维新党,甚至皇帝拉下马,因此有得到了慈禧太后,李鸿章,荣禄的后党的赏识,并因为其迎合之术成为李鸿章的接班人,得到当时最为庞大和先进的集团------北洋集团掌舵人!最后又利用北洋的各种国际关系和军事实力,逼迫辛亥革命的革命军与其密约将清政府彻底推向灭亡,结束了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一)李鸿章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1898,李鸿章赴欧洲。
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此情节疑是日本伪造消息,存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
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李鸿章在1901年签定了卖国的《辛丑条约》。
1901年11月去世。
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好人.但是生不逢时,被推到了浪尖口,结果被人们骂为汉奸.这实在是千古大冤,西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 ",也有人说"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写的一手好字,是个大才子。
死后也没留下什么遗产,可谓也是个清官。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好有坏,让人感到可惜,中国就是在他那个年代才开始衰败的,所以他也是有责任的.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到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咒骂痛斥这时,确实深深自省,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我对袁世凯的评价我对袁世凯的评认识摘要:袁世凯是何许人也,在中国的历史上对袁世凯的评价是褒贬不一,只因为有这样的结果,原因复杂。
他主张教育兴国,又盗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复辟帝制;他曾驻使朝鲜,不辱使命,在朝鲜期间极力维护清王朝与朝鲜宗藩关系,又出卖中国,签署《二十一条》。
本文就从之下几个方面对袁世凯的平生进行分析。
关键字:袁世凯帝制教育窃国贼袁世凯(1859.9.16—1916.6.6),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
生于咸丰九年(1859)八月二十日,河南项城县人。
在中国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十岁顽童,恐怕大都知道袁世凯。
有人说他是一代枭雄,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也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有人说他是卖国贼;还有人说他是爱国英雄,有人说他是卖友求荣的的小人等等。
为何对一个人的评价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几个人。
历史极为复杂,评价历史人物,很难用一个框框来简单地评其一生是非功过,也不能仅仅简单地根据他的动机如何,而应该根据他的所作所为是否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进步而定,我们只有事实求是地对历史人物从事活动的事实活动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得到或者基本上得到符合实际的论断。
原因复杂,这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一、兴办新式教育的楷模1905年,由袁世凯领衔,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等奏请廷停止科举考试,推广西式学校,得到批准。
清政府谕令从1906年起停止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试。
这样,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为新式学校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袁世凯后来经常与其子女谈起这件事,认为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事情,并说自己从小就痛恨科举制度。
袁世凯还积极兴办新式学校,通过组建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筹措办学经费和培师资等措施,使得他管辖下的直隶省(今河北省)的新式教育发展迅速。
他建立了以“北洋六镇”为首的现代化陆军及“保定陆军学堂”“军医学堂”等一大批军事院校;创办北京、天津两市的现代化警察部队,使民国初北京、天津两市的治安曾享誉全世界;他还是百年名校山东大学的建校元老,于1901年上书光绪帝,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即现在的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人物评价—袁世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记问起袁世凯是谁?我想恐怕大家都很了解他。
然而我们从历史书上所了解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袁世凯,大家想知道一个原原本本的他吗?那么请听我道来:在近现代的历史长河中,有人说他是一代枭雄,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也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还有人说他是爱国英雄。
为何对这样一个人的评价有如此之大的差别,恐怕这与他那段复杂而又影响深远的历程有关。
然而历史极为复杂,评价历史人物,很难用一个框框来简单地评价其一生是非功过,这不是我们能简简单单能说的清的。
要公正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要作到客观。
但历史就是历史,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你可以掩盖它,不让人们知道,但却无法抹杀它的存在。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中华帝国83天的皇帝,也是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他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还担任过大清帝国的首相、朝鲜王朝的总督。
他至今被自己的中国同胞骂作卖国贼与窃国大盗,虽然他也曾为中国立下了“几乎被健忘的中国人忘却了的”伟大功绩。
袁世凯他出生在书香门第世代官宦的大家族,少年聪颖好学,性格刚毅,好武学。
青年从戎,胸有大志,他曾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焉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随军入朝,锋芒初露,奠定了他的军事基础。
寻求自强之道,小站练兵,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保境安民,创建警察部队。
他是推行新政的有力人物,力废科举,大办学校,创办中国近代公、检、法体系,创办商会,发展实业,加强金融管理,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顺应潮流,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袁世凯传读后感《袁世凯传》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人物袁世凯的传记作品。
这部传记详细地介绍了袁世凯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经历、政治生涯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对袁世凯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曾是清朝的重要官员,后来又成为了中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和第二任大总统。
他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他也因为一些政治决策和行为备受争议,被一些人称为“权谋家”、“奸臣”等贬义词汇。
通过阅读《袁世凯传》,我对袁世凯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逐渐在政治上崭露头角。
他曾在清朝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然而,他也因为在政治上的野心和权力欲望,做出了一些不利于国家发展的决策,导致了一些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在阅读《袁世凯传》的过程中,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袁世凯的政治生涯跨越了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他亲历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他在中国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的复杂和动荡。
通过对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阅读《袁世凯传》的过程中,我也对袁世凯这个历史人物产生了一些思考。
袁世凯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既有着政治上的野心和权力欲望,又有着对国家发展的愿景和理想。
他在政治上的决策和行为,既有着积极的一面,也有着消极的一面。
通过对他的一生经历的了解,我对他的评价也变得更加客观和全面。
他的一生经历,也让我对政治人物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政治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总的来说,阅读《袁世凯传》是一次很有意义的阅读体验。
通过对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对袁世凯评价研究概况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尤其是进入80年代,随着思维方式的进一步灵活,研究视野的不断开阔,一些学者对袁世凯作了新的认识和评价,他们对辛亥革命前期的袁世凯,尤其是他在经济领域的贡献,给予了较多的肯定。
对于他晚年称帝、逆历史潮流而动,论者仍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袁世凯的研究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一、关于袁世凯的总体评价问题对袁世凯的总体评价,早期学者多认为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伪装维新的封建专制主义者”,辛亥革命后他“抢夺了清政府的一切权力,巧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务”,上台后“不择手段地加强个人权力,破坏法制,追求专制独裁,并悍然恢复帝制,终于招致败亡”。
近些年来,对袁世凯的评价,学者有不少共同之处。
如:有的学者认为他在中国军队近代化、清末新政中以及在推翻清王朝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袁世凯一生在许多方面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了一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
其晚年,逆历史潮流而动,自取灭亡(张华腾、苏全有《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也有学者指出袁世凯在政治上反动,但在某些方面,主要是经济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
唐洁在《乱世奸雄袁世凯》一文中这样评价:“无论说袁世凯是奸雄也好,枭雄也罢,不可否认他辛亥前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武昌起义后迫使清帝退位,也遵循了时代的潮流。
如果当时的中国不是出于外强觊觎的严重形势下,革命党避免干涉而急于稳定大局,总统的位置可能就不会轮到袁世凯来坐。
”袁世凯是“旧时代的产物,尽管披上支持共和的外衣,骨子里仍然抱着皇帝梦不放,将个人名利之于民族大义之上,只能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二、关于袁世凯与戊戌告密问题过去长期以来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袁世凯告密是政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近年来主要出现三种分歧,一种认为袁世凯告密引起政变,一种认为袁世凯虽告密,政变另有原因,一种认为袁世凯告密是在政变之后。
袁氏当国凤凰大视野观后感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袁氏当国凤凰大视野》,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调查展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而又被忽视的人物袁世凯的一生。
这让我对袁世凯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并对历史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部纪录片分为几个部分,从袁世凯的生平背景开始,逐步展示了他的崛起与权势的获得,以及最终他的垮台的过程。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袁世凯矛盾性人物形象的展示,他既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开创者,也是权谋斗争中的投机者。
这种矛盾性让我深思,一个人的决策和行为究竟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人是否能够真正改变历史,或者说,历史是否是一个命运的轨迹?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他建立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推动了许多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改革,如废除科举制度、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等。
他还在国际间展示中华民族的崛起,在国际地位上为中国争取到了较大的尊重。
然而,他也是一个权谋斗争的人,利用各种手段谋求个人利益,暴力镇压反对势力等等。
这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是否可以被单纯地分为好与坏?袁世凯的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
一些人将他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开创者,他的一系列改革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然而,也有人将他视为叛徒或暴君,认为他过于权谋,不顾民众利益。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发现历史真的是一个难以理解的迷宫,每个人都有权利对历史事件作出判断,但这样的判断往往是片面的。
纪录片中提到了袁世凯的“双面人”形象,我觉得这个描述非常准确。
袁世凯在历史上的地位既伟大又有限,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但他的改革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和局限性。
他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家实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也采取了抑制社会声音的手段,限制言论自由和个人权利。
这种双面性,使得袁世凯的形象更加复杂和难以理解。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不禁思考,历史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个矛盾的整体,我们无法用简单的标签对他们进行分类。
历史是一个多维度的画卷,无法用线性的方式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