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型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常见句式
1、判断句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陈述句
陈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
陈述句又分为肯定的陈述句和否定的陈述句,简称为肯定句(The Affirmative Sentence)和否定句(The Negative Sentence)。
3、被动句
被动句就是“被”字句并举例说明,被动句的注意事项,使用被动句的适宜情况。
4、省略句
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一种语法修辞手段。
省略在英语语言中,尤其在对话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5、否定句
表示否定的句子。
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
6、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常常将某些虚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这种习惯使用的句式称之为固定句式。
常见的固定句式如下:
文言固定格式“(其)…之谓也/矣/乎”
文言固定格式“…(有)无…以…”
文言固定格式――“得无…乎”
文言固定格式讲座:“孰”与“…孰与…”
文言固定格式――“有…者”
文言固定格式――“与其…孰若/岂若…”
文言固定格式“…有(无)所…”。
(完整版)语文句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语文句型一、基本句型二、句子依据用途或语气分类,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三、说明一件事情,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叫陈述句。
四、提出一个问题,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叫疑问句。
五、要求或者希望中国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叫祈使句。
六、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叫感叹句。
七、二、句式变换八、1、陈述句与被(把)字句的改写:把陈述句改成被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接受动作的词调到句首,另上“被”就成了被字句。
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动作的对象移到表示动作的词前面,加上“把”即成把字句。
在变换句式时必须保持原句的意思。
九、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改写:陈述句指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句子。
反问句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
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
同样,也可以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句号改成问号。
为了加强语气,一般拉圾箱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十、3、肯定名改写成否定句: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例如,“人人都都遵守课堂纪律。
”可以改写成“没有一个人不奠定课堂纪律。
”改写后句子的肯定语气要比原来的句子更强。
改写时要注意:双重否定是表示进一步的肯定,所以必须用上两个表示否定的词,也就是“否定+否定=肯定”。
如果只用一个否定的词,句子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十一、4、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改写:我们在写话或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
例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看见。
”这是直接叙述的句子。
如果要改成转述的句子,就可以改成“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看见。
”改写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改成“他”或“他们”是必动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是适当地调整词语,使句子通顺。
汉语语法句型类型按结构划分:单句和复句,其中单句包括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复句包括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选择关系、总分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
按作用划分: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
单句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例如:如今天星期五。
2.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例如:好漂亮的彩虹呀!3.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
主要是:①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
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
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
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
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
如: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②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
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被的宾语+动词短语。
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
主语是受动者,接受动作。
如:小鸟被他们吓跑了。
③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关系;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
如:他上街买书去了。
复句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例如: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例如: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物难选择一件或几件。
例如: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5种基本句型例句各100句
1. S + V
1. 我喜欢看电影。
2. 她唱歌很好听。
3. 他爱好运动。
4. 我们每天早上吃早餐。
5. 他不太善于表达。
2. S + V + O
1. 我喜欢看电影。
2. 她买了一本新书。
3. 他爱好运动。
4. 我们每天早上吃早餐。
5. 他给我写了一封信。
3. S + V + C
1. 这个苹果很甜。
2. 姐姐看起来很累。
3. 我的房间很干净。
4. 那个男孩长得很高。
5. 这首歌听起来很动听。
4. S + V + O + O.C.
1. 我买了一杯咖啡给他。
2. 她帮我打开门。
3. 他送了一份礼物给她。
4. 妈妈做了一顿好吃的饭给我们。
5. 我告诉了他好消息。
5. S + V + O.C.
1. 我觉得这件衣服很漂亮。
2. 她认为这个计划很好。
3. 他感觉很紧张。
4. 我们都知道这个事实。
5. 他确信自己能做好工作。
句型句式陈述句:就是告诉别人一件事,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
句末用句号。
有肯定、否定、双重否定三种形式。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有疑问、设问、反问三种形式。
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祈使句:要求别人做或者不做某事,含有命令、请求、希望、号召、商量、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
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
练习题一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型1、他不会说这种糊涂话。
()2、到了!可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3、不好看呐!()1.什么时候开会?()2.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在部队发起总攻前炸掉这座碉堡。
()3.桂林的山水真美啊!()4.我新买了一辆自行车。
()5.你多大了?()6.请勿入内!()7.请你把这本书给我看看吧!()二句式互换(1)“把”字句改成“被”字句,“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1.墙壁不一会就被我们洗刷的干干净净了。
2.老师把一只MP3送给了我。
3.我不小心把陈明的遥控赛车摔坏了。
4.这样,我把鸽子放回了大自然。
5.一切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了。
6.一群黄河象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
7.阻止它的石块被它掀翻了。
8.敌人把刘胡兰拉到了庙门前的广场上。
9.一轮红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格外耀眼。
10.那个狠毒的家伙把小青虫碾死了。
11.大风卷起的盖地的尘沙遮住了眼。
“把”字句“被”字句12.一大滴松脂重重包裹了两只小虫。
“把”字句“被”字句13.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把”字句“被”字句14诸葛亮的空城计吓走了司马懿的十万魏兵。
“把”字句“被”字句15 宽广美丽的大草原陶醉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把”字句“被”字句16 老师交给我们一项艰巨的任务。
“把”字句“被”字句17 机灵的猴子激怒了船长的儿子。
“把”字句“被”字句(2)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保证句意不变)1.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市长所作出的报告。
2.我不是不同意这件事。
3.他会好起来吗?4.这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句型1:There+be +主语+地点状语/ 时间状语There’s a boat in the river. 河里有条船。
句型2:What’s wrong with+sb. / sth. ?What’s wrong with your watch?你的手表有什么毛病?句型3:How do you like...?How do you like China?你觉得中国怎么样?句型4:What do you like about...?What do you like about China?你喜欢中国的什么?句型5:had better(not)+动词原形You’d better ask that policeman over there. 你最好去问问那边的那个警察。
句型6:How+adj. / adv. +主语+谓语!What a/ an+adj. +n. +主语+谓语!How cold it is today !今天多冷啊!What a fine picture it is!多美的一幅图画呀!句型7:Thank+sb. +for(doing)sth.Thank you for coming to see me. 感谢你来看我。
句型8:So+be/ 情态动词/ 助动词+主语He is a student. So am I. 他是一个学生,我也是。
句型9:... not ... until ...He didn’t have supper until his parents came back. 直到他的父母回来他才吃饭。
句型10:比较级+and+比较级The baby cried harder and harder. 那孩子哭得越来越厉害。
句型11:the +比较级,the +比较级The more one has,the more one wants. 越有越贪。
句型12:... as +adj./ adv.+as ...…not as(so) +adj. / adv. +as ...Do you think that art is as important as music?你认为艺术和音乐一样重要吗?Last Sunday the weather was not so wet as it is today. 上个星期天的天气不如今天的天气潮湿。
句型和句子结构有什么区别句型和句子结构是语文学习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虽然两者互相关联,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句型和句子结构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高,对于语文学习的巩固和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句型和句子结构的定义、特点、使用及作用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区别。
首先,句型是指建立在句子中的语法结构,是一种语法形式。
句型的种类有很多,如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等。
句型的使用可以反映不同的语言目的和道德立场。
句型是常用的语言形式,能够加强语言的表述效果,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其次,句子结构是指句子中各种成分的组织关系。
通常来说,句子结构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构成。
句子结构也有很多种类,如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等。
句子结构的使用可以影响意义的表达和语气的特点。
句子结构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能够提高语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另外,句型和句子结构在使用上也有所不同。
句型的使用可以直接反映说话人的语言目的和态度,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共鸣。
句型的结构和语调等因素都能够影响语言表达的效果。
而句子结构的使用则直接影响句子的表义和语法功能。
句子结构的有机组织可以使句子的表达更加清晰和准确,并能够有效地突出句子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最后,句型和句子结构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句型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句子结构则能够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深度,更准确地表达说话人的意图。
句型和句子结构的运用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语言的意义和思想,使交流更加深入和有效。
总之,句型和句子结构是语文学习中的两个关键概念,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句型是语法形式,句子结构是组织关系;句型的使用反映语言目的和态度,句子结构的使用影响句子的表义和语法功能;句型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句子结构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深度。
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和掌握句型和句子结构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语言意义和思想,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语文句型句式一、并列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并列在一起,中间没有转折、照应关系,这样的句子叫做并列句。
在并列句中,各个分句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从属关系。
各个分句之间可以用“也”、“又”、“还”、“另外”、“既……也”等关联词语表示并列关系。
例句:这个苹果又红又大。
他既会唱歌,也会跳舞。
二、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句组成的句子叫做复合句。
在复合句中,主句是句子的主体,从句不能独立成句,但可以起到修饰、限制、补充的作用。
从句通常由引导词引导,包括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等。
例句:他不仅会唱歌,还会弹钢琴。
(并列复合句)他好像在房间里。
(主语+动词+表语)三、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例句:他今天上班了。
这本书是你的。
四、倒装句倒装句是为了强调、突出某个成分(通常是表语、宾语或状语)而把它们的顺序颠倒过来的一种句子。
倒装句分为部分倒装和完全倒装两种形式。
例句:我在教室里。
(完全倒装)他们在那儿吗?(部分倒装)五、省略句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情况下,句子中某些成分可以省略,这样的句子叫做省略句。
省略句可以是完整的主谓结构省略了某个或某些成分,也可以是句子的其他成分可以省略。
省略后不会引起语法和语义上的混乱。
例句:他喜欢游泳。
(主语省略)她一定会来。
(谓语省略)六、强调句为了强调某一部分,或者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可以使用强调句型。
强调句一般采用“It is/was…that…”的格式来表示强调的内容。
这种格式可以用于强调人、事物或行为等。
例句:It was he who saved the child.(强调主语)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saw her.(强调地点状语)七、反问句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反问的形式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意思。
反问句通常采用疑问词开头,后面接上一般疑问句的形式。
现代汉语五种基本句型一、长句和短句1、长句的选择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严密,抒情深沉、细腻。
长句一般多出现在政论、科技等语体中。
这是一个长句。
主语是"事实",谓语中心语"表明"的宾语很长,是:"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文学作品也有采用长句形式的2、短句的选择短句表意简短、生动、明快、有力,叙事简明,抒情强烈激越。
短句常用于口语中;文艺作品一般也多用短句。
例如:啊,美,伟大的美,令人陶醉的美。
(峻青《沧海日出》)"美"这个名词和"伟大的美"、"令人陶醉的美"两个偏正短语构成了具有递进关系的感叹句,简洁明了表达了作者对日出美景的赞叹。
二、整句和散句1、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匀称的句子。
整句整齐匀称、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常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艺性文体中。
例如:走生路,生而出新;走险路,险而出奇;走难路,难而不俗。
(徐刚《黄山拾美》)三部分句子字数、结构都相同,构成排比格式。
作者拿黄山的不同的路与作家三种不同的创作道路相类比,形式齐整匀称,表意简练醒目。
2、散句是结构不同,字数长短不一的句子。
散句可以随意抒写,自由畅达,灵活自然。
例如:不过,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
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
(刘白羽《长江三日》)例句描写瞿塘峡的景色,句式各种各样,字数长短不一,灵活多变,形象生动,把瞿塘峡的美景描写得栩栩如生,避免了单调呆板、毫无生气。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1、句中主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这种句子叫主动句。
100个英语模板句型1. want to do sth 想做某事2. want …… to do sth 想让某人做某事3. 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4. be the same as 与……相同5. be friendly to ……对某人友好6. welcome to ……欢迎来到某地7. What’s the matter with ……/sth?某人/某物出什么毛病了?8. what to do 做什么9. let ……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10. let …… not do sth 让某人不做某事11. why don’t you do sth?你怎么不做某事呢?12. why not do sth?怎么不做某事呢?13. make …… sth 为某人制造某物14. make sth for ……为某人制造某物15. What do you mean by doing sth?你做……是什么意思?16. like doing sth 喜爱做某事17. like to do sth 想去做某事18. feel like doing sth 想要做某事19. would like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20. would like …… to do sth 想要某人做某事21. make …… do sth 使某人做某事22. let ……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23. have …… do sth 使某人做某事24. be far from ……离某地远25. be near to ……离某地近26. be good at sth/doing sth 擅长某事/做某事27. It takes …… some time to do sth 做某事花费某人多长时间28. ……ends some time/money (in )doing sth 某人花一些时间/钱做某事29. …………ends some time/money on sth 某人花一些时间/钱在某事/物上30. sth costs …… some money 某物花了某人一些钱31. …… pays some money for sth 某人为某物付了一些钱32. begin/start sth with sth 伴随……开始做某事33. be going to do sth 打算做某事34. call A B 叫A B35. thank …… for sth/doing sth 感谢某人做某事36. What……for?为什么?37. How/ what about doing sth?做某事怎么样?38. S +be+ the+最高级+of/in短语39. S + be +比较级+than any other + n40. have to do sth 不得不/必须做某事41. had better do sth 最好做某事42. had better not do sth 最好别做某事43. help ……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44. help …… do st 帮助某人做某事45. help …… with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46. make it +时间把时间定在……47. take …… to ……带某人到某地49.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与某人没有关系50. 主语+ don’t think + 从句……认为……不……51. It’s + adj + for …… to do sth 做某事对某人来说怎么样52. How + adj/adv + 主+ 谓!……多么…...啊!53. what + a/an + adj + [c] + 主+ 谓!54. What + adj+ pl/[u] +主+ 谓!55. find it + adj + to do sth 发现做某事如何56. ask …… for sth 向某人要某物57. need to do sth 需要做某事58. need sth 需要某物59. use sth to do sth 用某物来做某事60. show …… sth 给某人看某物61. show sth to ……把某物给某人看62. pass …… sth 把某物递给某人63. pass sth to ……把某物递给某人64. buy …… sth 为某人买某物65. buy sth for ……为某人买某物66. give …… sth 把某物给某人67. give sth to ……把某物给某人68. get to ……达到某地69. arrive at/in ……达到某地70. reach ……达到某地71. hope to do sth 希望某人做某事72. there is sth wrong with sth/……某物/某人出毛病了73. sth is wrong with……某物出毛病了74. How do you like sth?你认为……怎么样?75.What do you think of sth?你认为……怎么样?76. start doing sth 开始做某事77. start to do sth 开始做某事78. finish doing sth 完成做某事79. enjoy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80. what else……别的什么81. forget doing sth 忘记做过某事(已做)82. forget to do sth 忘了做某事(未做)83. remember doing sth 记得做过某事(已做)84. remember to do sth 记住做某事(未做)85. stop to do sth 停下来去做另一件事86. stop doing sth 停止正在做的事87. watch/see/hear …… do sth 观看/看见/听见某人做了某事88. watch/see/hear …… doing sth 观看/看见/听见某人在做某事89. go on doing sth 继续做同一件事90. go on to do sth 继续做另一件事91. go on with sth 继续某事He went on with his work after a short rest.在短暂的休息后,他继续他的工作。
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
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1)成份残缺。
即句子不完整。
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没说出来。
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
(2)搭配不当。
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
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3)前后矛盾。
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
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4)重复罗嗦。
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
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5)不合逻辑。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6)词序不对。
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7)形容不当。
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练一练:
1.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就可到达县城了。
3.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4.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5.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态度。
6.同学们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7.过去,我做作业马虎潦草,很不认真,不经常拖拉,不按时完成。
8.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9. 全班同学都到了,只有王钢没来。
10. 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11. 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
12. 因为他有很大进步,但是老师表扬了他。
13. 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各种蛇与许多鸟。
14. 公园里的松柏、桃树等树木枝繁叶茂。
15. 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
16. 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17. 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18. 今天中午下了一天的雨。
19. 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20. 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21. 星期天上午,小刚戴着书包到李宁家去复习功课。
他对他说:以后做完作业我们去踢足球好吗?李宁说“好。
”而且他们做完作业就去踢足球了。
22. 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3. 《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24. 他穿了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
25. 一进幼儿园,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和一阵阵动听的歌声。
26. 大扫除开始了,男女老少都参加,男的女的干重活,老的少的干轻活。
27. 学校把优秀少先队员的名单已经公布了,我们班的同学李利同学连续被评为优秀少先队。
结果她一点也不骄傲。
同学们夸奖她,总是说“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28. 一万米长跑比赛非常激动,运动健儿二十几名再跑道上你追我赶。
他们都跑得很快,所以跑得相当轻松。
观众不停地喊“加油,”都愿望本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
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1. 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2.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3.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4.可爱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
7.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把句子该为“把”字句:
1.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2.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3.小华拿走了数学课本。
4.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把句子该为“被”字句:
1.诸葛亮借来了十万支箭。
2.武松终于把那只凶猛的大虫打死了。
3.他很快就把从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吃光了。
4.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我们。
5.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按要求写句子:
1.厚厚的松脂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彩。
(缩句)
2.同学们回答问题。
(扩句)
3.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改变词序,意思保持不变:
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甸。
雨从早到晚哗哗哗哗地下个不停。
那些来南京的客人都很热情。
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把下列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请马老师。
马老师讲故事。
(2)、渔夫叫桑娜。
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3)、老板娘叫我。
我收拾一条鱼。
(4)、同学们选举他。
他当少先队员代表。
(5)、妈妈买补品。
补品送给奶奶。
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
飞机排成人字形,像银燕一样飞过天空。
()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
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