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22
浅谈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李忠村李秀兰(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300451)日商要]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新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
它具有承受重载交通和耐久浊方面的优势。
结合张石高速石家庄段路面二标的28cm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士施工,对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其施工工艺和技术控制进行阐述。
侈蝴]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控制1工程概况本合同位于石家庄行唐县,总长13.46km。
路面结构层为复合式路面结构层,其中连续配筋水泥混凝±280m m厚,半幅总宽度为15.25m,要求使用滑模摊铺机半幅分两次摊铺成型,即中间8m宽+外侧7.25m宽。
其下面为40r a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垫层,上面为60m 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凝土与上面层之间为SB S改性沥青粘层油连接。
2钢筋的/j nr制作与布置21钢筋的加工与制作本合同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钢筋均采用II级螺纹钢筋,钢筋要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钢筋断口应垂直光圆,不得毛刺。
22钢筋布置纵向钢筋布置于横向钢筋之上,配筋率按允许的裂缝间距(1.0~2.5m)、缝隙宽度和钢筋屈服强度确定为0.7%。
距板项10c m,采用斜接方式,纵向钢筋的搭接不宜采用全部焊接的方式,焊接较长的钢筋网因施Ta,-J的昼夜温差,容易造成钢筋网端部产生较大的伸缩。
3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施工3.1摊铺前的准备工作进场的机械设备:原材料进场以及混凝土配合比和坍落度的设计和确定:摊铺现场准备即清理并冲刷基层.施工放样,钢筋布置,支端头接缝处的模板,测量挂线,摊铺机就位并挂线对其铺筑位置、几何参数和机架水平度进行调整和校准。
3.2混凝士摊铺321拌和站出料出料时要严格按照设计的配合比出料,坍落度是摊铺过程中重点控制的因素之一,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混凝土摊铺成型后的质量和外观,坍落度过大会导致混凝土两侧出现塌边现象。
3.Z2基准线设置混凝土摊铺采用美国G O M A C O—G P2600型混凝土滑模摊铺机进行摊铺,该摊铺机工作时需设置自动行走基准线,基准线采用双向坡双线式,在摊铺机的~侧采用巾5m m的钢丝作为基准线,其作用是控制混凝土摊铺标高和摊铺机的行走方向:另一侧为便于布料采用2~3个1O m长铝合金方钢作为基;隹线,交替架设,方钢下部采用可调整高度的三脚架做支撑,其作用是控制该侧摊铺标高。
CRCP是什么?CRCP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缩写。
CRCP是在路面纵向连续地配有足够数量的钢筋,以控制路面板纵向收缩产生的裂缝宽度和数量。
同时,在横向也配有一定数量的钢筋来支撑纵向钢筋。
在施工时不设胀、缩缝(施工缝及构造所需的胀缝除外),形成一条完整而平坦的行车平面。
CRCP有哪些有优点?1 消除了横向接缝,整体性和平整度好,行车平顺舒适。
2 CRCP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如果设计、施工得当,养护费用很少,虽然初期投资较高,但全寿命效益是经济合理的。
3 在路面内增设了纵向和横向钢筋,控制了裂缝宽度,使得裂缝紧密闭合,减少了裂缝剥落,提高了裂缝处的传荷能力当前国内外CRCP应用现状1 国内CRCP的厚度按普通混凝土路面厚度设计的各项设计参数及规定进行。
其基(垫)层取厚度和面板厚度均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的相同。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配筋率按允许的裂缝间距(1.0~2.5m)、缝隙宽度(<1mm)和钢筋屈服强度确定,给出了平均裂缝间距计算、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力的计算公式。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与其它类型路面或构造物相连接的端部,应设置锚固结构。
端部锚固结构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地梁或宽翼缘工字钢梁接缝等形式,并推荐出两种端部锚固结构的常用配置和尺寸。
混凝土计平面布置图案例钢筋计平面布置案例21993年版的AASHTO 方法中最小配筋率应满足下面两个条件: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极限拉应力,及裂缝处钢筋的最大拉应力不大于屈服应力。
德克萨斯州运输部提出如下的钢筋用量设计标准:(1)平均裂缝间距为0.9~2.4m;(2)裂缝宽度小于0.64mm,以避免水进入路基;(3)钢筋应力小于钢筋的屈服应力。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1 特殊部位配筋1)混凝土面层自由边缘下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可在面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
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底面之上l/4厚度处并不小于50mm,间距为100mm,钢筋两端向上弯起。
11 武汉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图表号: S1-01 日期:2014.10 5.2.2板接缝设计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块是在路面纵向配有足够数量的,以抵制混凝土路面板纵向收缩产生的断裂,因此,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除施工缝及构造需要的胀缝以外,可不设置胀缝及缩缝,形成一完整而平坦的行车表面,从而改善了汽车行车的平稳性,避免了普通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破坏,同时也增加了路面板的整体刚度,提高承载能力、抗雨水作用。
(1)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的接缝设计① 纵向接缝的布设应视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而定。
一次铺筑宽度少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 4.5m 时,应设置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
② 纵向接缝应与路线中线平行。
在路面等宽的路段内或路面变宽部分的等宽部分,纵缝的间距和形式应保持一致。
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经纵向施工缝隔开。
加宽板在变宽段起终点处的宽度不应小于 1m 。
③ 纵向接缝应设置拉杆,拉杆应采用螺纹并设在板厚中央,并应在拉杆中部 100mm 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
施工布设时,拉杆间距应按板端部的实际位置予以调整,最外侧的拉杆距横向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 。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纵向筋布设在中部时,纵向拉杆可由板内横向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
滑模施工时,纵向施工缝拉杆需另外单独安放。
④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只需设置纵向接缝,不需设置横向接缝。
5.2.3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块端部处理根据连续配筋钢筋混凝土板块板端部位移分析结果,一般变形量在 2~4cm ,本项目选用桥梁伸缩缝中的毛勒缝端部滑动形式,其适用性较强,可根据变形量选用不同的型号,施工技术也相当成熟,使用质量好,使用寿命较长。
本项目伸缩缝设置原则如下:(1) 当连续配筋混凝土板与桥头相接处(本项目可利用原有桥梁伸缩缝);(2) 竖曲线最低点处;(3) 混凝土板块连续长度大于1km ,每300-400m/处;此外在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块基层与其他结构基层过度处设置混凝土地梁。
浅析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应用所谓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是指在路面的纵向连续的配有足够数量的钢筋,以控制路面板纵向收缩产生的裂缝宽度和数量。
同时横向也配有一定数量的钢筋来支撑纵向钢筋,在施工时不设胀缝和缩缝(施工缝及构造所需的胀缝除外),形成一条完整而平坦的平面。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最早是为了克服普通混凝土路面由于接缝而产生的唧泥、错台、拱起等病害,一般在重交通高等级道路上较常使用,但近几年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速,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特别是一些高载重车辆经常驶入非机动车道,致使许多道路均在超负荷运行,道路破损的常规维修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在此情况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一.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做的优点分析1.消除了横向接缝,整体性和平整度好。
由于在面层内设置连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而不设横向缩缝,在作为基层使用时能有效避免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也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
2.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克服了普通混凝土路面因横缝过多而导致的病害,在保持普通混凝土良好的抗压性和抗拉性的同时,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抗弯拉强度,增强了道路的整体承载能力。
3.在路面内增设了纵向和横向钢筋,控制了裂缝宽度,使得裂缝紧密闭合,减少了裂缝剥落,提高了裂缝处的传荷能力。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并非真正没有裂缝,只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为钢筋所约束,收缩应力由钢筋承担,因此裂缝分散在更多的部位,这种微小的裂缝不至于破坏路面整体连续性能,路面雨水也不易渗入,从而确保了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4.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虽然造价较高,施工工期较普通混凝土路面或半刚性基层要长,但由于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及品质,能保证足够的使用年限。
所以,相对于当前非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做为基层的道路的改建、维修费用,其总体费用是降低的。
二.应用实例美国最先使用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在1921年,华盛顿特区就修建了第一条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随后在德克莎斯州、马里兰州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工程试验,之后在修建高速公路和机场道面时大量采用,经过20多年的使用,绝大部分完好无损。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1总则1.0.1为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水平、使用品质和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建设和养护条件、工程实践经验及环境保护等,通过综合分析确定。
1.0.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设计、结构层厚度设计、材料组成设计、接缝构造设计、钢筋配置设计等内容。
1.0.5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度要求,在设计基准期内承受预期的交通荷载作用,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0.6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concretepavement以水泥混凝土作面层(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
2.1.2普通混凝土路面jointedplainconcretepavement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也称素混凝土路面。
2.1.3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4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5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在混凝土面层中掺入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6复合式路面compositepavement面层由两层不同材料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2.1.7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blockpavement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
城镇道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城镇道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是指在城镇道路建设中,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进行规范的技术规程。
该规程包括以下内容:
1. 设计要求:介绍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目标、荷载要求、结构层厚度和配筋要求等。
2. 材料选择: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所需材料的选用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水泥、骨料、矿粉、填料、沥青等。
3. 施工工艺:详细介绍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包括基层处理、配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
4. 质量控制:说明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材料的质量检测和工艺控制等。
5. 施工注意事项:列举了在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温度控制、浇筑工艺、养护时间和施工安全等。
通过遵循城镇道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可以保证城镇道路的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为城市交通提供安全、
舒适的出行环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1总则1.0.1为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水平、使用品质和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建设和养护条件、工程实践经验及环境保护等,通过综合分析确定。
1.0.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设计、结构层厚度设计、材料组成设计、接缝构造设计、钢筋配置设计等内容。
1.0.5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度要求,在设计基准期内承受预期的交通荷载作用,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0.6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concretepavement以水泥混凝土作面层(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
2.1.2普通混凝土路面jointedplainconcretepavement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也称素混凝土路面。
2.1.3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4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5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在混凝土面层中掺入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6复合式路面compositepavement面层由两层不同材料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2.1.7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blockpavement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施工要点一、引言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是道路、机场、停车场等场所常见的路面材料,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施工周期短等优点。
本文将围绕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的施工要点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施工技术。
二、施工前准备1. 设计要点: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的设计应遵循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根据道路等级、预期承载能力、使用寿命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2. 材料准备:施工前应确保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符合国家标准,且具有相应的质量检测报告。
3. 设备检查:确认搅拌站、搅拌车等设备完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正常运行。
4. 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现场平整、无积水等情况。
三、施工工艺1. 地面处理: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地面的处理,包括松土、压实、清理等工作,确保地面平整、无杂物。
2. 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模板,确保模板的平整和合理布置。
3. 配筋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在模板内布置钢筋,注意钢筋的覆盖层厚度和连接的牢固程度。
4. 混凝土浇筑: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搅拌比例和浇筑工艺,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浇筑速度。
5. 养护措施: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包括覆盖湿麻布、喷水等方式,确保混凝土的充分水化和强度发展。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混凝土强度测试:经过养护期后,对混凝土进行抽检,进行强度测试,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 钢筋连接检查:对钢筋连接进行抽检,确保钢筋的连接牢固,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记录: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施工质量情况、材料使用情况等,形成完整的施工记录。
五、结语通过以上对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的施工要点的深入探讨,我们对于该施工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个人观点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路面材料,其施工要点至关重要。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探讨摘要:以工程为例,介绍了该项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而后通过分析原路面结构设计、试验路段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具体设计方案等方面,深入阐述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设计要点,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0引言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主要是在纵向位置上连续设置数量较多的钢筋,其是一种可以不设计接缝的高性能混凝土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非常强、平整性较高,且可以保证行驶的舒适性,还具备使用寿命长、养护次数少等优势,特别是在需要加强承载能力的路面中选择该技术具备较强优势。
1项目实例工程在施工前选择试验路段的长度为1170m。
从设计方案中可以了解到,该路段为4车道的一级公路,设计载荷标准为BZZ-100。
原有路面的结构为水泥混凝土,该试验路段将其改造成为连续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
试验段的加铺施工都是按照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换板、压浆、清缝以及灌缝等顺序,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连续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施工。
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在长时间的车辆载荷作用之下,路面表层出现了较为严重病害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各个道路结构出现了严重损坏,大致可归纳为交叉裂缝、角隅断裂等,损坏比例已经超过了总面积的35%;原路面的质量比较差,基层厚度不足、水泥含沙量少,同时还存在很多面板错台、接缝开裂等问题;混凝土板的施工工艺非常差,存在严重的脱皮、龟裂、麻面等现象;水泥混凝土面板厚度未能达到要求,通过钻芯法检测之后发现,板厚合格率仅为40%左右,厚度尺寸最小的位置仅为16。
5cm;路肩也存在着严重损坏,但防水设施基本没被破坏。
3路面结构设计3、1原设计路面结构目前该地区中的路面多数都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形式,在全面修理之前的原路面设计结构形式。
3、2试验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3、2、1制定设计方案原则(1)提升结构的承载性能,进行加铺层的施工,消除原路面结构中所存在的薄弱区域,从而满足该地区的交通运行需要,避免由于超载、重载而造成路面结构损坏。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要点概述一、概念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以下简称CRCP)是道路工作者为克服普通混凝土路面诸如唧泥、错台等接缝处病害而研究的一种路面,在路面纵向连续配足够数量的钢筋,以控制混凝土路面板纵向收缩产生的裂缝宽度和数量。
同时,横向也配有一定数量的钢筋来支撑纵向钢筋。
在施工时完全不设胀、缩缝(施工缝及构造所需的胀缝除外),形成一条完整而平坦的行车平面,从而改善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同时又增强了路面板的整体强度。
二、特点和优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并不是没有裂缝,而是由于纵向连续钢筋的约束,这些裂缝保持紧密接触,裂缝宽度微小,不会破坏路面的整体连续性。
总结来说是一种“带缝工作”模式。
(1)消除了横向接缝,整体性和平整度好,行车平顺舒适。
(2)CRCP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如果设计、施工得当,养护费用很少,虽然初期投资较高,但全寿命效益是经济合理的。
(3)在路面内增设了纵向和横向钢筋,控制了裂缝宽度,使得裂缝紧密闭合,减少了裂缝剥落,提高了裂缝处的传荷能力。
三、设计要点主要包括路面结构组合设计、CRCP板厚度设计、CRCP板配筋设计、CRCP 接缝与端部设计等。
(1)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和CRCP板厚度设计,可按普通混凝土路面厚度设计的各项设计参数及规定进行。
其基(垫)层取厚度和面板厚度均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的相同。
(2)CRCP板配筋设计指标包括以下3个内容:①横向裂缝平均间距≤1.8m;②缝隙宽度≤0.5mm;③钢筋拉应力≤屈服强度。
配筋设计时通过调整配筋率来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指标即完成配筋设计。
(3)端部设计:根据CRCP板端部位移分析结果,CRCP端部一般变形量在2~4cm,故与其他类型路面或构造物相连接的端部,应设置锚固结构。
常用的端部锚固结构有以下三种,分别有其对应的使用条件。
钢筋混凝土地梁:适用于土质情况较好的路段,一般设置3~5根矩形地梁锚固,嵌入路基中,通过钢筋与路面联系在一起,依靠被动土压力来约束纵向位移。
连续配筋水泥砼路面的施工技术冯哲张丽芬(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300451)工程技术漪要]本定结合河北张石高速公路CRCP-/,燃-实体工程精况,研究了cRcp的施L挂术,包括.旖模摊铺初摊铺工艺、滑模摊铺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分析、滑模摊铺机躺筑砼路面的平整度控稍。
涔铡司]滑模摊铺;配舍比;抗压强度;平整度;控制措施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简称C R C P)是道路工程师为了克服接缝水泥混凝土路面(J oi nt e d C oncre t e Pavem ent,简称JC P)由于横向胀、缩缝等薄弱环节而引起的各种病害及改善路用性能而采取的一种形式。
它是在纵向配置足够数量的连续钢筋,以控制混凝土路面板纵向收缩产生的开裂,不设胀缝和缩缝的—种路面结构型式。
1滑模摊铺机摊铺砼路面的施工1,1摊铺基准线的测设:砼路面的摊铺设备采用美国G O M A C O—G P2600型砼滑模摊铺机进行摊铺,该摊铺机工作时需设置自动行走基准线,基准线采用双向坡双线式,在摊铺柄的一侧采用由5m m的钢丝绳作为基准线,其作用是控制砼摊铺标高和摊铺机的行走方向:另一侧采用铝合金方钢作为基准线,方钢下部采用可调整高度的三脚架做支撑,其作用是控制该侧雄铺标高,从而控制路面横坡度。
基准线采用钢钎支架作支撑,钢钎的纵向间距为直线段10m、曲线段5m;横向位置两侧距摊铺机行走履带各1.0m。
基准线在钢钎支架上固定时,基层顶面到夹线臂高度为55cm左右:夹线臂夹口到钢钎的水平距离为25cm左右。
单根基准线的长度为100m,基准线的拉紧力为1000N o基准线设置好后,严禁扰动、碰撞或振动。
若基准线发生变位,必须立即重新测量恢复原位。
1.2滑模摊{鼬!蝣面1)混凝土运输到现场后倒入卸料斗内,装载饥在前,挖掘机在后开始侧向布料:2)摊铺适{!中保证钢筋网上下的混凝土振捣密实是滑模摊铺的关键。
由于钢筋网布设以上混凝土只有板厚的1/3,滑模摊铺时,插入振捣棒应控制在钢筋网以上2cm,以防止振捣棒与钢筋网接触造成振捣棒损坏,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振捣。
天结束后,将覆盖物全部清除干净;白灰、粉煤灰或水泥稳定碎石、尾矿砂,可采用洒水车进行洒水养生,养生期间保持基层表面湿润,保湿养生7天。
如面层为沥青砼面层,则在洒水养生之前,将基层光滑表面采用刷毛办法进行处理,使其表面层具有一定粗糙度,利于浇洒透层油的渗入以及基层和面层之衔接,防止路面推移;为确保透层油渗透效果,宜在养生3~4天后浇洒透层油进行养护,并在养生期结束后进行面层施工,减少由于基层长时间暴晒造成基层干缩裂缝;养生期内,除洒水车外,严禁载重车辆通行。
其它事项尾矿砂为憎水性材料,混合料拌合、摊铺时,含水量要严格控制在最佳含水量以下1个百分点。
碾压时间连续、稍长会造成假翻浆现象(灰浆上浮现象),形成光滑表面,不利于透层油的渗入和以沥青面层的衔接;要严格控制材料级配组成,以级配曲线控制偏粗为好,减少材料比表面积,可提高基层强度,减少基层干缩裂缝;对较松散基层表面,采用胶轮压路机稳压,对较光滑基层,要及时刷毛处理。
对于水泥稳定基层,要严格控制混合料从拌合、运输、摊铺直到碾压成型时间,不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尾矿砂填筑路基尾矿砂可以做为路基填料,施工采用包边培槽方法,即在路基两侧各培宽1.5~2.0米土路基,高度不超过30厘米,和每层尾矿砂填筑路基高度相同,并顺路基纵向每间隔20米预留一宽度30厘米泄水孔,内填透水材料,碾压同尾矿砂路基同步进行。
在路槽内填筑尾矿砂,尾矿砂填筑路基表面层稍有扰动可呈松散状,每层路基填筑前,要先洒水湿润,填筑采用逆向施工法。
尾矿砂采用推土机、平地机或装载机等机械整平稳压,振动压路机碾压。
碾压时要严格控制含水量,含水量一般控制在大于最佳含水量1~2个百分点,含水量过小时压路机无法行走碾压。
尾矿砂由于矿石含量和硬度不同,对尾矿砂路基压实方法也不同,对粉尘含量较多、含泥量较大的尾矿砂,可直接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对粉尘含量少、含泥量小的尾矿砂可采用水沉的方法,压路机配合达到压实效果。
公路⽔泥混凝⼟路⾯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泥混凝⼟路⾯设计规范JTGD40-20111总则1.0.1为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泥混凝⼟路⾯的技术⽔平、使⽤品质和设计质量,保证⼯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泥混凝⼟路⾯设计。
1.0.3⽔泥混凝⼟路⾯设计⽅案,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结合当地⽓候、⽔⽂、地质、材料、建设和养护条件、⼯程实践经验及环境保护等,通过综合分析确定。
1.0.4⽔泥混凝⼟路⾯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设计、结构层厚度设计、材料组成设计、接缝构造设计、钢筋配置设计等内容。
1.0.5⽔泥混凝⼟路⾯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标可靠度要求,在设计基准期内承受预期的交通荷载作⽤,适应所处的⾃然环境,满⾜预定的使⽤性能要求。
1.0.6⽔泥混凝⼟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泥混凝⼟路⾯cementconcretepavement以⽔泥混凝⼟作⾯层(配筋或不配筋)的路⾯。
2.1.2普通混凝⼟路⾯jointedplainconcretepavement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层内均不配筋的⽔泥混凝⼟路⾯,也称素混凝⼟路⾯。
2.1.3钢筋混凝⼟路⾯jointed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并设接缝的⽔泥混凝⼟路⾯。
2.1.4连续配筋混凝⼟路⾯continuously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泥混凝⼟路⾯。
2.1.5钢纤维混凝⼟路⾯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在混凝⼟⾯层中掺⼊钢纤维的⽔泥混凝⼟路⾯。
2.1.6复合式路⾯compositepavement⾯层由两层不同材料类型和⼒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成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