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43.10 KB
- 文档页数:50
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终极解析,弄懂了再也没有“梗”啦CRCP是什么“鬼”?CRCP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缩写。
CRCP是在路面纵向连续地配有足够数量的钢筋,以控制路面板纵向收缩产生的裂缝宽度和数量。
同时,在横向也配有一定数量的钢筋来支撑纵向钢筋。
在施工时不设胀、缩缝(施工缝及构造所需的胀缝除外),形成一条完整而平坦的行车平面。
CRCP有哪些有优点?1 消除了横向接缝,整体性和平整度好,行车平顺舒适。
2 CRCP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如果设计、施工得当,养护费用很少,虽然初期投资较高,但全寿命效益是经济合理的。
3 在路面内增设了纵向和横向钢筋,控制了裂缝宽度,使得裂缝紧密闭合,减少了裂缝剥落,提高了裂缝处的传荷能力当前国内外CRCP应用现状1 国内CRCP的厚度按普通混凝土路面厚度设计的各项设计参数及规定进行。
其基(垫)层取厚度和面板厚度均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的相同。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配筋率按允许的裂缝间距(1.0~2.5m)、缝隙宽度(<>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与其它类型路面或构造物相连接的端部,应设置锚固结构。
端部锚固结构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地梁或宽翼缘工字钢梁接缝等形式,并推荐出两种端部锚固结构的常用配置和尺寸。
混凝土计平面布置图案例钢筋计平面布置案例2 国外1993年版的AASHTO 方法中最小配筋率应满足下面两个条件: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极限拉应力,及裂缝处钢筋的最大拉应力不大于屈服应力。
德克萨斯州运输部提出如下的钢筋用量设计标准:(1)平均裂缝间距为0.9~2.4m;(2)裂缝宽度小于0.64mm,以避免水进入路基;(3)钢筋应力小于钢筋的屈服应力。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1 特殊部位配筋1)混凝土面层自由边缘下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可在面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
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底面之上l/4厚度处并不小于50mm,间距为100mm,钢筋两端向上弯起。
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
听到“配合比”这两个字,很多人可能就皱起了眉头,心想这又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
其实,配合比就像做饭,得找对材料,才能做出好菜。
咱们平时走的那些水泥路,能否平整、耐用,全靠它的配合比来决定。
好比一个厨师,配好料才能做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2. 水泥混凝土的基本组成2.1 水泥水泥就像咱们做饭时的盐,缺了可不行。
它是水泥混凝土的核心,负责把所有材料粘合在一起。
水泥的种类也不少,比如普通硅酸盐水泥、高强度水泥等等。
选择合适的水泥就像挑选好的食材,得看场合、看需求。
2.2 骨料再来说说骨料,这可是混凝土的“肉”。
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粗骨料一般是石子,细骨料就是沙子。
它们的比例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能力。
就像做饺子,皮和馅的比例不对,那饺子肯定不好吃。
2.3 水水呢,就像做饭时的汤,不能多也不能少。
水的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水太多了,混凝土就稀得跟稀饭一样;水太少了,那混凝土可就像干了的面团,捏不成形。
3. 配合比的设计3.1 设计原则配合比设计可是个细致活,咱们得遵循几个原则。
首先,要考虑强度,这就好比做饭得先确保食物熟透。
其次,得保证耐久性,谁愿意吃过期的东西呢?最后,得兼顾经济性,咱们可不想花冤枉钱,买太多食材。
3.2 常见的配合比方法说到配合比,有几种常用的方法,比如:绝对体积法、相对体积法等。
这就像不同的厨师有不同的秘方。
绝对体积法更准确,但可能稍显复杂;相对体积法则相对简单,适合新手使用。
4. 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在实际应用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可真是个挑战。
有时候天气变化、材料质量不稳定等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效果。
就像做饭时,油盐酱醋的量得随时调整,才能保证菜品的味道。
遇到这些问题,咱们得灵活应变,及时调整配合比,才能确保路面的质量。
5. 结语所以说,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就像做一顿丰盛的家庭晚餐。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034.4面层4.4.1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4.4.2面层一般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混凝土;面层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路面结构下埋有地下设施,高填方、软土地基、填挖交界段的路基等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应采用设置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层。
其他面层类型可根据适用条件按表4.4.2选用。
表 4.4.2其他面层类型选择4.4.3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板一般采用矩形。
其纵向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相互错位。
4.4.4纵向接缝的间距按路面宽度在3.0~4.5m范围内确定。
碾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在全幅摊铺时,可不设纵向缩缝。
4.4.5横向接缝的间距按面层类型和厚度选定:——普通混凝土面层一般为4~6m,面层板的长宽不宜超过1.30,平面尺寸不宜大于25m2;——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0m;——钢筋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5m。
4.4.6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面层所需的厚度,可参照表4.4.6所示参考范围并按4.4.9条规定计算确定。
表 4.4.6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4.4.7钢纤维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按钢纤维掺量确定,钢纤维体积率为0.6%~1.0%时,其厚度为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的0.65~0.75倍。
特重或重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60mm;中等或轻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40mm。
4.4.8复合式路面沥青上面层的厚度一般为25~80mm。
4.4.9除混凝土预制块面层外,各种混凝土面层的计算厚度应满足式(3.0.3)的要求。
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B.1和B.2计算。
面层设计厚度依计算厚度按10mm向上取整。
采用碾压混凝土或贫混凝土做基层时,宜将基层与混凝土面层视作分离式双层板进行应力分析。
上、下层板在临界荷位处的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C.1和C.2计算。
配筋混凝土路面做法我跟你们说,配筋混凝土路面这个事儿,我一开始真是做得一塌糊涂啊。
我自己搞了个小院,就想着做个配筋混凝土路面,又好看又结实。
我第一次就啥也不懂,直接就准备材料开始干了。
首先是钢材,我当时买钢材就被坑了,我就随便在个小五金店买的,也没看质量啥的。
结果用到一半发现有的钢筋都生锈了,这肯定不行啊。
所以我跟你们说,买钢筋一定要去正规的建材市场,要那种质量有保证的,别像我这么傻。
然后就是混凝土了。
我一开始也不知道比例是多少好,就凭感觉瞎配,水啊水泥啊沙子啊石子啊就那么乱加。
弄出来的混凝土不是太稀就是太稠。
太稀了,根本都没办法成型;太稠了,倒在路面模板里的时候特别费劲,还不平整。
后来我专门去问了个懂行的老师傅,他告诉我正常的配合比大概是多少,水泥:沙子:石子应该是1:2:3左右,水呢就适量添加,要能保证混凝土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是还不能太稀。
我照着这个比例试了试,哎,就好多了。
再来就是这个配筋的事儿。
我都不知道钢筋怎么放好。
一开始简单地觉得均匀地撒在里面就成,但是后来明白,钢筋有间距要求的。
一般来说,间距在15 - 20厘米比较合适,就像排队一样,要有个合适的间隔,太近了浪费钢材,太远了起不到很好的配筋效果。
而且钢筋要扎紧了,我刚开始没重视这个扎紧的问题,铺路面的时候一动,钢筋就乱了。
我就拿那种细铁丝,一圈一圈地把钢筋的交叉点都拧紧了。
还有模板,这个可不能小瞧。
我开始用的破木板拼起来当模板,缝隙很大是吧。
结果倒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都从缝里漏出来了,路面边缘都不整齐。
后来我做的时候,用那种金属的模板,而且密封条都贴得严严实实的,倒混凝土的时候就安安静静的,也不用担心会漏。
在铺混凝土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一下子倒很多在一个地方,要慢慢地均匀地铺。
我之前倒得太急,有的地方就堆起来了,高出一块来,又得重新弄平。
铺好后要用振捣棒振捣,这个振捣棒就像一个按摩棒似的,让混凝土里面没有空隙,都密实了,但是也要注意别振捣太过,不然也会出问题,像我有次振捣时间太长,混凝土都开始有分层现象了。
连续配筋水泥砼路面施工方案一、面板内连续钢筋网的加工与安装钢筋网采取预先架设安装方式(1)施工准备:铺筑前,应按设计图纸准确放样钢筋网设置位置、路面板块、地梁和接缝位置等。
(2)钢筋网加工:①钢筋网所采用的钢筋直径、间距,钢筋网的设置位置、尺寸、层数等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②钢筋网焊接和绑扎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③可采用工厂焊接好的冷轧带肋钢筋网,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钢筋直径和间距应按设计的非冷轧钢筋等强互换为冷轧带肋钢筋。
(3)钢筋网安装:①钢筋网应采用预先架设安装方式。
②单层钢筋网的安装高度在面板下10cm处,外侧钢筋中心至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不宜小于l00mm,并配置间距40cm*60cm的架立钢筋支座,保证在拌合物堆压下钢筋网基本不下陷、不移位。
单层钢筋网不得使用砂浆或混凝土垫块架立。
③钢筋网的主受力钢筋应设置在弯拉应力最大的位置。
单层钢筋网横筋应安装在纵筋底部,双层钢筋网纵筋应分别安装在上层顶部、下层底部。
④双层钢筋网底部到基层表面应有不小于30mm的保护层,顶部离面板表面应有不小于50mm的耐磨保护层。
⑤横向连接摊铺的钢筋混凝土路面之间的拉杆数量应比普通混凝土路面加密1倍。
双车道整体摊铺的路面板钢筋网应整体连续,可不设纵缝。
(4)边缘补强钢筋的安装<考试|大一级建造师>①在平面交叉口和未设置钢筋网的基础薄弱路段,混凝土面板纵向边缘应安装边缘补强钢筋;横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应安装横向边缘补强钢筋。
②预先按设计图纸加工焊接好边缘补强钢筋支架,在距纵缝和自由边100~150mm处的基层上钻孔,钉入支架锚固钢筋,然后将边缘补强钢筋支架与锚固钢筋焊接,两端弯起处应各有2根锚固钢筋交错与支架相焊接,其他部位每延米不少于1根焊接锚固钢筋。
边缘补强钢筋的安装位置在距底面1/4厚度处,且不小于30mm,间距为100mm。
(5)角隅补强钢筋的安装:①发针状角隅钢筋应由两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按a/3的夹角焊接制成(a为补强锐角角度),其底部应焊接5根支撑腿,安装位置距板顶不小于50mm,距板边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