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唤醒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315.50 KB
- 文档页数:17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二)坎农——巴德学说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
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2018吉林省教师资格考试:四大复杂的情绪理论轻松解通过最新吉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内容、考试时间、招聘条件,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为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综合素质》、《保教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四大情绪理论在历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虽不是重点内容,但从历年的考试内容中分析可知,考察对某一理论的解释或阐述观点是重点亦是大趋势,如2015年上半年考察过的对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这一理论学说的阐述,2016年上半年考察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观以及刚刚过去的2017年下半年考察的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阐述、对贾德的“水下击靶”迁移理论的阐述等等。
因此对于四大情绪理论的理解是有一定必要的,然而这四大情绪理论晦涩难懂,很多考生表示无法理解,因此中公讲师帮助大家把这四个考点简单化。
四大情绪理论归根结底都是心理学家在阐述一个问题,就是“情绪究竟从何而来?”,或者是“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主要试图解释情绪体验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关系。
太长不看版1.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来源于身体的反馈,即情绪产生的公式如下:外界刺激——身体的生理反应——情绪。
说到底,我们是因为心跳加速而激动还是因为激动而心跳加速呢?詹姆士和兰格两位大咖认为是前者。
2.坎农——巴德学说:情绪需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产生,简单来说,即是经过以下这一条路径后产生:外界刺激——感觉器官——丘脑——大脑——情绪——交感神经——生理反应,并且情绪和生理反应是同时产生的,都受丘脑控制。
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认为情绪产生的过程是:情境——评估——情绪,情绪来源于对情境的评估,评估不同,情绪不同。
4.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整合及相互作用的结果。
情绪化行为研究平台(群号170941219,)一、情绪的早期理论1.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n James,1842-1910)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arl Lange),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学说。
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他指出,“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粹是身体的。
”又说:“人们的常识认为,先产生某种情绪,之后才有机体的变化和行为的产生,但我的主张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情绪。
在詹姆斯看来,悲伤乃由哭泣而起,愤怒乃由打斗而致,恐惧乃由战栗而来,高兴乃由发笑而生。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情感,假如没有身体的属性,就不存在了。
”“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变化,乃是激丨情的真正的最初原因。
”兰格以饮酒和药物为例来说明情绪变化的原因。
酒和某些药物都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情绪变化,是因为饮酒、用药都能引起血管的活动,而血管的活动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
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扩张,结果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结果就产生了恐怖。
因此,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中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念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情绪心理学情绪、情感和感情定义: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自身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由此可引申出情绪的两种特殊存在形式:①它们是: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施洛伯格的情绪三维量表: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度把具体情绪排列在一个倒立的椭圆锥体上,椭圆切面的长轴为愉快度维,短轴为注意度维,表明情绪的愉快度比注意度可作出更精确的区分。
普拉奇克的情绪三维模式:把情绪分为相似性、对立性和强度三个维度。
任何情绪的相近程度都有不同,任何情绪都有与其在性质上相对立的另一种情绪,任何情绪都有不同的强度。
普拉奇克用一个倒立的锥体作为模型,在锥体切面上分隔为块,切面上的每一块代表一种情绪。
在圆锥切面上处于相邻位置的情绪是相近似的;处于切面对角位置的情绪是相对立的;圆锥轴心从上到下表示强度由强到弱。
㈢情绪是生理和心理多水平整合的产物首先,从进化的观点看,情绪是在脑进化的低级阶段发生的,特别与那些同调节和维持生命的神经部位相联系。
脑系统、脑干结构、边缘系统、皮下神经核团等都是整合情绪的中枢。
大脑皮层向皮下传送的冲动及其反馈则是整合表情和感情体验的完整机制。
其次,情绪还发生在心理多级水平上。
⒈从认识水平上区分,有感知觉水平上的感情反应和认知水平上的感情反应;⒉从社会化程度上区分,有与本能需要相联系的感情、与生物-社会性事件相联系的感情与社会意识相联系的感情;⒊从意识水平上区分,有语词意识水平下的感情、语词意识水平上的感情;⒋从情绪存在的形式上区分,有感情状态(如心境、兴趣)、情绪特质。
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一、情绪在人的心理结构中的位置㈠情绪是一种适应手段㈡情绪为有机体认知加工提供有利或不利的脑的背景㈢情绪是构成人格的重要特质㈣情绪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源和成份二、情绪、情感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时刻受到情绪、情感的直接影响,既可以享受到感情带来的喜悦、欣慰或满足,又会经受到感情引发的痛苦、磨难或失落。
第10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与此同时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的真正的最初的原因”的心理学家是()。
A.坎农B.兰格C.巴德D.沙赫特【答案】B【解析】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兰格以饮酒和药物为例来说明情绪变化的原因。
酒和某些药物都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情绪变化,是因为饮酒、用药都能引起血管的活动,而血管的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舒张,结果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结果就产生了恐惧的情绪。
因此,情绪取决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等。
2.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对情绪有唤醒作用的是()。
A.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C.丘脑D.下丘脑【答案】A【解析】网状结构按功能可分成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两部分。
上行网状结构也叫做上行激活系统,它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对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上行网状系统受到破坏,动物将陷入持续的昏迷状态,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3.热爱并追求真理是()。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荣誉感【答案】B【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热爱并追求真理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欲,属于理智感。
4.人们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这种情感属于()。
A.道德感B.美感C.认识D.理智感【答案】D【解析】A项,道德感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对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产生的主观体验。
B项,美感是指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D项,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
A.理智感B.美感C.激情D.道德感【答案】D【解析】A项,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情绪及情绪唤醒理论的文献研究摘要:著名的情绪教育专家丹尼尔·沙博和米歇尔·沙博认为,真正的学习过程不是“认知的”,而是“情绪的”,并提出了情绪教育法。
长期以来,面对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人们多从认知的角度进行解释。
随着科学家对学习过程认识的加深,人们逐渐发现情绪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证实情绪是可以学习的,并且情绪学家还研究出了将情商融入教育的策略。
本文旨梳理情绪及情绪相关的理论,以指导今后的教学。
一、情绪理论情绪作为一种有机体的复合状态,是心理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研究课题,它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温柔和多情,微妙和强烈,放松和紧张,这些都与其他心理过程有着广泛的联系。
自古以来,人们就广泛关注探索情感的奥秘。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情绪定义的最终结论。
情绪在理论上的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指由认知、感觉、动机、身体和运动组成的复杂过程。
情绪实际上是对外部刺激的共同基本反应,这些刺激暂时整合了心理、认知、视觉和行为途径,试图使其更容易适应当前的情况和对环境的反应。
情绪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有机体协调自身能量处理与特定场景的状态。
人的认知和行为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例如,焦虑会导致一个人逃跑,而好奇心会引发问题。
情绪状态可以改变信息处理的先后,使个体适应各种场景的需要。
研究人员对这些因素在不同情绪成分中的比重,顺序和分类有不同的看法。
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将情绪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身体唤醒(例如。
表情,大脑和肢体),行为,以及主观感觉(例如。
对事件的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Izard(1977)通过因子分析提出了人类的11种基本情绪,区分了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显然,情绪的分类,无论有多少种,都是根据其维度,建立在情绪体验的基础上的。
情绪固有的一些特征,主要包括情绪的动机、兴奋、强度和张力。
情绪研究的第一个难点在于它发生在具有外部行为表现并伴有内部生理变化的特定情境中。
情绪与环境,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与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水平上的其他心理过程有着深刻的联系。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情感唤醒的原理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情感唤醒的原理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it out!)情感唤醒的原理一、情感唤醒概述情感唤醒的定义:情感唤醒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激发个体的情感反应,使其产生某种情感状态。
它可以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如喜悦、兴奋、满意等,也可以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如悲伤、愤怒、焦虑等。
情感唤醒是情感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个体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和情感调节等方面。
情感唤醒的重要性:情感唤醒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情感唤醒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和行为表现。
例如,积极的情感唤醒可以提高个体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增强其学习和工作效率;而消极的情感唤醒则可能导致个体的注意力分散和记忆力下降。
其次,情感唤醒可以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适当的情感唤醒可以增强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动,促进团队合作和社会和谐;而过度的情感唤醒则可能导致个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稳定。
情感唤醒的应用领域:情感唤醒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心理治疗和咨询中,情感唤醒技术可以帮助个体调节情绪和情感,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在广告和市场营销中,情感唤醒策略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购买欲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销售额。
在教育和管理中,情感唤醒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教学效果和绩效。
此外,情感唤醒还在媒体传播、艺术创作、社交网络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唤醒的心理学原理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情感是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两个概念。
情绪的表达(表情与情绪的相互作用)表露规则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学到的、依不同文化而不同的控制表情的规则,也就是某人能够向谁表现何种情绪,以及在何时表现。
这可以用来解释在许多公众体育比赛中,大多数失败者不会轻易流露出自己沮丧和失望情绪的原因。
表露规则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警告中:“别傻笑!”这些规则意味着我们有时候会弱化、夸大、彻底隐藏或掩饰表情中流露的情绪。
情绪的功能情绪实验不同的颜色可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人体荷尔蒙的增多或减少,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红色可使人的心理活动活跃,黄色可使人振奋,绿色可缓解人的心理紧张,紫色使人感到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咖啡色可减轻人的寂寞感,淡蓝色可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英国伦敦有一座桥,原来是黑色的,每年都有人到这里投河自杀,后来,将桥的颜色改为黄色,来此自杀的人数减少了一半,充分证实了颜色的功能。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
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情绪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情绪的调节情绪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同时也影响着我的生活及行为。
当出现不好的情绪时,最好加以调节,使情绪不要给自己的生活及身体带来坏的影响。
1.用表情调节情绪,有研究发现,愤怒和快乐的脸部肌肉使个体产生相应的体验,愤怒的表情可以带来愤怒的情绪体验,所以当我们烦恼时,用微笑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
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德“评定—兴奋”说“评定—兴奋”说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再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到的生理唤醒;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
情绪状态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景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期望;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景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
第10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与此同时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的真正的最初的原因”的心理学家是()。
A.坎农B.兰格C.巴德D.沙赫特【答案】B【解析】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兰格以饮酒和药物为例来说明情绪变化的原因。
酒和某些药物都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情绪变化,是因为饮酒、用药都能引起血管的活动,而血管的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舒张,结果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结果就产生了恐惧的情绪。
因此,情绪取决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等。
2.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对情绪有唤醒作用的是()。
A.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C.丘脑D.下丘脑【答案】A【解析】网状结构按功能可分成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两部分。
上行网状结构也叫做上行激活系统,它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对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上行网状系统受到破坏,动物将陷入持续的昏迷状态,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3.热爱并追求真理是()。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荣誉感【答案】B【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热爱并追求真理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欲,属于理智感。
4.人们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这种情感属于()。
A.道德感B.美感C.认识D.理智感【答案】D【解析】A项,道德感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对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产生的主观体验。
B项,美感是指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D项,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
A.理智感B.美感C.激情D.道德感【答案】D【解析】A项,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应重点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2.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4.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5.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7.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高频考点速记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一)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精确区分各种颜色和色度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二)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三、(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四、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
五、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六、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七、(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八、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九、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十、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十一、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