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导读北京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58
标准更权威监测有依据——解读《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88修订版)编者按随着信息发射设施、电磁能利用设备、高压输变电设施的建设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曝露的电场及电磁场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近日召开的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上通过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作为GB8702—88的修订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对原标准进行了增删修改。
本版特邀标准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电磁室副主任邵海江就这一标准修订的相关内容为读者进行详细解读。
限值严于WHO推荐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为什么增加了1Hz~100kHz频段电场和磁场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邵海江:主要是由于1Hz~100kHz频段包括了重要的电磁源——高压交流输变电设施产生的工频(50Hz)电磁场,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高压线和变电站。
我国此前只有一个行业推荐标准——HJ/T24—1998,但没有规定国家环境标准。
由于行业推荐标准通常都是建议性的,而随着国家和公众对这些设施越来越重视,增加这一频段电场和磁场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很有必要。
此外,从国际上来看,相关国际组织和主要工业国家的电磁场标准基本上包括1Hz~100kHz频段,我们可以作为参照。
其实,1Hz~100kHz频段又可以细分为更窄的频段,由于不同频段对人体的影响机理和生物效应不同,因此限值也不一样。
其中最主要的工频(50Hz)频率,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高压线和变电站,因为数量比较多,跟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所以这次的修订我们把这一块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
从这次的修订来看,最主要的工频(50Hz)频率的电场强度限值是4kV/m(千伏/米),磁感应强度限值为0.1mT(毫特斯拉)。
这个限值略严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推荐标准为电场强度限值5 kV/m,磁感应强度限值0.2mT。
据悉,此次《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修订“进一步规范了管理内容,合理调整了监测要求。
我国卫生部为了控制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电磁技术发展,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
该标准没有沿用国际流行的SAR 标准,而是采用电场强度V/m和功率密度μW/cm?作单位,适用于一切人群经常居住和活动场所的环境电磁辐射,不包括职业辐射和射频、微波治疗需要的辐射。
在这个国标中,对微波电磁辐射,以功率密度微瓦/平方厘米(μw/cm?)做为计量单位。
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一级标准: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
二级标准: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
环境电磁波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如表2所示:表2 环境电磁波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表和其他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的标准是比较严格的,欧洲大部分国家现在都是200μw/cm?,美国1982年颁布的标准是3000μw/cm?,比我国要宽松75倍,足已证明我国政府在有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方面是极其负责的,而且移动通信运营部门的整套设备以及技术参数也是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控制的。
5、基站电磁辐射的理论计算从以上国家标准可知,只要电磁辐射强度在10μw/cm?以下,对所有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都是绝对安全的。
电磁辐射强度的理论计算公式S=P/4πr?,其中,S为功率密度,P为发射功率,r为发射点与测量点间的距离。
根据此公式,某一地点的电磁辐射强度(用功率密度表示)与发射功率成正比,与该点到发射点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根据相关设备的技术参数,移动通信2G基站天线向一个扇区实际辐射功率为14.26W,3G基站为2.38W。
将基站功率代入上式估算,在距离2G基站10米处的功率密度为:S=P/4πr?=14.26/(4π*100)=0.0113W/m?=1.13μw/cm?,这远远小于最安全的10μw/cm?的一级标准,而未来的3G基站就只有约0.19μw/cm?。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63号――关于发布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4.09.23
•【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63号
•【施行日期】2015.0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标准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4年第63号)
关于发布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公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防治电磁污染,现批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并由我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
按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
在全国实施本标准之前,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可根据环境保护需要提前实施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
()查询。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88)废止。
特此公告。
(此公告业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田世宏会签)
环境保护部
2014年9月23日。
标准更权威监测有依据——解读《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88修订版)编者按随着信息发射设施、电磁能利用设备、高压输变电设施的建设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曝露的电场及电磁场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近日召开的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上通过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作为GB8702—88的修订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对原标准进行了增删修改。
本版特邀标准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电磁室副主任邵海江就这一标准修订的相关内容为读者进行详细解读。
限值严于WHO推荐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为什么增加了1Hz~100kHz频段电场和磁场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邵海江:主要是由于1Hz~100kHz频段包括了重要的电磁源——高压交流输变电设施产生的工频(50Hz)电磁场,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高压线和变电站。
我国此前只有一个行业推荐标准——HJ/T24—1998,但没有规定国家环境标准。
由于行业推荐标准通常都是建议性的,而随着国家和公众对这些设施越来越重视,增加这一频段电场和磁场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很有必要。
此外,从国际上来看,相关国际组织和主要工业国家的电磁场标准基本上包括1Hz~100kHz频段,我们可以作为参照。
其实,1Hz~100kHz频段又可以细分为更窄的频段,由于不同频段对人体的影响机理和生物效应不同,因此限值也不一样。
其中最主要的工频(50Hz)频率,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高压线和变电站,因为数量比较多,跟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所以这次的修订我们把这一块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
从这次的修订来看,最主要的工频(50Hz)频率的电场强度限值是4kV/m(千伏/米),磁感应强度限值为0.1mT(毫特斯拉)。
这个限值略严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推荐标准为电场强度限值5 kV/m,磁感应强度限值0.2mT。
据悉,此次《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修订“进一步规范了管理内容,合理调整了监测要求。
标准更权威监测有依据——解读《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修订版)编者按随着信息发射设施、电磁能利用设备、高压输变电设施地建设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曝露地电场及电磁场是否存在潜在地健康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地热点.近日召开地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上通过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作为—地修订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对原标准进行了增删修改.本版特邀标准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电磁室副主任邵海江就这一标准修订地相关内容为读者进行详细解读.限值严于推荐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为什么增加了~频段电场和磁场地公众曝露控制限值?邵海江:主要是由于~频段包括了重要地电磁源——高压交流输变电设施产生地工频()电磁场,也就是我们常看到地高压线和变电站.我国此前只有一个行业推荐标准———,但没有规定国家环境标准.由于行业推荐标准通常都是建议性地,而随着国家和公众对这些设施越来越重视,增加这一频段电场和磁场地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很有必要.此外,从国际上来看,相关国际组织和主要工业国家地电磁场标准基本上包括~频段,我们可以作为参照.其实,~频段又可以细分为更窄地频段,由于不同频段对人体地影响机理和生物效应不同,因此限值也不一样.其中最主要地工频()频率,也就是前面所说地高压线和变电站,因为数量比较多,跟我们地生活紧密相关.所以这次地修订我们把这一块作为重点关注地内容.从这次地修订来看,最主要地工频()频率地电场强度限值是(千伏米),磁感应强度限值为(毫特斯拉).这个限值略严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地标准,推荐标准为电场强度限值,磁感应强度限值.据悉,此次《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修订“进一步规范了管理内容,合理调整了监测要求.”请您具体谈谈.邵海江:原标准管理内容涉及豁免管理、申报登记、安全设计、职业防护设备、职业训练等个方面地内容.其中豁免管理内容此次予以保留并进一步细化,其余删除.豁免管理是电磁环境管理地重要原则之一,实际工作中已执行多年,从保持管理地延续性,加强科学管理,降低管理成本角度出发,本次修订考虑予以保留.申报登记、安全设计内容已在年颁布实施地《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号)中予以规定,本标准无需赘述;职业防护设备和职业训练属于职业卫生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标准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因此,职业防护设备和职业训练与电磁辐射地职业照射一样,也不宜纳入本标准.同时,修订之前地《电磁环境控制限值》有监测要求内容,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单独地监测方法标准,本次修订就无需复述监测要求了.职业曝露限值是从事辐射相关工作人员地限值,《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为什么要删除这一限值?邵海江:无论是职业照射还是公众照射,不同频段地电磁场地限值是不一样地,修订前职业照射限值为公众照射限值地倍,如对于移动通信基站地电磁辐射,原标准职业照射限值为(瓦平方米),公众照射限值为 .从前制定标准时主要是参照国际相关组织地标准,这些标准同时包括职业标准和公众标准.我国辐射方面地专家参照这些标准,最初制定标准限值时也将职业标准和公众标准放在一起.随着我国相关法规地进一步完善,相关地授权更明确、更清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按照法律授权,这一标准作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不宜再规定职业照射限值.今后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辐射安全,按照法律,由其他相关部门制定.处理投诉纠纷有据可查此次《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地修订有什么意义?邵海江:首先是完善了我国电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地电磁环境标准体系,一方面,作为电磁环境基本标准地《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没有实现全频段地覆盖,而且原标准颁布实施已年,已经到了必须修订地“年龄”.另一方面,相关环评、验收等国家环保标准“缺位”严重,目前也正在制订中,亟待本标准地修订发布作为依据.比如说,由于此前没有相关地国家标准作为指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一直未能出台.现在有了明确地标准,这一导则也即将出台.其次,此次修订还可以促进产生电场、磁场、电磁场相关行业地健康发展.年以来,我国以上电压输电线路长度平均每年以以上地速度增长,移动通信、雷达导航、广播电视、电气化铁路同样迅猛发展并呈继续增长态势,电磁环境呈现复杂化和增量化趋势.电磁环境保护问题成为能否保证这些行业健康发展需要考量地重要因素.最后是为电磁环境投诉纠纷处理提供权威依据.在电磁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投诉纠纷层出不穷地情况下,公众对频段残缺、颁布年份较远地原标准质疑之声不断.举个例子,对输变电工程来说,此前地标准只是行业推荐标准,公众在投诉时可能会质疑其权威性,现在出台了官方标准,以后无论是管理部门对企业地监管和判断,还是公众地投诉,都有据可查了.预防不良健康效应此次修订后,下一步还会进行哪些方向地修改?邵海江:“预防原则”已经成为电磁环境保护地重要配套要求,下一步修订时会考虑将“预防原则”地具体内容列入标准.目前规定地相关限值指地是从已知地不良健康效应得出地限值,但还有未知地不良健康效应,我们需要预防.通俗来说,“预防原则”就是如何用简单地方法、较低地成本达到降低电磁辐射地目地.比如说,我们家里地有电磁辐射,有地人放在床头边,有地人晚上睡觉也不关,这就会增加使用者地电磁辐射能量吸收.但是我们可以用简单地方法,几乎不用成本来避免,比如走地时候关掉路由器,或者放远一些.此外,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已经发布新地《限制时变电场、磁场地曝露导则(~)》,并正在修订~频段限值导则,在这一组织发布覆盖全频段地限值导则后,我们地标准也将及时跟进修订.。
500kV与220kV同塔混压四回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9T07:38:24.92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2期作者:刘澜[导读]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输电线路通道日益紧张,成为制约输电线路建设的重要因素。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10065摘要:针对当前国内超高压电网建设所面临的的日益突出的电磁环境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工频电磁场环境的相关规定及计算方法,对500kV与220kV同塔混压四回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满足环保要求的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及拆迁宽度,为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500kV输电线路同塔混压四回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地距离拆迁宽度。
0 引言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输电线路通道日益紧张,成为制约输电线路建设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和华南地区,人口与建筑物密集,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输电线路产生了多种新的架设方式,例如500kV与220kV同塔四回混压架设,可极大的减少线路走廊占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而近年来公众对于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关于高压输电线路投诉与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准确的计算高压输电线路电磁场环境很有必要。
本文对500kV与220kV同塔四回混压架设形式下的电磁环境进行计算分析,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1 我国对电磁场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采用的是环保推荐标准,即HJ/T 24—1998《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以工频电4 kV/m和工频磁场0.1mT为居民区评价标准。
为确保输变电设施安全运行,同时考虑保护公众利益,国家发布了GB 50545-2010《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规定了当输电线路跨越或临近民房时,500kV导线与建筑物的安全、环保距离标准。
其中500kV 送电线路跨越非长期住人的建筑物或邻近民房时,房屋所在位置离地1.5m处最大未畸变电场强度不得超过4kV/m。
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安全性分析王冠;蒋忠湧;翟国庆【摘要】决定电磁环境影响的两大因素是电磁强度和频率,对应交流输变电设施是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50Hz).电磁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分为“生物效应”和“健康影响”.根据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 《限制时变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曝露的导则(300GHz以下)》说明,对于工频场的基本限值是感应电流密度,上述两者的分界值为100mA·m-2.为避免“健康影响”的发生,保证安全,规定感应电流密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2mA·m-2,相当于工频电场5kV·m-1曝露强度产生的结果,由此得出其安全系数为50.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控制限值为4kV·m-1.由此,安全系数大于50,更具安全性.【期刊名称】《核安全》【年(卷),期】2017(016)003【总页数】6页(P24-29)【关键词】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安全性【作者】王冠;蒋忠湧;翟国庆【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10008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浙江大学,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15随着输变电设施邻近公众的生活和生产空间,其日益增强的电磁效应也为公众所关注。
为了保障公众的身心健康和电力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现已出台了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702-2014)[1],已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输变电设施 (工作频率为50Hz,简称工频)的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4k V·m-1,这也规范了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电磁环境管理。
对于这一控制限值,自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2]实施以来的十数年间实践说明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检验检测45C HINA S ECURITY P ROTECTION T ECHNOLOGY A ND A PPLICATION 2020年第4期安防监控中心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和测量方法■ 文/ 公安部检测中心 韩井玉 张凡忠 陈俊 刘莹摘 要:关键字: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磁波对人体影响的机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选取及测量和评价方法,并以安防监控中心的值守区为例介绍了电磁环境测量位置选择、测量方法、数据分析及结果评价等,对安防监控中心的电磁环境安全建设和验收具有规范和指导意义。
安防监控中心 电磁环境 控制限值 测量方法1 引言随着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安防监控中心中包含报警、显示和存储等多种子系统,涉及了多类电子设备集合,系统中电子电气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错综复杂[1]。
目前,国家对涉及国家安全、人体健康或安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产品进行强制性认证检测。
由于安防监控中心特殊性,在监控中心区域内,工作人员需长时间值守。
为了更好保护安防监控中心的电磁环境安全和保障安防监控中心中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由公安部检测中心牵头编制的GB 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和GA/T 1711-2020《安防监控中心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中,对安防监控中心的电磁环境限值提出了限值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测量方法及评价方法。
2 电磁波对人体影响电磁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热效应,即电磁波会使人体发热。
在电磁波辐射的作用下,人体内分子发生取向作用,进行重新排列,由于分子排列过程中相互碰撞摩擦,消耗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
电磁振荡频率越高,体内分子取向作用越剧烈,热作用也越突出,产生的损伤也越严重。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增大。
第二种是非致热效应,当超过一定强度的电磁波长时间的作用在人体时,虽然人体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但会引起人体细胞膜的共振,使细胞的活动能力有限。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5G移动通信基站的大规模建设,基站的辐射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强度进行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研究分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5G基站电磁环境监测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引言近年来,5G技术迅速发展,各电信运营商正在大量部署5G 基站, 5G 建设迈向规模化部署与应用创新落地的新进程。
与4G通信技术相比,5G网络的电磁波频率更高、数据传输更快、信号质量更好、网络应用也更广泛,而基站电磁辐射强度也有所增大。
在5G基站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公众对这些不断新增建设的5G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也越发感到焦虑,有关5G基站辐射远超4G基站、甚至危害身体健康的议论引起了广泛关注[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5G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强度,研究基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科学评估基站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
1 5G基站电磁辐射技术特点5G 移动通信基站从基站整体架构,基站发射天线,基站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及发射功率等都与前几代移动通信基站有很大的改变。
移动通信网络信号传输依靠的是电磁波,使用的电磁波频段越高,在传输过程中携带的能量越大,就可以形成更高的传输速率。
以实现超高速传输为核心的5G通信网络使用了比4G更高的工作频段和更大的带宽,这是传输速率提升的根本原因。
另外,为解决由高频电磁波波长较短所带来的衍射能力差、传输衰减快等问题,5G网络运用智能化设备形成电磁波赋形波束,面向需求精准提供短时有效的业务窄波,实现良好的信号覆盖效果。
通信网络设计参数表明,5G基站天线发射功率比4G更高。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4G基站规划覆盖范围为1000m,5G基站规划覆盖范围仅为100m~300m[2 -3]。
因此,波束赋形技术需要加大射频发射功率,增加基站分布密度。
2电磁辐射标准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4],在30~3000MHz频率范围内,应满足表1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